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16班历史训练.docx
《高一16班历史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16班历史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16班历史训练
大庆铁人中学高一、16班期中考前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2020·广东深圳一模·24)先秦时期的《管子》一书主张国君用“轻重之术”治国,如“谷贱则以币(货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
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
由此可知“轻重之术”( )
A.体现“君权神授”的思想 B.有利于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C.以儒家学说作为理论基础 D.重在研究国家调控经济的手段
2.(2017·江西景德镇二模·26)《汜胜之书》提出“种禾无期,因地为时”。
《齐民要术》则提出播种施肥要讲“时宜”,南宋《农书·六种之宜》说“种莳之事,各有攸叙。
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则相继以生成,相资以利用,种无虚日,收无虚月,一岁所资,绵绵相继。
”材料本质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季节性强 B.中国农业重视“因时制宜”
C.中国古代农业是精耕细作农业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3.(2017·安徽淮南、淮北二模·25)北宋中前期,皖北地区人口维持在五十万户左右,沿汴河(通济渠)两岸兴起了柳孜、蕲、墉桥、灵壁等商业大镇。
金代时,汴河逐渐湮废,皖北地区的经济逐渐衰落,人口和北宋相比下降了近64%。
元朝时撤并了归德府所辖的临涣、符离等八个人口不满千户的县。
这说明( )
A.经济重心逐渐向南转移 B.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最主要因素
C.民族政权轻视农业发展 D.皖北地区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4.(2017·辽宁丹东一模·28)根据以下《中英关税、土地税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表》,可以得知1490—1602年间( )
年
份
英国
中国
关税占财政比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关税占财政比率
土地税占财政比率
1490
5%
21.77%
0.17%
93%
1552
11%
40.81%
0.45%
73%
1602
14%
25.52%
0.87%
80%
A.英国的财政总收入远高于中国 B.大量商品输出促使英国关税比率上升
C.中国的土地税收占比远高于英国 D.中国的关税收入大幅递增
5.(2017·四川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27)明中后期,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桔,“下吴越如流水”。
景德镇的瓷器、湖州的丝绵、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朝鲜、东南亚各国。
这表明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日渐废弛 B.经济区域性分工日益加强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工商业发展导致农业衰退
6.(2017·安徽淮南、淮北二模·27)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以出产“濮绸”闻名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已由农业转移到蚕桑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
这种变化表明江南市镇( )
A.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 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C.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松弛 D.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日益增强
7.(2020·山东枣庄一模·3)宋真宗咸平五年,政府以汴京城“衢巷狭隘”为由对坊墙整修,并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
到仁宗景佑年间,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到宋神宗年间,汴京城已是“不闻金鼓之声了”。
这说明了在宋代( )
A.政府态度决定“市”能否突破时空限制
B.商业活动已经不再受到政府的任何监管
C.政府调整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D.汴京城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
8.(2019·天府名校高三第一轮联合质量测评·25)在中国古代乡村工商业中,工商业与农业经营难以分割,一方面是农民自给自足经营中的家庭手工业与商业交换的不可分割性,另一方面则是乡村工商业经济对农业经济的依赖与融通,他们完全依赖农业而生存,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
这说明中国古代( )
A.乡村工商业与农业间具有相互依附的关系
B.乡村手工业经济促进了地方商业的繁荣
C.城市工商业完全依附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D.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经营是社会经济核心
9.(2017·全国Ⅱ卷高考考前模拟预测三·27)封建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
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他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
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
对材料内容理解准确的是( )
A.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帮的发展 B.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
C.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D.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10.(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33)下图是德国牧师、制图师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采用木板印刷出版;同年他还出版了《宇宙志导论》,教学生如何使用世界地图,成为当年的畅销书。
上述信息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人和世界被发现 B.新教的广泛传播
C.自然科学的兴起 D.三角贸易的繁盛
11.(2020·广东深圳一模·33)英国学者克拉克认为:
“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了不断的冲突,最终确立了一个成功的国家体制,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
