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方法.docx
《小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方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写记事类作文的方法
专题:
小学记事类作文的要求及写作方法
记事就是记叙事情的经过,通过记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感情。
一、记事作文的要求:
1、要把事情记叙完整。
写一件事,就要写清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简称“六要素”〉,要有头有尾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叙述清楚。
这样才能使读者对整个事情有全面完整的印象。
“六要素”的交待要自然有序,不能呆板排列。
练习:
从孙犁的《荷花淀》开头段落中找出表示时间、地点、人物及主要事情〈人物干什么〉的词句来。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的很,干净的很,白天破好的苇眉子潮润润的,正好编席。
女人坐在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
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的怀里跳跃着。
”
(小结:
“六要素”的交待应该像淙淙流水,顺势而下,顺乎自然,切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框框。
)
2、要写出事情的灵魂。
事情的灵魂,就是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所写事情包含的思想意义。
写一件事必须明确地把中心思想表达出来。
(我们平时说的话都有一定的目的。
一个炎热的夏天的街头,小璐跟她妈妈说:
“妈妈,你看,那个小朋友的妈妈给他买雪糕了。
我也想吃雪糕。
”第1句环境衬托中心,第2句是借题发挥引向中心,第3句则点明中心,目的明确。
)
例2:
一所小学为学生安排吃早点,这本是一件很普通的事,可是一位小同学却写到:
“喝着甜津津的牛奶,嚼着暖烘烘的面包,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到以前。
因为上学的路远,自从上学后,就没好好吃过一顿饭,饿了只好买凉点心吃,特别是冬天,咬一口,嚼半天,结果闹出了胃病,自从上学期每天早上学校安排吃早点,胃病竟然好了……我想,为了让我们吃上面包和牛奶,老师们不辞辛苦,市长伯伯四处奔走联系,送牛奶、送面包的叔叔阿姨以最低价格出售……我一边吃着一边品味着,觉得嘴里的不是面包、牛奶,而是祖国母亲的乳汁,滋润万物的甘露啊。
”
练习:
想一想上面这件事表达了怎样的中心?
3、要把事情的重要部分写具体,做到详略得当。
不少学生写一件事,往往是平铺直叙,没有重点,像报流水账似的,读了没味儿。
这就要求在写作中,根据事情的特点。
抓住重点来写。
这样才能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例3:
A.写同学之间的团结和友谊的作文,常常把重点放在描写友谊的破裂口。
B.写《他进步了》的作文,却把大量笔墨放在描述他的缺点上,过多地记叙他的过去。
练习设计:
⑴、根据下列事情的特点,确定写作重点。
①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和姐姐商量好,要帮妈妈干家务活。
②放学回家,我们急忙做完作业。
③我整理房间,姐姐洗菜淘米。
④我和姐姐一起烧菜煮饭。
⑤饭做好了,我和姐姐看书,等妈妈回来。
⑥妈妈回家看到这一切,高兴极了。
⑦晚饭时,我们祝妈妈生日愉快,妈妈说我们长大了。
〈提纲中③④⑦的内容可详写,⑤可以不写,其他应略写。
〉
⑵、修改下面这段重点部分描写不够具体的话。
我们放上油锅,烧起菜来。
我先烧了一盘炒肉丝,接着姐姐烧了妈妈最爱吃的几个菜,两个人干得汗流浃背,手忙脚乱,心里却很高兴。
〈提示:
①姐妹俩烧菜的动作、神态、语言是怎样的?
②两人烧菜时遇到了什么困难?
③烧了哪几种菜,烧好以后菜的颜色、形状、味道如何?
〉
【作文如同指路,条理不清,读者读了文章会糊里糊涂;条理清楚,就是说,我们写文章要有一定的顺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先写什么,再写什么,要做到言之有序。
练习:
说说从你们家怎么走,才能走到学校。
不能说“拐”字。
】
4、要注意记事作文的顺序。
写一篇记事作文,总要考虑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即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记叙的顺序通常分为三种:
按事情本身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先后次序来写,叫做顺序;把事情的结果提到前面先写,然后再写事情的起因、经过,最后再回到结果上来,叫做倒叙;在记事过程中,暂时中断一下事情本身的叙述,插入有关别的内容,叫做插叙。
一篇作文应该采用哪种叙述方法,应根据作文的内容来确定,如果事情的结果能感动人,有助于表现中心,就可以采用倒叙。
在运用倒叙时要注意过渡自然,前后照应,在运用插叙时,插入的内容要与中心有关,而且不宜太多,以免冲淡原文故事,使文章失去重点。
练习设计:
读下面这篇文章,想想这篇文章是按什么方法叙述的,试用另一种方法改写这篇文章。
今天哥哥放学一进门就喊:
“妈、妈,市长伯伯真姓张!
