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4571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6.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docx

河道治理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紫市县义和河(紫龙段)黄瓶水治理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

 

职责

姓名

签名

现场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审核人

审定人

总工程师

总经理

 

广东XXXX设计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七月

 

附图

1、图例……………………………………………………………………………1张

2、区域地质图……………………………………………………………………4张

3、工程地质平面图………………………………………..……........…………..5张

4、工程地质横断面图…………………………………………......…………..…7张

5、钻孔柱状图…………………………………………………......…………..…8张

附件

1、水质分析报告…………………………………………………………………5张

 

紫市县义和河(紫龙段)黄瓶水治理工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初步设计阶段)

1、概述

1.1基本情况

本治理工程包括义容河支流黄和水、中埔河、椒头窝水和柏埔河。

黄和水里程桩号HDS0+000~HDS5+850、HDSY0+000~HDSY2+450:

中埔河里程桩号ZPH2+050~ZPH3+725;椒头窝水里程桩号JTWS0+000~JTWS2+000;柏埔河里程桩号BPHSX0+000~BPHSX0+850、BPHS0+110~BPHS0+785。

总治理河长13.5km

河道现状及存在问题:

1、黄和水:

属河流冲积平原地貌,地形平缓,河流高程介于38~68m之间,治理河道段两岸大部分为天然岸坡,岸高约0.5~2.5m。

岸身土主要为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岸坡较稳定,河床淤泥物主要为卵石、砾砂、生活垃圾、杂草等主,淤积较严重。

存在问题:

现状未见塌岸等险情,现状河岸低矮,河床淤积严重,过水能力不足,导致雨季不能及时行洪,本段内涝严重。

2、中埔河

中埔河属丘陵地貌区,河流以“U”型河谷为主,治理河道段河流高程介于137~174m,现因紫城工业园场地挖填,治理河道ZPH2+750~ZPH3+725河岸及河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淤积物主要为花岗岩残积层粉质粘土、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ZPH2+050~ZPH0+700为大多为天然河岸,岸身土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和卵石层,河床淤积严重,淤积物主要为泥夹砂。

存在问题:

治理河道ZPH2+750~ZPH3+725河岸及河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淤积,岸坡上部主要为松散堆填,易出现塌岸现象,河床淤积较严重,淤积物主要为花岗岩残积层粉质粘土、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花岗岩,过水能力不足;ZPH2+300~ZPH2+750河床淤积严重,淤积物主要为泥夹砂。

3、椒头窝水

椒头窝水属丘陵和山前河流冲积平原地貌,治理河道段河流高程介于131~135m,河岸大部分为天然河岸,局部JTWS0+710~JTWS0+750右岸为路堤,河岸高约岸高约0.5~3.5m,岸坡陡,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岸身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砾砂和卵石层。

存在问题:

岸坡陡,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河床淤积较严重,淤积物以泥夹砂、卵石及少量生活垃圾。

4、柏埔河

柏埔河属丘陵和山前河流冲积平原地貌,治理河道段河流高程介于133~165m,治理河道内除BPHS0+110~BPHS0+785段为天然河岸,BPHS0+110~BPHS0+785段岸身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岸身高约0.5~2.0m,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

存在问题:

岸坡陡,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河床淤积较严重,淤积物以泥夹砂、卵石及少量生活垃圾。

1.2任务要求及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属于初步设计阶段,勘察工作以收集地质资料、地质调绘为主。

地质调绘的范围以现状区线左右各500m为界,工程地质测绘比例尺采用1:

10000。

通过内外业工作,查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

业主对勘察任务提出的具体要求是:

(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应满足规范要求;

(2)评价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确定地震动参数;

(3)基本查明治理河段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

(4)基本查明透水层和相对隔水层的埋藏条件和渗透特性;

(5)提出各土(岩)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

(6)基本查明现有隐患的性质、分布范围和产生原因等;

(7)对天然建筑材料进行调查。

根据以上要求,我公司及时选派工程技术人员进驻工程现场,开展工程地质测绘调查工作,并在治理河段两侧及河床布置了29个工程地质观测点,于2019年2月10日至2月15日期间开展了外业工程地质综合地质调查工作。

本次勘察完成的工作量如表1.2。

 

表1.2勘察工作量汇总表

序号

工作项目

工作量

备注

1

地质观测点

8个

黄和水

3个

中埔河

4个

椒头窝水

6个

柏埔河

2

1:

10000地质填图

30km2

左右各500m

4

引用资料

52.70/4个

《紫金县紫城工业园首期启动区(含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置区箱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7.5

