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论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生态农业及百喜草良种产业化生产建设项目
建设单位:
法人代表:
项目负责人:
项目技术负责人:
技术依托单位:
学术带头人:
建设地点:
XX
项目主要建设内容:
1.百喜草原种圃及优良品系选育基地建设及相关设施
2.良种生产产业化技术对策、配套体系研究与创建
3.百喜草良种基地建设
建设规模:
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优质百喜草种子66万kg。
二、企业概况
1.企业基本情况
XX成立于1963年,主要从事亚热带红壤资源,及其综合开发应用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的研究,是一个集研究、示范和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省级科研机构,曾为全国农业十大样板之一,主要设有江苏省旱作物良种引育中心、江苏省百喜草推广中心、农业示范场、科技开发等专业机构。
全所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15人,其中研究员4人,客座研究员7人,副高职称15人,中级职称34人。
研究领域主要包括红壤资源与环境、植物营养与施肥、作物栽培与园艺畜牧等专业。
科研设施齐全,可进行土壤物理、化学常规、土壤矿质全量、土壤微生物与腐殖质、微量元素及植株营养测试,主要承担国家、部、省级科技项目的研究和推广工作。
拥有试验示范基地5000余亩,农田基础建设较好,设施配套,科技情报、信息网络畅通,位居南昌市郊,交通十分便利,与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和交流关系。
主要成果在红壤资源调查评价与利用改良区划;低丘红壤综合开发利用与生态、立体农业模式;红壤性低产田、地、园改造;红壤地区水土保持与环境监测;红壤养分平衡与肥料管理体系等领域,取得一批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已有31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其中二等奖以上成果7项。
“红壤改良应用理论”和“红壤改良利用技术的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江苏红壤综合开发与农业持续发展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据估算,江苏红壤开发累计为国家创造了700多亿元的社会财富。
基地建设及科技产业发展XX350余公顷基地已建成红壤综合开发与立体、生态可持续发展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100公顷立体、生态茶园模式,为红壤低丘茶园增强抗御自然灾害,提高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新的技术示范;80公顷高效、集约红壤旱地农业示范基地,抓住了良种、抗旱和节水灌溉等核心技术问题,成立了“江苏省旱作物良种引育中心”,每年可提供玉米、花生、大豆、红薯、油菜等良种3-5万kg;草业产业化基地为治理生态环境和调整产业结构发挥了技术物质支撑的重大作用。
特别是以百喜草为主的水土保持种苗基地,为实施“退耕还草”和“西草东育”战略提供了种源和技术。
现已被列入“国家农业引智成果推广基地”;以高产、高蛋白优良饲草“南方型鲁梅克斯”为主导草种的种草养羊示范基地,为江苏农田种植结构调整,秋冬闲田地的利用和农牧结合展示了新的切入点,并初步形成产业优势,在全省及西南地区产生辐射效应,现已成为长江以南“鲁梅克斯”种子推广中心。
占地2公顷的红壤科技精品园,体现了技术引进与自主研究创新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配套,为解决红壤开发中的关键性的综合技术配套难题,改造江苏传统农业不断提供技术支撑。
发展目标与方向XX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红壤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开发为中心,以良种为重点,走“科研—开发—生产—经营”一体化道路。
科研工作坚持以生态和可持续发展为方向,加强技术创新,将争取国家科技项目支持与增强自我造血功能、自我发展紧密连结,研究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科学研究与经济联动发展。
着力搞好旱作良种产业化,草业产业化,以科技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促进全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2.企业法定代表人的基本情况
单位法定代表人: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依据
1.委托我院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协议。
2.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3.《江苏省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4.《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决定》
5.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
6.当前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及重点方向指南
7.百喜草生态工程体系建设
8.江苏省重大科技项目推荐书
9.百喜草治理水土流失实验示范和推广资料
10.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
