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注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
《灌注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灌注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灌注桩桩基专项施工方案
轮渡码头扩建及配套工程
(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及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
灌注桩桩基施工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编制时间:
2012年2月4日
中交三航局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及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
一、编制依据
1、《港口工程灌注桩设计与施工规范》(JTJ248—2001);
2、《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S202—2011);
3、《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257—2008)。
二、工程综述
2.1工程概况
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及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涉及鼓浪屿上两个码头的扩建及相关配套工程,分别为:
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扩建工程和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
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扩建工程是在原鼓浪屿轮渡码头候船平台西北侧海域扩建候船平台1座,平台呈三角形布置,采用高桩平台结构,桩基为φ1000mm灌注桩,共50根。
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新建65m×28m轮渡码头平台1座(桩基为φ1200mm灌注桩,共32根),通过1座56.5m×16m人行引桥和新建码头平台及已建驳岸相连(人行引桥桩基为φ1000mm灌注桩,共38根,新建码头平台桩基为φ1000mm灌注桩,共36根)。
2.2自然条件
2.2.1、潮汐
本海区属正规半日潮区,根据厦门鼓浪屿海洋站多年潮位观测资料统计,历史最高潮位为7.56m,出现在1933年10月20日。
最低潮位为-0.28m,出现在1921年2月24日。
多年平均高潮位为5.49m,平均低潮位为1.55m。
多年平均潮差为3.98m。
2.2.2、波浪
厦门轮渡码头扩建及配套工程海域来往船舶频繁,根据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11年5月对工程区域进行的波浪观测分析,鼓浪屿侯船平台和鼓浪屿三丘田码头主要受E~NE~N~NNW向小风区风浪影响,另外,SE向外海涌浪对工程区也有一定影响。
2.2.3、水流
根据实测数据统计结果分析,该海域水流大多数流速在0~25cm/s之间,频率为36%,其次为25~50cm/s的流速,频率为33.3%,50~75cm/s的流速占25.9%,75~100cm/s的流速占4.8%,没有出现大于100cm/s的流速。
从流向上看,涨潮流比较集中以N向为主,出现频率约45.2%,落潮流相对分散一点,但也主要集中在S~SW向,累计出现频率为40.5%。
2.2.4、工程地质
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及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区场地水深较浅,土层基本上为花岗岩层上覆盖较薄淤泥层,根据施工图设计说明大致介绍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及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的地质分布情况如下:
1、.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扩建工程岩土主要由淤泥(1a)、砂混淤泥(1b)、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2a)、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b)及中风化花岗岩(3)构成。
根据设计说明2—2’工程地质剖面图和设计桩位图,鼓浪屿轮渡候船平台扩建工程所属区有选取5个钻孔点,各钻孔点的岩性及厚度为:
Y2(A2桩北侧)淤泥(2.4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4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1.9m)、中风化花岗岩(>5.5m)
B3(A3桩南侧)淤泥(2.5m)、中风化花岗岩(>5.8m)
