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4299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docx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检测

 

 

(小学组)

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二○一二年十月十日

201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分析报告

洪涛漪

本次质量调研的对象是全县30所学校(包括梅园、文昌、良山)的小学三年级全体学生,共4185人。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全县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抽测情况作简要分析。

一、试卷分析

(一)命题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了解我县三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试题力求在原先鲜活、开放、宽容和亲切的基础上加入一部分新试题的尝试。

考查中坚持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为促进课改的深入开展,提高我县小学低段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考查内容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依据;主要命题思路为“课内为主,应用为首,适当创新”。

(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占63%,阅读理解题占17%,写作题占20%。

试卷共4页,分七大题,分别为:

读拼音写词语、我会按要求写一写、判断题、按要求写句子、按课文内容或要求填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写话。

(三)试卷特点

1.课内为主

2011学年,我县有多所学校加入了课改的行列,整体势头良好,教师的积极性较高。

为了让课改学校有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了老师们明确课改更要让学生扎实地学习语文,在本次命题中,很多题例仍以课内的知识点来命题。

例:

第二大题中的“我会按规律写词语”以及第三题的“判断题”等。

这些试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语文书中知识点掌握得是否扎实,而判断题涵盖了更多的知识点,有诗句中关键字的理解,诗句的记忆,说明方法的判断,修辞手法的判断等。

2.运用为首

学习语文,目的就在于运用,语文知识运用的重要性在这里不再赘述。

试题中有关于积累的内容尽量与运用结合,同时更着力于迁移运用。

例:

第五大题的第3小题:

“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这个道理;人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例:

第五大题第5小题:

“我会从下列人物中(本学期课文中学到过的人物)选一个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用一两句话介绍他(她),并说说自己佩服或喜欢他(她)的理由。

这些题目依托教材中积累的内容与运用较好地结合,检测学生是否能对语言进行检索提取应用,赋予积累的内容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力求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3.适当创新

与以往比较,本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抽测试题仍相对稳定,只在原来的命题基础上作适当的符合课改理念和新版课标要求的更改。

为兼顾城乡学校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命题时原则上按6:

3:

1的比例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提高。

习作题的命题完全参照《新版课程标准》对中段学生写作的要求,命题宽泛,符合课标要求,内容开放,学生有话可写。

从对一线教师的调查和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这样的命题方式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此类符合课标要求又开放的习作将是今后命题的大趋势和大方向。

二、考试分析

(一)考试总体成绩分析

项目

参考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R值

全县

4185

93.5%

65.28%

87.19

3.177

全县公办学校

3812

96.8%

70.49%

87.87

--

县最高

——

100

95.64%

96,4

5.053

(二)抽样分析各大题得分情况

题次

10+2

22分

5分

8分

16分

17分

20分

平均得分

11.5

20,12

3.81

6.89

14.22

15.22

18.27

得分率

95.83%

91.5%

76.2%

86.1%

88.9%

89.5%

91.4%

(三)各大题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题次

主要错误

原因分析

(一)

“步骤”“陡峭”不会写的比较多;“和颜悦色”的“悦”字写成别字。

对生字的掌握不够熟练,部分出现拼音错误。

(二)

1.用同音字填空中“横幅”这个词语有很多同学不会写,其他的如“音符、夜幕、裂开、猎人”均有不同程度的错误。

2.ABAC的词语写得不是很规范。

如:

“又……又……、越……越……”

3.错误较少。

4.“完成得()”极个别有错误

对新题型不适应;词汇量缺乏。

 

平时积累时教师没有引导积累规范的词组。

组词时写错字

不理解“得”的用法。

(三)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和热。

”这句话的判断错误率最高。

不理解“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

(四)

“请写一句你自己设计的保护环境的标语(广告语)”没有写成广告语或标语的形式。

教师没有重视语文书中的实践活动内容,没有教给学生写广告语的方法;因为接触较少,学生遗忘。

(五)

1.“人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来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不会填。

