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7185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docx

完整版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

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公版)——教育知识与能力复习提纲(三)

第五章中学生发展心理

第一节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概述

Ⅰ、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①过渡性②闭锁性③社会性④动荡性

Ⅱ、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①阶段性与连续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Ⅲ、中学生自我意识

(1)自我意识概述(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①自我认识;②自我体验(自尊、自爱、自豪、自卑);③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

(2)自我意识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自我中心期),3岁左右基本成熟。

②社会自我(客观化时期),3岁以后。

③心理自我(主观自我时期),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Ⅰ、中学生注意品质的全面发展

(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

(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

(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

(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Ⅱ、中学生智力发展的特点

初二年级到高中二年级是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1)流体智力(液体智力):

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对新奇事物的快速辨认、记忆、理解;20岁以后到达顶峰,30岁后降低)

(2)晶体智力:

是以学得的经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Ⅲ、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①遗传与营养②早期经验③教育与教学④社会实践⑤主观努力

Ⅳ、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1)认知发展的机制

同化:

有机体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激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

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新刺激的影响.

(2)影响个体认知发展的因素

①成熟②练习和经验③社会性经验④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3)认知发展的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以收的抓取和嘴的吮吸为主要手段。

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泛灵论”;思维有自我中心的特点;思维具有只能前推,不能后推的不可逆性;刻板性;集中化(长得多、高得多)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儿童已获得思维的可逆性;去集中化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思维成熟的最大特征.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6)

认识命题之间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理解符号意义、隐喻和直喻);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Ⅴ、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与教育

人类社会文化对人的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

(1)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

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特别提出: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第三节中学生的情绪发展

Ⅰ、情绪概述

(1)情绪状态分类

①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

(人逢喜事精神爽)心境具有弥散性和长期性。

②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具有爆发性和冲动性。

③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和危急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

Ⅱ、情绪理论

(1)詹姆士—兰格理论

(2)坎农-巴德学说

(3)阿诺德的评定—兴奋学说

(4)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核心部分为认知)

(5)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初评价;次评价;再评价)

(6)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Ⅲ、常见情绪问题

忧郁;恐惧;孤独;愤怒

Ⅳ、中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方法

①宣泄②转移③调节认知功能④积极的自我暗示

 

第四节中学生的意志发展

Ⅰ、意志的定义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Ⅱ、意志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

(3)意志的坚持性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

(4)意志的自制性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能否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方面的意志品质。

与之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第五节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Ⅰ、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

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二)人格的特征

①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②稳定性;③整体性;④功能性;⑤社会性。

(三)人格的结构

(1)气质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

即我们平时所说的脾气、秉性。

气质类型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气质类型特点

胆汁质

兴奋型

热情、直率,精力旺盛,好冲动,但暴躁易怒,脾气急

多血质

活泼型

活泼好动,热爱交际,能说会道,适应性强,粗枝大叶

粘液质

安静型

安静稳重,性格坚韧,话少,死板,缺乏生气

抑郁质

弱型(抑郁性)

行为孤僻,不善交往,多愁善感,反应迟缓,容易疲劳

(2)性格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最核心的人格差异,在个性心理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

性格的结构特征:

态度特征(核心意义);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

(3)认知风格

认知风格是指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

①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场独立型,主要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

场依存型,对外在参照有较大的依赖倾向,他们的心理分化水平较低,处理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场",与别人交往时较能考虑对方的感受.

②冲动型和沉思型

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反应非常快,但往往不够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冲动型;而有的学生反应虽然很慢,却很仔细、准确,这种反应方式称为沉思型.

③同时型和继时型

继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能一步一步分析问题,每一个步骤只考虑一种假设或一种属性,提出的假设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前后顺序;同时型认知风格的特点是,在解决问题时,采取宽视野的方式,同时考虑多种假设,并兼顾到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

(4)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因素

权威型教养方式;放纵型教养方式;民主型教养方式。

④学校教育因素⑤个人主观因素

Ⅱ、人格发展理论

(1)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三部分组成。

(2)埃里克森的社会性发展阶段理论

(3)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

共同特质:

指在某一社会文化状态下,大多数人或一个群体所共有的、相同的特质。

(北方人开朗、豪爽,南方人含蓄、细腻)

首要特质:

一个人最典型、最有概括性的特质,它影响一个人各方面的行为.

 

第六章中学生心理辅导

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Ⅰ、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地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社会一员的积极地社会功能。

Ⅱ、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1)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

人际交往问题

人际交往也称为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

(2)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

①抑郁症

抑郁症是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常表现为:

情绪消极、悲伤、颓废、低自尊、喜欢责备自己、被动、缺少热情、疲劳、失眠、食欲不振等。

②恐惧症

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

表现为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害怕大片水域、空荡街道);单纯恐惧症(对一件具体的东西、动作或情景的恐惧)。

③焦虑症

焦虑症是个体不能达成目标或不能克服困难的威胁,致使自尊心、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状态。

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

④强迫症

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

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

⑤网络成瘾

治疗方法:

橡皮圈拉弹法

 

第二节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Ⅰ、心理辅导概述

心理辅导的目标

学会调适(基本目标);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Ⅱ、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

(1)强化法(操作条件疗法)

强化法是应用强化手段增进某些适应行为,以减弱或消除某些不适应行为的方法,这是中小学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好的学习态度给予表扬,因撒谎遭到训斥或批评)

(2)系统脱敏法(沃尔普)

系统脱敏法主要用于当事人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

步骤:

①训练来访者肌肉松弛②建立焦虑层次③让来访者在肌肉松弛的情况下,从最低层次开始想象产生焦虑的情境,这样直到来访者能从想象情境转移到现实情境,并能在原引起恐惧的情境中保持放松状态,焦虑情况不再出现为止。

(3)认知疗法

(4)来访者中心疗法(罗杰斯)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咨询者不会予以指导,这也是来访者中心疗法与其他心理疗法最根本的区别

(5)理性-情绪疗法(艾利斯)

(6)不合理观念的特征

①绝对化要求(将“希望”“想要”等绝对化为“必须”“应该”或“一定要"等。

例如,“我必须成功”“别人必须对我好”)

②过分概括化(把“有时”“某些”过分概括化为“总是”“所有”等.例如,受到失败后,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毫无价值”)

③糟糕至极(“我没考上大学,一切都完了”“我没当上处长,不会有前途了”)

 

第三节压力与挫折

Ⅰ、压力的调节方法

应对压力的策略有处理困扰与减轻不适感两类.

Ⅱ、挫折的应对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①升华②补偿③幽默④合理的宣泄⑤认同⑥认知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