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诗歌背诵.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358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诗歌背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上诗歌背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上诗歌背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上诗歌背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上诗歌背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上诗歌背诵.docx

《七上诗歌背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诗歌背诵.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上诗歌背诵.docx

七上诗歌背诵

七年级上册补充诗歌(2013年9月)

注:

期中考试前学习1-10首,期中考试后学习11--20首。

1、《诗经·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译文]你将木瓜投赠我,我拿琼琚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桃投赠我,我拿琼瑶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你将木李投赠我,我拿琼玖作回报。

不是为了答谢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木瓜:

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蔷薇科,果实长椭圆形,色黄而香,蒸煮或蜜渍后供食用。

按:

今粤桂闽台等地出产的木瓜,全称为番木瓜,供生食,与此处的木瓜非一物。

2.琼琚(jū居):

美玉,下"琼玖"、"琼瑶"同。

3.匪:

非。

4.木桃!

果名,即楂子,比木瓜小。

5.木李:

果名,即榠楂,又名木梨。

 

2、《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3、项羽《垓下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赏析:

       面对死亡,坦然而歌者,真正豪迈也。

然透过豪迈,一股脉脉的温情也从字里行间渗透出,“虞兮虞兮奈若何”,英雄亦多情!

英雄无奈,慷慨而歌,纵使失利,亦是豪气干云,此等气魄,何人能及!

项羽非常认命,天赐失败,便不复再有颜面去见江东父老,英雄气概略见一斑。

4、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①上孤烟②。

复值接舆③醉,狂歌五柳前。

【评析】

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

三、四两句,转而写情。

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

五、六句又间写景致。

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

最后两句再写人情。

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

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

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

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

“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

此说有独到之处。

5、感遇(其一)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作者简介】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

开元时的宰相,又是盛唐前期开一代诗风的人物。

他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

【译诗】兰叶繁盛芬芳在春天,桂花皎洁飘香在秋季。

在不同的季节吐露生机,点缀春意,充实秋景。

林中居者,闻到芳香攀花折枝。

散发飘香是它们的天性,不是为了希望别人将其攀折。

  【赏析】这首诗以比兴手法,寓意于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不是为了博取别人欣赏。

以此来自励、自娱,透露出诗人洁身自好,坚贞清高,不与佞臣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赏析]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论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人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几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而知的。

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

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这首名篇。

就艺术上看,此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

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

笔势纵横,开合动荡。

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融合为一,诗味浓郁,诗意盎然。

7【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注释】春江花月夜:

乐府《清商曲·吴声歌》旧题,始创于陈后主。

滟滟:

动荡闪光貌,这里指月光。

芳甸:

春天的原野,郊外之地叫做甸。

霰:

雪珠。

流霜:

比喻空中月色朦胧流荡。

汀:

水边沙地。

青枫浦:

一名双枫浦,在今湖南济阳济水中。

这里泛指荒僻的水边之地。

扁舟:

小船。

明月楼:

代指明月照临的楼头的思妇。

玉户:

门的美称。

捣衣砧:

古人洗衣,置石板上,用棒槌棰击去污。

这石板叫捣衣砧。

捣,反复捶击。

鸿雁:

古人说鸿雁能传送书信,事见《汉书·苏武传》。

光不度:

意谓飞不过这片无尽的月光,也就是书信不到之意。

鱼龙:

这里是偏义复词,龙字无义。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以鱼书指书信,这句意思同上句,水成文,也就是虚幻同水花之意。

闲潭:

幽静的水边。

潭通浔。

下文“江潭”的“潭”同。

碣石:

山名,在河北。

指北方。

潇湘:

水名,潇水在湖南零陵入湘水,这一段湘水叫潇湘,指南方。

乘月:

随着月色。

 

