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408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docx

最新审定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下课程纲要1精编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学期课程纲要

培养小学生11大数学素养:

一曰达观的学习情趣,

二曰敏锐的数感意识,

三曰沉静的思考行为,

四曰灵动的思维活跃,

五曰清晰的推理层次,

六曰主动的质疑胆识,

七曰丰富的表达才艺,

八曰优雅的审美情调,

九曰张扬的数学个性,

十曰和谐的协作精神,

十一曰专注的倾听能力(听商)

课程名称:

小学数学

教学材料:

青岛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授课对象:

小学五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

56课时

开发教师:

赵秀明

开发时间:

2015年3月3日

一、课程背景:

本册教材选取跟学生感兴趣和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

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

(二);走进军营——方向和位置;爱护眼睛——复式统计图;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以前知识的扩展;中国的热极——认识负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素材入手,进而帮助学生认识学校、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关注环境——分数加减法

(二)这是计算教学的核心,是迅速和准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必要前提,更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基础;帮助学生理解算法更要明确算理,提倡策略的多样化,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独立探索出各自的计算方法,既体现算法多样化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发现计算规律,形成计算技能。

此外,教材非常注重对学生进行问题意识的培养,教材通过“情境串”引发“问题串”,给学生提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本期教材内容知识点散、多,新增知识点难度相比以前增大不少,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优化单元知识结构,如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分数加减法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学生对计算算理的理解和策略掌握。

二、课程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求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会计算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理解约分、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展开图的形状,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

使学生认识理解物体体积概念,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换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会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会描述简单的线路图。

(6)能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和折线统计图。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8)对本学期所学的有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和可能性以及综合应用等领域的知识得到系统的整理,数学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解决问题的意识得到加强,能力得到发展,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9)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学会倾听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

所属领域

单元

单元专题

学习内容

课时

课程内容调整说明

开学第一课

◎分享课程纲要

1

◎增加:

了解、规划本学期学习

数与代数

中国的热极

——认识负数

正负数的意义

1

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1

数与代数

校园艺术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认识单位“1”,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3

◎增加: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2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3

数与代数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3

◎增强:

对学生进行数感的培养;算理、算法的指导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2

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2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和方法

小数分数的互化

3

实践与综合

我能长多高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1

◎增加:

初步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图形与几何

走进军营

——方向和位置

理解数对的意义,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3

◎增加:

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身边的例子

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能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

数与代数

关注环境——分数的加减法

(二)

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

◎增加:

计算中算理的理解,形成应用意识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

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

2

实践与综合

智慧广场

认识和了解较复杂的组合问题

1

期中复习

2

◎增加:

整理回顾,形成知识结构,突出笔算算理

统计与概率

爱护眼睛

——复式统计图

设计调查表

1

◎增加回顾整理,培养学生总结应用能力,形成知识结构。

复式条形统计图

1

复式折线统计图

1

回顾整理

2

图形与几何

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

常用的体积单位及换算

3

求体积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4

综合与实践

有趣的溶解现象

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1

回顾整理

——总复习

回顾整理全册内容

5

说明:

◎是教材之外增加的内容,这些内容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而设置,有利于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方法,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第一单元:

重难点:

正负数的意义

第二单元:

重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难点:

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理解。

第三单元:

重点: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约分及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

运用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四单元:

重点: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

用角度表示方向,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第五单元:

重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难点:

通分

第六单元:

重难点:

认识复式统计图

第七单元:

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的计算。

难点:

体积及体积单位概念的建立。

重难点突破的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如自然科学知识、剪纸、队列训练、环保、近视率等。

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2、认真研读教材、大纲,明确本册课本的编写意图,注意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循序渐进地采取有效、易懂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有所发展。

3、切实使用好与课本配套的教学辅助用书、教具、学具。

4、加强计算教学。

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加强概念教学。

如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是学生以后学习的基础,单位“1”的理解和判断等。

6、介绍课外数学知识与方法,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如10个数学家的故事等。

7、利用错题集锦本,让学生不定期的翻看,让错题真正消灭在萌芽之中。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青岛出版社,2015年1月第2版。

2.自制及上网搜的相关教学PPT、flash课件;

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操作材料:

温度计、圆纸片、分数片、透明方格纸、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正方体色块、三角板。

