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324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0.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docx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摘要:

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安徽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资源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开发和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对安徽省的经济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本文应用回归分析得出旅游收入与国民经济的计量关系,应用灰色关联度指标分析旅游业与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并进一步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经济的影响效果。

我们发现安徽省的GDP对旅游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也呈上升趋势。

同时我们分析了旅游业对安徽产业结构优化及就业机会扩大,城镇化,外汇收入增加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回归模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旅游收入

 

Abstract:

Tourismhasbecomeanimportantpartofthenationaleconomy,andithasapositiveandimportanteffectonthedevelopmentofthenationaleconomy.Aftermorethantwentyyearsdevelopment,Anhui’stourismresourceshasbeenquiteeffectivelydevelopedandutilizedwhileitsindustrial-scaleisexpanding.TourismhasmadeaconsiderablecontributiontotheeconomyofAnhuiProvince.Inthispaper,byregressionanalysiswegetthemodelofthenationaleconomyandthetourismrevenue.Withtheapplicationofgraycorrelationanalysistothetourismindustrywiththefirst,secondandtertiaryindustrywefindtheirassociation,andfurthertheanalysisoftheeffectofthetourismindustrytothenationaleconomyofAnhuiProvince.WefindthatAnhui'sGDPisbecomingmoreandmoredependentonthetourismindustry.Thetourism'scontributiontotheeconomypromotesagreaterrole.Atthesametime,weanalyzethetourismindustry’sroletooptimizetheindustrialstructureofAnhui,toincreaseforeignexchangeearnings.Besidestheexpansionofemploymentopportunitiesandthepromotionofurbanizationarealsoasthepositiveimpact.

Keywords:

TourismIndustry;RegressionModel;GreyRationalAnalysis;TourismRevenue

 

1引言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产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影响力逐步提高。

与此同时对旅游业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1.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选题背景

中国现代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旅游大国。

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已经得到确立,全国很多省份都把旅游业作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安徽旅游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资源得到了较为集中的开发和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业对安徽省的经济也做出了相当的贡献。

同时,安徽在国内游和国际入境游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因而,旅游产业在安徽省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1.1.2选题意义

现在对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影响关系研究的文献还相对较少,而且都从实证方面进行研究。

本文在对旅游业对安徽经济影响分析时从实证和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在理论方面的分析丰富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同时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旅游业与安徽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意见和建议,并希望借此对安徽旅游业与安徽经济的发展做出些微贡献。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综述

旅游学从产生至今,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旅游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的经济影响一直是研究的重点。

Archer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一套关于旅游经济效应的研究方法,并得到广泛运用。

M.TheaSinclair(2003)提出旅游业对外汇、收入、就业及社会总产值等方面都能做出贡献[4]。

但是,对旅游业发展与总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是一个较新的研究范畴。

Balaguer(2002)和Dritsakis(2004)提出了旅游主导型经济增长假说理论[4]。

Balaguer(2002)利用西班牙1975至1997年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旅游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并利用格兰奇因果关系检验发现旅游经济发展对总体经济增长具有单向影响,从而支持其提出的旅游主导型发展的假说[4]。

但迄今为止,国外对这一因果关系的研究还是有限的,也没有一致的研究结论。

1.2.2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在经济增长与旅游业发展的因果关系方面的研究文献还较少,且大多数是从我国经济总体上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如杨智勇(2006)对我国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的互平稳的原假设;庞丽等(2006)对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的研究[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旅游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国内诸多学者就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行了相关的理论论述和实证检验,吴国新(2003)采用定量分析法并结合实证分析,论证了旅游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而就旅游业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而言,李志青(2001)对上海市旅游业的产出贡献和乘数效应做出了实证性的分析;林刚、龙雄彪(2000)通过测算认为旅游业是桂林市支柱产业的论断是正确的;卢江勇等(2005)也在研究中得出了旅游收入增长是海南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因子的结论;陶金龙等(2004)则利用灰色理论分析了旅游业对苏州经济的实际拉动效果[14]。

旅游业发展以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形式导致了经济增长现象的出现,但是,实证研究发现,情况并不像大家讨论的那么明显。

国内学者关于旅游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往往基于先验的理论模型和观念,而一些具体的情况并没有在其有关分析中加以考虑。

并且,旅游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这样一种结论往往忽略了经济增长对旅游消费的刺激效应,因为,对一国来讲,旅游支出水平取决于旅游者的消费倾向,而旅游者的消费倾向与消费结构却又是和国民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的。

进一步来说,内生于国民收入水平的旅游者消费倾向和消费规模必然会影响到旅游支出的乘数效应作用的发挥及其对国民经济增长效应的实现,因此,忽略因果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必然会造成对旅游国民经济之间真实关系认识的偏颇和误差。

