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植被精选习题.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植被精选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植被精选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植被精选习题
20**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常考知识点---植被精选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4小题,共68.0分)
植被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即:
叶面积指数=叶片总面积/土地面积。
读“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题。
1.造成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是
A.土壤B.降水C.冰川D.海拔
2.与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最符合的是
A.由北京从东向西到新疆依次出现的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
B.由刚果盆地从南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出现的自然植被
C.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景观
D.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点点绿洲
植被生长季是指植被开始复苏返青(生长季始期)到植被枯黄落叶(生长季末期)之间的时段。
伏牛山位于我国河南省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面积2万多平方千米。
图2表示伏牛山地区各时段植被进入生长季始期和生长季末期的面积比例。
据此完成下题。
3.伏牛山地区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
A.3月至11月B.4月至9月C.5月至10月D.6月至8月
4.伏牛山地区的植被出现六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伏牛山
A.跨纬度大B.跨经度大C.水热充足D.垂直起伏大
5.对伏牛山大多数植物种类而言,同一种植物
A.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B.分布在海拔较高处的生长季末期较晚
C.同一海拔高度上北坡的生长季始期较早
D.同一海拔高度上南坡的生长季末期较晚
由于自身或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原始植被被另一种植被所替代的现象叫做演替。
长白山的火山灰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产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由于流水侵蚀作用的不同,现在各坡火山灰厚度不同,火山灰最少的北坡已经处于演替的后期阶段,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下图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 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B. 山地常绿阔叶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高山苔原
C. 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冰雪
D. 红松阔叶混交林-高山草甸-暗针叶林-高山冰雪
7.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 气温B. 降水量C.光照D.土壤
8.近年的观测表明,某些地点的低等植物(如苔藓)逐步被森林所替代,其原因最可能是()
A. 气温B. 降水量C. 光照D. 蒸发加强
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华产物组成的壳层,称为风化壳。
下图为不同气候一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D.气温、蒸发、降水
10.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
11.人类活动导致大气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增加,产生沉降,是新出现的令人担忧的全球变化问题.一科研小组选择受人类干扰较小的某地,实验模拟大气氮沉降初期对植被的影响.实验地植被以灌木植物为主,伴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表数据为实验地以20**年为基数,20**-20**年实验中植被的变化值(测量时间为每年9月30日).据此完成7-9题.
年份
20**
20**
20**
20**
20**
植株数量
灌木植物
1
1.00
1.00
1.00
1.00
草本植物
1
1.18
1.20
1.21
1.23
地上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9
1.10
1.12
1.11
草本植物
1
1.47
1.55
1.52
1.53
地下生物量
灌木植物
1
1.01
0.99
0.98
0.97
草本植物
1
1.21
1.29
1.42
1.58
实验期间植被变化表现为( )
①生物量提高 ②生物量降低 ③植株密度改变 ④植被分布改变.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植被地上部分(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被称为植被覆盖度。
下图中的左图示意2001—20**年内蒙古自治区三大统计区域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下图示意这种变化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7~8题
12.有关图示地区植被覆盖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2001—2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下降趋势
B.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大于年降水量的变化
C.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
D.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
13.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 )
A.森林区、荒漠区、草原区B.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
