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457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晨会励志文章5篇.docx

晨会励志文章5篇

晨会励志文章5篇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远大的希望,造就伟大的人物。

下面由小编与大家分享晨会励志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欢迎阅读!

  励志文章1:

你已经到了可以重塑自己的年纪

  朋友送我一本书,她在扉页上抄写书中的一句话: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自己的心愿。

  深有所感。

其实这个世界上存在很多不可思议,只不过奇妙的事情并不常常发生,不然就太没劲了。

  梦想实现的前提是,你想去做,无关强迫,无关刻意,甚至要带着点虔诚,真真实实地出自内心。

  1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对自己感到失望,因为一直以来活得太“乖”了。

换句话说,就像《七月与安生》里的七月站在学校各种社团的招新海报前忽然变得无所适从:

“我忽然发现,自己是个很没趣的人。

  初中的时候,每日学校和家两点一线,没有太多课余活动,没有太多兴趣爱好。

同班同学叫我去露营,我觉得晚就拒绝;大家叫我去吃饭,我觉得人多太吵也拒绝;有男同学偷偷塞情书,我面无表情地撕个粉碎。

听到别人讲笑话时会笑得很开心,但我永远是坐在一边傻笑的那个。

轮到我讲笑话的时候,空气都变得冷起来,拼命想让场面看起来滑稽一些,却习惯性地端着掖着,怎么都和幽默无关。

过于乖巧,反而失去了一个豆蔻年华女孩子应有的生动和不安。

  如今的我好像不是这样子的。

每当听到有人评价“和你在一起好有趣”或者“你好有意思哦”的时候,我会感动,会在内心偷笑。

  虽然仍旧说不上幽默,至少,我慢慢从过去的自己中脱离出来。

那些棱角与温润,都是自己帮自己打磨上色。

  2

  学校里常常有文艺演出,每次看到那些弹唱的同学专注的身影,手指灵活地在弦上翻飞,除了陶醉,还会止不住地羡慕。

我曾经在半夜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小时候不让我学一门乐器,这样我现在就可以多一项技能了。

  我爸是英语翻译,按理说从小应该就有双语环境,但在我的记忆中,他很少和我说英文。

我上小学和初中那几年,是他工作最忙的时候,有时候忙到碰不着面。

需要家长签字,就把作业放在桌上,我睡了,他很晚回来给我签好字,第二天早上他走了,我把签好字的作业收进书包里。

  小学六年级时的一堂英文课,老师让我们即兴用英文说一下自己周末做了些什么。

我眼神飘忽,低着头,却还是倒霉地被点了起来。

支支吾吾了半天,头脑一片空白,站了几分钟,最后结结巴巴地挤出了一句话。

老师的一句“你下去吧”,让我的自尊心粉碎。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把自己的无趣、没有出众的技能,怪罪到我的家庭上,埋怨父母没有为我的人生安排详实的计划,就那么让我自顾自待着,一不小心就长到这么大了。

  因为咽不下那口气,初中的一个假期,我厚着脸皮跑到桂林中心广场的英语角。

桂林是个旅游城市,有很多外国人选择在这里居住养老,于是每周五晚上都会有老外在那里喝啤酒聊天。

我和很多高中的哥哥姐姐一起,跟那些带着各种口音的老外交朋友。

  就是在人堆里结结巴巴,把脸丢完了,然后慢慢进步,把自信又捡了回来。

  很多东西,先决条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后天自己给自己创造的条件。

你现在的样子,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是过去的自己塑造出来的。

  3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观点,“你要学会为自己的未来花点钱。

”在你能够赚钱的基础上,每个月抽出5%用于投资你的未来,虽然看起来没有多少钱,但你永远都预料不到,那点投入能给你带来多大的回报。

  对于年轻的学生来说,每个月若只能剩下100块,又该怎么投资自己的未来呢?

