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6180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2章 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docx

第2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计划学时:

2

教学目的:

让学生对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有一个初步但是正确的认识。

能够理解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的含义,能够区分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应激的作用,和常见的应激源都有哪些。

为接下来的课程打好一个概念上的基础。

教学思路:

1、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

2、灾难与心理危机的界定分类

参考书目:

《应激与心理危机干预》,邱鸿钟、梁瑞琼等编著,暨南大学出版社,15.00元。

《洞察危机的惊魂——应激心理学》,张明主编,科学出版社,19.80元。

 

第二章心理应激与心理危机概述

导入(3分种)

上节课我们从身边的心理危机和汶川地震引发的心理危机谈起,介绍了心理危机的普遍性、危害性和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之上解决了三个问题:

为什么学危机干预、危机干预具体学什么,以及怎样才能学好危机干预这门课。

明确了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相信这样的介绍能为我们之后的课程打下一个不错的基础。

今天我们就开始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上节课由于是整个课程的概述,所以我们讲得很多,讲得也很广。

可能同学们对一些最基本的概念还是有疑问。

到底什么是心理应激、什么是心理危机?

二者有何联系或区别?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发生……今天我们就来厘清这些问题。

1、应激与应激事件的界定分类

(一)应激的概念

1、定义

所谓应激(stress),是个体对察觉和认知的某种有重负或威胁的情境或事件所作出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而其反应的结果可能是适应的,例如见到一块飞来的石头,立即躲开来,即可以称之为积极的应激(eustress);反应也可能是适应不良的,如失业后整天闷睡、卧床不起,这就是消极的应激(distress)。

2、应激的本质

(1)应激是外部压力

外部压力观指出,应激存在于外部事件中,认为人只有在被施加外在压力时才会产生应激反应。

例如,学生产生应激是因为他有可能要参加一场重要的考试,或与老师、同学发生了矛盾,或者因为一篇重要论文的最后期限要到了;父母产生应激是因为养家糊口的经济负担太重,或因为家庭出现了纠纷,婚姻出现了危机;教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一方面他们要保证自己的专业领域内有所成就,另一方面还要把课堂教学做到最好;医生、护士与律师产生应激是因为,他们要应付病人或当事人无休止的要求等等。

这些应激都是由外在压力引起的。

(2)应激是一种主观反应

主观反应观强调个体对事件评估的重要性,认为应激就是人们的一种主观反映,除非个体把某事件解释为应激性的,否则不存在应激。

下面的三个例子说明了这种观点的实质。

例一:

人们乘坐一辆拥护的公共汽车去进行令人厌烦的工作和挤在小汽车后座去度假时,虽然面对的都是拥护现象,但却产生了不同的主观感受。

前者产生了厌烦等不愉快感受,而后者产生了期盼等愉快感受。

例二:

面临高考时,认为高考决定了人一生的命运,高考失败将导致终身失败的学生会感到紧张、担忧,甚至恐惧;而认为高考虽然重要,但高考成改与否并不决定一个人全部的学生,相对来讲会比较平和、轻松和镇静。

例三:

当看一场恐怖电影时,有些人受到电影内容的感染,以为自己身临其境,会感到紧张、害怕,甚至用手捂住眼睛;而另一些人由于比较理智,他们考虑到了电影中的恐怖场景是假的,是演员扮演的,因此,他们就不会感到恐惧或害怕。

当人们主观感受到应激时,会表现出如上所说的紧张、担忧、烦乱、恐惧等精神挣扎或内心冲突。

面对这种挣扎和冲突,无论个体是利用否认或回避的消极防御机制,还是采用积极方法与应激做斗争,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研究表明,如果某种冲突长时间持续,会耗尽个体的精力,使个体产生心理疲劳,而心理疲劳的产生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而且还可能损害个体的生理机能,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3)应激是一身体唤醒

身体唤醒观是薛利提出的。

薛利发现,外界压力或伤害侵入人体时,人体会产生血压升高、胸腺收缩、肾上腺扩张及胃肠道溃疡等生理反应,并且不同刺激或生理反应有相同的症状。

伤害因此他提出,应激就是由于外界伤害而导致的身体唤醒,这种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警戒反应

