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9009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名老中医经验方1.docx

名老中医经验方1

名老中医经验方

◆◆◆这是独特经验,是常期的临床累积经验结果,建议大家合理吸收,增长见闻。

◆◆◆

一、柴胡解毒汤(刘渡舟)

【组成】柴胡10g、黄芩10g、茵陈蒿12g、土茯苓12g、凤尾草12g、草河车(即蚤休)6g。

【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酶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1剂。

二、加味五金汤(俞慎初)

【组成】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川郁金10g、玉米须15g。

【主治】肝胆结石、尿路结石,以及肝炎、胆囊炎、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1、肝胆结石,加枳壳6g、朴硝6g。

2、大便不通,加元明粉12g。

3、尿路结石,加石苇12g、猫须草12g。

4、有绞痛者,加元胡10g、生甘草3g,以缓解疼痛。

【典型病例】林某,男,60余岁。

患者侨居印度尼西亚40余年,4年来患胆囊结石症,经常右胁部胀痛,多在清晨四、五点左右,小便经常色黄如茶,年老不愿手术。

俞氏鉴于以往多服西药,目前症状为胁痛,小便黄,乃处以加味五金汤治之,嘱其连服30剂。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砂15g、鸡内金10g、金铃子10g、郁金10g、京丹参12g、绵茵陈15g、山栀子6g、川黄柏6g、制大黄10g(便通停用)。

【用法】水煎服,连服30剂,每天1剂,日以金钱草、玉米须各20g,水煎代茶。

三、止咳定喘汤(俞慎初)

【组成】蜜麻黄6g、光杏仁5g、炙甘草3g、紫苏子10g、白芥子6g、葶苈子6g(布包)、蜜款冬6g、蜜橘红5g、结茯苓10g、清半夏6g。

【主治】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或轻度肺气肿,尤对风寒咳喘痰多者有较好的疗效。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加减】1、若恶寒发热、鼻塞流涕,表证明显者,可酌加荆芥、防风、紫苏叶等。

2、痰粘稠、咯吐不爽者,加桑白皮、浙贝母。

3、胸闷不舒者,加瓜萎、郁金。

4、如痰黄之咳喘者,可加条黄芩、桑白皮、浙贝母等。

四、降糖方(祝谌予)

【组成】生黄耆30g、生地30g、苍术15g、元参30g、葛根15g、丹参30g。

【主治】气阴两虚型糖尿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温服用。

【加减】1、尿糖不降,重用花粉30g,或加乌梅10g。

2、血糖不降加人参白虎汤,方中人参可用党参代替用10g,知母用10g,生石膏重用30-60g。

3、血糖较高而又饥饿感明显者,加玉竹10-15g、熟地30g。

4、尿中出现酮体,加黄芩10g、黄连5g、茯苓15g、白术10g。

5、皮肤痒加白蒺藜10g、地肤子15g、白藓皮15g。

6、下身搔痒加黄柏10g、知母10g、苦参15-20g。

7、失眠加首乌10g、女贞子10g、白蒺藜10g。

8、心悸加菖蒲10g、远志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

9、大便溏薄加薏苡仁20g、芡实10g。

10、自觉燥热殊甚,且有腰痛者加肉桂3g,引火归元。

11、腰痛、下肢痿软无力者,加桑寄生20-30g、狗脊15-30g。

五、理血通经散(罗元凯)

【组成】吴茱萸60g、赤芍60g、三棱30g、莪术30g、红花30g、苏木30g、桃仁30g、续断60g、益母草30g、党参45g、香附45g。

【主治】气滞血瘀所致闭经,症见月经数月不行、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小腹胀痛或拒按,舌质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沉涩。