举几个例子吧:

  如果你觉得自己在审美上有欠缺,怎么打扮都很土,那就订阅几本服装杂志学习一下常规配色和服装搭配,学习一下化妆和基本礼仪。

一年下来,至少会让你在买衣服这件事上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觉得自己头脑很空,出口无章,那就去办一张借书卡或者每个月给自己买几本书吧。

认真读,仔细分析并有文字产出,还可以积极与人分享所得。

一年下来,你的眼界会比之前宽广不少。

  如果在十几岁时,我们是什么样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受着家庭的影响,那么到了二十几岁,能决定我们变成什么样的,是我们自己。

  4

  常常有人提到蔡康永的那段话:

15岁觉得学游泳难,放弃学游泳,到了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18岁觉得学英文很难,放弃学英文,28岁出现了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心动的人和事,错过风景。

  天赋这件事情,本身就因人而异,从不会有绝对的公平。

出身贫穷或富贵,也都不是我们可以选择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平等的权利,到了二十多岁,是可以给自己创造机会去改变现状的。

  真心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大的困难也可以克服;不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再小的阻碍也成为了理由。

  不要光顾着羡慕,却无动于衷。

  高中的时候,对未来满怀憧憬,毕业留言里也爱写“愿你成为想成为的人”之类矫情又鸡汤的话。

那个时候,只是简单的说说而已,如今却已经到了一个可以重新塑造自己的年纪,和过去说拜拜的年纪。

我知道,你们的内心都有一个展翅欲飞的、隐隐而动的自己,他就藏在你的身体里,需要你打破这副驱壳,才能翩跹自由。

  要记得,成为想成为的人,不要只是说说而已。

  励志文章2:

你头顶的冠冕,是经历岁月沉淀世事洗礼后的嘉奖

  1

  小黎又跳槽了。

这次是一家业内颇有名气的公司,听说每年的营业额大得吓人。

而小黎为了这份新工作付出的代价是:

从最底层做起。

  其实我觉得,小黎原来的工作也没什么不好,虽然说工资稍微低了一点,但是胜在工作轻松,薪水稳定,还有五险一金这种像我这样的“无业游民”享受不到的高级待遇。

  但小黎是一个不容易满足的人,换工作之前,我能从她那儿听到最多的,是她对工作的抱怨与不满:

工作内容太简单,枯燥乏味,没有任何挑战性;或者领导尸位素餐,不如把位子让给有能力的人来坐。

  初到新公司的小黎,对生活的信心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每天勤勤恳恳地完成着以前她最看不上的、枯燥乏味的工作,从不迟到早退,对上级尊敬有加——只为了吃到当初面试时,面试官给她画的那张大饼:

成为白富美,赢取高富帅,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就在小黎觉得她与梦想越来越近的时候,总经理女儿空降办公室,连声招呼也不打,就占据了那个小黎一直在努力争取的位置。

  那天晚上,我被小黎叫出去,在烟雾缭绕的路边摊陪她撸串。

这姑娘喝了一瓶啤酒,舌头都捋不直了,可还是坚持不懈地跟我吐槽她们公司,她们经理,还有她们经理的女儿。

  说着说着她就哭了,啤酒瓶子被她摔在地上,骨碌碌转了两圈,连个裂纹都没有。

  2

  “你看看,连酒瓶子都跟我对着干!

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看到了,这就是生活,不过才毕业几年,就把当初系里的温柔一枝花变成了如今的样子——一点儿也不温柔,甚至有点泼妇。

  我还记得,小黎曾经骄傲地跟我说,她换了新的座右铭——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坏人会笑。

  可这句话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有点幼稚。

但我没敢说,怕她为了让我赞同她的想法而在我耳边喋喋不休。

  这个有梦想的傻姑娘不知道,世界上,不是谁都有那么一顶皇冠的。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泡在蜜罐子里长大,到了一定的年纪,又会有人让他们“加冕称王”。

他们能达到的高度,或者说他们的起始高度,是很多人努力一生也无法达到的。

  而有些人,则是赤条条地来到这世界,没人在前面为他们披荆斩棘,他们有的只是自己。

赤手空拳,一招一式走天下。

他们也会为自己打磨冠冕,金银铜铁,不一而足。

战战兢兢地戴上时,有多害怕失去,好像是偷来的荣誉。

他们对自己没有底气。

  3

  那次撸串后不久,小黎又一次联系我,跟我说,她找了份新工作。

  我不知道这世上究竟有多少人,像小黎一样,口口声声说着“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可在面对困难时,却只剩下一味地退让和软弱,哦,还有逃避。

  世界这么大,哪里没有些不公平的待遇呢;世界这么小,你逃得了今天,逃得过明天吗?