当威胁或压力第一次出现时,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人体会产生一种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这种短时的引起人体的胃肠失调、血压升高,接着人体会迅速采取各种防御措施并进行保护性的自我调节。

如果防御性反应有效,抗拒就会消退,人本的生理活动也将恢复正常。

这个过程所发生的反应就是警戒反应,也可以被称为急性应激反应。

第二阶段:

抗拒

如果警戒反应不能排队上面的威胁或压力而仍然使应激持续,那么人体就会动员全身的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它们。

随着能量和资源的逐渐消耗,反抗的力量会逐渐减少,同时严重的身体症状,如溃疡、动脉粥样硬化等也会随之产生。

这种动员全身能量和资源去反抗危机的过程就是抗拒。

第三阶段:

衰竭

如果威胁或压力非常严重,人体无法消除它们,那么衰竭阶段就会出现。

在这一阶段,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能力减弱,免疫系统功能降低,人体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严重者还可能会死亡。

反冲

击相

应激出现时的抵抗力

正常水平抵抗力

死亡

时间

疲劳期

抵抗期

警戒反应期

 

(4)应激是一个过程

认知交互作用论认为,应激是一个过程,包括应激源、应激反应和心理中介三个方面,它是前三种观点的整合,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流行和广泛认同的观点。

应激源是指使人们产生应激反应的压力、威胁或伤害等外部事件。

它的分类与“应激是外部压力”中的压力分类相似。

应激反应包括情绪反应、生理反应和行为反应三个方面。

情绪反应是指遇到压力时产生的焦虑、紧张、精神挣扎、恐惧、情绪低落、注意力分散等;生理反应指遇到压力的胸腺收缩、肾上腺扩张、新陈代谢紊乱、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头痛等,行为反应指的是对压力事件采取的应付行动,它包括积极的一面,如面对问题、向他人求助、合理客观的态度,也包括消极的一面,如嗜酒、嗜烟、吸毒、自责、幻想、逃避等。

心理中介因素,顾名思义,是联结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应激评价及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对个体的健康起重要的缓冲、调节和保护作用。

主要的心理中介因素包括说认知评价、事物的可预测性、个体关于事件的知识、人格特征、自尊水平、控制感、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心理坚强程度及应付能力和应付风格。

不同人,由于心理中介因素的特征有很大不同,对相同应激源会产生不同的反应。

拿应付的能力来说,应激只有在超过了个体的应付能力时才存在。

如果一个人的应付能力很强,即使旁人认为是应付极限的事,应激也不会产生;如果一个人应付能力很弱,即使旁人认为很轻易解决的事,应激还是会产生。

 

 

(5)生活中的小事也是应激

人们通常会认为应激是一些诸如爱人死去、婚姻破裂、失业等摧残人整个生活的天灾人祸、巨大灾难引起的反应。

但事实上,应激也与一些生活琐事有关如钥匙丢了,午饭没钱付款,打碎了一只珍爱的花瓶,钱包被偷了等等。

我们在这里可以形象地把巨大灾难引起的应激描述为巨砾应激,把生活琐事引起的应激描述为细砾应激。

巨砾应激不经常发生,但很难处理,就像一个巨大的石头压在人身上,让人喘不过气来。

研究发现,巨砾应激不仅导致一些如失眠、食欲不振、疲乏等状况、诱发人们依赖药物消除焦虑等不良的行为,而且还容易导致心肌梗塞、骨折、糖尿病、肺结核、白血病、癌症等重大身体疾病的发生,并且这些状况的发生与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无关。

细砾应激就像人们鞋子里的小石子,虽然不大但却使人烦恼。

研究发现,烦恼与焦虑、抑郁、心理失调、精神病性症状等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

但是,烦恼是否会引起应激、影响身心健康,还受地域文化的影响。

例如,在新墨西哥州,细砾烦恼与两年后住院的可能增高有明显相关,但在日本却不存在此现象。

又如,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城市(如印度),拥挤、住房及用水紧张等重大烦恼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但生活中的小烦恼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却无任何影响。

有心理学家认为,应激的巨砾和细砾虽然独立发生,但彼此相互影响。

巨砾是沉重负担,细砾是不堪重负的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有可能折断骆驼的脊梁骨。

