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4799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docx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

    一本曾在20世纪50年代初轰动京城的山水册页上,有近百位名人的诗文题跋。

题跋者几乎囊括了当时全国著名的学者、诗人、书画家,其中有齐白石、叶恭绰、启功、陈少梅、谢无量、马一浮、蒋兆和、赵朴初、于非厂、汪慎生、胡佩衡、吴湖帆、沈尹默、王雪涛、商衍鎏,陈半丁等,满伦大府,群贤毕至,实属艺界之罕见。

这本册页的作者就是少负奇才,风骨高崛,一生极富传奇色彩的“巴蜀才子”江友樵。

由于种种原因,这本“名动京华”的册页却尘封了近50年,直到2001年江友樵先生驾鹤西去,它才又得以重见天日。

  江友樵,名江渔,别号瞀翁、瞎画师。

1926年生,四川渝川人。

读中学时参加成都“蓉社书画研究会”,20世纪40年代后期,先后在重庆、成都、昆明、雅安举办个人画展。

1947年入四川大学,解放后在四川教育厅工作。

1953年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所,与郭味渠、李苦禅共事。

一年后离京返蜀,隐于渝州,潜心书画,直到老终。

  江友樵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其父江鹤笙曾担任成都“蓉社书画研究会”主任,擅书法、精鉴赏、富收藏,曾得后蜀石经九块,遂名其楼日“孟蜀石经楼”。

和蜀中郭沫若、谢无量、马衡、马叙伦交好。

江友樵幼承家学,染指书法,少小即有“神童”之誉。

其自传云:

“予少耽绘事,髫龄捧砚,结交多老苍,当代名宿如番禺商衍鎏,湘潭齐自石,乐至谢无量诸丈。

”江友樵山水初从“四王”入,转溯明季文、沈二家,继而直追宋、元诸彦。

又多涉览家藏古迹,闳览博物,潜心踵索古人。

在学生时代他就定下日课,每日临习,上楼抽梯,足不出门。

这种“孤僧禅房”式的枯寂生涯奠定了他扎实的传统基础。

常以黄山谷的“似僧有发,似俗无尘”之句打趣自勉。

正是这种刻苦的精神,使得他的笔墨突飞猛进,少年才俊很快成长为一位出类拔萃、名播西南的青年画家。

20岁时就在成都、昆明等地举办个人画展。

时著名鉴赏家周瑞颖赞其“未冠已诣此,刮目看他年”。

著名学者、书法家谢无量亦赞:

“烟岚万种谁能写,妙笔江郎二十余。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于1950年成立,徐悲鸿首任院长,广纳贤才,时齐白石、李苦禅等被聘至中央美院。

1953年,27岁的江友樵被中宣部举荐至中央美院中国画研究所(后改称民族美术研究所,时黄宾虹任所长,王朝闻任副所长。

)。

江友樵在离蜀前捡旧作l2小帧,装池成册,随身带至北京,展示京华诸公,举京一时哗然,时贤纷纷跋文赞誉。

齐白石老人几欲收其为徒,启功先生愿引为知己,著名收藏家徐石雪(宗浩)亦惊叹“奇才,奇才也”。

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的齐白石在江友樵的这本册页上欣然题记:

“蜀之山水多奇险,欲得其似不易,信手一挥成之可矣,友樵弟之画,固可喜,因是蜀人也,观之再三,记而还。

”时任中国画院院长的叶恭绰题为:

“江郎妙笔由天授,转益多师是汝师,规矩从心炉在手,丹成行见九还时。

”著名学者、书画家启功先生题云:

“揽峨眉干春霁,挹三峡之秋云,故发于笔墨,灵秀雄深若此……拜观之余,敬识数语以志钦仰,且私幸今后切磋,又得一益友也。

”著名收藏家徐石雪题:

“友樵自成都来,出示所作山水,苍古不凡,大异时人,盖余所谓十年一见千万人中之一人耳,且其志坚,其识卓,尤为难得矣。

”著名画家陈少梅题:

“信笔点画,妙合古人。

”故佩衡题:

“其用笔用墨之法,无不本宋元以来诸名家,而苍茫浑厚,生动自然,逸韵清风流露于楮(chǔ)墨间,不仅天资之高,尤显学力之厚。

”汪慎生题:

“一树一石,俱有源本,气韵生动,足以乱真。

方在妙年,不可限止。

值此画道衰落,端赖振起,益臻精进,当能称雄于一世矣。

”还有徐燕荪、吴镜汀、秦仲文、溥雪斋、余雪曼、向仙桥、芮敬于、谢无量、吴丈蜀、潘伯鹰、柯璜、曾小鲁等书画家题词,不胜枚举。

  