所以,旅游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就成为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旅游业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如何也一直有所争议。

1.3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选题主要是通过研究安徽旅游业与第一、第二及第三产业的关联度并从旅游收入占第三产业的比重、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收入对经济的贡献率、旅游收入拉动经济增长率等方面研究安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果,同时通过分析安徽旅游业在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加快城镇化进程,缩小区域梯度差异、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直接贡献及旅游业外汇收入带动外资利用等方面的作用等来研究安徽旅游业与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

1.4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通过回归模型分析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来对安徽旅游业与安徽经济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利用理论分析研究旅游业对安徽经济的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旅游业对安徽经济的影响,数据主要来自1997-2008年《安徽省统计年鉴》,其中2008年数据来自2009年公布的《2008年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其中2003年因受“非典”影响旅游收入出现下降情况,这属于意外因素影响的特殊情况,因此我们在进行回归模型确定时将其排除。

 

2安徽旅游业分析

2.1安徽旅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旅游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业作为一项以资源优势为依托的新兴产业,在促进安徽对外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国家长假制度的建立,假日旅游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旅游经济对全省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增强。

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人731.1亿元,占GDP的8.24%,比1996年提高5.14个百分点。

“九五”时期以来,在国家鼓励居民旅游消费政策的刺激下,随着游览区的整修、旅游景点开发力度的加强和旅游基础设施的改善,安徽旅游业取得了超常规的发展[7]。

“十五”以来,安徽旅游业逐渐实现由单一产品向多元产品、小旅游向大旅游、自我发展向联合发展、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均得到进一步拓展,旅游商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逐步形成体系,旅游基础设施明显改善[8]。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徽红色旅游规划》正式实施,规划提出了打造“大皖南、泛巢湖、新皖北”三大旅游板块概念,把旅游业建成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推进。

安徽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加快发展皖西旅游产业、促进扶贫工作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徽红色旅游规划》等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安徽省旅游条例》、《安徽省旅游市场管理办法》等法规条例,并将旅游业列为“861”行动计划中重点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8]。

在开发生态旅游、打造红色旅游、推进环巢湖旅游、促进皖北旅游升温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方参与、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人境游、国内游、出境游全面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十五”期间,先后完成了《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两山一湖”旅游总体规划》、《环巢湖旅游发展规划》、《安徽省生态旅游规划》及大多数市、县的旅游发展规划。

2006年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构建安徽旅游三大板块,形成以黄山为龙头、“两山一湖”为重点、三大遗产为品牌的大皖南国际性旅游区以合肥为中心、巢湖和大别山为依托、两小时高速路程为半径的泛巢湖国家级旅游区以毫州为重点、“两淮一蚌”为主轴、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新皖北区域性旅游区[8]。

“两山一湖”地区整体联动问题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形成了全省首个无障碍旅游区。

“十一”五期间《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安徽红色旅游规划》正式实施。

到2006年底全省拥有6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6处国家级风景区和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地质和森林公园,5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6个A级以上旅游景区,39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

到2007年底全省A级景区数量增至208个[1]。

全省旅游产业格局更趋和谐科学。

安徽着力提高旅游景区可进人水平和旅游设施的服务接待能力,合徐、徽杭、沿江、合铜黄等高速公路相继建设,合宁、合武、铜九等铁路全面建设,合肥、黄山机场扩容升级,长江、新安江“黄金水道”旅游功能得到加强,重点旅游区通讯、水电、食宿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8]。

到2006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00公里、铁路通车里程3000公里,境内外航线50多条,旅游星级饭店达到389家,旅行社662家,旅游车船公司20多家。

到2007年底旅游星级饭店达到403家,旅行社709家,其中国际社37家,国内社672家[1]。

在巩固和提升传统观光旅游产品优势的基础上,加大了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产品的培育和开发力度,形成了一批能满足不同层次游客需要的旅游产品。

注重旅游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对购物、娱乐两个薄弱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连续多次举办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及美食节等。

经过多年培育,黄山世界遗产游、徽州历史文化游、新安江山水画廊游、九华山佛教文化游、天柱山禅宗文化游等产品快速成长,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红色旅游等新产品不断涌现,全省旅游产品体系日趋完善。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国家专项资金,不断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多元资本投人旅游业发展,取得较好成效。

