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真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9285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5.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申论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申论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申论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申论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申论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申论真题.docx

《申论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申论真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申论真题.docx

申论真题

2011申论真题

一、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回答下面两题。

(20分)

  1.“给定资料4”定道:

“黄河健康生命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三善”:

即“善淤、善决、善徙”,这是一个为几千年历史所反复证明的基本事实。

”请结合对这句的理解,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

  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题,围绕“给定资料4”作答。

  题目所说的“基本事实”。

这是指黄河本身活动所遵循的客观规律,它活动的客观规律就是题目中所谓的“善淤、善决、善徙”。

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

这是黄河作为自然界一部分的活跃的表现。

把这个问题谈清楚就完成了题目所要求的对这句话的理解。

  对于黄河这个客观规律的认识和利用这个规律造福于人类自身,我国人民经历了艰苦的探索,从给定材料4本身来看,列举了现代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认识和实践,这就集中表现在几代领导人的有递进性的指示上,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因此,题目中所谓“谈谈对黄河自身规律的认识”,也就是说认识规律的目的是要为我所用,因此就要围绕这段文字材料加以深化和应用。

  参考答案:

  “善淤、善决、善徙”即黄河经常性的淤积泥沙,并经常性的发生决口甚至河流改道;这是它自身千百年来所遵循的客观规律。

  黄河的规律一方面发育了华北平原,构成中国人生存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黄河也对群众构成威胁。

新中国几代领导人的指示体现了对治黄规律的认识,最新的实践就是“必须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强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度”,办好黄河水利造福人民。

  2.“给定材料5”介绍了汉代王景治理黄河的思路和做法。

请概括王景治河后黄河安澜800年的主要原因。

(10分)

  要求:

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不超过200字。

  解析:

  本题是单一式的概括题,和2010年地市级概括《渤海碧海行动计划》近期目标难以实现的原因很相似,关键是要对材料五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把握,组织答案要注意答案要点的全面性和完整性。

  参考答案:

  

(1)政府重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治理黄河;

  

(2)王景治理黄河的措施得当;兴修黄河大堤和汴渠,选择河身较短、地势较低的较优行河路线,建设和利用沿河大泽放淤的工程;

  (3)这一时期自然环境发生变化,黄河中游地区大暴雨较少,下游分支较多,两侧又有较多的湖泊洼地,使黄河下游水患减少;

  (4)社会人文环境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黄土高原人口减少,植被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使黄河输沙量减少。

  二、“给定材料3”介绍了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尼罗河等流域出现的生态危机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请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并说明我国治理黄河可以从中受到哪些启示。

(20分)

  要求:

内容具体,表述清晰,不超过300字。

  解析:

  这是一道概括加分题(案例启示类),与2010年国考省部级第二题(分析荷兰退耕还湖)相似。

答案可分两部分,首先概括生态危机的表现以及各国政府的治理举措。

然后,就如何治理黄河谈谈看法。

注意,要分清其中的经验教训,要以对策的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

  密西西比河因过度开发,导致水质污染、湿地减少,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虽然美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治理,但执行不力,治理工程建设滞后,同时缺乏考虑整体规划。

亚马逊河流域由于森林砍伐、农药化肥污染等原因,生态系统受到威胁。

对此,巴西政府制定了专项法规,但宣传不到位。

尼罗河流域曾经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埃及政府科学规划,建设人工湿地工程,有效治理水质污染,逐步恢复尼罗河生机。

  以上案倒启示我们治理黄河,要坚持统筹规划,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做好黄河流域综合治理。

具体说来,就是要:

第一建设人工湿地工程,保护森林、草原等植被,有效治理农药等造成的水质污染。

第二,制定专项法律,并加大环保执法力度。

第三,加强宣传,营造全民关注环保的良好氛围。

  三、国家某部门拟编写一本以黄河为主题的宣传手册,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材料。

宣传材料由四个部分组成,依次为: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与中华文明”、“黄河的治理与开发”、“黄河精神万古传”。

请参考“给定资料”,分别列出每个部分的内容要点。

(20分)

  要求:

(1)切合主题

(2)全面、表述准确、有逻辑性(3)本题作答不超过400字。

  解析:

宣传手册是由四个部分组成的,因此每一部分都要写出内容要点,而每一部分的内容要点基本上都来自材料,只需要找到答案的角度即可。

  参考答案:

  《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内容要点:

  1、介绍黄河的源头及其流经地

  2、以壶口瀑布为例,介绍黄河的自然景观

  《黄河与中华文明》的内容要点

  1、古代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印记如宫殿、青铜器、甲骨文等

  2、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历史伟人

  3、介绍黄河流域出现的一些文化现象如:

秦腔、豫剧等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的内容要点

  1、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治理情况

  2、介绍历史和当代黄河的开发情况

  3、介绍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黄河治理和开发的思想和做法

  《黄河精神万古传》的内容要点

  1、指出黄河精神的内容——在治理和开发的过程中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号召人们维护和发扬黄河精神

  四、“请参考给定材料,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中心论点明确,有思想高度;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解析:

  一、按照击溃题干法解析,材料可以分为以下细节,具体如下:

  

(一)请参考给定资料——意味着要充分联系材料;

  

(二)以弘扬黄河精神为主题——意味着黄河精神是本作文写作主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写作最终归属点、提升点;

  (三)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结合以下三点才能出来好的行文。

  第一,中心论点明确,意味着在行文第一自然段一定要出论点,因此,无论如何选角度、自拟标题,一定要有明确的论点;

  第二,内容充实,有说服力;——强化了分析能力,副省级以上,要特别注意要从微观切入,但是,要重视从宏观与中观之间行走;

  第三,1000字左右,要重视字数控制——不要过高哦,字数有明确的限制。

  二、行文写作先看材料

  整体行文逻辑比以前变得更难了。

从表象上看,开关材料和结尾材料非常像文化,而整体行文的材料有更侧重于人与自然。

  其实,黄河文化精神本身一定要站在发展的视角来看。

只谈精神是空谈,不谈人与自然也是空谈。

  因此,要从统筹兼顾人与自然协调、黄河精神来写最高最尖端写法,人与自然是不变的、永恒的,也是科学发展所倡导的,黄河精神要从短期和长期的角度来看,而这也是统筹当前和长远的范畴,而文化又属于文化软实力范畴,当然,三个统筹兼顾的维度,也可以自由组合来解题。

  三、结构简析

  统筹人与自然弘扬黄河新精神

  第一自然段:

提出论点,突出黄河文化精神的历史扩散与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第二自然段:

写当前的问题和表现

  第三自然段:

分析原因

  第四自然段:

过渡段

  第五自然段:

对策一:

弘扬黄河精神,突出黄河文化发展的方向;

  第六自然段:

对策二:

弘扬黄河精神,找准当下黄河精神的重要问题;

  第七自然段:

对策三:

弘扬黄河精神,有重点,破题现在的瓶颈,人与自然是抓手;

  第八自然段:

结尾,提升到人与自然为抓手,创新文化精神,弘扬文化精神。

  【参考范文】

  弘扬黄河精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源自念青唐古拉山的黄河,从远古以来孕育了中原文明,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摇篮,一代天骄毛泽东终其一生对黄河怀有敬畏,他曾说:

“藐视什么也不能藐视黄河——这是我们民族的根哪!

”千百年来代代先辈在治理黄河洪灾与泥沙的奋斗中,层层累积形成了黄河精神,这是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世代代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历史长程中,必将不断放射出耀眼的光辉。

  黄河曾经以她丰饶的乳汁哺育了华夏文明,给两岸以灌溉,也给诗人以灵感,唐诗汉赋、歌曲绘画,无数动人的辞章都与黄河有关,黄河的平均水量为580亿立方米,占中国总水量的2%,是长江的十七分之一,却养育了全国12%的人口,灌溉15%的耕地,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不可磨灭,但由于黄河两岸生态变化和经济建设的影响等因素,黄河污染日益严重,黄河活力日益枯竭。

近一年来,黄河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之河。

  为全面治理黄河,使母亲河再现生机与活力,2004年1月12日,黄河水利委员会李国英主任提出了以“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为终极目标的“1493”治黄理论框架体系,即:

一个终极目标、四个主要标志、杂条治理途径、“三条黄河”建设,在推进“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黄河治理新工程中,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黄河精神,确保黄河治理工程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黄河精神永远都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仅丝毫未磨损它的深刻内涵和神奇魅力,而且愈加凸显它鲜明的时代价值。

在建设“三条黄河”,实现“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治河目标的今天,要践行“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就要大力发扬“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不断开创各项治黄工作新局面。

  新中国治黄60年的辉煌业绩证明:

伟大的理想信念必须产生强大的动力,坚定的信念必然激发不懈的追求和坚强的毅力,确立了治黄新理念就有了坚定的奋斗目标,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治水新思路,实现以黄河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流域及相关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作支柱。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要把强大的精神动力同先进的理念结合起来,探索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与新世纪黄河实际的治黄道路。

按照“1493”治黄体系,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是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的终极目标;“堤防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污染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四个主要标志;减少入黄泥沙的措施建设,流域及相关地区水资源利用的有效管理,增加黄河水资源量的外流域调水方案研究,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制定黄河下游河道科学合理的治理方略,使下游河道主槽不萎缩的水量及其过程塑造,满足降低污径比使污染不超标的水量补充要求,治理黄河河口以尽量减少其对下游河道的反馈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系统的良性维持,是九条治理途径;原型黄河、模型黄河、数字黄河“三条黄河”治河体系是三个有效手段。

  维持黄河健康生命任重而道远。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们弘扬黄河精神,不断开拓创新,探索治黄新路,积极建立有利于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体制机制,持之以恒、不懈奋斗,一定能够实现“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够为中华民族与华夏文明的永续发展筑就最牢固的根基!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真题

  材料一我国海洋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少,渤海是我国最大内海,对东北经济非常重要。

例:

渤海旁渔民原来能捕捉大量鱼虾,现在不出海。

  材料二国务院制定纲要。

胡锦涛讲话,半岛蓝色经济区,依托海洋能源、电力一起发展。

辽宁是黄河入海口,对拉动黄河流域经济有重要作用,河北已经列为战略。

  材料三日本小地方,填海,海洋生物死亡,又花钱造海本质分析。

  材料四荷兰围海造田与退湖还田异曲同工 材料五海岛建设二、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考试内容及解答

  

(一)、如下文。

  1.“资料1”提到权威部门指出,如果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渤海将在十几年变成“死海”。

这里“死海”什么意思?

(10分不超过100字)

  「解答」此题是名词解释类题型(07国考出现过)。

解答思路:

第一,找到名词在资料中的位置。

第二,根据主题内容及给定资料进行解释。

第三,论述该名词与主题现象的关系。

“死海”是海洋污染的表现,直接影响海洋可持续发展。

“死海”的表现为海洋自然生态受到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毁灭,海水严重受到污染,海水的质量下降,海洋为人类提供生存的来源将成为历史。

(祖华教育独家发表,转载请注明作者)

  2.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会没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

这句话的理解。

(10分不超过150字)

  「解答」此题是短句子类题型(08国考出现过)。

解答思路:

第一,找到名词在资料中的位置。

第二,根据主题内容及给定资料进行解释。

第三,论述该名词与主题现象的关系。

  该句子表达的是海洋污染的后果及危害。

后果一鱼类减少。

海洋污染加重,赤潮频发,多年来的高强度捕捞,带来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广东近海渔场资源不断衰退。

后果二物种濒危。

为了发展经济,附近海域无法避免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不少海洋珍惜资源也面临绝种的危险。

湛江沿岸原来广泛分布的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底草场等自然生态环境,受到的破坏较为严重,附近海域主要分布的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有70种以上,绝大多数已经处于濒危状态,例如大家最为熟悉的白海豚。

而历史上有名的大黄鱼、对虾、乌贼、枪乌贼、马面、马鲛、马鲅、二长刺鲷、蓝圆、海鲶等渔业资源产卵场、洄游场、索饵场以及鱼汛已经基本消失或者已不成汛。

后果三渔汛消失。

由于水生动植物的栖息地正以惊人的速度消失,几乎所有的鱼、虾、蟹、贝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即“三场一通道”)被不同程度地破坏,其中近乎80%大面积萎缩,一些甚至已经消失,华南沿岸传统的甲子、万山、汕尾、清澜、昌化、北部湾六大渔汛在90年代就不复存在。

后果四赤潮频繁发生。

据统计,自1998年以来,广东省海域发生的赤潮事件59宗,主要分布在珠江口、大鹏湾、大亚湾和柘林湾海域。

  

(二)、谈谈你从下面一段文字中得到哪些启示?