2.第4小题“翠绿色”的“翠”字,“衬衫”写错的较多。

3.第5小题“我会从下列人物中选一个自己喜欢或佩服的人,用一两句话介绍他(她),并说说自己佩服或喜欢他(她)的理由。

”语句不通顺,或对人物的特点混淆。

对词语和成语的理解不到位。

 

组织语言的能力欠缺,对课文内容遗忘,无法用较准确的词语来概括人物的特点。

(六)

1.课内阅读的第2小题:

“找到错别字并改正”中,“凑”和“涌”错误较多;

2.课内阅读的第4小题“读读文中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合理想象,接着写下去: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心里想:

”写自己想法的学生较多。

如:

“还是喝一口吧,要不然我自己也会渴死的。

”“才不给他喝呢,不然我自己会死的。

3.课外阅读的第3小题:

“请联系上下文,想想面包师为什么要奖励小姑娘?

请你写写理由,至少两条以上。

”错误相对较多。

没有找到错别字或是找到后不会写。

没有理解题意。

 

不能全面地提取文中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归纳。

(十)

1.结构安排不合理,仍有一段式作文。

2.套用平时课中大作文的内容,与本次主题不符合。

仍有背作文,以不变应万变的套作文现象发生,导致学生无法正确审题,写不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建议

1.坚持不懈追求“生本课堂”

“生本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究其本质是一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汪潮教授提出:

“生本课堂”,顾名思义,就是回归教育本质,以学生的生命、生存、生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的课堂,生本课堂需要“让学”。

“让学”就是把课堂的时间、场所、机会等尽可能让位给学生的学习,也就是教师放手尽可能让学生自己主动、深入地学习语文。

这种教学考虑的是学生进步了多少,发展了多少,提高了多少,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展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

“让学”理念的出现为我们语文教师更好地解读新课标,实施新理念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殊途同归,“让学”观念的提出正是源于“生本课堂”,如是,“生本课堂”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更高目标和更大追求。

在课堂上,教师要改变“强势”,将机会和时间更多地让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得到更多发展。

2.认认真真学习“新版课标”

2011年12月出版的“新版课标”作了很多改变,在平时的教师培训中,我们已经邀请了很多专家、名师对“新版课标”作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作为教学的标杆,每一位教师有必要认真学习课标,深入理解课标,将课标当作我们平时教学的工具书来使用,切实地起到指导作用。

3.灵活多变创新评价方式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尽量改变评价生硬,缺少人文关怀的作业批改现状,使学生从作业恐惧中解放出来。

可采取鼓励性评价,进行平等的交流与对话,以创新传统的评价方式。

如,对于优秀的、有进步的作业,画上个小笑脸、小太阳、大拇指等。

对于不认真完成的作业,画上流泪的小脸,写出老师的伤心和担忧。

学生作业错误时,可用“?

”评价,订正后再用“√”进行二次批改。

教师用富有人文性和艺术性的独特方式,把肯定、赞赏、期望甚至是责备传达给学生,让他们在点滴的收获下不断成长。

在平时的作业评价时,教师也可以多和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在作业本上真诚地写上点评,话不在多,旨在引起学生和家长的共鸣和理解,从而改善学生的行为,也可交流师生感情。

4.转变观念拓宽语文外延

从学生的考试情况发现以下几个较突出的问题:

(1)本次三年级的命题整体较简单,从全县学生的分数来看,平均分达到了87.19之高,最高的学校达到了96.4。

但学校之间差距仍比较大,县最低平均分为71.39(除民工子弟学校外),与最高分相差25分左右。

(2)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量储备不足。

(3)对于创新的题型学生无法适应,失分较多。

从以上情况分析,教师应鼓励学生大量阅读,储备阅读量,并加强课外知识的储备。

农村小学因为留守儿童较多,阅读受到一定限制,更应在学校中开设一定量的阅读课。

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只着眼于教材,要用好教材,通过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让学生在储备语言的同时学会运用语言,发展学生的语言,拓宽语文的外延。