Y6(A5桩南侧)淤泥(3.5m)、砂混淤泥(0.4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9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0.4m)、中风化花岗岩(>5.6m)
B7(A7桩南侧)砂混淤泥(3.3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3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0.9m)、中风化花岗岩(>5.1m)
Y7(A9桩北侧)砂混淤泥(2.6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3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0.9m)、中风化花岗岩(>5.4m)。
2、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岩土主要由淤泥(1a)、砂混淤泥(1b)、残积砾质粘性土
(2)、全风化花岗岩(3)、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4a)、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4b)及中风化花岗岩(5)构成。
根据设计说明7—7’工程地质剖面图、设计码头断面图和设计桩位图,鼓浪屿三丘田码头扩建工程所属区共选取5个钻孔点,各钻孔点的岩性及厚度为:
Y2(1#墩台1#桩海侧)淤泥(0.3m)、全风化花岗岩(1.5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7.1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2.4m)、中风化花岗岩(>5.2m)
B1(3#墩台1#桩海侧)残积砾质粘性土(7.1m)、全风化花岗岩(2.9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0.5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4m)、中风化花岗岩(>5.2m)
Y1(4#墩台4#桩海侧)残积砾质粘性土(3.5m)、全风化花岗岩(2.6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11.4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11.6m)、中风化花岗岩(>5.2m)
B3(B1桩西侧)残积砾质粘性土(0.8m)、碎块状强风化花岗岩(1.2m)、全风化花岗岩(4.5m)、散体状强风化花岗岩(2.6m)、中风化花岗岩(>5.2m)
Y5(D1桩西侧)砂混淤泥(0.2m)、残积砾质粘性土(2.7m)、全风化花岗岩(2.5m)、中风化花岗岩(>5.2m)。
三、项目组织及管理机构
3.1项目组织机构
3.2分项目人员分工
在本项目任职的主要人员一览表
拟任职务
姓名
职称
主要职责
项目经理
林四新
工程师
全面负责灌注桩分项工程的质量、安全、工期、效益等目标的实施。
项目总工
罗辉
工程师
负责灌注桩分项工程质量目标的实施,指导、监督施工人员处理施工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审核实施性的分项工程施工方案,领导技术档案的整理,原始资料的积累。
项目副经理
张凯
工程师
分项工程进度、现场分管领导。
质检负责人
李洋
助理工程师
跟踪灌注桩分项工程的施工质量,监督实施“三检制度”进行质量评定,并在技术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收集、整理、归档好各类施工资料。
测量负责人
郭贤平
工程师
负责本项目的坐标、高程测量、复核、放样定位,完成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并做好所有测量的内业资料。
安全
负责人
孙玲
专职安全员
负责本分项目的安全生产,组织安全交底检查监督,纠正进场人员的违章指挥及操作,确保安全生产,并完成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
现场
施工员
吴振强
助理工程师
负责现场指导班组施工,组织分项技术交底,组织隐蔽验收及做好施工记录资料,并完成项目经理及技术负责人交办的工作。
现场
施工员
张烨
助理工程师
四、主要施工设备及人员
4.1主要施工机械、设备
桩机40台、履带吊2台、交通船2艘、驳船2艘、起重船1艘、砼搅拌船1艘、钢筋弯曲机、切断机、电焊机等。
4.2劳动力组织
钢筋工20人,桩机操作工160人,砼工10人,杂工10人。
五、主要施工工艺
桩基施工采用冲击成孔后灌注水下砼的施工工艺,桩基施工顺序为:
施工平台搭设→桩位放样→钻机定位→护筒埋设、桩位复测→钻孔→成孔、清孔→钢筋笼、声测管、导管安放→灌注水下砼→凿除桩头→桩基检测。
5.1、平台搭设
三丘田码头平台面积3600m2;轮渡候船平台面积1700m2。
平台施工过程中使用全站仪初步定出灌注桩桩位,并在施工过程中预留出桩位。
施工平台的标高与原驳岸标高一致。
5.2、钢护筒施工
钢护筒直径比灌注桩桩径大5cm,采用δ=12mm的钢板卷制而成。
灌注桩护筒分节埋设、接长,利用钻孔平台做好型钢导向、限位架后由起重机吊DZ60振动锤锤击第一节护筒至不能贯入为止,此时便可进行冲孔作业,当孔深超出护筒长度一节左右时,及时接长护筒并锤击跟进,如此反复直至护筒不能跟进为止。
钢护筒顶标高按高出平台50cm控制,即轮渡码头护筒顶标高为+7.8m;三丘田码头护筒顶标高为+8.0m。
5.3、直桩冲击成孔工艺
采用JKL-6型钻机冲击嵌岩成孔,配备40台。
其施工工艺流程如表3-1。
