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319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docx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

数学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旋转和平移

一、单元备课:

(一)单元的教材分析:

1.编者意图:

物体的旋转、平移与对称一样,既是显示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也是显示世界物体运动变化最简捷的形式。

图形的旋转与平移,是空间位置关系变化的主要特征。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物体或图形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作旋转现象。

虽然旋转和平移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但比较起来,旋转现象直观上特征更明显,更易于识别,因此教材先引导学生了解旋转先行,再认识平移现象。

2.教材结构:

(1)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

(2)简单图形的平移。

3.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并且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旋转和平移的现象,例如;学生玩的风车和转椅等现象学生都见到过,也都玩过,有可能他们不知道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简单物体和图形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单元的知识点:

(1)通过生活中的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性趣的素材让学生认识旋转和平移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图形平移。

(四)单元的重难点:

通过学生的操作和交流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和感受旋转和平移的现象。

二、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1. 教材结构:

(1)通过大量的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旋转现象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平移的现象。

2.编者的意图:

教材选择了大量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设计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旋转、平移现象。

为了加强学生对旋转、平移现象的体验,教材突出了学生的操作和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感受与平移现象,,通过交流加深对两种运动现象的认识。

教材首先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在生活中见到过的旋转现象,认识平移现象时,同样先让学生从书包中沿同一方向拿书、在桌面上推书本,通过这些常见的擦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3.已有经验:

学生已经学习了对称现象,并在生活中见到过旋转的现象。

4.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旋转和平移现象。

5.课前准备:

让学生准备好风车,教师准备好旋转和平移的课件。

第二课时

1.  教材结构:

(1)理解平移方向和平移的距离的含义。

(2)画平移后的图形。

2.编者的意图:

首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按要求平移长方形纸片,了解平移过程中的两个因素,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弄清纸片从一个位置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时平移方向和平移的含义。

第二个环节,在“试一试”中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已有经验:

学生在上节课已经认识了旋转和平移现象。

4.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5.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风车:

1.在教师的指导下,让每个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在室内或室外让学生动手亲自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3.让学生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一说风车和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

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

然后教师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在生活中,你见到过哪些旋转现象?

也可以让学生先观察教材中的素材,说出旋转现象,再交流自己知道的事例。

三、做一做:

1.在老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取书和推书的动作。

(教师要提出要求。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刚才做的取书、推书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行移动。

交流时,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

然后教师说明书本等物品的运动就是平移。

四、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交流时,教师和学生要对所举事例谈谈感受,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平移现象。

五、练习:

可采用书中的练习

第一题:

这是一道自主性、趣味性强,又能表现学生理解知识和创新的题目,可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二题:

图中的平移、旋转信息非常丰富,要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的空间。

(如电视机的旋转、柜子门的开关等都是旋转现象;抽屉的抽拉、屏幕开关的左右移动等都是平移现象)。

第三题;可先让学生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玩陀螺:

这是一次实践活动,课前由学生准备鞭子和陀螺,课上组织学生交流一下玩陀螺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课下玩一玩,或让学生到室外表演一下,还可以举办一次陀螺比赛。

 

 

 

第二课时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画平移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

 

课时教案

个性化教案

 教学过程:

一、做一做:

1.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先让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处,方法同上,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二、试一试:

(1)画出想左平移2格后的正方形。

2.提出蓝灵鼠的问题,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三、练习,可采用书中的练习题。

第一题,教师和学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二题,内容涉及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

另外,平移的方法很多,教师要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如,小羊先向下平移3个方格,再向左平移3个方格可以吃到草;还可以先向左平移3个方格,再向下平移3个方格也能吃到草。

第三题,先共同判断,再涂色,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第四题,这是一道开放性、挑战性很强的题目,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放行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交流时,可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也可以让学生同桌合作,一个同学战事自己平移后的图形,另一个同学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的格数。

 

 

 

