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51161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复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导论

1.什么是经济学,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假定的意义何在?

参考答案: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有效地配置到相互竞争的用途之中以使人类欲望得到最大满足的科学。

或者说,经济学就是研究选择问题的一门学科,即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和政府如何进行选择,才能把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地配置和有效地利用的一门学科。

资源的稀缺性是指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而言,再多的经济物品总是不足的。

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人们只能对资源的利用作出选择。

选择就要有标准,在微观经济学中这个标准就是消费者满足程度的最大化和厂商利润的最大化。

资源的稀缺性和选择性假定提出了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2.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存在稀缺性、或不存在稀缺性的案例。

参考答案:

根据自己生活中的体验举例说明(略)。

3.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参考答案:

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生产什么涉及资源在产品之间的配置;如何生产涉及要素在生产中的配置;为谁生产涉及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的配置(收入分配)。

4.试举例说明你身边存在的交替关系。

参考答案:

略。

5.计算一下你学习的机会成本。

参考答案:

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s)就是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人们把某一既定资源投入于某一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利用该资源在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选择上大学,直接花费(成本)包括4年学杂费和生活费,放弃的机会是4年时间所能够挣到的收入。

假定4年学杂费约3万元,4年生活费约4万元,则直接付出的货币为7万元左右;如果这4年时间参加工作,可以挣到4万元。

合计上4年学的机会成本是11万元。

6.市场中的那只“看不见的手”能够做什么?

参考答案:

市场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是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调节资源配置。

具体体现在:

通过市场价格信号,使市场经济主体做出反应和选择(3W),使得经济资源在部门和企业间流动;同时,“看不见的手”还能够决定收入分配,如工资和利息分别是劳动力和资本的价格。

7.说明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实证分析就是描述经济现象“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实际上是如何解决的;这种方法旨在解释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和因果关系。

规范分析则是研究经济活动“应该是什么”以及社会经济问题应该是怎么解决的;这种方法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某些准则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考察如何才能符合这些准则。

二者的联系体现在“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关系,是分析问题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的区别有以下两点:

实证分析所研究的内容具有客观性,而规范分析所研究的是经济现象的是非善恶,是以一定的行为准则为出发点,从而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实证分析所提出的用于解释经济现象的理论是否正确,可以用经济运行过程的事实进行验证;而规范分析正确与否无法检验。

8.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参考答案:

微观经济学分析的重点是市场价格,将均衡价格作为中心理论;宏观经济学把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将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作为中心理论。

微观经济学分析以个量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以总量分析作为主要研究方法。

微观经济学以实现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宏观经济学以实现全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作为主要目标。

两者都主要采用实证分析,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前提,并在此前提下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补关系,两者是互为基础、互为前提的。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因为总量是由个量综合而成的;宏观经济学又是微观经济学的前提,因为微观经济分析是以既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为前提的。

9.举例说明现实生活中能用“经济人”解释,或不能用“经济人”解释的的案例。

参考答案:

略。

10.指出下列那些是属于规范经济学,那些是属于实证经济学?

A.税收应当是累进的

B.税收削弱了工作积极性

C.低失业水平与高通货膨胀常相伴而行

D.通货膨胀的危害小于失业的危害

E.限制污染的成本是减少就业机会

F.值得支付成本以限制污染

参考答案:

属于规范经济学:

A、F,属于实证经济学:

B、C、D、E。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理论

1、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A(3)B(4)D(5)AC(6)BCD(7)C

2、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为Qd=14–3P和QS=2+6P,试求:

(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2)均衡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和供给的价格弹性。

参考答案:

(1)根据Qd=QS,得到均衡价格P=4/3和均衡数量Q=10;

(2)根据弹性的公式求得均衡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ed=2/5和供给的价格弹性es=4/5

3、已知某市场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a–bP,a、b为正的常数,试求:

(1)市场价格为P0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2)当a=3,b=1.5,ed=1.5时的市场价格和需求量。

参考答案:

(1)Q=a–bP,可以得到

当P=P0时,Q0=a–bP0,则有

 

(2)当a=3,b=1.5,ed=1.5时

解得P=1.2

此时的市场需求为:

Q=a–bP=3-1.5×1.2=1.2

4、某公司最近研制出一种新型产品,经市场部调查,得出此产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如下表:

价格P(元)

需求量Qd(万盒)

供给量QS(万盒)

15

30

10

25

20

40

假定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近似为直线,利用公式计算:

(1)为保证供求平衡,在市场上的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2)价格在15至25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是多少?

(3)若政府对每盒产品征收税金1元,商品税最终由谁负担,负担多少?

