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5442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0 大小:18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2详解.docx

自然辨证法2详解

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摘要: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成为当代社会经济变革的决定性因素。

邓小平敏锐地洞察到了这一变化趋势,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为我国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驱动力。

关键词:

科学技术、理论依据、现实依据、社会发展

正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

社会生产力是人们发行自然的能力。

作为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自然科学,必然包括在社会生产力之中。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理论形成上有着一定的依据。

首先,科学技术是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和重要力量。

马克思明确指出:

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

”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已经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实践所证实。

生产力主要有三个要素:

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

显然,科学技术被劳动者掌握,便成为劳动的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能力,提高了生产劳动能力。

科学技术物化为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就成为物质的生产力,管理也是生产力。

现代科学为生产管理提供了崭新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手段,使生产力诸要素更有效地组成一个整体,从而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其次,科学技术是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第一要素。

过去,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劳动力、资本和自然资源的投入,现代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靠的是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更是如此。

最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超前性对生产力发展具有先导作用。

19世纪末发生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是科学、技术、生产三者关系发生变化的一个转折点。

在此之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生产的发展推动技术进步,进而推动科学的发展。

邓小平在总结科学技术这一发展趋势时深刻指出:

“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

”“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了:

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实在,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

科学技术一旦渗透和作用于生产过程中,便成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有关专家认为,根据当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之间的作用机制,可以将科学技术同生产力各要素的关系用下列公式表示: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上述公式表明,科学技术不仅是现实的直接生产力,而且在生产力诸要素中具有特殊地位。

科学技术的乘法效应,有力地表达了在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和作用。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

它在现实中也是有一定的依据的。

高科技及其产业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明科技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值的5~10倍,是手工业的50~100倍。

当代产品中的科技含量高度密集,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有资料表明,如果以产品的单位重量价格比来计算,钢材为1,小轿车为5,彩电为30,计算机则为1000。

美国微软公司于1972年发射的地球资源卫星,投资总额为2.7亿美元,而第一年就回收了14亿美元。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飞轮。

为此,党中央相继提出了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的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全面落实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

科学技术是现实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第一个要求,就是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什么是中国先进生产力,早在2001年7月1日讲话中,江泽民同志就指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党的十六大报告针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生产力,又进一步指出:

“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强调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还指出: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

同时认为,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等等,这些重要论述,不仅再次拓展了先进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而且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与先进生产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总之,科学技术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理之后,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措施让这一理论转化为现实,实现科技的突破与发展,为国家发展和人民福祗做贡献。

 

1、分析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分别反映了他们对待自然怎么样的态度?

提示:

西方理性思考、对世界本源(水,原子等)的探讨,科学研究成果;中国注重人文情怀、忠君爱国、家庭伦理道德,玄虚气等?

2、欧洲中世纪科学的特征?

发现?

科技成果?

为什么欧洲中世纪科技活动进行缓慢?

3、阿拉伯文明的作用对世界文明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桥梁作用)

4、文艺复兴对近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准备、促进作用)

5、科技革命的作用?

提示:

牛顿、伽利略的成就和推动作用、科技对资本主义到来的促进作用、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

6、近代科技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提示:

主要是物理学和天文学,近代科技革命之前物理学机械论、形而上,之后进入辩证唯物主义,科学革命范式转化

7、大科学时代研究的特点?

(科技活动的特征)?

(后补的)

8、当代科技活动的特征(当代科学革命的特点)?

9、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的演变,有哪些改变?

10、科学家在小科学到大科学的转变中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有那些?

(独特的精神气质包括哪些?

11、科学家和工程师应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承担怎样的社会责任和社会后果?

总提示:

回答时需要理论、案例、理论加案例三种方式,案例要准备

声明:

以上题目不保证其准确性,全面性

1.析东西方古代自然观的异同,分别反映了他们对待自然怎么样的态度?