”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 )
A.务实与妥协的传统 B.利益分享的公平性
C.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D.工业革命的进步性
12.(2020·河南濮阳高三下学期入学测试·15)19世纪欧洲工人的工资有明显增长,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掠夺积累财富 B.商品输出获利丰厚
C.工人斗争改善待遇 D.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13.(2020·天一大联考高中毕业班阶段性测试四·34)19世纪中后期,英国给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内的德国仿制英国品牌的次货打上“德国制造”的商标,结果,后来此商标却成为了制作精巧和质量优良的标志。
这一变化表明( )
A.英国丧失了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B.英国缺乏打造自己品牌的意识
C.德国工业科技取得了重大进步 D.德国注重维护自主品牌的地位
14.(2011年3月南昌市一模17题)西方有经济学家专门研究过裙子与经济的关系。
叫做“裙子经济”,结论是:
裙子的长度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
也就是说,裙子越长,经济就越落后;裙子越短,经济就越先进,越发展。
以19世纪中期英国为例,此时英国女性一改中世纪曳地长裙、行不露脚的式样,裤装和短裙逐渐流行起来。
这一转变充分说明了( )
A.工业革命完成,妇女角色改变 B.民主政治进步,女权意识增强
C.科学技术发展,妇女思想解放 D.对外殖民扩张,妇女远离故乡
15.(2020·湖南衡阳一模·29)下图为1840—1920年中国棉纺织业消费棉纱情况示意图,据此可知( )
A.土纱消费一直居主导地位 B.洋务企业抵制了外资侵略
C.中国近代工业化艰难发展 D.中国对外贸易逆差扩大
16.(2020·湖北宜昌高三元月调研·28)20世纪初,文献中使用“绅商”一词时,多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
但是随着“绅士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变成某种亦绅亦商的、兼具绅、商特征的独特群体。
”这表明( )
A.社会结构变动 B.商人地位提高 C.自然经济解体 D.近代工业发展
17.(2017·福建龙岩二模·28)表1所反映的资本构成( )
表1甲午(1894年)前新式企业资本构成表(不含企业增值资本)单位:
万元
类别
国家资本
外债资本
买办、官僚资本
一般商人资本
总计
军用工业
931
140
/
/
1071
官办民用工业
913
41
/
/
954
官督商办工业
1088
587
526
526
3007
商办工业
/
/
280
560
1717
合计
2392
768
806
1086
6749
占总数%
43.44
11.38
11.94
16.09
82.85
A.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特征 B.表明私人资本占据了主导地位
C.证明国家资本遭外资股份侵入 D.加快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18.(2017·广西桂林中学高三5月全程模拟·28)上海机器面粉工业,始于1897年开办的英商开办的英商增裕面粉厂。
中国民族资本机器面粉厂1913年共有11家。
为保证原料供应,这些面粉厂纷纷派人到产地设庄收购,小麦价格逐步上扬,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
材料说明( )
A.上海开埠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诞生
C.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相互推动 D.英国侵华助推上海面粉加工
19.(2017·湖南长郡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训练·28)张謇根据光绪、宣统两朝的《海关贸易册》指出“进口货之多,估较价格,棉纺织物曾达二万万两以外,次则钢铁,他货物无能及者。
是以謇于南洋劝业会时,即发表中国现时实业需用棉铁政策之说”。
下列对张謇的“棉铁政策”解读正确的是( )
A.照搬西方工业化起步模式 B.旨在改变中国对外贸易逆差
C.是切合时宜的工业化路线 D.促成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
20.(2020·广东深圳一模·34)1923年,苏联开始推行零售商业信贷政策,允许国民经济最重要部门的工人免息分期付款购买家居用品、手工艺品、专业工具、农业设备以及工业企业生产的耐用品。
这说明苏联( )
A.工业化取得巨大成就 B.对经济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
C.新经济政策成效显著 D.积极地应对紧张的国际局势
21.(2018·重庆高三11月调研卷·35)右边是一组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漫画作品,图一为“苏联和平经济不断高涨”,图二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军事化”。
该漫画作品( )
图一 图二
A.服务于意识形态的竞争 B.完全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C.揭示出两种经济体制的差异 D.夸大了苏美两国政治的对立
22.(2018·陕西榆林一模·23)1953一197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美国3.5%,英国3.5%,法国5.2%,联邦德国5.9%,日本9.8%。
其经济的高速发展皆因为( )
A.信息产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
B.刺激需求、扩大消费以推动经济发展
C.鼓励出口、限制进口以实现经济增长
D.充分发挥市场对于经济的调节作用
23.(2020·内蒙古乌兰察高三1月调研·31)在“一五”计划期间,上海对内地的支援是很大的。
有份资料说,当时上海有21万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人,还有5万多人的设计、建筑、安装队伍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对于内地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
这可以用来佐证当时( )
A.区位条件决定经济发展程度 B.上海成为劳动力的主要输出地
C.国家战略助推区域协同发展 D.内地与沿海经济相互联系加强
24.(2020·广西桂林一模·31)1959年4月29日,毛泽东用党内通信的形式写信给省、地、县、社、队、小队六级干部说:
“根本不要管上级规定的那一套指标。
不管这些,只管现实可能性。
例如,去年亩产实际只有三百斤的,今年能增产一百斤、二百斤,也就很好了。
”毛泽东此信件( )
A.表明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 B.鼓励基层干部群众继续大跃进
C.有效清除了“左”倾错误影响 D.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问题
25.(2018·江西五市八校第一次联考题·12)1961年国家征购粮食的数量是4050万吨,与1959的6740万吨义务交纳粮食相比,这个数字大大下降了,农村保留的产量份额上升到82.5%。
由此可见( )
A.“大跃进”客观上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B.“二五计划”实施加剧了农业的劣势
C.农村的消费急剧下跌的态势得以缓解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倾向于以农业为重
26.(2020·广东江门一模·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5分)