一、旋转和平移1-4页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4页

课题

做风车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平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平移现象。

在对物体旋转、平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

认识旋转、平移现象。

教学方法

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正方形彩纸

教学设计

  

 

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做风车

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

学生在小组讨论。

 

交流自己知道的旋转事例

通过交流和讨论,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从而感知旋转现象。

 

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认识平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3、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平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平移现象。

2、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平移现象。

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讨论交流

 

在教材事例中找出平移现象

 

举例交流

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了解书是沿着一个方向作平行移动,从而感知平移现象。

引导学生把教材中的事例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平移现象。

 

练一练:

第1题: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第2题:

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

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

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平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

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学生用多种方式做平移旋转动作

找出平移旋转现象

讨论后交流

通过不同方式的练习,检查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理解,进一步增加认识。

布置作业

课本第4页的第4题。

独立完成

进行口算练习

 

教学反思

 

一、旋转和平移 5-7页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7页

课题

做一做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操作活动,经历认识图形平移和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图形的过程。

2、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方法

操作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纸片水彩笔

教学设计

 

在方格纸上移动图形(课本第5页的做一做)

1、指导学生边操作、边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2、将纸片从A处向下平移到C,重点了解学生平移的方向和位置是否正确。

3、想一想:

把纸片从A处向左平移到D的位置,纸片平移了几个方格?

学生把纸片放在方格纸的中间位置,再把纸片向右平移5个方格,然后交流平移的过程、方法、结果。

 

方法同上

 

让学生自己平移,再说一说平移的距离。

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了解把一个图形平移几个方格,只要看图形一条边平移的格数即可。

 

试一试:

做课本第5页的试一试。

1、 出示问题

2、 鼓励学生画出其他平移后的图形。

学生自己试着画,再交流。

通过这个环节,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练一练:

课本第6页的练一练。

第1题:

师生一起边讨论,边填空。

第2题:

鼓励学生探索、交流不同的平移路线。

第3题:

先共同判断,再涂色。

第4题:

鼓励学生自己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并分别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交流时,让学生说出平移的方向和移动了几个格。

 

学生说一说另一个虚线图是向右平移几个方格后得到的。

学生完成后交流

 

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教师采用由扶到放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探索简单图形平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反思

 

二、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购书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学重、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除法,并进行验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第8页课题。

   

(1)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师提问:

能买多少本《趣味数学》?

   (3)学生列出算式后尝试解答。

   (4)交流学生的解决方法。

重点使学生学习口算方法。

如,把15个十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3个十,即150÷5=30;也可以这样想,因为5×30=150,所以150÷5=30。

   (5)提出:

150元能买多少本《科普读物》?

   (6)讨论:

150÷6能直接用口诀计算吗?

然后共同完成竖式计算。

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商“2”要写在十位上的算理。

   三、议一议:

怎样检验算得对不对呢?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学过的“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式,想到检验的方法。

让学生了解用商乘除数的方法可以检验除法算得对不对。

   四、练一练:

   第1题:

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计算。

教师注意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方法。

   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重点检查学生竖式的书写情况。

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验算的情况。

   第3题:

在进行练习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益鸟的教育

 

二、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80个气球。

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

   2.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三、练一练:

   第1题:

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

首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再提问题

 

二、除法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结合王老师资助学生的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爱心”的温暖,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生谈话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自己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同时,知道有许多人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奉献着爱心。

   二、新授:

   1.出示课本16页的题。

   已退休的王老师每学期拿出720元钱,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平均寄给3位学生。

王老师给每名学生寄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3.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试着用竖式计算。

   4.交流算法。

重点交流:

商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

使学生理解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三、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先让学生试做,再交流。

   四、练一练:

   第1题:

变式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五、问题讨论:

   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可以同桌讨论共同完成。

提示学生,可以画图思考

 

二、除法 月饼装盒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0-11页

课题

月饼装盒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月饼装盒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会进行验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练习法

教学手段

情景图

教学设计

谈话引入。

同学们知道中秋节吗?