【用法】共研细末,每次服12g,用熟地30g、麦冬15g,煎汤送服,每日2次。

【典型病例】姚某,32岁,自然流产4次并清宫4次,术后即发闭经8个月,并有周期性腰酸下坠感和小腹胀痛,伴有黄色黏稠带下,大便秘结,舌质淡暗,脉象沉涩有力。

观此病,因患者多次伤胎损及胞脉及肾经,又加之清宫手术因打胎伤血海,致使气逆阻隔胞脉,症见腰酸下坠、小腹胀痛、带下黏稠,为血海欲泻不得,脉络不畅之症。

治当活血通路、理气调经。

宗本方之要,改散剂为汤剂。

【处方】吴茱萸6g、赤芍12g、三棱6g、莪术6g、红花10g、桃仁10g、益母草15g、泽兰10g、水蛭3g、苏木10g、酒军(酒制大黄)5g。

六、理气逐瘀消脂汤(裘笑梅)

【组成】炒当归9g、赤芍9g、川芎3g、橘红6g、姜半夏6g、炙甘草3g、制香附9g、元参9g、浙贝9g、炒川断9g、炒枳壳6g、失笑散12g、生山楂20g、牡蛎(先煎)20g、白花蛇舌草12g、莪术6g。

【主治】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合并不孕。

【用法】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典型案例】陶某,女,31岁,职工。

结婚五年未育,形体肥胖,月经不调已有二年,周期缩短,一月二行,色紫暗伴血块,每次经行小腹疼痛较剧拒按。

妇检:

增大曰二月孕,宫腔9.4cm,腔内空虚,有高低不平感,宫体前位,右侧附件触及2.3×2.4cm囊性肿块,活动差,左侧附件增厚。

伴腰酸、纳差,脉弦涩,苔薄,舌边有瘀点。

诊为子宫肌瘤伴子宫内膜异位症、原发不孕,症属血瘀气滞、痰湿壅滞,治拟活血去瘀、理气消脂积。

处以理气逐瘀消脂汤。

【处方】炒当归、赤芍、制香附、元参、浙贝、炒川断各9g;炒枳壳、橘红、姜夏、生山楂、莪术各6g;牡蛎(先煎)、白花蛇舌草、失笑散(包)各12g;川芎3g、炙甘草3g。

5剂。

七、升麻甘草汤(方药中)

【组成】升麻30g、甘草6g。

【主治】本方为治疗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之辅助方。

适用于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肝功能损害严重,转氨酶长期持续在高限,中医辨证属于毒盛者,恒合用该方。

【用法】常合入加味一贯煎、加味异味散、加味黄精汤方中同煎。

【典型病例】郭某,女,30岁。

患者确诊肝炎已10年,经中医药物治疗,10年来转氨酶一直持续在500单位以上始终不降,麝浊10单位,百治无效。

就诊时,患者肝区疼痛,疲乏无力,纳差,舌红,脉弦细滑数。

根据上述症征,辨证为肝肾阴虚,波及脾胃,邪毒炽盛。

拟养肝助脾疏肝、佐以解毒为法,予加味黄精汤合升麻甘草汤治疗。

升麻最大用量为45克,服药两周后,症状明显好转。

一个月后症状基本消失,复查肝功,转氨酶、麝浊均下降至正常值,仍宗上方继续治疗两个月,每月复查肝功均保持正常值,诸症消失。

停药一年后复查肝功仍在正常范围。

八、温脐散(董廷瑶)

【组成】肉桂1.5g、公丁香1.5g、广木香1.5g、麝香0.15g。

【主治】小儿肠麻痹

【用法】本方共研细末,熟鸡蛋去壳,对剖去黄,纳药末于半个蛋白凹处,覆敷脐上,外扎纱布。

2h后如能肠鸣蠕动,矢气频转,则为生机已得,便畅腹软,转危为安。

如未见转气,可再敷一次。

【典型案例】陶某,男,11个月。

因脾常不足,泄利6天,脾更虚惫,腹部胀满,西医诊断为肠麻痹症。

高热干渴,恶心呕吐,叩之气促如鼓,舌红口燥,药入即吐。

此属脾气虚惫,症情危急,急于外敷温脐散,希获转机。

2h后肠鸣连连,矢气频转,腹部稍软,续敷一次,次日复诊。

患儿气机舒缓,便下稀溏而通畅,腹部柔软,形神转佳,热度退净,舌质转淡,苔薄腻。

但泄利尚多,小溲短少,睡时露睛。

是为脾阳虚衰,即予附子理中汤主之。

处方:

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术6g、炮姜2g、焦甘草3g、淡附片4.5g、广木香3g、茯苓9g、车前子9g(包)。

2剂。

三诊时泄利已,腹软溲长,便仍溏软,舌淡而洁。

中焦阳气未复,尚须温扶。

处方:

米炒党参5g、土炒白术6g、炮姜2g、焦甘草3g、煨木香3g、炒石榴皮6g、淡附片4.5g、炒扁豆9g。

3剂。

药后便下转原,纳和神振,续以温扶而安。

九、沙参银菊汤(锺一棠)

【组成】南北沙参各15g、金银花20g、菊花10g、薄荷6g(后下)、杏仁10g、生甘草2g。

【主治】呼吸道感染,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等,症见发热恶寒,头痛口干,喉痒咽痛,咳嗽或气急,舌质偏红,脉数。

【用法】每剂煎2次,头汁用冷水约500mL先浸泡20min,然后煮沸5-6min即可;二汁加冷水约400mL煮沸5min,勿过煮。

亦可将药物放入热水瓶中,用沸水冲泡1h后代茶饮服。

【加减】1、咽喉肿痛者去杏仁,加元参20g、桔梗6g、蝉衣10g;

2、肺热偏盛,体温较高可加重沙参、银、菊用量,或改用野菊花15g,或加黄芩15g、蒲公英30g;

3、咳嗽较剧去薄荷加前胡15g、象贝15g;

4、气急较甚去薄荷,加枇杷叶(包)15g,地龙10g;

5、宿有痰饮去薄荷,加半夏20g、茯苓18g、芦根20g。

【典型病例】包某,男,3岁。

患儿平素容易感冒发热,常需注射青链霉素或氨青霉素等一周以上方能控制。

近2日又发热咽痛,咳嗽频作,稍气促,今呕吐一次,不思食,舌尖红,脉细数。

因哭闹不能打针而求治中医。

查:

咽峡充血,左侧扁桃体Ⅰ大,测体温39.6℃。

诊断:

急性气管炎,证属风热咳嗽,治宜疏风散热、清肺止咳。

处方:

北沙参10g、银花8g、野菊花8g、薄荷3g、黄芩8g、前胡8g、生甘草2g。

4剂,嘱将药置热水瓶中沸水泡服。

复诊,患儿母诉,服药2剂热即退至37.8℃,4剂药后即不发热,咳嗽大减,胃纳增,又自服原方3剂,诸症皆除,惟晚间偶有余嗽,舌洁,脉细,上方去野菊花、薄荷,加南沙参10g、麦冬8g,3剂以巩固。

十、滋胃饮(周仲瑛)

【组成】乌梅肉6g、炒白芍10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钗石斛10g、丹参10g、生麦芽10g、炙鸡内金5g、炙甘草3g、玫瑰花3g。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溃疡病并发慢性胃炎,久而不愈,胃酸缺乏者。

临床以胃脘隐隐作痛,烦渴思饮,口燥咽干,食少便秘,舌红少苔,脉细数为主症。

其病机为:

胃痛日久不愈,或气郁化火,迫灼胃阴,下汲肾水,而致胃液枯槁。

【用法】日1剂,水煎分服。

【加减】1、口渴甚,阴虚重者加大生地10g;

2、伴郁火,脘中烧灼热辣疼痛,痛势急迫,心中懊恼,口苦而燥,加黑山栀6g,黄连5g;

3、舌苔厚腻而黄,呕恶频作,湿热留滞者加黄连、厚朴、佛手各3g;

