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四中16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
《贵州省遵义四中16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遵义四中16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贵州省遵义四中16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语文
贵州省遵义四中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书写清楚;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
3.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4.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的答案上正确填涂,非选择题在答题卡上用黑色中性笔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共72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宋朝是一个重视传统文化的朝代,每一个节日都被宋人发挥到极致。
清明节是当时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人们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各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
宋朝的清明节的最大亮点应该是蹴鞠。
《水浒传》中写高俅球技高超,因陪侍宋徽宗踢球,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诗圣杜甫《清明》诗中说到,“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诗人陆游《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中有“路入梁州似掌平,秋千蹴鞠趁清明”的诗句。
这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娱乐的习俗。
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上层踢球已经是成为时尚,一幅《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皇帝和大臣在踢球的情景。
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踢球技艺维持生活的足球艺人。
宋代的足球有用球门的间接比赛和不用球门的“白打”,但书上讲的大多都是白打踢法。
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就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一套完整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
由此看来,宋代的足球,由射门比准已向灵巧和控制球技术方面发展。
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宋代的踢球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
水浒中写到宋徽宗也是“齐云社”的成员。
这是专门的蹴鞠组织,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
宋代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市民携带炊饼出游踏青。
宋代民间,习惯把无馅的食品称为饼,用火烤得叫烧饼,蒸的叫蒸饼,面条叫汤饼,油炸的叫油饼;宋仁宗赵祯做皇帝之后,因为宋仁宗的名字叫赵祯,而蒸饼的“蒸”字和赵祯的“祯”字发音相似,那时说话写字都讲究避皇帝或长辈的名讳,所以,蒸饼就改称为“炊饼”。
在当时的汴梁城里,炊饼是一种大众食品,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
宋朝把有馅的食品叫做馒头。
《水浒传》中武大郎每天早起,挑起做好的一担炊饼出门叫卖。
武松离家出行前,曾经交待哥哥武大说:
你少在外面,早点回家:
原先做炊饼十扇笼,以后只要做五扇笼。
扇笼就是蒸笼,可以断定,大郎炊饼是蒸出来,而非烤制的烧饼。
宋代炊饼是今天的馒头,绝非烧饼,而馒头却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
宋朝太学与国子监食堂例行加餐,春秋两季加炊饼,冬天供应太学馒头。
宋人笔记言,炊饼深受汴梁城民众喜爱,成为主食。
年年清明节,市民携带枣粥、鸭蛋和炊饼,出游踏青。
黄庭坚在宽慰病中朋友的书简中说:
“病者想渐苏醒能食矣。
家园炊饼漫佳,不知堪否?
”诗人杨万里题作《食蒸饼作》: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
”
读《水浒》我们可探寻出宋朝清明节的习俗,除了传统的祭祀祖先外,更多的是纵情取乐,宋朝的节日已经走下了宗教的圣堂,成为老百姓外出娱乐的载体。
通过《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宋朝商品经济迅猛发展,市井生活恬静和谐。
宋朝清明节丰富多彩的民俗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摘编自刘传录《从<水浒>中探秘宋朝清明节的习俗》)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蹴鞠是宋朝清明节习俗的主要亮点,在当时,这种活动是上层社会的时尚运动,也是足球艺人赖以保障生活的方式。
B.圆社是宋代蹴鞠艺人的专业团体,有助于蹴鞠艺人的团结互助,维护切身利益,组织蹴鞠比赛和宣传推广蹴鞠活动。
C.馒头在宋朝指的是有馅的食品,就是今天的包子或有馅的点心,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
D.炊饼是宋朝市民在清明节出游踏青时常携带的食品,当时汴梁城大街小巷都有卖炊饼的,炊饼成为当时民众的主食。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清明节作为宋朝的一个重要节日被宋人发挥到极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俗活动展示了宋朝的繁荣富足,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B.宋代蹴鞠的“白打”踢法是调动身体多个部位来完成的一套花样动作,使“球终日不坠”,这不比射门的准确性,而是比控球的灵巧性。
C.宋代的饼有烧饼、蒸饼、汤饼、油饼等多种,因避宋仁宗的名讳,蒸饼改为炊饼,宋人笔记和黄庭坚的书简都说明炊饼深受民众喜爱。
D.根据《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和《清明上河图》,我们既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也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朝的清明节,人们进行扫墓、颁新火、踏青、荡秋千、蹴鞠、斗鸡、放风筝等活动,说明宋朝的节日已成为百姓娱乐的载体,不再有宗教般神圣。
B.杜甫的《清明》诗和陆游的《感旧末章盖思有以自广》诗说明从唐朝到宋朝,清明节都有踢球和荡秋千的习俗,而且这两种习俗在唐朝都已很盛行。
C.蹴鞠在宋代获得了极大发展,不仅表现在上层流行,还表现在有专业的踢球艺人,更表现在追求灵巧的控球技术和组织了专门负责蹴鞠活动的团体。
D.炊饼就是蒸饼,这不仅从《水浒》中武松和武大郎关于卖炊饼的对话中可以断定,也可以从杨万里《食蒸饼作》一诗的诗题和内容的对照中得到印证。
2、古代诗文阅读(36分)
㈠文言文阅读(19分)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见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
谓其太傅鞫武曰:
“燕、秦不两立,愿太傅幸而图之!
