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70998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 含答案.docx

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一文综试题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二上学期统一测试

(一)文综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面两幅图是鲁尔区和辽中南工业,回答1—2题

1.关于两个工业区气候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冬季温和少雨B.辽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C.鲁尔区年较差和日较差大D.辽中南工业冬季温和少雨

2.两工业区不相同的发展区位条件是

A.内河航运便利B.丰富的铁矿C.水资源充足D.丰富的煤炭资源

3.右图示河流所在地区突出的地理特征是

①气候湿热②人口稀疏

③内河航运发达④大牧场放牧业发达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该河流河口海域

A.国际海运繁忙B.是“淡水海”

C.台风多发D.有世界著名渔场

 

5.自然状态下,青藏高原与同纬度的四川盆地相比,花开得更鲜艳,病虫害更少。

其主要原因是

A.海拔高,冬夏温差大B.海拔高,降水多

C.水热条件好,地形平坦D.太阳紫外线强,总辐射量大

6.我国各地区展馆展示了各自鲜明的自然和人文特色:

八百里秦川的如画风光;母亲河源头三江源风光;海岱交融的场馆外形及鲁班锁标志;丝绸古道与歌舞、瓜果之乡风光。

根据以上描述,各展馆依次对应的省区是

A.陕西 西藏 山东 新疆B.山西 西藏 江苏 青海

C.陕西 青海 山东 新疆D.山西 青海 江苏 甘肃

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7~9题。

7.图中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8.图中B处在汉朝时还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而现在已变成一片沙漠,其人为原因是

A.气候由湿润向干旱转变的结果

B.植被由草原向荒漠退化的结果

C.农业由耕种向畜牧转变的结果

D.人类过度开垦和放牧对植被破坏的结果

9.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省了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多得。

据此回答10~11题。

10.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五月B.四月C.六月、七月D.十一月

11.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12.钱乘旦评价理学:

“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

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

”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13.古人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黄色的矿物颜料“雌黄”涂抹后重写。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证》篇有“以雌黄改‘宵’为‘苜’”的记载。

后人把那些不问事实,妄论一番,轻易下结论,称之为“信口雌黄”、“口中雌黄”。

这一现象说明

A.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B.古代科学与技术之间开始走向结合

C.古人重视科学技术的传承与创新D.纸的应用带动了相关技术及文化的发展

14.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恶的认识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

人生而有各种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恶;所以要改造人性,通过自我改造和社会改造,人皆可以为尧舜;社会改造在于强化礼法。

这说明当时

A.荀子在继承儒家思想基础上开创了法家学派

B.战国时期出现思想学说相互融合的现象

C.儒法并用逐渐成为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D.儒家学派与法家学派之间结成了利益同盟

15.“……私志不得人公道,嗜欲不得枉正术,循理而举事,因资(条件)而立功,推自然之势,而曲故不得容者。

”这段话包含的理念是

A.无为而治B.存天理,灭人欲C.知行合一D.致良知

1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

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17.中国古代文学主流表达形式经历了赋—诗—词—曲—小说的变化趋势。

这种趋势反映了

①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②科举考试内容的变化

③城市经济的繁荣④通俗文学的蓬勃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右图为讲史话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元刊本)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

A.书影中的字体是楷书

B.可能采用了活字印刷技术印制

C.话本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小说形式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19.钱穆先生认为:

“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

A.“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通过“格物”获得知识

C.“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正君心”才能天下平

20.《黄甲图》是明代杰出画家徐渭的作品,图中肥阔的荷叶已开始凋零,一只螃蟹缓缓爬行,留出大片空白表现秋水,荷叶墨色淋漓,画蟹形状虽夸张,却饶有笔情墨趣。

此画所反映的中国文人画的典型特点是

A.讲究工笔重彩B.强调个性表现

C.重视气势雄性D.追求摹写逼真

21.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提到:

“历史家无从否定理学家增强了以后中国儒生的正直观念和坚决的态度,……今日来看,他们的立场仍是过于单纯。

”这种“单纯”主要表现在

A.理学抛弃了传统儒学“积极入世”的治学态度

B.理学的兴起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C.理学弥补了传统儒学在塑造人性方面的缺陷

D.理学家们将儒、佛、道思想合而为一

22.“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

梁启超说:

“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

”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D.宣扬人伦即天理

23.“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

”对以上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它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24.雷州石狗雕刻艺术是雷州半岛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很可惜,在文革期间,石狗被视为“四旧”而遭劫,许多石狗被砸毁,弃之深山荒野,有的湮没泥沙、河渠,难觅其踪。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个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雷州特别建设了一座雷州石狗陈列馆。

可见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民俗文化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25.农耕文明依靠的是春播秋收、精耕细作,强调的是“父母在、不远游”。

这种农耕文明的思维方式,与航海家的海洋文明和马背游牧文明全然不同。

后两者强调冒险、进取,前者强调防守、和平。

这表明

A.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B.文化对经济、政治起反作用

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6.下列古语和漫画《效仿》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一致的是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③丹之所以藏者赤,漆之所以藏者黑 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7.影片《一九四二》讲述1942年河南因为一场旱灾饿死300万人的故事,影片通过艺术的手法,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点微弱的人性焕发出来的温暖的光芒。

有观众反映,看完电影有些压抑,对此冯小刚说,观众需要不同的电影,电影需要很丰富,让大家看完了有很快乐的,也有得到宣泄的。

可见

A.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C.优秀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D.优秀文化就是对人性真善美的反映

28.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

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29.我们请人吃饭时,明明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却往往对客人说;“今天没什么菜,随便吃点”。

我们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谦在我们的文化里是一种礼貌。

而美国人请人吃饭,他们会指着桌子上的菜肴明确地告诉客人,“我们为你的到来准备了这些好吃的东西,希望你喜欢它们”。

这一现象要求我们

①尊重差异,理解个性②必须让西方人理解并学习东方文化

③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②③B.①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0.公历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诞辰”,也是台湾地区的“教师节”,台南市政府每年都要按照古制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万人朝拜,庄严隆重。

台北孔庙也是如此。

这表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传统文化一成不变 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④D.③④

31.对于传统艺术或者前辈艺术家的艺术成果,是“把自己掰碎了做成别人”进行复制,还是“把别人掰碎了成为自己”再加以提高?

我们无疑应该选择后者。

这是因为

A.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B.继承和发展是统一的

C.发展是继承的必要条件D.文化具有继承性

32.黄梅戏源于民间歌舞。

山野村夫的劳动之歌,妇孺皆知的里巷歌谣,灯会社火之中的欢歌劲舞,是黄梅戏活泼的源头。

它吸收了汉剧、楚剧、高腔、采茶戏、京剧等众多姐妹艺术的精华,使自己逐渐完善起来而成为一个名剧。

这说明

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③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④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33.初到台湾的大陆游客,常会因台湾民众把“花生”叫“土豆”,把“熊猫”叫“猫熊”,把“公共汽车”叫“公车”,把“窝心”解释为“温馨、贴心”,而引发一些“美丽的误会”。

两岸民众对词语使用的差异反映了

A.两岸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底蕴厚重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4.在中国,佛教是外来文化,在我国的许多著名寺庙中,儒、释、道三种思想的外在象征均可供奉于一殿、一庭、一山之中。

这说明

A.中华文明是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B.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和谐相处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D.中华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