4、津虚不能化气或气虚不能生津,津气两虚,兼见神疲气短,头昏肢软,大便不畅或便溏者,加太子参、山药各10g。

【典型病例】卜某,男,38岁。

胃痛5-6年,时时发作,此次发作持续2周不已。

上腹脘部疼痛,痛势烧灼如辣,有压痛,自觉痞闷胀重,纳食不多,食后撑阻不适,口干欲饮,头昏,舌质光红中裂,无苔,脉细,是属胃阴耗伤,胃失濡润,而致纳运不健、胃气失和。

治予酸甘化阴、调和胃气。

药用:

生地、麦冬各12g,白芍10g,乌梅肉5g,山楂10g,玫瑰花3g。

每日1剂,分早晚煎服,药入3剂,脘痛灼热痞胀等症均止,舌苔新生,惟入晚脘部微有闷感,原方再服3剂,症状消失。

十一、五草汤(刘弼臣)

【组成】倒扣草30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0g、灯蕊草1g。

【主治】小儿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五草汤不仅对小儿肾炎疗效卓著,而且对泌尿系感染及肾病综合征亦常收到满意的效果。

如血尿严重,可加用女贞子10g、旱莲草15g,止血效果更佳。

【典型案例】于某,10岁,男。

半月来下肢生疮,多为脓疱疮,日渐增多,继而逐渐浮肿,尿少色黄,食少神疲,头晕头痛,舌苔黄腻,脉滑数。

化验尿蛋白(++),红血球15-20,白血球10-15,证系毒热内郁、湿毒内陷营分、血郁气滞、毒湿外发于肌肤腠理则为疮疡肿胀,内蓄于膀胱则尿短色赤。

治宜:

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药用:

倒扣草30g、鱼腥草15g、半枝莲15g、益母草15g、车前草15g、白茅根30g、灯蕊草1g、连翘15g、泽泻10g、胆草3g。

上药加减服6剂后,症有好转,周身面部浮肿渐消,脓疱渐少,大便干,小便少黄,饮食、神疲、头晕、头痛均有好转,舌质稍红,苔薄黄,脉弦滑,化验尿:

蛋白+,红血球1-2,白血球3-4,湿热渐除。

再拟方:

苍术、黄柏各5g,银花10g,连翘6g,旱莲草10g,白藓皮10g,蝉衣3g,炒栀子5g,炒黄芩5g,泽泻6g,猪苓6g,云苓6g,姜皮3g,防风3g,生甘草3g。

此方加减又进12剂后,症状均减,化验尿常规正常。

十二、消渴方(谢昌仁)

【组成】石膏20g、知母10g、甘草3g、沙参12g、麦冬10g、石斛12g、地黄12g、山药12g、茯苓12g、泽泻12g、花粉15g、鸡内金6g。

【主治】糖尿病,干燥综合征,尿崩症。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十三、阳和平喘汤(胡翘武)

【组成】熟地30g、淫羊藿20g、当归10g、麻黄6g、紫石英30g、肉桂3g、白芥子6g、鹿角片20g、五味子4g、桃仁10g、皂角3g。

【主治】慢性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之属肾督虚冷,痰瘀凝滞而致咳喘经久不已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温两服。

【加减】1、阳虚及阴者,去肉桂,加山药20g,山茱萸10g。

2、寒痰化热者,去白芥子,加葶苈子10g,泽漆15g。

3、气急喘甚者,加苏子10g,沉香3g(后下)。

4、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20g,紫菀20g。

5、胃脘饱满,纳食不馨者,加砂仁6g,二芽各30g。

6、痰浊消减者,去白芥子,皂角,加橘红10g,茯苓20g。

十四、加味四妙勇安汤(郑惠伯)

【组成】当归30g、玄参30g、银花30g、丹参30g、甘草30g。

【主治】冠心病,胸痞气短,心痛,脉结代,能治疗肝区刺痛及肾绞痛。

【用法】水煎服,1日1剂。

【加减】冠心病:

上方加毛冬青、太阳草,以扩张血管;

