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347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9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历史复习纲要.docx

级历史复习纲要

2014级历史复习纲要

八年级历史上册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知识图解

 

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中考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前世界格局的变化;举出鸦片输入对中国的严重危害;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一、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战前形势):

1、中国:

清朝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经济落后,政治腐败,闭关锁国,思想专制。

2、国际: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经济发展,制度先进,殖民扩张,英国最强(英国通过工业革命英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附:

拓展与提升:

鸦片战争前锋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专制,日益腐败

君主立宪,上升时期

经济

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工业革命,经济发达领先世界

军事

装备陈旧,军务废弛

船坚利炮

文化

文字狱,思想专制

自由主义

外资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根本目的):

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

A、背景: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附:

拓展与提升:

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目的、危害。

 

B、维护清王朝统治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C、、过程:

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当众销毁缴获英美商人的全部鸦片。

D、意义:

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三、鸦片战争的性质:

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非正义战争。

四、鸦片战争的经过:

广东挑衅(封锁珠江口岸,林则徐防御)——攻陷定海——直逼天津——占领香港岛——英舰开抵南京江面。

(1840年——1841年——1842年)

五、鸦片战争的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

1、中英《南京条约》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丧权辱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时间:

1842年8月。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割地赔款:

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②开埠通商: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③协定关税:

中国在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4、中英《南京条约》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根本目的是: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5、中英《南京条约》附件(1843年)

(1)名称:

《虎门条约》和《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2)内容:

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造屋、永久居住等特权。

(3)危害:

加深了中国的殖民地化程度。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和领土主权。

六、鸦片战争和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或危害)

1、、政治上:

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直接危害);

2、经济上:

中国逐渐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3、社会性质上:

中国正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社会进程上: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主要原因:

这场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七、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和军事技术落后,加上道光帝举棋不定,忽战忽和)。

2、客观原因:

英国经济军事发达。

(知识拓展:

近代前期清政府对外战争失败的主客观原因:

(1)主观上:

中国落后:

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军事装备等;

(2)客观原因:

列强先进:

社会制度、生产技术、军事装备等)。

八、鸦片战争的实质:

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八上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

中考要求: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华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

1、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原因: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

附:

拓展与提升:

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2、经过

丰岛海战,战争爆发——平壤战役(回族将领左宝贵牺牲)——黄海战役(邓世昌牺牲)——辽东战役(旅顺、大连失陷)——威海卫战役(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丁汝昌自杀,洋务运动失败)。

3、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1895年日本马关)

(1)签订人:

李鸿章(中国)与伊藤博文(日本)。

(2)主要内容:

A、割地:

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B、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C、开埠:

增辟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D、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影响或危害:

A、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社会性质);B、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直接危害);C、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附:

拓展与提升:

分析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4、清朝战败原因:

A主观上:

清朝腐败。

B客观上:

日本强大。

八上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P20-——24)

中考要求:

了解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结合《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分析《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危机全面加深的影响。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侵略者:

奥、俄、德、美、法、意、英、日八国。

2、原因:

(1)根本原因: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2)直接原因:

义和团“反洋教”斗争不断发展。

3、目的:

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直接目的、原因),维护帝国主义在华利益(根本原因、根本目的)。

4、经过:

西摩尔(后为瓦德西)率领八国联军:

进犯大沽——攻占天津(义和团抵抗,聂士成牺牲)——攻占北京(第二次烧杀抢掠北京城)

5、重要事件:

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逃往西安

6、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1901年)

7、《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经济上:

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共9.8亿多两)以海关税收作保;

(2)政治上: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3)军事上: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4)外交上: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不准中国人居住。

8、《辛丑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0、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签订《辛丑条约》的影响、危害:

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1、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附: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知识的综合应用:

1、结合有关条约概述一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或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①鸦片战争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地社会;②甲午中日战争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近代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

①外国列强的侵略;②封建专制制度的落后;③中国综合国力的衰弱;④清政府的政治腐败。

3、重大事件的启示(认识)简表:

事件

启示(认识)

