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4
第一节井田概况4
第二节矿井基本情况8
第三章矿井灾害预防及防治措施13
第一节“一通三防”的管理13
第二节“一通三防”灾害隐患分析及处理15
第三节顶板管理21
第四节电气管理24
第五节皮带运输管理27
第六节水害管理(矿井突水征兆及防治措施)29
第七节危险化学品管理30
第八节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时避灾路线33
第九节矿井安全监控系统管理34
第四章矿井灾害处理36
第一节灾害处理的指导原则36
第二节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抢救38
第三节矿井火灾事故的抢救41
第四节矿井突水事故的抢救44
第五节机电运输事故应急救援预案45
第六节救护组织和有关人员职责50
第五章矿井地面灾害应急预案53
第一节防雷电预案53
第二节锅炉及压力容器爆炸的应急预案55
第三节地面消防事故应急预案56
第四节油品、危险化学品泄露和爆炸事故应急预案58
第五节油库、材料库火灾和爆炸事故应急预案60
第六节全矿性停电应急预案61
第七节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62
第六章避灾路线66
第一章总则
为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止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及在一旦发生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处理事故,阻止事故进一步扩大,迅速抢救人员和恢复矿井正常生产秩序,保障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遵照《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之规定,结合我矿生产布局和生产技术管理现状,编制了我矿2012年度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通过本计划的贯彻落实,以达到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或在一旦事故发生时,能有效地控制事故范围的扩大,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程度和迅速抢救受灾避难人员的目的。
在贯彻实施此《计划》时要求矿各级领导和员工在矿井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管理、培训、装备”并重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实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防患于未然。
一、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的学习、教育和宣传工作。
及时准确地传达上级有关安全的通知、通报,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安全的批示、指示精神。
二、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层层落实到位。
三、完善顶板、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运输业务管理制度,强化现场管理,杜绝恶性事故发生。
四、强化安全监督检查职能,狠反“三违”,狠抓日常采掘工程质量,一通三防工程质量,机电设备安装、维护质量,加强对安全隐患检查与排查,安全管理工作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死角。
五、抓好全员安全培训工作,规范干部安全管理行为和员工安全操作行为,不断提高干部、员工的业务水平和管理操作技能。
六、由各科室、区队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部门员工贯彻学习《计划》,务必使员工掌握各类灾害的预防与处理措施,熟悉避灾路线。
七、本《计划》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贯彻落实,每季度末根据矿实际情况,对本《计划》进行补充修改,由矿长负责贯彻实施。
八、根据《规程》的规定和本《计划》的要求,本年度内适当时间由矿长、总工程师至少组织一次矿井救灾演习,对演习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第二章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井田概况
一、井田位置及范围
温家塔煤矿隶属鄂尔多斯市乌兰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