成功开发花山谜窟、颖上迪沟、绩溪龙川、族德江村、鲍家花园、恩龙山庄、庐江金孔雀、阜阳生态园、淮南八公山、马鞍山盆山、合肥岱山湖、石台和祁门枯牛降等新景区。

非国有资本正在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民营、个体旅行社占60%以上[10]。

加大区域合作力度,加强对人境和沿海、周边市场的宣传促销,初步形成区域联合、政企齐动、上下互动、整体联动的新型促销机制。

与国内12个省市签署旅游合作协议,成功打造并举办了“中东部旅游交易会”的合作平台,先后建立了江、浙、沪、皖旅游合作机制和皖、浙、赣旅游合作框架,黄山加人了“15+1”旅游城市体系,黄山、池州、宣城、滁州等市加人了长三角旅游城市联盟[10]。

在国际合作方面,40家旅行社开展出人境旅游业务,15家境内外知名酒店集团来安徽省经营,旅游企业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

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贡献率不断提高。

2001年旅游总收入占全省GDP的5.66%,到2008年安徽省旅游总收入占GDP的8.24%。

安徽接待的旅游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全省接待国内外游客由2001年的3401.7万人次增加到2008年的10070.3万人次,年均递增24.51%。

从旅游人数结构看,国际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高于国内旅游人数的增长幅度。

同时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加和游客消费水平的提高,旅游收入大幅增长。

安徽国内旅游收人由2001年的174.9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700.2亿元,年均递增37.54%;国际旅游收人由2001年的1.4亿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4.5亿美元,年均递增27.68%。

2008年全省旅游总收人达731.1亿元,是2001年的3.93倍,年均递增36.58%。

国内旅游收人占全省旅游总收人的95.77%,是安徽旅游收人的主要来源。

此外随着对旅游业投人的不断加大,旅游接待条件明显改善,接待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强化,旅游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到2007年安徽有旅游星级宾馆403家,各类旅行社709家。

全省旅游涉外和星级宾馆拥有客房3.9288万间,床位7.0972万张,客房出租率为64.5%。

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旅游涉外定点餐馆和商店、旅游车船公司和各种旅游交通工具均有所增加,使全省旅游业扩大了外向通道,加强了与全国主要旅游区和热点城市的联系,使游客的可进入性明显增强。

旅游资源开发取得较大进展,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岈山、齐云山五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歙县、毫州、寿县3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22处国家森林公园加快了开发建设步伐,一批省级景区景点也不同程度地纳人了开发范围,一些重点旅游景区已先后开通了索道,全省已初步形成皖南、皖北、皖东、皖西、皖西南、皖中旅游区基本格局的雏形[19]。

以黄山、九华山为代表的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不断扩大,并形成品牌效应,带动省内其他旅游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2.2安徽旅游业的特点

安徽旅游业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旅游大省却非旅游强省。

安徽具有众多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数居全国前列是旅游大省,但是旅游收入及其对安徽经济的贡献却相对较少,并不是一个旅游强省。

第二、旅游资源地理分布不合理呈南重北轻。

安徽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皖南而皖北则相对较少,在旅游上形成南热北冷的格局。

第三、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旅游产业链不长。

安徽的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居多,同时在宣传上主要宣传“两山一湖”造成安徽旅游主要为观光旅游而商务游较少。

此外,安徽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够配套,安徽省游、购、娱只占平均消费总额的38%购物消费仅占总消费的20%左右[8]。

2.3安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安徽旅游业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旅游宣传的力度和方法不够。

安徽省在旅游宣传工作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旅游宣传的方式方法还要不断改进。

首先,宣传对象细分做得不够。

由于收人水平的限制,目前国内居民能够外出旅游的群体主要是城市中的中高等收人阶层,2001年安徽接待的国内游客中,城镇居民占91.5%,并且周边省份与边远省份的游客也有不同的需求[10]。

如果目标不明确,旅游宣传就得不到应有的效果。

其次,利用互联网宣传做得不够。

虽然主要旅游风景区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介绍景点的多,介绍住宿条件、推荐旅游线路的少,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目前国内游客中自助旅游占有相当的比例,如果能在网站宣传旅游景点的同时,加大住宿条件、收费标准、门票价格等的宣传力度,推荐旅游线路,甚至可以网上订房,将能吸引大批自助旅游的游客。

再次,整体宣传做得不够。

安徽对旅游景点的宣传以“两山一湖”为重点,对其它旅游景点宣传较少,不利于扩大全省旅游景点知名度。

第二、综合性的配套服务跟不上。

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旅游发展。

相应地各大旅游景区必须建立较为齐备的游乐休闲设施、购物中心,并在金融、通讯以及医疗等方面具有便利的条件,这样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

目前,安徽各大旅游景区在这方面的配套设施较少,游客看过景点就返回,逗留时间短,既影响了旅游收人的提高,又制约了安徽旅游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