参考答案:

(1)设Qd=a–bP,QS=-c+dP将已知代入得到:

a=45,b=1,c=35,d=3所以推出Qd=45–P;QS=-35+3P

联立方程求得均衡时的P=20,Q=25。

(2)运用中点公式求得价格在15至25之间的需求价格弹性

 

均衡点的需求价格弹性

(3)征税使供给函数从QS=-35+3P变为QS=-35+3(P-1)=-38+3P

然后与Qd=45–P联立方程求出新的均衡价格为P1=20.75

P1-P=20.75-20=0.75元

说明由于征收税金1元,使均衡价格上升了0.75元,表明消费者负担0.75元即75%,生产者负担剩下的0.25元即25%。

5、假定同一市场有两个竞争厂商。

其市场需求曲线分别为Px=1000–5Qx,Py=1600–4Qy,这两家厂商现在的市场销售量分别为100单位x和250单位y。

(1)求x和y当前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定Y降价后使Q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x下降到75单位,求X厂商生产产品x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3)假定Y厂商的目标是谋求收益最大化,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

(注:

原题中的50单位y应为250单位y)

参考答案:

(1)设Qx=100,Qy=250,那么

Px=1000–5Qx=1000-5×100=500,Py=1600–4Qy=1600–4×250=600

X的价格弹性为

Y的价格弹性为

(2)

(1)设Q′x=75,Q′y=300,那么

P′y=1600–4Q′y=1600–4×300=400

△Qx=Q′x-Qx=75-100=-25

△Py=Py′-Py=400-600=-200

所以X厂商的产品x对Y厂商的产品y的交叉弹性为

 

(3)由

(1)可知,Y厂商生产产品y在价格P=600是的需求价格弹性为0.6,也就是说产品y缺乏弹性,在这种情况下降价会使总收益减少,提价会是总收益增加,这一结论验证如下:

降价前,Y厂商的总收益为TR=Py×Qy=600×250=150000

降价后,Y厂商的总收益为TR′=P′y×Q′y=400×300=120000

可见,Y厂商降价将会使总收益减少,故降价对Y厂商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

6、简述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的区别?

参考答案:

(1)前者是一个量,后者是一组量。

前者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某一特定价格水平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与劳务的数量。

例如当磁带的价格为每盘5元时,学校计划购买500盘。

后者是指消费者在某一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条件下消费者愿意和能够购买的产品与劳务的一组数量。

例如当磁带的价格为每盘5元、6元、7元、8元时,学校计划购买磁带的数量分别是500盘、400盘、300盘、200盘。

(2)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表现在需求曲线上,需求量沿着需求曲线发生了移动,如图2-2中表现为从A点移动到B点,称为沿着需求曲线移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表现为需求曲线的移动,如图2-2中需求曲线由D1右移到D2。

7、简述影响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的因素各有哪些?

参考答案:

(1)影响需求变动具体包括: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

一般而言,商品的需求量和自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当商品价格上升时,需求量减少。

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需求量增加。

②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当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加强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偏好减弱时需求量就会减少。

③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正常物品,在一定的价格水乎下,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相反,当收入减少时需求量就会减少。

④相关商品的价格。

商品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因此相关商品就是指替代品和互补品。

当一种商品自身的价格不变时,替代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互补品的价格上升,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⑤消费者对未来的价格预期。

消费者如果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未来会上涨,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相反,就会减少对该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2)影响供给变动的因素主要包括:

①商品自身的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生产者的供给量越多。

相反,价格越低,供给量就越少。

②生产要素的价格。

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使产品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从而供给量增加。

相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使产品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从而供给量减少。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当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时,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供给量减少,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则该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④生产技术的变动。

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的提高会使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从而供给量增加。

相反,供给量减少。

⑤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相反,如果生产者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则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⑥政府的政策。

政府采取鼓励投资与生产的政策(例如减税),则商品的供给量增加。

相反,政府采取限制投资与生产的政策(例如增税),则商品的供给量减少。

8、试述供求定理的内容。

参考答案: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

9、根据需求弹性理论解释“薄利多销”和“谷贱伤农”这两句话的含义?

