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4115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高考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4年高考(321)浙江省宁波市高三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

浙江省宁波市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拾(sh)级

歼(jin)灭

尽(jn)管给(j)予同情

B.洗漱(sh)

挟(xi)持

晕(yn)船

劝善惩(chng)恶

C.自诩(x)

匀称(chn)

晌(shng)午声名鹊(qu)起

D.前瞻(zhn)

犷(gung)悍

瓜蔓(wn)

乳臭(chu)未干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为提高城市现代文明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宁波市将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终生教育,建立学习型社会。

B.

宁波,地处中国海岸线中段,扼守南北海运之要冲,雄踞河海运输之枢纽,唐代起就跻身中国三大名港之一。

C.文学艺术家的贡献,虽然不像企业家的成就一样,会产生立杆见影的速效,其对于人文发展、道德发展和社会文明,却是一种巨大而潜在的影响。

D.为控制在用车实际排放污染,环保部门须在从新车到在用车排放标准规定和要求的各个环节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并励行实施。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既然雾霾已经无情地窒息了我们的呼吸和生存,我们就必须拿出整顿四风一样的决心和勇气治理雾霾。

B.在中国大幅而快速崛起的今天,过度强调英语这种带有自我殖民性质的心态,不仅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相反越来越变本加厉。

C.当前信息碎片化的趋势很危险,千万不要把海量浏览来代替深度阅读,海量浏览就是把自己变成白痴。

D.好书不可多得,秒读实在是暴殄天物,只凭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掌握书中内容的诀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假白岩松语录的出现,是大家因为期待有人说出这样的话来,就以其名义说出。

B.面对一个班级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出国,有的老师感到担忧,有的则认为无妨,他们认为如果没有能力行万里路,就不妨先读万卷书。

C.富豪并不一定是贵族,只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富豪就达不到贵族的境界,贵族不仅追求前两者,还追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D.为了解决面临的人口过快增长、陆地资源锐减两大困境,不少科学家在锐意探索,寻找出路,包括向太空求生路。

5.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书信的年代我们活在文字里。

那文字充满了善意的夸张,虽有点

却助我们度过精神饥荒。

其实每一封信都充满被偷窥被检查被告密的危险,有多少

的故事源于书信引发的祸端。

但书信仍在继续着,仍有那么多人

书信是书信年代连通外界仅有的通道,唯一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无论是盼信拆信回信寄信,每一个琐碎的过程,都让人

抛洒所有的废话和激情。

悲惨痴心不改自欺欺人愿豁出去

A.

B.

C.

D.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文字的寓意。

字数不超过25个字。

(4分)

一头驴听说蝉唱歌很好听,便很想跟蝉学习唱歌。

有一天,驴向蝉提出了恳切的请求。

蝉看了看驴,说你真想学唱歌吗?

也可以,但你必须每天像我一样以露水充饥。

驴听了很高兴,每天以露水充饥。

结果,没几天,驴就饿死了。

7.请写一段话,把下列的词语至少用上三个,要求有一个中心,写出一点诗意。

字数不超过150个。

(5分)

古朴情趣欣赏平添恬静困惑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诗言志观念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源,又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

我们不妨以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

诗言志见于《尚书尧典》,它只是原始乐教的一个关目,沟通人神的一条途径,达致神人以和的一种手段。

早期的诗言志还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而是宗教观念,但它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

自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以后,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与世俗政教和文化制度紧密结合。

采诗和献诗制度使诗成为表达氏族情感和沟通政治情绪的工具,完成了从神明昭告向天子听政的变。

社会礼乐制度规范和仪式运用规则赋予了诗乐以意义和价值。

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这种发展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通过赋诗言志以摆脱乐教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独立言志功能;一是通过礼仪之辨以摆脱典礼仪式的束缚,从而凸显诗的内在意义价值。

二者相辅相成形成春秋诗教传统,为诗的观念解放和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也使诗进入到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献诗陈志的礼乐教化增强了诗的社会性功能,文学观念的伦理道德要求可以从这里获取实践理性经验。

赋诗言志的春秋诗教赋予了诗的独立性价值,文学观念的私人化倾向可以从这里开放出个体人格和精神情感的奇葩。

当诗获得独立价值并与个人精神生活和人格修养在一起,独立的文学观念也就同时发生了。

春秋末年,孔子继承西周以来的诗教传统,强调其兴、观、、怨的社会功用,提倡用诗来培养君子威仪和气志,并指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学术路径,将重视集体仪式的传统诗教改变为重视个体人格修养的新诗教,从而促进了中国文学观念的成熟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立。