93.20/4个

《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新村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10.8

5

水样试验

5组

地表水

钻探资料引用《紫金县紫城工业园首期启动区(含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安置区箱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XXXX设计有限公司2017.5报告资料、《紫金县黄塘镇上黄塘新村桥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XXXX设计有限公司2010.8报告资料及《紫金县义容河治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广东XXXX设计有限公司2013.8报告资料。

1.3执行的规程规范

本阶段勘察过程中,主要执行的技术规程规范是:

(1)《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2)《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5)《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年版)(GB50011-2010);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16);

(10)《土的工程分类标准》(GB/T50145-2007);

(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

2、区域地质概况

2.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主要受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湿润,热量丰富,光照充足。

据紫金县气象站资料(2000~2010年)统计,流域气象特性如下:

1、降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706mm,最大年降雨量为2577.3mm(1959年),最小年雨量为1017.4mm(1963年),最大日降雨量为287.8mm(1964年6月15日)。

降雨年内、年际分配极不均匀,年内雨量多集中于春夏季,4~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总量的77%。

2、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9℃,最低气温为-4.2℃。

3、蒸发量: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522.3mm,最大月平均蒸发量为190.1mm(7月),最小月平均蒸发量为76.4mm(2月)。

4、湿度: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最大月平均相对湿度为84%(5、6月份)。

5、风:

各月平均风速在1.5~2.2m/s之间,最大月风速2.2m/s(1、2月),年最大风速出现在雷雨季节,风力8~9级。

每年4~8月以偏南风为主,其它月份以偏北风为主。

6、霜冻期:

初霜一般在11月开始,终止为2月中旬,最长霜期为70天左右,年平均霜期为14天,结冰日为8天。

气象灾害有:

强降雨、雷暴、霜冻和寒潮等。

治理河段位于紫金县义容镇、紫城镇、瓦溪镇、黄塘镇,流域地貌以丘陵与河流冲积地貌单元为主,治理河段附近沿线有S242、S340、S120、X157及乡村道路相通,交通方便。

工程场地相对位置参见图1。

图1交通位置示意图

2.2区域地形地貌

黄和水地形为丘陵和河流冲积平原地貌,高程介于35~200m,地形坡度约20~65°。

植被茂盛,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中埔河地形为丘陵地貌,高程介于150~300m,地形坡度约15~55°,局部达70°。

植被茂盛,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椒头窝水地形以丘陵和山前河流冲积平原地貌,高程介于130~250m,地形坡度约15~50°,局部达65°。

植被茂盛,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柏埔河地形以丘陵和山前河流冲积平原地貌,高程介于120~300m,地形坡度约20~60°,局部达75°。

植被茂盛,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

2.3区域地层岩性

据《河源幅地质图》(1:

20万)(广东省地质局)、《紫金幅地质图》(1:

20万)(广东省地质局),本工程区域地层岩石有:

古近系丹霞群(Edn)(砂岩、含砾砂岩、砾岩)、侏罗系上统蓝塘群粉砂岩(J1Ln)、泥盆系帽子峰组粉砂岩(D3m)及燕山三期花岗岩(γy3)等,东江两岸各级阶地分布第四系(Q)冲洪积(Qal+pl)砂卵砾石和粘性土,低丘和台地为上覆坡残积层(Qdl+el)粘性土。

本工程场地内地层岩性为:

侏罗系上统蓝塘群粉砂岩(J1Ln)、泥盆系帽子峰组粉砂岩(D3m)及燕山三期花岗岩(γy3)和第四系冲洪积层(Qal+pl)粘性土、坡残积层(Qdl+el)粘性土。

区域地层岩性参见附图区域地质图。

2.4区域地质构造

根据《广东省地震构造图集》资料及《1:

20万河源幅区域地质图》及紫金幅地质图》(1:

20万)(广东省地质局)显示,区域内未见区域性活动断裂。

2.5区域地震稳定性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1997),工程区位于河源市紫金县境内,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设计特征周期值为0.35s,对应抗震烈度为6度。

根据该区域已有勘察资料、地区经验结合覆盖层厚度,治理河道黄和水、柏埔河覆盖层主要以中硬场地土为主,局部软弱场地土;椒头窝水、中埔河覆盖层主要以中软场地土为主,局部软弱场地土。

按最不利考虑,综合评价治理河段场地类别为Ⅱ类,综合评价为建筑抗震的一般地段。

2.6区域不良地质现象

近年来,区域内洪涝灾害频繁,连续多年遭到台风暴雨袭击,造成了山洪暴发、农作物及民房受浸,交通、通信、供电、供水中断,大批的水利基础设施受到毁坏,给工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主要由于过水能力不足,岸坡低矮,伴随着山洪下泄,大量泥砂被带出山间峡谷,堵塞河道,导致下游河水溢出。

