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8837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5.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docx

66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究

——以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社区为例

学院法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系

班级社保0801

学生朱运亮

学号20080706118

指导教师丁苏红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六日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前言..-3-

(一)问题提出-3-

(二)文献综述-3-

(三)研究方法-4-

一、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5-

(一)生产生活-5-

(二)精神文化、教育-6-

(三)就业、创业需求-7-

(四)社会服务保障-8-

(五)子女照顾与发展-9-

(六)社区融合-9-

二、研究结论-11-

参考文献-14-

致谢..-15-

附录..-16-

摘要

在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中,农村残疾人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兼具农村与残疾人双重弱质型。

我国现有残疾人8300多万,占人口总数的6.5%,其中,农村残疾人6225多万,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

农村残疾人问题一直是农村领域研究的重点问题,而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状况则是关系到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的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社区农村残疾人群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

其中研究方法采取以访谈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文献法相结合。

本文共发放150份问卷,回收问卷126份,回收率84%,其中有效问卷126份,有效率84%。

通过对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的调查以及相关权威研究资料与数据资料的查阅,进一步分析农村残疾人在经济发展、就业岗位、社会保障、子女照顾与发展、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需求层次。

最后,为了更好地解决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供需矛盾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社会保障

ABSTRACT

Inallsortsofdifferentsocialclasses,theruraldisabledpeopleisahugevulnerablesocialgroupwhichhasthedoublecharacteroftheruralandthedisabled.Therearemorethan83milliondisabledpeopleinourcountry,whichaccountsfor6.5percentofthetotalpopulation.Amongthem,thenumberofthedisabledpeopleintheruralareasismorethan62.25million,accountingfor75.04percentofthenumberofthedisabledpeople.Theproblemoftheruraldisabledpeoplehasbeenthekeyissueoftheruralareas.Theconditionofsocialservicefortheruraldisabledpeopleisrelatedtothequalityoflifeofthedisabledpeople.Anditisanimportantfactortotheconstructionofnewsocialistcountryside.

ThesurveyofthispaperisconductedinWandezhencommunity,ChangqingDistrict,Jinan,ShandongProvince.Thisarticletakethedisabledpeopleinthisareaastheresearchobjectforthepositivismresearch.Theresearchmethodsthatthispaperusesincludesinterview,observation,questionnaireanddocumentsandsoon.Thepaperhassent150questionnairesofwhich26questionnairesreturned.Andtherateofthereturnedquestionnairesis84%,amongthem,theeffectivequestionnairewas126,theeffectiveratewas84%.Throughthesurveyoftheconditionofsocialservicefortheruraldisabledpeopleandtheauthoritativeresearchdata,thispaperfurtheranalyzestheeconomicdevelopment,employment,socialsecurity,childcareforthedisabledpeople.Finally,inordertobettersolvetheconflictbetweensupplyanddemandofthesocialservicefortheruraldisabled,thispaperputsforwardsomemeasuresandsuggestionstosolvetheproblem.

Keywords:

Ruraldisabledpeople;Socialserviceneeds;Socialsecurity

前言

(一)问题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末起,我国对农村残疾人事业更加重视,逐步建立健全了各级残联、残协等残疾人组织,并将残疾人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协助和生活救助力度,农村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优先覆盖残疾人”。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扶持1000万贫困残疾人改善生活状况、增加收入、提高发展能力。

由此可见,政府政策对农村残疾人问题愈发重视,满足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提高农村残疾人生活质量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农村残疾人问题一直是残疾人研究和工作的一个重点,很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

曾有研究指出,在我国现有的各类弱势群体中,尤以残疾人弱势群体“困难最多,问题最大,矛盾最突出,社会福利状况最差”。

然而,现阶段仍然缺乏系统、完善的行动政策落实;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残疾人的需求层次也在逐步提高,而现阶段的帮扶与支持政策难以与农村残疾人需求无缝对接。

因此,通过对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实证研究,切实了解农村残疾人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照顾与发展以及社区融入等方面的需求,有助于加强以农村社区和民间助残服务组织为主导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的开展,对倡议相关政府部门在保障农村残疾人权益,促进残健和谐等工作落实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从各自不同的领域研究残疾人社会服务问题。

西方学者大多从社会运动、社区工作角度进行研究,这与西方早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福利政策紧密相关。

而国内学者对于残疾人社会服务工作,有从社会排斥角度研究的,如李希、周林刚等;有从优势视角角度进行研究的,如杨洪斌等;有从社会转型角度研究的,如张吉会、丛晓峰、唐斌尧等。

其中,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关于需求层次由低到高的相关研究对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立体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目前针对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研究还不够全面,对需求层次的探究还不够深入。

