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3190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 14页.docx

书信落款问候语精选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书信落款问候语

篇一:

【书信】书信的敬语落款知识

书信的落款知识

落款,就是写信人自署名字,告知对方此信是谁写的。

落款处因不同的书信,有不同的写法。

社交类书信,落款包括三项内容:

自我谦称、姓名、敬词。

如“弟×××顿首”、“仆×××谨启”等等。

谦称时,给师长的一般自称门生、学生等;给朋友的,一般自称弟、愚弟、仆等。

署名时,写姓名或名字,但不可写字号,以免有不敬之嫌。

敬词一般有上、启、拜、白、顿首,或敬启、敬上、拜启、谨启、谨白等。

家书类的落款,分别给长辈、平辈和晚辈的而定。

给长辈的要署“孙××叩禀”、“男x×叩禀”(给父母的)、“侄××谨禀”之类的字样。

给平辈的署“兄××手启”、“弟××谨启”之类的字样。

给晚辈的,如父母给儿子的,要写“父字”、“母字”、“父示”、“母示”,或“父手泐”、“母手泐”之类的字样。

有些书信,因所谈之事,不愿署名,或因其他缘故不愿署名,常常写“名心具”、“名心肃”,受信人见笔迹,即知其为谁,心照不宣。

也有写“名单具”、“名笺肃”、“名另肃”、“名正肃”、“名另泐”的,则

系于此信之外,另名附帖(即名片),或另有署名之正函。

也有的信件,在落款处署“两隐”、“两浑”的,即上下款都略去的意思。

还有注“阅后付丙”的,是希望看完焚去,免为人见。

(在天干中,“丙”属火,故以“丙”为火的代称)此类信件一般都是密信。

上一节我给大家介绍了浅文言在书信中的程式和礼仪,现在我就给大家再讲一讲程式各项的一些写法和要求。

程式的各项,都有一定的写法和要求,先看下面几封例信:

例一

父亲大人膝下:

敬禀者,男自拜别慈颜,不觉几载,定省久疏,罪与时积。

近接

训谕,跪诵之余,知得上苍保佑,大小均安,男心稍慰。

近日身体强健,生意极旺,但身本重大,获利甚微。

计秋令,官利有余,今寄奉纹银××两,祈照数检收。

诸事稍获如意,即作归计。

伏乞温清

珍重。

禀请

金安。

男××叩禀×月×日

例二

季黻君监:

手毕自杭州来,始知北行,令仆益寂。

协和未识

安在?

闻其消息否?

嗟乎!

今年秋故人分散尽矣,仆无所

至,惟杜海生理府校,属教天物之学,已允其请,所入甚

微,不足自养,靡可聘力,故庀足于是尔。

前校长姓蒋,去

如脱兔,海生检其文件,则凡关于教务者,竟无片楮,即时

间表亦复无有。

君试思天下有如此学校不?

仆意此必范

霭农所毁,以窘来者耳。

斯人状如地总能如是也。

北京风

物何如?

暇希见告。

致文漱信,亦希勿忘。

他处有可容足

者不?

仆不愿居越中也,留以年梢为度。

入秋顿凉,幸自

摄卫。

仆树上七月十一日

今至杭为起孟寄月费,因寄此书。

留二三

日,便回里矣。

树又及

根据以上例信,谈谈程式各项的写法。

1.称呼。

写信首先要有称呼,以便唤起下文,同时也注明,此信是写给

谁的。

书信大致可分为给长辈的(父母、师长等)、给平辈的(兄弟、朋

友等)、给晚辈的(子侄等)三种,因辈分不同,称呼上也有分别。

例一看出,给父母写信,称呼上包括这样三项内容:

关系词、尊称、

敬词。

关系词,就是“父亲”、“母亲”或是“父母”;尊称,就是“大人”;

敬词,就是“膝下”。

组成:

“父亲大人膝下”、“母亲大人膝下”、“父母

亲大人膝下”。

从例二看出,给朋友写信,称呼也包括三项内容,但

这三项是:

字号、尊称、敬词,组成:

“××仁兄阁下(足下)”。

在浅文

言书信中,称呼同事、朋友时,不可直呼名字,这样是对同事、朋友

的不敬,要称字或号(在过去,文化人一般除名字之外,都有字或

号)。

如例三,鲁迅给许寿裳的信。

许寿裳是鲁迅在日本弘文学院

的同学,字季黻,所以鲁迅给他写信时,称“季黻”,而不称“寿裳”。

另外。

称呼同事、朋友时,无论对方的年龄长于或小于己,都一律称

“兄”、“仁兄”、“兄台”、“君”等,以示尊敬。

从例四看出,父母给子女

写信,就不必客套了,直接写“父字示某儿”或“示某儿”。

如清代张

裕钊给儿子张沆写信,就写:

“示沆儿”。

如果给侄子写信,称呼要稍

客气一些,如秋瑾给侄子秋壬林的信:

“壬林贤侄入青”。

侄字前加

以“贤”字,也不写“示”字。

从形式上说,称呼的写法又可分为两类,一类就像例一、例二:

字号(关系词)+尊称+敬词。

另外一类,就像例三:

字号+尊称+

监(鉴、览)。

监、鉴、览,都是看、阅的意思;为表示尊敬,还常常在前

加“惠”、“赐”、“大”等词,写成“惠鉴”、“赐鉴”、“大鉴”等。

称呼时,

或写成“××仁兄阁下”,或写成“××仁兄惠鉴”,但不要写成“×

×仁兄阁下惠鉴”。

这样,把两种形式混合,不合法式。

称呼中的敬词,因收信人的地位、职业、性别等不同,使用起来

也有分别,而且词汇也比较丰富,下面分门别类地列出一些常见

的,以供写信时选用。

(1)用于父母的:

膝下、膝前。

(原指子女幼年。

《孝经·圣治》: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之严。

”《注》:

“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后来专用作对父母的敬称。

(2)用于其他尊亲的:

尊前、安鉴、安禀、福鉴、尊鉴。

(3)用于亲友长辈的:

尊前、尊右、慈鉴、钧鉴、赐鉴、座前。

(4)用于兄弟姐妹的:

手足、入览、收览、如晤、如见。

(5)用于亲友平辈的:

阁下、足下、执事、尊座、座右、钧右、左右、台前、台下、台右、鉴、览、台鉴、大鉴、英鉴、惠鉴、赐鉴、惠览、赐览。

(6)用于年幼平辈、晚辈的:

收鉴、入览、入青、入见、知悉、阅悉、收悉、收读。

(7)用于长辈妇女的:

懿鉴、妆前、侍右。

(8)用于平辈、晚辈妇女的:

妆次、芳鉴、芳览、雅鉴、雅览。

(9)用于师长的:

吾师、函丈、讲席、座前、座右、左右。

(10)用于政界的:

台座、钧座、钧鉴、勋鉴。

(11)用于军界的:

麾下、勋座。

(12)用于宗教界的:

莲座、法鉴、道鉴、清鉴、仙览。

(13)用于学者的:

史席、著席。

篇二: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中国书信开头与结尾的客气用词

周教授向学生介绍了书信的格式和方法。

他说,书信的成分有称谓语、提称语、思慕语、正文、祝愿语和署名六个部分。

据周教授介绍,书信中敬称称呼对方表明尊重。

可以用古代的爵称,君、公等,也可在称谓前加敬字,或者称字和号。

对于一些我们非常敬仰的有一定学术地位的长者,比如社科院的庞朴先生,学术界一般都称他为庞公。

夫人这个词是专用来称对方或他人妻子的,绝对不能称呼自己的妻子为我夫人。

称呼对方的儿子为令公子,也称令息,息就是子息的意思。

称对方为贤兄、仁兄、台甫、台鉴。

一般来说称对方的字号比称名字尊重。

他还举例说,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昀和纪晓岚混称是错的。

周教授还特别强调了书信中绝对不能出现我你他字样,如果非要用就需要用一些词代替。

比如“你”可以称为某某仁兄,某某砚兄或称阁下。

他举例说,他有一位同学是北大的博士,和女朋友第一次鱼雁传书,那女孩在信封上也称他为某某砚兄。

在信中称自己应该为在下、小弟。

信中的“他”应该用“渠”来代替。

周教授说,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别人用敬称的同时自己用谦称。

比如古代皇帝都称孤道寡,这就是谦称。

称自己的妻子为内子、内人、拙荆,绝对不能说夫人。

称自己给别人的东西应该用“菲”、“芹”、“寸”、“薄”。

比如薄酒一杯,聊表芹献。

请人家吃饭叫做略具菲酌。

常用书信套语

提称语,用在对方称呼后面,表示尊敬——

父母:

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长辈:

几前、尊前、尊鉴、赐鉴、道鉴

师长:

函文、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

平辈:

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同学:

砚右、文几、台鉴

晚辈:

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女性:

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祝愿语——

父母:

恭请福安叩请金安

长辈:

恭请崇安敬请福祉敬颂颐安

师长:

敬请教安敬请教祺敬颂海安

平辈:

顺祝

署名——

对长辈:

叩禀敬叩拜上

对平辈:

谨启鞠启手书

对晚辈:

字示白谕

-礼仪作用

E-mail该有传统书信礼仪

学习中国传统书信礼仪,可以使我们在不能见面的时候,从字里行间体现出揖让进退。

此外,虽然现在很多人都不注重书信礼仪,但在我国港台、韩国日本以及华侨地区依然保留着最传统的书信礼仪,掌握基本的书信礼仪不仅有助于提高个人文化礼仪素养,而且还有助于增进交流。

周教授收到过很多韩国和日本友人或者我国港台学者的来信,他们都非常讲究书信礼仪。

比如一位韩国朋友写信中有“将命考”的字样,周教授问他的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自谦,不敢给您写信只好给传命的人,“将命”是指传命的人,“考”是副手,这句话的意思是给您传达室的人的副手,可谓谦而又谦。

周教授珍藏一封钱穆先生夫人给他的信,除了抬和阙以外,还有很多传统的书信格式。

她写道,匆匆不及所言,并候双安,又称他们夫妻为俪,这封信充分体现了传统书信礼仪。

此外我们还可以看看鲁迅写给母亲的信和毛泽东写给老师的信,可以体会出中国传统礼仪的魅力所在。

现在人写信的机会越来越少,大多数人都用E-mail,但其实一些基本的原则比如书信的结构敬语称呼等还是应该和传统书信一样的。

学会写信是一种文化素质和个人涵养的最基本体现。

原来我不会写信

人艺术院一位女生:

我学了这么多年中文,现在才发现其实我连一封信还都不会写,也不知道写信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我平时很少写信,最多不过就是发个EMAIL,也不讲求格式。

不过现在觉得书信礼仪还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好好学习一下,有的时候我读到名人书信中有些地方看不懂也没有注意,其实这些细枝末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

另外,一封措词得体恰当的信也反映出个人修养。

连一封信也写不好,会让人笑话我这个学中文出身的人。

\u0013

-不用完全照搬

经管学院一位男生:

我觉得很长知识,书信是一种礼仪和文化,学习书信礼仪可以增加个人修养和文雅气质。

我觉得了解书信礼仪是很重要的,但并不说明我们就要完全照搬,因为真的完全写旧式书信会有掉书袋的嫌疑。

有一些过于复古的东西不太适用了就应该被改进或者抛弃,只要有一套大家都接受和认可的书信礼仪就可以了。

在书信礼仪这个问题上,我们保持尊敬别人和谦虚的传统是最重要的

-去信别让人“跪启”

周老师举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有一个学生给父母写信:

“敬爱的爸爸妈妈我钱不够用了。

”一点拐弯都没有,应该先委婉问候一下,说,“敬爱的爸爸妈妈天气暖和

了,可是有的时候还很凉,一定要注意增减衣服,保重身体”等等,然后再说“我的钱不够用了”。

一个男孩收到一封女孩来信,很激动,但一看提称语,上面写某某跪启,本来还想说一句有文彩的话,可是让别人跪着看信,实在是欺人太甚。

-名人书信

鲁迅致母亲:

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日前寄上海婴照片一张,想已收到。

小包一个,今天收到了。

酱鸭、酱肉,昨起白花,蒸过之后,味仍不坏;只有鸡腰是不能吃了。

其余的东西,都好的。

下午已分了一份给老三去。

但其中的一种粉,无人认识,亦不知吃法,下次信中,乞示知。

上海一向很暖,昨天发风,才冷了起来,但房中亦尚有五十余度。

寓内大小俱安,请勿念为要。

海婴有几句话,写在另一张纸上,今附呈。

专此布达,恭请

金安。

男树叩上广平及海婴同叩

一月十六日

毛泽东致老师符定一(澄宇)先生

澄宇先生夫人道席:

既接光仪,又获手示,诲谕勤勤,感且不尽。

德芳返平,托致微物,尚祈哂纳。

世局多故,至希为国自珍。

肃此。

敬颂

教安。

不具。

书信是人们生活中最为普通、最为古老的一种沟通方式。

书信和格式:

信文由称谓、正文、敬语、落款及时间四部分组成。

称谓:

应在第一行顶格写,后加冒号,以示尊敬。

称谓应尊循长幼有序、礼貌待人的原则,选择得体的称呼。

正文:

正文是信函的主体。

可以根据对象和所述内容的不同,灵活地采用不同的文笔和风格。

1、问候语:

问候语要单独成行,以示礼貌。

有“你好”、“近好”、“节日好”等。

2、先询问对方近况和谈与对方有关的情况,以表示对对方的重视和关切。

3、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谈自己的事情和打算。

4、简短地写出自己的希望、意愿或再联系之事。

敬语:

写信人在书信结束时身对方表达祝愿、勉慰之情的短语。

多用“此致、即颂、顺祝”等词紧接正文末尾。

下一行项格处,用“敬礼、X安、安康”等词与前面呼应。

落款及时间:

在信文的最后,写上写信人的姓名和写信日期。

署名应写在敬语后另起一行靠右位置。

一般写给领导或不太熟悉的人,要署上全名以示庄重、严肃;如果写给亲朋好友,可只写名而不写姓;署名后面可酌情加启禀词,对长辈用“奉、拜上”,对同辈用“谨启、上”

信封:

信封上应依次写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地址、姓名及寄信人的地址、姓名和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要填写在信封左上方的方格内,收信人的地址要写得详细无误,字迹工整清晰。

收信人的姓名应写在信封的中间,字体要略大一些。

在姓名后空二、三字处写上“同志、先生、女士”等称呼,后加“收、启、鉴”等字

寄信人地址、姓名要写在信封下方靠右的地方,并尽量写得详细周全一些。

最后填写好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称谓后附提称语,用于文言书信,如,

运使学士阁下(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

虹生十四兄亲家年大人情右(龚自珍《与吴虹生书》);

再如,某公道席、某先生台鉴、母氏慈鉴、贤弟如晤,等。

现将常见提称语列表如下:

这里再对较常见的提称语约略作些解释。

足下古代最初用为下对上的敬称,后来书信中多用于同辈之间。

膝下旧时子女致父母的信,多以“父母亲大人膝下”起首。

人幼时常依于父母膝旁,家书中用“膝下”,既表敬重,又示出对父母的亲爱、眷依之情。

垂鉴赐鉴钧鉴尊鉴台鉴鉴,即古代镜子,有审察的意思。

用作书信提称语,就是请阅看的客气说法。

垂,含居高临下之义。

赐,

上给予下叫做赐。

钩,古以钩陶喻国政,后称宦官多冠以钩宇。

垂鉴、赐鉴、钧鉴,多用于对上、致年高德韶者的信中。

尊鉴,可用于尊长,也可用乎辈。

台鉴适用较广,“台”有“高”义,对熟识或不熟识的尊长、平辈,皆可使用。

勋鉴道鉴大鉴英鉴伟鉴雅鉴惠鉴

对身居高佼、有功勋业绩者,可用“勋鉴”。

对道德君子、望重学者,可称“道鉴”。

大、英、伟、雅,含高尚、美好、不凡、不俗的意义,宜用于友朋往来书信。

“惠鉴”,就是赏阅的意思,但语意分量较“赐鉴”为轻,适用于一般书信,师长对已独立的后辈学子,也可用此客套。

慈鉴爱鉴双鉴芳鉴

致母亲,可称“慈鉴”。

夫妻,或情意亲密的男女之间,可用“爱鉴”。

给友朋夫妇二人之信,可用“双鉴”。

女子间往来书信,可用“芳鉴”。

礼鉴给居丧者信,用“礼鉴”。

如,爱国之士李公扑遇害后,周恩来等致其夫人唁函即称“张曼筠女士礼鉴”。

公鉴共鉴同鉴

用于致团体或多人的信函,可于所列人名之后,书“诸先生共鉴”等。

道席讲席教席撰席著席史席

席,席位。

道席,多用为学生对师长的尊称。

讲席、教席,也是对从事教育、讲学者的敬称,但用于平辈间,写信人与受信人不必有师生关系。

撰席、著席、史席,都用作对文士的敬称,文人间也常互用。

撰,即著述。

史,指有著作传世垂史。

览阅知悉一般用于长对幼、前辈对晚辈的称呼之后。

篇三:

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

一、现代书信的基本格式

按通行的习惯,现代书信格式上主要涉及称呼、正文(包括问候语、主体文、祝颂语)、落款(包括署名和日期)、附注、封发(包括折信、信封书写、邮票张贴)等五个方面。

以俗体书信为例,就各部分特点、要求分述如下:

(一)称呼

称呼也称“起首语”,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

从信纸第一行顶格写起,后加“:

”,冒号后不再写字。

称呼要和署名对应,明确自己和收信人的关系,可用姓名、称谓,还可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作称呼。

需要说明的几条细则是:

1、给长辈的信,若是近亲,就只写称谓,不写名字,如“爸”、“妈”、“大哥”、“二嫂”等;亲戚关系的,就写关系的称谓,如“姨妈”、“姑妈”等。

对非近亲的长辈,可在称谓前加名或姓,如“赵叔叔”、“月亮姐姐”等。

2、给平辈的信,夫妻或恋爱关系,可直接用对方名字,爱称加修饰语或直接用修饰语,如“丽”、“敏华”、“亲爱的”等;同学、同乡、同事、朋友的信,可直接用名字、昵称或加上“同学”、“同志”,如“瑞生”、“老张”、“小李”、“三毛”等。

3、给晚辈的信,一般直呼其名,如“乐毅”、“君平”、“阿明”等;也可在名字后加上辈分称谓,如“李花侄女”等;亦可直接用称谓作称呼,如“孙女”、“儿子”等。

4、给师长的信,通常只写其姓或名,再加“老师”二字,如“段老师”、“周师傅”、“宏海老师”等。

对于十分熟悉的师长,也可单称“老师”、“师傅”。

假如连名带姓(笔名除外),在信首直称“孙松平老师”、“王达夫师傅”,就显得不大自然且欠恭敬。

对于学有专长、德高望重的师长,往往在姓后加一“老”字,以示尊重,如“戴老”、“周老”,亦可在姓名后加“先生”二字。

为郑重起见,也有以职务相称的,如“董教授”、“陈大夫”、“佟工程师”等。

5、给一个单位或几个人的信,又不指定姓名的,可写“同志们”、“诸位先生”、“XX等同志”等。

给机关团体的信,可直接写机关团体名称。

如“XX委员会”、“XX公司”。

致机关团体领导人的信,可直接用姓名,加上“同志”、“先生”或职务作称呼,亦可直接在机关团体称呼之后加上“领导同志”、“负

责同志”、“总经理”、“厂长”等。

如果信是同时写给两个人的,两个称呼应上下并排在一起,也可一前一后,尊长者在前。

上述五种场合,有时还可按特殊对象,视情况加上“尊敬的”、“敬爱的”、“亲爱的”等形容词,以表示敬重或亲密之情。

当然,这要用得适宜,如对好友称“尊敬的”,反而显得见外,对无特殊关系的年轻女性贸然称呼“亲爱的”,那就有失检点了。

(二)正文

1、问候语

问候语是书信正文的开头,最常见的是“您好!

”“近好!

”“你们好”(注意不能用“您们好”),也可以依时令节气不同有所变化,如以“新年好!

”“春节愉快!

”“圣诞快乐!

”等代之。

此外,问候语后面还可以视情况加上几句启始语,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

”“近来一切可好?

”“近来身体是否安康?

”“久未通信,甚念!

”之类。

问候语在称呼下一行空两格书写。

应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转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意义单一的构段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2、主体文

主体文是书信正文的主体部分,系交代正事,可以是禀启、复答、劝谕、抒怀、辞谢、致贺、请托、慰唁,也可以是叙情说理、辩驳论证等,有事说事,可长可短,没有什么套路。

这一部分,动笔之前,就应该成竹在胸,明白写信的主旨,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

若是信中同时要谈几件事,更要注意主次分明,有头有尾,详略得当,最好是一事一段,不要把多件事情混为一谈。

3、祝颂语

祝颂语也叫颂候语、致敬语,是正文最后表示敬意、祝愿或勉励的话,也是整个书信的结尾。

俗体书信祝颂语最常用的是“祝?

?

”这一格式,如“祝你(您)健康、祝你学习进步、祝你(您)万事顺意、祝你(您)全家幸福”等,前一半(“祝+第二人称代词”)可接在正文之后写,也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一半(具体祝

福内容)必须另起一行,顶格写,以示尊敬。

也可省略前一半,另起一行后空两格,直接写“安好”、“健康”、“平安”等词,表示祝福。

另有“此致敬礼”这个套语,其习惯写法有两种:

一是不另起段,紧接着正文之后写“此致”二字,不加标点,转一行顶格写“敬礼”;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此致”,不加标点,再下一行顶格书写“敬礼”,后加惊叹号,表明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这一套语带有过去时代较浓的政治色彩,已经离开了作为私人书信祝颂语的固有含义,除了一些专用书信(如申请书)保留了这一格式,已被大多数人摈弃不用。