(20分不超过300字)

  荷兰的“围海造田”与我国的“围湖造田”有着相似的初衷,而“退耕还海”与“退耕还湖”都反映了人类可贵的自省;还应注意到,荷兰人的“退耕还海”虽然只涉及了平方公里的海域,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是很宝贵的。

  「解答」此题是启示类题型(08国考出现过)。

解答思路:

第一,资料给定的作法好的方面;第二,资料给定的作法不好的方面;第三,好的作法对主题现象的启发与借鉴;第四,不好的作法对主题现象应吸取的教训与注意的问题。

尽管我国的自然、经济等条件与荷兰有很大差别,但是荷兰的经验反映了生态恢复的某些一般规律,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自然演替规律

  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建设开始起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中的生态建设更令人瞩目。

西部大开发的生态建设的任务,主要是消除或降低那些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干扰因素,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设计和自我修复功能,辅助以人工措施,实现生态建设的目标。

近年来推行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政策,是西部地区生态恢复的重大举措,为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创造了条件。

据报道,一些退耕和休牧的退化土地,在封育后经过3~5年,灌草植被已经恢复到60%.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西部大开发生态建设的认识,还存在着某种误区,认为生态建设就是要搞工程,由国家投入大量资金,脱离当地自然条件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其实,生态工程和其他各类工程一样,不但要进行技术可行性分析,也要进行经济合理性论证,力争以较小的经济投入换取较大的生态效益。

实践证明,较为经济有效的技术路线,就是排除对现有生态系统的干扰破坏,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恢复功能,必要时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达到恢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相对健康的生态系统的目的。

  第二,生态自我修复需要较长时间

  上述荷兰围垦区湿地生态重建工程需要15—20年时间才能达到目标。

对于退化的严重退化的需要50~100年时间。

所以生态恢复工程要有长远规划,长期坚持。

急于求成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

  第三,生态恢复工程要因地制宜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不但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国内的经验同样要有分析地借鉴。

目前,有一种误解,认为西部地区的生态建设就是植树造林。

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别很大,需要因地制宜制定生态恢复规划。

植被建设坚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

自然条件严酷的地区则宜荒则荒。

有专家认为,在多年平均降雨量在400mm以下地区,应以灌木和草为主,不宜盲目发展乔木。

 荷兰的经验还表明,恢复乡土种植物对当地生态恢复十分重要。

什么是“乡土种”?

学者阿伦比(Allaby1994)给出的定义是:

“物种自然出现于一个地区,这种物种既非随意也非靠引入。

”学者韦布(Webb1985)列出了包括化石证据等若干判别标准。

但是一般讲,乡土种的概念是相对于外来种而言的,乡土种在当地的食物链中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与生境建立了和谐的关系。

而某些外来种借助气流、风暴、海流等自然因素或人为作用,将植物种子、昆虫、微小生物等带人当地的生态系统。

在气候条件、营养条件和缺乏天敌的条件下,外来种得以迅速繁殖,形成对本地种生存的威胁,成为一种对健康生态系统的胁迫,即出现所谓“生物入侵”。

由此可见,恢复乡土种是保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防止生物入侵的重要措施。

  第四,生态恢复工程不仅要重视植被恢复,也要重视动物生存、栖息和繁衍

  众所周知,生态系统是指一定空间中的生物群落(动物、植物、微生物)与其环境组成的系统,其中各成员借助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形成一个有组织的功能复合体。

生态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生命部分,即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所以,生态恢复的任务,不仅是植被的恢复,还应该包括鸟类、鱼类、禽类、昆虫、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各类动物的栖息繁衍问题,使得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生境条件下,形成一个完善的食物链。

只有健康的生态系统才能具备其多种服务功能,使人们得以从中受益。

目前,常见的观点认为生态建设就是改善植被状况,忽视了生态系统中动物生存栖息等问题。

所以要重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问题。

  第五,水是重要的生境因素,但不是生境的全部内容

  在各个生境因素中,淡水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水是生物生命的载体,又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介质。