2011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研分析报告

张卫其

一、试卷分析

调研的试卷命题基于《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立足教材和基础,同时体现灵活性和综合性,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考查。

与上学年相比,题型相对稳定。

为兼顾城乡学校和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命题时题目的难易度原则上按6:

3:

1的比例设置基础知识、综合运用和拓展提高。

试题比较灵活,语言运用的内容相对较多,没有偏题、怪题。

(一)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基础知识占43%,阅读理解占24%,语言实践占33%。

与往年相比,涉及语言运用与实践的阅读和作文分值明显加大。

试卷共6页,分七大题,分别为:

抄写句子、看拼音写词语、按要求写词语句子、根据课本内容或要求填空、体会句子、阅读、开放题和语言实践。

(二)试卷特点

1.试题突出综合性。

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为依据,包含了汉语拼音、字、词、句、段、篇和作文等内容,检测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突出了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整体、综合运用。

如第一题为“抄写句子”,是首次采用的题型,按照课标要求考查毕业班学生是否具备“笔画正确,结构匀称,书写工整,行款整齐“的汉字书写能力。

2.试题突出灵活性。

试题题型灵活,稳中有变,避免思维定势与僵化,充分发挥

不同类型试题的不同功能,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填空、选择、语文实践、阅读、习作等,既有客观题型,又有主观性题型。

整张试卷,对语文知识与能力的运用方面的内容多。

阅读题和语言运用的分值继续增大,占57分。

3.试题体现实践性。

本次试题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检测,又加大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考察,与新课程理念紧密联系。

无论是古诗文联系实际积累运用、“口语交际”,还是阅读说明书,都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紧密,体现了语文的实践性。

根据新版课标第三学段的要求,首次加入了非连续性文本(说明书)的测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

二、成绩分析

本次质量调研的对象是全县30所学校的小学六年级的全体学生,共4350人。

总体来看,港口学校、递铺学区、晓墅学校、杭垓小学教育集团、溪龙学校、孝丰小学教育集团等校成绩位居前列。

30所学校中有23所学校学生的平均分在80分以上,校与校之间均分差距小。

(一)总体成绩

项目

实考人数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R值

县(平均)

4350

93.97

65.63

83.64

3.28

县最高

——

100%

92.59

90.22

4.481

(二)抽样分析(说明:

抽样试卷共60份,城镇学校、农村学校各一个试场。

题次

基础知识

阅读分析

语言实践

抄写

句子

看拼音写词语

按要求写词句

按课本填空

句子、片段、

短文

开放题

(一)

口语交际

(二)

阅读说明书

七(三)

习作

满分

2

5

19

17

24

3

2

3

25

均分

1.94

4.93

15.51

15.68

17.99

2.62

1.53

2.69

21.95

得分率

97.08%

98.5%

81.62%

92.25%

74.97%

87.22%

76.67%

89.72%

87.80%

最高

2

5

19

17

23

3

2

3

25

最低

1

4

3

8

2

0

0

0

5

三、问题剖析

1.全县平均分83.64,优秀率为65.63%,合格率是93.97%,R值是3.28。

试卷的难度、梯度、广度、区分度、灵活度以及题量、题型、分值安排等要素的体现均较为科学合理。

2.本次试卷的基础题,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一些题,看似容易,做起来又十分容易错。

从抽样分析得分率看,基础知识部分四个大题的平均得分率最高,达92.36%。

这说明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较为扎实。

阅读题的得分率为74.97%,是得分率最低的。

从试卷来看,学生的阅读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能力仍待提高。

这说明阅读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这也是目前语文教学最为薄弱的环节,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花更多的精力教会学生“如何阅读”——掌握阅读策略,而不仅仅就是知道文章写了什么。

短文选择的是一篇记事的文章,出题从信息的提取、信息的整合、信息的反思和评价三个维度考查学生对关键词句主要内容、人物特点的把握。

这就要求老师在日常教学中不能只关注文章的内容,而更应该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学习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方法。