参考答案:

(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

“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

“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

  

(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

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

10、简要说明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运用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所谓支持价格政策是指政府为了支持某一行业的发展,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

支持的含义就在于保证某一行业的价格不低于某一水平,如果低于这一水平则给予支持。

支持价格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产者的利益。

即如果政府认为由市场供求力量自发决定的某种产品的价格太低,不利于该行业的发展,政府就可以对该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因此,支持价格总是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如下图2-11支持价格政策也叫最低限价。

例如,农产品生产周期比较长,而且其需求的价格弹性比较小。

过低的农产品价格会降低农户的收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即所说的“谷贱伤农”。

因此,许多国家的政府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农产品支持价格的运用对经济稳定和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一,稳定了农业生产,减缓由于价格波动给农业造成的冲击。

第二,通过对不同农产品的不同支持价格,可以调整农业结构,使之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动。

第三,扩大农业投资,促进了农业的现代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限制价格指政府为限制某些商品(一般多为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而规定的这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限制的含义就在于保证某些产品的价格不高于某一水平,如果高于这一水平则给予限制。

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保持社会的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如图2-12所示,限制价格也称为最高限价。

限制价格政策一般是在战争或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使用。

但也有许多国家对某些生活必需品或劳务,长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

例如,法国在二战后对关系国计民生的煤炭、电力、煤气、交通与邮政服务等,实行了限制价格政策。

在英国、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则对房租实行限制价格政策。

还有一些国家,对粮食等生活必需品实行限制价格政策。

像我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粮食采取压低价格收购和销售的政策,结果导致供不应求短缺局面。

因为,在政府定价水平上,人们想要购买的粮食数量远远大于他实际能得到的数量。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只能由政府出面实行配额分配,于是粮票、肉票、油票等大量票证被用来作为生活资料分配手段,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从长期来看,由于价格被人为压低,不能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激励效果,不仅生产者缺乏增加生产的积极性,而且消费者也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短缺状态。

所以,限制价格一般适用于各种生活必需品,如食品、交通、水、电、煤气,以及房租,利率等。

在对外贸易中,出口补贴、进口关税都属于变相的价格管制政策。

限制价格虽然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但长期也会引起严重的不利后果。

第—,价格水平低不利于刺激生产,从而会使产品长期存在短缺现象,也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方面如排队购买、配给制等无效率现象,引起社会风尚败坏,会出现“走后门”现象。

另一方面配给制之下会产生非法黑市交易,黑市上的价格通常高于市场均衡价格,而价格的大部分都流入了非法供应者,而非真实生产者的手中,导致该行业的投资逐渐枯竭,生产者也可能在短缺的情况下粗制滥造、降低产品质量,形成变相涨价。

第二,价格水平低不利于抑制需求,从而会在资源缺乏的同时又造成严重的浪费。

从长期看应该对某产品征税加以缓解,这样可以更好地抑制需求,使需求少于供给,让价格自由调节。

总之,价格水平不合理是社会风气败坏,官员腐朽等不良风气的经济根源之一。

正因为如此,一些经济学家都反对长期采用限制价格政策。

政府制定政策应该考虑到市场经济中的供求规律、多让价格自发调节经济,必要时进行适当微调。

总之,价格下限(支持价格)会引起商品过剩。

价格上限(限制价格)会引起商品短缺。

价格控制会模糊正常指引社会资源配置的信号,因此,经济学家们通常总是反对价格上限和价格下限。

11、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实际说明,中国政府以支持价格收购农民余粮的福利效应和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当政府以支持价格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时,意味着农民出售粮食的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尽管从农民角度看,粮食产品存在过剩,但加上政府的收购,从整个粮食市场来看供求是均衡的。

相关的福利效应可结合图2-13加以说明。

如图2-13所示,原均衡价格为P1,作为福利的衡量,此时的消费者剩余为△CEPl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EFPl的面积;当政府实行支持价格P2后,消费者(不包括政府)剩余为△CBP2的面积,减小的福利为P2PlEB的面积,生产者剩余为△P2AF的面积,增加的福利为P2PlEA的面积且大于消费者的福利损失,就此而言有福利的净增加,数值上等于△BEA的面积,因而对农民来说是有收益的。

然而,考虑到政府因此不得不增加大笔支出,而且支出额在数值上是大于上述的福利净增加值,这种支出可能导致政府在其他领域的支出减少或采取增税等政策,因而社会总福利不一定有所改善。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就粮食保护价的积极意义来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增加了农民的福利。

此外,由于粮食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在年收成好的时候农民收入反而减少,因而保护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民收入的稳定。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1.选择题参考答案:

(1)B

(2)C(3)B(4)C(5)A(6)B

2.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它们各采取何种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

西方经济学家先后提出了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分析消费者行为的两种方法,即基数效用论者的边际效用分析方法和序数效用论者的无差异曲线的分析方法。

基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如同长度、重量等概念一样,可以具体衡量并加总求和,具体的效用量之间的比较是有意义的。