C.草原区、森林区、荒漠区D.草原区、荒漠区、森林区
被称为中国环球航行第一人的郭川,驾驶40英尺的“青岛号”帆船,历经138天不间断的航行,于20**年4月5日成功返回青岛。
下图为此次郭川环球航海路线示意图,其中青岛(36°04´,N,120°21´E)、合恩角(55°59´S,67°16´W)、好望角(34°21'S,18°30´E)是他此次航海中登陆的地方。
读图完成下列题。
14.青岛、合恩角和好望角三地典型植被景观分别为
A.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5.合恩角与好望角植被景观差异所体现的是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
A.纬度地带性现象B.经度地带性现象
C.垂直地带性现象D.非地带性现象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Ⅰ示意研究区范围,图Ⅱ示意研究区2001-2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6.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洞庭湖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17.2001-20**年间,研究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
18.研究结果表明,2001-2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某旅游者在某岛国旅行(左图),在甲点拍摄到10米外的风景照片(右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9.拍摄时,相机镜头的朝向最有可能是
A.偏东B.偏西C.偏南D.偏北
20.甲点的自然植被属于
A.温带森林B.温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寒带针叶林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图1示意研究区范围,图2示意研究区2001~20**年间年NPP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成都平原B.东南丘陵C.山东丘陵D.华北平原
22.2001~2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植被类型的变化B.土壤肥力的变化
C.雾霾天数的变化D.水热状况的变化
23.研究结果表明,2001~20**年间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种植结构和技术变化B.城市化进程加快
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读我国30°N附近甲山坡聚落数量和植被随海拔分布示意图(下图)。
回答下题。
24.甲山坡在海拔约2200—2800米地段聚落数量多的原因是()
A.气温高B.坡度较小C.气温低D.靠近河流
25.甲山坡出现地方性分异(非地带性)规律的植被是()
A.常绿林B.高山草甸C.针叶林D.干旱灌木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现,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26.该公园所处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高山䓍甸带D.热带季雨林带
27.山丘东南沿海植被低矮稀疏的主要原因是()
A.热量过低B.降水稀少C.光照不足D.土层瘠薄
28.该公园每年都会因受某自然灾害影响而闭园几天,此灾害最可能是()
A.火山地震B.台风暴雨C.滑坡泥石流D.洪涝与干旱
长白山北坡植被带的垂直变化最为完整。
而火山灰分布区易受流水侵蚀,植被生长环境很不稳定,植被发育较差。
图中示意长白山火山灰分布。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9.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
A.针叶阔叶混交林一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高山苔原
B.常绿阔叶林一针叶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高山苔原
C.针叶林一亚高山岳桦林一针叶阔叶混交林一高山冰原
D.针叶阔叶混交林一高山草甸一针叶林一高山冰原
30.东坡只有地势较平坦处形成了小面积森林,其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量C.土壤D.光照
31.火山灰在东坡最厚表明历史时期天池大规模火山喷发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土壤中排放的CO2主要来自生物残体分解和根系呼吸。
受人类干扰,我国东北某山植被群落发生了逆行演替:
红松阔叶林→阔叶杂木林→白桦林→灌木林→草本。
下图示意该山不同演替阶段植被群落8月份土壤CO2排放通量时间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2.该山植被群落从红松阔叶林向草本逆行演替过程中
A.草本物种数逐渐增加B.植被覆盖率逐渐下降
C.地上生物量逐渐减少D.群落内光照逐渐减弱
33.该时段土壤CO2排放通量受土壤温度影响最小的森林群落是
A.红松阔叶林B.阔叶杂木林C.白桦林D.灌木林
34.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土壤CO2排放通量的时空变化相关性最小的是
A.土壤微生物B.地下生物量C.表层凋落物D.土壤含水量
二、双选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植被覆盖度指某一地域植被垂直投影面积与该地域面积之比。
贺兰山东麓多为洪积平原,年平均降水量约200mm。
下图为“宁夏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季节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5.图中四条折线所对应的季节为()
A.①-春季B.②-秋季C.③-夏季D.④-冬季
36.贺兰山东麓植被覆盖度变化反映了()
A.夏季水热较丰富,植被生长旺盛B.20**年以后,生态环境恶化
C.流水侵蚀作用不断加强D.风力作用持续减弱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14分)
材料1:
分布多度是指某地区或单位面积内分布的植物种数,下图是中国种子植物在各省区的分布多度图。
材料2:
青藏高原东部和南部高原边缘为森林地带,向西北依次为高寒草甸、高寒草原和高寒荒漠。
(1)自然地理环境对种子植物的分布多度影响很大,选择图中一个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小的省(区),并与图中种子植物分布多度最大的省(区)比较,说明两者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
(10分)
(2)青藏高原上的植被,也不是像从前有些人所想象的“寒原一块”,其植被分布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试分析产生这种分异的原因?