”妈妈白了哥哥一眼:
“有话慢慢说,干啥着头不着尾的!
”
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是这样的:
今年春天,我们从广播里听到西安代市长张伯伯为当地小学修路的事,就想起我们校门前的路不也春夏秋三季晴天时,路也不见干,我们也给咱们的市长伯伯写封信吧。
信写好了,拿给妈妈看,妈妈笑了笑:
“信是该写,就是咱们的市长布一定姓张啊!
”
我们怀着试试看的心情把信寄出了,没想到市长伯伯真派人来修路了。
哥哥说压路机已经开到学校门口了,工人叔叔说他们是市长张克孝派来的……
此刻,我也像跟妈妈赌赢了似的高兴:
“妈妈你不是说市长伯伯不一定姓张吗?
你看他也姓张呢!
”
妈妈沉思了一会说:
“傻孩子,关键不是他们姓张,是因为他们都姓共产党!
”《市长伯伯真姓张》
5、记事作文要在叙述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
白居易说:
“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文章是以“情”动人的。
没有真情,任你技巧运用得如何娴熟,词藻如何华丽,也不能打动读者。
例4:
“难忘啊,妈妈临终前那双眼睛,她躺在病床上,苍白的脸上挂着两道泪痕。
我多么希望那闪烁着母爱的眼睛永远地看着我啊!
可是无情的病魔还是夺走了妈妈年青的生命。
任凭我喊破了喉咙,哭干了眼泪;任凭我扑在她的身上,贴着她的脸,摇着她瘦小的身躯,妈妈的眼睛还是永远合上了。
哦,亲爱的妈妈!
您睁开眼睛,再看一看您心爱的女儿啊……”
这段文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
主要是写出了真情实感。
怎样写出真情实感来呢?
概括地说:
选择的事情要真实,感情要真实,言辞要真实。
(就技巧而言,老舍先生说:
“我们要传达悲哀的感情,就必须选择些色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因语调缓慢、文字暗淡而感到悲。
”)
练习设计:
⑴、通过补充描写,写出真情实感。
①他正在校园里和同学们玩,突然看见一个飞跑着的小同学重重地摔倒在地上,半天起不来,这时他──────────────。
②“妈妈,老师来了。
”老师年老体衰又多病,今天赶这么。
“远路来家访。
看着她,我情不自禁地说:
“──────────────。
”
③深夜十二点了,我不知道怎么醒了,看见爸爸还在伏案工作,我思绪万千,心想:
“──────────────。
”
【小结:
生活中人物的真情实感往往会在他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
所以写作时写好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活动,也就表达出人物的真情实感了。
】
⑵、试比较下面几句话中,哪句富有真情实感。
老师提问时,总是亲切和蔼地看着我。
我看着讲台边的老师,总觉得她的眼睛在讲话:
“小明,您能行!
”
我真是紧张极了。
我的心像十五只吊桶七上八下,简直快要跳到喉咙口了。
他狠狠地下了决心,成绩要上去。
他咬了咬嘴唇,捏了捏拳头,似乎在下决心。
【小结:
每组第二句都没有用华丽的词语,用词造句朴朴实实、恰如其分地表达了“爱师”、“紧张”和痛下决心的真情实感。
】
6、记事作文中的环境描写必须为中心服务。
例5:
一走进吕老师的房间,我呆住了:
小小的房间,两个大书橱占了将近一半地方。
书橱里整整齐齐地摆着各年级语文课本,教学参考书,还有文艺书、历史书、政治书,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和一套精装的《鲁迅全集》特别引人注目。
再看看,写字台上堆着厚厚两叠报纸,五斗橱上摆着叠叠各种各样的杂志,连缝纫机上也放满了书。
【小结:
这段话,写吕老师房间的环境,来表现吕老师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
】
二、写人记事作文的一些写作方法。
㈠认真审题,紧扣题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进行认真的审查,正确地理解题意,明确题目对体裁、选材范围、重点方面的要求,写出切合题意的文章来。
先看这个故事:
从前,有个叫张长弓的箭手,射箭时百发百中,人称“张神剑”。
有一次,他遇到了另一个射箭高手,张神剑瞧不起那人,夸口说:
“我张长弓,闭眼射箭也能百发百中。
”于是蒙上眼睛射百米之处的一个树桩,接连射了几支箭也没有射中,羞得他无地自容。
那人语重心长地说:
“朋友,再高明的射箭手,不看中靶子也是不能百发百中啊。
”
写文章也是如此,如果把写文章比作射箭,那么审题就是瞄准靶子,瞄不准靶子,箭就射不中;审不清题意,文章就会离题。
走了题的文章,即使文字组织得再好,也是徒劳无功的。
审题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审题呢?