  【鉴赏】这是一首著名的离情诗,描写了春天江边月夜下的美景,抒发了思妇游子的相思之情,并生发出了对人生的哲理性的思索。

  诗以春江花月夜为背景,以月轮的运行为线索展开。

从起句到“皎皎空中孤月轮”,写了月亮升起时江边花林景象,描绘出了一幅轻彩淡痕,澄明恬静,神韵飞动的水墨彩图。

图中,春潮涨起,与大海相平,一轮明月冉冉而生,月光随波流动,轻洒银辉,于是,春江景物笼罩在月色之中:

江流环绕芳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不见飞动;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一片,江天共一色纯洁无瑕,明月皎皎在清空中孤单清静……

  静穆的月,引发了诗人一连串诗意的哲理性问题,从“江畔何人初见月”到“但见长江送流水”,正是诗人对月的苦苦思索,年年岁岁,月是终古不变,而对月之人却代代更替,上演了无穷无尽的一幕又一幕。

宇宙无限,而人生有限,由无数个有限人生组成的延续不断的人类,如长江水一般长流不逝,而个体的人生却是如流水匆匆而逝,这明月就始终永恒地注视着一切,静默不语,它在期待何人呢?

……

  想到这里,诗人的视线追随着一片白云,飘于青枫浦上,他又起了一种感慨:

生命短暂,应该珍惜,而天下,又有多少思妇游子,在重复着千百年来的两地悲愁呢!

于是,很自然地,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开始,诗歌转入到了抒写离情。

这其中,前半部分写思妇,她在楼上徘徊,月光如思情相随而形影不离,照着她的妆镜台,照着卷帘,照着捣衣砧……让她想随月光飞去离人身边,然而鸿雁不可传书,鱼龙不可捎信,皆因路途太遥远,它们帮不上忙。

后半部,则写了游子的悲愁,他在梦中见春花凋零,悲伤青春过半,归期未卜,梦醒时,落月西斜,徒然映照着似流逝青春的东去长江水。

春江花月夜将尽了,斜月藏入海雾中,天南海北,无限路途,游子的心坠入了人生的迷雾中,他怆惘不知,这样的月夜中,有几人能幸运归去?

而他只有看着落月,将满怀愁情借落月余辉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入墨,在叹幽忧别情中收尾,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景、情、理水乳交融,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张若虚(660~720),字不详,扬州(今江苏扬州)人。

唐代诗人。

生平事迹不详,唯知曾任兖州兵曹。

神龙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齐名,又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称“吴中四士”。

今仅存诗二首。

8、无题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首句以“昨夜”明点追忆旧事。

先说明宴会时间,再说宴会地点,三四句以他物作比,“身无彩凤”写昨夜之情,在宴会上恨无彩凤之翼飞到所爱的人的身旁,“心有灵犀”指犀角中央白色,两头相通,故曰一点通。

两心相印,虽身无飞翼,并不能阻挡两人情感的默默交流。

“彩凤”、“灵犀”成爱情暗喻,形象婉蓄,色彩明丽,富音乐性。

五六句从两人的默契转到对整个宴会的描绘,“送钩”是行酒时所作的一种藏钩的游戏,“射覆”是行酒时的一种酒令,在覆器下放杂物,令猜射之。

这二句描写隔座行藏钩之戏,分拨猜测谜底,极写宴会的热闹欢快气氛,为相恋的欢悦涂上了更加丽艳的色彩,与恋人欢快之情和拍。

七八句从恋情的欢悦转入“听鼓应官”,欢情一落千丈。

诗人“嗟”叹自己为“听鼓应官”,而官身却“类转蓬”,象蓬草那样飘泊不定,因而两人后会难期,欢情难再,怎不令人感伤。

这是一种反结法。

前面极言欢情,结尾时欢情化为乌有,反衬诗人对这段恋情的难以磨灭,刻骨铭心。

婉转轻快与沉郁顿挫两种风格融为一体,一气呵成,美不胜收。

.9、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影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来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

赏析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于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其中也显示出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

10、《蝶恋花》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注释]

1.几许:

多少。

许,估计数量之词。

2.玉勒:

美玉镶的带嚼子的马笼头。

3.雕鞍:

雕绘花饰的马鞍。

玉勒雕鞍,代指华贵的车马。

4.游冶:

指留连妓馆,狎艳游乐。

5.章台路:

原为汉代长安城西南街。

唐许尧佐《章台柳传》写章台妓女柳氏故

6.事,后遂用为游冶之地代称。

7.乱红:

凌乱的落花。

[评析]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本词描写闺中少妇的伤春之情。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此词写景状物,疏俊委曲,虚实相融,辞意深婉,尤对少妇心理刻划写意传神,堪称欧词之典范。

上片写深闺寂寞,阻隔重重,想见意中人而不得,下片写美人迟暮,盼意中人回归而不得。

幽恨怨愤之情自现。

上片开头三句写“庭院深深”的境况,“深几许”于提问中含有怨艾之情,“堆烟”状院中之静,衬人之孤独寡欢,“帘幕无重数”,写闺阁之幽深封闭,是对大好青春的禁锢,是对美好生命的戕害。

“玉勒”二句写意中人任性冶游而又无可奈何,女子怎能不怨?

下片前三句用狂风暴雨比喻封建礼教的无情,以花被摧残喻自己青春被毁。

“门掩黄昏”四句喻韶华空逝,人生易老之痛。

结尾二句写女子的痴情与绝望,含蕴丰厚。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这两句一直为后人激赏。

“花不语”正讲少女与落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乱红”飞过青春嬉戏之地而飘去、消逝,正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也。

“乱红”意象既是下景实摹,又是女子悲剧性命运的象征

11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简析】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

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

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

“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

”联系作者身世看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实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2《长相思》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简析】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

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

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故园无此声”看似无理实则有理,故园岂无风雪?

但同样的寒霄风雪之声,在家中听与在异乡听,自然会有不同的感受。

13书愤(南宋)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译文]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艰难。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热血沸腾啊怨气如山。

曾记得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

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

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祖国扫除边患。

到如今垂垂老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

不由人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

有谁能像孔明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14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

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

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

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

15浪淘沙①【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

③罗衾不耐五更寒。

④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

赏析:

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

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

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

形容雨声。

③阑珊:

衰残。

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

绸被子。

不耐:

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

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

一会儿,片刻。

贪欢:

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16《论语》为政篇

17、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译文】站在北固亭楼上,向北方金兵占领区一望,一片风光依旧,可是河山已有异样之感,究竟中原在哪里呢?

自古以来,不知道经历过多少朝代兴亡的事变,都像无穷无尽的长江一样滚滚地流过去了。

孙权年轻时就统帅了万人大军,守住了东南地区,不断地和敌人作战。

天下英雄能为他敌手的,只有曹操和刘备。

后代子孙就应该把孙仲谋作为榜样!

18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简释]:

西塞山,在今湖北太冶东面的长江边。

岚横秋塞,山锁洪流,形势险峻,是六朝有名的军事要塞。

长庆四年(824)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刺史,沿江东下,途经西塞山,即景抒怀,写下了这首诗。

19满江红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今译】倚在栏杆旁,我不由得怒发冲冠,一场潇潇秋雨刚刚停歇。

举目远望,仰天长啸,万千思绪,奔涌激烈。

为祖国奋斗,三十年的功名,自当视若尘土;与敌人周旋,八千里的征程,何惧披星戴月。

千万不要随便虚掷了少年时光,等到头发白了才徒自悲切!

靖康年间的国耻啊,还没洗雪;臣子的复仇之恨啊,何时能灭?

驾起远征的战车吧,直把那贺兰山踏裂!

壮志凌云,饿了就饱餐敌人肉;谈笑风声,渴了就痛饮敌人血。

期待着这一天吧,让我们从头收拾好旧日的山河,向祖国献捷!

20点绛唇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简释]:

李清照这首《点绛唇》语言质朴,形象生动逼真,不但有心理描写,而且有一定的深意,的确是一首写封建社会的少女(词人的自我写照)的好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