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2458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docx

比较文学板书的部分

比较文学学科的历史

一、比较文学学科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独立学科形成的标志:

在大学开设有关课程;创办专门学术刊物;出版理论著作。

1.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

非正式、非常设讲座:

1827年,[法国]维尔曼(FrangoisVillman,1790—1870),在巴黎大学用比较的方法讲授中古时期和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第一次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名称;

1836年,[法国]基内(E.Quinet,1803—1875)在里昂大学作了题为《各国文学比较》的专题讲座。

1861年,[意大利]桑克蒂斯(Francesco’deSanctis,1817—1883)以意大利王国教育部长的身份在那不勒斯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866年,[德国]马克斯.柯赫(MarxKoch,1855—1931)在布雷斯劳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1870年,[俄国]维谢洛夫斯基(1838—1906,俄国比较文学之父)在彼得堡大学主持开设了总体文学讲座。

1872年,[丹麦]勃兰兑斯(GeorgeBrandes,1842—1927)在哥本哈根大学主讲“十九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课程。

1889年,[日本]坪内逍遥(1859—1935)在东京专科学校开设《比照文学》讲座。

1890年,马什在哈佛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正式的、常设的讲座:

1896年,[法国]戴克斯特(JosephTexte,1865—1900)在里昂大学开设《文艺复兴以来日尔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课程。

1899年、1904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设立了比较文学系

2.比较文学杂志的创办

1877年,[匈牙利]梅茨尔(HugoVonMeltzl,1846—1908)出版《比较文学杂志》。

1887年,[德国]马克斯.柯赫在布莱斯劳大学创办了《比较文学杂志》,后又创办了《比较文学研究》(1901)。

3.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出版

1886年,[英国]波斯奈特(H.M.Posnett,1855—1927)《比较文学》出版。

1895年,[法国]戴克斯特发表《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1897年,[瑞士]贝兹(LousPaulBetz,1861—1903)在《法国语言学与文学杂志》上发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1899年印成单行本时定名为《比较文学书目集》。

二、比较文学学科的发展

1.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巴尔登斯伯格(FernandBaldensperger,1871—1958):

《歌德在法国》(1904)、《文学史研究》(三卷集,1907、1910、1939)、《一七八七——一八一五年法国流亡贵族中的思想动向》(1925)、《巴尔扎克所受到的外来影响》(1927)等。

梵·第根(PaulVanTieghem,1871—1948),《比较文学论》1931年在巴黎出版(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过戴望舒的中译本)。

卡雷(Jean-MarieCarre,1887—1958),法国学派的中心人物。

2.美国学派:

平行研究

韦勒克(ReneWellek,1903—),1953年发表《比较文学的概念》;1958年9月在美国北卡罗莱州教堂山第二届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年会发言《比较文学的危机》

雷马克(HenryH.H.Remak,1916—),《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

3.苏联学派:

类型研究

维谢洛夫斯基(1838—1906),《历史诗学》(1870—1906发表)

日尔蒙斯基(1891—1971),1935年,日尔蒙斯基报告《比较文艺学与文学影响问题》、《对文学进行历史比较研究的问题》(1960)、撰写苏联《大百科全书》(1976年版)“历史—比较文艺学”词条

三、比较文学学科的现状

1.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的融合:

法国艾金伯勒(ReneEtiemble,1909—)《比较不是理由》(1963年发表,1966年在美国出版英文版)。

1967年,毕修瓦(ClaudePichois,1925—)、卢梭(Andrerousseau,1896—1973)合著教科书《比较文学》

韦勒克《今日之比较文学》(1965)、《比较文学的名称和实质》(1970)

2.文学理论的冲击:

符号学、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接受美学

3.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

 

比较文学的产生

一、比较文学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

……旧的、靠国产品来满足的需要,被新的、要靠极遥远的国家和地带的产品来满足的需要所代替了。

过去那种地方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

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

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

二、比较文学产生的科学文化背景

(从科学、文化、文艺学的发展看比较文学的产生)

 

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

一、定义的困难

二、定义的历史

1.法国学派的定义:

比较文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2.美国学派的定义:

雷马克:

“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它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包括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

简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它表现领域的比较。

韦勒克:

“比较文学将从一种国际的角度研究所有的文学,在研究中有意识地把一切文学创作与经验作为一个整体。

根据这一提法(我是赞同这一提法的),比较文学就与独立于语言学、人种学和政治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成了同一概念。

它的方法也不仅是一种:

除了比较之外,还可以有描写、重点陈述、转述、叙述、解释、评价等。

比较也不能仅仅局限在历史上的事实联系中,……比较的价值既存在于事实联系的影响研究中,也存在于毫无历史关系的语言现象或类型的平行对比中。

3.苏联学派的定义:

日尔蒙斯基:

“历史—比较文艺学是文学史的一个分支,它研究国际联系和国际关系,研究世界各国文艺现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文学事实类同一方面可能出于社会和各民族文化发展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出于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接触和文学接触;相应地区分为:

文学过程的类型学的类似和‘文学联系和相互影响’,通常两者相互为用,但不应将它们混为一谈。

4.中国学者的定义: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词条:

比较文学,“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学研究的一个分支,它是历史地比较研究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互相作用的过程、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相互关系的学科。

比较文学不同于各民族文学,也不同于总体文学,它不研究一种有自己内在传统联系的民族文学,也不探讨全世界各民族文学共同存在的最普遍的根本规律。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也不同于一般文学研究中的比较方法;后者是认识文学现象时所采用的一种途径和方法,前者则有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目的、范围,有自己独立的发展历史和独立的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的任务在于研究一种民族文学对其他民族文学的影响和其他民族文学对这一种民族文学的影响;同时也对比地研究并无直接联系的两种或几种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风格、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类同和差异;它还研究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以及其他意识形态如哲学、纯科学的相互关系和异同。

5.我们的意见

比较文学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它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学的关系及其意义,也研究文学同其它艺术领域、意识形态的关系及其意义。

 

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

一、本科范围研究(Intrinsicstudy):

㈠影响研究(Influencestudy):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

从接受的角度而言,“影响”是指一个国家的作家在外国作家或作品中得到某种启示(这种启示包括文学思想、创作构思、作品主题、题材、意象、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并将这种启示所包含的某些因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

从发送的角度而言,“影响”是指一个国家的作家或作品在文学思想、创作构思、作品主题、题材、意象、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等各个方面促进了外国作家或作品产生出相似或相近的某些特点,而这些特点又是这外国作家“本国文学传统和他本人的发展无法解释的”;

从媒介的角度而言,“影响”是指对翻译、评论、书刊出版及旅行、人员往来、社团、沙龙、国际会议等文化交流活动过程的研究。

2.影响研究的理论基础:

3.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类型:

流传学:

流传学是从影响放送者的角度研究各国文学的相互关系,也称际遇学、誉舆学(誉舆学为戴望舒的译名)。

它研究作家作品对外民族文学产生影响的情况,一件作品在国外流传、演变的情况,研究作家在国外的声名、业绩、影响和得到的评价。

流传学研究的课题类型模式为:

“X在Y”及其扩展,例如有:

“堂吉诃德在法国”、“卢梭在浪漫主义时期的英国”、“卢梭的作品1782—1813年间在德语国家的命运”、“托尔斯泰在中国”、“歌德的作品在欧洲的传播与影响”、“《少年维特的烦恼》在西欧”、“加西亚·马尔克思在中国”、“博尔赫思与中国当代作家的创作”……等等,特别是《〈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范存忠)、《印度文学在中国》(季羡林)。

例,范存忠《〈赵氏孤儿〉杂剧在启蒙时期的英国》(1957)

渊源学:

渊源学是从影响接受者的角度研究各国文学的相互关系,也称源流学、源泉学。

它研究作家借鉴、模仿、改编外民族作家作品的情况以及作品的外民族渊源等。

渊源学研究的课题类型模式为:

“X和Y”及其扩展,例如有:

“蒲伯作品中的法国影响”、“伏尔泰与英国”、“鲁迅和尼采”、“子君和娜拉”、“托尔斯泰与老子”、“庞德的意象诗与中国文字”、“南美洲文化中的欧洲历史传统”、“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普希金与拜伦”、“拉辛与欧里庇得斯的妇女形象及其心理描写”、“王国维《红楼梦》研究中的悲剧观念”……等等,特别是《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赵毅衡)、《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王佐良)。

例:

赵毅衡《意象派与中国古典诗歌》

媒介学:

媒介学是从影响传递者的角度研究各国文学的相互关系。

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是通过一定的介体和方式将影响的两端联系在一起的。

媒介学就着眼于研究传播影响的媒介。

所谓媒介,是指在文学影响的传播过程中起传递作用的人和事。

媒介包括:

媒介体(媒介人)和媒介方式(媒介事)。

媒介体(媒介人)包括:

媒介个体(个人媒介)和媒介群体(社会媒介)。

媒介个体(个人媒介),指将一国文学翻译、介绍到另一国文学中去的人;他们中,有的是翻译家、文学家,有的是文化交流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有的是外交官、留学生、旅游者、商人、传教士、流亡者等。

媒介群体(社会媒介),指将一国文学翻译、介绍到另一国文学中去的文学社团、文学沙龙、国际笔会、国际学术会议,还包括某些刊物、报纸、书籍,某些国际性的城市和文化交流频繁的特别地区等。

媒介方式(媒介事),是指一国文学的作家、作品在另一国的待遇或接受的状况。

例如,在出版物(刊物或书籍)上被翻译、介绍和评价,在某些场合(社团活动、沙龙、学术研讨会)里被讨论、授奖和推崇,在创作(写作、拍摄、演出)中被借鉴、模仿和改编,在大学里被研究、讲授和邀访,在市场上被印行(或盗版),等等。

其中,翻译是媒介方式中最为重要之事。

㈡平行研究(Parallelsdudy):

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

2.平行研究的理论基础:

3.平行研究的具体方法:

4.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类型:

主题学

文类学(genolog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院校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