1、找标记,审清对象。
在一般情况下,题目的头和尾如果有《记……一事》、《发生在……的一件事》或涉及“事”的文章都是记事的作文;有《记……》、《我的×××》因为涉及到人,往往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有《××读(观)后感》、《从……想到(谈起)》等字样,应该是以议论为主的文章;有《×××说明》、《××制作》、《介绍××》,因涉及到事物的名称,所以是以说明为主的文章。
2、抓住重点词语,审明范围,审准重点。
例6:
《记一件难忘的事》
题目中的“记……事”,说明是记事的作文,“难忘”说明所写事件必须影响大,有重要的意义,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一件”说明只能写一件,不能写两件或三件。
例7:
《记先进人物二三事》
这个题目中的“二三”说明不能写一件,可写两件或三件,但决不能超过三件。
“先进”这个词语说明所写人物必须是思想进步,言行受大家赞扬的人物。
3、深入思考,把握题目的含义。
见到题目后,不要只看到表面意思,而是要深入思考体会出题目暗含的意思,或者比喻义,或者引申义。
例8:
《无名花》这个题目,如果仅仅写出无名花的形状、眼色和气味是不够的,它还暗含着更深一层的意思,那就是无名花虽然没名气,但它仍然默默地把色彩和芳香献给了自然,从而借它来赞美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辛勤工作的人们。
练习设计:
按要求完成下面审题练习。
⑴、《记寒假中的一件事》
①这个题目由6个词组成。
②第1个和第6个词,限定我们这次的文体必须是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题目中的第5个词是“一件”,在数量方面对作文的内容进行了限制,只许写一件。
④题目中的第2个词是“寒假”,对我们要写的事从时间说进行了限制,只许写发生在寒假中的事。
⑵、《记我成长中的一件事》
①什么文体?
记叙文
②记叙的对象是什么?
事
③写作的重点是什么?
成长中起“重要”作用的事
④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可以是使我树立了什么理想、明白了什么道理或接受了什么教训
⑤用第几人称写?
第一人称
⑥还有其他要求没有?
只许选一件事
⑶、《在温暖的集体里》
①“在……里”限定了作文的───────。
②“集体”是什么意思?
看看下列的词语中哪些符合集体这个要求。
A.家庭B.市场C.班级D.影院内E.兴趣小组F.街道上G.少先中队
③“温暖”本来是什么意思?
在这个题目中的“温暖”应该怎样理解?
⑷《蜡烛》这个题目记叙的对象是什么?
写作的目的又是什么?
㈡“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1、什么是立意?
特级教师王有声在一篇文章中写他辅导一位同学作文时说,每次作文都写新内容才好,不能看到题目就动手。
看到题目最少10分钟内不能动笔,这时主要是动脑子,这叫构思。
一般说构思分四步:
审题、立意、选材、列提纲。
迈出了这四步,才能开始写。
可见看到题“动笔”且慢,“立意”当先。
立意,又称确立主题,也就是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
任何一篇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或者表明自己称赞什么?
反对什么?
或者表明自己爱什么?
恨什么?
