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130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85 大小:5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8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docx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5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6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2011)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临床路径(2011)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临床路径(2011)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临床路径(2011)

12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路径(2011)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临床路径(2011)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临床路径(2011)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临床路径(2011)

 

1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总管结石(ICD-10:

K80.3/K80.5)

行胆总管内镜下取石术(ICD-9-CM-3:

51.88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⒈胆绞痛、梗阻性黄疸、急性胆管炎(即Charcot三联征:

腹痛、黄疸、发热)或胆源性胰腺炎。

⒉辅助检查(超声、CT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总管结石。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急诊手术:

急性胆管炎。

2.择期手术:

患者本人有微创治疗意愿;生命体征稳定;无重要脏器衰竭表现;能耐受ERCP操作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0.3/K80.5胆总管结石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血型、RH因子、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

超声心动、腹部CT、MRCP等。

(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2.造影剂选择:

碘过敏试验阴性者,选用泛影葡胺;碘过敏试验阳性者,选用有机碘造影剂。

(八)内镜治疗(即ERCP)日为入院第3-4天。

1.操作前应用静脉镇静药、解痉药及口咽部局部麻醉剂。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术中可能使用胆管支架或鼻胆引流管。

4.ERCP术中明确胆管结石,先行EST或球囊扩张,然后网篮和(或)球囊取石。

(九)治疗后住院恢复3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淀粉酶。

2.术后用药:

应用覆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并主要从胆汁排泄的广谱抗菌药物。

3.严密观察有否胰腺炎、胆道感染、穿孔、出血等并发症,并作相应处理。

(十)出院标准。

1.一般状况好,体温正常,无明显腹痛。

2.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3.无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ERCP相关性胰腺炎、胆道感染、出血、穿孔及麻醉意外者)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胆道狭窄、占位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3.巨大结石需要内镜下机械或激光碎石,多次镜下取石等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4.合并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者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2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ICD-10:

K25.7/K26.7/K27.7)(无并发症患者)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临床症状:

反酸、慢性上腹疼痛等。

2.胃镜检查提示存在溃疡或X线钡餐检查提示龛影。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

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注意饮食、避免应用致溃疡药物等。

2.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降低胃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胃粘膜保护药物、根除Hp药物、对症治疗药物。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5.7/K26.7/K27.7胃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胃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包括Hp检测);

(4)心电图、胸片。

2.诊断有疑问者可查:

(1)血淀粉酶、血浆胃泌素水平、肿瘤标记物筛查;

(2)13C-或14C-呼气试验;

(3)腹部超声、立位腹平片、X线钡餐、上腹部CT或MRI。

(七)胃镜检查。

1.入院前未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对胃溃疡病灶常规作活检。

2.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如选择无痛内镜,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4.胃镜检查2小时后再进食(大量活检者或容易出血者可延长禁食时间)。

(八)标准药物治疗方案。

1.合并Hp感染者进行根除Hp治疗:

(1)质子泵抑制剂PPI联合2种相关抗菌药物三联疗法,或加用铋剂的四联疗法,疗程为1-2周);

(2)抗Hp治疗后继续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抑酸治疗(疗程十二指肠溃疡4-6周,胃溃疡6-8周)。

2.未合并Hp感染者进行抑酸治疗(疗程同上)。

3.症状无改善者可给予胃粘膜保护剂治疗。

(九)出院标准。

腹痛减轻或消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难治性或顽固性溃疡,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3.胃十二指肠溃疡出现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退出本路径,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3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反流食管炎(ICD-10:

K2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典型症状:

烧心、反酸、反胃、胸骨后疼痛。

2.体征:

可无特殊体征。

3.胃镜检查:

食管中下段黏膜有破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2.药物治疗:

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粘膜保护剂;慎用抗胆碱能药物和钙通道阻滞剂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1.0反流食管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4.胃镜检查,必要时取活检病理学检查,消化道钡餐造影等。

其中2、3项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药物治疗原则。

1.抑酸药物是治疗的基本药物,通常选用PPI和H2阻滞剂等。

2.治疗分2个阶段:

初始治疗(8-12周)与维持治疗阶段。

3.无效时可加用促动力药。

(八)出院标准。

1.诊断已明确。

2.治疗后症状缓解或明显减轻。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反流食管炎出现并发症(如食管狭窄、出血、Barrett食管甚至可疑癌变)时不进入本路径。