井田面积约10.7652km2。
保有储量97.70Mt,设计资源储量85Mt,设计可采储量54.05Mt,设计矿井服务年限33.36年。
井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补连矿区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
井田南部边界和霍鸡图沟相邻,北部边界与武家塔露天矿交界处未开采。
二、地质概况
本区位于补连矿区东南部边缘,其构造特征和补连矿区一致,为一向SW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倾角1~3°。
褶曲与断层均不发育,无岩浆活动,为简单构造地区。
三、水文地质概况
本井田位于补连塔矿区西南部,地表水体较为集中,地下水体较为分散,属地表逞流区。
水文地质条件为一类一型,沟谷地段为一类二型。
区内地形相对高差大,最高点位于矿区西北部,标高为1228m,最低点为活鸡兔沟,标高为1128m,地形为一个北西高,南东低的斜坡状山地。
各大沟谷的地表汇水相对集中,均排至活鸡兔沟,因此区内的地表水体及潜水最终排泄处均为活鸡兔沟。
四、矿井充水因素
根据本区水文地质条件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及排泄条件分析矿井充水因素为:
1、大气降水
统计伊旗气象局水文资料,年平均降水量为357.3mm,降水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中,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左右,历年日最大降雨量为115.2mm,大气降水除部分地表迳流外,其余均补给地下,这部分地下水除在沟谷、地势低洼处,有不同程度的地下潜水出露,流入区内的沟谷,排泄于活鸡兔沟谷以外,大多转为2-2号煤层以上基岩的潜水。
2、地表水
区内由西北向南东的尔林兔沟,位于矿区的西部,中部为张家沟,东部为巴图熬包沟,大体上形成“平行状”水系,矿区的东南角外有石灰沟流过,为本区内的间歇性地表水体。
在各沟谷的上游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
在沟口处,地表水随季节变化而互补。
上述各水系,对区内2-2煤层危害较大。
矿井井巷系统形成后,地表水体将可能改变原有天然流场,将排泄区域的地表及地下水变为补给,会导致地下水富集。
因此,开采时对沟口及汇水洼地应引起注意。
3、地下水
①、潜水:
基岩裸露区,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形成2-2煤层顶板水。
基岩覆盖区第四系松散层透水性好,补给基岩水,间接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
从区内钻孔简易水文观测得知:
消耗量为0-1.2m³/小时,水位变化为0.15-92.60米,一般变化为4-7米。
所以潜水受地形地貌控制,降雨量多少的变化而变化。
潜水富水段多集中在地势低洼处、较大的沟谷以及沿地势变化的转弯处。
这些地段水量相对集中,随季节变化显著,水量集中在12月份至来年1-3月份,可能在开拓时形成一定的危害。
②、承压水:
区内煤层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下的均为承压水。
随着深度的增加,含水岩层的透水性能减弱。
含水层与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差,各煤组间,无水力联系。
从简易水文观测得知:
2-2至4号煤间消耗量一般小于0.1m³/小时,水位变化为0.65-25.20米,一般为5-11米。
主要煤组层段的水位变化小,受岩石的完整程度的制约。
而终孔近似稳定水位变化大,由3.86-36.45米,一般为5-10米。
在区内尚无统一水位。
承压水层由于岩性致密,地下水排泄不畅,形成了水头高,静水压力大,以封存式为主要储水条件的地下水。
五、矿井涌水量预算
据《尔林兔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得知:
第四系松散层的渗入量Q=116856m³/d,2-2煤层至第四底潜涌水量Q=963m³/d。
矿井涌水量Q总=117819m³/d。
但根据旧井实际测量,矿井的日涌水量为288m³,未发生过水害和突水事故,矿井涌水量基本均一,在雨季中涌水量略大,以顶板淋水或裂隙出水为主。
为保险起见,在采、掘过程中应密切监视涌水量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涌水量及时调整排水设施,保证工作面内无积水。
如果出现涌水量异常时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确认无突水危险后方可再进行掘进或采煤。
经调查掘进范围内无火区及小窑。
六、相邻矿井
井田西部、西北部为呼和乌素尔林兔井田,北部为武家塔露天煤矿,南部为板定梁煤矿。
七、其他开采技术条件
1、瓦斯