孔子的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源头,无论道家、墨家,还是后起的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并循着各自的学术路径来表达他们各自的文学观念,取长补短,共同促进着文学观念的发展和文学思想体系的建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探讨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学观念的发生路径和建构过程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

(节选自《中国文学观念的发生》,有删改)

8.下列不属于诗言志可作为中国文学观念发生的一个标本的理由的一项是(

A.诗言志被近代学者视为千古诗教之源,被现代学者视为中国诗论开山的纲领。

B.我们从诗言志观念的演进中,认识和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

C.道家、墨家和法家都从孔子文学观念中得到启发,孔子文学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学观念的源头。

D.罢黜百家后,儒家文学思想一直被奉为正统,引导着并规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

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早期的诗言志虽不是独立的文学观念,但为后来的诗学独立和诗教发生奠定了文化基础,我们仍可视其为千古诗教之源。

B.西周时诗被纳入礼乐教化的体系之中,这使诗的社会性功能得到增强的同时也受到了礼乐的束缚。

C.通过赋诗言志和礼仪之辨,诗的独立性价值得到凸显,这为文学观念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D.孔子将诗与个体人格修养在一起,提倡用诗来培养君子的威仪和气志,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10.概括诗言志观念的演进所经历的三个阶段。

(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鲍尔吉原野

藤不是树,不是根,又似根似树。

树直立,根在地下爬行。

藤选择做一根藤,是植物里的龙蛇。

藤想去一切地方。

它想知道泉水从什么地方流出,野果边上有没有刺猬的洞。

藤从悬崖爬上爬下,把阵线搞乱。

没有哪一棵树像藤这么胡闹。

树像士兵一样站在哨位,一辈子没往前走过一步。

藤直不起腰,它需要挂在什么东西上。

藤做的事情叫作借力。

它认为所有的地方都是肩膀。

它拍过石头、树和草的肩膀,然后向上爬。

藤好奇心重,想知道高处有什么,想知道高处的高处还有什么,藤编织了森林里的蛛网。

藤被庄子的故事吓住了:

树越成材越近刀斧,树一旦丰厚挺直就成了床,供人坐榻,成了桌椅板凳和皇帝的案子。

树不读书也被迫充当书架。

藤是明白人,材勾连着用。

树成了材也不过是大立柜,变成夹肉的筷子自己却吃不着。

藤以不材自喜,它要做一个山野流浪汉,东奔西走,居无定所,就这么办了。

藤不开花,它情愿寒伧,像穿褐色雨衣的药农。

在雨里,藤的衣衫像石头一样黑湿黏滑,不开花。

植物开花只是一个富贵的梦想。

花开过,花瓣被风撤走,被流水偷走。

花记不住自己到底有几个花瓣。

开花的树多少有一些矜持,像做家务的男人,更像粉墨面世的梅兰芳。

藤没有开花的基因,这不算什么,不开就不开。

藤假如开了花,必定妖邪,像身怀杂种的茨岗女人。

藤把开花的力量变成皮革般的纤维,坚韧不拔。

日本这个地方国小藤多。

他们建立户籍制度时国人无姓,阿三阿四。

官令民有姓,民取田、山、松、井等山野事物作姓,缀以状态助词中、上、间、下,也有藤。

藤野、佐藤不是一根藤。

山多藤就多,平地有草没有藤。

日本的藤是造床材料、造桥材料,藤条抽人人疼。

中国的文人画里,写藤见到笔墨功夫。

毛笔先天适合写藤,藤之老劲虬顽,以墨之滞迟枯涩应对之。

黄宾虹说,笔做什么?

分明;墨作什么?