 

古代中国

古希腊

自然哲学

在五行和阴阳学说上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但是没有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种类繁多、比较极端的理论

有重要的理论推理,为了理论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时有种类繁多的、鼓吹极端的见解

辩证法

对辩证法中的某些辩论技巧和合法性感兴趣;

更注意系统和关系。

对形式逻辑和对论证的纯抽象分析感兴趣;

更注意部分和结构。

哲学科学风格

上的总倾向

更关心社会和价值;

更注重实效,更关心可行与可被利用的东西,追求圆满、中庸的解释与答案不大关心基础性的问题,也没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

更关心自然和人的认识本身;

更专注于基础性问题,有为了理论而追求抽象思维的观念,追求极端、激进的答案。

关于规律的可言说的性质

不清晰,追求模糊——默会性。

较清晰,追求言说——确定性。

认识自然还是服务社会

服务社会的特征更强。

认识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强。

自然的始基

比较无形,注重关系和功能

比较有形,注重本体和结构

案例:

社会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天文与人文

中央集权的社会特征反映在天象解释体系中,中央集权的秩序性特别强:

二十八星宿与北斗紫薇宫

在天象的解释方面,天文故事体现了希腊自由城邦的社会性:

各种星座,如大熊和小熊星座的神话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关于规律的可认识、可言说的性质;

•关于自然界与社会的联系;

•自然观是认识自然的框架还是为社会行为作实用基础方面;

•社会中自由与王权的关系在自然观中的反映差别:

天文与人文;

•天象、星宿:

神话中秩序,中央集权还是自由城邦——其社会性。

中西自然观的同一之处

•总体上都认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

•自然界是有规律的,客观世界有统一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着的;

•自然界是演化发展的,这种演化都是从某种混沌到秩序的变化发展过程。

西方理性思考、探讨世界本源,比如认为世界本源是水,原子等。

•物质世界的客观性;

•自然界统一于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自然界是一个变化不停的过程;

•万物变化有自己的规律。

中国注重人文情怀、忠君爱国、家庭伦理道德等关系,有玄虚气等自然哲学,注重自然、社会和人的统一或联系。

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破除原始神话和宗教的束缚,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原和规律,这在人类认识自然的道路上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2.欧洲中世纪的科技活动及成果,进行缓慢的原因及作用?

1.科技活动

(1)科学活动的重新开展翻译阿拉伯文献、学习古希腊科学文化、开办大学

(2)技术的进步耕作效率提高,作物种类增多,农业有了较大发展;水利机械、风力机械、各种铁制机具普遍应用于冶金、采矿、纺织各行业,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2.成果

(1)农业机具

水力磨房、风力磨房、开矿业、道路建筑、排水装置

(2)栽培作物

黑麦、燕麦、斯佩耳特小麦以及蛇麻草

(3)机械的发明

机械锯,带有落锤的锻炉,具有固定板和活门的箱,窗用玻璃,油灯罩,蜡烛,手推车,眼镜,运河上的水闸,有摆的落地大座钟等等。

机械的发明以印刷机和火药武器的使用达到了顶点。

3.进展缓慢的原因

欧洲中世纪科学滞后的原因,既有科学本身因素的影响,也有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因素的影响。

而在欧洲中世纪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是宗教,即基督教。

基督教与科学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1)基督教的影响力大于科学的影响力

抛开基督教教会对科学活动的残酷镇压而造成科学停滞不前这一原因不谈,单从两者在当时社会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就可知道。

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科学的影响力。

欧洲中世纪的基督教,它已渗透到当时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基督教之所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既与当时欧洲人民思想愚昧落后、缺少教育与理性有关,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基督教教徒们不遗余力的宣传,使基督教的教义广泛传播,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最终实现了其在欧洲统治地位的目的。

而此时的科学,在当时社会的影响力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科学在当时社会中吸引不了更多人来从事科学研究科学的发展后劲不足,难以推动科学向前发展。

同时,基督教实现了神学思想大一统,牢牢地禁锢着欧洲民众的头脑,科学要想得到实质性的发展,更是举步维艰。

(2)基督教对科学活动的反抗

中世纪时期的基督教对进行科学实践的异端分子大加迫害和镇压,究其原因,在于两者之间的力量不平衡,基督教的力量和势力远远强于科学的力量和势力。

当科学与宗教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与对抗时,科学难以跟强大的基督教相抗衡。

比如,从事科学活动人被罗马天主教视为“异端分子”予以杀害或迫害。

罗马天主教严禁一切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据统计,从1483年以后300多年的时间里,被判处“异端分子”的达38万多人,被火刑处死者达lO万余人。