材料一17世纪中期以后,英国国内经济活动日趋活跃,对道路的要求有了迅速的提高,道路管理问题日益成为难题。
英国从中世纪晚期开始重视道路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根据法律,由教区的住户每年义务工作6天,或提供代理人服务。
1663年议会通过了第一个收费公路法案,即在某些道路上征收通行税的法令,此项税收款必须专用于道路工程。
进入18世纪以后,道路管理方式逐渐按商业化的方式运作,由信托公司负责道路的经营管理和维修养护。
在1760—1774年间,议会通过了不下于452项有关道路建筑及其保养的法令。
道路系统的完善对于商品运输能力、商品流通速度以及商业效率和扩张力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编自张卫良《工业革命前英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材料二在1949年前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就对交通工作的重要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1950年至1957年间,铁道部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建立了相应的管理体制。
全国交通业的统筹发展初步实现了合理的产业布局,交通业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规定的运输任务,投资回报率较高。
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取得显著效果,初步改善了我国交通业的结构与布局,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需求,并留下了许多成功的经验。
——肜新春《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管理上的变化,并说明英国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对工业革命爆发的影响。
(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原因。
综合上述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发展交通运输业的认识。
(13分)
1.【答案】D【解析】根据“谷贱则以币(货币)予食”“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可知,国君治国的“轻重之术”主要指的是国家利用货币和价格政策等来调节粮食、布匹的流通,是控制经济的一种手段,故选D项;题干与“君权神授”思想无关,排除A项;“轻重之术”重在调节经济活动,以实现安民强国,不强调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不同政策,排除B项;“轻重之术”是一种货币价格理论,不以儒家学说为理论基础,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种禾无期,因地为时”没有强调农业的季节性,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禾无期,因地为时”“种施肥要讲‘时宜’”“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等内容都强调了“因时制宜”,但没有说明其本质,故B项错误;《汜胜之书》等各种著作对农时的记载和分析,从本质上讲服从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故C项正确;“种禾无期,因地为时”“能知时宜,不违先后之叙”不能体现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高低,故D项错误。
3.【答案】D【解析】皖北地区经济的衰落和人口的减少,并不能说经济重心南移,故A项错误;交通是影响皖北商业的重要因素,但并非最主要因素,故B项错误;金元时期皖北地区经济衰落并不是因为民族政权的轻视,故C项错误;汴河“湮废”,使得皖北地区水利灌溉受到影响,农业生产水平降低,故D项正确。
4.【答案】C【解析】材料表格所展示的只是中英关税、土地税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而并没有两国财政的总额比较,故A项错误;促进一国关税比率上升只能是商品输入而非商品输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不难看出,中国的土地税收在占财政收入比率方面要远远高于英国,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不难看出,从1490年至1602年,古代中国关税在财政收入所占比率始终未能超过1%,根本无从谈及“关税收入大幅递增”,故D项错误。
5.【答案】B【解析】明朝坚持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农产品商品化和经济生产区域化特征明显,故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材料中农产品商品化,农业得到发展,故D项错误。
6.【答案】A【解析】根据“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等可知江南市镇出现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长途贩运贸情况,故B项错误;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松弛,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故D项错误。
7.【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从“设置了咚咚鼓以警昏晓”到“开始允许居民临街开设邸店”再到“不闻金鼓之声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对商业的管理制度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故选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市”突破时空限制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由政府态度决定的,排除A项;宋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相对放松而不是放弃监管,排除B项;从材料中无法看出汴京城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排除D项。
8.【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手工业商业体系”可知,乡村工商业与农业之间相互依附,故选A项;材料说明的是乡村手工业商业与农业的关系,没有涉及地方经济,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提到城市工商业,排除C项;古代经济的基础是农业,排除D项。
9.【答案】C【解析】重农抑商政策抑制商帮的发展与材料的内容商帮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保护自己不符,故A项错误;古代商业发展毫无法律保护与材料的内容商帮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保护自己不符,故B项错误;“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地保护自己”表明商帮的形成有利于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商帮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与材料的内容商帮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保护自己不符,故D项错误.