2.药物治疗无效或食管狭窄者,活检病理提示恶性,可考虑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治疗,退出本路径。

3.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行24小时食管pH、胆汁酸监测,调整药物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4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大肠息肉(ICD-10:

D12.6/D12.8/K62.1/K63.5)

行内镜下大肠息肉摘除术(ICD-9-CM-3:

45.4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钡剂灌肠造影存在充盈缺损,提示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2.结肠镜检查发现结肠和(或)直肠息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消化内镜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基本治疗(包括生活方式、饮食等)。

2.内镜下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⒈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D12.6/D12.8/K62.1/K63.5大肠息肉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3天。

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血型、Rh因子、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消化道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CA24-2、CEA等);

4.腹部超声、心电图、胸片。

(七)内镜下治疗为入院后第≤3天。

1.术前完成肠道准备及签署结肠镜检查和治疗同意书。

2.行无痛内镜时,术中需监测生命体征,术后要在内镜室观察至清醒,并经麻醉医师同意后返回病房。

3.按顺序进行常规结肠镜检查,检查时应用润滑剂。

4.根据术中所见息肉形态、大小、数目等决定内镜下治疗方案,并按结肠息肉内镜治疗规范实施治疗。

5.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发症,对症处理。

(八)出院标准。

1.患者一般情况良好。

2.无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65岁者,可疑存在肠道特殊疾病患者,进入相应临床路径。

2.合并严重心、肺、肝、肾等其他脏器基础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退出本路径。

3.息肉不符合内镜治疗指征,或患者存在内镜治疗禁忌证,出院或转外科,进入结肠肿瘤外科治疗住院流程。

4.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合并症,如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肠道穿孔或活检病理提示为恶性肿瘤等,必要时转外科手术,转入相应临床路径。

5.合并感染,需要继续抗感染治疗,进入肠道感染住院流程。

6.多发息肉、大息肉或复杂情况:

多发大于5枚以上,或息肉直径≥2cm;或广基息肉;或粗蒂息肉(蒂直径≥1cm);或侧向生长型息肉等。

 

5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轻症急性胰腺炎(ICD-10:

K85.001/K85.101

/K85.201/K85.301/K85.801/K85.802/K8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临床表现:

急性、持续性腹痛(偶无腹痛)。

2.实验室检查:

血清淀粉酶活性增高≥正常值上限3倍。

3.辅助检查:

影像学提示胰腺有或无形态学改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消化病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内科治疗:

(1)监护、禁食、胃肠减压;

(2)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治疗;

(3)药物治疗:

抑酸治疗、抑制胰腺分泌药物、胰酶抑制剂;无感染征象的患者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谨慎使用镇静和镇痛药物。

2.内镜治疗:

对于胆源性胰腺炎,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内镜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85.001/K85.101/K85.201

/K85.301/K85.801/K85.802/K85.901轻症急性胰腺炎疾病编码。

2.排除急性重症胰腺炎及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合并心、肺、肾等脏器功能损害,合并胰腺脓肿、胰腺囊肿等)。

3.排除其他急腹症:

急性肠梗阻、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和急性胆囊炎、肠系膜血管栓塞、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者。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隐血;

(2)肝肾功能、甘油三酯、电解质、血糖、血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CRP)、凝血功能;

(3)血气分析;

(4)心电图、腹部超声、腹部及胸部X线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

(1)血型及RH因子,肿瘤标记物筛查(CA19-9、AFP、CEA),自身免疫标志物测定(ANA、ENA、IgG);

(2)腹部CT、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超声内镜(EUS)。

(七)选择用药。

1.抑酸药(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

2.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

3.抗菌药物: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结合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出院标准。

1.腹痛、腹胀缓解,开始进食。

2.血淀粉酶稳定下降,或进食后无明显升高。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患者由轻症急性胰腺炎转为重症急性胰腺炎,退出本路径。

2.内镜治疗:

对于怀疑或已证实的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治疗中病情恶化者,可行胆管引流术或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转入相应路径。

3.血淀粉酶持续高水平,或进食后明显升高,CRP持续高水平,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6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

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

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

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

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

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

2.术前准备:

除外合并纤溶亢进或DIC;