要消除这些不良地质现象,加强河道整治工作十分必要。

2.7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区域内地表水系较发育,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其动态随季节变化。

冲洪积地带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残丘坡地部位水位埋藏深。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浅层孔隙性潜水,少量基岩裂隙水。

潜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沿岸的河漫滩地附近,主要由砂层、卵石层组成,富水性和透水性均较好,其含水性随季节而变化。

基岩裂隙水含水层主要分布于残丘坡地地段粉砂岩、花岗岩等的节理裂隙中,富水性和透水性不均匀,节理裂隙发育地段,富水性和透水性较好,节理裂隙欠发育地段则较差。

3、建设区工程地质条件

3.1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地质调查、少量挖探结合周边工程钻探资料,治理河段沿线浅表层主要为人工填土、第四系冲洪积的低液限粘土、砾砂、卵石层,第四系坡残积的低液限粘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上统蓝塘群粉砂岩、泥盆系帽子峰组粉砂岩及燕山三期花岗岩。

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3.1.1人工填土层(Q4ml)

①-1素填土

黄褐色,干~稍湿,松散,主要由粘性土、强、中风化花岗岩等堆填而成,未固结。

主要分布于中埔河ZPH0+000~ZPH1+662段。

1-2填筑土

黄褐色、褐色,稍密~密实,稍湿,主要由粘性土碎石等填筑而成,堆积年限小于15年,属新填土。

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路堤地段。

3.1.2第四系冲洪积层(Q4al+pl)

-1低液限粘土

黄褐色,可塑,成分主要为粘粒、粉粒,局部含少量粉砂,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上部有少量植物根系。

主要分布于河岸上部,层厚0.50~3.0m,埋深一般0.00~1.50m。

根据该区已有勘察资料,渗透系数经验值K=5.0×10-6~7.0×10-6cm/s,微透水性。

-2砾砂

黄褐色、灰色,饱和,松散~稍密,分选性较差,含细砂、砾砂。

层厚一般1.0~2.0m,埋深一般0.00~2.50m,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范围内河床及阶地地段。

河床及边滩多属新近沉积,尚未固结,呈松散状;阶地及高漫滩部位,多呈稍密状。

根据该区已有勘察资料,渗透系数经验值K=3.0×10-2~6.0×10-2cm/s,为强透水性。

-3卵石

黄褐色、灰色等杂色,饱和,稍密~中密,局部密实。

卵石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硅质岩,多呈次圆状,部分呈次棱角状,磨园度较好,粒径20~150mm,卵石含量约占总质量的55~68%,局部含漂石,粒径200~500mm不等,成分主要为石英砂岩、砂岩、硅质岩、花岗岩等,充填砾砂、细砂及粘粒。

层厚一般2.00~6.00m。

主要分布现状岸坡底部及河床。

渗透系数K=1.0cm/s,强透水性。

3.1.3第四系坡残积层(Q4dl+el)

③低液限粘土

黄褐色,可塑,成分主要以粘粒为主,次为粉粒,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

根据该区已有勘察资料,渗透系数经验值K=2.0×10-6~5.0×10-6cm/s,微透水性。

3.1.4侏罗系上统蓝塘群基岩(J1Lnd)

④-1全风化粉砂岩

红褐色,风化裂隙很发育,呈砂土状,岩质软,遇水易软化,手捏易散。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椒头窝水、义容河YRS1+500~YRS3+600段及柏埔河岸坡下部。

根据地区经验,渗透系数经验值K=2.0×10-5~4.0×10-5cm/s,属弱透水性层。

④-2强风化粉砂岩

灰褐色、红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差,岩质软,锤击声哑。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椒头窝水义容河YRS1+500~YRS3+600段及柏埔河岸坡下部,根据该层的完整程度,渗透率经验值K=1.20×10-3,中等透水性。

3.1.5泥盆系帽子峰组基岩(D3m)

⑤-1全风化粉砂岩

红褐色,风化裂隙很发育,呈砂土状,岩质软,遇水易软化,手捏易散。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黄和水及义容河YRS0+000~YRS1+500段岸坡下部。

根据地区经验,渗透系数经验值K=2.0×10-5~4.0×10-5cm/s,属弱透水性层。

⑤-2强风化粉砂岩

灰褐色、红褐色,节理裂隙发育,岩石完整性差,岩质软,锤击声哑。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治理河道黄和水及义容河YRS0+000~YRS1+500段岸坡下部,根据该层的完整程度,渗透率经验值K=1.20×10-3,中等透水性。