旅游产业链条不长旅游收人中各要素比例不够均衡。

一些地方旅游发展主要还停留在饭店“床板经济”、旅行社“拉练经济”、景区“门票经济”等上,产业带动力不强。

第三、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整体优势,旅游资源开发低层次,注重短期利益资源优势没有充分转化成经济优势。

目前安徽省相当一部分旅游资源开发水平不高,深层次挖掘不够。

从面上看,城市一般化,景区城市化,农村庸俗化从点上看,盲目开发,无特色开发,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没有给予必要的保护。

安徽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厚,北有老子、庄子等思想家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南有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黄山为代表的自然景观资源,但因仅仅只是开发几个景区点,简单局限在单一的观光旅游上,其旅游带动作用无法体现,这些资源的优势无法充分运用并转化成经济优势。

安徽的旅游景点确实很多,但由于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不均衡,许多高品位的旅游资源交通不便,一些旅游资源所在的市县经济条件较差,开展高水平旅游开发的难度也较大,从而使旅游资源难以形成整体优势,全省大旅游市场还没有形成。

第四、旅游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市场层次不高,经营粗放安徽省旅游企业上市公司只有一家,抗风险能力较弱。

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方面,安徽省旅游产业的投资主体以国有资产资本为主,许多企业尚未引人现代企业制度,致使资本扩张与合并、企业兼并与联合存在一定困难,也增加了旅游企业改组改造的成本。

现代旅游企业、现代旅游行业组织没有全面建立,缺少具有竞争力的大集团。

安徽省旅游企业多粗放式经营,旅游企业的诚信经营普遍较差。

把安徽省作为第一目的地的游客比重较低,特别是受旅游线路、中心城市等方面的制约,游客再批发、市场再延伸严重不足。

 

3旅游业对安徽经济的影响分析

3.1模型分析

3.1.1回归模型分析

建立以旅游业总收入(Xt)为解释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即GDP(Yt)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

Yt=α+βXt+μ,t=1,2,3……8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样本期间的GDP和旅游总收入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估计反映旅游总收入对GDP的影响度系数,确定回归方程,得出旅游总收入与GDP的关系。

本文中我们选取了安徽省1997年到2008年的数据(见表3.1)建立模型

表4.1安徽省1997-2008年GDP与旅游总收入

年份

GDP(亿元)

增长率

旅游总收入(亿元)

增长率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669.95

2805.45

2908.59

3038.24

3290.1

3569

3973.2

4812.7

5375.8

6141.9

7345.7

8874.2

14.14%

5.08%

3.68%

4.46%

8.29%

8.9%

9.2%

12.50%

11.80%

12.90%

13.90%

12.70%

98.8

118.9

141.88

159.9

186.2

216.2

196.5

265.7

308.6

411.5

576

731.1

34.79%

20.34%

19.33%

12.7%

16.45%

16.10%

-9.10%

35.30%

16.10%

33.30%

40.00%

28.30%

数据来源:

《安徽统计年鉴》1997-2008

根据以上数据对样本期间安徽省GDP和旅游总收入的时间序列进行回归结果如表3.2

据表4.2α为1642.423,β为10.19198,R-squared为0.978149,F值402.8831,方程的拟合度很好,P值很小,可以拒绝零假设。

得回归方程为Y=10.19198X+1642.423.

该方程旅游总收入的序数为10.19198,这说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旅游总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则GDP增加10.19198个单位。

表3.2模型输出结果

常数和解释变量

参数估计值

参数标准差

t统计量值

双侧概率

C

1642.423

178.0468

9.224673

0.0000

X

10.19198

0.507772

20.07195

0.0000

判定系数

0.978149

F统计量

402.8831

3.1.2灰色关联度分析

灰色系统理论提出了对各子系统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概念,意图透过一定的方法,去寻求系统中各子系统(或因素)之间的数值关系。

简言之,灰色关联度分析的意义是指在系统发展过程中,如果两个因素变化的态势是一致的,即同步变化程度较高,则可以认为两者关联较大;反之,则两者关联度较小。

因此,灰色关联度分析对于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提供了量化的度量,非常适合动态的历程分析。

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分析对象、时序数列曲线的相似性判断其关联程度,即两条曲线越相似,其关联度越大,反之越小。

在具体分析计算时,可将无限收敛(曲线)用近似收敛(数组)来取代,从而为解决大量实际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

下面就安徽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进行测算。

表3.3为安徽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有关数据。

应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分析安徽省旅游业与其国民经济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其步骤如下:

首先,计算产值比。

根据表3.3数据计算安徽省旅游业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

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在安徽省GDP中的比重。

计算结果见表3.4。

其次,计算最大绝对差值与最小绝对差值。

计算得到的时间序列与比较时间序列的绝对差的极值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