科学在中世纪遭遇到了基督教强有力的阻挡,在相互的抗衡中,科学只得依偎在宗教的襁褓里,成为神学的婢女。

科学被用来为神学服务,成为用来论证上帝存在的工具,科学探索的不再是自然界的奥秘,已经偏离了它的发展轨道。

4.作用

(1)复苏时期的农业、手工业技术进步和城市经济兴起为近代科学在欧洲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在中世纪以创立欧洲的大学为科学奠定了新的组织结构基础,又通过对亚里斯多德科学的批判性考察为科学奠定了智力基础。

欧洲中世纪取得的科学成就并没有立即体现在中世纪当时,而主要是为后来16、17世纪科学革命时期所出现的进一步发展在智力和结构两个方面打下了良好基础。

3.明的作用对世界文明的作用体现在那些方面?

(1)阿拉伯文明保存并传播了西方古典文化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的长期动乱中,许多希腊、罗马古典作品毁坏流失,一部分通过拜占庭流传到阿拉伯帝国。

阿拉伯学者们认真研究它们,还把许多古代作品译成阿拉伯文。

西欧人后来是通过阿拉伯文译本才又重新认识希腊、罗马文化成就的。

  在公元九世纪到十一世纪之间,阿拉伯掀起了一场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深远影响的翻译运动。

“阿拉伯翻译运动”。

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

“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

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盖伦、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人、印度人和波斯人的哲学、科学和医学名著的译本经整理、注释之后,相继问世。

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即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又为阿拉伯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欧洲人是靠翻译这些阿拉伯文的译本才得以了解先人的思想,继而开始他们的文艺复兴的。

可以说没有阿拉伯人和拜占庭人对于西方古典文化的继承保存,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根本没有基础。

  在古代,传递和保留知识的书本被看作是巨大财富。

公元九世纪时,巴格达以有100多家书商而自豪。

图书馆大部分是附属于清真寺的。

巴格达在被蒙古人摧毁前,有36家公共图书馆。

当时,建立私人图书馆是有钱人家的业余爱好。

阿拉伯人对书籍的爱好,除了那时的中国人以外,没有一个地方的人可以比得上。

有个医生宣称他图书馆中的藏书,需要400头骆驼才能搬动。

另一个酷爱读书的藏书家,死后留下了600箱书,每箱都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起。

当年蒙古帝国攻破巴格达,他们将巴格达的藏书投入河中,据说书上的墨水将河水染黑,可见藏书之多。

(2)拉伯文明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比如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的发明带给了欧洲;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阿拉伯人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一一译成阿拉伯文,主要如《物理学》、《伦理学》、《工具论》等,还翻译了柏拉图的《理想国》,数学家欧几里得(公元前4至前3世纪之交)的《几何原本》,以及阿基米德(前287—前212)等多人的作品。

  阿拉伯人在数学上也做出了许多贡献,大约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到9等十个数字,后来这篇论文被译成阿拉伯文。

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

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

这就是我们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对数学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阿拉伯人除了传播古代科学和哲学的传统以外,他们还吸收和传播了一些为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文化与学术研究所必需的技术。

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

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就把造纸技术引进了欧洲。

4.文艺复兴对近代科技革命的影响?

文艺复兴对科学革命具有巨大地推动作用,科学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

文艺复兴对近代科学革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破除了对神圣不可侵犯的信条的迷信,培育了自由探索的精神;它还引导人们去观察和研究自然现象和现实世界。

首先,文艺复兴促使自然哲学的崛起。

在漫长的中世纪,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对思想的禁锢,是科学发展的枷锁。

那时,趋向于自我克制和向往来世,恪守宗教理想的基督徒一心想着天国,他们对现实生活毫无兴趣。

对他们来说,尘世是微不足道的,今生充其量不过是对来世的准备。

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们更加没有兴趣研究自然科学。

然而文艺复兴运动冲破基督教神学教条主义的束缚,宣扬理性主义,传播科学主义,在这过程中产生自然哲学,它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著名科学思想家布鲁诺(1548—1600)高举唯物主义自然哲学的旗帜,发展了哥白尼的宇宙学说,提出了宇宙无限性的思想.并为坚持真理而献身。

其次,文艺复兴倡导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

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科学研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中世纪的神学不再是科学的归宿和知识的核心。

