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59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docx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课题调研报告

  根据《中共XX市委办公室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十二五”重大课题调研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市政府高度重视,课题组组长、副组长迅速召集相关领导参加的课题调研专题会议,拟定调研方案,重新修订了课题题目,将原来的课题题目《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改为《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并报市委审核认可。

明确了课题调研的重点内容,一是以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个主题十六项制度为载体,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二是以一站式服务方式,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现政府服务效能的提高;三是以政务信息化手段,实现政府服务方式的创新。

课题研究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努力服务于效能政府的建设,并据此提出了调研的工作方式和具体要求,开展调研工作。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现状

  主要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市按照“科学理政、民主施政、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为民执政”的要求,不断强化制度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执行力,政府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政府自身建设各项制度逐步建立。

  按照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我市建立并组织实施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一是建立了法治政府四项制度。

市、县成立了投资促进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制定了《投资促进委员会工作规则》、《投资项目否决报备规定》,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和核准制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出台了《XX市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查审批制度》,该制度结合XX实际,界定了我市重大资源的范围,明确了各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和责任,细化了审批内容和程序,有效地促进了全市重大资源的合理开发;建立了《XX市市本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县也建立了相关制度,科学、规范、完整地编制财政预算,严格一般预算支出,严格财政追加预算支出管理和审批,重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制度建设工作有效推进;为进一步加强我市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市政府制定出台了《XX市市属企业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建立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具体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和其他行业性国有资产投资公司三大架构,建立了新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营运三大体系和国有资产监管制度,基础性的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

二是建立了责任政府四项制度。

制定出台了《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实施意见》、《XX市领导干部问责工作实施办法》,先后问责各级领导干部114人,其中县处级13人,乡科级干部53人,一般干部48人;制定了《关于在全市行政机关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实施意见》、《XX市首问首办责任制规定》、《XX市服务承诺制规定》、《XX市限时办结制规定》,全市各级行政机关共受理服务承诺事项87114件,受理首问首办事项298801件,受理限时办结事项325022件。

三是建立了阳光政府四项制度。

制定了重大决策听证制度,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实施重大决策听证103项〔其中以市政府名义组织听证4项,以市政府部门名义组织听证10项,以各县政府名义组织听证37项,以县部门名义组织听证52项〕;制定了重要事项公示制度,全市共组织实施重要事项公示1242项〔其中市级及其部门组织109项,县及其部门组织1133项〕;制定了重点工作通报制度,全市共组织重点工作通报2243项〔其中市级及其部门组织192项,县及其部门组织2051项〕;制定了政务信息公开制度、政务信息查询制度,全市共开通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507个单位,建立联络员队伍684名,完成了7个单位的公共服务电话整合工作,96128政务信息查询呼入4596次,转接成功率91.91%,公众满意率99.31%;把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纳入了政府及其部门的决策程序,促进了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

四是建立了效能政府四项制度。

制定了《XX市行政效能监察办法》、《XX市行政效能建设责任制规定》、《XX市行政执法机关涉企处罚管理规定》、《XX市涉企检查准入规定》、《XX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定、《XX市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规定》,市、县各级制定了《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四项制度实施方案》、《行政机关推行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细则》,选取了50%的重大项目和30%的重要工作作为绩效审计对象,选取了14个重大项目作为全市XX年重大项目稽查对象;对全市33个部门和8县上报的行政成本控制统计报表基础数据进行了分析,正在研究制定实现XX年机构编制和人员、公务用车购置和管理、会议庆典论坛、出国出境出省考察、楼堂馆所建设等控制目标的措施和方法,公务卡信息采集工作基本结束;全市市直单位、县和乡共421个单位开展了关键岗位和重点环节行政行为监督工作,确定了1287个关键岗位、XX个重点环节,查找出3015种风险表现形式,制定了3096条风险防范措施,省监察厅已在市行政服务中心、临翔区行政服务中心和永德县行政服务中心延伸安装视频监察装置,实现了与省监察厅视频监控中心的连接;推行了目标倒逼管理、一线工作法,市直47个部门和8县先后进行了学习型机关培训专题登记、部门年度工作统计和行政机关一线工作法统计,市级已登记培训专题150个,全市399个部门确定了418个年度目标倒逼管理工作重点,实现一线决策事项89件。

  2.政务服务工作稳步推进。

  我市于XX年4月8日挂牌成立了XX地区便民服务中心,为行署办公室下设的临时机构;XX年1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准成立XX市行政服务中心,为市政府办公室下属行使行政职能的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业务督查科两个正科级职能科室,核定总编制5名。

共28个市级部门进驻中心设置行政服务窗口。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8县也相继成立了县行政服务中心,分别有10至25个县部门进驻中心设置办事窗口。

