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8750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docx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研究方案

《小组合作促进师生发展的研究》

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理论意义

我国古代教育学专著《学记》就曾提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意思就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相互交流切磋,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小组合作”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它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纳入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学生互动为基本特点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促进学生的个性和群体性的协同发展,并进一步促成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课程标准》中指出:

“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究欲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合作教学有利于充分开发教学资源,高效、愉快地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合作学习可以创设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

”使知识共享,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2、实际需求

近来,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有的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前后四人马上聚在一起,满教室嗡嗡声,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动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

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

这种几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组建了合作小组后,学生围坐在一起,进行简单的议论,就会出现合作的效应。

合作学习不允许任何学生游离于集体活动之外,“出工不出力”,“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都是不行的。

合作学习演变成“好学生讲,差学生听”的小组模式。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源参差不齐,有当地农民子女,有失地农民子女,有外来务工农民子女,而且平均每个班有近十名学生属于单亲家庭的子女。

由于学生深受所处家庭环境的影响和所受教育的局限性,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非常令人担忧。

通过平时对学生学习的细致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动力,学习懒散、不会倾听、不愿动脑、书写零乱、作业马虎、做事拖拉、精力不集中……比如,在中年级的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

每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总会有很多学生积极踊跃地举手发言,可当老师请了某一位学生发言时,教室里顿时会传来一阵阵失望的叹息声,刚才还在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就开始做自己喜欢的其它事。

仔细观察,全班没有几个同学在认真倾听这位同学的发言。

我们对三年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仅76.4%的人上课时能认真听讲,对于同学的发言20%的人不能独立判断正误,40%的人不能作补充发言。

我们随机对五年级80名学生进行观察和调查,每次作业后能认真检查的不到80%,做错了题后会主动找错误的原因并改正的不到50%。

像这样的不良学习习惯,必然影响学习的效果。

又因我校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加之忙于生计,致使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能引起家长应有的重视和纠正,更谈不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因而直接影响了我校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老师们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可效果仍然不佳,这与老师们缺乏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法与指导策略有很大的关系。

在龙泉驿区教科室及基础教育科的精心指导下,我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分学科、分年段,有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取得一点成效的老师们顿感学科教学和班主任管理变得轻松起来,从而坚定了大部分老师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决心。

3、研究趋势

国内外有关合作学习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方面的著作有很多,如

但对于地处城乡结合部的我校来说,很多习惯研究成果可望而不可及,适应性不是很强。

因为我校学生的来源和家长素质较差,相对于国内外已有课题研究中的对象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

如何针对我校学生实际情况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问题;尤其是在我校家长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家长三个层面的合力作用完善一整套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系列和一套科学合理、操作简便的评价体系,也是我们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具体问题。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主要是在国内外有关习惯培养研究的基础上,深化操作原理,细化操作过程,明确操作方法,加大操作的针对性,增强操作的可行性,提高操作的实效性。

4、研究定位

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虽然不少教师应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但从其组织到实施,很多都带有形式性,缺乏实效。

甚至形成了可有可无的态势。

为此我们提出了《设置有价值的小组合作》的课题,期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讨如何有效地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实用价值的方法。

教师在使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开展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使之不流于形式,而使学生在其中不仅学会交往、合作、竞争、协调,而且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也得到发展,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人格素养和多方面素养。

为了更好地探索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并有效地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了更好地奠定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坚实基础,全面实现素质教育并形成可推广的研究成果在全区乃至全市同类学校推广,我校申报了区级“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研究》。

该课题于2006年11月正式立项为龙泉驿区教育科研“十一五”课题,并于2007年5月申报成都市“十一五”科研课题并顺利通过答辩,于2007年9月正式批准为成都市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课题。

二、课题概念的界定:

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动、互助性的学习。

小组合作:

师生发展:

学校教育要“以人为本”,也就是说要以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作为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曾说过“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

”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自重发展,因为学校教育过程既是学生的学习认知过程,更是学生的生命活动过程。

学校教育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同时还要培养学生自尊、自爱、自强、自重的人格,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断地进行评价与自我调节,从而主动地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反复揣摩,领会出我校促使小组同学之间的互学、互帮、互检、互比、互励,通过学生之间的群体智力互补,不仅使用学生学会了关心和友爱,而且促进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有利于小组学生以及全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加强合作的同时,还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思想得到了升华。

习惯课题的研究特色是通过分学科、分年段、分时空地落实习惯培养达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促使我校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自动化的学习行为。

三、课题目标及对象:

1、课题研究的目标

(1)探索小组合作提高教师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3)探索小组合作培养师生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4)探索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标准。

(5)促进教师对小组合作内涵、要素、特征、方法等形成正确的认识,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形成质量较高、操作性强的成果。

2、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小组合作提高教师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

(2)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3)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师生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4)探索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标准。