融洽。

黄宾虹把笔墨最上境界称为融洽分明。

他的画语录常说笔法,笔分八面是黄宾虹的标志性言论,但他的画最好的地方仍在墨法,茂朴华滋显示黄墨的神力。

有画家研究黄宾虹一辈子,不知他作哪一种皴法。

我说黄宾虹山水无皴法。

他问是何法,我说不告诉你。

画藤也无皴,见清楚笔法,所谓线。

朱耷画荷茎与藤何其相似,只是墨性不同。

毛笔的线——齐白石称运笔要迟,石鲁的线却飞快——在画藤时显出疾徐枯润,显示毛笔的霸蛮,齐白石说毛笔可夺天工。

一般画家不画藤,也画不了藤,怕别人说他在画蛇或画井绳。

徐渭是墨藤祖先,其藤怒而刚烈。

齐白石的藤显露金石章法。

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

文人画的藤叛逆,臣服朝廷的人肯定不画藤。

藤在笔墨之间不止纠结,是不求纠结,纠结自来。

大师的墨藤肚子里有火,是身在江湖不屑江湖,是好纸好墨,是不皴,是仿家画不来的黑道道。

藤是国画里的美人。

就这样,艺术远离着生活。

在所谓生活里,藤变成屁股下的椅子,被屁熏得油汪汪的黄。

藤是蛮人孟获的盾,是西南少数民族孩子上学路过的桥梁,是供养苔藓、昆虫的共生体。

森林里,藤比树烂得慢,它属于筋一类炖不烂的东西。

藤是高加索山民采野蜂蜜的梯子,它见过无数采蜜人摔进山谷。

(选自2013年4期《散文》)

11.为什么说藤是植物里的龙蛇?

(4分)

12.请赏析文中第段中划线的句子。

(3分)

13.第段运用了许多精彩的比喻,请作出赏析。

(4分)

14.第段叙写文人画里的藤,有何作用?

(5分)

15.你怎样理解第段中说的艺术远离着生活?

(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与萧翰林俛书

(唐)柳宗元

思谦兄足下:

昨祁县王师范过永州,道思谦蹇然有当官之心,乃诚助太平者也。

仆闻之喜甚,然微王生之说,仆岂不素知耶?

仆不幸,向者进当臲卼不安之势,平居闭门,口舌无数,况又有久与游者,乃岌岌而操其间哉。

其求进而退者,皆聚为仇怨,造作粉饰,蔓延益肆。

非的然昭晰,自断于内,则孰能了仆于冥冥之间哉?

然仆当时年三十三,甚少,自御史里行得礼部员外郎,超取显美,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圣朝弘大,贬黜甚薄,不能塞众人之怒,谤语侈,嚣嚣嗷嗷,渐成怪民。

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日为新奇,务相喜可,自以速援引之路。

而仆辈坐益困辱,万罪横生,不知其端,悲夫!

人生少得六七十者,今已三十七矣。

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是非荣辱,又何足道!

云云不已,祗益为罪。

居蛮夷中久,惯习炎毒。

楚、越间声音特异,鴂舌啅噪,今听之怡然不怪,已与为类矣。

家生小童,皆自然哓哓,昼夜满耳,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自料居此尚复几何,岂可更不知止,言说长短,重为一世非笑哉?

读《周易》《困卦》至有言不信,尚口乃穷也,往复益喜,曰:

嗟乎!

余虽家置一喙以自称道,诟益甚耳。

用是更乐喑默,思与木石为徒,不复致意。

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海内皆欣欣怡愉,而仆与四五子者独沦陷如此,岂非命欤?

命乃天也,非云云者所制,余又何恨?

独喜思谦之徒,遭时言道。

道之行,物得其利。

倘因贼平庆赏之际,得以见白,买土一廛为耕甿,朝夕歌谣,使成文章。

庶木铎者采取,献之法宫,增圣唐大雅之什,虽不得位,亦不虚为太平之人矣。

此在望外,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宗元再拜。

(有删改)

【注】臲卼(ni

w):

不安的样子。

昭晰:

清楚明白。

嚣嚣:

众口谗毁的样子。

嗷嗷:

形容众声喧杂。

鴂舌:

比喻语言难懂。

啅噪:

噪聒。

耕甿:

旧称农民。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微王生之说

微:

如果没有。

B.不知其端

端:

开头。

C.用是更乐喑默

用:

因为。

D.庶木铎者采取

庶:

希望。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求进而退者

蟹六跪而二螯

B.更詈仆以悦仇人之心

秦以攻取之外

C.独喜思谦之徒

士大夫之族

D.然终欲为兄一言焉

公为我献之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封信中虽陈述了自己不幸的遭遇,但更多地是想表明自己希望贤人掌权的政治理想和欲做太平之人的志向。

B.在信中写一些认为他贬谪处罚太轻的人,对他诽谤越来越多,并以此来讨好他的仇敌,作为进身之阶,揭露了当时的官场丑态。

C.写自己在永州的贬谪生活时,运用了反衬法,炎毒、楚越之声,不正常的视为平常,北人言,正常的视为不正常,有力地控诉了黑暗社会的罪行。

D.信中明言今天子兴教化,定邪正,但像柳宗元这样有才华的人却受尽诽谤,被贬蛮夷之地久居,对比鲜明,辛讽蕴藉。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

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欲免世之求进者怪怒媢嫉,其可得乎?