(1)若兼气虚者,加黄耆、生脉散,以补益心气。

(2)若心血瘀阻甚者,加冠心二号以活血化瘀。

病毒性心肌炎:

上方加郁金、板蓝根、草河车以清热解毒活血。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律失常:

上方配合〔甘麦大枣汤〕或〔百合知母汤〕,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典型病例】李某,女,65岁。

患冠心病10余年,近年又患高血压,糖尿病,肺结核。

近日卒感胸闷,气短,心悸,脉结代,口腔溃疡,舌质光泽无苔。

方用:

当归、玄参、银花、太子参、玉竹、太阳草各20g;麦冬、五味子各15g;甘草10g。

服上方6剂,脉结代好转,由三至一止,变为二十四至五止,继用上方。

三诊脉已不结代,但口渴眩晕,上方加花粉、石斛、天冬。

经过三诊,心律基本正常,观察一年半,病情无反复。

十五、加味二仙汤(郑惠伯)

【组成】仙茅12g、仙灵脾15g、当归10g、知母10g、巴戟天12g、黄柏6g、枸杞子15g、五味子10g、菟丝子15g、覆盆子10g。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乳癖辨证属冲任不调者;血小板减少。

【用法】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

【加减】1、功能性子宫出血:

(1)出血较多,血虚加阿胶、艾叶。

(2)血热加地榆、槐米、仙鹤草。

(3)血瘀加田七、丹参、益母草。

(4)血脱加红参、龙骨、山茱萸。

(5)脾气虚加黄耆、党参、白术。

(6)冲任虚加鹿角胶、龟板胶。

(7)肾阳虚加鹿茸、附片。

(8)肾阴虚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

2、乳癖:

乳癖属冲任不调者,可于上方配鹿角片粉2~4g,分2次药汤送服。

3、血小板减少:

去知母、黄柏,加女贞子、旱莲草、黄耆、黄精。

十六、四子平喘汤(陆芷青)

【组成】葶苈子12g、炙苏子9g、菜菔子9g、白芥子2g、苦杏仁9g、浙贝母12g、制半夏9g、陈皮5g、沉香5g(后下)、大生地12g、当归5g、紫丹参15g。

【主治】肾虚失纳,痰饮停肺之咳喘。

症见胸膈满闷,咳喘短气,痰多色白,苔白腻,脉沉细滑等。

【用法】文火水煎,日1剂,分2次温服。

【加减】1、畏寒肢冷,加肉桂。

2、咳嗽甚者,加百部、前胡。

3、咳痰黄稠去沉香、生地,加黄芩、焦山栀。

4、咯痰不畅,加竹沥、瓜萎皮。

【典型病例】蔡某,男,57岁。

主诉:

咳嗽反复发作已有30年,经西医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久治少效,近旬咳嗽气急,心悸胸闷加剧。

查:

面色暗滞,语声不扬,咳嗽气急,痰多色白,口干不饮,苔黄腻,脉沉细。

处方:

四子平喘汤加瓜萎皮10g,薤白10g,7剂。

二诊:

药进7剂,胸闷心悸气急减轻,效不更方,原方再服7剂。

三诊:

诸病悉除,原方再进7剂。

十七、固胎汤(刘云鹏)

