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337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docx

急诊与灾难医学习题复习资料

急诊与灾难医学

一、绪论

1.急诊医学与灾难医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急诊医学是一门临床医学专业,贯穿在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危重病监护过程中,现场急救、创伤急救、急病(症)的救治、心肺复苏、急性中毒、理化及环境因素损伤,以及相关专科急诊的理论和技能都包含在其科学范畴中。

灾难医学是指因灾害事故中涉及人员伤亡而必须迅速实施的医疗救援,包括对灾害的预见、预防和准备,灾害现场伤员的解救和医疗急救,重大灾害后卫生防疫,如饮水卫生、营养以及适时的心理危机干预等。

2.急诊为何要根据病情分为5类?

在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

急诊分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分为5类:

I类急需心肺复苏或生命垂危患者:

要分秒必争的立即抢救;类有生命危险的危重患者:

应在5-10分钟内评估病情和进行急救;类暂无生命危险的急诊患者:

应在30分钟内经急诊检查后,给予急诊处理;类普通急诊患者:

可在30分钟至1小时内给予急救治疗;V类非急诊患者:

可根据当时急诊抢救情况适当延时给予诊治。

急诊担负着急诊伤员的院内急诊和部分为重症患者的急诊监护治疗,也可以根据所在地区特点参加院前急救,同时又直接面向社会承担大量非急诊患者的门诊工作,合理处置和分流病原,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成批量伤员急救,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急诊资源是医院急诊工作钟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所以要对患者病情分为5类,以便提高急诊工作效率和充分利用资源。

3.急诊与灾难医学的基本原则和专业特点是什么?

急诊医学要强调“救人治病”的原则,即抢救生命作为第一目标。

灾难医学的原则是“先抢后救”,强调在灾难条件下,先使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再进行必要的急救。

特点:

1.危重复杂性;2.时限急迫性;3.病机可逆性;4.综合相关性;5.处置简捷性。

二、急性发热

1.急性发热中,判断疾病危重程度的临床依据是什么?

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感染的部位、基础疾病及病程的进展速度、并发症及其预后。

2.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应遵循什么原则?

1.“有的放矢”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目的地采集病史和查体,寻找“定位”线索。

2.“重复”的原则,由于急诊的特殊性,患者早期的病史询问和采集不一定确切和全面,需要在诊疗过程中不断完善,甚至更改。

3.急性发热的急诊处置原则有哪些?

对生命体征稳定的低热和中等度发热,应在动态观察体温的同时积极查找病因;对高热和超高热应在查找病因的同时予以积极降温和对症处理,以稳定病情和缓解患者的痛苦;对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急性发热患者应在动态观察的同时立即开始经验性治疗。

三、意识障碍与抽搐

1.晕厥的定义、分类及其临床特点是什么?

晕厥又称昏厥,是一过性全脑低灌注导致的短暂性意识丧失,其特点是突然、短暂和自行完全恢复。

分类:

1)神经反射性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情境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非典型晕厥;2)直立性低血压晕厥:

原发自主神经异常性晕厥、继发自主神经异常性晕厥、药物诱导的低血压、低血容量;3)心源性晕厥:

心律失常、器质性心肺疾病。

特点:

1)前驱期:

部分画着晕厥发作前可出现头晕及周身不适、视物模糊等先兆;2)发作期:

大多数晕厥无先兆症状而突然出现意识丧失。

个别晕厥可出现四肢阵挛性抽搐,瞳孔散大等,发病特点为迅速,发作时间短暂,大多不超过20秒;3)恢复期:

患者苏醒后定向力和行为随即恢复正常。

2.要寻找晕厥的原因,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神经反身性晕厥1.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

如情绪异常(恐惧、疼痛、医疗器械检查、晕血)引起的晕厥及立位性晕厥;2.情景性晕厥:

如咳嗽、打喷嚏、胃肠道刺激、排尿后、运动后、饱餐后等;3.颈动脉窦性晕厥:

颈动脉窦受挤压(见于肿瘤、衣领过紧);4.非典型晕厥:

诱因不明、症状不典型。

直立性低血压晕厥1.原发自主神经异常性晕厥:

单纯性自主神经调节紊乱、脑萎缩、帕金森病、痴呆症等;2.继发自主神经异常性晕厥:

糖尿病、淀粉样变性、尿毒症、脊髓损伤等;3.药物诱导的低血压:

酒精、血管扩张剂、利尿剂、抗抑郁药、吩噻嗪类药物等;4.低血容量:

大汗、出血、腹泻、呕吐等。

心源性晕厥1.心律失常:

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房室传导系统病变、起搏器故障、快速房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药物致心律失常;2.器质性心肺疾病:

心脏瓣膜病、或急性缺血、肥厚型心肌病、左心房黏液瘤、心包压塞、冠脉先天异常、肺动脉高压、张力性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

3.面对一个晕厥患者,如何判定是否处于高危状态?

1.看病史:

重点是晕厥特征、心脏风险因素、伴随疾病和药物使用情况等;2.体格检查:

生命体征、心血管和神经系统;3:

所有晕厥患者均需做12导联;4.急诊检查:

根据上述检查结果选择直立(倾斜)试验、颈动脉窦按摩、血常规、超声心动图、肺部血管成像或扫描、头颅、β等。

4.你知道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吗?

如何与其他脑血管病相鉴别?

临床表现:

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血压增高、瞳孔改变、眼底检查可见动脉硬化、视网膜出血及视乳头水肿;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血肿占位可导致偏瘫、失语及眼位改变等。

鉴别诊断1.脑梗死:

鉴别应用检查可直接明确有无脑出血。

2.蛛网膜下腔出血:

起病急骤,伴剧烈头痛、呕吐、一过性意识障碍。

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很少出现局限性神经系统体征,脑脊液呈血性。

临床上脑出血一般先出现偏瘫,待血液破入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时才出现脑膜刺激征;而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可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故先出现脑膜刺激征再出现偏瘫,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3.颅内肿瘤出血:

病程较长,多在原有症状的基础上突然加重,也可为首发症状。

增强的头颅和对肿瘤出血具有诊断价值。

5.高血压脑出血如何救治?

一.急救处理对昏迷患者应及时清除口腔和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呼吸衰竭患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给予人工通气。

接诊医生简明扼要询问病史,做较全面体检,对血压过高、脑疝危象、抽搐患者给予及时处理,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搬动。

建立静脉通路,监测生命指征。

二.一般处理绝对平卧休息、监护生命体征、留置导尿、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特殊治疗控制血压、减轻和控制脑水肿、应用脑保护剂尼莫地平、维生素E、维生素C、低温疗法。

四.手术治疗神经内窥镜治疗、定向血肿吸引术、开路血肿清除术、立体定向抽吸术。

五.防止并发症消化道出血:

出血、抑酸,保护胃黏膜;肺部感染:

注意排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泌尿系统感染:

留置导尿,定向膀胱冲洗;压疮:

加强护理,定时翻身。

6.低血糖症的病因分类是什么?

1.空腹低血糖1)内分泌异常:

胰岛细胞瘤、类癌、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原发性肾上线功能减退症;2)严重肝病:

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晚期、心力衰竭时肝淤血;3)代谢性没缺陷:

I、、、型糖原沉着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

2.药物性低血糖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酒精过量、水杨酸类、土霉素、磺胺类药物、奎宁、β-受体阻断剂、地西泮药物、苯丙胺、苯海拉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和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草药。

3.餐后低血糖早期糖尿病、特发性低血糖、胃大部分切除、胃空肠吻合等。

4.其他效应、亮氨酸过敏、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半乳糖血症。

7.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自主神经反应症状由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过量分泌而引起的低糖血症以自主神经反应症状为主,如饥饿、乏力、出汗、面色苍白、焦虑、颤抖、颜面以及手足皮肤感觉异常、皮肤湿冷、心动过速等。

2.中枢神经症状由于中枢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症状,并随低血糖时间延迟和加重,表现为大汗、头痛、头晕、视力模糊、瞳孔散大、精细动作障碍、行为异常和嗜睡,严重者可出现癫痫发作、意识障碍,直至昏迷等。

3.低血糖症的特殊表现1)未察觉低血糖综合征2)现象3)低血糖后昏迷。

8.诱发的常见因素有哪些?