一方面,现阶段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等单一视角,缺乏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另一方面,在满足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方面,大多集中于政策支持,而缺乏社区融入、互助支持方面的可行性行动方案研究。

因此,本文在国内外专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以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社区为研究范围,利用第一手调查资料与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深入了解农村残疾人的社会服务需求层次,并从立体化视角积极探索满足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可行性措施。

(三)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个案访谈法和实地观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方法,具体方式如下:

首先,针对本研究课题与目的,对国内外相关的书籍、学术论文、期刊进行整理,了解了如今关于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状况和层次,对于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社会服务保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在此基础上,笔者搜集了绿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在2008年——2012年期间组织召开的三次“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状况研讨会”的会议纪要及项目活动等相关资料,构成了本次研究的重要文献资料。

访谈研究主要是采取对农村残疾人相关人员的访谈。

调查初期阶段采用该方法,访谈对象主要涉及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部分残疾人家庭和绿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

通过与农村残疾人和农村助残工作人员访谈,了解了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的状况,并进而确定本次研究的具体内容。

综合考虑当地的人文环境以及个人获取资料的难易程度,2012年2月—3月期间,笔者通过滚雪球抽样的方式,选取10名残疾人朋友进行了焦点群体访谈,访谈内容集中在社会服务需求层次及草根助残组织服务等方面。

由于难以通过文献、访谈的方式对当地残疾人就业、创业现状及需求进行细致了解,在济南大学新野农村发展促进会志愿者的帮助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当地20多个村落随机发放问卷,其中实际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26份问卷,有效问卷126份,有效回收率为84%。

由于长清区万德镇农村残疾人人口众多,本次调查既要实现对全镇农村残疾人情况的掌握,又要深入微观层面,保证调查的深度,所以在绿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的协助下采取观察法的方式。

通过观察法,深入多层次了解长清区万德镇农村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文娱生活、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基本了解和掌握济南市长清区万德镇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工作的现状,进一步了解其背后的意义,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另外,笔者对绿星之家助残服务中心组织的活动进行了参与和观察,记录和整理了相关资料。

一、研究内容与结果分析

(一)生产生活

农村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较之以前有较大改善,然而生活差距呈愈益扩大趋势,出现结构性增长背景下的“负增长”。

济南市确定,自2010年1月1日起,对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进行调整。

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由年人均不低于1200元提高到1320元;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2700元提高到2800元,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不低于1700元提高到1800元。

除此之外,济南市长清区最低工资标准也上调到760元。

对于农村残疾人,获取保障的条件有宽松的浮动,保障标准和待遇也更具灵活性。

济南市长清区2010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695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639元,增长10.1%。

笔者在实地调查中获悉长清区对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救济工作高度重视,当地一级、二级残疾人除享受低保外,每月享有50元补贴。

2011年1月26日,长清残联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前往长清区归德镇沙河辛、归北等村的贫困残疾人家里进行了走访慰问。

春节前夕,长清区残联共筹资70余万元用于残疾人家庭、基地的帮扶辅助工作。

由此可见,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农村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已有了较大改善。

然而,在全面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残疾人家庭访谈和观察的前提下,笔者也发现当地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家庭生产生活仍然停滞在勉强维持生存的低水平层次上,且残疾人家庭与健全人家庭的生活差距日益扩大悬殊化。

当地大多数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靠社会救济、家庭其他成员和亲戚供养(具体情况见表1),然而现在农村低保、五保的标准依然比较低,仅能够维持生存需求;标准实施较为混乱,有的困难残疾人家庭由于特殊原因享受不到低保、五保待遇。

现如今,农村残疾人对生产生活的需求比较大,这就直接导致需求缺口很严重,而且广大农村缺乏填补缺口的有效基础建设,有残疾人口的家庭因残疾者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需要劳动力的照顾,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收入减少,而家庭贫困又必然造成残疾人受教育程度偏低、残疾人康复率偏低以及医疗、护理成本增加等后果。

这就导致残疾与贫困双链条的恶性循环。

笔者通过个案访谈官庄村的肢体残疾朋友毕玉洪了解到如下情况:

个案一:

肢体残疾朋友毕玉洪,家住官庄村东南部,和老母亲和年长的大哥生活在一起。

当笔者问他现阶段有什么需求时,他不假思索的说:

我的生活收入基本靠五保,五保的钱不够花,平时也靠为村里乡亲们补鞋增添家用,生活很困难,过年时才舍得吃点肉,现在最希望能够摆脱贫穷的难处。

在现有社会救济环境下,重视以脱贫为目标的物质救济,未能有效地回应农村残疾人多样化的物质需求,致使农村残疾人工作陷入到一个“救济—依赖—再救济”的循环往复、始终维持低效率与低效益的非良性状态。