3.1.6燕山三期基岩(γy3)

⑥-1全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母岩结构尚可辨,岩石已风化成土状,用手捏易散,遇水易软化、崩解。

层厚一般3.0~5.0m。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中埔河治理河道,根据该层的完整程度,透水率经验值K=2.0×10-5~4.0×10-5cm/s,具弱透水性。

⑥-2强风化花岗岩

黄褐色,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块状,岩质较软,碎块用手可折断。

层厚一般1.0~3.0m。

根据区域地质图及地质调查,主要分布于中埔河治理河道,根据该层的完整程度,透水率经验值K=2.5×10-3cm/s,具中等透水性。

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详见第七节结论与建议中的表7.2岩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3.2水文地质条件

2.4.1地表水

治理河道内工程区主要为丘陵结合河流堆积地貌单元,河段沿线阶地相对发育,地形较平缓,沿线地表水系总体较发育,汇水面积较大,水量一般~较大,其水位随季节变化而涨落。

2.4.2地下水

1、地下水的类型、补给及排泄条件

地下水的分布及埋藏特点与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条件密切相关。

测区内地下水主要由河流及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1)第四系孔隙潜水

分布在河流冲积阶地中,含水层主要为低液限粘土、砾砂、卵石层,水位埋藏较浅,大多与地表径流水位一致,雨季主要受大气降水、河流水的补给;枯水季,地表水位下降,地表水接受地下水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较大。

外业勘察期间,沿河阶地冲洪积层内地下水位与河水位基本持平,或略高于河水位。

总体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0~1.5m,局部河岸较高地段埋深较深。

(2)基岩裂隙水

主要为粉砂岩、花岗岩裂隙水,基岩受风化作用影响,基岩风化裂隙发育,为裂隙水补给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裂隙水径流排泄方向以垂直为主,水平为辅。

根据地区经验,该基岩裂隙水,赋水性一般,含水量中等,一般埋深较深,多以下降泉出露,基岩裂隙水主要受上层孔隙水垂直渗入大气降水补给,并与上层孔隙水形成共同的潜水面。

总体上含水量一般较为贫乏。

2、主要隔水层、含水层分布及与河的水力联系

治理河道沿线主要隔水层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坡残积低液限粘土。

砾砂、卵石富水性好,为强透水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及河岸,因其埋深与现状河道标高接近,直接接受河水的侧向补给,与河水的水力联系密切。

强风化岩、中风化岩层富水性一般,为中等透水层,主要接受上层孔隙水和大气降水补给。

3、水质的腐蚀性评价

本次调查分别在义容河、黄和水、中埔河、椒头窝水和柏埔河各取地表水样1组,地表水对混凝土腐蚀性按《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环境水腐蚀性评价附录L评价:

地表水水质类型:

HCO3·Cl—Ca·Na、HCO3—Na·Ca型,其主要成分Ca2+含量为8.02~17.64mg/L,Mg2+含量为3.40~5.83mg/L,Cl-含量为10.66~21.31mg/L,SO42-含量为4.80~11.53mg/L,HCO3-含量为0.80~0.91mmol/L,侵蚀性CO2含量为12.17~17.71mg/L,pH=6.14~6.84,对混凝土无~弱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对钢结构具弱腐蚀。

3.3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

(1)据野外调查,治理河道沿河水冲刷线均有不同程度冲刷侵蚀现象但不强烈。

根据当地群众介绍,暴雨时洪水漫堤现象普遍,造成农作物损失严重。

特别是急弯地段,岸坡潜在继续崩塌可能,对河岸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

治理河道地段及周边均未见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现象,但治理河段局部地段河岸上部存在人工填土,松散,特别是雨季、洪水期,易引发塌岸等险情。

(2)特殊性岩土主要为人工填土层。

填土层主要分布于河道ZPH0+00~ZPH1+662及道路上部,对工程有一定的影响。

(3)拟建场地处于抗震设防烈度6度区,可不进行砂土液化判定。

4、建设区工程地质评价

4.1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该项目作为山区河道,两侧山体的雨水汇集后必经流过的地段,保证河床的河水不溢出河道,及时清淤是关键;在水流容易受堵的地段,应拓宽过水断面,兴建必要的河岸防护;对沿河两旁来水形成的冲沟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保护,防止滑坡、泥石流及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发展,避免其影响河道治理成果的发挥。