  其实你自己也知道,什么随遇而安,什么不屑为伍,都不过是你不敢面对现实而找的借口。

就像你明明还没有皇冠,却偏偏要故作清高地昂着头。

别假装了,你屈服了,认怂了。

那么除了这仅剩的自欺欺人,你还有什么呢?

  说到底,真正有底气的人,根本不会在意自己的头上是不是有那么一顶冠冕。

他们冷静睿智无所畏惧,是命运也愿意垂青的人。

如果最后他们真的得到了冠冕,也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世事的洗礼后,才能得到的生活的嘉奖。

  真正属于你的皇冠,无论你在风雨中挣扎多久,都不会褪色,只会历久弥新;且不管你低头与否,它都不会掉落。

因为它身上有你的印记,坚强、勇敢、不轻易放弃,像你胸膛里那颗年轻却坚韧的心,哪怕遭遇了太多苦难,也没想过逃开,始终有昂扬的姿态。

  在有资格得到它之前,请以安静傲然的姿态,认真地过每一天。

不轻易悲喜,不随便放弃,好好走过这段没有皇冠的路。

  励志文章3:

为什么说绝大多数人都是“低品质勤奋者”

  1

  一个普通“勤奋者”的模糊肖像

  如果你足够勤奋,你多半会按照被这个时代所鼓励的方式去生活——热爱学习,拥抱变化,走在快速成长的风口上——或者至少你是这么认为的。

  首先,你会耳濡目染相当数量的缺乏实现路径的励志故事,相信天道必然酬勤,在地铁上也不忘用一本《创业维艰》或者《穷爸爸富爸爸》来配合自己的定位;

  然后,你对潮流的走向也相当敏锐,罗辑思维的语音一天不落,忙于穿梭于各互联网创业训练营,一言不合就用微信来扫一扫,自以为与各种大咖建立了连接;

  当然,作为崛起的中产阶级一份子,你对于旅游也持有支持的态度,说走就走的事情也不是没干过,体验不同的生活固然是一个很文艺的说辞。

  然而下面往往才是重点——用美颜相机精心地采集好你“生活在别处”的证据,通过朋友圈被选择性地展示出来,并满怀期待地等待32个zan。

  可是问题是:

你做完了以上所有事,你会如愿得到你想要的结果吗?

或者你有认真考虑过结果吗?

  是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我们讨论的绝不是“勤奋的姿势”,而是“勤奋所带来的结果”。

  2

  表演“勤奋”,还是想把事情搞定?

  大概很少人会拒绝“成功来自勤奋”这种说法。

  就像大多数人拥有梦想的人一样,说不定凌晨四点,你就踏上了一天的征途,去迎接一整天的忙忙碌碌和东奔西走,好不容易处理好一天的工作,顾不上身体被掏空,又赶着最后一班地铁回家。

  我相信,你这么一复一日地努力,无非想结果更好一些,离成功更近一点,不过令人遗憾的是,时间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舍昼夜地消逝。

  不经意间小半年过去了,接着一年又没了,直到你盘点收获时,才尴尬地发现以下事实:

  1.之前计划好的雅思没有准备好,只得弃考或者硬着头皮裸考,导致无法出国;

  2.一直想提高的演讲和写作技能也没大长进,所以那次难得的公众表达机会就这么白白溜走;

  3.甚至你一直期待的“减肥成功后,自信满满地向女神大胆表白”这样的美好画面也没有出现,原因想必大家都了解。

  这所有的一切,都与你制定目标时的雄心壮志相去甚远,压迫着你的神经,以至于你会显得忿忿不平:

我投入了这么多时间,却没有收到预期的回报,实在是不公平!

