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100788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docx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解法例析

 

近年来,在一些省市高考历史试题中,就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特点”提

问的试题有不少,且其分值少则2分,多则6-8分,有的甚至10分题。

主要问法是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特征),或不同特点(特

征)等。

这类材料题的问题呈现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针对某一历史知识设问,如根据材料总结法家思想的特点。

二是针对某一历史知识的某一方面设问,如田纳西水利工程的兴建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三是针对两项或两项以上历史知识比较设问,如与欧盟相比东盟有哪些特点。

“特点类”历史材料题要求学生阅读材料,从不同角度去思考作答,主要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概括能力,尤其是发散思维能力。

这类题的答题思路要注意三方面:

一是审准问题主体,即明确问题涉及对象(设问主体),紧紧围绕这个对象作答;二是根据问题分值多少,来决定答题层次的多少;三是阅读材料,分析、比较、概括,寻找不同答题角度,归纳提炼出特点。

这是答题的关键。

如何寻找角度顺利答题呢?

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题为例,分别加以说明。

一、角度1:

产生背景

 

看是设问主体否有新意,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如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形成的背景,与以往儒家思想产生和发展的背景相比,其特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例1】(2012,天津卷12题)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

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

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

代社会的影响。

(4分)

【答案】特点: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解析】

(2)问从董仲舒的思想的核心内容和思想来源角度答特征。

二、角度2:

时间早晚

 

看设问主体时间发生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等方面。

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相比,具有爆发时间早、经历时间长的特点。

 

1

 

【例2】(2013,四川卷13题)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

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

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

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

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

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

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6分)

 

【答案】特点:

权力监督制度建立时间早;制定了相关的监察法律法规;

相关法规不断发展完善;在其他行政制度上也有相应举措。

(任答3点即可)。

 

【解析】此题从古代中国权力监督产生时间早晚、监督法律法规及完善情况,以及其他相关措施归纳提炼特点。

三、角度3:

发展过程

 

看设问主体是否顺利,过程的长短。

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又如法国共和政体确立就具有艰难曲折的特点,共和势力与封建势力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

 

【例3】(2011,天津卷12题)1832年,英国选民从人口总数的大约2%增加到3.3%,但工人阶级被排斥

在外,1836年后,工人阶级为争取选举权掀起了宪章运动。

1866年后,英国通过两次议会改革,至1885年

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普选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妇女为争取选举权展开了斗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

英国已实现全民普选。

——摘编自钱乘旦等《英国通史》

 

问2:

材料中,英国选举权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这一变化历程表现出哪些特点?

6分)

【答案】阶段:

1832年选民人数增加:

1885年基本实现成年男子普选权;一战前夕已实现全民普选。

特点:

英国实现全民普选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广大民众为此进行了艰难的斗争。

【解析】此题要通过阶段来概括,角度是持续时间的长短、过程发展的曲折与否。

四、角度4:

数量及关系

 

看设问主体发展快慢、高低、比例增减及以什么为主体。

 

2

 

【例4】(2012,天津卷14题)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

1870至1913年,德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

长4.7%,工业生产增长了4.6倍,同期英国增长1.3倍,法国增长1.9倍。

1913年,德国在世界工业总

产值申的比重为16%,英国为14%;这一年,德国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3%,而英国为15%。

 

——王珏《世界经济通史》(中卷)等

 

问:

依据材料,归纳1870至1913年德国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分)

 

【答案】经济飞速发展,增速超过英法老牌国家;1913年,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超过英国,但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低于英国。

【解析】此题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呈现的特点,因此据材料对比数据大小高低及最大值即可判断。

五、角度5:

内容或措施

 

看设问主体体现某种思想、最突出的特点、包括的方面、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如《资政新篇》的内容,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体现了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

 

【例5】(2012,全国大纲卷37题)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万国工业博览会”,有10个国家接

受邀请,此为世界博览会的开始,后来逐步发展成为世界性盛会。

为了显示国力,英国政府耗用4000多

吨铁和400吨玻璃,建造了一座长逾1800英尺、高逾100英尺的“水晶宫”。

此次博览会令人瞩目的展

品当属引擎、印刷机和纺织机械等产品。

在19世纪,原材料、工业制品及雕塑作品成为世博会的主要展

品,蒸汽机、混凝土、铝制品、橡胶、缝纫机、印刷机、火车、电动马达等相继成为展会上的新宠。

 

——摘编自霍勒斯格里利《水晶宫及其经验》

 

材料二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中国的展品包括瓷器、屏风、象牙雕刻。

珐琅彩铜器、大理石群像等,

“荣记湖丝”获得“制造业和手工业”奖牌。

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展出了丝、茶、瓷器、绸缎、铜

器、雕花器和景泰蓝等。

 

1889年巴黎世博会中国馆正中可见“大清国”三字,门口对联有“中国有圣人”、“此乡多宝玉”字

样。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中国村内的中国戏院,带有明显西方风格。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会的中国馆是

满族王公住宅的复制品,摆有中华圣母像。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圣母

左手抱着中国服饰的耶稣。

在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上,西湖48景相册等获金奖,另有中国绘画作品42

 

件,包括唐朝吴道子、宋朝马远、明朝唐伯虎等人的作品。

——摘编自马敏等编《博览会与近代中国》等

 

问: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博会上中西展品的特点(

6分)

 

【答案】特点:

中国:

以传统工艺、美术、手工业品为主;带有西方色彩。

西方:

以先进科技成果、工业品为主。

 

3

【解析】此题阅读量偏大,为两项历史知识的比较,但抓住展品的种类及变化去归纳则较容易。

“中华圣母”着慈禧太后服饰,保留圣母玛利亚的面貌,说明带有西方色彩的新特点。

六、角度6:

程度或局限

 

看设问主体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不是彻底、有无局限性等。

【例6】(2013,江苏卷24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

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

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

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4分)

【答案】特点:

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2分)。

 

【解析】通过秦国与东方诸国对比,从变法创新与否及成果彻底与否两个角度提炼特点。

七、角度7:

范围领域

看设问主体的范围大小、地域、领域情况等。

如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具有范围广的特点。

 

【例7】(2013,山东卷28题).(20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

阅读材料一,回答问题。

 

表1为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国别

其他

总计

百分比

译书类别

哲学宗教

10

2

23

2

37

7.0

文学艺术

8

3

4

11

26

4.9

史地

8

10

90

20

128

24.0

社会科学

13

3

83

37

136

25.5

自然科学

10

9

73

20

112

21.0

应用科学

3

3

24

26

56

10.5

 

4

 

杂录

5

2

24

7

38

7.1

总计

57

32

321

123

533

百分比

10.7

6.0

60.2

23.1

100.0

 

——据左玉河《从四部之学到七科之学》

 

(1)据表1,说明这一阶段译书活动的主要特点。

(4分)

 

【答案】特点:

地域上,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内容上,重视翻译人文社会科学著作。

【解析】此题从表格中横向的地域上和竖向的译书类别的数量多少去归纳特点。

八、角度8:

作用或影响

 

看设问主体影响的广度、深度,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等。

如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会议的影响直至今天,并将继续影响中国,因此该会议具有影响深远的特点。

 

【例8】(2011,上海卷39题)材料:

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

 

问:

材料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

中的什么特点?

(2分)

 

【答案】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经济推动力更大。

 

【解析】此题根据两次工业革命时间,对比它们对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程度不同来,得出哪次工业革命对经济推动作用更大。

总之,从以上角度去思想作答,可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也不是万能的。

在平时练习此类试题时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量拓展思路,寻求不同角度,以解决问题;要不断积累,总结经验,归纳方法,形成能力,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