各县均设置了临时性的管理机构。

同时,成立了孟定片区行政服务中心以及81个乡为民服务中心和286个村级农民服务点。

从事行政服务工作的人员达3100多人。

  3.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以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为基础,为政务信息化服务提供基础网络平台。

XX市已完成省、市、县三级纵向电子政务主干网络建设,市级横向电子政务网络接入单位78个,临翔区、云县、耿马县相继完成了电子政务横向网络建设,市、县累计接入单位400个。

以电子政务网络为依托,部门业务专网作用彰显。

XX市已建设完成信访专网、组工网、财政专网、工商专网、森林防火专网、审计专网、国动委专网、民政专网、发改专网、高校组工网、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等业务专网,各专网运行良好。

各政务专网的推广应用对于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政府门户网站为龙头,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

全市建成了市、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网站9个、政府信息公开网站496个,以及475个政务信息查询网站。

在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共发布信息20611条,在市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上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32598条;通过各单位网站、手机短信、显示屏等其他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信息309973条。

设立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92个,公开查阅点查阅数729381人次。

全市政务信息查询96128专线运行情况良好,政务信息在线解答系统共受理公众咨询事项17件,全市行政审批查询系统共录入1176件行政审批及许可事项。

及时准确地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查询服务,为政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撑。

以视频会议应用推广为重点,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XX市已建设完成省、市、县三级视频会议系统,临翔区、云县、耿马还建设完成县、乡视频会议系统,累计接入乡分会场38个,成功召开百余次省、市、县、乡四级视频会议,有效节约了会议成本,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以政府主导,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加大电子政务建设力度。

按照互利互惠的原则,采取多渠道融资的方式,通过电信企业前期投入,政府后期租用的形式,全力推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政府管理方式创新、绩效提升。

我市成立了电子政务建设领导小组,召开了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会议进行工作部署,市政府及8县政府均与中国电信XX分公司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标志着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

  4.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获得进展。

  我市于XX年3月至6月,XX年12月至XX年7月,XX年10月至XX年8月分别进行了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对审批程序、审批时限、审批方式、审批条件进行整合、优化,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实现了行政机关内部机构、职能的科学划分和行政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依法行政。

第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共涉及地级部门100个,报来行政审批事项433项,决定保留344项,不予保留89项;报来收费项目1446项,决定保留587项,不予保留235项;合并处理项目110项,不列入清理公布单位的项目和纯粹不属于收费项目的514项。

第二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与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合并进行,共清理地级机关必须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475项,其中,依法保留369项,过渡106项;共清理县级人民政府实施的行政许可项目30项,未保留的项目中改变管理方式的6项,划转1项,其余项目为取消。

第三轮、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共报来各类审批项目631项,经清理审查,至今市级部门共保留行政审批项目520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404项,非行政许可项目116项。

同时,对448项行政审批项目时限进行了压缩,剩余48项由于工作需要已无法继续压缩审批时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困难和问题

  一是机构不健全,专抓力量不足。

政府自身建设的统筹推进机构不健全,负责全市政府自身建设的市级统筹部门机构级格低,职能分散,人手不足,县机构建设也未完善。

市行政服务中心和临翔区中心分别设为行使行政职能的副处级和副科级事业单位,其他各县中心均为临时机构,机构性质未定。

信息化建设的实施工作,仅市级和镇康县、双江县、XX县、耿马县、XX县设置了专门机构。

负责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法制部门机构级格偏低,人员相对不足。

  二是发展不平衡,措施需要强化。

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实施工作不平衡,行政审批事项并联并行审批的制度性建设还远未有效实施,首问首办、服务承诺、限时办结有待于进一步落实,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也还需要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临翔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部门已大部分做到部门、人员、项目、投入、授权五个到位,但市级和其它县仍有很多部门存在思想认识不足的问题,未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纳入中心授权办理,不同程度的存在只公示不受理、只受理不办理、“只挂号不看病”的情况,群众意见较大。

我市第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尚未完成,清理力度和幅度仍然较小、阻力大,现行管理、运行和监督模式与昆明等等州市相比,仍然存着审批项目过多、审批程序太繁、审批效率较低等问题。

  三是设施不完善,平台建设有差距。

虽然我市各级政府都逐年加大对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和审批制度改革的投入,都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但由于财政较为困难,各项投入与省内发XX市相比仍然不足,办公设施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政府自身建设统筹推进部门、政务服务机构、政务信息化推进部门、法制部门的办公条件有待改善,重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出让、矿权交易等均分散实施,没有集中统一,缺乏有效监督。

  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县、部分单位对政府自身建设、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还不够深,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落实市委、市政府“三个一百”目标任务的能力还不够强。