根据对本矿的实际测量得知,瓦斯含量不超过0.2%,经测定各煤层瓦斯成分主要为氮气,一般在95%以上,波动范围在96.4-97.22%,而甲烷为0.00-0.85%,二氧化碳由2.21-3.56%,故可划为二氧化碳—氮气带,由此可以计算,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10m³/t,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40m³/min,该矿属于低沼气矿井。
2、煤尘
本区煤层属于长焰煤和不粘结煤,其挥发分产率较高,区内经R7号孔28个样煤尘爆炸试验,其结果各煤层火焰长度均大于400mm,加岩粉量大于70%。
结论均确定为有爆炸危险性煤层,故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3、煤的自燃
本区煤由于变质程度低,其挥发分产率较高,丝碳含量大,故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
4、地温
根据尔林兔井田钻孔测温记录得知:
本区地温变化梯度为2℃/100,属于地温正常区,对矿井开采无影响。
5、煤(岩)层赋存特征
2-2煤层赋存较为简单,根据地质说明书和实际揭露的煤层来看,无断层及较大褶曲,煤层倾角1-3度,为平缓单斜构造。
皮带大巷沿煤层底板走向掘进略有起伏,但对采、掘工作无影响。
顶板一般为砂质泥岩、粉~粗砂岩;底板岩性为细砂岩及砂质泥岩,煤层节理和层理较为发育。
该煤呈黑色、条痕褐黑色,一般呈暗淡光泽或沥青光泽。
呈细条带~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参差及阶梯状断口。
局部含有粘土质结核。
各煤层均致密坚硬,比重为1.4~1.42,容重为1.29左右。
燃点300℃左右,燃烧试验为剧燃,残灰呈灰白色粉状。
煤层富含水。
煤质牌号为不粘煤。
第二节矿井基本情况
一、开拓方式
主斜井、副斜井、立风井井口标高为1145.1米,与霍鸡图沟相对高差为+8米左右,本矿井设计能力为120万吨。
其主要巷道、工作面和硐室有:
1、主斜井:
井筒斜长为293米,坡度为16度,半圆拱型,料石砌碹,净断面为4.3×3.65m,主要用途是进风和煤炭运输。
2、付斜井:
井筒全长812米,坡度6度,半圆拱型,料石砌碹,净断面为4.3×3.65m,主要用途是进风及材料运输。
3、立风井:
垂直深度为86.2,坡度为90度,圆形断面,净断面直径为3.5m。
主要用途是全矿井回风。
4、辅运大巷:
布置在2-2煤层中,全长892米,净断面为5×3.2,支护形式为锚喷支护,主要用途是材料运输。
5、总回风巷:
布置在2-2煤层中,至首采工作面全长870米,净断面为4.5×3.0,支护形式为锚喷支护,主要用途是矿井回风。
二、采掘工作面布置
回采工作面采用长壁后退式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回采工作面安装MG500/1130-WD型采煤机、SGZ960/2×525型刮板运输机、回采工作面顶板支护采用ZY8000/24/50型液压支架112架,ZYG8000/22/45型过渡液压支架2架,ZYT8000/22/45型端头液压支架4架。
运输顺槽安装SZZ1000/400型转载机、PLM3000型破碎机、DSJ100/63/2×11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
回采工作面上下顺槽超前支护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方式。
回采工作面采高3.8m,倾斜长度200m。
掘进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工艺,配备EBZ150型综掘机、DSJ80/63/90型可伸缩胶带输送机、FBD№6.3/2×30型局部通风机、KHYD-50型探水钻,巷道支护采用锚杆支护方式。
三、矿井通风方式
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系统,机械抽出式通风方式。
主斜井、副平硐进风,回风立井回风。
回风立井安设FBCDZ-6-№18型防爆对旋轴流风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电机功率2×90kW,双回路供电。
可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井下局部通风采用FBDNO6.3局部通风机,最大供风量为550m3/min,可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要求。
四、供电系统
工业广场建10kV变电所1座,采用双回路供电方式,两回路电源均引榆林供电公司李家畔35KV变电所和紫家河10KV变电站,电压等级10KV,供电距离分别为4.1Km、4.3Km,导线型号LGJ-150。
井下中央变电所双回路供电电源均引自工业场地10kV变电所10kV侧不同母线段,入井电缆采用MYJV22-10KV型矿用电力电缆,沿主斜井敷设2趟。
中央变电所安装KYGC-10矿用一般型高压开关柜16台、KYGC型变压器柜2台;回采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配移动变电站。
