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8776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docx

高考化学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理科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1.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考点:

物质结构与性质

答案:

B

试题解析:

A.由于加热条件下,浓硝酸与碳粉、与铁都能反应,故A错误;

B.由于过量的NH3与Cl2反应生成NH4Cl,有白烟产生,因此可用于检验氯气管道泄漏,故B正确;

C.由于冶炼Mg时应该是电解熔融的MgCl2,故C错误;

D.由于葡萄糖是单糖,不能水解,故D错误。

2.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

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

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

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

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考点】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

①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氯气会和乙烷之间发生取代反应,和乙烯之间发生加成反应,这样即将杂质除去,又将要留的物质反应了,不符合除杂的原则,故①错误;

②饱和碳酸钠溶液可以和乙酸之间发生中和反应,但是和乙酸乙酯是互不相溶的,分液即可实现分离,故②正确;

③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将原物质除掉了,不符合除杂原则,故③错误;

④乙酸与生石灰反应,而乙醇不能,且乙醇易挥发,而乙酸钙为离子型化合物,沸点高,故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可以加足量生石灰后蒸馏,故④正确;

故选B.

 

3.一种高能纳米级Fe3S4和镁的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为:

 

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时,镁电极为负极

B.放电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充电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充电时,

从阴离子交换膜左侧向右侧迁移

考点:

电解池原电池

答案:

D

试题解析:

二次电池放电时为原电池原理,充电时为电解池原理。

根据化合价升降,放电时Mg转化为MgS,化合价升高,故为负极,则Fe3S4为正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因此A、B正确;充电时,MgS化合价降低为Mg,故为阴极,其电极反应式为

,因此C正确;充电时,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则S2-从阴离子交换膜右侧向左侧迁移,故D错误。

4.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标准状况下,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B.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2NA

C.1molC12发生化学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必为2NA

D.在标准状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分析】A、根据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分析;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铁氧化成三价铁,据此分析;

C、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合价分析;

D、先根据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每个分子中含有的N原子数计算氮原子的物质的量;

【解答】解:

A、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范围为气体,标况下水是液体,所以NA个水分子所占的体积不是22.4L,故A错误.

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把铁氧化成三价铁,5.6g铁与氯气完全反应,失去电子的数目为0.3NA,故B错误.

C、生成物的化合价未知,所以无法计算转移的电子数,故C错误.

D、标况下,22.4L由N2、N2O组成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1mol,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氮原子,所以混合气体中所含有的N的物质的量为2mol,故D正确.

故选D.

5.在300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

25

80

230

平衡常数

5×104

2

1.9×10﹣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mol/L

D.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mol/L,则此时v(正)>v(逆)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据此判断;

B.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C.根据80°C平衡常数计算Ni(CO)4的平衡浓度;

D.计算常数的浓度商Qc,与平衡常数比较,判断反应进行方向,据此判断.

【解答】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温度越高平衡常数越小,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移动,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移动,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正确;

B.25°C时反应Ni(s)+4CO(g)⇌Ni(CO)4(g)的平衡常数为5×104,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平衡常数互为倒数,故25°C时反应Ni(CO)4(g)⇌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

=2×10﹣5,故B正确;

C.80°C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mol,c(CO)=

=1mol/L,故c[Ni(CO)4]=K•c4(CO)=2×14mol/L=2mol/L,故C正确;

D.浓度商Qc=

=8,大于80°C平衡常数2,故反应进行方向逆反应进行,故v(正)<v(逆),故D错误;

故选D.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C9H12,其苯环上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共有10种

B.2,2二甲基丙醇与2甲基丁醇互为同分异构体

C.某只含有C、H、O、N的有机物的简易球棍模型如图-1所示,该有机CH3CH2CH2NO2互为同系物

D.S诱抗素的分子结构如下图-2所示,则该分子的分子式为C15H20O4

考点:

有机物的结构

答案:

C

试题解析:

A.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C9H12,2个取代基可能为甲基和乙基,有邻、间、对3种同分异构体

,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分别有4种、4种、2种,故总共有10种,故A正确;

B.2,2-二甲基丙醇与2-甲基丁醇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B正确;

C.由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与CH3CH2CH2NO2结构不相似

,不是同系物,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

D.分子中含有15个C、20个H、4个O,则该物质分子式为C15H20O4,故D正确.