表示效用大小的计量单位被称为效用单位。

序数效用论者认为,效用是一个有点类似于香、臭、美、丑那样的概念,效用的大小是无法具体衡量的,效用之间的比较只能通过顺序或等级来表示,消费者要回答的是偏好哪一种消费,即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一,哪一种消费的效用是第二。

3.简述实现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参考答案:

(1)消费者均衡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购买中以获得最大的效用。

也可以说,他是研究单个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2)在基数效用论里,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

在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和商品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应该使自己所购买的各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价格之比相等,且都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

这一均衡条件可以表示为:

∑PiXi=Ii=1,2,3…,n①

MUi/Pi=λ②

其中,I为消费者的收入,Pi、Xi和MUi分别为第i种商品的价格、消费量和边际效用,λ为货币的边际效用。

①为限制条件,②为在限制条件下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3)在序数效用论里,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

即消费者的均衡条件是MRS12=P1/P2,这个式子表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商品的价格之比。

4.举例说明什么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参考答案:

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例如,在一个人饥饿的时候,吃第一个包子给他带来的效用是很大的。

以后,随着这个人所吃的包子数量的连续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个包子给他所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的时候,包子的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边际效用降为零。

如果他还继续吃包子就会感到不适,这意味着包子的边际效用进一步降为负值,总效用也开始下降。

5.用序数效用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负。

参考答案:

在其他条件均保持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变化会使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位置发生移动,并由此可以得到价格—消费曲线。

价格—消费曲线是在消费者的偏好、收入以及其他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与某一种商品的不同价格水平相联系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的轨迹。

由价格—消费曲线可以推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我们可以用教材中图3-8、图3-9来说明这种推导。

从这一推导过程中可以看见,序数效用论者所推导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它表示商品的价格和需求量成反方向变化,而且需求曲线上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商品需求量都是可以给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均衡数量。

6.试说明恩格尔曲线的经济含义。

参考答案:

恩格尔曲线表示消费者在每一收入水平对某商品的需求量。

与恩格尔曲线相对应的函数关系为

,其中,I为收入水平;X为某种商品的需求量。

7.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下倾斜。

参考答案:

对于正常物品来说,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也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总效应必定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

正因为如此,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8.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理论说明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斜率为正。

参考答案: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

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

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9.假设某人将全部收入用于购买商品X与Y,且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与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无关。

商品X的价格为20元.商品Y的价格为30元,收入为210元(见下表)。

消费品单位数

12345678

MUx

2523201610642

MUy

5045403530252015

问:

(1)每种商品的消费量为多少,满足最大?

(2)最大总效用是多少?

参考答案:

(1)当他购买3单位X、5单位y时,满足最大。

因为,这时Mux/Px=20/20=l,

Muy/Py=30/30=1,而且3×20+5×30=210

(2)最大总效用=TUx+TUy=(25+23+20)+(50+45+40+35+30)=268

10.某消费者要把自己的收人用于X和Y两种物品以实现效用最大化。

X物品的价格为2元,Y物品价格为1元,用于最后1单位X物品的收人的边际效用为20,用于最后1单位Y物品的收人的边际效用为16。

(1)为什么消费者没有实现均衡?

(2)为了增加效用,应该增加哪一种物品的消费,减少哪一种物品的消费?

参考答案:

(1)没有实现消费者均衡是因为用于X物品与Y物品的每元支出的边际效用不相等。

用于X物品的每元的边际效用为MUx/Px=20/2=10,这小于用于Y物品的每元的边际效用:

MUY/PY=16/l=16。

(2)为了增加效用就应该增加Y物品的消费,减少X物品的消费。

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这就会使Y物品的边际效用减少,X物品的边际效用增加。

第四章生产理论

1.选择题参考答案:

(1)A

(2)D(3)C(4)D

2.在只有一种生产要素可变的条件下,厂商应如何选择合理投入区?

参考答案:

厂商肯定不会在第三阶段进行生产,因为这个阶段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生产不会带来任何的好处。

其次,厂商也不会在第一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在增加,投入的这种生产要素还没有发挥最大的作用,厂商没有获得预期的好处,继续扩大可变投入的使用量从而使产量扩大是有利可图的,至少使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时为止。

因此厂商可以在第二阶段进行生产,因为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下降,但是总产量还在不断增加,收入也增加,只是增加的速度逐渐减慢,直到停止增加时为止。

3.什么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解释这一规律存在的原因。

参考答案: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当把一种可变的生产要素同其他一种或几种不变的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过程中,随着这种可变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最初每增加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