【组成】党参30g、炒白术30g、炒扁豆9g、山药15g、熟地30g、山茱萸9g、炒杜仲9g、续断9g、桑寄生15g、炒白芍18g、炙甘草3g、枸杞子9g。

【主治】滑胎(习惯性流产,腰痛,小腹累坠累痛,脉沉弱无力,舌质淡,或有齿痕,苔薄)。

【加减】1、若小腹下坠,加升麻9g,紫胡9g以升阳举陷。

2、小腹掣痛或阵发性加剧者,白芍用至30g,甘草15g,以缓急止痛。

3、小腹胀痛,加枳实9g,以理气止痛。

4、胎动下血,加阿胶12g,旱莲草15g,棕榈炭9g,以固冲止血。

5、口干咽噪,舌红苔黄,去党参加太子参15g;或选用黄芩9g、麦冬12g、

石斛12g、玄参12g,以养阴清热安胎。

6、胸闷纳差,加砂仁9g、陈皮9g,以芳香和胃。

7、呕恶,选加竹茹9g、陈皮9g、生姜9g、以和胃止呕。

8、畏寒肢冷、少腹发凉、加肉桂6g、制附子9g,以温阳暖胞。

【典型案例】毛某,女,24岁。

已妊娠3个月,头晕,睡眠不佳,有时呕吐,阴道流血已六、七天,腰酸腿软,经注射止血药物仙鹤素,口服vitk等未效,某医院妇科诊为「先兆流产」,舌苔薄白,左脉大,右脉虚数。

此脾肾两虚,治宜双补。

用党参30g,炒白术30g,云苓10g,甘草6g,熟地30g,山茱萸9g,黄芩炭10g,补骨脂15g,每日煎服1剂。

因产后便血亦来诊曰:

上次腹坠流血等症状服5剂即愈。

十八、安中汤(张镜人)

【组成】柴胡6g、炒黄芩9g、炒白术9g、香扁豆9g、炒白芍9g、炙甘草3g、苏梗6g、制香附9g、炙延胡9g、八月札15g、炒六曲6g、香谷芽12g。

【主治】脘部涨满、疼痛、口苦、食欲减退、或伴嗳气泛酸、脉弦、细弦或濡细、舌苔薄黄腻或白腻、舌质编红。

【用法】水煎,分2次,饮后1h温服。

【加减】1、疼痛较甚,加九香虫6g。

2、胀满不已,加炒枳壳9g。

3、胃脘灼热,加连翘9g(包),或炒知母9g。

4、嗳气,加旋覆花9g、代赭石15g。

5、泛酸,瓦楞15g、海螵蛸15g。

6、嘈杂,加炒山药9g。

7、苔腻较厚,加陈佩梗9g。

8、苔红苔剥,去苏梗,加川石斛9g。

9、便溏,加焦楂炭9g。

10、伴腹痛,再加炮姜炭5g、煨木香9g。

11、便结,加全瓜萎15g、望江南9g。

12、腹胀,加大腹皮9g。

13、X线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加凤凰衣6g、芙蓉叶9g。

14、胃粘膜活检病理示肠腺化生,加白花蛇舌草30g。

15、腺体萎缩,加丹参。

十九、加减清海丸(何炎燊)

【组成】熟地24g、淮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北沙参15g、阿胶12g、麦冬12g、白术9g、桑叶9g、白芍15g、石斛12g、龙骨24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

【主治】室女崩漏。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

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典型案例】柴某,学生。

因阴道出血淋漓不断,孩提年龄有一定的恐惧感,有此症状避而不谈,但经问诊可知,其血色鲜红,心烦想哭、夜间盗汗、手心脚心发烧、腰痛及足跟痛、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于是处方为:

熟地24g、淮山药12g、山萸肉12g、丹皮9g、秦艽9g、白薇6g、地骨皮9g、白术9g、石斛12g、麦冬12g、龙骨24g、龟板24g,上服3剂后,已见效果,阴虚症状明显改善,且下血量亦日趋见少。

为巩固疗效计,嘱其每月经前按上方服3剂,后追访半年未见覆发。

二十、麻杏射胆汤(董漱六)

【组成】净麻黄5g、大杏仁10g、嫩射干9g、玉桔梗6g、杜苏子9g、净蝉衣4.5g、炒僵蚕9g、制半夏9g、广陈皮4.5g、生甘草4.5g、鹅管石12g(缎、杵)、江枳实6g、胆南星6g。

