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894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docx

高三语文知识点专题能力提升练习题6

高效演练

1.(2015·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

银河。

②太清:

指天空。

③散关:

即大散关。

④炬火驿前迎:

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对应景物形象)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抓住第二联的关键词“风”“叶”“露”“虫”,可知作者描绘了一幅秋天夜间的画面,作者通过意象语言“风林”“叶下”“露草”“虫鸣”等关键词,以声衬静,营造了落寞、凄清的氛围。

答案:

(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拓展训练)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请简要分析。

(3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诗词思想感情的能力。

理解思想感情要联系背景,调动积累,知人论世,品读诗词,理解内容,分析情感。

三、四两联作者走笔抒怀,写卧病,写吟诗,然病中所思,诗中所吟,仍是难以忘怀的大散关,那铁马冰河的边防重地,那驿炬来迎的抗金前沿。

体现了作者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

答案:

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2.(2015·哈尔滨三模)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

再过金陵①

[唐]包佶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

石 头 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石城:

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

③吴宫:

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④台城:

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

★(对应景物形象)

(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题时应兼顾景、情、境三个方面。

首先,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于原诗。

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如刘诗中的“芳草”“旧苑”等。

然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依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

答案:

相同点:

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

(2分)(抓住“收”“秋”“愁”“空”“冷”等词)

不同点:

①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任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

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

(1分)②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

(1分)

【易错提醒】

诗歌鉴赏不能“以译代析”

“以译代析”即只是对诗句做简单的翻译,没有根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这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答题要求。

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鉴赏诗歌时往往有解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解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

“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没有提炼概括,更没有针对题目要求的深层次探究。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①借助创作背景,探求创作动机,把握诗人内在情感;②了解诗歌语言,琢磨诗歌中的形象,领会景物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③抓住诗歌结构,剖析诗歌画面,把握作者感情变化。

结合第

(1)题对诗歌意象的赏析,再加上相关的历史常识,这两首诗的情感还是不难概括的。

答案:

①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依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

(2分)(如回答作者再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②刘诗暗含古今盛衰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

(2分)

3.(2015·唐山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诉衷情令·长安怀古

康与之

  阿房废址汉荒丘,狐兔又群游。

豪华尽成春梦,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头,泪难收。

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

  【注】康与之,北宋末年南宋初期词人,此词作于词人南渡之前。

★(对应景物形象)

(1)“夕阳西下,塞雁南飞,渭水东流”描绘的景象,与《天净沙 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所描绘的景象有何异同?

(5分)

答:

 

 

答案:

两个作品都描写了秋日“夕阳西下”的景象,表达自己的哀愁。

康词描写了夕阳西下,北雁南飞,浩荡的渭水滔滔东流的肃杀而壮阔的景象。

马曲描写漂泊天涯的游子,在残阳夕照的荒凉古道上,牵着一匹瘦马踽踽独行的景象。

【知识拓展】

景物描写的三种作用

1.奠定情感基调。

如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一)》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烘托出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沉郁苍凉的感情基调。

2.借景抒情。

这是诗歌惯用的手法,凡诗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这一作用。

本诗也是如此。

3.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

这种作用在咏物诗中较为普遍。

(拓展训练)

(2)词的上阕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如何抒发的?

请结合注释简要阐述。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结合着注释及词中的关键词句加以理解,这首词吊古伤今,表现了身处偏安局面,不胜今昔之感的情怀。

上阕从眼前景物写起,阿房废址,汉代荒丘,成了狐兔群游之所。

昔日豪华,已成春梦。

抚今追昔,不胜悲愁。

因此,作者是借助描写眼前的荒凉景象和对往昔的回忆来抒发情思的。

答案:

词人怀古伤今,(2分)以狐兔群游秦汉古城,昔日的豪华已成梦来抒发自己对朝代兴废的无限感慨,(2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北宋王朝的深切担忧。

(2分)

4.(2015·汉中一模)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

漫  感①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箭,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

②分:

料想。

(拓展训练)

(1)请找出《漫感》一诗的诗眼,并分析该诗眼的作用。

(5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所谓“诗眼”往往是指能够奠定全诗感情基调的情感词。

答案:

诗眼为“惘然”。

(1分)诗人从边疆局势写起,彼时边疆动乱,外乱入侵,诗人有匡正之志,却计无所出,(2分)“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2分)。

(本题或答“幽恨”为诗眼,言之成理亦可)

★(对应人物形象)

(2)两首诗都运用了“剑”“箫”的意象,这两个意象也被认为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

结合这两个意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人形象?

(6分)

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人形象包含两方面的特征。

能结合具体诗句,紧扣诗人形象特征分析。

答案:

剑是诗人的武器,是壮志的象征,也是悲恨情绪的寄托。

(2分)箫,其音宛转悲凉,借以传达幽怨愤慨之愁绪。

(2分)二者连用,展示了一个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或:

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2分)

5.(2015唐山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

(2)题。

(11分)

雨夜读书

[宋]陆游

一灯如萤雨潺潺,老夫读书蓬户间。

但与古人对生面,那恨镜里凋朱颜。

功名本来我辈事,人自蹭蹬①天何悭?

君看病骥瘦露骨,不思仗下②思天山。

  【注】①蹭蹬:

比喻失意潦倒。

②仗下:

借指朝堂。

★(对应景物形象)

(1)首联写出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请简要说明。

(5分)

答:

 

 

答案:

写出了一幅幽静的“雨夜读书”图。

(2分)深夜,帘雨声淅沥。

帘内一灯如豆。

陋室灯下,衰老的诗人正沉浸在古书里。

(3分)

(拓展训练)

(2)诗歌里蕴含哪些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

①感叹青春凋零,人生迟暮。

诗人对镜自照,见容颜衰老,倍感遗憾。

②伤感功名未成,仕途失意。

功名原本是像我这样的人的追求,但是人生多艰,上天对我太吝啬。

③依然坚守志向,渴望建功。

虽然自己像多病的瘦弱的骐骥,但也不想徒列朝堂,而是想去天山边塞建功立业。

(每点2分)

【加固训练】

(2015·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11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无。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

乌鸦。

②愔愔:

寂静无色。

(拓展训练)

(1)这首诗歌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答案:

整首诗是以时间为线索来写的,全诗由黄昏写到夜晚再写到深夜。

(2分)首句写“残日”表示太阳将落,是黄昏时分;第二句描绘了油灯忽闪忽明的场景,点明了时间是夜晚;三、四句写夜雨惜情,诗人不能入睡,听疲马嚼着残余草料的声音,点明了时间是半夜。

(3分)

★(对应形象)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6分)

答:

 

 

 

答案:

本诗刻画了一个羁旅在外、孤单寂寞、夜不能寐、疲惫不堪的游子形象。

(2分)题目中的“宿”“旅馆”表明了诗人羁旅漂泊的游子身份;“寒林残日”,乌鸦归巢,再加上明灭的油灯营造出的冷清气氛,体现了诗人孤寂的心情;从“假寐”到“卧听”的动作转换可见诗人深夜难以入眠,心情纷乱惆怅;“疲马”“残刍”表明马非常疲倦,这也表现了诗人旅途之中的奔波劳累。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