关于中秋节你知道哪些?

今天,请同学们帮老师解决几个月饼装盒的问题。

交流(月饼)

从学生生活出发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新授:

出示课本10页的题。

 (1)把258块月饼装盒,每7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根据学生试算的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

结合生活实际情况,使学生理解剩下的6块月饼也需要一个盒子,所以258块月饼,每7块装一盒,需要37个盒子。

师:

怎样验算计算的对不对?

 使学生知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先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2)如果每8块装一盒,需要多少个盒子?

 试一试:

 如果把上面这些月饼送给敬老院的老人,每人5块,那么够分给多少位老人呢?

 在结合实际生活经验,使学生了解“余下的3块”不够分给一位老人,所以只能分给51位老人。

 

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试着算一算。

交流计算的结果。

 

同桌讨论,试着验算,然后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

 

培养学生结合实际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试算独立找出演算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

 

进行独立练习,感受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和计算结果在生活中应用的现实性。

练一练:

第1题:

引导学生看懂图意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要注意了解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再解答。

独立完成。

进行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课本11页练一练第3题。

独立完成后交流

教学反思

二、除法 放气球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2-13页

课题

放气球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放气球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3、在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指导法练习法

教学手段

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

1、教师提问:

6月1日是什么节日?

你们都举行哪些活动?

2、引出活动主题:

放气球问题

交流儿童节的活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探究新知

 

1、出示课本12页的题。

 某地小朋友在六一儿童节举办“放飞我们的理想”活动,一共有660个气球。

一次放完这些气球,需要多少位小朋友?

(每位小朋友放4个气球)

 (1)让学生试做。

 (2)交流计算结果。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在交流的过程中着重使学生明确,被除数百位上的6除以4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上写1。

 

读图,理解题意

 

试做

交流计算结果及算法

 

让学生自主探究,难点处教师点拨。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

 

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习题

2、让学生先判断,再独立计算

3、 交流时,重点了解学生判断的方法。

先判断,再计算

 

交流判断方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使学生在计算时逐步养成“先估算,再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练一练

第1题:

先解决书中小朋友的问题,再鼓励学生提出其他问题,并解答。

 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验。

 第3题:

首先让学生了解题中的信息,再提问题。

按要求完成

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进一步巩固新知。

教学反思

 

二、除法 爱心资助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6-17页

课题

爱心资助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王老师资助学生的问题,经历自主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3、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感受“爱心”的温暖,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探索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进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练习法

教学手段

讨论交流

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谈话引入

1、教师讲贫困地区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2、比较一些自己和他们的生活有什么不同。

3、那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引出已退休的王老师爱心资助的事。

感受自己的优越生活条件

 

互帮互助,爱心资助

师生谈话引出问题,使学生了解自己坐在教室里学习是多么幸福,同时,知道有许多人为贫困地区的学生奉献着爱心。

 

自主探究

 1、出示课本16页的题。

 已退休的王老师每学期拿出720元钱,资助贫困地区的学生,平均寄给3位学生。

王老师给每名学生寄多少钱?

 2、学生读题后列出算式。

 3、让学生先估计一下,然后试着用竖式计算。

 4、交流算法。

重点交流:

商个位上的0不写可以吗?

使学生理解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1、读题,理解题意

 

2、列出算式,试算

 

3、交流商的个位上写0得道理

 

学生积极参加活动,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试一试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再计算。

学生试做,再交流。

检验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的理解情况

 练一练

第1题:

变式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订正。

 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

进一步巩固练习

问题讨论

 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可以同桌讨论共同完成。

提示学生,可以画图思考。

同桌讨论共同完成

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培养应用能力

教学反思

二、除法 住宿问题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18-19页

课题

住宿问题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旅游团住宿问题,经历小组合作,一起设计、交流、讨论住宿方案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并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3、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能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考过程。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