表3-1灌注桩冲孔工艺流程图
A、钻机选择及性能
根据嵌岩直径、深度、工程量和施工进度要求,本工程直桩拟选用40台JKL-6型冲击钻机冲击嵌岩成孔。
其中轮渡码头扩建平台拟摆放11台桩机,三丘田码头拟摆放29台桩机。
B、钻机安放及布置
用50t履带吊将钻机安放在孔位上,并调整钻机冲击中心与孔位中心保持一致。
C、冲击成孔
根据不同的土层设置不同的冲击行程,在土层成孔时采用高频率、短行程冲击,冲击行程为0.2~0.8m/击;在岩石成孔时采用低频率、高行程冲击,冲击行程为1.0~1.2m/击。
成孔过程中,保持孔内水位高于海域水位2.0m,以防塌孔。
D、泥浆循环和排渣
采用正循环工艺进行泥浆循环和排渣,护壁泥浆采用双轴泥浆搅拌机拌制优质粘土或膨润土造浆。
泥浆通过安放在平台上的3*3*2的专用泥浆罐(由δ=8mm钢板及型钢拼焊而成)沉淀循环使用,沉淀后的废渣采用驳船每天2次弃运到指定区域进行处理,每8台桩机配备一个泥浆罐。
E、终孔,清孔
a、当成孔至设计孔底标高时,通知现场监理工程师核实无误后即可进行清孔作业。
b、清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的技术指标即沉渣厚度不大于5cm。
终孔后,及时通知监理工程师及有关人员对该孔进行孔深、孔径、孔倾斜度、沉渣厚度、钢筋笼制作等有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办理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F、钢筋笼的制作及安放
a、钢筋进场必须具有质保书,然后按要求取样进行抗拉、抗弯和套筒径向抗压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对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钢筋必须坚决退货,钢筋笼的制作(该项工作在终孔前完成):
钢筋的规格、尺寸、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主筋在制作前必须整直、除锈,相邻接头搭接相应错开35d(d为主筋直径),以保证钢筋笼搭接后在同一截面主筋接头数不超过50%。
为了防止钢筋笼在吊装过程中发生变形,钢筋笼内焊十字架支撑加固。
b、钢筋笼的安装:
在孔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经监理工程师检查无缩径和坍孔现象,确认成孔正常立即进行钢筋笼的安装。
钢筋接头采用机械接头,钢筋笼第一节吊入孔内并将其上接头部卡在护筒上,然后吊起第二节并与第一节上下对齐,进行套筒挤压连接。
钢筋的下放过程时刻保持钢筋笼在桩孔的中心,并缓慢下放,保证不刮到孔壁,以避免增加清孔工作量或导致坍孔。
钢筋笼应设置吊筋和定位筋,固定钢筋笼不偏移和上浮。
5.4、超声波检测管安放
轮渡码头桩基设计图纸无超声波检测管安放要求;
三丘田码头桩长大于等于30m的基桩钢筋笼安放过程中应同步安放超声波检测管。
超声波检测管采用直径60mm、壁厚4mm的钢质管定型产品,承插式接口连接,外套橡胶密封胶管。
每根冲孔灌注桩布置3根超声管,呈正三角形布置,超声管长度一直由桩底延伸至桩顶上1.2m。
检测管底、管顶套封闭堵头,用于防止泥浆或混凝土进入管内。
3根检测管按设计要求均匀布置在钢筋笼内侧,每隔2m用16#铁丝将检测管绑扎固定在钢筋笼主筋上,在安放过程中及时向检测管内灌注淡水,防止检测管在浮力作用下上浮。
5.5、导管安装、浇注水下砼
采用导管法浇注水下砼,导管直径300mm,分节安装沉放(每节长度2.5m,另配1m和0.5m若干),管节间设橡胶垫圈,以防漏水。
导管内用砼球型截水栓阻水。
按照灌注桩孔径、长度等参数计算初灌量,配备初灌漏斗。
砼由水上搅拌船供应,送至漏斗注入导管下料。
灌注桩砼坍落度应严格按18±2cm控制。
导管使用前进行水密承压试验和接头抗拉试验,并编号标注长度。
按照桩长逐节连接安装导管,导管底端距孔底为30~40cm。
在导管安装完成后,经现场人员和监理工程师检查沉渣情况等符合要求后进行浇注,否则用导管进行二次清孔直至符合要求,才能装上漏斗和球塞进行浇注。
球塞安放时伸入导管内30cm左右,料斗放在合适的位置。
在浇注过程中,做好浇注前检查记录。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管埋深控制在2~6m之间,并安排专人随时用测绳进行检测,当砼灌注到桩顶时,应适当提高集料斗的高度以增加混凝土的柱压力,保证桩顶混凝土的密实度,并且桩顶砼标高按超高0.5米控制,以确保桩头的质量。
浇注过程中及时填写《水下砼灌注记录》,真实反映灌注情况。
5.6、桩头凿除
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桩头砼至设计标高,以便进行桩的检测和下一道工序。
5.7、桩的检测
配合有关检测单位人员按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超声波检测,对有异常桩进行钻孔取芯检测。
5.8、灌注桩质量控制要点
A、严格控制灌注桩平面位置及钢护筒倾斜度。
B、钻机就位必须抄平、垫实、并固定可靠,要求钻架垂直,且钻头中心与孔位中心要重合,钻进过程中应注意加强观测,及时纠偏。
C、派专人负责对地下水位实施观测,及时调整孔内泥浆面高度,保持孔内水头高于海域水位水位2m以上。
D、设专职试验员按不低于1次/2h的频率检测泥浆的比重、粘度、PH值、含砂率,及时调整,确保孔壁稳定、顺利成孔。
E、备足堵漏材料和回填粘土,及时处理可能发生的漏浆、塌孔事故。
F、配备足够容量的集料斗,确保首罐混凝土浇注量,浇注时由专人检查导管的埋深及混凝土拌和料的质量,防止埋管、堵管。
G、强化施工管理,合理安排人、料、机,使成孔、浇注混凝土连续进行,并控制浇筑时间小于规范规定值。
