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672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docx

毛邓三复习题有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基本知识

1.向全党正式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P1

2.第一次全面、系统地提出并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是—

1945年6月,在党的七大上,刘少奇代表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P2

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__

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P7

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指导思想是——

1945年,党的七大P7

5.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P14

6.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据—

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P14

7.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是—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P14

8.1978年12月,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题目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P14

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5

10.党的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的命题是—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14

11.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P14

12.“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是在—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P15

13.邓小平理论被写进党章是在—

党的十五大P15

14.邓小平理论作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写入宪法是—

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P15

1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1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P15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__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P18

18.我们党在2l世纪伟大而艰巨的三大历史任务是_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P18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__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P18

20.新世纪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P18

2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

坚持与时俱进P19

22.核心在——

坚持党的先进性P19

23.本质在——

坚持执政为民P19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进了党章是在——

党的十六大(2002年)P19

25.写进了宪法——

(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P19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P22

27.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P22

28.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

马列主义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P23

2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P24

30.“以人为本”的“人”,是——

指最广大人民群众P24

3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P25

3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发展P25

33.“五个统筹”,是——

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P25

3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是—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P26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基本知识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解决思想路线这个问题的领导人是—

毛泽东

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的概念是—

毛泽东、1929年6月14日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p28

3.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标志是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p30

4.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与时俱进P31

5.“三个解放出来”是指—

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6.胡锦涛提出的“四求四务”是—

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基本知识

1.近代中国的国情——

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P42

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

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P42

3.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P43

4.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P43

5.近代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开端(标志)是—

五四运动

6.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在—

党的二大P44

7.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是在—

党的三大P45

8.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是在—

党的四大P45

9.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

党的八七会议P45

10.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在—

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P46

11.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___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是在——

19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2.新民主主革命的首要问题——

分清敌友P46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是___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P46

14.在近代中国社会,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封建剥削制度P46

15.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

封建地主阶级的政治统治

16.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主要的任务是—

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和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动力是__

工人和农民

18.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无产阶级

19.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

农民问题P48

20.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

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P48

21.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

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P48

22.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政策是—

又联合又斗争P48

2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是—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P48

24.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

革命的领导权掌握谁手中

2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上就是——

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P49

26.社会主义革命所要实现的目标是——

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

27.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的基本内容是——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28.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2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P51

3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P51

31.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的内容是——

没收官僚资本

32.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是—

“保护民族工商业”P51

3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是——

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4.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

共产主义思想

35.中国共产党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是—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36.统一战线包含的两个联盟是指——

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一.基本知识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61)

2.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的经济成分是——

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

(P61)

3.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一化三改”(P63)

4.“一化三改”是指——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P63)

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工业化(P64)

6.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是——

工业化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和目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工业化不可缺少的条件和手段。

7.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则是——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

8.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方式实现的。

和平赎买(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则—-

(1)严格区分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对官僚资本无偿剥夺,对民族资本进行赎买;

(2)采取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

(3)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把原来的剥削者逐步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P68—70)

10.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步骤(亦称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是——

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P69)

11.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二步骤是——

个别企业公私合营(P69)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骤(亦称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全行业公私合营(P69)

13.“四马分肥”是指——

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P69)

1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这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

线的明确要求。

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P70—71)

15.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存在的问题——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P72)

16.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

1954年9月(P73)

1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通过的重要文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P73)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基本知识

1.党(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从()开始

1956年,苏共20大(P78)

2.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是—

《论十大关系》(P79)

3.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的学说的著作是—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P79)

4.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发生了“左”的偏差,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偏离了正确方向,出现了曲折,是从()开始

1957年下半年(P80)

5.在这期间周恩来提出了—

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P81)

6.陈云提出了——

“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P81)

7.邓小平提出了——

关于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P81)

8.邓子恢等提出了——

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P81)

9.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新的理论概括—_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0.邓小平在回答美国记者关于“致富光荣的口号同社会主义的关系”

时说:

社会主义原则—

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P82)

11.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

共同富裕(P83)

13.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P84)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基本知识

1.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

列宁P94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基本知识

1.我国经济改革的核心—

建立什么样的经济体制P126

2.我国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观条件—

当时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特征P126

3.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在党的十四大P129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是—

邓小平P129

5.邓小平认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表现在—

四个坚持P131

6.社会主义所以必须实行按劳分配是—

由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

7.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社会主义公有制

8.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是—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社会的生产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

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另一类则是人的劳动;

10.多种分配方式,其实质就是—

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状况进行分配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要性和根据是—

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制。

12.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是—

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13.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P144

14.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一个带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是—

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5.当今时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

科技竞争P145

16.实现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是—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P145

17.始终作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是—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P145

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是—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P146

1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

农村P146

20.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两个趋向”是指—

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P146

21.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P146

22.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提出的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宾P147

2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P148

24.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

加强自主创新P148

2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是—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P148

2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是—

科技人才P149

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奋斗目标的提出是在—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28.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正确处理好—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P150

29.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展循环经济P150

30.建立新型劳动就业体制的核心—

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P152

31.解决就业难问题的主要途径—

坚持市场调节就业P152

3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控制力P134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基本知识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

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P155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民主专政的任务是——

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P155

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57

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是—

1954年P158

5.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

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158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159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P159

8.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P160

9.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制度是—

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P161

10.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是—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P161

11.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是—

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P161

12.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是—

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P161

13.适合中国国情的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途径是—

实行村民自治P16

14.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首次写入中国宪法是在—

1982年P163

15.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在—

1989年P163

16.在中国,职工在企事业单位中享有的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主要通过()来实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P163

17.我国宪法明确写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

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

18.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基本知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P191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马克思主义P181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P183

4.理想是有层次的,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最高理想是—

实现共产主义

5.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

马克思主义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基本知识

1.明确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

党的十六大报告P195

2.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P195

3.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P203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基本知识

1.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

悠久的中华文化。

P206

2.造成近代中国局部地区的分离状态的根本原因是—

帝国主义侵略、奴役和宰割中国的结果。

P207

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

1949年3月,新华社发表题为《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时评P209

4.美国政府与蒋介石集团签订“共同防御条约”是在—

1954年12月P209

5.周恩来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纲四目”的政策和主张中的“一纲”是

:

台湾必须统一于祖国P211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是在—

1979年元旦,

7.1983年,邓小平阐述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和平统一的—

“六条构想”P212

8.在各方的压力下,台湾当局首次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是在—

1987年11月P213

9.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

1990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P216

10.1987年4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在正式签署地方是—

北京P216

11.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在—

1999年12月20日

12.1992年1月,大陆海协会和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的要点是—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3.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用法律形式粉碎一切图谋分裂祖国的阴谋,保证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是在—

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P221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基本知识

1.当今世界时代的主旋律是—

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P227

2.共建和谐世界只有坚持—

包容精神世界

3.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是—

合作中的竞争和竞争中的合作

4.在世界格局多极化与单边主义的斗争中,关键因素是—

军事力量

5.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国家实力的基础是—

经济力量

6.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

7.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

8.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新科技革命

9.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

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11.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2.首次代表中国系统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

周恩来

13.中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是—

独立自主

第十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基本知识

1.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最根本的体现在—

它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2.我军的唯一宗旨是—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P250

3.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对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作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科学定位,“一个发挥”是指我军要—

为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P255

第十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基本知识

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的党,主要看—

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2.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密切联系群众

3.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

脱离群众

4.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是—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P27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