五、排水系统
水泵房内安装MD85-45×5型水泵三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一台检修,水泵额定流量85m3/h,额定扬程225m、功率90kW,排水管采用两趟Φ108×6mm无缝钢管,沿主斜井一侧敷设;井下水经主斜井排至地面矿井水处理站。
矿井设置主、副二条水仓,水仓净断面7.5m2,总长度60m,总容量450m3。
22102综采工作面配备BQW20-50-7.5/660型隔爆污水泵5台,功率7.5kW,担负综采工作面、运输顺槽及回风顺槽排水。
六、矿井提升运输系统
主斜井采用胶带输送机提升方式,安装DTL120/80/2×160型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2×160kW,电压等级1140V,双回路供电;副斜井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提升方式,配备WCQ-3C型防爆无轨胶轮车2台;运输大巷采用胶带输送机运输方式,安装DTL120/80/132型胶带输送机、电机功率2×132kW,电压等级1140V;辅助运输大巷运输方式与付井相同。
七、压风系统
工业场地设压风机站,安装SA60A螺杆式空气压缩机2台,1台工作,1台备用,流量10.3m3/min、排气压力0.75MPa、电机功率55kW,压风管路采用φ133无缝钢管,沿主斜井敷设1趟。
八、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矿井安装KJ110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1套,地面设主机2台、分站3台,井下设分站5台。
矿井安设模拟量传感器69个、安设开关量传感器26个。
九、回采工作面采空区防灭火系统
回采工作面采空区采用灌浆为主,注氮、喷洒阻化剂为辅的防灭火措施。
工业场地设灌浆站,主灌浆管路采用φ133×8mm无缝钢管,沿运输顺槽敷设一趟,井下配备DT-300型移动注氮装置1套、WJ-24型阻化剂喷射泵1套,矿井安设JSG9型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
十、井下消防降尘系统
井下生产、消防洒水水源取自工业场地500m3的蓄水池,水源取自工业场地200m3的大口井,主要运输巷道、辅助运输巷道均敷设消防洒水管路并设支管、阀门,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回风大巷及采掘工作面均设置风流净化水幕和隔爆水袋(棚)。
井上、下均设有消防器材库,胶带输送机机头、机尾配备灭火器材。
十一、矿井行政通信和生产调度通信系统
行政通信依托市话网,生产调度通信采用AK8120型(96门)数字程控调度交换机,地面工作场所设电话12部,井下主要硐室等作业场所设矿用本质安全型电话18部。
矿井设工业视频监视系统,对主要作业场所实时监视。
矿井安装KJ133型人员定位考勤系统。
矿井设计算机管理系统。
第三章矿井灾害预防及防治措施
第一节“一通三防”的管理
一、通风系统管理
1、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它用风地点,风量、风速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要求。
2、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硐室的温度不得超过30℃。
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机电硐室超过34℃,必须停止工作。
3、采掘工作面必须采用独立通风,必须采取串联通风时,按规定编制专门措施。
4、主要通风机至少每月由矿井机电部门组织一次检查,通风机反风设施由分管矿长组织有关部门每季至少检查一次;各通道风门及防爆盖周边封堵严密,风门质量良好,每月至少检查一次。
5、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对于矿井反风设施、主要通风机管理必须满足风流方向改变所需时间(10Min内)、反风后主要风机供风量(不少于正常供风量40%)、反风设施检查(至少每季度一次)和反风演习(每年一次)的规定。
二、局部通风管理
1、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必须设在进风巷内,距回风口不少于10米,局部通风机安装地点到回风口间的巷道中最低风速符合规定。
2、在局部通风机及其开关未安装完毕前,禁止施工作业。
3、坚决杜绝无计划停风,确需停电影响局部通风机运行的必须由停电单位提交停电报告,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执行。