六、施工进度计划
2012年1月初开始灌注桩施工平台搭设,2月中旬开始灌注桩施工,至2012年5月底完成灌注桩施工。
七、质量管理体系
7.1质量管理保证体系
在我公司现有的质量管理体系上,建立起以项目经理为工程负责人和项目总工程师为技术负责人的本工程质量管理机构。
该组织机构按照质量管理手册全权进行本工程的一切质量管理工作。
项目经理部质量体系组织机构
7.2保证质量的措施
7.2.1明确并掌握本分项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规范和标准
该项目的施工人员应掌握本分项工程施工及质量控制的规范和标准。
按图纸设计要求,以各类工程规范为施工控制标准。
7.2.2严格履行合同手续,配合好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严格履行和完备合同所要求的工程施工进程中一切有关质监工作的手续,使这些手续真正起到对工程质量的把关和促进作用,并本着诚实认真的态度,积极配合和接受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以便使工程质量得到安全、牢靠的保障。
向监理工程师提交规定的一切数据资料或实物,以取得必须的监理工程师的审批签字;同时做好一切必要的向监理工程师通报、申报等工作。
注意:
未取得必须签字的任何施工作业和使用未经必要的审批签字的任何材料、成品和未成品,都不充许使用;监理工程师在合同所赋予权限内的一切合理批示、指示都将和规范图纸一起构成对本工程的制约而必须准确无误地执行。
7.2.3贯彻ISO9002质量工作管理办法和制度
我公司已按GB/T9002标准的要求,编制了一整套的质量体系文件,以此规范公司质量体系,并已运行了几年,新的2000版本正要出来。
本工程项目经理部作为公司下属单位之一,在公司的统一部署下,按ISO9002标准和《质量保证手册》(ZTW/SH6-XBSC-1998)和《质量程序文件》(ZTW/SH6-ZLCX-1998)等质量体系文件的要求,建立和运行质量体系,对于工程质量有关的各环节、各要素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的有效控制,以确保本工程的质量,满足业主和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
七、安全措施
7.1安全控制流程图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
专职安全员
各施工班组
7.2安全措施
1、 施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且严格遵守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操作培训、接受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人员必须带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水上作业人员必须穿救生衣;井孔周边作业人、监护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严禁穿拖鞋、赤脚、酒后上岗作业。
现场专职安全员,在施工前和施工中进行认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灌注桩施工暂停作业时,井孔上方需遮挡保护。
3、现场须派专职电工, 施工现场电源线路,必须按“三相五线”制,TV-S系统要求布置,并按“三级配电”“二级漏电分级”分段保护。
4、 各孔井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
必须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进行敷设。
5、孔上电线、电缆必须架空2.0米以上,严禁拖地。
6、电箱一律采用铁质电箱,电箱应有严密的防雨措施,安装位 置合适,安装牢固,进出线整齐,拉线牢固,熔丝不得用金属代替,箱内不得放其它物品。
7、现场电源线路及电气设备,由持证电工负责安装维护,经验收合格后,方准投入使用。
8、施工现场所有用电设备和机具必须严格接地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9、垂直起重设备必须经常性检修维护,保证机件能够运转正常,操作灵活,不得带病作业。
八、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对施工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劳动纪律教育,提高全体施工人员的思想觉悟。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现场设备、材料堆放合理整齐,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开展经常性文明施工大检查和文明施工评比活动,奖励先进、处罚落后,促进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3)控制施工噪声,尽量减少噪声污染。
(4)保持生活区内环境整洁卫生,生活垃圾运到规定的垃圾池丢弃;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后按工程师指定的地点排放。
晴天施工、施工道路要洒水保湿,防灰尘污染空气。
(5)现场泥浆池泥浆严禁外泄,污染周边环境,待泥浆沉淀后再将其运至指定的弃土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