”太傅曰:
“请入图之。
”鞫武曰:
“燕有田光先生者,其智深,其勇沉,可与之谋也。
”太子曰:
“愿因太傅交于田先生,可乎?
”鞫武曰:
“敬诺。
”出见田光,道:
“太子愿图国事于先生。
”田光曰:
“敬奉教”。
乃造焉。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跪而拂席。
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田光曰:
“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
所善荆轲可使也。
”太子曰:
“愿因先生得交于荆轲,可乎?
”田光曰:
“敬诺。
”即起,趋出。
太子送之至门,曰:
“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田光俯而笑曰:
“诺。
”
偻行见荆轲,曰:
“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
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
‘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荆轲曰:
“谨奉教。
”田光曰:
“光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约光曰:
‘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
’是太子疑光也。
夫为行使人疑之,非节侠士也。
”欲自杀以激荆轲,曰:
“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遂自刭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明不言也。
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
“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
”
(选自《战国策•燕策》,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太傅幸而图之图:
考虑,计议
B、乃造焉造:
到……去,拜访
C、明不言也明:
明白,知道
D、太子再拜而跪再:
两次
5.用“/”线给文中划曲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B、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C、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D、臣闻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
6.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面对强大的秦国,燕太子希望太傅帮助他,为他出谋划策。
太傅向他推荐了田光,田光向太子推荐了荆轲。
B、太子丹为了国事,亲自去拜访鞫武、田光和荆轲等贤人侠士,这充分表明他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
C、田光年纪大了,劝说荆轲尽心为太子出力,最后以自杀来激励荆轲并表明忠心。
D、太子丹听到田光死了,很伤心,双腿跪行,流着眼泪说自己要田光不要泄密的本意是想要和田光商议重大的事情,并不是要他去死呀。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4分)
②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6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8—9题。
秦州杂诗(其七)
杜甫
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
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
属国①归何晚?
楼兰斩未还。
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
【注释】①属国:
借用苏武牧羊归国后被封为典属国的典故,代指唐朝使节。
8.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㈢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根据语境默写,每句一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6分)
(1)《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行前高唱“,!
”
(2)《岳阳楼记》中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语句是:
,。
(3)陆游的《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指出在书上学到的理论多么完美精湛,没有亲自学习实践,是不可能学会的是哪两句“,。
”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一题作答,将答案写在答卷对应的题号处。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⑴-⑷题。
(25分)
洗澡
王安忆
行李房前的马路上没有一棵大树,太阳就这样直晒下来,他已经将八大包书捆上了自行车,自行车再也动不了了,那小伙子早已注意他了,很有信心的骑在他的黄鱼车上,他徒劳的推了推车,车却要倒,扶也扶不住,小伙子朝前骑了半步,又朝后推退了半步,然后说:
“师傅要去哪里?
”他看了那人一眼,停了一下,才说:
“静安寺。
”小伙子就说:
“十五块钱。
”他说:
“十块钱。
”小伙子又说:
“十二块钱。
”他要再争,这个时候,知了忽然鸣了起来,马路对面原来有一株树,树影团团的。
他泄了气似的,浑身没劲,小伙子跃下黄鱼车,三五下解开了绳子,将书两包两包地搬上了黄鱼车,然后,他们就上路了。
路上,小伙子问他:
“你家住在静安寺?
”他说:
“是。
”小伙子又问:
“你家有浴缸吗?