  事实上你只是在表演勤奋而已,这种看似勤奋的行为实质上是一个人“思维懒惰”的保护色。

  用一句流传甚广的话来概括:

这根本是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还是结合文章开头的场景来谈:

  你听完罗辑思维的语音后,一时心血来潮地下单了很多书,却从来不看——不难理解,毕竟买书的行为容易,看书则要困难得多;

  而更加困难的是,你完全没有思考过你应该系统地读哪些书来更好地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哪些书对你的帮助最大。

  你下了血本,花了大几千块去听风头正劲的某大咖演讲,哪怕他标价¥38的书里所阐述的思想完全一样——这也好理解,毕竟听演讲这个行为有逼格又轻松,况且还可以勾搭上大咖;

  而相对让人不那么愉悦的还是埋头看书这件事了,至于能否勾搭上大咖,我认为唯一靠谱的判断标准就是你的咖是不是够大,但是思维懒惰者总会有自欺欺人的理由。

  至于“旅游去体验生活”这件事,我很认同其价值,不过我认为其美好特质依然与思维懒惰者无缘。

  我问过好多朋友:

你旅行的目的是什么?

令我吃惊的是,虽然答案五花八门,但是好像没几个人能真正说出一个让他们自己满意的答案。

  当然,有一个女生想得比较清楚,她认为“旅行是一种让自己从例行公事般日常脱离,去体验另一种生活的机会”。

  也许正是她的这种认真思考所带来的对于旅行的认同感,让她分外珍惜每次旅行的机会——往返机票和住宿的预订、装备行李的配置,以及记录心情的旅行札记——无一例外的精心规划。

  我几乎能想象出这种积极的准备态度会让她拥有怎样高品质的旅行经历。

  以上行为的价值有高有低,但毫无例外,你很有可能就选择了价值更低的那种。

  在此声明,虽然我用的代词是“你”,实际上也是“我”,这是我们每个人的思维倾向。

事实上,一旦我们选择了“思维懒惰”,我们也就选择了做一名“低品质勤奋者”,同时也就选择了低价值的行为和由此而来的低价值结果。

  到这里,我有了这么个初步结论:

“思维懒惰”所带来的“低认知水平”才是“低品质勤奋者”产生的原因。

  不过依然困扰着我的是:

费这么大劲,苦也没少吃,福却没多享,从经济学角度看,“低品质勤奋者”的勤奋行为性价比极低,完全不具备投资价值,那为什么包括自己在内的这么多人还乐此不疲地投入其中?

  3

  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愣了半天,我想如果你初次看到这句话,并且足够走心,多半也会被震撼到。

  这句话的力量在于它放弃了自我欺骗,毫不留情地拒绝了任何寻找借口的可能。

所以,经济学上解释不通的事情,就这样在心理学上找到了突破口。

  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在进化史上绝对长的时间内,人类都没有被赋予过多深度思考的任务,原因很简单,光是应激反应就足以解决掉过去95%以上的问题了。

  但是让基因万万没想到的是,人类的进化速度竟然是如此之快!

  让我们从远古穿越到现在,那么目力所及,现在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

变化,急剧的变化,非常急剧的变化!

  事实上,变化早已经成为了我们彼此心知肚明的共识,这种越来越快的变化所导致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信息的指数级发展,从信息的承载方式上亦可见一斑——从甲骨、竹简、羊皮卷、印刷纸,一直到理论上无限大的虚拟存储空间。

  对于这种信息疯狂蔓延所引发的知识洪荒,每个人可怜的认知能力显得是那样微不足道,认知能力取代了知识信息储备成为了更为稀缺的资源,构建起人与人之间新的壁垒。

  如果此时还顺从顽固不化的基因,继续思维懒惰下去,避免反人性的深度思考,会导致什么结果?

  我想结果大概也很容易预测——我们将无法享受到知识增长和环境改变所带来的好处,至多维持目前水平的生活质量,甚至被淹死在信息的洪荒之中,焦虑无助、不知所措。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想得到与过去不同的结果,就必须做一些与过去不同的事情,而这些不一样首先要体现在认知层面。

  4

  “深度思考”才能带来“认知升级”,从而成为“高品质勤奋者”

  谈到“深度思考”,爱因斯坦说过这么一段话,让我印象尤为深刻:

  如果给我1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

  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死生亦大矣,这段话用事关生死的极端描述强调了“深度思考”的重要性,很有说服力。

  我们都知道《孙子兵法》,在这部被誉为“兵学圣典”一书的“军行篇”中有这么一句:

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意思是说,在两军短兵相接之前,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努力收集一切渠道的信息,充分评估当下态势,殚精竭虑地质问己方一切的隐患和可能发生的问题,然后在脑海里推测、模拟战争可能的走势,利用现存资源来精心筹划出解决方案。

  等到这所有工作都就绪,双方真正踏上战场的时候,才能将一切了然于心而胸有成竹,这仗才会有胜算。

  由此可见,对于精心准备的一方,战争的大部分工作在战前就在深度思考的头脑里完成了,上战场打仗只不过是一个例行公事般的存在,胜负的天平早已倾斜。

  写到这里,我基本上也理清了自己的思路:

勤奋很重要,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它是优秀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那么如何让它变得充分必要?

我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思维懒惰,习惯于深度思考,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

  而至于如何深度思考,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希望每一位真正勤奋的人都能撕掉“低品质”的标签,过上配得上你努力程度的高品质生活。

  励志文章4:

机遇只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空想家

  人们总是期盼机遇。

有的人陷入辛德瑞拉般地幻想中期待机遇砸中自己,有的人做好一切准备,认为机遇一定会到来。

不过我的想法稍有不同,尽管许多人将机遇视为积极正面的一种,而我认为机遇既非消极,也非积极,它只是一个开始。

  每个瞬间都有不同的状况发生,面对这些状况,我们都要做出选择,这就是生活。

不论这些瞬间幸福与否,它本身就是一种契机,如何诠释这种契机,将决定它会成为机遇,还是不愉快的回忆。

而诠释契机,主要由我们自身的状态来决定。

  即所有契机能否成为机遇,取决于准备好的我们如何去诠释它。

  如果当时没有认同接受自我,我身上发生的两件事一定会成为不愉快的回忆。

这两件事都与听课有关,虽然事件的开始不太愉快,但最后都变成了我的机遇。

  第一件事与在线学习课程有关。

当时还没找到人生方向的我逞强好胜,制定了每周三天的课程表。

我们专业的课程一般为每周四天,周五、六、日或者周六、日、周一休息。

不过好胜的我试图把课程压缩到两天。

  当然考虑到学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制定了包括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在内的三天课程表。

选择这两节在线学习课程,只是为了符合我的课程表,实际上我对这门课程完全不感兴趣。

这门在线学习课程的名字是“欧洲人的生活与文化”。

大约有四百多名学生选择了这门课,因为是在线课程,所以老师与学生互相看不到对方。

  事情就发生在这门课上。

有一次我提交网上作业时,将“教授”写成了“教授者”。

教授看到后,认为这是朝鲜话,不能这样写,批示让我下次别这么用,并给我的作业打了最低分。

  因为用了“教授者”一词就得了最低分,这让我难以接受。

《斗山百科辞典》中就有“教授者”一词,那么《斗山百科辞典》是朝鲜出版的吗?

而且在称呼职业时,我们一般不会在医生、律师后面加敬语,而是直接称呼医生、律师。

教授也是一种职业的代称,因此可以直接说“教授”或者“教授者”,不必在其后加敬语。

在韩国,一定要在后面加敬语的只有“师父”一词而已。

我将这些内容发到了学校论坛,由此引发了我和授课教授的一场网络大战。

  他回复道:

“像你这样目中无人的学生我从未见过。

  怒火中烧的我在网上公开反击了他。

说实话,这是我年轻时发生的事情,我承认当时的我很不成熟。

但至今我不认为我的想法有错误。

  “那是因为您之前没看到什么像样的呢!

就让我展示给您看吧,希望您的评分能够客观。

  回复后我一直在后悔,毕竟这门课有2分的学分,和教授的关系变僵势必会影响学分。

不过,前不久我已经意识并承认真正的自我就是即使树敌无数也要畅所欲言,所以我认为这样的举动更像自己。

  与之相比,更重要的是之后的行动。

我认为维持自我所需要的基本是“能力”。

没有能力,只会是以卵击石,被人嘲笑。

我决心在这门课上一定要实践我所说的话。

能力将决定我所说的话到底是自信还是自负。

之后的我也一直用能力来定义自信与自负。

  区分自信与自负的不是态度,而是能力。

  我一改对这门课漫不经心的态度,开始认真地听讲,对每周布置的作业慎重对待。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教授让提交最后一次作业,要求我们在所学内容中选择一个进行深度剖析,以报告的形式交给他,字数为A4纸5页以上。