3.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4.术后处理:

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补充白蛋白(大量放腹水时,应于术后补充白蛋白,按每升腹水补充8-10g白蛋白计算)。

(八)保肝及利尿剂的应用。

1.按肝硬化治疗要求,选用保肝药物。

2.利尿剂:

呋塞米单用或联合应用安体舒通。

(九)出院标准。

1.腹胀症状缓解。

2.腹围减小。

3.体重稳步下降。

4.无严重电解质紊乱。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出现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原发性腹膜炎、原发性肝癌、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性胸水等)转入相应路径。

2.合并结核性腹膜炎、肺部感染等转入相应路径。

3.顽固性腹水,需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2011)

(2011年版)

一、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

K22.0)。

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ICD-9-CM-3:

42.920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症状:

吞咽困难,可伴有反食、胸痛、夜间呛咳,病程长,病情反复,时轻时重。

2.体征:

可无特殊体征或有营养不良的体征。

3.辅助检查:

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等符合贲门失弛缓症,胃镜检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1月第2版)。

1.一般治疗:

改变进食方式,包括流食/半流食、缓慢进食等。

2.药物治疗:

钙离子拮抗剂、硝酸盐制剂等。

3.内镜下扩张或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

4.以上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其他治疗(外科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6–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K22.0贲门失弛缓症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血生化检查:

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时间和活动度;

(3)感染性疾病筛查(HBV、HCV、HIV、梅毒等);

(4)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检查;

(5)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胃镜检查时如遇可疑病变,应作活检送病理学检查,以除外食管下段、贲门部其他病变,特别是恶性病变;

(2)胸腹CT。

以上检查可在住院前完成,也可在住院后进行。

(七)治疗方案和药物选择。

1.必要时术前需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并给予一定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2.术前内镜显示合并食管炎患者给予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及粘膜保护剂,修复食管粘膜,减低术后穿孔、出血和感染风险。

3.术后给予抑酸剂(PPI/H2受体拮抗剂)及粘膜保护剂。

4.抗生素(必要时)。

(八)出院标准。

1.诊断已明确。

2.治疗后症状减轻。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胃镜检查提示其他病变,如肿瘤等,不进入本路径。

2.“必需的检查项目”中食管造影或上消化道造影、食管压力测定或胃镜检查,如安排在住院后完成,住院时间可在此路径的基础上延长住院时间2天。

3.伴明显营养不良、年老患者以及曾经接受过介入或手术治疗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需延长住院时间,全面检查评估食管、贲门解剖功能,适当改善营养状况,建议不进入本路径。

4.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合并食管贲门出血、穿孔等风险大。

出现以上并发症后,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处理。

5.贲门失弛缓症经内镜下气囊扩张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无效者,可重复食管压力测定,分析治疗无效的原因,制定严格的内科保守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其他治疗,不进入或退出本路径。

二、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ICD-10:

K22.0)

行内镜下气囊扩张术(ICD-9-CM-3:

42.9204)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6–7天

日期

住院第1天

□采集病史及体格检查

□完成病历书写

□安排化验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二级护理常规

□流食/半流食

□如存在食管潴留,需要禁食、必要时留胃管、盐水清洗食管

□其他(视基础疾病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静脉输液:

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营养支持(必要时)

□血、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感染指标、肝功能、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非空腹可次日查肝功及血糖)

□胸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环境、设施、人员等)

□入院护理评估:

二级护理

□注意事项(调整饮食,抬高床头,睡前3小时不进食)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日期

住院第2天

住院第3天

□上级医师查房,完成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完善生化检查及心电图

□完善有关检查项目(包括术前感染筛查项目)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签署内镜下治疗知情同意书

□完成三级医生查房记录

□内镜下治疗

□术后密切监测并发症

□完成术后病程记录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长期医嘱:

□内科二级护理常规

□流食/半流食

□如存在食管潴留,需要禁食、必要时留胃管、

盐水清洗食管

□明日早禁食水

□其他(视基础疾病而定)

□患者既往基础用药

临时医嘱:

□明日行内镜下治疗

□对合并食管炎者给予抑酸剂及粘膜保护剂

□食管压力测定(必要时)

□上消化道造影

□胸片、腹部超声(必要时)

□內镜下超声(必要时)

长期医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