学者们更多的是从理性和事实出发来研究问题,更加注重观察和实验的科学方法,这为近代科学革命奠定了基础。

如在天文学方面哥自尼、开普勒、伽利略等人的科学成就都是对行星与落体运动规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观察和实验的结果。

他们的实践叉为牛顿建立近代物理学——经典力学准备了条件。

在生命科学方向,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实验在生命科学中得到了大力提倡,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在授课时,并不按传统做法把解剖工作交给下人去做,而是亲自做解剖示范。

他在解剖人体的基础上,终于写成著名的《人体构造》一书。

此外文艺复兴还造就了一批颇有建树的自然科学家,高举天文学革命的哥白尼、开普勒和伽刺略等人都出现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

5.科技革命的作用?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

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

1、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工业革命,其科学成就主要是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

伽利略创立了

自由落体定律,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

牛顿总结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意义:

(1)经典力学体系成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支柱。

(2)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史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

(3)科学由此最终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近代科学进入全面繁荣时代,各门自然科学的理论体系纷纷建立。

技术成就包括:

蒸汽技术的发明和交通运输工具的改进。

影响:

(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空前繁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

(3)(阶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4)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2、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成就主要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以及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影响:

(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3、第三次科技革命

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

影响:

(1)(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生产关系方面)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三次科技革命共同影响

  1、改进了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2、导致人口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3、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工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变化;

  4、促使阶级结构发生变化,推动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

  5、导致东方从属于西方,形成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格局,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并形成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

  6、影响了世界工业的布局;

7、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代科技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近代科技革命以前的传统科学基本属于现象的描述和经验的总结,属于机械论和形而上的科学,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

而近代科学是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从现象深入本质,从经验上升为系统的科学理论,进入辩证唯物主义时代。

近代科技革命对科学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物理学和天文学两个方面,另外还有生物学。

(1)天文学

天文学革命是近代科技革命的开端

在西方,天文学领域,两种宇宙观,新旧思想的斗争十分激烈。

特别是到了中世纪后期,天主教会还别有用心地为托勒密的地心说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这种荒唐说法被当作权威加以崇信之后,托勒密的学说就成为不可怀疑的结果而严重阻碍着天文科学的进步。

1543年,哥白尼公开发表《天体运行论》,这是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主要标志。

日心说的提出恢复了地球普通行星的本来面貌,猛烈地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是天文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哥白尼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伽利略的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科学的发展不是凭空进行,而是必须以已有的科学成果为发展的起点。

当时已有的天文学数学知识为力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提,而力学发展较完善的状况又促成了哲学史上机械自然观的形成。

1755年,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出版了《宇宙发展史概论》,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星云假说,有力冲击了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是继哥白尼天文学革命后的又一次科学革命。

到19世纪,最终在哲学领域敲响了形而上学的丧钟。

(2)物理学

①物理学:

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②数学上:

创立了微积分(牛顿与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分别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③天文学:

后人用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发现了海王星

影响:

①建立了完整的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②牛顿力学的创立,标志着人类科学时代的开始。

③为法国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奠定了科学基础。

(3)生物学

19世纪以前,神创论占统治地位。

达尔文的:

《物种起源》、《人类的起源》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揭开了人类起源的神秘面纱,

影响

①从根本上改变了19世纪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的位置的看法。

②使科学最终战胜了神学。

(最重要的影响)

③进化论被运用到人文领域,形成了许多新学说。

7.大科学时代研究的特点?

从过去一百年的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和大的研究项目的兴起,是科学革命两个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结果。

这给科学和技术带来了预想不到的飞速发展,由此改变了日常生活的结构,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也影响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关系。

同时也显著地扩展了基础研究的范围、创造性和复杂性。

“大科学”是国际科技界近年来提出的新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但就其研究特点来看,主耍表现为:

投资强度大、多学科交叉、需要昂贵且复杂的实验设备、研究目标宏大等。

根据大型装置和项目目标的特点,我们可以将大科学研究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需要巨额投资建造、运行和维护大型研究设施的“工程式”大科学研究,又称“大科学工程”,其中包括预研、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等一系列研究开发活动。

如国际空间站计划、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计划(LHC)、Cassini卫星探测计划、Gemini望远镜计划等,这些大型设备是许多学科领域开展创新研究不可缺少的技术和手段支撑。

同时,大科学工程本身又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综合体现,是各国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第二类是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大尺度的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通常是围绕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