有的讲述某种道理、有的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所说的中心思想。
2、中心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中心思想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细心观察、体验,对所得的材料进行分解、思考、归纳而形成的,需从大量的生活材料中去提炼。
如看到有人随便扔掉大块馍、倒掉米饭、扔掉那些半新的衣服,就应该思考这种行为是应该称赞还是反对。
从而形成一个提倡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认识,这便可以作为你今后写作这方面文章的一个中心或主题。
再如,看到父母为了子女或自己的工作调动请客送礼,或者是看到自己当官的父母收受别人送来的礼物时,应该想想这是当今社会的一种不良现象,应该坚决杜绝这一现象,端正社会风气。
3、常见的毛病
①中心(观点)不正确
例9:
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了在学校食堂买饭时,有的同学老插队,有的同学站在卖饭的窗口一个人替十几个人买饭,后面排队的同学越排越靠后,于是作者发出了“老实人吃亏”的感慨,并以此作为文章的结尾。
作者写这篇文章就表现了“老实人吃亏”这一观点,告诫大家以后别做老实人,显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②中心不明确,不集中
如果我们把一些建筑材料胡乱地堆积在一起,就不能称其为建筑物。
写文章也是如此,我们不能把人物所有的事,或一件事的方方面面都一股脑儿写下来。
这样就会犯中心不明确的错误。
例10:
《我的爸爸》一文
我的爸爸是工人,他很爱学习,也很爱看电视。
一次,他想看球赛,而我呢,想看动画片。
我和爸爸争起来了,我争不过他,只好依了他,因为他胳膊粗,力气大,我怎能敢不让着他呢?
我的爸爸爱抽烟。
晚饭后,他架起二郎腿,喷云吐雾。
他在工厂里人缘混得不错,一有事,几个徒弟都来帮忙。
他的徒弟有良心。
在家里,爸爸一说话就大嗓门儿,震得小屋嗡嗡响。
有时吓得我打哆嗦。
干吗那么厉害呀?
有话不会好好说吗?
这几天,爸爸搞起革新来了,人都累瘦了,瘦了一圈儿。
过去我常生爸爸的气,现在我心疼他了。
〈本文到底写爸爸哪方面的品质?
很不明确〉
如果一篇文章它的头绪多了,再分不清主次,突不出重点,中心就不会集中。
练习设计:
根据下面几篇文章的题目,想想写这几篇文章应该注意些什么?
确立怎样一个中心。
Ⅰ、《我爱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这个题目要求写四季中的一个季节的───。
要突出一个──字,准备表现得中心是────。
Ⅱ、《告诉你一件新鲜事》
这篇文章的题目要求用第──人称写。
所写的事一定要───。
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Ⅲ、《我的理想》
准备确立的中心是─────────。
㈢、学会选材
写文章好比做衣裳,也有个选取材料的问题。
如果选择上等的好面料,做出来的衣裳就美观、挺阔;如果面料质地低劣,即使工艺再好,也不可能缝制好衣裳。
所以有人说写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选材。
选材的好坏决定着作文的优劣、成败。
那么如何选择材料呢?
1、首先,选材要从题目入手,根据中心来确定选材的范围。
有的文章特别是部分写人的文章的命题,就决定了选材范围。
例11:
如下面一些题目:
《可爱的弟弟》《大公无私的李大伯》《一个不徇私情的人》
《闲不住的李大嫂》《一个努力工作的人》
这些题目中,每个题目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中心词语:
“可爱”、“大公无私”、“不徇私情”、“闲不住”、“努力工作”。
这些“中心词语”基本上确定了文章应有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因此,也就构成了选材范围,作文时,就理所当然应当围绕这些“中心词语”去选择材料。
2、大部分作文的题目,并没有确定文章的中心。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写作目的来选择材料。
例12:
以《我的同桌》为例,来具体说明中心与选材的关系。
中心:
表现同桌之间的互助精神。
选材范围:
我和同桌在学习上、生活上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事情。
这些事一般就发生在班内、校内。
以前,现在的同桌都可以写。
中心:
表达同桌之间的真正友谊,说明同桌对“我”的批评也是一种关心、爱护。
选材范围:
同桌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都因为哪些事对“我”进行过批评、帮助。
写作目的:
表达对同桌刻苦学习精神的佩服。
选材范围:
同桌是怎样认真学习各门功课的,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他是怎样做的。