  二、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总体思路

  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的总体思路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建设的重大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优化软环境提升软实力活动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要求,通过分级负责,狠抓落实,不断加快全市政府自身建设、行政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以信息技术投入为保障,以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为目标,以最大限度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和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进一步理顺机构职能和管理关系,建立覆盖城乡、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管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努力建设为民、公正、务实、高效、廉洁政府。

  目标任务

  政府自身建设。

通过实施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四项制度,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建立覆盖城乡、规范统一、公开透明、功能完善、服务优质、管理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努力建设为民、公正、务实、高效、廉洁政府,实现全省行政成本最低、行政效能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州之一的目标。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通过加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精简审批事项,使市级保留的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控制在100项以内,使我市成为全省保留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最少的州市之一,办结时限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以内,重组行政审批流程,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加强依法行政。

  政务服务工作。

健全市、县、乡、村四级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体系,全面实现网上审批和建成覆盖全市的电子监察系统,构筑最便捷、最优质的行政审批快速通道,整合网络审批、联合审批、重要公共资源交易三大平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政务信息化工作。

拓宽融资渠道,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快速和谐发展,整合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和政府网站群系统,完善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和重点应用系统,以信息化推动执法规范化,实现执法透明化和监督实时化。

重点解决和完善全市电子政务横向网络覆盖和市、县、乡三级近1000个单位的信息互通、协同办公问题,建成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

随着纵向和横向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逐步为政务信息化服务铺设一条数据传输和交换的网络基础设施和传输服务通道。

  三、XX市加快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效能的建议

  健全各项制度

  严格执行重大投资项目并联并行审批和核准、重大资源开发利用项目审批、重大财政追加预算支出审批、重大国有资产处置审批制度,认真落实行政问责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切实实施重大决策听证、重要事项公示、重点工作通报、政务信息查询制度,持续推进行政绩效管理、行政成本控制、行政行为监督、行政能力提升以及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相关制度,制定制度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实施细则或办法,强化各项制度运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和创新、丰富相关配套措施。

  深化行政审批改革

  在现有的政策框架及优化软环境大背景下,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提高行政效率为核心,进一步转变行政观念,由串联审批转向并联审批,由事前审批为主转向事前审批与事后监管并重,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由“量”的减少转向“质”的提高,推动政府行政效能和行政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进一步转变行政观念,加快服务政府建设。

将行政管理从偏重“效率”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从强调行政主体的“权力”转向“权力与责任”,实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从重点依赖“强制性手段”转向“强制性手段和非强制性手段”并重,政府管不了或不该管的事,交由社会和市场法则去调节;进一步强化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明确政府的职责范围。

  二是进一步构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长效机制。

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着力构建四项机制。

建立行政审批工作责任制,把责任分解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工作人员,对新增、取消和调整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登记管理;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行政审批项目的实施情况,对因形势变化没有必要继续审批的项目,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提出取消或调整的意见;探索建立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的长效机制,配合有关部门推广运用网络技术强化行政监察职能的发挥;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纳入日常工作范围,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审批管理和监控机制,形成用制度规范审批、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

  三是进一步推行并联审批,加快效能政府建设。

重点推进并联审批,并全部在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平台中运行:

在确定并联审批主审牵头单位的基础上,推行“统一受理——分头审批——主审汇总——统一回复”的审批模式,即项目主审牵头单位统一受理项目申报,然后将该项目的前置审批事项直接发送到各相关部门进行并联审批,各相关部门在规定的审批时限内完成审批并将意见反馈给主审牵头单位,主审牵头单位汇集各前置审批意见,形成办理结果后,以信函和电子邮件形式通知申报单位。

  四是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和“事后备案”,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事项。

加强事后监管,做到改革与监管并重。

严格规范日常管理和事后备案行为,防止部门以变相的方式保留或增设行政审批项目;制定严格的内部监督制约措施和规范的运行制度,对擅自设定行政审批或对已经取消的事项仍继续审批或变相审批,超越职权审批进行审批的,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经办人员的责任;明确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划为日常管理和事后备案的行政审批项目,加强日常监管,防止出现管理真空或管理脱节。

  五是科学合理地再造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在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优化审批流程等重点环节上下功夫,不断创新组织结构,改进体制机制,优化人员队伍;积极推进审批项目进中心工作,实行“一楼式办公、一口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现象;依托各部门政务信息公开网站与网络平台,研究制定网上审批制度,探索开发网上审批系统,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在线信息交流、共享与互动,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明确每个审批环节的前后置条件、办理时限和责任,削减冗节,优化程序,改革行政审批行为方式,加快推进职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真正把政府部门的工作重心从“重审批”转到“重管理”、“重服务”上来,为我市全面优化软环境,增强软实力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