4、局部通风机因检修、停电原因等原因停风时,必须撤出人员,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恢复通风前,必须检查瓦斯浓度,停风区中最高瓦斯浓度不超过1%和最高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1.5%且满足局扇及其开关附近10米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不超过0.5%时,方可人工启动局扇。
5、采煤和掘进工作面的供电必须分开。
掘进风筒未端到迎头的距离、风量必须在作业规程中规定。
三、防止煤尘爆炸传播的管理措施
1、分区通风:
每一采区必须布置单独的回风巷道,严格禁止各采区之间的串联通风。
采区内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应采用独立的通风线路。
主要进、回风巷道之间的联络巷必须构筑永久性挡风墙。
风井主要通风机的出风口安装防爆门。
2、设置隔爆装置:
隔绝煤尘爆炸传播的主要措施是设置隔爆水袋。
在下列地点设置隔爆水袋:
①主要运输大巷和回风大巷;
②采煤工作面进风、回风巷道;
③采区内的煤层掘进巷道;
④采用独立通风,并有爆炸危险的其它巷道。
3、必须及时清除巷道中的浮煤,清扫或冲洗沉积煤尘;定期对主要大巷冲洗、刷白,同时加强巷道内净化水幕管理,提高风流净化效果。
第二节“一通三防”灾害隐患分析及处理
一、预报(预兆)
1、矿井有毒有害气体的组成
国内外对煤层瓦斯组成大量测定表明,其中可能含有约20种气体:
甲烷及其同系烃类气体(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已烷)、二氧化碳、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稀有气体(氦、氖、氩、氪、氙)等。
但主要成份为甲烷,按体积比例可达70%-90%,平均在90%以上;其次为氮气和二氧化碳,平均含量分别为3%-4%,而其它气体成份的含量通常都是非常低的。
瓦斯的主要成份: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密度为0.714KG/M3,与空气的密度比为0.554,比空气轻,容易积聚在空气上层。
瓦斯无毒,但当浓度很高时(空气中的瓦斯浓度超过5%以上时),会引起室息。
矿井瓦斯不助燃,但它与空气混合达一定浓度后,遇火能燃烧、爆炸。
矿井瓦斯爆炸往往引起煤尘爆炸,瓦斯爆炸和瓦斯煤尘爆炸事故是恶性事故。
二氧化碳是无色、略有酸味的气体,比空气重,因而常积于巷道底部,对人的呼吸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使呼吸加快、呼吸量加大,二氧化碳增加,井下空气中的含氧要降低,可引起窒息死亡。
一氧化碳是一种剧毒气体,井下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会使人轻微中毒,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等症状,更严重的会造成人员中毒昏迷,《规程》规定的允许浓度为0.0024%。
二氧化氮是炸药爆炸产生的氮氧化合物,剧毒,对眼、鼻呼吸道及肺有强烈刺激及腐蚀作用,可引起肺水肿、轻微中毒,喉咙感到刺激咳嗽、胸疼。
《规程》允许浓度为0.00025%。
硫化氢是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老塘涌出),对人体有强烈的毒性,使人体中枢神经中毒,对眼睛及呼吸道的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随着浓度加大,人体反映明显增加,《规程》允许浓度为0.00066%。
二氧化硫有剧毒,无色,有强烈硫磺气味及酸味,易积聚在巷道底部,易溶于水,能强烈刺激眼及呼吸粘膜,严重中毒有致命危险。
《规程》规定允许浓度为0.0005%.
煤尘灾害为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煤块不会爆炸,但井下煤机割煤、放炮、干打眼、通风不良、溜子、皮带转载点运煤时,就会有大量的煤尘飞扬,如果不采取措施降尘,当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且遇到明火就会爆炸、燃烧,这是煤尘和空气中的氧进行剧烈反应的结果。
2、煤炭自燃的早期预兆有
(1)煤层的温度,火区附近的空气温度和来自火区的水温都比正常情况下高;
(2)火区附近的氧浓度降低;
(3)火区附近巷道中湿度增加;
(4)火区附近巷道的壁面和支架表面形成“挂汗”;
(5)煤在自燃过程中始终向外释放有毒有害气体,如CO、CO2和各种氢化合物;
(6)煤炭自燃后期,在巷道出现煤油、汽油、松节油和焦油等芳香族气体气味。
二、预防措施
(一)、通风
1、从设计入手,从施工入手,确保通风系统合理,对于贯通地点和新开窝地点及时调整风量。
保证井下风流质量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创造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防止各种伤害和爆炸事故;保障井下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资源和财产。
