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2911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3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docx

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第二次模拟试题一解析版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物理模拟试题

(1)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满分36分,每小题3分)

1.(3分)如图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反射现象的是(  )

A.

月食

B.

小孔成像

C.

海市蜃楼

D.

水中倒影

【答案】D

【解析】AB、月食,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B不合题意;

C、海市蜃楼属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2.(3分)如图所示,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B.乙图中试验通过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可以得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丙图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这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振幅不同

D.丁图竹管的哨音是由竹管振动产生的

【答案】B

【解析】

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乙图抽取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罩内的铃声减小,可以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

C、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这8个玻璃瓶时,主要是玻璃瓶和水在振动,水越少,玻璃瓶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因此,会发出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

B。

3.(3分)在疫情防控期间,人们通过手机传递信息实现在线教育、视频会议、无线对讲等办公服务,避免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手机传递信息是利用了(  )

A.红外线B.电磁波C.超声波D.次声波

【答案】B

【解析】手机属于移动电话,它既是电磁波发射台也是电磁波接收台,所以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故选:

B。

4.(3分)关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氢弹是一种核裂变现象

B.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

C.风能、化石能源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D.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知,对能源的利用率可以达到100%

【答案】B

【解析】

A、氢弹是一种比原子弹威力更强大的核武器,氢弹是利用轻核的聚变制成的,故A错误;

B、核电站是利用核能进行发电的,故B正确;

C、风能是可再生能源,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故C错误;

D、由于存在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即利用能量时一定有损失,所以对能源的利用率不可以达到100%,故D错误。

故选:

B。

5.(3分)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高于标准大气压

B.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比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多

C.撤去酒精灯,水立刻停止沸腾

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

【答案】B

【解析】

A、由图可知两次实验中水的沸点都为98℃,低于标准大气压下的100℃,说明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故A错误;

B、根据Q吸=cm△t,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相同时间吸收热量相同,升温少的质量大,所以第一次用的水的质量大于第二次的,故B正确;

C、酒精灯加热时,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升高,高于水的温度,当移开酒精灯时,水还会从铁圈和石棉网吸收热量,继续沸腾,故C错误;

D、加热是通过热传递改变了物质的内能的,故D错误。

故选:

B。

6.(3分)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所受合力为零

B.加速下降的苹果所受合力可能为零

C.短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受到惯性作用

D.羽毛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维持物体运动

【答案】A

【解析】A、匀速直线下降的降落伞处于平衡状态,故所受合力为零,故A正确;

B、加速下落的苹果受力不平衡,因此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故B错误;

C、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其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乒乓球被扣杀后飞向对方,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选:

A。

7.(3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方向用力吹气使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变大、气压变大,硬币就可“跳起来”

B.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小小的蝉可以轻易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强

D.人用吸管吸食饮料时是靠大气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答案】A

【解析】A、根据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当在硬币上方沿着与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气时,硬币上方空气流速加快,压强减小,而硬币下方空气流速小、压强大,形成向上的压强差、压力差,在压力差的作用下,硬币就可“跳起来”。

故A错误;

B、深海潜水员必须穿抗压潜水服是因为海水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故B正确;

C、小小的蝉可以轻易把口器插入坚硬的树皮,是因为受力面积小,增大了压强。

故C正确;

D、用吸管吸饮料时,先吸走吸管内的空气,使吸管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把饮料“压”进了嘴里。

故D正确。

故选:

A。

8.(3分)在学习浮力时,张老师利用一杯水和一只空牙膏袋,给同学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极大的提高了同学们网络学习物理的热情。

他取一只空牙膏袋,第一次把它挤瘪,第二次将它撑开,两次都拧紧盖后先后放入同一水杯甲中,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次牙膏袋的质量相等,体积相等,因此两次牙膏袋的密度ρ甲=ρ乙

B.甲图中浸没,乙图中只有部分浸入,因此两次排开水的体积V甲>V乙

C.甲图中浮力小于重力,乙图中浮力等于重力,因此两次所受的浮力F甲<F乙

D.甲、乙两图浸入体积相等,因此两次杯底受到水的压强p甲=p乙

【答案】C

【解析】A、牙膏袋的形状发生变化,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即m甲=m乙;

根据图示可知,V甲<V乙,由ρ=

可得,两次牙膏袋的密度关系:

ρ甲>ρ乙,故A错误;

BCD、甲下沉,F浮<G,乙漂浮,F浮=G,所以两次所受的浮力关系:

F甲<F乙;

由F浮=ρ水gV排可得,两次排开水的体积关系:

V甲<V乙;

因为原来水一样多,所以放入甲乙后h甲<h乙,由p=ρ水gh得,p甲<p乙;故BD错误,C正确。

故选:

C。

9.(3分)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球,若不计空气阻力,则落到水平桌面时三者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A.va>vb>vcB.vb>vc>vaC.va>vc>vbD.va=vb=vc

【答案】D

【解析】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初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球,由于高度和速度都相同,则机械能是相同的;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的机械能是守恒的,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桌面时的机械能相同,由于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则动能相同,速度相同。

故选:

D。

10.(3分)下列有关家庭用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选用的保险丝的额定电流越大越安全

B.使用测电笔时,不可用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C.大功率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不必接地

D.人站在地上用手接触火线是非常危险的

【答案】D

【解析】A、保险丝额定电流太大,不能起到保险是作用,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等于或稍大于电路正常工作电流。

不符合题意。

B、使用测电笔时,手接触笔尾金属体。

不符合题意。

C、大功率金属外壳用电器,金属外壳一定接地,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不符合题意。

D、火线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是220V,人站在地上,接触火线,人体两端电压大于安全电压会发生触电事故。

符合题意。

故选:

D。

11.(3分)如图所示,×表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金属棒MN在水平导轨abcd上无摩擦向右滑动时,金属棒MN中电流方向为:

从N流向M.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MN的速度,通过R的电流会变大

B.该图反映了电动机原理

C.MN左、右运动时,切割了磁感线

D.若MN向左滑动,电阻R中电流方向为:

从c流向a

【答案】B

【解析】

A、增大MN的速度,则切割磁感线变快,通过R的电流会变大,故A正确;

B、该图是电磁感应现象,反映了发电机的原理,故B错误;

C、金属棒MN左、右运动时,做的是切割磁感线运动,故C正确;

D、由题知,金属棒MN在水平导轨abcd上无摩擦向右滑动时,金属棒MN中电流方向为从N流向M;由于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的方向有关,若MN向左滑动,则感应电流的方向会相反,即电流方向为从M流向N,电阻R中电流方向为从c流向a,故D正确。

故选:

B。

12.(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1、R3为两个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2=15Ω.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最上端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再将滑片P移到最下端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U1',电压表V2的示数为U2',R3消耗的功率为P3;此时将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电流表A的示数为I1;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下端时,电流表A的示数为I2,R3消耗的功率为P3',此时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为Pmin,已知Ul:

U2=2:

1,P3:

P3'=1:

36,I2、I1之差为1A.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电源电压是9VB.R3的阻值是10Ω

C.U1':

U2'=2:

1D.Pmin=13.2W

【答案】D

【解析】当开关S1闭合、S2和S3断开,滑片P移到最上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1所示;

再将滑片P移到最下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2所示;

此时将开关S1和S2闭合、S3断开,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

当开关S1、S2和S3都闭合,滑片P移到最下端时,等效电路图如图4所示。

AB.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由I=

可得,图1中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

,则R1=2R3,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所以图2中电路的电流I′=

则R3消耗的功率P3=(I′)2R3=(

)2R3,

图4中R3消耗的功率P3′=

由P:

P3'=1:

36可得,

=36(

)2R3,解得:

R3=5Ω,故B错误;

则R1=2R3=2×5Ω=10Ω,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所以由图3和图4可知,I2﹣I1=IR1+IR2=1A,

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IR1+IR2=

+

+

=1A,解得:

U=6V,故A错误;

C.图2中两电压表的示数之比

,故C错误;

D.图4中电路消耗的最小功率Pmin=

+

+

+

+

=13.2W,故D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满分34分)

13.(3分)液体和空气接触的表面存在一个薄层﹣﹣表面层,如图所示。

由于液体分子做_______,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它们可以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_______力,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

其宏观表现就是液体的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无规则运动;引;汽化。

【解析】由于液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表面层中就存在一些具有较大能量的分子,这些液体分子要脱离液体跑到空气中去,需克服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

该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了气体,因此液体发生了汽化现象。

14.(3分)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商场里安装供顾客上楼的电梯主要有如图所示两种,它们表面都有凸出的条纹,这是为了_______,当顾客站在类似台阶的甲电梯上匀速上升时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以电梯为参照物顾客是_______的;当顾客站在类似斜坡的乙电梯上匀速上升时,请在图丙中画出此时

顾客的受力示意图。

【答案】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不受;静止;如上图所示。

【解析】

(1)电梯表面都有凸出的条纹,这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

(2)当顾客站在类似台阶的甲电梯上匀速上升时,鞋底和电梯台阶面之间既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也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因此顾客不受摩擦力;

(3)以电梯为参照物,顾客与电梯之间没有位置变化,所以顾客是静止的;

(4)当顾客站在类似斜坡的乙电梯上匀速上升时,电梯表面是倾斜的,人站在上面,有向下滑动的趋势,因此受到沿接触面向上的摩擦力的作用;此外,人还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

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G,过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f,过重心作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如图所示:

15.(4分)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取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A、B两种液体,分别装入相同烧杯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

(1)加热6min,A液体吸收的热量_______B液体吸收的热量(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明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吸收相同热量,_______液体升温更高,_______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答案】

(1)等于;

(2)A;B。

【解析】

(1)加热6min,相同的加热器加热,相同时间内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A液体吸收的热量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

(2)小明将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如图乙,分析可知:

吸收相同热量(加热相同时间),A液体升温更高,由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B液体比热容大,根据Q=cm△t,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B吸热更多,故B液体更适合作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16.(4分)如图所示,小宁和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在凸透镜不动的情况下、不断改变物距,测出对应的像距,得到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图象,如图甲,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如乙图所示,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移动光屏到_______(选填“C”、“D”或“E”)点,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小宁同学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的像应该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利用这个成像原理人们制成了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若蜡烛燃烧变短了,其在光屏上的像的位置将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