研究重点:

探索小组合作提高教师教育管理的有效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业质量的有效策略。

研究难点:

探索小组合作提高师生合作技能的有效途径。

力求突破的地方:

探索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评价标准。

3、课题研究的假设

通过开展多级别、多层次的习惯研究专题培训,促进教师对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与“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认识,增强教师主动研究习惯培养的意识,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及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多形式、多范围的教育教学渗透习惯培养的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学校、教师、家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并逐渐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系统建序的评价细则,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良好的学习习惯来带动良好行为习惯及生活习惯的养成,全面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4、课题研究的对象

研究对象:

全校每个班级,重点研究2011级(六年级)一个班,2012级(五年级)三个班,2013级(四年级)三个班,2014级(三年级)两个班,2015级(二年级)一个班,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不断把总结的经验对全校所有班级推广,使全校学生受益。

四、课题研究的思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教育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课堂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测试对比法、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文献资料法等。

1、教育实验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设定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实验班,再用教育实验法有目的、有计划、有预见地对学生习惯进行主动干预,探索有效的培养内容、途径、措施。

2、课堂观察法: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情况进行长期、连续、反复地课堂观察,对课堂学习习惯养成做好观察评价,对某一学生某一阶段的变化进行个案跟踪分析,填好习惯培养个案分析表,认真分析观察结果,为改进培养策略提供依据。

3、问卷调查法:

通过访谈、测验等问卷调查形式,掌握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在大量掌握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今后的研究实践活动。

4、测试对比法:

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和非实验班学生进行书写、阅读、表达等测试并加以对比,让主研教师及时观测学习习惯培养的进度、成效和不足,尽可能想方设法彰显习惯养成对提高学习效率的优越性。

5、案例研究法:

对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教育教学案例、个案分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与综合,从中总结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探索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有效策略。

6、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人员将习惯培养过程中出现过的、经历过的教育现象进行深入、系统地归纳、综合、分析、提炼,探索出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习惯的经验写成习惯培养小经验、经验论文,并以此预测、指导研究工作,改善工作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课题组还通过网络、总结会等形式将经验进行交流,同时也通过网络接纳别人的科研认识新成果。

通过交流与沟通,相互启发,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意把教育实验过程中形成的一些比经验再进行总结,力求提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进行回溯研究,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和运用课题实践。

7、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通过从书籍、报纸、期刊、学术会议、文献、网络上查阅目前国内外此类课题相关研究的动态和研究成果,从而全面地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整合、应用和创新,边实践边梳理边总结,形成文献综述并提升对课题研究的理性认识,再指导实践,形成新的观念。

这样可以使我们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方向更明确,方法更科学,以保证课题的研究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保障:

1、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从1999年起,我校就开始申报区级立项课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研究》,并于2001年顺利结题,随之我校村小立项的区级课题《小学生情感教育的研究》结题,开了全区村小独立进行课题研究并顺利结题的先河;2003年国家级课题《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结题;2004年省级科研课题《审美创新教育的研究》结题。

其中,《审美创新教育的研究》和《创新型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分别获成都市教育科研成果二、三等奖。

此外,我们还作为课题主研学校参加了由区教育局牵头的各级课题。

各级科研课题的先后顺利结题,坚定了教师们走科研兴校的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决心。

2、有一支开拓进取,潜心研究的科研队伍。

在各级各类课题研究中,我们欣喜地发现课题组一大批教师已经成长起来了,他们有的走上了学校领导工作岗位,有的成长为省、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现在的课题主研人员,教学业务能力较强,富有敬业精神,对现代教育研究有兴趣,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在多年教育科研的熏陶下,老师们的研究成果获得各级教育部门的奖励,有的研究论文发表在《成都教育》、《四川教育》等高水平的专业书刊上。

到2006年底,我校有省骨干教师一人,区学科带头人一人,区骨干教师四人,校骨干教师十多名。

这些都为课题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保障。

3、学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科研管理办法

(1)建立课题研究中心机构

顾问小组张英武区教育局副局长

罗万荣区教育局基教一科科长

白德兴区教育局基教一科副科长

严正辉区教研室主任

朱远平区教研室副主任

何智远区教研室副主任

区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

领导小组张静学校校长、书记

谢璐礼学校教导处副主任

蔡玉华学校教导处主任

赵蕊学校宣教处主任

薛伟学校教科室主任

主研人员:

常凤、段柯宇、周克义、黄正萍、卢婷、林苒、万辉、黄铮、冯燕、张娟、刘俐伶。

学校其他教师均是本课题参研教师。

(2)制定课题研究常规任务

谢璐礼负责课题组全面工作的管理和考核,策划、开展、组织课题研究活动等。

蔡玉华协助教科室策划课题研究活动,考核全校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常规工作。

赵蕊协助教科室策划课题研究活动,并对课题组开展的活动做好全程文字记录。

薛伟协助教科室策划课题研究活动,布置会场、拍照以及照片整理(按时间顺序及活动类别分门别类地收集保存)。

常凤课题组长,协助教科室策划每学期每月课题研究活动;每学期制定该课题研究工作计划,撰写工作总结;组织并负责会议签到、检查和考核主研教师常规资料等。

段柯宇每次课题研究活动后写通讯并于期末整理成册,协助课题组长检查和考核主研教师常规资料等。

万辉收集、整理每学期主研教师的课题研究计划、方案、总结并成册。

张娟单月收集、整理全体教师的理论资料成册并对其加以提炼成“理论集萃”。

卢婷双月收集、整理全体教师的读书心得成册,考核网络课题研究完成情况。

刘俐玲单月收集、整理、分析主研教师班级学生个案并整理成册。

黄铮双月收集、整理、分析主研教师小经验并整理成册。

林苒单月收集、整理主研教师教学案例并成册;双月收集、整理主研教师教育随笔并成册。

周克义收集、整理主研教师公开课教学案以及课堂评价表成册。

黄正萍收集、整理每学期主研教师专题讲座课件并拷盘,讲稿整理成册。

冯燕收集、整理每学期主研教师的教育论文并整理成册。

所有主研人员按每学期课题组计划,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常规任务以及课题组临时安排任务。

(3)加强过程性管理,务求实效

学校在“顶层设计”理念的引领下形成了一套“以人为本”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制定了“龙十小‘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主研人员须知”,从“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建档范围”、“课题组人员的职责”、“课题组的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课题管理。

学校还制定了“龙十小‘十二五’教育科研过程性工作奖励实施办法”和“龙十小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奖励办法实施方案”。

对课题研究的管理,既注重过程性管理,又注重研究实效,将考核与激励相结合。

学校教导处、教科室将全体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纳入对教师每个月及每学期的教育教学综合考评中。

每学期末,学校教科室、教导处、课题组长对课题主研人员的研究情况进行分类考核,按照“龙十小课题组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考核,评出特优、优秀、良好三个等级,对考核结果进行通报,并给予奖励。

七、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

(2007年9月----10月)。

成立课题组,拟定研究方案。

学习有关理论文献。

2、研究实施阶段:

(2007年11月----2008年4月)

(1)、子课题研究阶段:

(2007年11月—2008年1月)

调查学生合作学习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查阅相关的合作学习理论,学习探讨国内外合作学习先进的成功经验及不足之处,结合实际情况,探寻合作学习实施、操作方式。

(2)、综合研究阶段(2008年3月—2008年6月)

在子课题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相关的理论,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成功经验,从总体上探讨提高小学生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操作方式。

3、总结阶段:

(2008年9月——2008年11月)。

(1)、完成研究报告、论文集、教学案例。

(2)、整理研究资料,汇集研究成果,进行理性分析,准备好结题各种资料,进行成果鉴定。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6月至2006年12月)

1、2006年6月,组织老师学习、讨论区基教科有关“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资料及相关要求,初步思考我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切入点、着力点及研究方向。

2、2006年7、8月,召开“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座谈会,教师总结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工作中的点滴经验,讨论我校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具体内容。

3、2006年9、10月,确立课题主研人员,明确分工,下达研究计划,修改“课题立项申请书”,积极筹备申报区级“十一五”科研课题,谈话调查相关教师,初步拟定研究方案。

4、2006年11月,分年段进行学生学习习惯问卷调查,形成问卷调查分析报告,同时积极筹备开题会。

5、2006年12月,讨论和修改课题方案,研讨课题的内涵、特点和研究措施,明确各阶段研究工作重心,召开课题开题会正式实施研究。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1、2007年1月,通过区级规划课题开题会专家的指导进一步修改课题方案,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指南。

2、2007年2月至4月,不断完善研究方案,积极准备将此课题升格为市级课题。

3、2007年2月至2009年12月,课题组综合运用教育科研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研究措施,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力求圆满完成研究任务。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0年1月至2010年11月)

课题组进行结题的相关申请工作,完成研究报告、工作报告和相关课题成果资料的整理工作,召开结题现场会。

(二)研究措施:

1、创设一个平等、和谐、民主的环境

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就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具体要做到:

一是教师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能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课堂的组织者、知识的引导者、学习的合作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有一个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空间。

教师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自始至终觉得学习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

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落实三件事,首先讲清道理,其次树立榜样,做好榜样引路工作,再就是进行行为训练。

2、科学分组、优化组合

分组既要考虑个体力量,又要考虑群体力量,既要考虑互补性,又要考虑均衡性,基于这些,每组4~6人为宜,成绩好的4人,其中一人语言表达能力强,中等成绩的4人,成绩好的负责组织和指导,中等成绩的负责记录,成绩差的负责发言。