2、通风科要不断优化矿井通风系统,以减少通风阻力,各种通风构筑物合理、可靠,全面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
3、保证井下各用风地点的风量满足要求,做到按需供风。
各掘进施工点做好风筒和局扇管理,通风科作为职能部门要加大检查力度,减少跑风、漏风现象,杜绝循环风、老塘风等。
4、通风报表、风流、风速测定要符合《规程》要求,保障通风系统合理稳定。
5、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时,受停风影响的地点,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切断电源,工作人员先撤到进风巷道中,由值班矿长迅速决定全矿井是否停止生产、工作人员是否全部撤出。
(二)、瓦斯
1、我矿虽为低瓦斯矿井,但绝对不能放松对瓦斯的管理。
局部通风机风筒到迎头的距离应当符合作业规程要求,放炮时不能停风,严禁无风、微风作业,严禁循环通风,严禁不合理串联通风,杜绝瓦斯积聚,各采掘工作面的班长、放炮员每班必须佩带便携式瓦检仪,并悬挂在指定位置,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2、加强瓦斯检查和监测。
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头每班不少于二次检查瓦斯和二氧化碳,严禁空班、漏检、假检,确保施工安全,对于瓦斯超限区域要及时封闭,严禁人员私闯盲巷。
3、各掘进工作面禁止无计划停电停风,岩巷头的局扇必须进行风电连锁,煤巷头要风、电、瓦斯闭锁装置齐全,掘进头一旦停风,要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现场由当班安检员负责。
4、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砸开密闭墙以及通风构筑物。
5、瓦斯检查人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
瓦斯浓度超过《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时,有权责令现场人员停止工作并撤到安全地点。
坚持使用便携瓦检仪,矿长、矿技术负责人、爆破工、采掘队长、工程技术人员、班长、流动电钳工下井时必须携带便携式甲烷检测仪。
6、通风值班人员必须审阅瓦斯班报,掌握瓦斯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通风瓦斯日报必须送矿长、矿技术负责人审阅。
(三)、煤尘
通过对矿区2号煤煤层爆炸样测定,我矿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为此要从源头抓起,做好以下防尘工作:
1、防止煤尘沉积和飞扬:
坚持湿式打眼、水炮泥、水幕、水槽群、转载点喷雾、煤机喷雾、架间喷雾、冲洗煤尘、刷浆等综合防尘措施,并做好个体防护。
2、必要时按规定要求对采煤工作面实行煤层注水,预先湿润煤体。
3、定期对井下巷道进行冲洗降尘,及时清除积尘。
每月测定粉尘浓度不少于2次,对不合格地点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4、井下严禁进行烧焊作业,确需烧焊必须编制专门措施,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杜绝电器失爆现象,控制一切火源,以防发生意外。
5、预防性灌浆:
采煤工作面采用边采边注;或者采煤面推到停采位置后提前预埋管道,工作面封闭后及时灌浆,以防止自然火灾的发生。
(四)、火灾
我矿井田煤种属长焰煤,挥发分含量高,丝炭含量高都是煤的自燃内在因素。
经试验表明属“很易自燃煤”。
据相邻煤矿资料表明,自燃发火期为一年。
经钻孔施工,300米以内尚未发现高温值,均处于正常地温中。
1、火灾原因判定
矿井火灾事故分为两种:
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外因火灾为明火造成的,内因火灾为煤炭自燃,井下火灾大多数为内因火灾,约占总数的90%。
2、煤矿火灾按形成的原因不同,一般可分为机电设备(输送带、电缆、变压器、开关、风筒等)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煤尘燃烧火灾以及煤的自燃火灾。
3、预防火灾的原则是:
预防为主,消防结合。
①、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a、加强明火管理;
b、严防放炮事故;
c、消除电器失爆;
d、谨防摩擦火花;
e、防止静电火花。
②、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a、选择合理的开采技术(开拓、采煤及回撤顺序)。
b、预防性注浆、巷道喷浆。
c、对高温点注高分子材料或凝胶。
d、采用均压通风。
③、矿井火灾的处理
a、矿井火灾事故的救护原则:
控制烟雾的蔓延,不危及井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