(3分)

(2)闻北人言,则啼呼走匿,虽病夫亦怛然骇之。

(4分)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

(7分)

途经秦始皇墓

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注】汉文陵:

汉文帝刘桓的陵墓,即霸陵,与秦始皇墓距离近。

汴河:

即大运河,即隋炀帝时疏浚开掘的通济渠。

21.这两首诗从写作内容的角度看,都属于

诗,许浑的诗借古墓而寄寓观点,皮日休的诗则借大运河表达对

和对开凿运河的肯定。

(3分,第一空1分,第二空2分。

22.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

(三)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23—24题。

(5分)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

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

子曰: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

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

子路问于孔子曰:

君子亦有忧乎?

孔子曰:

君子,其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

是以有终身之乐,无一日之忧。

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23.根据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

(2分)

24.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

(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子曰:

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

(2)青山隔送行,

,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

(王实甫《西厢记》)

(3)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

(苏轼《赤壁赋》)

(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深山处,一位木匠师傅终其一生,打造了一条最好的船。

这船好在哪里呢?

有人问。

它的船体是最坚固的,它抗击风浪的能力是最强的,它航行的速度是最快的,它航行的距离是最远的。

木匠师傅不无得意地说。

但它航行的水域在哪里呢?

一位老者问。

木匠师傅哑然。

是啊,一条再好的船,如果找不到自己航行的水域,跟一堆无用的木头,又有什么两样呢?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择角度,明确立意,自拟题目。

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宁波市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C(A.拾读sh

B.晕读ynD.臭读xi)

2.B

(A.终生改为终身C.立杆见影改为立竿见影D.励行改为厉行。

3.D(A中窒息应为影响,

B中改善应为改变。

C把应为用。

4.C(A语序不当,应把因为放到大家前。

B成分残缺,应在……出国后加的现象。

D搭配不当,解决困境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摆脱。

5.D

(第一空的词语应紧扣善意的夸张而来,只有自欺欺人合适;第二空应照应危险和祸端,只能是悲惨;第三空和第四空填写愿豁出去痴心不改似乎都说得过去,但这两个词语还有点轻重之分,痴心不改强调了痴,而愿豁出去就有点不顾一切的味道了,表意稍重一点。

根据这段话的意思,最后讲书信是仅有的通道,别无选择了,所以就只能愿豁出去了。

6.参考答案:

模仿、学习不能不考虑自身的基本条件。

7.示例:

生活在古朴、恬静的小山村里,看着碧蓝的天空,望着油油的青草,我享受着乡村生活的情趣。

不过,这只是我在梦境里的情景。

我多想到那梦境里,坐在小山坡上,让温暖的太阳照在身上,看蓝天下鸟儿飞翔,听树间虫儿嘶唱,回味那陌生的亲切。

可是,理智告诉我,现在不行,这不由得平添了我些许的烦恼与困惑。

8.

B(认识和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观念发生的路径是诗言志作为标本的作用,而不是可成为标本理由。

9.

D(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错。

原文中有孔子继承西周以来的诗教传统,强调其‘兴、观、、怨’的社会功用。

10.参考答案:

早期的诗言志是宗教观念,是达到神人以和的一种手段。

西周时,诗言志与礼乐教化紧密,成为表达氏族情感和沟通政治情绪的工具。

春秋时期,诗逐渐摆脱礼乐束缚而获得独立发展,进入到表达个体情感和培养独立人格的发展新阶段。

(每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11.参考答案:

从形上看,藤与龙蛇相似,长而柔,蜿蜒绵长;(2分)从神上看,藤灵动而有生气,有好奇心和探寻精神;不受束缚,追求个性;坚韧不拔,怒而刚烈,与中国人心目的龙蛇一样有着神奇魅力。

(2分)言之成理即可。

12.参考答案:

用拟人的笔法来写藤的精神,即追求自由,活得坦然。

与树作比较,似在表达不求材用的观点,实际上突出其想活出个性的追求。

就这么办了,口语化的表述,再现了藤的内心的决定。

(每点1分,共3分)言之成理即可。

13.首先,把不开花的藤比作药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藤的外形特点和情愿寒碜、平凡,不追求富贵的精神;(2分)接着,把开花的树比作做家务的男人粉墨面世的梅兰芳,通过比较,侧面衬托不开花的藤的本色;(1分)最后设想藤开花的情形,运用比喻,感情分明地从反面表明不开花才是藤的本色。