(6)应激并不都是消极的

很多人把应激理解成烦恼,好像这两个词可以互换。

这可能是因为,广义上看应激并不是好的。

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应激都导致烦恼等不愉快体验,有些应激能使人产生满意的愉快体验。

为了同性质的应激,心理学家引用了烦恼和正应激这两个词。

把应激分为“烦恼应激”和“正应激”两种。

如前所说,烦恼应激一般带有破坏性或不愉快的体验,使个体处于愤怒、恐惧、担忧和激愤等消极、痛苦的心理状态,它不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需要避免。

正应激,能使人产生一种愉快的满意体验。

如参加一个婚礼庆典,参加一个大型体育活动比赛,参加一个文艺演出等,这样的应激完全是一种“愉快欢乐的压力”。

它有增加心理警觉、唤醒动机、致使人们在某方面有更大进步的作用。

例如,一次外语大赛激发了学生认真学习外语的动机,最终使学生的外语能力极大提高。

因此,换句话说,正应激也是一种挑战,它唤醒了人们的动机,并促进了个的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动机唤醒水平与作业效率之间的关系另见其他课程。

(二)应激事件的概念

应激事件,广义上凡是可引起个体高度紧张的事件都叫应激事件,亦称之为应激源(stressors)。

不论事件的内容如何,令人高兴的或沮丧的,令人鼓舞的或受打击的,只要具备足够的心理冲击力量、能引起应激反应的刺激物一般都称为应激源。

包括地震、水灾、风暴、雪灾等自然灾难,突发性工业严重污染等理化与生物性刺激,社会巨变与个人社会地位的突变,严重的人际关系冲突,家庭暴力,亲人死亡,迁居异国他乡,语言、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的改变等社会刺激。

(3)应激事件的分类

外在压力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良性的,对于个体来讲,这种压力是一种挑战,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

如公司经理让职员做一个公司发展计划,这对职员来说虽然有很大压力,但是同时也是一种挑战,因为计划的完成能使他升职或加薪。

另一类是不良的,它大致可分为三类:

(1)急性压力:

如突发的自然灾害、突患重病、事故、外伤、自尊心受挫等;

(2)生活事件压力:

如居丧、退休、离婚、监禁、人际关系紧张、移民、经济状况恶化等;

(3)长期慢性压力:

如角色过多的紧张、工作超负荷或负荷不足、家庭关系不和睦、以主社会隔离等。

因为人具有社会性,从出生到死亡,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需要经历无数次的失败、成功、喜悦和悲伤,而这些体验的产生又都是由社会事件所导致,如亲人的死亡、患病、吵架、判刑等。

因此,在众多压力中,与人更密切相关的是生活事件压力。

补充材料:

应激事件的其他分类分法:

1、根据应激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受影响面分

(1)严重的灾难

通常指突发性的,造成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对国家或一个地节的社会结构、政治格局与稳定、经济状况、社会治安构成重大威胁或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或技术灾难,如地震、旱灾与饥荒、飓风、山崩、火山、洪水、大面积的传染性疾病爆发、恐怖袭击和战争、核污染、空难等技术灾难。

(2)一般公共事件

通常指影响力相对较小的一般公共事件,如一般的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等。

(3)个体的应激事件

如离婚、家庭暴力等。

2、根据应激事件与当事人的关系分

(1)直接的应激事件

即个人亲身经历某一应激事件或耳闻目睹某一应激事件直接造成心理创伤。

(2)间接应激事件

即个并没有经历应激事件,而是通过电视媒体、报纸杂志、市井谣传等间接地受到刺激,亦可以称之为次生的或二次应激。

3、根据应激事件的社会意义分

(1)正性的应激事件

如突然提升职务、买彩票中巨奖、突然宣布结婚、高考意外成绩、其他意外的巨大收获等;

(2)负性的应激事件

如突然被撤职查办、重大的财产损失、失去至亲、被诊断患有致死性或致残性疾病、车祸等突然发生的伤残、高考失败、失恋、离婚、发现配偶不忠、被人强暴、遭受抢劫、家庭暴力等。

4、根据事件发生的时间特点分

(1)突发性的应激事件

如地震、水灾、火灾等。

(2)慢性的应激事件

如患有某种疑难杂症、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对自我形象和大的疾病,长期的家庭暴力等。