3.各题次主要失分原因分析

题型

题号

主要问题

原因分析

1.要求抄写句子,学生另写了一些名言警句。

2.将“虚”写成“虑”;遗漏标点和字

3.没有做到结构匀称、书写工整、行款整齐。

1.审题不细致。

2.书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1.错别字:

“橱窗”的“橱”写成“厨”;“抽屉”的“屉”写成“屈”。

2.拼写错误:

将“抽屉”拼成“抽噎”、“抽泣”;“橱窗”拼成“厨房”,“头衔”拼成“投降”。

1.拼读音节不细致;

2.对形近字、易错字缺少比较和辨析。

1.词语分类后20%学生普遍失分;要求写心理活动的成语写成神态的词语。

2.用关联词合并句子失分较多,把递进关系理解为并列关系。

3.改病句不能找到语病,或者改成“小明的病恢复了”。

4.把直接叙述改为间接叙述错误较多:

句子中的人物称呼改写错误,出现两个“他”,造成指代不清。

5.用不同句式改写句子,改后的句子不符合语用习惯。

1.不能区分最常见的名词和动词;词语积累的量少。

2.对句子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

3.不能弄清句子的错误原因,没有掌握修改各种错误的方法。

4.对人称代词缺乏一致性考虑,造成语意不明。

5.对四种常见句式间的转换掌握欠到位。

1.对经典句子的积累、理解不到位,填空出现错别字、添字、漏字或内容不完整,理解出现错误。

2.精读课文理解不够到位: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小说中插叙的情节和作用,人物的主要特点。

3.不能在具体语境中的灵活运用古诗文。

1.经典句段的背诵、理解不过关。

2.不注重积累经典名著、推敲作品的语言魅力。

3.不能在各种语境中活用。

1.回答问题不够全面。

对“这一特点”的理解部分学生只答了一半。

2.对破折号的作用回答不规范,掌握欠扎实,与省略号的作用相混淆。

3.对句子的理解不到位,考虑不够全面,只答到其中一点。

4.概括主要内容时不能简要地归纳文章中的两件事情,或者表述不清。

1.在阅读短文时不能较好地把握文章的中心,造成在关键词语、句子理解、标点理解、句式表达的理解上出现偏差,或者答题不完整。

2.概括能力不强,造成表述不清。

3.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停留于表面,把握不到位;不善于从整体分析;阅读能力不强。

语言实践

1.没有采用提供的名人名字对对子。

2.不能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

词性相对,造

成找不出下联。

1.审题能力薄弱。

2.对对联的基本特点,尤其是词

性相对不理解。

(一)

1.脱离语境进行口语交际。

2.人物语气使用不当,长幼口吻不恰当。

3.泛泛而谈,口语交际类似“喊口号”:

“父亲,对不起,我错了。

1.没有读懂文中的人物。

2.交际不能抓住要点,运用恰当的语气。

(二)

在回答“小李服药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时,答题不全面,遗漏要点,也有的笼统回答,不清晰。

答题不够细致。

七(三)

1.要求选择事例把内容写具体,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是将事例简单陈述,缺乏细节描写,不够具体和生动。

2.“______的我”,从题目和要求来看,要点是反应自己的特点、品质,有部分学生只在文中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如怀念、不舍等。

3.文题不符。

要表达的意思和文中事例所反映的不一致。

4.部分学生用两件事来表现,但过渡生硬,尤其是不能有详有略,导致重点不明。

1.审题不清,或没有学会审题,对习作要求不能较好把握。

2.表达口语化,但又缺乏“以我手写我口”的基本能力,描写平均用力,重点不突出;没有掌握文章过渡自然的基本方法。

3.选材缺少新意。

四、教学建议: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必须也要正视不足,加强反思,努力改进:

1.回归教材,立足基础。

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我们在平常的教学中存在倾向教材之外的教学材料的“快餐化”。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除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外,十分重视对形成这些能力的基础的考查——语言文字积累的考查。

因此,语文教学要重视教材,要花时间去积累一些字词、诗文名句、名言、俗语、文学常识等语文基础知识。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才能向语文能力快速转变。