1.药物使用不当停用或减少胰岛素、降糖药,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拟交感神经药物,过量使用利尿剂等。

2.感染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感染、脓毒症等。

3.应激状态创伤、手术、妊娠、过度紧张、情绪激动、急性心梗、脑血管疾病等。

4.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进食大量含糖或脂肪食物,酗酒或过度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

5.内分泌疾病皮质醇增多症、垂体瘤。

6.其他剧烈呕吐、腹泻、高热和高温环境时进水不足,消化道出血等。

9.如何诊断高渗性高血糖状态?

多见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有严重失水及神经系统损害。

老年患者有显著的精神障碍和严重脱水,无明显深快呼吸。

血糖>33.3,血浆渗透压>340,较严重,血钠升高>155,钾镁磷初期可有升高但总量不足,血液浓缩,血红蛋白增高,白细胞计数>10*10^9,>7.3。

10.低血糖症如何诊断与治疗?

根据低血糖症状、发作时血糖<2.8和静脉补糖后症状迅速缓解(三联征)即可诊断低血糖症。

如怀疑餐后低血糖反复发作,应特别注意胃部手术史、糖尿病史和胰岛β-细胞瘤的存在。

此外,对能加重低血糖发作的药物要予以足够重视。

治疗1.立即检测血糖和(或)血胰岛素。

2.对昏迷者补充葡萄糖,首剂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60,然后继续用5%~10%葡萄糖静脉滴注,,大多数患者迅速清醒。

中枢神经系统血糖恢复正常的时间滞后于其他组织,输注葡萄糖时间应持续数小时,以免再次发生低糖血症。

老年人可能需要数天才能完全恢复。

轻度低血糖症患者给予含糖饮料、进食高碳水化合物即可纠正。

果糖不能有效通过血脑屏障,故不能用于纠正低糖血症。

过量口服降糖药所致的低血糖补糖时间应予以延长,并应连续监测血糖。

迟发型低血糖可在24小时后发作,因此,对于此类患者至少应留院观察24小时甚至更长。

3.胰高血糖素适用于不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的患者。

可根据需要选择1~2肌内注射或1静脉滴注,30~60分钟后后可重复使用。

本品对糖原缺乏、酒精性低血糖症无效。

4.至少每2小时检测血糖一次。

5.低血糖昏迷的治疗对可能存在脑水肿患者,应在维持血浆葡萄糖正常浓度的同时脱水治疗,静脉滴注甘露醇200,于20分钟内注射完毕,或者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或者两者联用。

6.病因治疗患者恢复后应尽快查明低血糖的病因和诱因,治疗原发病和消除诱因。

11与如何鉴别?

哪些指标说明与病情危重?

血糖()

>13.9

>13.9

>13.9

>33.3

动脉血

7.25~7.30

7.00~7.24

<7

>7.30

2()

15~18

10~15

<10

>15

尿酮

+

+

+

±

血酮

+

+

+

±

血浆渗透压()

不定

不定

不定

>320

神志

有改变

有改变/昏睡

木僵/昏迷

木僵/昏迷

可分为:

轻度:

仅有酮症,无酸中毒;中度:

除有酮症外,还有酸中毒;重度:

是指酸中毒伴意识障碍,或无意识障碍,但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0。

所有昏迷患者均为危重患者,但有以下表现者提示预后不良:

1.昏迷持续48小时尚未恢复;2.血浆高渗透状态于48小时内未能纠正;3.昏迷伴癫痫样抽搐和病理反射阳性;4.血肌酐和尿素氮持续增高;5.合并革兰阴性菌感染;6.出现横纹肌溶解或肌酸激酶升高。

12的急救原则及其注意事项是什么?