由于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结构性增长,农业及农村产业一直处于低水平和低效率增长境遇,而对于处于农村最底层的农村残疾人,更是处于经济增长“零普惠”和社会救济“无发展”的两难双重境地。

表1万德镇社区残疾人收入来源基本情况表

 

Frequency

(频率)

Percent

(百分比)

Valid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Cumulative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Valid

(合法的,有效的)

完全务农

19

15.1

15.7

15.7

务农兼外出打工

28

22.2

23.1

38.8

主要依靠外出打工

14

11.1

11.6

50.4

自己创业

39

31.0

32.2

82.6

主要依靠外界救济(如亲人、政府等)

6

4.8

5.0

87.6

养老保险

2

1.6

1.7

89.3

其他

13

10.3

10.7

100.0

Total

121

96.0

100.0

Missing(漏,遗失)

99

5

4.0

Total(合计)

126

100.0

(二)精神文化、教育

现如今,农村残疾人的精神文化、教育需求日渐强烈,且内容与层次日益多元化。

在基本生活状况得到维持的情况下,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残疾人的文娱生活比较单一,大多为看电视、听广播,缺乏书籍等其它文娱渠道,部分残疾人家庭文娱生活为零,文娱生活单一枯燥,且缺乏针对农村残疾人的针对性文娱渠道,又由于农村残疾人本身就缺乏与外界沟通渠道,交际圈狭窄,这直接导致部分残疾人由于长期内心闭塞,精神状况低迷。

当地农村残疾人的受教育年限普遍较低,在前期一项关于农村残疾人受教育状况的调查中得出这样的数据(见表2):

10.7%的残疾人为文盲半文盲,36.4%的残疾人为小学文化水平,38%的残疾人为初中水平,只有15%的残疾人接受过高中及高等教育,而且文化知识的利用率很低。

在精神文化、教育的双向缺口环境下,当地的文娱设施、师资等硬条件配置缺口严重,缺乏针对残疾人康复的设备和残疾人需求的文娱节目、书籍等;而且农村残疾人对残疾人学校的需求非常强烈,然而现如今残疾人学校少,且层次单一缺乏针对性、多元性、永续性。

个案二:

长清区万德镇下营村残疾人刘天香女士没有上过学,因为喜爱唱歌认识了一些字,但是不会拼音,这就难以继续学习,她想先学习拼音为学习电脑做准备。

然而当地缺乏这样的学习机会。

经过实地访谈和相关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现如今农村精神文化的需求呈现一些新趋势。

主要表现为:

一是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不仅简单需求文娱,对教育、技能培训的需求也日渐强烈。

当地万南村的残疾朋友张宪武以修电视为生,在电脑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他想学习维修电脑的相关知识,但对自己是否能够学会电脑,到哪里去学存在疑惑;二是参与意识更加显性化。

农村残疾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由感知阶段逐步上升到参与阶段,参与互动意识更加强烈;三是对思想启发性文化的需求也日渐强烈。

长清区万德镇田庄村的残疾人李贵青非常喜欢看书,尤其是关于残疾人励志的书籍。

表2万德镇社区残疾人受教育状况基本情况表

 

Frequency

(频率)

Percent

(百分比)

Valid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Cumulative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Valid

(合法的,有效的)

文盲半文盲

13

10.3

10.7

10.7

小学

44

34.9

36.4

47.1

初中

46

36.5

38.0

85.1

高中或中专

14

11.1

11.6

96.7

大专以上

4

3.2

3.3

100.0

Total

121

96.0

100.0

Missing(漏,遗失)

99

5

4.0

Total(合计)

126

100.0

(三)就业、创业需求

现阶段,农村福利企业少导致可为农村残疾人提供的就业岗位少,且待遇水平低;针对农村残疾人的创业优惠政策也难以有效落实;农村残疾人对就业、创业的需求日渐凸显。

对于有工作的农村残疾人来说,由于受到身体残疾的条件限制,从事的工作技术水平低,收入水平较低,残疾人中有一技之长可以靠工作收入和自主创业获得高收入的比例很低。

而现在农村针对残疾人的福利企业很少,而且部分还是翻牌的福利企业,待遇水平低,就业无保障,结构性失业严重而突出;而且针对残疾人自主创业的优惠政策在市场经济高度商业化的大环境下也难以有效实施(具体数据见表3)。

个案三:

在长清区万德镇经营鞋店的残疾人王洪发先生想扩大经营规模,却迟迟享受不到相关的优惠、补给待遇,只能向亲戚朋友借钱,债务负担沉重,生活压力巨大。

对万德镇农村残疾人自主创业意愿调查显示(见表4):