7.40℃,在氨水体系中不断通入CO2,各种离子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pH=9.0时,

B.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关系:

C.在溶液pH不断降低的过程中,有含NH2COO-的中间产物生成

D.随着CO2的通入,

不断增大

考点: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电解质

答案:

D

试题解析:

A、在pH=9.0时,作直线垂直于横坐标,从图上可直接看得出:

c(NH4+)>c(HCO

)>c(NH2COOˉ)>c(CO32-),A正确;

B、根据电荷守恒可得:

c(NH4+)+c(H+)=2c(CO32-)+c(HCO3-)+c(NH2COOˉ)+c(OHˉ),B正确;

C、从图上看,pH降低过程中,有含NH2COOˉ的中间产物生成,C正确;

D、

,Kb不变,c(NH4+)不断增大,则比值不断减小,D不正确。

 

26.实验室以工业碳酸钙(含少量Na+、Al3+、Fe3+等杂质)为原料制取CaCl2·2H2O和CaO2的主要流程如下:

(1)加入试剂X,调节溶液pH为碱性环境,以除去溶液中Al3+和Fe3+,滤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试剂X可以选择下列的________(填编号)。

  A.CaO     B.CaCO3   C.NH3·H2O     D.Ba(OH)2

(2)操作II中进行蒸发浓缩时,除三角架、酒精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__________。

(3)由CaCl2制取CaO2的反应中,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用下列装置测定工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①检验装置B气密性良好的实验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A—B—C—D顺序连接,然后从A装置通入空气,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D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时,准确称取10.00g工业碳酸钙3份,进行3次测定,测得BaCO3沉淀的平均质量为17.73g,则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

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检验

答案:

(1)Fe(OH)3和Al(OH)3;AC;

(2)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3)防止温度过高H2O2发生分解;(4)①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左边(或右边或不用)胶皮管处,将右边(或左边或两边)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B装置,发现导气管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气管有一段液柱形成,证明气密性良好(合理即可);②排净装置中二氧化碳;③防止空气中CO2与Ba(OH)2溶液反应;④90%;

试题解析:

(1)在碱性条件下,Al3+、Fe3+分别生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铁沉淀,所以滤渣的主要成分是Fe(OH)3和Al(OH)3;由于实验室以工业碳酸钙为原料制取CaCl2·H2O和CaO2的,所以试剂X不能选用碳酸钙。

又因为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不能选择氢氧化钡,可以选择氧化钙。

由于后续实验中加入碳酸铵,所以X还可以是氨水,即答案选AC;

(2)由于氯化钙易溶于水,所以要得到氯化钙晶体,应该是蒸发浓缩冷却结晶,所以操作II中进行蒸发浓缩时,除三角架、酒精灯外,还需要的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坩埚钳)。

(3)由CaCl2制取CaO2的反应中,需要双氧水参加。

由于双氧水易分解,所以温度不宜太高的原因是)防止温度过高H2O2分解。

(4)①由于B装置中含有分液漏斗,所以要检验其气密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用止水夹夹住左边(或右边或不用)橡皮管处,将右边(或左边或两边)导气管插入水中,微热B装置,发现导气管有气泡产生,冷却后,导气管有一段液柱形成,注明气密性良好。

②实验原理是利用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CO2,CO2被氢氧化钡吸收生成碳酸钡沉淀,然后通过称量C装置的即可。

由于在反应中装置中会残留CO2,所以通入空气的目的是排净装置中二氧化碳。

③由于空气中含有CO2,因此D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CO2与Ba(OH)2溶液反应。

④根据碳酸钙中碳元素守恒,碳酸钙中的碳元素先成为二氧化碳,然后是二氧化碳在和氢氧化钡反应得到碳酸钡沉淀,碳酸钡中的碳元素全部来自碳酸钙中,所以17.73gBaCO3沉淀的物质的量为17.73g/197g/mol=0.09mol,所以碳酸钙的物质的量是0.09mol,质量是9g,百分含量是9g/10.00g×100%=90.00%.

27.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研究它们的综合利用有重要意义。

(1)氧化—还原法消除氮氧化物的转化:

反应Ⅰ为:

NO+O3=NO2+O2,生成11.2L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

是mol。

反应Ⅱ中,当n(NO2)∶n[CO(NH2)2]=3∶2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硝化法是一种古老的生产硫酸的方法,同时实现了氮氧化物的循环转化,主要反应为:

NO2(g)+SO2(g)

SO3(g)+NO(g)ΔH=-41.8kJ·mol-1已知:

2SO2(g)+O2(g)

2SO3(g)ΔH=-196.6kJ·mol-1写出NO和O2反应生成NO2的热化学方程式。

(3)某化学兴趣小组构想将NO转化为HNO3,装置如图1,电极为多孔惰性材料.则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4)将燃煤废气中的CO2转化为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

2CO2(g)+6H2(g)

CH3OCH3(g)+3H2O(g);

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已知在某压强下,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不同投料比时,CO2的转化率如图所示。

该反应的ΔH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0。

(5)合成气CO和H2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

CO(g)+2H2(g)

CH3OH(g)ΔH<0。

在容积均为VL的I、Ⅱ、Ⅲ三个相同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amolCO和2amolH2,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T1、T2、T3且恒定不变,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min时CO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此时I、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若三个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时,CO转化率最大的反应温度是。

