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704795 上传时间:2022-10-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学实习实训中心申报材料.doc

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申报材料

湖北工程学院“众创园区”工程实习实训中心项目申报材料

根据国家发展战略和学校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和专业需求,为进一步提高办学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强有力的平台,学校决定在“众创园区”建设工程实习实训中心。

一、项目介绍

(一)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湖北工程学院工程实习实训中心

项目实施周期:

2016-2018年

建设地点:

湖北工程学院同大西校区

(二)项目建设内容

以“众创园区”建设为依托,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和目前工科专业发展现实需要,着力解决实践教学薄弱环节。

根据学校规划方案,首先建设“工程实习实训中心”(园内还有科技孵化和大学生创业规划),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化园区。

本项目位于学校校区内,土地已征收,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围绕机械制造、光电子、新能源、生化、信息技术等专业学生的实习实训,辅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孝感创业大学)及成果展示。

配套建设道路、广场、绿地及景观、供配电、通信、给排水、燃气、消防、环保等设施。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投资概算

湖北工程学院“众创园区”工科实习实训中心规划总用地面积5459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53平方米,工程总投资概算为10000万元,经费来源自筹。

二、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背景

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积极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现有15个教学学院和一所独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各类注册在籍学生25000人(含新技术学院)。

学校注重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自2009年以来,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和湖北大学先后在学校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

学校与孝感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建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与广水市等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

加强产学研合作,与中国航天三江集团等数十家企业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学校各类平台具备较强的教学科研支撑能力,现建有特色果蔬质量安全控制、生物质资源化学与环境生物技术、作物病害监测与安全控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湖北小城镇发展研究中心、中华孝文化研究中心、湖北小微企业发展研究中心等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省生物质资源转化协同创新中心、湖北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省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建筑防水材料研发中心等省级平台。

建有国家级、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3个,电工电子、化学基础课、计算机、生命科学与技术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材料化学、光电子信息技术等湖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

近些年来学生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17%以上。

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生在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智能模型车、艺术设计等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紧密联系、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实训基地,是提高实践技能、实训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产、学、研、用”的结合,可为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促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资源整合、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高创新服务能力,实现互利共赢。

通过产学研平台建设,将对学校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实现人才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服务和资源共享目标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规划建设依据

1、《湖北工程学院校园总体规划》

2、《湖北工程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

3、《湖北工程学院“三园一体”中长期建设规划(2014—2020年)》

4、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5、《孝感市城市总体规划法(2013-2030年)》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三)必要性

1、建设“新型”工程大学,大力发展工科专业的需要。

学校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特色发展为主导,积极深入推进“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影响的新型工程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我们要建设的新型工程大学,显然不同于具有行业背景和行业特色的传统工程大学,而是立足地方和自身实际,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努力建设的一所具有“地方特色、国际视野、崇尚人文、注重应用”特征的地方性、教学型、应用型新型工程大学。

2、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

据报道显示,国际制造业转移的趋势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的自身优势和发展阶段也具备了承接制造业转移的条件。

高校在国家产业转型升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学校不仅是人才和技术的源泉,而且还是直接孵化产业、企业的基地。

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满足国家制造业发展的需要,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3、湖北“两型”社会发展、“8+1”城市圈、“临空经济区”已上升为湖北省级发展战略。

根据湖北“两型”社会发展、“8+1”城市圈、“临空经济区”发展战略,高校是智力密集、人才汇集的地方,目前我校已具备较强的科研服务能力,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相对薄弱,没有与应用型工程大学相适应的支撑平台,迫切需要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融教学、科研、创业、创新、服务为一体的大型实习实训中心。

4、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发展为国家战略,李克强总理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上强调,打破一切体制机制的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借改革创新的“东风”,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一个“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自然禀赋”就会充分发挥,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发动机”就会更新换代升级。

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为大学生创业创新提供平台保障,也将掀起学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高潮,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能力。

5、“产学研用”结合的需要

实习实训中心的建成,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学生科研,大学生创业提供了重要平台,将进一步提高学校“产学研”结合的能力与水平,也为学校搭建了与企业、政府等沟通、协作的平台,使“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提升学校的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和辐射能力。

(四)工程建设要实现的目标

1、配合学校规划与学科建设发展目标,缓解学校实验实训用房短缺的状况,改善办学条件,夯实办学基础,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提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2、按照学校“一主两翼多层次开放办学模式”和本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搭建科技孵化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平台。

有效构建具有本校学科特色、灵活开放的实验实训环境。

3、促进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将学校机械、光电子、能源、生化、信息等专业统一纳入学校发展规划,促进“创新团队”的形成。

4、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5、促进教师的发展转型。

(五)建设发展定位

1、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将有效缓解学校实习实训场地的不足,为确立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提供条件保障。

2、强化本科实践教学条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反映学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和依据,也符合国家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发展方向,学校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本科实践教学条件,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增强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

“众创园区”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产学研合作的示范基地、师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培育基地,是高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型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将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解决多年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因国家对地方本科院校投入有限,加之学校近年来立足内涵建设发展的办学投入不断扩大,导致学校基本建设和教学基础设施投入明显滞后,特别是实践教学场地严重不足,影响了学校向新型工程、应用型大学发展的速度。

实习实训中心的建设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六)建设任务

1、分年度建设专业实验室和实习实训中心用房(包括建设及报批)及配套设备论证、采购和安装。

“众创园区”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教学、科研、生活、生态的协同发展,环境与功能建设同步,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滚动实施”协调近远期关系,循序渐进分期建设,适当预留发展空间以满足学校未来发展的需求。

2、逐步将“众创园区”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如“科技孵化中心”和“大学生创业中心”,形成一个科技创业、实习实训群落。

3、建立和完善与之配套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

4、同步进行“双能力”型教师的培养。

5、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北工程学院

二O一五年九月一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