61.1%的残疾人有自主创业的意愿,83.8%的残疾人有自主创业的经历,69.7%的残疾人自主创业时主要是个人单干,规模较小,创业阶段17.5%的残疾人曾经获得过政府政策上的优惠或支持,农村残疾人对于政府部门对与自主创业的政策67.2%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仅有5.2%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了解,61.7%的调查对象认为身体状况不好是自身创业的最大障碍。

整体来说,农村残疾人缺乏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和优惠待遇的有效渠道,长期被排斥在发展的快速跑道外。

表3是否获得政策性的支持或优惠(如资金、技术、厂房等)

 

Frequency

(频率)

Percent

(百分比)

Valid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Cumulative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Valid

(合法的,有效的)

11

8.7

17.5

17.5

52

41.3

82.5

100.0

Total

(合计)

63

50.0

100.0

Missing(漏,遗失)

99

63

50.0

Total(合计)

126

100.0

表4自主创业意愿基本情况表

 

Frequency

(频率)

Percent

(百分比)

Valid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CumulativePercent

(合法的百分比)

Valid

(合法的,有效的)

赞成

76

60.3

68.5

68.5

不赞成

19

15.1

17.1

85.6

不清楚

16

12.7

14.4

100.0

Total

(合计)

111

88.1

100.0

Missing(漏,遗失)

99

15

11.9

Total(合计)

126

100.0

(四)社会服务保障

伴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残疾人对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保障的需求呈现高水平、多层次、可持续特征。

农村残疾人是一个由于身体残缺与功能障碍而有着特殊困难的社会群体,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对养老、医疗等服务保障的需求各异。

部分农村残疾人收入低、没有子女、无法照顾自己,对未来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保障需求非常强烈,然而在现有新型农村社会养老模式下,针对农村残疾贫困家庭的保障待遇比较模糊不够具体化,自身收入难以应对基本缴费,集体补助难以有效落实,政府补贴标准缺乏经济条件下的衡量指标,这就间接隐形造成农村贫困残疾人被排除在体制之外;即使对于有经济条件的农村残疾人,由于残疾人自身身体、家庭等方面原因,社会保障模式不能简单等同于普遍化模式。

然而在这方面,政策制度性缺失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而且,此类弊病在各地经济条件难以自主解除的情况下更是对农村残疾人带来政策制度隐形下的不平等。

作为社会财富分配的二次形式,社会福利理应关注穷人,作为弱势群体中“最弱者”的农村残疾人理应受到福利政策的重点照顾。

但是在现有的福利分配向城镇、富者倾向,虽然农村的新农合及新农保,最近几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幅,然而据有关数据分析,我国收入分配基尼系数小于福利分配基尼系数,这说明现有福利分配体系是不合理的,对于农村残疾人是不平等的。

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逐步改善和社会保障事业被各界高度关注,农村残疾人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层次也逐步变高,考虑到自身实际情况,对社会保障需求呈可持续性特征,这些需求转变是社会发展的进步。

满足农村残疾人对养老、医疗等社会服务保障的需求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

(五)子女照顾与发展

大多数农村残疾人家庭处于贫困境遇,这就很难保证农村残疾人子女接受教育的延续性,在现在的农村子女尤其是农村残疾人子女未来发展环境下,接受教育以走出发展困境目前还是一个普遍性和可行性选择。

而且,在乡土中国农村熟人社会织就的相对传统闭塞环境下,农村残疾人子女受到了周围不公正的歧视,而他们又缺乏脱离此类困境的有效途径,这就造成部分残疾人家庭的健康子女患上了抑郁症等精神疾病。

个案四:

长清区万德镇田庄村李贵青的父亲是精神病患者,母亲双腿残疾,在这种环境下,他长期受到家庭抑郁环境的影响,并受到外来歧视,而他又缺少排解情绪困扰的渠道,这就导致他也患上精神分裂症,晚上要靠吃药才能入睡。

在现在社会发展环境下,对于广大农村残疾人家庭,依靠自身家庭的发展还是目前摆脱困境的切实可行、方便快捷的渠道。

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子女的照顾与发展,将此类问题纳入农村残疾人未来发展的保障制度中。

(六)社区融合

在广大农村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社区服务功能、环境建设缺位,农村残疾人要求参与社区建设、社区融合、共享发展成果的呼声日渐高涨。

农村残疾人社会服务需求得不到实现实际上反映了“农村社区失灵”现象。

伴随着改革开放在社会、经济、文化方面取得一系列的显著成果,农村残疾人在注重个人生活改善的同时,要求融入社区,参与社区共建,享有公平、民主、自由的生存与发展环境,获得公民权利和社会认可,共享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残疾人的救助主要集中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