原则:

1.改善循环血容量和组织灌注。

2.控制血糖和血浆渗透压至正常水平。

3.平稳清楚血、尿中酮体。

4.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

5.祛除发病诱因。

1.急诊处理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浓度4~6L,维持2>60,必要时予气管插管。

2)低血容量性休克患者应进行中心静脉压监测,根据病情给予胃管、留置尿管等措施。

频繁呕吐者,应防止误吸。

3)同时开放2~3条静脉通道补液。

4)监测生命体征和器官功能,仔细观察病情。

5)立即送检验血、尿常规,行血气分析,查血糖、血酮体、电解质等。

胰岛素应用中应每2小时测血糖一次。

2.胰岛素应用:

小剂量或生理剂量[0.1(·h)]胰岛素即能有效控制。

大剂量使用易发生低血糖、低血钾、脑水肿等并发症。

3.补液:

液体复苏的原则是先快后慢,适时补钾。

液体选择等渗氯化钠或林格液,最初1~2小时补液量1000~2000,以后每1~2小时补液500~1000,根据具体情况调节量及速度。

4.纠正电解质紊乱:

所有患者在静脉滴注胰岛素有尿后即应静脉补钾。

5.纠正酸中毒:

为继发性酸中毒,补充碱性药物一定要慎重。

如果>7.1,一般不必另给碱性药物,使用胰岛素和补液即可纠正。

严重酸中毒需给予5%碳酸氢钠100~200,用注射盐水稀释成1.25%的溶液,静脉滴注。

补充碳酸氢钠不宜过多过快,否则引起脑细胞酸中毒而加重昏迷或脑水肿。

6.诱因和并发症防治:

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并发症,如感染、休克、心律失常等。

13.抽搐发作的特点是什么?

1.突然发作典型抽搐发作没有任何先兆。

2.持续短暂抽搐发作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20秒。

3.意识改变除轻微部分性抽搐发作,抽搐均伴有意识状态改变。

4.无目的性活动如自主性、无方向性强直-阵挛性发作。

5.不能被唤醒特别是情绪刺激不能唤醒,但儿童高热、成人停药戒断不在此列。

6.抽搐发作后状态除部分性发作和失神性发作外,几乎所有抽搐患者发作后均有急性意识状态改变;不典型的发作后状态包括神经源性肺水肿和麻痹等。

14.抽搐持续状态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1.地西泮10~20静脉注射或异戊巴比妥钠0.5g,以25%葡萄糖液20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同时密切注意其呼吸抑制的副作用,发作控制后即停止静脉注射,改为肌肉注射,每2~4小时重复一次。

2.苯巴比妥钠0.2g,肌内注射,每6~8小时重复一次,可与地西泮或异戊巴比妥钠交替使用,发作控制24小时后逐渐减量。

3.鼻饲或畏服抗癫痫药,同强直-阵挛性抽搐。

4.处理脑水肿,以25%甘露醇250快速静脉滴注,15~30分钟滴完,每6~8小时一次。

5.纠正代谢障碍和水、电解质紊乱。

6.吸氧。

7.硫喷托纳0.5g加0.9%生理盐水200缓慢静脉滴注,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或者硫喷托纳0.5g加0.9%生理盐水500缓慢静脉滴注。

8.保持气道通畅。

9.对症营养支持,纠正内环境紊乱。

15.癫痫全身强直-阵挛发作持续状态的药物选择有哪些?

A.地西泮:

为首选药物。

成人10~20次,儿童0.25~0.5,以2~5的速度静脉注射。

地西泮1005%葡萄糖500,以40静脉滴注,直到发作停止。

15~20后可重复给药,24小时总量不超过40~50。

B.氯硝西泮:

起效快,一般首次用量0.5口服,每5天增加0.5~1,成人<20,静脉滴注或过渡至口服。

C.苯妥英钠:

成人首次剂量150~200,儿童5~10,以生理盐水做溶剂,静脉注射,速度不超过25,以免发生低血压,心律失常。

D.利多卡因:

如上述药物仍不能控制发作可选用利多卡因,先以50~100溶于10%葡萄糖10~20,静脉注射,速度<25~50;然后2~4(·h),静脉滴注1~3天,应用时行心脏监测。

E.异戊巴比妥钠:

一般应用地西泮、苯妥英钠静脉注射不能控制时,采用此药。

F.其他药物:

水合氯醛、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可酌情选择使用。

四、呼吸困难

1.导致急性呼吸困难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肺源性:

1)上呼吸道疾病咽喉壁脓肿、扁桃体肿大、喉及气管异物、喉头水肿或肿物。

2)支气管及肺部疾病3)感染性疾病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结核。

4)过敏或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肺炎、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5)肺血管病变急性肺水肿、肺栓塞。

6)胸膜腔疾病自发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胸膜炎。

7)胸廓及纵膈疾病呼吸肌及膈肌麻痹、急性纵膈炎、纵膈气肿。

2.心源性:

急性左心衰、缩窄性心包炎、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

3.中毒性一氧化碳、有机磷杀虫药等药物中毒及毒蛇咬伤等。

4.血液和内分泌系统疾病重度贫血、甲亢危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5.神经精神性呼吸困难严重颅内病变、癔症。

2.支气管哮喘与急性左心衰的临床鉴别要点有哪些?

1.起病年龄:

前者支气管哮喘婴幼儿时期多,后者多见于中老年人;2.病史:

前者哮喘发作病史、其他过敏疾病或过敏史、家族史,后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风心病以及多次心衰史;3.发病季节:

前者多有季节性,后者不明显;4.诱因:

前者接触过敏原、上感、剧烈运动、吸入非特异性刺激物,后者感染、劳累、过量或过快输液;5.体征:

前者呼气相延长,双肺弥漫性哮鸣音,后者双肺底湿哕音、左心扩大、奔马律、心脏杂音;6.缓解办法:

前者脱离过敏原、吸入平喘药,坐起,后者应用快速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药物;7.心电图:

前者可有一过性肺型P波,后者心律失常或房室扩大;8.超声心动图:

支气管哮喘正常,急性左心衰竭心脏解剖学上异常。

3.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分型及诊断要点有哪些?

分型:

1.开放性气胸2.闭合性气胸3.张力性气胸。

诊断要点:

1.既往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病变或有、肺结核、哮喘等肺部基础病变。

2.突发一侧胸痛伴不同程度胸闷、呼吸困难。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鼓音,肝浊音界消失,听诊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

3.发病时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气胸最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典型自发性气胸诊断不困难。

继发性七雄患者可因原有基础疾病而影响诊断,因此,对临床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或经急诊处理呼吸困难无改善者,需要考虑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因病情危重不能立即行X线检查时,可在胸腔积气体征最明显处行诊断性穿刺。

4.急性肺栓塞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1.危险因素高龄、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慢性心肺疾病特别是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各种创伤、肿瘤、长期卧床、孕产妇、口服避孕药、糖尿病、肥胖等。

2.临床表现突发性呼吸困难、胸痛、咯血、晕厥。

可有呼吸急促、发绀以及急性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和左心搏量急剧下降征。

3.血浆二聚体对急性肺栓塞诊断敏感性高达92%~100%,其含量<500μ时,可基本排除急性肺栓塞。

4.肺动脉造影目前是诊断急性肺栓塞最准确的方法。

五、心悸与心律失常

1.何为心悸?

心悸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或心慌感。

当心脏收缩过强、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或其他心律失常时,患者均可感觉心悸。

除上述因素外,该症状还与精神因素和患者注意力有关。

原因:

1)生理性心搏增强运动、焦虑、酒精、浓茶、咖啡、拟交感活性药物。

2)病理性心搏增强器质性心脏病:

高血压心脏病、瓣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全身性疾病:

甲亢、贫血、感染、发热、低血糖。

3)心律失常快速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速;缓慢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其他心律失常:

窦律不齐、各类期前收缩。

4)功能性疾病心脏神经症、更年期综合征、β-肾上腺素受体反应亢进综合征。

2.简述心律失常的定义及急诊治疗原则。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顺序的电生理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可由各种病因所致。

心悸与心律失常无关时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对于心律失常常伴随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患者,终止心律失常是急诊处理的首要原则,须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予以相应的急救处置。

并明确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何为严重心律失常?

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哪些?

心律失常发作可导致心排血量骤减甚至出现循环中断,相继发生重要器官缺血缺氧,临床表现为心源性休克、心绞痛、晕厥,甚至心脏猝死,称之为严重心律失常。

分类1.室性心动过速2.心室扑动/心室颤动3.室上性心动过速4.心房颤动

4.如何急诊处理严重快速性心律失常?