虎门

销烟

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鸦片

战争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此开始了百年屈辱的历史,它用事实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我们只有发奋努力,振兴中华,才能使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实施对外扩张政策(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而一手挑起的。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落后是中一次次被动挨打的主要原因。

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英勇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震撼与刺激,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奋起,唯有不断变革、自强、自主,才能使自己的祖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受到世界的尊重。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大肆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再次暴露了帝国主义掠夺的本性和凶残的嘴脸。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正在遭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侵略。

中国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的失败意味着旧式的民族反抗斗争难以改变中国的命运,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处于弱势的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应不忘国耻,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4、近代前期三大条约的比较表

条约

中英《南京条约)

中日《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赔款

赔款2100万银元

赔偿白银2亿两

赔偿白银4.5亿两

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开埠

广州、厦门、福州、

宁波、上海

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其他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破坏中国内政主权

总体

影响

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危机一步步加深。

拓展与提升:

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历程:

洋务运动(经济)——戊戌变法(政治)——辛亥革命(政治)——新文化运动(思想文化)

知识图解:

 

八上:

第5课洋务运动(P28—30)

中考要求:

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时间: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二、背景:

内忧外患,内外交困

1、内忧:

太平天国的打击。

2、外患:

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

三、目的:

1、直接目的: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

2、根本目的:

维护清朝统治。

四、核心: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五、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即主张利用西方先技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六、代表人物及领导力量

1、代表人物:

中央:

奕訢;地方: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领导力量:

地主阶级洋务派

七、口号和措施(内容)

★1、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和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堂)。

★2、、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兴办一批为军事工业服务的民用企业。

如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矿务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3、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选送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

4、筹建了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八、救国方案:

(地主阶级)军事救国

九、性质:

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十、破产(失败):

(1)标志: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2)根本原因:

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而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

★十一、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地位、作用、影响):

1、局限性: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进步性: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的进程,也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一不定的抵制作用。

总之,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八上第6课戊戌变法(百日维新)(P32——35)

中考要求:

知道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原因(背景)

1、内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外因:

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民族以矛盾激化。

附:

拓展与提升:

戊戌变法兴起的背景

 

二、领导力量: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改良派)

三、目的:

既为了救亡图存(直接目的),也为了发展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根本目的)

四、救国方案:

(资产阶级维新派政治救国)君主立宪

五、经过:

1、开端:

公车上书(1895年、北京、光绪帝在位、康有为、梁启超领导)

(1)起因(导火线):

《马关条约》的签订。

(2)内容: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3)意义:

标志着维新变法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发展:

创报刊、立学会、建团体、办学堂

(1)创办的报刊有:

《万国公报》、《时务报》、《湘学报》、《国闻报》

(2)建立政治团体:

强学会

3、高潮: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

(1)背景:

A、1897年德国派军舰强占胶州湾,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痛陈亡国的危险,请求变法。

(2)标志:

A、开始的标志:

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B、结束的标志:

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3)结果:

失败(1898年)

戊戌政变——慈禧太后发劝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人士,杀害“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和康广仁)

★(4)主要内容:

方面

内容

作用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军事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有利于抵御外侮和加强统治

政治

开放言论;裁撤冗官,精简机构,任用维新人士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政

文化教育

开办新学堂,设立译书局;改革科举制度;创办报刊。

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六、评价

1、性质: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影响(进步意义):

①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②变法是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③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革命。

七、失败的根本原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也没有充分发动群众。

8、启示:

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中国行不通。

(言之成理即可)

附:

拓展与提升:

戊戌变法超越了洋务运动的主要表现:

 

八上:

第7课辛亥革命(1911年)(P37-P41)

中考要求: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一、原因(背景)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2、《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二、领导力量: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三、目的

1、直接目的:

为了救亡图存2、根本目的:

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救国方案:

(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救国)民主共和

5、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它源于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由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释,包含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六、经过

★1、开端:

兴中会的成立

(1)成立时间:

1894

(2)创建者:

孙中山(3)地点:

夏威夷。

(4)性质: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5)目标:

决心以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发展: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概况:

1905年,在孙中山的推动下,在日本东京成立

(2)基础: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3)内容①通过了《中国同盟会章程》;②推举孙中山为总理;③、确定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④决定创办机关刊物:

《民报》

(4)性质:

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意义:

把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进到新阶段

(6)确定三民主义(孙中山、《民报》)

A、内容:

“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B、来源:

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C、评价: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高潮

(1)武昌起义爆发(1911年10月10日)

A、领导力量:

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由蒋翊武任总指挥,孙武任参谋长。

B、革命力量:

新军C、首义者:

熊秉坤D、革命过程:

由武汉三镇扩展到全国十多个省E、功绩:

使清王朝的统治土崩瓦解。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南京)

A、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B、首都:

南京

C、纪元:

中华民国D、民国元年:

1912年

附:

拓展与提升:

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的换算方法: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1912年3月)

A、概况:

由参议院制定,由孙中山颁布,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

B、性质: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4、结局:

袁世凯窃权,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1912年)

七、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八、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作用(评价) 

1.性质:

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功绩(成功):

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同时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促使们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3.局限性(失败):

辛亥革命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九、启示:

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言之成理即可)

十、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时间

主要革命活动

1894年11月

在檀香山建立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8月

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1905年

提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指导思想。

1911年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1912年1月1日

在南京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3月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辛亥革命后

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斗争

1924年

推动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八上:

第8课新文化运动(P43——46)

中考要求:

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兴起原因(背景):

1、内因: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是封建思想并未得到清除。

北洋军阀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在思想领域里又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或:

①政治上:

北洋军阀实行专制独裁统治;②思想上:

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③经济上:

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外因: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二、主要目的:

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同封建尊孔复古逆流进行斗争。

二、代表人物及领导力量

★1、代表人物及主要事迹

代表人物

主要事迹

陈独秀

1915年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率先倡导“民主”“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1917年发表《文学革命论》,掀起文学革命。

胡适

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倡导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鲁迅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把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的革命内容通过文学形式表达出来,是白话小说的典范。

李大钊

最早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讴歌十月革命。

1919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最早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

2、领导力量:

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三、兴起(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1、时间:

1915年9月

★2、标志: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新青年》)。

四、主要阵地: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五、新文化运动前期的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六、新文化运动的新阶段

1、开端:

俄国十月革命2、主要内容: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3、代表人物及文章:

李大钊《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4、新特点:

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七、新文化运动的地位、作用(历史意义)(评价)

1、性质(地位):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2、功绩:

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一次猛烈的扫荡,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3、局限性:

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附:

中国近代前期的近代化探索(见下表)

代表

人物

思想

主张

主要思想或行动

特点

意义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师夷长技以自强”,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自强:

创办军事工业。

求富:

创办民用工业。

学习西方技术工业。

近代化开端

康有为、梁启超

改革政治制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为主。

思想启蒙

促进思想解放,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附:

“近代化(现代化)的起步”知识的综合应用:

1、中国近代化的鲜明特点?

答:

①、经历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由表及里,步步递进,层层深入,由被动转向主动的发展过程;②、中国近代化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着艰难曲折。

2、回首中国近代化历程的感悟、启示?

(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

答:

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依据近代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历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答:

腐朽的封建制度和西方列强的侵略。

4、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近代中国,作为一位爱国志士,你认为中国要走出一条光明道路应该怎么办?

(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

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争取民族独立;建立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国家政权;要打开国门,向西方学习。

5、列举中国在向近代化过程中向西学习的历史事件及学习内容?

①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军事器物;②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④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6、试比较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明治维新的异同点?

(1)相同点:

①背景相同:

都是在内忧外患情况下发生的或都是在民族危机加剧情况下发生的;②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或都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③都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

(2)不同点:

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和自强运动。

7、从近代化角度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

(开放型题,言之成理即可)

改革是推进近代化进程的重要途径;改革加速了近代化进程;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事件,是强国之路

8、试比较洋务运动与戊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