  1953年9月,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徐悲鸿逝世,由副院长江丰代理院长。

江丰是一位政治资历极深的艺界红人,28岁即在延安任陕甘宁边区美术抗敌协会主席,擅长版画,致力于中国新兴木刻的开拓,对传统中国画较持偏见。

上任不久便安排江友樵到图书馆担任图书目录抄写员(据国画大师许麟庐回忆,当时李苦禅的任务是每天到电影院为美院排队买电影票。

在艺术为政治服务的年代里,李因不愿画政治题材的作品,每每遭受打击),心气极高的江友樵在力争调换岗位无果的情况下,毅然离京返蜀。

在他的作品《临巨然溪山兰若卷》的跋文中可以看出他离京时的复杂心情,画跋原文曰:

“北京中央美院有巨然《溪山兰若图》真迹。

余于凑借路费、跟伥离京前两日,匆匆摹抚一通,时短心乱,几桌狭长,踞嵴蜷曲,不能施展,草草稿其梗概而已。

五四年春首,巴渝江友樵于都门寄舍。

”他带着这本珍贵的册页和复杂的心情匆匆离京,从此蛰居巴渝,深居简出。

1954年至1978年间,他一直没有工作单位,靠打煤球、画竹帘为生,与在中央美院时月薪500斤小米(合当时50元人民币)的生活简直如天壤之别。

期间与蜀中吴丈蜀、冯建吴交好,时陈子庄(石壶)在绘画上多向其请益。

  1956年,齐白石再次举荐江友樵回中央美术学院,但阴差阳错,未能如愿。

倒是“右派”“反革命”之名及牢狱之灾接踵而至,其在云南省公安厅的弟弟也被划成“右派”,父亲57岁时不幸病逝,生母多病无人照料。

他在狱中这样描述自己:

“为有身存皆是累,已无家在不言归。

”先生无妻小,唯与老母相依为命。

“文革”期间被抄家时,父亲珍藏的那块有名的“孟蜀石经”残石也被红卫兵改成磨刀石,而这本名人题跋的册页,一直秘藏乡间,幸免于难。

  1978年后落实政策,江友樵被安排在重庆市文史馆。

1980年与小学教师冉氏结婚。

3年后,冉氏意外身亡,他又回到了与老母相依为命的悲戚生活。

先生一生自负,老来穷困潦倒,唯有古人做知音。

晚年双目几近失明(“文革”时双眼被红卫兵灌辣椒水所致),自号“瞎画师”,后不得不转攻书法。

偶写山水,以渴笔焦墨为主,画风苍茫孤寂,荒率粗疏,有云林、大痴之高倔风骨,似渐江、八大之凄婉冷逸,惜不为时人所重。

著名学者吴丈蜀赠诗云:

“荆璞何须俗眼知,劫波历尽半生迟。

斯图堪人丹青史,记下渔樵瞎画师。

  观此册页,笔墨苍秀,气韵浑成,满纸烟云,丘壑流美。

“雄健荒率处,每有者旧力学所不逮者。

”或临巨然,或拟子久,或抚石田,或摹房山,气韵、笔墨直逼古贤,才情、风骨溢于楮墨间。

册前百家诗文题跋,珠玉当前,书画璧合。

红木封面,古色古香,上有白石老人题签,益显珍贵。

  

  江友樵先生一生致力于传统山水,淡泊名利,其文采、气节、风骨及超然拔群的个性气质,一如其画之孤倔、冷逸、高古,恰似著名画家溥雪斋赠先生句:

“纵横笔墨任天真,写出倪黄倍精神。

莫道画坛无古韵,而今又见冷元人。

”今天,先生的艺术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重视。

先生的弟子江涛、韩祥生、张君牧等有所承多。

这本册页的再度面世,让后人又能一睹“少年才俊渔樵子”的艺术风骨和"20世纪传统正脉最后一人”的楮墨古韵。

  

  收藏信息

  

  《古玩市场今昔考》增订再版

  原华声报社社长兼总编、陶瓷收藏家周佣先生所著《古玩市场今昔考》于2001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经《收藏》杂志、《羊城晚报》及《荣宝斋》部分连载,多家报刊发表书评推介,在文博、收藏界引起热烈反响。

此书对广大读者增长文物考古和收藏知识,对于复兴民间古玩市场乃至当年的修订《文物保护法》,促进民间收藏合法化均发挥r积极作用。

现经作者补充多篇近作,包括实地考察美国古董艺术品市场后发表的系列文章等,由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再版发行。

全书307i字,400余页,彩图8张,定价30元。

本刊社有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