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5791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7.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docx

学校家校共育工作报告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坊安街道南流小学

在现代社会中,学校的核心功能是为学生及相关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因此学校应以家教育方针与政策法规为前提,根据学生及相关消费者的需求,根据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来确定学校的办学理念。

我们应努力创办“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的学校。

结合学校实际寻找有效的评价方法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建立学生、家长、社会群众对学校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改变政府评价学校的单一模式,把评价还给社会。

通过“评价”这一平台,促进学生、家长、社区群众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共同推进教育发展。

我们在研究“把评价还给社会”时,“社会”一词主要指社会成员中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学生、家长、社区群众。

但是,大部分学生、家长以及社区群众由于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机制缺乏全面的了解,往往站在个人或局部的角度看待学校的教学活动,很难对学校予以科学、客观、全面的评价。

因此,2009年初,我校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维评价体系”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顺应新时期的要求,主动邀请多方面人士参与学校评价,着力研究如何克服社区群众、家长及学生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据此提出了“社会、家长、学生三维立体”的评价模式,尽可能实现多维评价改革。

一、基本做法

1.把评价还给学生,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师生之间并非简单的施教者与受教者,更多的是平等的学习伙伴。

尽管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思维不够填密,但他们的评价往往最直接、最率真、最真实。

因此,我们大胆地提出“把评价还给学生”。

(1)设立校务监督员,评价教育教学常规

学校在每班设立学生校务监督员对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予以监督,若有教师出现不规范行为,学生校务监督员有权代表本班学生向校长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如教师出现不按时到岗、在课堂上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使用不文明或有辱学生人格的不规范语言、使用手机等无线电通讯设备、擅自离开教室等违规现象,学生校务监督员可以及时提醒教师注意改正,若教师不接受,则可在课后向学校“3.15工作室”或校长投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教师的行为规范,学会了正确评价老师的方法,教师也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民主精神,师生之间形成了民主和谐的氛围。

(2)“让我们做得更好”,整体评价教师形象

每学年年末,我校面向全体孩子发放“让我们做得更好”教师考评表,让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热情、服务意识、专业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考评表列出“优秀”、“良好”、“称职”、“不称职”4个评定等级,请学生以不署名方式填写,并于统一时间交到校门卫室,由教导处工作人员回收,确保评价公平、公开、公正、透明。

一个个简单的圆圈,让我们客观真实地看到了学生对教师们的评定。

绝大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定为“优秀”,肯定了老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个别“良好”、“称职”的评定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警醒,便于我们及时寻找原因、不断改进。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接触时间不同,导致很多学生对老师的了解程度不同,语文、数学教师所获评价较高,所获“优秀”的评定全部达到了96%以上,甚至很多教师达到了100%。

而“良好”、“称职”的评定多出现在对科任教师的评价中。

我们一方面客观、公正地看待这一现象,理解科任教师因课时量大、班额多而与学生缺乏沟通,所以规定若科任教师能被任教班级80%学生的认定为“优秀”,就达到“优秀”的等级。

另一方面,我们请班主任老师做好沟通、协调工作,转达孩子对老师的希望,同时请孩子站在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让孩子和教师在进一步沟通与理解的基础上,使评价渐趋成熟。

(3)“寄语我爱的老师”,引导情感性评价

因为小学生认知水平较低,他们的评定往往比较感性。

对教师评定的角度、深度和广度因自身需求、喜好而异,因此目标考核式的评定并不能完个客观真实地反映孩子对教师的评价。

因此每学期末,我们还发放“寄语我爱的老师”调查表,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对教师的情感性评价中。

别小看孩子稚嫩的笔触,那一句句童真的话语,生动地再现了教师课堂教学风格,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他们对老师的希望,描绘出他们心目中理想的教师形象。

有的孩子感谢老师的严格要求但又希望老师的语气能温婉柔和些;有的孩子敬佩老师的一丝不苟但又希望老师的语言能幽默风趣些;有的孩子惊叹老师对教材的钻研但又希望老师能多补充些课外知识;有的孩子感激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但又希望老师不要唠唠叨叨……他们的评价每一字、每一句都洋溢着对老师的热爱,委婉的建议更是激励着教师不断反省、不断进步。

一张张表格不仅盛满了学生对老师的爱,更让老师看到了孩子们真切的需要,这种心灵的交流,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互敬、互助的和谐关系。

2.把评价还给家长,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家长是学校教育的直接“消费者”,家长对学校服务的满意度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代学校与家庭的关系已经从照顾、养护幼儿的养教关系转变为满足家长对子女成才需要的责任关系。

家长的支持和信任是学校的宝贵财富。

我们清醒地看到:

学校成功的背后往往有一个大力支持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家长群体。

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把评价还给家长”。

(1)设立“家长委员会”,明确评价的范围

我校在“三结合教育模式”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己成立的“班级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委员会”中采取自荐、全校家长不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成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形成三级模式。

学校通过与“校家委会”成员的多次交流、协商,明确了家长参与学校评价的范围为:

学校办学理念的实施、学校育人目标的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实效、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定、教师业务水平的评价。

家长在参与学校评价时本着不挑刺、不求全,多建议、多合作的原则,协助学校运作。

(2)填写各类考评表,实施评价的权利

每学期我校都以教师的“亮相课”(校本教学研究课)作为交流的平台,把课堂面向全校家长开放,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近距离地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对孩子一天的学习生活进行“全程跟踪”—我们任意一位教师的任意一堂课都对家长开放,从而让我们的家长在填写“家长一日开放活动”反馈表时能较为客观、科学、准确地对教师工作给予评价。