11.其他有关法规文件和市场价格资料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范围
本报告以百喜草项目的建设内容为研究对象,以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规模、项目总体规划、运作方式、投资估算、效益分析为内容,开展多方面的研究,具体包括:
1.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的确定
3.地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4.运作方式
5.项目工艺方案
6.项目管理
7.环境保护与节能
8.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9.效益分析与建议
第四节项目建设条件和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条件
一、具有本项目实施雄厚的人才、技术、物质基础条件
XX成立于1963年,其前身为江苏省农科所红壤系,成立之初为江苏省红壤试验站列为全国十大样板之一,长期从事南方山地利用与水土保持研究,长期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有较高的知名度。
红壤所在低丘红壤利用改良研究中取得了国内外瞩目的成就。
在绿肥牧草研究方面,共引进了国内外260多个品种,已筛选包括百喜草在内多个适宜红壤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的多个草种,并建立示范基地,为本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红壤所从事红壤研究工作30余年,对南方红壤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有较丰富的经验与科技贮备,拥有一支高、中、初级组成的融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业务熟练的科技队伍。
有中科院农业委员会主任赵其国院士担任名誉所长,全面指导科研和开发工作。
本所科研设施和测试设备较完善,分析项目齐全,技术熟练,无须添置重大设备。
二、1999年江苏省政府决定的对百喜草的推广计划
江苏省政府1999年作出决定,到2009年江苏省百喜草推广面积100万亩。
这个决定无疑十分正确和及时,并为我们从事百喜草研究和推广工作的同志带来了强大的动力。
据统计,全省现已推广应用百喜草增至30万亩,遍及全省90%的县市(图3)。
把百喜草从点面示范向大面积推广转变,从单一治理到综合应用上转变,拓宽百喜草的应用领域。
这个决定无疑为此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条件。
三、领导重视、专家指导
本项目实施5年来,得到国家外国专家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外国专家局万学远局长十分关心江苏百喜草治理红壤生态环境及其综合利用工作,并作了许多重要指示;台湾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中科院于天仁院士等专家先后到红壤所百喜草基地指导试验和示范,给予了鼓励和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要求进一步加快百喜草产业化开发步伐,为江苏生态环境建设及优质果品基地建设、我国西部退耕还草建设作出贡献。
在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农业厅等部门的全力支持下,XX对项目的实施配备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专业科技人员,他们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持之以恒,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四、政府支持
1.确立推广机构经过几年的推广实践,红壤所已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百喜草推广的路子。
以科研带动科技开发,成果推广配套技术服务,以合理的收费参与市场竞争的策略,推动了红壤所百喜草基地建设和百喜草的推广,红壤所今年在百喜草项目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面向全国的“江苏省红壤百喜草推广中心”,把基地建设、宣传和推广服务于一体,全面推进了百喜草的成果开发。
并联结更多的省内基地,具备了将百喜草向全国推广的基本条件。
2.提供必要的配套支持经费百喜草的推广无论在省内或省外,最大的效益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项公益性为主的事业。
百喜草水土保持技术推广,得到了政府多年的支持,种子基地在前几年科研经费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现在通过推广走向市场已能基本维持运转,但要增加供种量就必须要有大投入,扩大种子培育工作,必须进一步得到政府的支持。
五、交通方便
XX地处江苏省进贤县,距省会南昌50公里,距进贤县城10公里,320国道、浙赣铁路、沪瑞高速公路、京福高速公路穿越本所,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图1、图2)。
(二)项目建设可行性
在XX建立此项目具有很强的可行性及明显的优势。
1.红壤所已成为国家级的“百喜草防治水土流失农业引智示范基地”,自身具备的条件可得到国家外专局申请出境培训、学习考察的支持,直接从境外种质资源圃引进新优品系。
在品种选育技术方面,红壤所长期进行旱作物品种资源引进筛选,成立了“江苏旱作物良种引育中心”,培养了技术骨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从1997年开始,建设的高标准百喜草种子基地,连续三年种子单产均为600kg/hm2以上,为全国之最。