4.1.1工程地质条件及措施建议

1、黄和水

黄和水(HDS0+000~HDS5+850、HDSY0+000~HDSY2+450)治理河道段两岸大部分为天然岸坡,岸高约0.5~2.5m。

岸身土主要为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岸坡较稳定,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力学性质差~中等,抗冲刷能力较差,基底卵石密实程度较好,力学性质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好。

河床淤积物主要为砂层、卵石为主,含杂草及生活垃圾等。

黄和水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措施建议:

1)河岸较低矮,河床较狭窄,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行洪及防洪要求。

建议采取相应的护岸措施治理,需采用适宜的护岸形式,其基础宜以卵石作为持力层。

2)建议清除河道过水断面内河床底阻碍行洪安全的卵石、砂、树木杂草及生活垃圾等淤积物,扩大河道的过水断面,减轻河床淤堵对流域防洪安全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不扰动影响天然堤岸的稳定,确保行洪安全。

砂卵石清淤物可用于堤身及护岸回填,多余杂草及生活垃圾等的弃渣要合理安置,避免损毁农田。

且按水保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2、中埔河

中埔河ZPH2+050~ZPH3+725段:

现状河道因紫城工业园场地挖填,治理河道ZPH2+750~ZPH3+725段岸坡上部堆填有约0.5~1.5m厚人工弃土,下部为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力学性质差~中等,抗冲刷能力差~中等;基底为卵石层,密实程度较好,力学性质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好。

ZPH2+050~ZPH2+750段大多为天然河岸,岸身土为冲洪积低液限粘土,力学性质差~中等,抗冲刷能力差~中等;基底为卵石层,密实程度较好,力学性质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好。

本段淤积较严重,主要为砂层为主,局部卵石、泥夹砂及强、中风化花岗岩块石。

中埔河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措施建议:

1)该治理河岸上部人工填土松散,在河水冲刷及发洪时下易发生塌岸,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行洪及防洪要求。

建议采取相应的护岸措施治理,需采用适宜的护岸形式,其基础宜以卵石作为持力层。

2)建议清除河道过水断面内河床底阻碍行洪安全的卵石、砂、强、中风化花岗岩块石、树木杂草及生活垃圾等淤积物,扩大河道的过水断面,减轻河床淤堵对流域防洪安全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不扰动影响天然堤岸的稳定,确保行洪安全。

砂卵石清淤物可用于堤身及护岸回填,多余杂草及生活垃圾等的弃渣要合理安置,避免损毁农田。

且按水保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3、椒头窝水

椒头窝水JTWS0+000~JTWS2+025段:

现状河道河岸大部分为天然河岸,局部JTWS0+710~JTWS0+750右岸为路堤,河岸高约岸高约0.5~3.5m,岸坡陡,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岸身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砾砂和卵石层,低液限粘土、砾砂力学性质差~中等,抗冲刷能力差~中等;基底为卵石层,密实程度较好,力学性质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好。

河床淤积物主要为砂层、卵石为主,含杂草及生活垃圾等。

椒头窝水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措施建议:

1)河岸较低矮,河床较狭窄,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行洪及防洪要求。

建议采取相应的护岸措施治理,需采用适宜的护岸形式,其基础宜以卵石作为持力层。

2)建议清除河道过水断面内河床底阻碍行洪安全的卵石、砂、树木杂草及生活垃圾等淤积物,扩大河道的过水断面,减轻河床淤堵对流域防洪安全的不利影响,同时确保不扰动影响天然堤岸的稳定,确保行洪安全。

砂卵石清淤物可用于堤身及护岸回填,多余杂草及生活垃圾等的弃渣要合理安置,避免损毁农田。

且按水保要求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

4、柏埔河BPHSX0+000~BPHSX3+594、BPHS0+000~BPHS0+785

柏埔河BPHSX0+000~BPHSX3+594段:

现状河道两岸为浆砌石河岸或路堤,现状河岸较稳定,未见塌岸现象。

BPHS0+000~BPHS0+785段:

现状河道河岸为天然河岸,河岸高约岸高约0.5~3.5m,岸坡陡,局部见轻微塌岸现象,岸身土主要为第四系冲洪积低液限粘土、砾砂和卵石层,低液限粘土、砾砂力学性质差~中等,抗冲刷能力差~中等;基底为卵石层,密实程度较好,力学性质较好,抗冲刷能力较好。

河床淤积物主要为砂层、卵石为主,含杂草及生活垃圾等。

柏埔河总体工程地质条件中等。

措施建议:

1)河岸较低矮,河床较狭窄,现状河道无法满足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