近年来我国塔里木河和黑河生态恢复调水工程取得了经验。

但是从生境的多种因素角度,除了水量以外,还应该对于被恢复生态区的气候、水质、土壤、地貌等进行全面分析。

从生物恢复角度,还应该对于生物种类、密度、食物链(网)、生物生产力、群落稳定性等进行论证,在对这些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水文条件和供水方案,有可能获得生态恢复的优化方案。

目前,在进行生态恢复规划设计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只要设法将河流流域的生态用水恢复到过去某一时段的水量,河流流域生态系统就会恢复到当时的状况。

显然,这种观点忽视了生境其他因素如水质、气候、土地、地貌以及生物群落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有失偏颇。

  第六,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恢复的评估标准

  生态恢复的程度以及是否成功,需要有一个评估标准。

但是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使得建立科学的评估标准问题成为一项复杂课题,不少学者提出了一些方法,但是国际上还没有公认的准则。

 原则上说,建立生态恢复的评估标准,主要是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整体特征进行评估。

所谓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主要指生物与生境的一致性,以及各个生态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问题。

生态系统的功能指物种流动,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流动,价值流,生物生产力等。

对恢复后的生态系统的整体评估主要是指生态系统在外界干扰下的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可持续自然演替的能力。

  第七,重视生态恢复工程的生物调查、设计和监测工作

  对被恢复生态区生物群落的历史及现状的详细调查,是进行生态恢复设计的基础工作。

生态恢复工程设计的任务是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修复功能,通过改善生境为提高该地区的生物群落多样性创造条件。

设计的重点是建立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的相关关系。

 在设计中如何确定恢复目标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人们对于自然演替的机理尚不十分清楚,所以一个生态系统的自然演替方向会有多种可能性,有可能恢复到原来某时段的一种状况,有可能发展为一种新的替代状况,也可能事与愿违,生态系统继续退化。

正因为如此,对于被恢复的生态系统的监测就十分重要了。

  (三)、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

(20分不超过400字)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

  「解答」此题是公文类题型(公文类题型曾经在03、04国考中出现过。

报告在国考第一次出现,)。

解答思路:

报告内容。

第一,写作目的;第二,现状;第三优势劣势分析;第四,措施与对策。

  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

  某省人民政府:

  海洋世纪,凸现蓝色狂飙;蓝色经济,引领世界未来。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一个时代重大命题,是一个体系庞大、领域宽广、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其重大意义、内涵外延、战略功能定位、区域规划布局等都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中,把其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规划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还有许多重大问题需要研究,下面,我就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建议。

  一、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战略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深谋远虑的,是从当今世界海洋发展的新形势,以及我国海洋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是站在的全球战略高度,是在新一轮国际海洋激烈竞争中应对挑战,把握和抢占先机,谋求更大的海洋国家利益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选择山东打造全国唯一的国家重大战略层面的海洋经济区,既是对山东海洋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山东的信任和重托。

  二、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条件分析

  一是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明显,打造蓝色经济区将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山东半岛是我国最大的半岛,东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隔海相望,北临渤海湾经济圈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西连黄河流域,南接长三角,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大,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发展优势。

  二是山东半岛海洋资源类型多样,海岸地貌类型多样,人文和自然景观较多。

丰富的海洋资源为海洋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三是山东半岛海洋科技资源雄厚,打造蓝色经济区的科技支撑力量强。

  四是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发展。

  五是打造蓝色经济区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

  三、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战略意义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既关系到我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概括四个有利于:

  一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推进落实中央海洋开发战略,推进我省经济经济发展。

  二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探索海陆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

  三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发挥我省优势,在东部大开放中构建中日韩国际贸易和合作平台。

  四是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有利于促进山东半岛经济进一步崛起,成为我国东部沿海新的增长极。

  四、实施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议

  一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在思想观念上要有重大转变,在发展思路上要有重大创新,在生产力布局上要有重大调整,在政策措施上要有重大举措。

  二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以发展海洋产业为重点,坚持海陆统筹,把海洋与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把海洋产业与临海产业、涉海产业作为一个系统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