考点:

电解池原电池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化学平衡

答案:

⑴1;6NO2+4CO(NH2)2=7N2+8H2O+4CO2;⑵2NO(g)+O2(g)=2NO2(g)ΔH=-113.0kJ/mol;(3)NO-3e-+2H2O=NO3-+4H+;(4)c(CH3OCH3)×c3(H2O)]/[c2(CO2)×c6(H2)];小于;(5)Ⅲ;T1;

试题解析:

(1)①NO+O3═NO2+O2,生成1mol氧气转移电子是2mol,生成11.2L即0.5molO2(标准状况)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mol;

②当n(NO2):

n[CO(NH2)2]=3:

2,即NO2和CO(NH2)2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

2,其方程式表示为:

6NO2+4CO(NH2)2=7N2+8H2O+4CO2;

(2)已知:

①NO2(g)+SO2(g)═SO3(g)+NO(g)△H=-41.8kJ/mol-1;

②2SO2(g)+O2(g)═2SO3(g)△H=-196.6kJ/mol-1,

由②-①×2得:

2NO(g)+O2(g)=2NO2(g),△H=-196.6kJ/mol-1-2×(-41.8kJ/mol-1)=-113.0 kJ/mol-1;

(3)将NO转化为HNO3的原电池中,负极上发生一氧化氮失电子的氧化反应,即NO-3e-+2H2O=NO3-+4H+;

(4)2CO2(g)+6H2(g)═CH3OCH3(g)+3H2O(g);

①平衡常数等于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除以反应物的浓度幂之积,所以平衡常数

K=c(CH3OCH3)×c3(H2O)]/[c2(CO2)×c6(H2)];

②由图2可知:

温度越高,CO2转化率越小,则平衡逆移,所以该反应正方向为放热反应,即△H<0,故答案为:

<;

(5)CO(g)+2H2(g)═CH3OH(g)△H<0,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根据图3中Ⅰ、Ⅱ、Ⅲ图象,CO百分含量由小到大依次为:

Ⅱ<Ⅰ<Ⅲ,T1中的状态转变成T2中的状态,CO百分含量减小,说明平衡正向移动,说明T1未达平衡状态,T2中的状态转变成T3中的平衡状态,CO百分含量增大,说明平衡逆向移动,说明T2可能达平衡状态,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Ⅲ,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若三个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时,Ⅰ容器温度最低,所以CO转化率最大的反应温度是T1;

28.(15分)锌浮渣主要含Zn、ZnO、SiO2、Fe2+、Cd2+、Mn2+,工业上可通过控制条件逐一除去杂质以制备超细活性氧化锌,其工艺流程如下:

(1)锌浮渣利用硫酸浸出后,将滤渣1进行再次浸出,其目的是。

(2)净化1是为了将Mn2+转化为MnO2而除去,试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90℃时,净化2溶液中残留铁的浓度受pH影响如图。

pH值中等时,虽有利于Fe2+转化为Fe3+,但残留铁的浓度仍高于pH为3~4时的原因是。

(4)滤渣3的主要成份为(填化学式)。

(5)碳化在50℃进行,“前驱体”的化学式为ZnCO3•2Zn(OH)2•H2O,写出碳化过程生成“前驱体”的化学方程式;碳化时所用NH4HCO3的实际用量为理论用量的1.1倍,其原因一是为了使Zn2+充分沉淀,二是。

【答案】

(1)提高锌元素的总浸出率;

(2)Mn2++S2O82-+2H2O=MnO2↓+2SO42-+4H+;

(3)H+抑制Fe3+水解;(4)Cd;

(5)3ZnSO4+6NH4HCO3=ZnCO3•2Zn(OH)2•H2O↓+3(NH4)2SO4+5CO2↑,反应过程中有部分NH4HCO3分解(或NH4HCO3消耗H+,避免H+浓度过大溶解ZnCO3•2Zn(OH)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锌浮渣利用硫酸浸出后,滤渣1再次进行浸出的目的是提高锌元素的浸出率,故应填写:

提高锌元素的总浸出率;

(2)Mn2+→MnO2化合价升高2,是还原剂,则(NH4)2S2O8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7价→+6价,1mol(NH4)2S2O8降低2,Mn2++S2O82-→MnO2↓+SO42-,缺项配平,反应物中有H2O参加,生成H+,根据所带电荷数守恒,离子反应方程式:

Mn2++S2O82-+2H2O=MnO2↓+2SO42-+4H+;(3)加入H2O2是把Fe2+转化成Fe3+,有利于除去铁元素,Fe3++3H2O

Fe(OH)3+3H+,c(H+)增加,抑制了Fe3+的水解,故残留铁的浓度仍高于pH为3~4;(4)根据工艺流程,浸出除去SiO2,净化1除去Mn2+,净化2除去Fe2+,碳化除去NH4+、SO42-,故净化3是除去Cd2+,加入锌粉,利用锌还原性强于Cd,把Cd置换出来,故滤渣3是Cd和过量锌粉;(5)从净化3中出来的溶液主要是硫酸锌溶液,碳化中反应物是硫酸锌和碳酸氢铵,生成物是前驱体、硫酸铵、CO2,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反应方程式:

3ZnSO4+6NH4HCO3=ZnCO3•2Zn(OH)2•H2O↓+3(NH4)2SO4+5CO2↑,碳酸氢铵不稳定受热分解,条件是50℃下进行,可能是碳酸氢铵分解,净化3出来的溶液显酸性,可能碳酸氢铵和H+发生反应,故消耗碳酸氢铵实际多些。

考点:

考查工艺流程、化学原理等知识。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

【2016合肥一中】(14分)A、B、C、D、E都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前20号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B、C、D同周期,A、D原子中某p能级均排有5个电子,E和其他元素既不在同周期也不在同主族,B、C、D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两两混合均能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①A和D的氢化物中,沸点较高的是(填化学式),原因是;

②A、B、D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元素符号);

③A、B、C的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填离子符号);

④C和D形成的化合物属于晶体;

⑤D元素的所有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是(填名称),氧化性最强

的是(填结构式)。

(2)写出B、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相互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3)A和E可组成离子化合物,其晶胞结构如右图所示:

①阳离子(用“●”表示)位于大立方体的顶点或面心;阴离子(用“○”表示)均位于小立方体(1/8晶胞)的中心。

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与一个“●”距离最近的“●”有个;

②G元素的原子序数为A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请写出G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③已知晶胞的边长为acm,A和E组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密度为ρg/cm3,求NA的表达式。

35.(15分)

(1)①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 ②F>Cl>Na ③F-④分子 

⑤高氯酸,H-O-Cl(每空1分)

(2)OH-+Al(OH)3===AlO

+2H2O(2分)

(3)①CaF212 (每空1分)②[Ar]3d104s1(1分)

③NA=NM/(Vρ)=312/(a3ρ)mol-1(不写单位不扣分)(3分)

 

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

【2015南昌二中】(15分)某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路线如下(部分反应略去试剂和条件):

已知:

(a)

(b)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烃A的结构简式是 

 .

(2)①的反应条件是 FeCl3作催化剂 .②的反应类型是 取代反应 .

(3)下列对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可能具有的性质推测正确的是:

 ACD .

A.水溶性比苯酚好,密度比苯酚的大B.能发生消去反应

C.能发生聚合反应D.既有酸性又有碱性

(4)E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写出所有符合下列条件的E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a.与F具有相同的官能团b.苯环上的一硝基取代产物有两种

(6)已知

易被氧化,苯环上连有烷基时再引入一个取代基,常取代在烷基的邻对位,而当苯环上连有羧基时则取代在间位.据此写出以A为原料合成化合物

的合成路线 

 .(仿照题中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的合成路线的表达方式答题)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

【分析】C发生信息(a)中的反应生成D,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结合C的分子式与E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则D为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E.烃A与氯气在FeCl3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B,B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C,则A为

,B为

.E与氢氧化钠反应、酸化得到F为

,由信息(b)并结合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可知,F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G为

,G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

(6)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甲基硝基苯,邻甲基硝基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邻硝基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和Fe、HCl反应生成邻氨基苯甲酸.

【解答】解:

C发生信息(a)中的反应生成D,D发生氧化反应生成E,结合C的分子式与E的结构简式,可知C的结构简式为

,则D为

,D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得到E.烃A与氯气在FeCl3催化剂条件下反应得到B,B发生水解反应、酸化得到C,则A为

,B为

.E与氢氧化钠反应、酸化得到F为

,由信息(b)并结合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的结构可知,F在浓硫酸、浓硝酸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G为

,G发生还原反应得到抗结肠炎药物有效成分,

(1)由上述分析可知,烃A的结构简式是

,故答案为:

(2)①的反应条件是FeCl3作催化剂,②的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FeCl3作催化剂;取代反应;

(3)A.羧基、氨基与水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其水溶性比苯酚好,密度比苯酚的大,故A正确;

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故B错误;

C.含有羧基、氨基,可以发生聚合反应,故C正确;

D.含有羧基、氨基,既有酸性又有碱性,故D正确,

故答案为:

ACD;

(4)E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故答案为:

(5)

故答案为:

(6)甲苯和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邻甲基硝基苯,邻甲基硝基苯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邻硝基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和Fe、HCl反应生成邻氨基苯甲酸,其合成路线为

故答案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