”他警觉起来,心想这人是不是要在他家洗澡?
便含含糊糊地说:
“恩。
”小伙子接着问:
“你是在哪里上班?
”“机关。
”“那你们单位里有浴缸吗?
”小伙子再问。
他说:
“有是有,不过……”他也想含糊过去,可是小伙子看着他,等待下文,他只得说下去:
“不过,那浴缸基本没人用,太大了,需要很多热水。
”
路两边的树很稀疏,太阳烤着他俩的背心,他俩的汗衫都湿了,从货站到静安寺,几乎斜穿了整个上海,他很渴,可是心想:
如要喝汽水,要不要给他买呢?
想到这里,就打消了念头。
小伙子又问道:
“你每天在家还是在单位洗澡呢?
”他先说“在家”,可一想到这人也许是想在他家洗澡,就改口说“单位”。
这时又想起自己刚说过单位浴缸没人用,就又补了句:
“看情况而定。
”那人接着问:
“你家的浴缸是大还是小?
”他不得已地说:
“很小。
”“怎样小?
”“像我这样的人坐在里面要蜷着腿。
”“那你就把水放满,泡在里边;或者站在里面,用脸盆盛水往身上泼,反倒比较省水。
”“是的。
”他答应道,心里却动了一下,望了一眼那人汗淋淋的身子,想:
其实让他洗个澡也没什么。
可是想到女人说过“厨房可以合用,洗澡间却不能合用”的一些道理,就没再想下去,这时已到了市区,两边的梧桐树高大而茂密,知了懒洋洋地叫着。
风吹在热汗淋淋的身上,很凉爽。
他渴的非常厉害,他已经决定去买两瓶汽水,他一瓶,那人一瓶,可是路边却没有冷饮店。
“我兄弟厂里,天天有澡洗。
”小伙子告诉他。
他想问问小伙子有没有工作,有的话是在哪里。
可他懒得说话,正午的太阳将他烤干了。
望了望眼前明晃晃的一条马路,他不知到了哪里。
他想,买两瓶汽水是刻不容缓了。
那人也像是渴了,不再多话,只是埋头蹬车,车链条吱吱地响,他们默默地骑了一段。
他终于看见了一个冷饮店,冰箱轰隆隆地开着。
他看到冷饮店,便认出了路,知道不远了,就想:
忍一忍吧,很快到家了。
为了鼓舞那人,他说:
“快到了,再过一条马路,就有一条弄堂,穿过去就是。
”小伙子振作了一下,然后说:
“这样的天气,你一般是洗热水澡,还是冷水澡?
”他支支吾吾的,小伙子又说:
“冷水洗澡的时候舒服,热水洗过以后舒服。
不过,我一般洗冷水澡就行了。
”他心里一跳,心想这人是真要在他家洗澡了。
洗就洗吧,然而女人关于浴缸文明的教导又响起在耳边,就没搭话。
到家了,小伙子帮他把书搬上二楼。
他付了钱,又从冰箱里倒了自制的橘子水给小伙子喝。
小伙子很好奇地打量他的房间,这是两间一套的新公房,然后说:
“你洗澡好了,我喝了汽水就走。
”这一回,他差一点要说“你洗个澡吧”,可最终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那人坐了一会儿,喝完了橘子水,又问些关于他家和单位的问题,就起身告辞了,出门后说:
“你可以洗澡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骑黄鱼车的小伙子虽然早已发现了生意,但他骑车迎上前时,却又后退了半步,表明他较有礼貌,也有些害羞。
B.文中使用的“黄鱼车”、“弄堂”等字眼所体现出来的地域色彩,有助于读者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C.如果“女人”没说过浴缸文明的那些道理,小说的主人公“他”就不会为是否让那小伙子洗澡的问题如此犹豫。
D.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和细致的心理描写,呈现主人公曲折微秒、复杂多变的内心活动,这是本文最突出的手法。
E.本文以写实的笔法,在貌似琐碎的叙述中,塑造了两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形象,传达出了作者褒贬分明的思想情感。
(2)小说主人公“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多次写到“太阳”、“树”和“知了”等,这样写有哪些作用?