别的学生都大概写了5~10页左右的作业,而我写了85页的word文档,以及147页的PPT演讲文。

而且,我没有通过电脑搜集相关资料,而是通过查阅论文、专业书籍,以及直接找到教授询问后搜集到的资料。

  在马不停蹄忙了一周后,我终于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作业。

在网上看到我提交的作业,许多人回复道:

“这是赌上了人生啊。

”“谢谢你这么晚交作业,如果事先看到这个,估计我们都交不了作业了。

  这门课结束后,教授在留言板上写了这样一行字:

“啧啧啧,诸葛铉烈学生,你在410名学生中得了第一名。

祝贺你,希望日后你也能保持这份热情。

  这件事情看似微不足道,但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变成了一种机遇。

因为它是我承认自我后发生的第一件事。

  这件事以后,我变得更加自信,“要铭记现在的态度,以后像我,像诸葛铉烈一样生活”。

  正如前文所说,机遇并不是“天降之喜”,而是把“做好准备的人遇到的无数契机”进行精雕细琢后的作品。

  如果说第一件事情让我意识到信任的可能性,那么第二件事则是我改变人生的分水岭。

经常有人说我是问题青年,确实我像问题青年一样经常有许多问题。

但正是因为这些问题,我才能一步一步爬到现在的位置。

  第二件事情同样发生在课堂上。

二十五岁那年,我第一次听专业课。

当我的同龄人为毕业就业做准备时,我才开始走进课堂。

专业课的名字是“广告策划论”,我们学校广告传播系的教育理念是“培养策划人”。

这门课是培养广告策划人最基础的阶段,能帮助学生了解广告策划。

  基于这样的目的,这门课的教学计划就是“自主进行品牌广告策划”。

这时的我虽然已经认识并接受了自我,但还没确定广告是否是我将来想走的路。

  正好我看到某个航空公司的相关资料,于是我决定针对这家航空公司进行广告策划。

当时的我对于广告策划的专业知识了解甚少,不过我认为策划是说服他人的工具,而说服这件事任何人都能够做到。

我只要找到能让大家产生共鸣的故事,就能策划好一个广告。

  经过调查,我发现这家航空公司是韩国首屈一指的航空公司,在世界也颇具竞争力。

我认为,这种大公司与品质相比,应该更想宣传其品牌的价值。

于是我制作并递交了一份关于航空公司品格魅力的广告策划书。

  事情发生在我提交策划书之后。

上课时,教授将我的策划书放在大屏幕上进行说明。

这是一门有一百四十名学生听讲的课程。

在一百四十名学生中唯独将我的拿出来公开讲解,看着仔细对我的策划书进行讲解的教授,我不由生出一种想法:

“难道我是广告天才吗?

”等说明完毕,教授问大家这份策划书该打几分。

  上课时间学生们最为安静的时候,大概就是听到问题的时候吧。

当时可容纳一百四十名学生的大教室一片沉默,过了一会儿有声音打破了沉默。

  “这份策划书应该是零分。

  那一瞬间我怀疑自己的耳朵出了问题,也许我把一百分听成了零分?

  “这份策划书完全没有涉及STP要素(Segmentation市场细分,Targeting目标市场,Positioning市场定位)。

也就是没有目标。

而且还能看出,这份策划书对企业SWOT(Strength优势,Weaknes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的分析不太充分。

用波士顿矩阵分析该品牌,可以得知它的业务为奶牛型业务。

然而该策划书中完全没有提到要改变业务框架的理论依据。

这种称不上是一份策划书。

  这个学生的话给了我三重打击。

最先打击到的是我的无知。

与策划书打零分相比更可怕的是,无知的我根本无法反击这个学生的观点。

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少得可怕。

  第二个打击的是我的羞耻心。

当时我交往的女朋友比我小五岁。

正好她那天有时间陪我一起听课。

女朋友听到应该打零分的话后,变得惊慌不知所措。

身为男人,我觉得非常羞耻。

  第三个打击的是我的反抗心理。

认为想要保持本心,就要认同真正的自我,为此决心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