要注重培养学生勤于积累、善于运用的习惯。

以写字教学为例,监测第一题新设了句子抄写。

学生的书写质量不高,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从目前课堂教学实际来看,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1.学生写字姿势不当,兴趣不高。

2.错别字情况较多;书写质量普遍偏低;3.写字教学在课堂上不被重视。

写字教学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危机,写字往往成为了一种教学的点缀,一些观摩课、公开课上有时也难得一见写字教学的影子。

即使有,也只在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或者是学生写几个典型的字,或是学生自己写,少了老师的指导,少了学生的欣赏评价。

字的笔顺,字的结构,字的占格似乎已经淡化,尤其到了高段,写字教学渐渐被课文的讲解和分析所挤占。

新版课标对写字的质量要求提高了:

一至二年级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规范、端正、整洁。

三至四年级就要求学生能用硬笔熟练书写正楷字,并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到了五六年级,则要求硬笔书写楷书整齐美观,并有一定速度,同时能用毛笔写正楷字。

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明确提出要求,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小学1-6年级,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提高书写效果。

2.深入课改,落实主体。

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看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增强。

但要进一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关注学困生在课堂40分钟的课堂学习效率,多为他们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在合作学习中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同时,老师要继续加强《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深入理解课标的精髓,明确课程目标和阶段目标,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基于导学案的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化备课,重视在教学实践中落实新理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能只为考而教,急功近利,要为学生的持续发展,为大部分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突出能力,实行巧练。

现实中我们在复习阶段常用的是“题海战”,这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做法,与考查精神大相径庭。

我们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能力,掌握方法,把握规律。

要实行精讲、巧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提高效率。

在训练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意”。

在扎扎实实的训练过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同时,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囿于课堂上循规蹈矩,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张扬。

以阅读教学为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课堂扎实做好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外,更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

《课程标准》着重提出“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且详细规定了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

尽管农村学校的学生有着各种实际困难,但也要尽量想办法让学生多读书,以此来巩固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提供载体。

各校要积极做好“书香校园”建设,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检查学生阅读情况,进行跟踪指导。

建议每学期开展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课外积累大赛等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充分展示,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养成读书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为终生发展奠基。

4.突出应用,注重实践。

新课标下的语文命题更注重生活性、时代性、实践性,在凸显能力立意的同时,也真正体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理念。

语文考查不仅仅是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更是学生对生活的认知与评判。

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语文的魅力,品悟生活的美好。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的应用性,本次测试阅读和语言运用的分值继续增大,占57分。

并首次增设了链接生活应用的“非连续性文本”试题。

学生在答题中暴露出很多问题。

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科学高效地积累一些优美的语段、词语、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对联等外,还要顺势而为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的实践运用,有效地架设一座通往积累与运用的桥梁,使学生顺利实现从“能理解”到“会运用”的跨越,厚积薄发,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解决语文问题,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5.加强练笔,提高习作水平。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首先教师要把握习作的标准,不拔高或随意降低年段要求。

在做到“心中有标”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想写、愿写;要引导留心生活,留心观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习作的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要加强课外阅读,储备丰厚的语言知识,让学生有话说得出来;鼓励学生写片段,写日记、周记、随笔,写父母、写亲朋好友,乐写身边事,写对生活的感想,在习作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习作教学要多点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使学生在内容、情感上贯彻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上贯彻一个“活”字。

还要注重习作的修改与讲评,采用自改、他改、师评、生评、师生合评相结合等方式,以鼓励、表扬为主,维护学生习作的自信和积极性,共享习作的快乐,让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改中不断进步。

同时教给一些必要的习作方法和技巧,把文章写具体、写生动、写感人。

还要重视写字指导,让学生书写端正、规范,保持卷面的整洁,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01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小学数学学科考试分析报告

黄琴

一、试卷分析

2011学年第二学期三年级的期末数学测试卷是在学区统一组织考试的前提下进行的。

本次数学试卷的命题注重立足基础,较全面地考查了三年级上、下两册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试卷的知识覆盖面达到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