(4)同组的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凸透镜碰到地上,透镜的上半部分摔烂了,她坚持用余下的半部分继续实验,则光屏上将_______。

A.得不到像

B.仅成上半部分的像

C.仅成上半部分的像

D.像是完整的,亮度变暗

【答案】

(1)10;

(2)D;(3)缩小;照相机;升高;(4)D。

【解析】

(1)由甲图可知,当u=v=20cm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cm,所以f=10cm;

(2)如乙图所示,当蜡烛位于图中B处时,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像距也等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到D点,光屏上才能成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A处,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所以应将光屏靠近透镜,向左移动;此时物距大于2f,所以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蜡烛燃烧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即像变高了;

(4)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不小心将凸透镜碰到地上,透镜的上半部分摔烂了,她坚持用余下的半部分继续实验,由于凸透镜的下半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完整凸透镜前的像要暗一些,故D正确。

17.(4分)如图甲、乙、丙所示,小明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1)本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甲、乙,说明_______一定时,_______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通过比较图_______,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将该小桌和砝码放在如图丁所示的木板上,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_______p′(选填“>”、“<”或“=”)。

(5)实验后,小明将小桌换成砖块,并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戊,发现它们对海绵的压力作用效果相同。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

【答案】

(1)海绵的凹陷程度;

(2)受力面积;压力;

(3)乙、丙;

(4)=;

(5)没有控制压力一定。

【解析】

(1)根据转换法,本实验是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比较压力作用效果的;

(2)通过比较图甲、乙知,受力面积相同,乙中压力大,压力作用效果明显,说明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3)研究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故通过比较图乙、丙,说明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4)图丙中和图丁支持面受到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也相同,根据p=

,则图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的大小关系为p=p′;

(5)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要控制压力相同,将砖块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压力变小了,他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压力一定。

18.(6分)电学里我们做了好多实验,如图是某同学连接的实物图。

(1)如果该装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那么在实验器材选择上存在不足,请指出并说出原因_______。

(2)请再说出一个可以用此装置进行的实验_______。

【答案】

(1)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测灯发光时的电阻(或测灯的功率)。

【解析】

(1)如果该装置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的大小不变,而灯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是一个定值;

(2)上图中,电压表可测量出灯的电压,电流表可测量出灯的电流,根据R=

(或P=UI),这个装置测灯发光时的电阻(或灯的功率)。

19.(10分)2017年5月30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世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进行了本年度的第4潜,当地时间7时03分开始下潜,10时21分抵达预定6700m深处,近距离在该深度处拍摄到了狮子鱼游弋的影像,获取到了基岩蚀变岩石、沉积物、生物和近底海水样品,已知“蛟龙号”的总体积为84m3.(ρ海水=1.0×103kg/m3,g=10N/kg)

据此计算:

(1)“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多大?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2)“蛟龙号”潜水器未向水舱充水时的总质量为22t,并且漂浮于海面上,求此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是多少?

欲使“蛟龙号”完全浸没,至少应向水舱中充多少吨海水?

(3)狮子鱼头部上表面1×10﹣4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是多大?

(4)若将获取到的岩石样品取一小块,用天平和量筒测出它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则该岩石的密度为多少千克每立方米?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下潜所用的时间t=10:

21﹣7:

03=3h18min=3.3h,

下潜的深度s=6700m=6.7km,

“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

v=

=2.03km/h;

(2)“蛟龙号”潜水器未充海水时,因“蛟龙号”潜水器漂浮于海面上,

其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则F浮=G=mg=22×103kg×10N/kg=2.2×105N,

由F浮=ρ海水gV排可得,此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

V排=

=22m3;

当潜水器完全潜入海水中悬浮时,向水舱中充入海水的质量最小,

潜水器受到的浮力:

F浮′=ρ海水gV排′=ρ海水gV=1.0×103kg/m3×10N/kg×84m3=8.4×105N,

充入海水的重力:

G海水=F浮′﹣G=8.4×105N﹣2.2×105N=6.2×105N,

则充入海水的质量:

m海水=

=6.2×104kg=62t;

(3)狮子鱼头部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p=ρ海水gh=1×103kg/m3×10N/kg×6700m=6.7×107pa;

狮子鱼头部上表面受到的压力:

F=pS=6.7×107pa×1×10﹣4m2=6700N;

(4)由图可知,岩石的质量m=50g+10g+2.4g=62.4g,

量筒的分度值为2ml,岩石的体积V=40ml﹣20ml=20ml=20cm3,

岩石的密度:

ρ=

=3.12g/cm3=3.12×103kg/m3。

答:

(1)“蛟龙号”潜水器下潜的速度为2.03km/h;

(2)此时它排开海水的体积是22m3;欲使“蛟龙号”完全浸没,至少应向水舱中充62t海水;

(3)狮子鱼头部上表面1×10﹣4m2的面积上受到的海水压力是6700N;

(4)该岩石的密度为3.12×103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