种子千粒重1.7—2.1g,发芽率50%,远高于有关资料提供的标准。
总结出了一套指导大面积种子基地优质高产的技术方案。
3.从1996年开始向省外推广百喜草水土保持技术,已推广到20个省市区(图4),在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陕西、重庆等地直接推广和辐射推广面积3700hm2,获得成功。
1999年12月和2000年4月,协助国家外专局和省引智办举办了二期百喜草培训班(由本项目组专家主讲),来自11个省市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为百喜草下一步推广打下了良好基础。
2001年5月,国家外国专家局在南昌召开了“百喜草技术经验交流会”,与会领导和专家到红壤所视察。
在会上,国家外国专家局万学远局长和江苏省黄智权省长授予红壤所“全国农业引智成果推广示范基地”牌匾,确立了红壤所向全国推广百喜草的中心地位。
4.基地农户从百喜草良种繁育中取得明显的增收效益(一年生苗圃种子收入比常规种植增收4500元/hm2,二年生苗圃增收10500元/hm2。
),具有进一步扩种的积极性,并在协作模式、质量监控等管理方面双方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项目组与农户签订种子生产合同,项目组补贴种草,提供技术资料,现场指导管理,实行订单生产,产品统一营销,有利于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将生产、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5.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全国百喜草技术经验交流会的胜利召开,迎来了百喜草全国推广新的热潮。
我省许多从事百喜草技术工作的同志,都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百喜草的技术推广中去,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发挥我省优势,策应西部大开发,特别是为西部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我们的贡献。
6.红壤所已申报了“江苏省红壤百喜草技术推广中心”,注册“冠红”商标,在2000年,以红壤所牵头联合了宜春市、九江市、赣州市、上饶市等地的百喜草应用单位,进行百喜草的联合推广,取得显著成效。
积累了百喜草种子营销经验,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闯市场、会经营的人才,多年的推广、宣传和周到的技术服务,使红壤所在西部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声誉。
因此,本项目在红壤所实施,具有技术、人才、市场以及品牌等诸多方面的优势,为实现预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五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工程方案
1
总投资
万元
1140.09
2
年收入
万元
2640
3
年总成本
万元
1932.47
4
年经营成本
万元
1796.67
5
年销售税金
万元
6
利润总额
万元
707.53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3.6
8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104
9
投资利润率
%
39.25
10
投资利税率
%
39.25
11
资本金利润率
%
51.34
12
借款偿还期
年
4.61
13
投资回收期
年
5.64
14
盈亏平衡点
%
56.36
15
资产负债率
%
68.67
第六节可行性报告结论
百喜草适应能力强、应用领域广,是迄今为止最为优秀的多功能水土保持植物,在国际上久负盛名,鉴于我国环保现状,发展百喜草具有广阔的空间。
且XX具有极其良好的发展百喜草条件。
随着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的加快,草业发展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方兴未艾。
百喜草是我省农业引智的一项重大成果,服务我省,策应西部开发已取得良好成效,大有可为,本项目不但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意义,而且对探索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显示意义。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
世纪之交的农业,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危机,实施可持续发展是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和节约保护并重,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搞好水土保持,改善生态环境……”,为我国解决三大危机、保持农业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国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然而,由于以前一些乱砍乱伐、超载放牧、过度垦荒等等原因,造成了大面积的水土流失,致使生态失衡、环境恶化。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8%,且呈有增无减之势。
全国荒漠化面积262万km2,并以每年2100km2的惊人速度扩展,生态环境形势严峻。
江苏水土流失问题也很严重,虽历经治理,其占土地面积的比重仍达21.1%,全年土壤流失量达2亿多吨,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