【主治】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急性发作期。

症见咳嗽痰多,咯吐不爽,胸闷气急,喉痒作呛有哮鸣音,夜间不得平卧,乳蛾肿胀,苔薄白腻,脉浮滑数。

中医辨证为风寒客肺,痰浊内阻,肺气失于宣降者。

【用法】根据药剂大小,先将冷水浸过药面,约半小时再加水少许,煎沸后再煎10min左右,头煎取汁一碗,接着加水煎熬二煎,取汁大半碗,把头煎,二煎药汁一同灌入热水瓶内,分2次顿服。

如小儿可分3-4次服,当天服完。

【加减】本方为急性支气管炎慢性喘息性气管伴有肺气肿等疾病的有效方剂。

1、如有口渴烦燥,痰粘,舌红苔黄者,上方可去半夏、陈皮、加石膏30g、知母12g、贝母12g。

2、如咽红乳蛾肿痛,痰稠,舌红脉数者,可去半夏、陈皮、加银花9g、连翘9g、炒牛蒡子12g、生麻黄改用水炙麻黄5g。

3、如溲黄便秘舌红者,可去桔梗、甘草、加黄芩9g、桑白皮12g。

生麻黄改用蜜炙麻黄5g,制半夏改用竹沥、半夏9g,广陈皮改用广橘络5g。

4、如咳喘气逆,腹胀胁痛者,去桔梗、甘草、加菜菔子9g,白芥子9g。

5、如脘腹痞胀,口粘纳差,苔白腻者,去蝉衣、僵蚕、加厚朴4.5g、焦六曲12g。

6、如有头胀头痛,鼻塞多涕者,可去半夏、陈皮,加辛夷9g、苍耳子9g。

二十一、香砂温中汤(李振华)

【组成】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木香6g、砂仁8g、厚朴10g、干姜10g、川芎10g、丁香5g、炙甘草3g。

【主治】适用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返流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

症见胃脘隐痛、喜暖喜按、遇冷加重、腹胀纳差、暧气泛吐清水、大便溏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

【用法】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加减】1、兼肝郁甚者,加香附10g、乌药10g。

2、兼血瘀,加丹参15g、元胡10g。

3、湿盛泄泻者,加薏仁30g、泽泻10g、桂枝5g。

4、湿阻呕恶者,加苍术10g、藿香15g。

5、食滞不化者,加焦山楂、神曲、麦芽各12g。

6、气虚甚者,加黄耆15~30g。

【典型病例】王某,男54岁,干部。

患者自述10年前因饮食不当致胃脘疼痛,10年来,虽经中西药治疗,病情时轻时重,每因饮食失宜,情志不遂,则症状加重。

经胃镜检查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活检:

胃粘膜萎缩性胃炎伴轻度肠上皮生化。

刻诊:

胃脘隐痛,喜嗳喜按,遇冷痛甚,脘痛时连及两胁,腹胀纳差,肢倦乏力,大便溏薄,日行2~3次,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质淡,舌体胖大,边见齿痕,脉弦细。

证属脾胃阳虚,兼肝郁气滞。

治宜温中健脾,疏肝和胃。

方用【香砂温中汤】加香附10g,乌药10g,水煎服。

二诊:

上方服用18剂,胁痛消失,胃痛大减,纳食增加,仍便溏,日行2次。

方中去香附、乌药,加薏仁30g,以增健脾祛湿之力。

三诊:

上方又服18剂,大便正常,胃痛消失,仍感身倦乏力,食后腹胀。

方中去薏仁,加焦三仙各12g,继服。

上方前后共服3月余,精神饮食好,大便正常,诸症消失,面色红润,体重增加。

后覆查胃镜及胃粘膜活检,胃粘膜轻度浅表性炎症。

一年后追访,知其身体健康,正常生活工作。

二十二、化瘀通痹汤(娄多峰)

【组成】当归18g、丹参30g、鸡血藤21g、制乳香9g、制没药9g、香附12g、延索胡12g、透骨草30g。

【主治】瘀血痹症(损伤后遗症、网球肘、肩凝症等)。

【用法】日1剂,水煎服。

【加减】1、偏热者,加败酱、丹皮。

2、气虚者,加黄耆。

二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