地点一般在班内、校内,时间不限。
由上述例子,我们可以总结出写作的目的不同,范围也不同。
3、要选取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
例13:
有一次,老师出了个《我学会了……》的作文,多数同学写了《我学会了骑自行车》、《我学会了做饭》、《我学会了游泳》……只有一位同学却写了《我学会了谦虚待人》,介绍自己怎样学会做人,他能在常写的题目中写出新意的材料。
这样的作文最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例14:
大家都写《我》这篇文章,如果没有选取体现自己个性特点的材料,写起来就可能千人一面,一般化了。
但是有个同学在作文中选取了这两个材料来表现自己的特点。
可以说是同中求异的好材料了。
“当我出生来到这个神奇而又充满生机的世界上,爸爸就给我起了个有意义的名字—贾文骆。
我长大念书了,查字典以后知道‘骆’是‘骆驼’的‘骆’。
‘骆驼’能耐饥渴,适合于负重物在沙漠中远行,又称‘沙漠之舟’。
啊,原来爸爸希望我像骆驼一样,任重道远,踏踏实实地为大众服务。
”
“我属鼠,家里的人都叫我“小老鼠”。
我经常偷吃东西,哥哥放在橱里的巧克力被我咬了一口;妈妈煮的鸡块被我捞吃了;爸爸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酒的花生米被我吃了一大半,至于分给我的零食,更是留到第二天。
难怪妈妈常常笑我:
‘老鼠不留隔夜食’。
”
4、要选取典型材料,即选取有代表性,有说服力的材料。
㈣编写提纲,胸有成竹。
北宋时有个着名的画家叫文与可,擅长画竹子,他画的竹子,清秀挺拔,栩栩如生。
因为他在画竹子前,胸中早已积累了各种各样的竹子形象。
所以他的朋友赞扬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后来人们就用“胸有成竹”来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成熟的考虑。
写文章也像画竹子,在动手之前,心理就要先有这篇文章的轮廓,也要有通盘的考虑,这叫打腹稿,把腹稿简要地写出来,就是编写提纲。
写文章有了提纲,可以明确思路,确定段落明确详略。
提纲的内容与要求:
提纲一般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题目、中心、材料安排。
写提纲内容要简而明、语言应准确。
“简”指简单扼要,没有多余的话。
“明”指清楚明了,一看提纲,就能了解全文的布局,各部分的内容及详略安排。
有的同学,提纲写得过于简单。
他交代了作文题目与中心后,在材料的安排一项中写道:
①事情的起因
②事情的经过
③事情的结果
这个提纲,虽“简”但不明,从提纲上看不出文章的内容,当然更看不出各部分的重点及详略安排。
这样的提纲对我们的写作毫无作用,起不到“计划”和“向导”的作用。
那么写提纲是否越详细越好呢?
不是,只有简明扼要才能一目了然。
例16:
题目《怪老师》
中心:
赞扬顾老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在备课留作业上不惜花费心血,摸清规律,是一位可亲可敬的好老师。
材料的组织安排:
①、我们认为顾老师很怪。
(略)
②、顾老师的“三怪“。
(详)
Ⅰ、留作业怪,我们都上六年级了,可他每天只留少量作业。
(略)
Ⅱ、留题怪,类型多并且一题多解。
(详)
Ⅲ、讲课怪,善于把新旧知识融汇起来。
(详)
③、顾老师的怪办法提高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成绩。
(略)
④、看了顾老师的备课本,我解开了“怪”的谜,明白了顾老师为了减轻“我们”的负担,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略)
练习设计:
为《这不是一件小事》和《寒假里一件让我高兴地事》这两篇作文列提纲。
㈤写好文章的开头。
古人说,好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
意思是说文章的开头应优美多姿,文章的主体应丰满,文章的结尾应该深刻有力,发人深省。
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不例外。
高尔基说:
“开头第一句是最困难的,好像音乐里德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很长的时间才能找到它。
”
文章的开头没有固定的格式。
好的开头,应该具备三个条件:
切题、新颖、开门见山。
1、切题,就是要与文章的主题和内容协调,不能离开主题任意发挥,乱写一气。
例18:
《我的文具盒》一文,小作者第一次用了这样的开头:
“我心爱的东西很多,最爱的是我的文具盒。
”他仔细一想,觉得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是文具盒的作用,在“爱”字上做文章与材料不贴切。
于是换了这样一句:
“如果举行文具盒大奖赛,我一定推荐我的文具盒。
”这句显然与中心贴近了一些,但还不能突出文具盒作用大这一特点,接着改成了这样一句:
“如果举行文具盒大奖赛,我的文具盒一定能选中!