水土流失是土地荒漠化过程的重要前兆,荒漠化一旦形成,其土地生产力即几乎丧失殆尽,生态系统也很难恢复平衡,对人类生存发展来说,其严重性可想而知。
我省在长期的水土流失治理实践中,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草被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保持和发展土壤肥力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本植物的应用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多用型的草种倍受青睐,以草代粮,喂养畜禽,以草代肥,培肥地力,以草代石,护坡固土,保持水土,实现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绿肥牧草都能在立地条件差易遭侵蚀的土壤上栽种成功,并要同时兼顾治理和经济效益。
近几年异军突起的百喜草是台湾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首选的水土保持草种,已遍及台湾,并在中南美和东南亚各国形成推广热潮。
具有耐高温、耐瘠薄、耐水淹、耐践踏的旺盛生命力,可用于治理侵蚀劣地、公路护坡、铁路护坡、梯田护壁,坡耕旱地和果园水土保持、圩堤护坡、草基鱼塘、种草养畜、治理矿区弃地、绿化草坪等,表现明显的本地诸草种所不及的功能和效益。
我们认为,百喜草是我国南方水土保持的优势草种,极具推广价值。
在廖绵浚博士不遗余力推动、指导、科研与示范不断取得新进展的情况下,百喜草治理水土流失技术已引起有关部门和科技界的高度重视。
百喜草属禾本科雀稗属多年生匍匐草本植物,原产拉丁美洲。
1963年引进台湾,经过著名水土保持专家廖绵浚博士为首的专家群从几百种草中筛选和推广,百喜草已为台湾水土保持发挥了重大作用。
并为东南亚、中南美各国广泛引种。
近年来引入江苏在红壤荒坡地、裸地、果园坡地上试种,表现了极强的生态适应性。
百喜草从台湾引入江苏种植至今已有12年,经过科技人员多年来的共同努力,对其在红壤地区的生长适应性、栽培模式和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附:
成果鉴定意见和获奖奖状),推动了百喜草在江苏、长江流域的推广应用,正在为江苏和我国南方水土保持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百喜草及其水土保持技术在江苏的成功实践,已成为一项重大的农业引智成果,受到中共江苏省委、省政府,以至中央领导及部门的重视。
作为一种优良的多功能水土保持植物,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等部门的欢迎,推广规模迅速扩大。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后,国家外专局把百喜草水土保持技术作为防灾措施上报国务院,并于当年把百喜草作为全国农业引智成果重点项目向全国推广。
1999年,江苏省小流域治理计划编制,百喜草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首选草种。
目前,全国已有20个省市引种百喜草,江苏推广应用面积约30余万亩,省外引种推广面积达5万余亩,并大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对加速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红壤研究所自1996年初至2000年底,百喜草推广和辐射面积为3778.7hm2,遍及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81个单位。
其中面积较大的除江苏省(200hm2)以外,尚有云南省(300hm2)、陕西省(200hm2)、甘肃省(110hm2)、四川省(100hm2)、湖北省(100hm2)、湖南省(50hm2)、重庆市(50hm2)、安徽省(20hm2)、贵州省(15hm2)。
辐射推广为国家外国专家局宣传本项目提供的技术成果,而下达的推广计划,面积达到2630hm2。
推广地区包括湖北、四川、贵州、广西、安徽、福建、陕西、湖南、江苏、甘肃、云南等12个省(市、区)。
推广应用百喜草的部门主要有引智、科技、林业、农业、畜牧业、水电、水土保持、计委、武警总队等等。
利用方式主要是水土保持,包括治理侵蚀坡地、高速公路护坡等等;也有一部分单位是建立人工草场,种草养畜;有的是把治坡与种草养畜结合。
总之,根据各地反馈的信息和我们进行的调查,绝大部分地区从红壤研究所引种后获得了成功。
如:
云南省农科院连续2年从红壤所引进百喜草种子1000公斤,在元谋县的干热荒坡侵蚀地试种6.67hm2,获大面积成功,当年覆盖度45~70%,次年达到100%,水土保持效果极好,青草产量18000kg/hm2。
用来喂牛、羊、兔,农户每亩直接收入2250~6000元。
昆明市引智办从红壤研究所引种1500公斤,先在市郊侵蚀荒坡播种约300hm2,仍在扩大中,下一步打算用于退耕还草。
陕西省汉中市水保站先后从红壤所引进百喜草种子2000公斤(并派人参加技术培训),分别在勉县、城固县、汉台区、洋县等四县(区)示范,面积共200hm2。
示范区海拔千余米,坡度250~500,土壤为山地黄棕壤。
经过2年示范,大获成功,并代替以往的优势草种“龙须草”,而成为首选水保草种。
据他们测定,百喜草生长速度快,护坡力极强,其拦蓄径流效率达92%,拦蓄泥沙为每公顷67.37吨,减少N、P、K流失为每公顷123.4公斤。
同时每hm2产鲜草30000kg左右,供草期4—11月,每公顷可养牛4头或养羊45只。
因此,他们认为百喜草是西部退耕还草的理想草种。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点是生态环境建设,切入点是植被的恢复。
百喜草的成功引进和推广,无疑正逢其时,为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增添了一项有力措施。
红壤研究所根据市场及社会要求,一是着眼改善生态,突出水土流失治理。
百喜草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均已应用数十年,他们的主要用途是果园套种和建立大面积人工草场。