(4分)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方针叶林分布于北纬45°~70°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层下常由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是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数占了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科考队研究了林火干扰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下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1)分析北方针叶林区土壤不适宜大面积作为农耕用地的原因。
(2)描述林火过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规律。
(3)分析林火后,前15年林下植被生产力变化的原因。
(4)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仅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
高强度林火后,推测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种群及原因。
3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年11月21日,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发。
阿贡火山海拔3142米,为巴厘岛的最高峰,大部分被热带森林覆盖,林中动植物资源丰富。
材料二下图为巴厘岛简图。
(1)描述该岛河流水系分布特点
(2)结合图文材料分析巴厘岛动植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3)简述火山喷发对当地森林植被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本题考查100°E以东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最主要因素。
根据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特点,100°E以东地区降水多于以西地区,植被覆盖率高于西部,所以植被叶面指数大于西部,B对;与土壤、冰川、海拔关系不大,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地域分异规律。
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所反映的是因降水的不同产生的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而由北京从东向西到新疆依次出现的温带森林、温带草原、温带沙漠,也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A对;由刚果盆地向北到地中海沿岸依次看到的自然植被是因热量不同造成的,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攀登阿尔卑斯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美丽景致是因水热不同所引起的,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是因冰雪融水所形成,属于非地带性规律,BCD错。
故选A。
3.【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D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
由图表分析可知,50.67%的植物的生长季始期位于距1月1日105-12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4月15日-4月30日。
79%的植物生长季末期位于距1月1日270-300天区间,换算到日期约为9月27日-10月27日。
因此大部分植被的生长季是4月-9月。
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
伏牛山地区位于我国地形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交界处,海拔较高,地势垂直起伏大。
根据所学知识,不同植被景观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主要是受水热条件影响,而不同海拔高度的水热条件不同,所以地势垂直起伏大是造成伏牛山地区的植被垂直分布及生长期分异的主要原因。
D正确;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大致呈东西走向,南北纬度跨度不大。
A错误;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伏牛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其跨经度并不多。
B错误;“水热充足”是一个共有条件,而植被出现六个时段的生长季始期,说明其水热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相关知识。
南坡属于阳坡,光照时间长,且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夏季降水多,植被生长茂盛。
冷空气南下时,南坡地处背风坡,植被受冷空气影响小,生长期长,生长季末期晚,D正确;海拔较高处生长的植物,其所在地温度低,积温小,春天来临晚,植物生长相较于海拔低的地区普遍滞后,A错误;海拔较高处生长的植物,其所在地温度低,秋天来临早,植物生长相较于海拔低的地区普遍生长期短,植物生长季末期偏早,B错误;北坡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阴坡光照时间短;春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不利于植物返青,生长季始期较晚,C错误。
故选D。
6.【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本题考查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读图并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北坡植被趋于稳定,植被带自下而上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影响,且长白山内山位于温带,基带不会出现常绿阔叶林,北坡植被带自下而上垂直分布为红松阔叶混交林—暗针叶林—亚高山岳桦林—高山苔原。
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长白山北坡的火山灰最少,地理环境趋于稳定,所以植被带垂直分布较为稳定,东坡火山灰最多,随着流水对火山灰的侵蚀,土壤条件不断变化,只有在地势平坦处,受流水侵蚀作用小,土壤条件好,才发育小面积森林,D正确;气温、降水量、光照均不是地势较平坦处形成小面积森林的主要因素,AB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流水侵蚀作用下,火山灰渐少,基岩逐渐出露,地理环境趋于稳定,初始时由于火山灰被流水侵蚀导致地理环境不稳定,生长大量低等植物(如苔藓等),随着地理环境渐趋稳定,不同植物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植物不断笔直的向上生长,低等植物逐步被森林所替代。
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9.【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解析】【小题1】最中间的自然带为热带森林带,向两侧依次是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温从中间向两侧递减,所以,Ⅲ代表气温;左侧为森林带,右侧为草原和荒漠带,所以,左侧降水多,右侧降水少,Ⅰ为降水;气温高,降水少的地区蒸发较强,Ⅱ为蒸发.