10.【答案】A【解析】据材料“马丁·瓦尔德泽米勒于1507年绘制的地球仪月形图……非洲、美洲”可知,德国牧师并未使用传统宗教地图,反映天主教权威受到冲击,人的主体意识增强;地球仪月形图、非洲及美洲等信息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即人和世界被发现,故选A项;宗教改革开始于1517年,之后才有新教,排除B项;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排除C项;材料信息体现不出“繁盛”,排除D项。
11.【答案】A【解析】根据“它以最小的冲突将王权与自由、宗教与科学、贸易与土地财富结合起来”,结合光荣革命中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之间的妥协、开展圈地运动和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等史实可知,克拉克强调的是英国务实与妥协的传统,故选A项;克拉克的观点不能反映出冲突解决后实现了利益分享的公平性,排除B项;克拉克并不强调英国社会经历的一系列冲突,而强调的是冲突的最终解决,排除C项;工业革命的进步性不能涵盖1660—1832年英国社会经历的全部的冲突,排除D项。
12.【答案】D【解析】由材料“工人家庭的食品支出下降了25%.工人们既有结余用以订阅报纸,也可以到音乐厅和咖啡厅休闲”得出19世纪欧洲工人待遇的改善,结合所学这是由于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生产方式由手工工场转化为机器大生产,经济获得的整体发展,工人的待遇随之提高,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19世纪工人的工资和生活待遇有所改善不是殖民扩张,掠夺财富的表现和结果,排除A项;商品输出获得利润是对外侵略扩张的特征,是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之一,但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就是工人待遇的改善,工人的斗争是次要因素,不是主要因素,排除C项。
13.【答案】C【解析】材料中原本是“次货”的标志“却成为了制作精巧和质量优良的标志”,可知德国工业取得了重大进步,故选C项;德国工业虽然有巨大进步,但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仍然有市场优势地位,排除A项;英国将德国产品打上标志正是出于对本国品牌的保护,说明英国不缺乏品牌意识,排除B项;成为制作精巧的标志的并非德国主动维护的自主品牌,而是仿制英国品牌的,排除D项。
14.【答案】A【解析】抓住材料时期“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为适应机器工业生产的需要,英国女性裤装和短裙流行起来
15.【答案】C【解析】材料可见使用机制纱和土纱的比例变化,消费的机制纱越多,说明机器工业发展的越好,1894年机制纱消费比例相较此前有明显增加,1913年达到高点,1920年又有所减少,可对应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13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刚刚进入黄金时期,1920年西方列强一战结束休整后卷土重来对民族工业产生了冲击,故选C项;图中可见1913年机制纱占多数,排除A项;洋务运动在十九世纪90年代就已经宣告破产,排除B项;材料中仅能看出国内消费不同类型棉纱的比例,无法得知与外国的贸易情况,排除D项。
16.【答案】A【解析】“分指绅士和商人两类人。
但是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这是突出了绅的变化,即由原来的单纯地主阶级开始变成开明地主甚至是新兴的工商业者,故选A项;“随着“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材料重点说明绅这种阶层的变化,没有涉及到国家的商业政策,也无法判断商人的地位,排除B项;“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这里的绅不是自然经济的主体,它参与工商业的活动也不意味着自然经济的一定解体,排除C项;“绅土和商人在新的经济基础上进一步渗透、融合,有时二者已是浑然一体,难分彼此”它所从事的工商业活动是指可能不再专注于农事,但也不能判断就一定是采用机器大工业的近代工业,排除D项。
17.【答案】A【解析】材料中企业资本来源既有封建国家资本、私人资本、买办、官僚资本,还有外国资本,可知当时中国企业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表格中私人资本所占比例很小,故B项错误;材料中官办企业都有外国资本,但由于外国资本所占比例很小,故不能主要体现国家资本遭外资股份入侵,故C项错误;外国加强侵略会导致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18.【答案】C【解析】根据题目中“促使农民扩大了小麦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