请概括说明。
(6分)
(4)“洗澡”作为这篇小说构思的关键,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⑴-⑷题
一个永恒的教书匠——季羡林
晚近,季羡林先生的头衔,除了教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通常还有一项“国学大师”。
为此,有人在报上陈辞,认为“季羡林的专业是佛学和梵文研究,算不上国学大师”。
有人又撰文反驳,认为“传统国学的许多重大领域季羡林都涉及到了,绝对称得上是国学大师”。
2007年5月,中央电视台拍摄季老的专题,拿我作陪衬,其间就提到了这段公案,问我怎么看。
卑之无甚高论,窃以为,这事不值得争辩,在东西融会、环球一村的21世纪的今天,国学大师也者,既不应是一味钻故纸堆的冬烘先生,也无所谓荣辱褒贬。
要我说,季羡林就是季羡林,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他的平凡,即如他所说,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他的大有人格魅力,就在于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后八个字,是我自己加的,季先生生前若听到,一定不赞成。
记得有一年,胡光利、梁志刚两位学兄出版《此情犹思——季羡林回忆录》,在前言中写上“国学大师”“国宝级学者”“北大惟一终身教授”等词,季先生阅后,坚决要求删去。
季先生说:
“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
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的晚些,活的时间长些罢了。
”
2006年,第19届世界诗人大会在我国山东泰安召开,会上,季羡林、高占祥、李国彝三位被评为世界桂冠诗人。
这又是一顶高帽。
组织者的心思,咱不去猜测,高占祥、李国彝二位的成就,咱也不去评估,且说季先生。
季先生在中学时,曾有“诗人”外号,说明他是喜欢诗的,是有这方面的素养的,但他一生发表之诗,据笔者所知,不会超过十首。
季先生著作等身,身列作家之林,还自谦是票友。
以不到十首诗的数量,荣膺世界桂冠诗人称号,他老人家肯定会感到惶恐。
我没有猜错,一次见面中,季先生说了创作经过。
季先生讲:
“原本是泰安地区来人,说请我写一首诗,关于泰山的。
我自幼景仰泰山,至今初衷不改,兴致一上,就动笔了。
7月29日(2005年),温总理来,来得特早,我桌上摊着稿纸,没有收拾。
总理问我最近在写什么,我说在写关于泰山的诗,并且念了开头几句。
以后新华社就作了报道。
再以后,你们都知道了的,我季某人忽然就成了桂冠诗人。
”说到这儿,季先生转为“难得糊涂”,他说:
“桂冠诗人不是随便戴的哦,他们这么做,只能使我脸红。
”
“中国牌”的荣誉有它本土特色的游戏规律:
往往,在你需要的时候,它总是千推万阻,避而不见;在你不需要的时候,它却是不邀自来,蜂拥而至。
——算了,撇开这些背后的玄机不谈,话题还是回到季先生。
笔者觉得,仅就94岁的老人,依然拥有这般创作活力,《泰山颂》就值得一读;在这一点上,季先生完全用不着脸红。
季先生写完搁下,但一直未定稿,他自觉不够完善,到了2008年12月21日,97岁了,又拿出来修改,在一处添了三行24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其他几处亦有修改。
这种“春蚕到死丝方尽”的精神,着实令人感动。
泱泱中华,特点是人多,人多思想杂,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儿都有”,许多议论,是颇为滑稽的。
譬如有人转给我一篇文章,是从网上下载的,讽刺季老是官迷,理由是从杨绛的《我们仨》推测,那个想当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而最终没有当成的,估计就是季羡林。
嘻嘻,胡为乎来哉!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他对官场,一向敬而远之,了无兴趣。
证以笔者的目睹:
那还是上世纪90年代,一天,有老友自城内来见季先生,落座,喝茶,老友说起近来见了哪些哪些高官,禁不住眉飞色舞,唾星四溅。
季先生干坐一旁,默然无语,待老友走后,只幽幽地说了一句:
“他还很得意。
”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即以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来说,倒的确有这么一回事:
“文革”后,某要员曾建议季先生出任此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为此,有人曾当面讶怪:
“为什么放着副部级的职位不要,却要这个副局级呢?