【小题2】甲地和丁地的差异主要为降水差异,A错误;乙地比丙地降水多,蒸发弱,植被茂盛,B错误;刚果盆地为热带雨林带,雨热充足,植被茂盛,而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气温低,降水少,风化壳薄,C正确;恒河平原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总降水量较多,而伊朗高原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较少,风化壳较薄,D错误。
考点: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1.【答案】A
【解析】
解:
①生物量提高正确,因为总体而言,植株的数量增多了.故正确;
②生物量降低错误,因为总体而言,植株的数量增多了.故不符合题意;
③植株密度改变,总体的生物量增多,故正确;
④根据数据分析,不能得到植被的分布发生了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该题较简单,主要是进行数据分析,生物量提高了,因为植株数量总体而言上升了.植被的分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为地上的生物量和地下的生物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
该题较简单,主要是进行数据分析,根据相关信息分析答案.
12.【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解析】读左图,2001—20**年内蒙古的植被覆盖度整体呈稳定趋势,A错;根据图中数值,年均温的变化对内蒙古植被覆盖度的影响在荒漠区小于年降水量的变化的影响,B错;森林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大小主要取决于年均温的变化,C对;草原区植被覆盖度的年际变化与年均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正相关,D错。
荒漠覆盖度最低,森林覆盖度最高,图中曲线a、b、c分别代表荒漠区、草原区、森林区,故B对。
14.【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解析】【小题1】青岛是温带季风气候,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合恩角属温带海洋性气候,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好望角是地中海气候,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选B。
【小题2】合恩角地处400-600的大陆西岸,好望角地处300-400的大陆西岸,所处的温度带不同,属纬度地带性现象。
考点: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6.【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带的分布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洞庭湖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主要是农田植被;山东丘陵的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南丘陵地处我国南方地区,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根据题干可知,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所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本题考查影响NPP波动的因素。
据材料知,植被净初生产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
说明年NPP的变化受气候条件(即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水热状况)的影响,D正确;地区内植被类型变化不大,与土壤肥力无关,AB均错误;与雾霾天数的变化关系不大,C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洞庭湖平原年NPP显著增加趋势的原因。
据上题题干知,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
城市化进程加快,会破坏地表植被,NPP会下降,B错误;退耕还湖,使得NPP较大的农田植被面积减少,NPP较小的湿地面积增大,会使洞庭湖平原的年NPP减小,而围湖造田也不会使NPP显著增加,CD错误;洞庭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森林植被恢复好,积累的有机物数量增多,而该地区种植结构和技术的变化,能够促使NPP显著增大,A正确。
故选A。
19.【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解析】【小题1】读左图,根据纬度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南半球西风带盛行西北风。
读右图,根据旗形树冠形成,风向为主导因素,该地位于西风带,主风向为西北风,树冠向东南方向伸展。
照片有逆光现象,该地位于南回归线以南,偏北向逆光概率高。
所以镜头朝向最可能偏北,包括北或东北方向,D对。
偏东包括东南方向,A错。
B、C错。
【小题2】根据左图位置,甲地位于40°-60°的大陆西岸,属于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所以是温带森林,A对。
B、C、D错。
考点:
地图基本知识,太阳视运动,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
21.【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A
【解析】本题考查水平地带的分异规律。
成都平原植被类型以湿地、农田为主,东南丘陵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山东丘陵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华北平原以农田植被为主。
根据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顺序可知,年NPP最大的地区是东南丘陵,B对,ACD错。
故选B。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读材料可知,影响NPP大小的直接原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强弱,而水热状况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重要因素,D对;植被类型以及土壤肥力变化不大,AB错;雾霾天数的变化对NPP的影响较小,C错。
故选D。
本题考查农业生产的相关知识。
年NPP的增加说明植物光合作用生产量增加,种植结构的改善和技术的提高,使得单位面积内有机物产量增加,年NPP值增大,A对;城市化进程加快会使年NPP降低,退耕还湖、围湖造田对年NPP无显著影响,BCD错。
故选A。
24.【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由图可知,甲山坡海拔2000~3000米地段海拔适中,气温不高亦不低,距离河流较远,但地形坡度小,较平坦,适宜人类居住,从而使得该地段聚落数量较多,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非地带性规律。
此地典型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从山麓到山顶应该是常绿林、针叶林、灌木、高山草甸。
由图可知,甲山坡干旱灌木出现在常绿林下方(由于坡度大,土壤水分条件较差所致),与典型的垂直地带性规律不同,应属于该山坡的地方性分异规律的植被,D正确。
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