刚开始,每个问题一提出,成绩好的立刻指导“发言人”,老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位发言人,使“发言人”树立信心,不懂就问,学会思考,主动探求知识,以后逐步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合作。

3、同伴合作,互相学习

平等合作,相互接纳是自主合作学习的又一重要条件。

学生既要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倾听同伴的意见,因为教师在精力、时间上不可能人人兼顾,因此在分组时安排一个“小老师”——组长,每次让他组织成员讨论,然后汇集本组意见参与全班交流。

1、问卷摸底,找准课题研究的切入点

(1)、初始问卷,摸清情况

任何一个教育科研的课题研究开始都是困难的,为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成果的信度和效度,在课题准备阶段,由我校教科室牵头,分年段设计学生学习习惯问卷调查。

通过对问卷调查的分析,找准本课题研究的切入点,同时积极筹备开题会。

(2)、每年问卷,调整修正

每学年末,由课题研究小组紧密结合每个年段培养的重点习惯项目设计调查问卷,对实验班级与非实验班级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认真分析、查找问题、寻求对策。

通过问卷调查,使主研教师对每个阶段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现状有清楚的认识,对后续学习习惯培养工作中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不断改进培养策略,为研究方案的调整、研究假设的修正、研究措施的完善提供依据。

2、结合实际,明确课题研究的新方向

学校整体建构、有效建序,分年段、分学科、分时空、分领域地落实学生学习习惯的系统培养。

低段教学中,重点对形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习惯进行研究,为后续的习惯培养打实基础。

中、高段则紧密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最需要的学习习惯培养。

每个年段按要求重点培养两种学习习惯(即规定动作——基本的学习习惯),各学科教师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自定学生学习习惯培养项目(即自选动作——个性化的学习习惯),使“基本的”和“特色的”的学习习惯互相促进互为补充,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养成多方面的良好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有效学习的能力,形成自动化的学习行为。

就学校学习习惯培养而言,(详见附录)以课堂学习习惯培养为研究重点,并依托班主任工作落实课前、课后学习习惯的培养。

就学科学习习惯培养而言,依靠学科教师特别是主研教师研究为主,以语文、数学学科为研究重点,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详见附录)就家庭培养学习习惯而言,(详见附录)以督促学生在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主,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辅地进行有主次的研究和培养。

3、加强学习,找到课题研究的加油站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注重将习惯培养理论学习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不仅主研教师积极主动、及时高效地收集、整理研究资料,了解教育科研的热点问题和最鲜活的理论及实践;教科室、课题资料小组也及时为教师们提供相关的网站信息,引领教师经常关注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研究新理论、新动态,并精选典型资料引导教师们参与学习、讨论,提高参研人员的理论修养。

在理论学习方面,我们还在总结以前课题研究的得失后,对教师学习理论的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变革。

我们要求教师在推荐理论学习资料时,首先要认真研读,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批注,并写出推荐理由。

课题组教师轮流将每月学习资料整理成册,再次细读,对于新颖、有效的做法或对老师们很有启发意义的观点再次进行归纳总结,努力实现将“厚书读薄”,再将这“薄书”发给课题组老师学习讨论,做到理论学习不走过场,富有实效。

学习方式的改革,为老师们注入了不懈学习的动力,不仅提高教育科研能力,还可以使教学风格逐渐形成。

4、真实研讨,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遵循“问题即课题,过程即探索,收获即成果”的理念,以现实问题为中心,着眼于问题解决,追求在实践中研究,以研究促进实践。

所以,整个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努力使教育科研过程管理常态化,务必使研究过程达到“真实、朴实、务实”的研究状态,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

(1)群策群力,研究有保障

本课题是一个团结协作、各尽其能的团队,每学期课题组长首先拟订学期课题组总的科研计划,然后每位主研人员根据课题组考核要求及课题组总计划,并根据自己所教学科、所教年段、自身特长及学生实际情况来制定自己的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同时每位主研人员根据年级培养目标、学科培养目标、班级学生学习习惯现状拟制定出符合“基本的”和“特色的”学习习惯培养方案,让课题组主研人员真正群策群力地制定好每学期课题组分阶段计划。

而且我们会根据每位教师制定的计划制定出相应的考核要求,在每学期内对主研教师完成目标度进行考核。

同时为了培养每位教师的课题研究主人翁意识,让课题研究人人参与、尽心尽力。

课题组将继续严格按照《龙三小课题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使教师们明确各自在课题研究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课题组根据主研教师自身优势分配课题组常规任务,尽量做到“物尽其材”并认真完成该课题分配的相关课题组任务。

我们还将常规资料的搜集、考核、整理、成册落实到每个人身上,使人人有事做、促进人人能发展。

(2)落实常规,研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