”季先生说:
“什么级别,我脑子里没想过这个!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是一个平凡的人,他只是一个教书匠,至多再加一个写家,但他一生发表的诗,不超过十首;因此,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B.季羡林先生亦儒亦释亦道,而又非儒非释非道,从心所欲,脱略形迹,无法取替,不可超越。
这正是“国学大师”应有的魅力和境界。
C.94岁的季羡林老人创作了《泰山颂》一诗:
“万木争高,万卉争艳。
争而不斗,和谐自然。
天人合一,宛然实现。
”97岁时,又拿出来修改,表明季先生为了避免名不副实而坚持修改文稿,恰恰说明了“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从改中出”。
D.“文革”后,有人建议季先生出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一职。
季先生么,婉拒了。
尔后,北大让他当副校长,他倒是痛快地应承。
人贵有自知之明,与其力不从心,不如扬长避短。
他想的,就是当他的教书匠。
E.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几处人们对季老先生的不一致的评价,然后把自己亲身经历的几件事情简要描述出来,虽未直接评论,但足以让读者了解季老先生的为人。
这种笔法在传记中颇有说服力。
(2)文中说:
“季羡林也是一个大有人格魅力的人。
”那么,他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分)
(3)文章最后一段画线的句子“这一句就表明了季先生的心迹”。
说说表明了季先生怎样的“心迹”。
(6分)
(4)对于季羡林究竟算不算“国学大师”,作者没有直接评论。
你读了本文以后,如何评价季羡林先生呢?
(8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5、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移动宣布,4G用户数已突破1亿户,联通和电信。
②美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感到不满的是,在美上市的中资公司爆出会计丑闻时,因为中国法律问题,美国有关部门对中资公司的监管。
③西汉诸侯国南越国第二任君主赵胡的陵墓堪称史上防盗最好的帝王陵,盗墓贼只能。
A.望洋兴叹鞭长莫及望尘莫及B.望洋兴叹望尘莫及鞭长莫及
C.鞭长莫及望洋兴叹望尘莫及D.望尘莫及鞭长莫及望洋兴叹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没有体制内的职务,没有工资,没有广告赞助,全凭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柴静拍摄的这部《穹顶之下》,让国人看到了柔性的、坚韧的力量。
B.5月1日起,杭州市11家市属医院将在门诊区设立“24小时自助服务区”,推出24小时自助挂号服务,为患者提供全天候不间断的预约挂号服务。
C.云南女导游辱骂游客事件发生后,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任何以不合理低价诱骗游客入团,通过安排购物获取回扣,向游客索取财物,都是违反旅游法的。
D.美国地震学会《地震研究通讯》主编彭志刚副教授认为,尼泊尔地震是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逆冲挤压的结果造成的,由于震级较大,震源较浅,因而破坏性强。
15.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人类并非像想象的那样脆弱,紧张的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生活在战争期间的人,发病率明显低于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这是由于人们在战争环境中精神紧张、生活积极、进取心强,所以长期充满活力,抗病能力也随之增强。
A.适度的紧张还可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B.适度的紧张还可使疾病难以发生扩展,使人体免疫系统处于戒备状态
C.因为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处于戒备状态,所以疾病难以发生扩展
D.疾病难以发生扩展的原因是人体免疫系统由于适度的紧张而处于戒备状态
16.仿照下面示例,以“社会”、“岁月”为开头的陈述对象,另写一组句子。
(要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字数相近即可)(6分)
示例:
如果自然是一本书,那么旅游就是阅读;登山,你可以读到雄奇壮伟;观海,你可以读到博大深沉。
17.仔细阅读下边这幅漫画,为漫画拟写一个标题。
(5分)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在“实话实说”节目中讲了一个小故事:
他在国外某地如厕时,发现一个小男孩在不停地拉水箱冲便,因拉不下水来着急。
龙永图十分感慨地说,由引事可以看出:
这个小孩已经有了可贵的责任感。
又据悉,我国即将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也将“责任感”列为培养人才的重要目标之一。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事你不喜欢做,但你又不得不去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你以“责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不能写诗歌)
参考答案
1、科技文阅读
1.考点说明: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语句的能力。
能力层级B级。
参考答案:
C
详细解析:
扩大对象范围。
“宋朝太学和国子监食堂在冬季都例行加餐供应馒头”表述不当,原文是“冬天供应太学馒头”,不包括国子监。
2.考点说明:
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和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C级。
参考答案:
D
详细解析:
内容杂糅。
依据原文,应该是《水浒》有关蹴鞠与炊饼的描写可看出宋朝清明节习俗主要是纵情取乐,《清明上河图》可看出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根据常识我们也应知道《水浒》的内容明显不是写宋朝市井生活的幸福。
3.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