(1分)言之成理即可。

14.参考答案:

藤在文人画里上了厅堂,化大野为大文,它是经过艺术升华的藤,是具有文化意义的藤。

写文人画藤,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内涵。

(2分)大师笔下的藤,表现了叛逆、刚烈的精神,寄托着具有独立人格的中国文人的精神。

与上文所描写的藤的个性是一致的,映衬深化。

为下文升华艺术源于生活的观点做了铺垫。

(3分)言之成理即可。

15.参考答案:

从对藤的观察感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是说在一般人的眼睛里,所谓生活就是物质,就是实用,如椅子、盾、桥梁等等;(2分)在懂得艺术的人的眼里,藤的意义则远远不只是这些,它有着令人遐想的内涵,它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它给人以精神的享受、美的遐想、情感的寄托、思想的启迪。

(2分)言之成理即可。

16.B(端:

原因)

17.C(都解释为这,此。

A.表折表并列B.连词,来介词,凭借

D.介词,跟介词,替)

18.B(通过诽谤来讨好他的仇敌的是饰智求仕者,而不是认为对我的贬黜太轻,不足以平息愤怒的众人。

19.凡人皆欲自达仆先得显处才不能逾同列声不能压当世世之怒仆宜也与罪人交十年官又以是进辱在附会。

(错2处,扣1分)

20.

(1)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免媢嫉和反问句式,各1分。

(2)

听到北方人说的话语,就啼叫大呼逃避躲藏,即使是病人也会对此恐惧惊吓不已。

(走匿、虽、怛然、句意各1分。

21.咏史诗(1分)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批判(2分)

22.参考答案:

许诗先描写眼前的高坟,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煊赫的声势;势入浮云亦是崩,覆亡之迅速与秦始皇在位时不可一世的声势,形成鲜明对照。

同样是青山秋草,路人却只向汉文帝陵前参拜,对比路人之行为态度,表明自己的观点。

(2分)皮诗先以尽道与至今形成对比,对自古以来的观点进行辨析,肯定运河之功。

后用一个若字引出隋炀帝与大禹的对比,表达对隋炀帝荒淫生活的批评。

(2分)言之成理即可。

23.乐以忘忧(1分)

患得患失(1分)

24.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

(2分)君子追求的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1分)言之成理即可。

25.

(1)出则弟

泛爱众而亲仁

(2)疏林不做美

禾黍秋风听马嘶

(3)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抱明月而长终

托遗响于悲风

(5)漠漠水田飞白鹭

阴阴夏木啭黄鹂

26.参考2013年浙江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译文:

尊敬的思谦兄:

昨天祁县的王师范经过永州,说你忽然有了当官的心思,这实在是件有益于太平盛世的事情。

我听到这件事后非常高兴,但如果没有王生的一番话,我不就一直不知道么?

我很不幸,从前被进用的时候正赶上动摇不安的局势,平时闭门不出,口舌是非还是很多,更何况又有和我长久交往的人,位居高处操作大权。

那些追求进升却被斥退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制造仇怨,捏造粉饰,于是对我的仇恨更加大肆蔓延开来。

不是确切明晰,自己能决断于心的人,谁能了解我在晦暗中的情况呢?

我当时三十三岁,很年轻,从御史里行提升到了礼部员外郎,破格取得显位美职,想要摆脱世上追求进取的人的责怪怨恨和嫉妒,这可能吗?

所有的人都想要升迁显贵,我先拥有了显赫的地位,才能不能超过同僚,声望不能盖过世人,所以世人怨恨我也是应该的。

我和罪人们交往了十年,官位因此得到进升,错就错在附会他们了。

圣朝宽宏大量,对我的贬黜很轻,不足以平息众人的愤怒,所以诽谤的话语而更多,众人一起喧哗,我逐渐变成了怪人。

弄巧设诈求取官职的人,更是用责骂我来讨好仇恨我的人,每天都有新花样,务必达到讨好成功,他们自以为这是被迅速提拔的途径。

因此对我们的侮辱也加重了,各种罪名横生,不知道其中的原委,真悲伤啊!

人生少有活到六七十岁的,如今我已三十七岁了,长期以来觉得日月短促,一年更甚一年,大概不超过数十年,就没我这人了。

是非荣辱,又有什么可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