”
2、新颖,就是要有独特的语言和方法,不要老一套。
例18:
一位同学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是这样开头的:
“在我身边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情,它们就像一个个快乐的气球飞上了天空,可有一个气球却永远飞不到天上去。
那就是……”
例19:
鲁迅先生的《秋夜》是这样开头的: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显然这个开头就很有特色。
3、开门见山,就是一起笔就点明题旨,直截了当。
例20:
试比较《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的两种开头,看看哪种开头方式好。
A.“上课铃声响了,我们迅速跑进教室,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这时老师‘吱’的一声推门进来,‘起立!
’,班长喊了一声,‘唰’,同学们站起来,‘老师好!
’‘同学们好!
’师生敬礼后,同学们坐下了,老师说:
‘同学们,请把书打到82页,今天我们讲新的一课。
’老师转过身去板书课题……”
B.“这是堂语文课。
老师正津津有味地分析课文,突然‘哗’的一声,我后桌的同学吐了一地,立刻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很显然第一种开头绕了许多弯子,读了让人摸不着头脑,第二种开头紧扣题目,没有废话,一下子抓住了读者。
开头的方法很多,如倒叙法、揭示中心法、对比法、描写环境法、引导诗词法等等。
总之文章的开头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
“宗”就是文章的中心,什么方法有利于表达中心、什么方法能使你的文章吸引读者,感动读者,你就用什么样的方法。
练习设计:
①伊凡诺夫是俄国的一位作家,他早期的一个短篇小说开头是这样写的:
“在西伯利亚是不长棕榈的。
”
诗人勃洛克翻开小说,只读了这个开头,就说:
“这是我知道的!
”因此,他没有读完这篇小说。
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②有一篇题目为《在电影院里》的文章,记叙在看电影是两个男孩子为了争座位而打架,而一个小女孩却主动将好座位让给一位老奶奶。
通过对比,批评了不讲纪律、不懂礼貌的错误行为,表扬了懂礼貌、守纪律的好品质。
文章用了这样的开头形式:
“姐姐,今晚去不去看电影?
”
“到哪儿去看呀?
”
“中山堂影院放映好片子呢!
”妹妹高兴地对我说。
“去,去!
”我高兴极了,急忙和妹妹一起来到中山堂,走进一看,电影院里已座无虚席了……
这个开头有什么毛病。
请为这篇文章重写一个开头。
③为《买菜》这个文章写一个开头。
㈥写好文章的结尾。
俗话说: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的结尾写好了,可以给读者强烈的感受,无尽的回味。
一般来说,文章的结尾至少要考虑三点:
收束全篇、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我们刚学写作的同学,结尾最常见的毛病有三种。
1、拖泥带水,画蛇添足。
例21:
一位同学写《登山》一文。
“我与小峰立即在地上铺了一块塑料布,两人躺在上面休息,多舒服啊!
接着我们喝了汽水,吃了面包。
过了一会儿,我便与小峰拿出象棋杀了起来,连续两盘都以我的胜利而告终。
”
(除了第一句,其他内容都与本文无关。
)
2、生拉硬扯,牵强附会。
有的文章结尾就像“拔苗助长”一样,勉强地用上一些不切实际的赞美之词,与全文内容很不协调。
例22:
一位同学写一位班主任的文章是这样结尾的。
母爱是伟大的,世界上谁也比不上!
母爱是无私的,它最爱自己的儿女!
我们的祖国里有许许多多的母亲,我们的班主任虽然是个男子汉,但是,在我眼里,他就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他在我们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爱。
小结:
班主任工作细致、耐心、认真负责的态度用“母爱”来赞颂显得很不自然,况且这位班主任是个男老师,所以这样的结尾实际是与内容脱节的。
3、空喊口号,淡而无味。
有不少同学的作文,结尾时总是老一套的几句话,“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四化做贡献。
”“我一定学习他那种助人为乐的精神。
”“啊,我爱伟大的祖国母亲。
”“我们的友谊像松柏一样万古长青。
”
像这样喊喊口号,表表决心,哪能感染读者,不可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文章结尾的方法很多,但不论什么样的结尾,都要笼罩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