衷心的夸赞、真挚的感谢、殷殷的希望、精辟的分析、独到的见解、睿智的建议,让我们在感动之余冷静反思,及时调整、改进,以积极的态度尽量满足家长的合理需求。

每学年度末,家长还会与孩子一道填写“让我们做得更好”考评表,表格内容、填写方式、回收方式与学生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3.把评价还给社会,共建优质教育环境

“参与评价”的活动受到了家长、学生的广泛关注,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不仅学生、家长有兴趣参与到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中来,社会群众也饶有兴致地走进教师的课堂观摩,旨在为即将入学的孩子考察学校。

社会是学校发展的沃土与依托,实现学校与社会的合作,才能保障学校教育有一个健康、宽松的发展环境。

社会群众的口碑更是对学校知名度最有力的宣传。

因此,我校加大改革力度,进一步提出“把评价还给社会”。

目前我们研究的切入点就放在社会力量对学校的评价上。

(1)以“红领巾服务队”为纽带,共创社区文明

每周星期二下午是我校固定的社区活动时间,每个年级的“红领巾服务队”成员轮流到社区教育基地、居委会、街道办事处与社区友邻单位联手开展社区主题活动:

小小税务监督员、我是储蓄小行家、社区护绿行动等。

孩子们的行动传递着学校的教育教学理念,同时也强有力地证明学校是社区的精神辐射源,有助于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的建立。

假期中,我校学生按所住的街道、院落或单位宿舍组成小队,每队10人左右,利用节假日深入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如“关爱在身边”、“环保大家行”、“身边的历史”等。

各队还有“家长义务辅导员”、“社会义务辅导员”对他们的活动进行指导,提供帮助。

各队在居委会的帮助下还建立了相对固定的社会、家庭活动点。

每次活动后,小队长们要在“队长日志”上记载活动情况,假期结束时分别由居委会和邻居对“红领巾服务队”的活动做出书面小结鉴定。

一篇篇热情洋溢的评语,既肯定了孩子们活动的成效,也展现了社会群众对我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赞赏,中肯的建议更是弥补了细节上的疏漏,既有感性的一面,又不失其科学性。

今年,我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三维立体模式”的基础上还建立了“雷锋少年”评价体系。

学校老师、社会成员、家庭成员们可以“三维立体”地对孩子的学习、生活进行评价,让评价更客观全面。

(2)以“结对读书活动”为平台,构建学习型社会

在街道办事处和社会组织的帮助下,我校“萌芽文学社”的学生成员与社会干部、群众顺利地“结对子”,开展“小手牵大手、书香满社会”活动。

一组“对子”共读同一本经典名著,并随时交流读书心得,共同完成读书笔记、读书报告,继而相互以寄语的形式予以评价。

大朋友们对自己的“读书对子”夸赞不已,更对学校这种活动的形式、成效赞赏有加。

现在,我校的“萌芽文学社”成立了“社会分社”,这些大朋友们成为了“社会分社”的首批成员,活动日益丰富多彩。

(3)以大型主题活动为阵地,宣传学校办学理念

为了向社会宣传我校的办学理念,展示师生风采,争取社会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校每学年都组织3次以上的全校性大型主题活动,每次都邀请社会代表参加,并请他们提出宝贵意见,以书面形式收集、存档。

“六一谢恩日”、“小学生研究大社会”、“建卫生家庭,做文明市民”、“清除校园周边牛皮癣”等活动获得社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尤其是“清除校园周边牛皮癣”的活动更是被各家主流媒体争相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还赢得了坊安街道党委政府的表彰

二、反思

学生、家长、社会这三个维度,是我校“把评价还给社会”的立足点。

在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

当我们跳出固有的模式,告别陈旧的思路,把评价还给社会时,我们并没有因评价的角度多了而感到繁杂,相反,我们的天地更宽了。

我们构建“三维立体”评价体系的尝试,让家长更了解学校,将家庭教育的力量整合到学校教育之中,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形成教育合力;让社区群众更理解学校,主动定位为参与者,用社区教育的力量促进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使学校成为社区精神文明辐射源:

让教师更勇于接受挑战,主动接受多维评价,虚心改进,积极反思,不断创新,将评价的结果转化为终身学习的动力;让学校更富有活力,主动接受监督,将自身的发展融入社会的发展中,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努力做到让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

在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们的工作更加富有激情,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把己有的成功经验制度化,既避免“流于形式”,又防止“越俎代庖,在提高学生、家长、社区评价的合理性、实效性上下功夫,让“三维立体”的评价更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让“把评价还给社会”这种新型的评价方法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命力!

三、附:

坊子区南流小学“三维一体”评价体系用表

表一

“让我们做得更好”社会意见调查问卷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我校不断推陈出新,力争把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好、做实。

本次采用创新形式,其中存在的问题还需您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不断改进,争取做得更好。

坊子区南流小学

本次调查为匿名调查,请各位家长本着对学校发展的态度认真填写,您的参与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帮助。

表二

“让我们做得更好”家长评教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家长:

您好!

首先感谢一学期来您对学校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

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教师职业道德,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全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特对任课教师进行满意度调查。

请您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在充分征求孩子意见的基础上,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