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8015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docx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摘要:

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是解决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内在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主要动力。

在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和欠发达的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特别指出应加快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注重发挥其辐射、扩散和带动效应,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

  关键词:

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Abstract:

OnthebasisofanalyzingsevenimportantguidelinesandtheimportantreasonsoftheEconomicDevelopmentofLess-developedRegionsinMidwestChinaoftheNewPeriod,thisarticleputforwardthestratagemchoicesaboutthe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ofLess-developedRegionsinMidwestChinaoftheNewPeriod.

  Keywords:

MidwestChina;less-developedregions;economicdevelopmentstrategy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了较快增长,但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从长期发展角度看,如果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必将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动态的经济均衡。

  一、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分析

  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尚未对“什么是欠发达”形成一种普遍认可的权威定义①。

本文采用陆立军对欠发达地区的定义,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对其欠发达的程度进行分析。

  1.经济总量规模。

2005年,西部12省市区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各地区总额的%,中部8省占%,而东部11省市占%。

从历年情况来看(详见图1),东部沿海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且差距没有缩小的趋势。

经济增长速度。

图2显示,2001年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经济总量增长速度仍是东、中、西的梯队顺序。

但从2002年起,我国以往东快西慢中部居中的经济增长基本格局被打破。

2005年,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长率略高于东部地区,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在取得明显成效。

人均GDP水平。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均GDP水平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部地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呈明显扩大的趋势(详见图3)。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2005年,东部11省市的固定资产投资为51亿元比中部8省高31亿元,比西部12省市区高33亿元。

尽管2000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有小幅上升,但总额仍然较低,明显落后于东部地区,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工业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工业总量规模较小,发展水平低,工业化进程推进缓慢。

2005年,中部8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西部12省市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国的%,比东部11省低55个百分点。

  6.对外贸易发展。

2002—2005年内,人均出口总额中中部与东部的差距巨大,与西部的差距逐渐缩小。

2005年,西部的增长幅度反而超过中部,说明东部发展越来越快,西部发展增速明显,而中部发展则停滞不前。

中西部这三年内在人均利用外资方面稳步发展,但仍落后于东部11省市的发展水平。

  7.人均收入水平。

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4141元,比西部地区高4291元。

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来看,2005年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高2280元,比西部地区高2969元。

  二、新时期中西部地区欠发达的成因分析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的扩大,其中有长期累积的客观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地区落后、低效、计划色彩浓厚的经济结构以及发展滞后的城镇结构,主要表现为:

  1.计划色彩浓厚,缺乏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新建了许多机制灵活、产品适销对路的新项目,而中西部地区许多企业由于观念陈旧,历史包袱沉重,机制僵化,产品老化,在市场经济中转换难度大,缺乏应有的竞争力。

产业结构层次低,比较效益难以发挥。

中西部地区的工业中主要以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为主,而加工工业基础薄弱,产品附加值低,增值能力弱,致使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

而东部地区不仅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而且工业化程度高,产品的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这种差异使中西部丧失的大量附加值流向东部地区。

国家投资比重大,可利用资金不足。

中西部地区的投资主要依靠预算内投资和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可利用的外资和其他资金不足,对国家的依赖性较大。

直接制约了投资规模的扩张。

同时也会直接受到政府不同时期财政、金融的干预,从而忽视市场机制的作用,直接影响到经济结构的合理性,表现在产业结构上就是经济技术水平和效益较低,满足社会的产品供应能力不足,即产业结构未能达到优化和高级化。

大型企业少,难以发挥规模经济效益。

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即经济增长不是靠大企业的裂变组合和生产要素利用率的提高,而是靠中小企业效益的扩张。

这种企业结构使优势企业的扩张受到限制,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难以形成。

二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滞后。

中西部虽然有大城市甚至特大城市,但整体的城市发展速度较慢,密度偏低,缺乏有区域影响的金融中心和商贸中心,难以形成辐射能力强劲的中心增长极来带动整个中西部的经济发展。

因此,中西部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加快二级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三、新时期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

  1.打破传统观念,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

  首先,在思想上要打破传统的部门分割、行业垄断、地区封锁观念,破除对旧体制的依赖,强化市场竞争意识,用发展的眼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开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改组的新思路。

其次,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确定战略产业和发展重点。

加快所有制改革调整,建立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

  首先,推进国有企业制度创新,搞活国有资产,全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加快企业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的步伐。

其次,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一是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扶持和促进集体、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提高其在本地区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二是利用外资重点应放在优势产业方面,特别是以能源、原材料和农牧业为主体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三是为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简化企业注册手续,降低社会投资者的投资成本。

四是按照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制定非国有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发挥区域优势,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一是发展能够发挥资源要素优势,尤其是农业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具有较大市场潜力和前景的产业。

二是发展加工工业。

促进主导产业由资源输出型向资源加工型产业发展,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资源优势转变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提高比较效益。

三是发展具有高回报率的第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高与周边产业的关联度,带动区域内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四是发挥中西部科研、教育和人才优势。

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产业和新兴产业,以科技力量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提高筹资能力,建立良性的产业投资基金运行机制

  一是提高企业内部资金的筹措能力。

增强国有经济实力,构造中西部企业资金的内在机制。

二是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国内资金来西部投资办厂。

适当放宽产业限制,鼓励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即要发展高层次的科技产业,积极接受东部地区转移过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三是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

创造良好的外商投资环境,建立完善高质量的招商网络,采取灵活多样的招商引资形式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来西部投资兴办企业。

四是建立资本市场。

大力发展证券、股票等资本市场,建立中西部产业投资基金、投资银行和投资公司等多种投资机构和对民间资金的集中利用。

 5.发展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济

  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将企业组建成规范的股份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

二是企业改组应与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相结合。

在壮大企业规模的同时也要注重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注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型企业文化。

三是扶持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6.加快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

  首先,选择好区域性中心城市。

选择已经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交通条件相对较好与周边经济具有较大关联性的城市;选择经济规模较大,是省会或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大中城市;对整体西部的共同繁荣与发展有利且经济尚有较大潜力的城市。

第二,赋予区域性中心城市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使之能在较短时间内加快经济发展并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主要是要赋予较大的外资引进审批、企业管理、土地审批等权限。

第三,国家在中西部生产力布局方面,应优先考虑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促进其经济快速发展。

要把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先放在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同时也要对中西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实行投资倾斜。

第四,国家要有重点地加强中西部地区区域性中心城市的交通建设。

  本文倾向于借鉴美国培育“增长极”的做法,加速中小城市建设,注重发挥其辐射、扩散、带动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发展。

中西部地区一方面要挖掘自身的土地、资源、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充分利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腾出的发展空间,进行合理的梯度转移;另一方面要适当集中工业布局,鼓励城市企业与乡镇企业进行经营、管理、技术的联合,从而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特别是对四川省而言,实现四川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建成西部经济强省,将对西部其他地区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将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

  [1][日]速水佑次郎.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M].北京:

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165-166.

  陆立军.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182-183.

  苗建军.城市发展路径——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研究[M].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103-153.

  赵曦.四川经济跨越式发展研究[M].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07-126.

  杨聪.区域优势整合:

论西部经济的统筹发展[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4:

98-103.

  冉景江.加强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4):

43-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