(3)特定时期的应激事件

如新婚期、刚参加工作时、退休时等。

5、根据应激事件发生的数量分

(1)单个的事件,如车祸。

(2)多个叠加的事件,所谓祸不单行,如刚刚遭受自然灾害,又身患重病等。

2、灾难与心理危机的界定分类

(1)灾难的界定

灾难(disaster)通常是指自然界发生的或由人为因素导致的,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具有严重破坏性的应激事件。

可以根据灾难发生的空间地域特点和自然物理特性分为如下类型:

1、发生在土地上的灾难

(1)自然灾难:

如地震、火山爆发、雪崩、山崩和泥石流等;

(2)工、农业生产性灾难:

如水库堤坝崩溃、由于开采带来的地表下陷、工业放射性物质污染、开发带来的严重的生态破坏等;

(3)人为灾难:

如严重的道路和交通事故等。

2、发生的空气领域的灾难

(1)自然灾难:

如雪暴、尘暴、陨石、台风、飓风、龙卷风等;

(2)工、农业生产性灾难:

如酸雨、化学污染、地上和地下爆破、都市烟雾等;

(3)人为灾难:

如飞机空难、外空飞行器垃圾污染等。

3、由失火引起的灾难

(1)自然灾难:

如闪电、森林大火等;

(2)工、农业生产性灾难:

如化学物品燃烧、电火、汽车自燃等;

(3)人为灾难:

如纵火等。

4、由水患上起的灾难

(1)自然灾难:

如旱灾、洪水、暴风雨、海啸等;

(2)工、农业生产性灾难:

如废水污染、油船事故溢油等;

(3)人为灾难:

如海难等。

5、生物性和社会性灾难

(1)自然灾难:

如地方病、流行病、瘟疫、饥荒等;

(2)工、农业生产性灾难:

如建筑事故、机器设备问题、非法药物致死等;

(3)人为灾难:

如大型民事纠纷与斗殴、恐怖事件、投毒、严重的大面积食物中毒、足球流氓群体暴力事件等。

(2)心理危机的概念

个体或群体遇到重大的异乎寻常的应激或危机事件而自己不能解决或处理时,则可能发生心理失衡的危机。

心理危机(crisis),一般是指个体或群体面临突然的或重大的生活挫折或公共安全,既无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应激的方式来应对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况。

心理危机由危机事件(criticalicident)引起,危机事件又叫创伤性事件(traumaevent)。

心理危机是因为个体或群体意识到应激事件超过了自己的应付能力,而不是指个体或群体经历的事件本身。

危机意味着心理平衡稳定的机制被破坏。

如果说应激反应是一种保护性反应的话,那么,心理危机则是一般应激反应不足以应付的状况,这种反应过度或不足、无所适从的心理失衡通常可能会导致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精神障碍。

(3)心理危机的分类

由应激或危机事件引发的精神障碍通常称为反应性或心因性精神障碍,这是一组功能性精神疾病,其临床表现和发病与遭受强烈的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为人理解。

参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系统,根据本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长短,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1、急性应激障碍

或称为急性应激反应或心因反应,指在受到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后立即(1小时内)表现出强烈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2、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指受到强烈的精神刺激后,以妄想、严重的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神刺激因素明显相关。

病程短暂,一般不超过1个月。

3、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或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指在经历异乎寻常的灾难性心理创伤的一段潜伏期(几周到几个月)后,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表现为闯入性的反复重现的创伤体验(flashbaks)、噩梦、持续性的警觉状态、惊跳反应增大、选择性遗忘等。

4、持久性心因性反应

指由于应激源长期存在或长时间处于适应不良的环境中而诱发性的精神障碍。

主要表现为有一定现实妄想,或伤感、沮丧、好哭泣的情感障碍,或生活习惯改变的行为障碍等。

症状至少持续3个月以上,有时可长达几年。

5、适应性障碍

指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因生活环境改变,在个体人格缺陷的基础上,个体表现出焦虑心境、抑郁心境等情感障碍,或身体性不适,或行为退缩等适应不良行为,但一般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适应不良中有短期或路中期或长期的抑郁反应:

抑郁开始于社会心理刺激之后的一个月,症状持续从1个月到2年不等。

三、常见的应激源

关于常见的应激源,我们之后还有具体的讲解,这里先就我们日常生活的三个重要环境中的应激源简单的加以介绍。

(一)与工作环境有关的应激

1、工作复杂程度高

工作复杂程度是指需要完成工作的固有难度,这种难度可能是工作所需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大而复杂导致的,也可能是工作扩大或附加的方法的难度导致的,还可能是上级提出的一些奖惩计划导致的。

2、超载工作

超载工作常分为数量超载和质量超载。

当工作所需的体力超过了个体的能力时为数量超载。

个体必须在短时间完成很多的工作会产生这种超载。

质量超载指的是工作太复杂或工作太难,这种现象产生于工作对个体的技术或精神上的技巧要求过高。

3、或低载工作

是指工作毫不费力就能完成。

这种工作使个体体验不到价值感和成就感,进而感到乏味和枯燥。

4、不安全的物理环境

不安全的物理环境是工作应激的潜在来源,尤其是当个体面对伤害的威胁时。

紧急服务的工作人员,如警察、矿工、消防员、士兵和排组成员,常有这种类型的应激。

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充分训练个体去就会这类危险情况。

5、倒班的工作

倒班是指工作时间表不断改变,有时白天工作,有时夜晚荛,这对睡眠和生物钟产生了干扰,对神经生理节奏、新陈代谢率和精神效率都有影响。

这种工作会使个体感到生理和心理的不同步,烦恼增加,家族关系可能遭到破坏。

6、要求技术不断更新的工作

技术的不断更新是指现代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变化的技术迫使个体寻找新的工作或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这使大多数人都很难适应,产生应激。

(二)角色模糊和人际关系紧张

1、角色模糊应激

在大公司或结构不合理的公司中,角色模糊是较觉的现象。

这里角色是指当某一个人牌某一位置时,社会对他的期望。

当个体不知道应该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时,就会产生角色模糊。

角色模糊是职业生涯中期危机的主要部分。

在中期危机中,职员会在升职过快、升职过慢、工作稳定性不高和发展受限这些条件下产生应激。

角色模糊的产生表现为:

工作成果低、工作满意度低、焦虑、敏感并有离开公司的想法。

有研究发现,女性角色模糊的现象更多,职业女性比男性的生活压力要高些,这可能与性别及双职工家庭对女性有更大要求有关。

2、人际关系应激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工作满意度很重要。

具有庞大的交际圈,于工人还是经营管理者来说,家族和支持可以减少应激。

这和许多研究中有关社会支持以应激起缓冲作用的观点一致。

可以通过减少激素释放,降低血压,减少吸烟数量来获得工作上的社会支持,缓解心理应激反应。

相反,由于竞争等带来的人际关系紧张或人际关系淡漠,会使个体每天都处于焦虑和紧张之中。

这种环境中的个体,心理总是绷着一根儿弦,害怕自己一不留神就会被底毁或陷害,做事小心、谨慎,拈轻怕重,很难在工作中发挥创造性和独特性。

(三)家庭与工作相互影响

1、蔓延关系

研究表明,工作关系与非工作关系呈正相关,即当个体以自己的工作信心不足或满意度不高时,他们在生活中也会有相似的感觉。

这说明工作中的应激会蔓延到家庭中,家庭中的应激也可能划算到工作中。

如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心中充满压力的个体,常常表现出不快,回到家中的他也会满脸悉去,这给家庭也罩上了一层阴影。

另一方面,夫妻关系不和谐或感情危机所带来的烦恼等各种消极情绪会影响工作效率及工作中的创新。

2、补偿关系

是指家庭或工作中某一方面的积极事件可以弥补另一方面的消极事件。

如升职、加薪等积极事件是解决家族经济矛盾的重要因素;家庭幸福和温暖能给在工作中遇到困难的个体提供力量和支持,成为积极工作的动力。

3、工具关系

是指一方面为另一方面获得经验。

如解决工作人际紧张的技巧可以巧妙地运用在家族矛盾中。

4、冲突关系

指工作与家庭是不相容的,一方往往为另一方牺牲。

这种关系在职业女性中表现突出。

女性,尤其是工作业绩优秀的女性,为了工作往往对家庭照顾得更少,或根本没时间理会家庭。

这显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如夫妻不和,孩子没人管束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