5.简述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心电图特点及急诊处理。

临床表现:

特征性症状突然发作,突然停止,发作时心率每分钟160~250次,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数日。

发作时症状与心动过速所致血流动力学障碍程度密切相关,受患者年龄、有无心脏基础疾病及重要脏器基础血供等情况影响。

频率>200次/分,可导致血压下降、头晕、黑蒙、心绞痛、心力衰竭等。

心电图:

波群正常,心律规整,频率大多在160~250次/分,P’波形态异常,P’>0.12秒者为房性;有逆行的P’波或P’<0.12秒者为房室交界性。

多数情况下P’波与T波融合,无法辨认。

段压低和T波倒置常见。

当伴有预计综合征、心室内差异性传导或束支传导阻滞时,则波群呈宽大畸形。

急诊处理: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对伴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不要过分强调心律失常的诊断,需紧急行直流电同步电复律。

首次电转复能量单相波通常为50J~100J已足够,如不成功,可逐渐增加能量。

也可用胺碘酮150~300静脉注射。

(2)血流动力学稳定:

对于这类患者,可先完善辅助检查,评估病情,纠正重要诱发因素如低钾、缺氧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1)机械刺激迷走神经:

通过做动作,刺激咽反射,颈动脉窦按摩,压迫眼球,冷水面部浸浴等方法兴奋迷走神经,约50%的患者可终止折返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

2)药物治疗:

a.腺苷b.普罗帕酮c.维拉帕米d.胺碘酮e.毛花苷丙f.β受体阻滞剂3)经食管心房调搏复律4)导管射频消融术。

六、急性疼痛

1.颅内病变所致头痛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1.感染:

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

2.血管病变:

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风湿性脑脉管炎和血栓闭塞性脑脉管炎。

3.占位性病变:

脑肿瘤、颅内转移瘤、颅内囊虫病或包虫病。

4.颅脑外伤:

脑震荡、脑挫伤、硬膜下血肿、颅内血肿、脑外伤后遗症。

5.其他:

偏头痛、丛集性头痛、紧张性头痛、头痛型癫痫、腰椎穿刺后及腰椎麻醉后头痛。

2.颅内压升高临床表现是什么?

如何救治?

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征,严重者可导致脑疝从而危及生命。

良性颅内压增高多指存在头痛和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而无局灶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颅内无占位性病变,预后较好。

主要救治措施为:

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血压、脱水降颅压,根据病因予以手术、引流,对症处理,防治并发症。

3.高血压危象分为哪两项,其降压原则是什么?

1.高血压急症2.高血压次急症。

原则:

1.高血压急症:

高血压急症选择静脉滴注速效降压药物,降压目标是静脉滴注降压药后1小时使平均动脉血压迅速下降,但不超过25%,其后2~6小时内血压约降至160/100~110。

血压过度降低可引起肾、脑或冠状动脉缺血。

24~48小时逐步降低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下列情况应除外:

1)急性缺血性卒中;2)主动脉夹层应将收缩压迅速降至100左右;3)如肾功能正常,无脑血管病或冠心病者则血压可降至正常;4)如患者60岁以上,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或肾功能不全,其安全血压水平是160~180/100~110。

静脉用药者1~2日内应加上口服降压药,争取短期内停用静脉给药。

2.高血压次急症应口服速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硝苯地平、拉贝洛尔等,在24~48小时内降血压逐渐降低至目标水平。

4.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概念及其临床基本特点是什么?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表面出现破溃,血小板黏附并聚积在破溃斑块表面,与纤维蛋白原相互结合产生纤维蛋白,进而激活了凝血系统,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急性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性非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特点:

1.症状:

主要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胸痛表现为憋闷、压迫感、紧缩感和针刺样感等;疼痛变化可逐渐加重,有间歇却不能完全缓解;疼痛可向肩背、左上肢或下颌等部位放射;疼痛可反复发作。

并较前发作频繁,与原有的缓解方式不同,或持续不缓解。

须注意不典型胸痛或只表现为胸闷、呼吸困难及眩晕的高危患者,如老年糖尿病患者。

2.体征:

注意神志变化,皮肤灌注状况,动脉血压变化;检查肺部湿性啰音及出现部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法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