在台湾,几乎所有坡度150以上的山地果茶园种了百喜草,对坡地农业发展起了很好的作用。
而我们则特别重视百喜草顽强的生命力和奇特的护坡功能,把主攻重点放在治理水土流失严重的、危害性很大的“光板地”、“沟壑地”、“排壁地”,和治理坡度极大、长期裸露、冲沟累累的铁路、公路边坡。
这不仅是客观上的迫切需要,而且有利于提高其显示度,进一步拓展百喜草的应用领域和开发利用其综合价值。
因此,红壤所重点以百喜草为主体的江苏省生态工程体系建设,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示范推广,以基本解决21世纪江苏16.67万平方公里土地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建设山川秀美的新江苏作出贡献。
目前,百喜草要在更大程度上为我国水土保持和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发挥更大作用,仍存在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其中种子的优质生产和充足供应问题极为突出。
1.种子问题。
种子问题包括种子质量、种子数量与种子价格三个方面。
现我省选用的百喜草为细叶种A33,该品系具有较强的抗逆能力,地表覆盖效果好,抗蚀力强,其正常的千粒重为1.7-2.0g,发芽率为40-50%。
据红壤所抽样调查,省内许多地方采集的种子,千粒重幅度1.1-1.2g,发芽率20-60%,种子质量参差不齐的状况极为严重。
目前江苏境内的百喜草示范基地多为零星分散,市售商品种子多来源于这些示范基地,由于销售渠道不宽,种子收集无计划,采收面积少,单产低,估计收种面积约5000亩,产种量约2万kg左右。
百喜草系列技术是江苏10多年来试验示范和宣传推广取得的重大成果,成效显著,实属不易,但受条件限制,至今没有形成产业化生产,不仅没有实力参与西部开发,而且满足不了本省红壤改良利用和水土保持的需求。
近年来省外单位已开始从国外引进百喜草种子,由于百喜草品系繁多,性状各异,有的品系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盲目引进很容易遭受失败,这种情况目前已经在一些地区发生,若不及时加以规范,必将影响到百喜草的推广应用。
2.品系问题。
百喜草原产拉美,美国现有品系数千个,台湾省曾于60年代先后引进数十个品系。
经过品系特征鉴定,划分为宽叶种(代表品系为CommonA44)和细叶种(代表品系为PensacolaA33)两大类。
江苏现推广的品系为细叶种(叶宽0.32cm左右,染色体数2n=20,较耐寒)。
据我们的跟踪调查,这一品种具有极强的适应性,不但适宜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推广,而且在汉水流域,北亚热带黄棕壤地区引种亦获得成功。
是一种最优秀的水土保持植物,但其饲草兼用性能较差,供草时间较短,抽穗后草质下降,青草产量也相对偏低(亩产青草2000公斤左右)。
境外的资料报道,宽叶种具有较高的青草产量,缺点是抗寒性和水土保持效果均不如前者,但作为农业综合利用的饲草,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但目前,还很少开展这方面工作,我们认为推广品种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目的、不同需求,做到有的放矢,这是我们今后需要下大力气敷补的一项重要工作。
另外,江苏引种百喜草虽已有10多年,但品系单一,种源自繁,没有提纯复壮,种性退化的问题也是必须引起关注的。
基于上述优势和原因,百喜草是江苏策应西部大开发的一个优势项目。
以百喜草生态体系建设为载体,在XX建立百喜草原种圃,并开展产业工程运作,实现百喜草种子良种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质量标准化、营销产业化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不仅项目本身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对探索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体制改革途径,促进科技产业化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项目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一节项目特点
一、产品特点
1.强大的固土护坡能力。
百喜草对地表形成立体防护,一是茂密的叶片草丛为第一防护层,减少雨滴对地表的击打而引起的溅蚀;二是粗壮的“辫子”状匍匐走茎,覆盖地面严密为第二层防护,紧贴地面向四周伸延的匍匐茎,形成圆盘丛状群落,形成了多层拦截,增加了雨水下渗,有效减少径流量和冲刷动力;三是强大的根群为第三层防护,匍匐茎节间长0.5—1.5cm,逢节生根,巨大的根群紧匝上层,牢牢地固住了土壤。
2.惊人的抗逆能力。
百喜草根系为须根,根群庞大,且可深达1米以上,可吸收深层土壤水分和养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宽领域的生态适应性。
耐瘠薄(土壤有机质0.5%以下)、耐酸碱(PH4.0—8.9)、耐高温干旱、耐低温冷冻(能耐-13°C的低温)、耐水淹(茎叶淹没25天)、耐践踏、耐阴蔽等特点。
正如江苏省原省委书记舒惠国同志概括的那样,百喜草抗逆性好,干一点,湿一点,冷一点,热一点它都能适应。
3.具有优良饲草的兼用价值。
百喜草青绿期长达200天以上,在无霜地区可保持全年青绿,在有霜冻的地区,百喜草也比当地土著杂草的青绿期长,用作草场可有较长的放牧时间。
百喜草的鲜草年产量2000-3000Kg/亩,肥力较高的土壤可产鲜草5000公斤/亩。
作为饲草最好的供草期为4-6月和9-11月两个时段,此时,草丛以叶片为主,青绿柔软,牛、羊、鱼等畜禽喜食,干草粗蛋白质含量11—13%。
几种主要草种性能比较表
性能
百喜草
香根草
乌瓦雀稗草
画眉草
固土能力
优
良
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