  六是完善运行机制,建立行政审批运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政务管理机构。

按照《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督查工作的通知》和XX年全省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暨经验交流会议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文件要求,参照省内昆明、曲靖等大多数州市的做法,充实人员,提升级格,将政府自身建设统筹推进部门市政府督查室升格为副处级机构。

政府法制部门市政府法制办升格为正处级机构。

将市行政服务中心改设成“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管理局”,在办证大厅加挂“XX市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牌子,市、县两级中心机构应设为正处级行政机构,乡镇级中心与党政办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乡镇中心工作任务主要是代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服务基层群众和开展政务咨询服务。

保留市信息产业办的机构和现有副处级格,健全县信息化工作体系,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

整合市级中心与其他职能机构的职能,使之兼具政务信息化建设、政府自身建设督查、行政审批监督检查、人事部门“三制”推进、监察部门行政问责工作等职能。

  规范政务服务工作

  以市行政服务中心为龙头,进一步完善全市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一站式”、“一条龙”的审批服务内容。

按照审批流程改革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审批服务职能要尽可能进行内部整合后整体进驻同级行政服务中心,并向窗口充分授权到位,集中到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对外办理。

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市纪委提出的“两集中、五到位、四个一”的要求,抓好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督查落实工作,规范各级行政服务中心及窗口的管理运行,使各部门窗口真正成为便民高效、廉洁规范的优质服务窗口。

中心要加强组织协调、督办督查、审批流程监控、网络审批管理、联审联办组织等功能。

在行政服务中心建设联合审批平台,采取由第一环节部门牵头,全程跟踪代办、超时默许等多种方式,提高联合审批事项办事效率。

将部门面向社会、企业和群众的非行政审批和服务项目纳入中心统一办理。

  建设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

依托全省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统一的省、市、县三级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实现对行政审批事项的实时监察、预警、纠错、绩效评价、信息服务等功能,改变现行落后的行政管理和监督方式,创新体制机制,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

同时,按照规范、集中、统一的要求,建立健全市、县重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并将此平台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和管理。

  各级监察机关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监察窗口,结合电子监察系统,对窗口部门和人员工作情况实施效能监察,对项目受理、收费以及实施审批过程中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查处。

  市级中心房屋使用面积不少于XX平方米(含整合重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窗口一般不少于30个;县级中心面积一般不小于1500平方米,窗口一般不少于25个;县级中心要逐步调整,最终与县政府所在地的乡实现合署办公;乡为民服务中心面积一般不小于300平方米,窗口一般不少于12个;村级农民服务点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并积极探索在基层邮政所等服务点设立政务受理终端的路子。

  加快政务信息化建设

  按照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实施、统一标准规范、统一网络平台、统一安全管理的工作思路,分步稳步推进。

根据《云南省电子政务实施意见》规定,各级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和维护经费按事权、财权的划分原则,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

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大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逐步推进电子政务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市场化,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促进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快速和谐发展。

县、部门成立相应的信息化工作机构,形成协调机制,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和各应用系统的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各县和各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

在“十二五”期间,重点解决以下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问题。

  整合完善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

一是不断加强我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整合现有政务信息化资源,完善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支撑政务信息资源导航、共享、交换,为各类政务信息化应用提供网络基础、应用支撑和安全保障。

依托现有基础设施,改造市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平台,全面完成设备升级改造和备份工作,确保高效稳定,不断适应政务信息化应用复杂多样和发展变化,及其对高性能、高稳定性、高安全性和高扩展性的要求。

二是加强数据资源、交换及安全管理建设。

集中管理电子政务基础资源,为政务机关和部门提供公共资源共享服务,实现共性资源、优势资源的共享和高效利用,降低电子政务系统的总体成本。

建立统一的政务数据交换中心,实现跨平台异构应用系统的数据交换、共享与集成,支持电子政务“一站式”服务。

安全管理上,针对电子政务网络和应用可能遇到的各种安全威胁和风险,构建电子政务系统基本安全防护体系。

合理规划和建设政务数据的备份、容差系统等基础设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整个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三是建好应用平台。

以建设基于多层架构的应用支撑平台为主,有效解决系统之间、数据库之间信息交换与共享,支持各种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构建与整合,实现跨部门的、统一的应用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处理功能,消除信息和应用孤岛,避免建造新的孤岛,为网上联合审批、协同办公提供技术支撑。

  整合政府网站群系统。

在各政府部门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上,完善市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与服务功能,整合建设以“XX市政府公众信息网”门户网站为枢纽、以部门和县政府网站为节点的政府网站群系统。

随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已有的政务系统必须进行大规模的整合,整合和规范各政府部门业务和信息系统,建立门户网站与部门业务和信息系统的互动机制,把门户网站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