3.教师编制的口算试卷,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方案2份。

(二)教法学法

1.本学期仍延续“诗意教学,自主互助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基于目标的深入探究,在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的指引下,让学生在自主互助型学习模式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继续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具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教师要注重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学习的困惑,把握生成,即时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

2.数学学习不但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

做数学:

本学期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两次数学实践活动,一次是“我能长多高”,在4上旬进行,学生利用学习的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根据自己的调查资料计算自己可能长多高,形成一份关于身高情况的调查报告;另一次是“有趣的溶解现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在6月中旬,将组织全班学生进行一次“有趣的溶解现象”活动,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认识溶解现象,应用体积的知识解决问题。

画数学:

可结合数学手抄报、读写绘,把趣题、难题绘成系列连环画,或者绘制数学知识树,形成知识框架,培养学生的应用拓展能力。

说数学:

要善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会分析解决问题的题意,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技能。

并会和大家交流。

要力求达到不但会做,还要知道这样做的道理,并通过相关的数学练习来巩固知识。

要建立纠错本,做到纠错。

(三)提优补差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1、开展帮教结对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习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与决心。

2、对基础较好学生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力开展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认真落实素质教育“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吃得好”的要求。

3、注意讲练结合,使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课后多关心学困生,他们的作业尽量面批。

4、每堂课设计分层教学目标,较难的问题让优等生回答,以开发他们的智力。

课后作业设计选做题,让优等生做,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5、充分利用错题集锦本,进行补差。

五、课程评价

说明:

一般按“过程性评价(30%)+结果性评价(70%)”进行学期综合评价。

“评价项目”、“评价要素”、“等第描述”等可根据年级特点或教学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学期总评成绩=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

一、过程性评价成绩(30分)

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10分)+作业表现(5分)+数学实践活动表现(10分)+口算比赛成绩(5分)

本学期学业评价部分100分,结果以等级呈现,评价项目包括过程性(占30%)和期末终结性评价(占70%)两部分。

学业评价成绩≥85分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及格,低于60分为不及格。

不及格者需要查漏补缺后进行补考。

过程性评价成绩=课堂表现(10分)+作业表现(5分)+数学实践活动表现(10分)+口算比赛成绩(5分)

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我们现在采用小组捆绑式的星级评价方式。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参与、回答、讨论、合作)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独立完成

(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价的具体要求如下:

过程性评价(权重:

4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第描述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权重:

10%)

课堂常规

(权重:

5%)

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独立思考、主动参与

根据思考、交流、合作的程度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

学习小组

记录表现

课堂操作技能

(权重:

5%)

动手能力、算理描述、创新意识

任务完成情况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

课堂观察

组内互评

作业评价

(权重:

10%)

一般作业

(权重:

5%)

作业态度、作业质量、纠象错习惯、应用能力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业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

作业批改记录

数学特长作业

(权重:

5%)

参与积极性、问题解决能力、数学意识

计算能力

评价

(权重:

10%)

计算能力考查

计算的正确率和改错情况

根据测试得分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得5分、4分、3分、2分。

纸笔测试

期中阶段性评价

(权重:

10%)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水平

卷面满分100分

纸笔测试

40分钟

期末学业终结性评价(权重:

60%)

评价项目

评价要素

评价等第描述

评价方式

期末学业终结性评价

(权重:

60%)

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水平

卷面满分120分

纸笔测试

90分钟

二、结果性评价(70分)

以测试成绩为准,注重考查学生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等能力的发展水平,得分按70%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1)期末测试:

概念平均错误在20%以内,口算、简算平均错误率5%以内,速度每分5题以上;度量、画图平均错误率在20%以内,综合运用解决问题错误率在25%以内;能否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能否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进行一次计算能力检测。

应主要考察学生对数与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能否运用数与计算的知识描述并解决实际问题;是否能够运用合理的计算策略正确地进行运算;是否有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能否有效地利用计算器探求规律;

(3)进行一次作业展览,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既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学期总评成绩结果呈现

共分为四个等级:

优秀(≥95分),良好(85-94分)、合格(60-84分)、不合格(<60分)

说明:

根据学生的最后得分,按结果呈现的四个等级进行等级评定,发放各种奖状。

并记录在成长报告手册上。

不合格等级的学生,进行二次过关考试,分数重新进行等级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