如果要用于私人信件,可以采取变通的做法,不写“此致”,只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二字,后加感叹号或句号,表示敬意。

(三)落款

1、署名

署名与称呼首尾呼应,是对受信人的一种尊重,无论出于结构完整性的考虑还是礼节上的考虑,均不应省略。

如果是写给亲人或朋友的信,署名最好能反映与受信人的关系,在姓名之前加上自我称谓(如儿、弟、兄、侄等),后边写名字,不必写姓。

如果是写给组织的信,则一定要把姓名写全,并可根据具体情况于姓名前加注身份标识,如“XX(单位名称)职工”。

上述自称,都要和信首的称谓相互吻合。

此外,在署名之后,有时还可加上“恭呈”、“谨上”等启告语(又称具名语,是信函署名之后的谦词),以示尊敬。

署名位于祝颂语下方右侧。

如祝颂语后空格较多,其下方空出半行即可;如祝颂语后空格较少,与落款之间则需空出一至二行的位置。

2、日期

日期一项,用以注明写完信的时间,写在署名之后或下边一行,以后者较为常见。

日期往往具体到年、月、日,甚至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夜”、“凌晨”、“正午”等。

有时需要写信人加上自己所在的地点,尤其是在旅途中写的信,更应如此。

有时还可顺带交代一下写信时的天气状况,如“严寒中”、“溽暑中”等。

(四)附注

附注位于日期下空一行位置,用于书信写完后根据需要补充交代一些内容,如附告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联系电话),补充正文遗漏的内容(以“又及”等领起),问候其他人(如“代问某某好”)或受托向收信人问候(如“某某附笔问候”),附件说明或其他(如“随信附照片一张”、“另有包裹一件,请查收”)。

也可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

(五)封发

封发属于书信的外在格式,主要包括折信、信封书写、邮票张贴等环节。

信封有横、竖两种形式,目前通用的是横式信封,邮政编码和邮票位置都相对固定,按要求填写、张贴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地址和收、发信人姓名的写法:

受信者地址应写于信封上方邮政编码之下,左端可与邮编第一个字符对齐;发信者地址应写于信封下方邮政编码之上,右端尽量与邮编最后一个字符对齐。

收、发人地址均应从左到右书写清楚、详细,省名一般不要省略,如“XX省XX市XX区XX街XX大厦名XX楼XX号房间”。

受信者名称要居正中,基本格式为“收信人全名+写信人对收信人的称呼+开启语”。

受信者若为亲人,称呼可按平常叫法或其书面语填写,如“阿姨”、“父亲”;若为同学、朋友,可简称为“友”;若为上司或生意伙伴,可用其职衔,职衔过长时可将职衔提至姓名之前,后加“先生”、“小姐”、“女士”等泛称,如“陈大文总经理”、“营业部主任陈大文先生”;受信者若非亲非故,可称“先生”、“小姐”、“女士”;若很难找到合适的称谓,则最好省掉。

至于开启语,又称为启封语,是附在受信者名称后表示尊敬的词语,并非必备项目,一般写“收”或“启”即可。

也可视受信者身份等选择使用雅体书信的开启语,如“陈大文总经理台启”。

如果信件需要别人收转,可写“XXX烦转XXX收”。

若非挂号信,写信人只须写姓氏,后加“缄”、“付”表示发出,如“陈缄”。

如用印有自己机构地址的信封,写信者姓氏则可略去。

另外,借鉴传统书信做法,为了表示对受信人的尊重,折信不仅要有规则,还要注意让文字及受信者名称向外。

二、雅体与俗体的区别

雅体和俗体是现代书信在实际运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两种体式,前者是对旧体书信某种程度上的继承,后者则是文化普及的结果。

二者区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称呼格式不同。

俗体书信用口语,平常怎么叫,信上就怎么写,或在平常称呼前加上一些表达感情的用语;而雅体书信用书面语,在名字(一般姓和名不对举)后面加“君、兄、先生”(此三者都不分性别)、“贤弟”或“老师”、“经理”、“局长”等职衔,有时还需按受信人身份在称谓之后加提称知照语(即表敬语),如“陈懂事长钧鉴”、“李主任台鉴”等,参见下表:

二是祝颂用语不同。

虽然二者都讲究因人、因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词表示祝颂,但俗体书信常用“祝?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