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155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1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哈尔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哈尔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哈尔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哈尔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哈尔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哈尔滨.docx

《哈尔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哈尔滨.docx

哈尔滨

哈尔滨

城市简要

政府网站

知名网站

地理概况

行政区划

城市风光

自然资源

地名由来

民俗风情

经济概况

交通通信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民俗风情

著名的宴席

旅游资源

知名高校

社会力量办学

知名品牌

友好城市

旅游指南

特色活动

承办体育赛事

∙民俗风情

∙经济概况

∙交通通信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民俗风情

∙著名的宴席

∙旅游资源

∙知名高校

∙社会力量办学

∙知名品牌

∙友好城市

∙旅游指南

∙特色活动

∙承办体育赛事  

哈尔滨(英语:

Harbin,俄语:

Харби́н),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是黑龙江省省会,是中国东北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位的特大城市。

东北地区北部最大城市,全市土地面积5.31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086平方公里,三环内主建城区面积302.41平方公里,市区人口472.8万人,辖8区10县(市)。

截至2008年末,户籍总人口992.6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00万人,48个少数民族,其中少数民族66万人。

  特殊的历史进程和地理位置造就哈尔滨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美丽城市,它不仅荟萃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素有“北国冰城”、“天鹅项上的珍珠”以及“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冰城夏都”之美称。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位置,是中国沿边开放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

始于1990年,连续举办了十五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已成为哈尔滨市面向世界各国,特别是对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东欧等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桥梁和窗口,正在向国际博览会迈进。

城市简要

  总面积:

5.31万平方公里

  市区面积:

7086平方公里

  总人口:

987.4万人

  人口密度:

183.5/平方公里

  市区人口:

4,754,753

  市区人口密度:

1,112.2/平方公里

  邮政编码:

150000

  电话区号:

0451

  行政代码:

230100

  汽车牌号:

黑A,黑L

  GDP:

¥2868.2亿元

  人均GDP:

¥14588.6元

  城市精神:

开放包容、时尚活力、诚信敬业、和谐奋进

  城市发展目标:

适宜人居、适宜创业、适宜人的全面发展

  市花:

丁香

  市树:

榆树

  市长:

张效廉

  市委书记:

杜宇新

政府网站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知名网站

  哈尔滨地情网:

  哈站网:

(哈尔滨第一门户网站-引领哈尔滨人消费、信息、娱乐、交友、生活.)

  东北网:

(打造全国有重大影响的综合性网站)

  哈尔滨广播网:

(FM92.5、AM972、FM90.9、哈尔滨地区广播网)

  黑龙江新闻网:

(省报业集团,旗下生活报官网)

  哈尔滨信息港:

(哈尔滨信息港百姓的网)

  哈尔滨电视台:

(哈尔滨电视台官方站)

  哈尔滨的今天(论坛)(融入冰城文化,立足城市生活。

了解冰城的窗口,冰城人的网络生活平台)

  旅游交易网:

http:

//www.T-(旅游资讯,旅游互动,旅游预定,旅游合作)

地理概况

  哈尔滨市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地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黑龙江省南部。

哈尔滨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全年平均降水量569.1毫米,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60%。

  哈尔滨的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山野披绿、满城丁香;夏季清凉宜人、休闲避暑;秋季秋高气爽、层林尽染;冬季银装素裹、雪韵冰情。

冬季1月平均气温约零下19度;夏季7月的平均气温约23度。

  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是第一条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重要枢纽。

  哈尔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铁路枢纽之一,铁路主要有哈大、滨绥、滨州、滨北、拉滨五条铁路连通国内。

  公路主要有绥芬河经哈尔滨至满洲里301国道、京哈公路、哈同公路(同江)、哈黑公路(黑河)等。

  水运航线遍及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和嫩江,并与俄罗斯远东部分港口相通,经过水路江海联运线,东出鞑靼海峡,船舶可直达日本、朝鲜、韩国和东南亚地区。

  太平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过498万人次,可办理110多个国家的客货联运业务,在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位于道里区机场路)落户的航空公司目前已达18家,开通国际、国内航线64条,通航城市53个。

行政区划

  哈尔滨市辖8区10县(市),分别为南岗区、道里区、道外区、香坊区、松北区、平房区、呼兰区和阿城区,尚志市、双城市、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巴彦县、五常市、木兰县、延寿县、通河县。

其中前四区是中心城区,平房、呼兰、阿城是卫星城区,五常、双城、尚志为3个县级市。

市人民政府驻松北区。

总人口987.4万人,其中市区人口475.5万人(2008年数据)。

哈尔滨是中国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的特大城市。

  松北区 面积736平方公里,人口19.7万。

邮政编码150028。

区人民政府驻松北街道松北一路18号。

  道里区 面积479平方公里,人口69万。

邮政编码150010。

区人民政府驻安化街103号。

  南岗区 面积183平方公里,人口105万。

邮政编码150006。

区人民政府驻宣化街261号。

  道外区 面积257平方公里,人口68.6万。

邮政编码150026。

区人民政府驻北十四道街55号。

  香坊区面积340平方公里,人口72.41万。

邮政编码150036。

区人民政府驻香坊大街。

  平房区 面积 98平方公里,人口16万。

邮政编码150060。

区人民政府驻友协大街98号。

  呼兰区 面积2197平方公里,人口62.3万。

邮政编码150500。

区人民政府驻南京路8号。

  阿城区 面积2814平方公里,人口65万。

邮政编码150300。

区人民政府驻民权大街。

  双城市 面积3112平方公里,人口83万。

邮政编码150100。

市人民政府驻双城镇。

  五常市 面积7512平方公里,人口98万。

邮政编码150200。

市人民政府驻五常镇。

  尚志市 面积9000平方公里,人口62万。

邮政编码150600。

市人民政府驻尚志镇。

  方正县 面积3000平方公里,人口23万。

邮政编码150800。

县人民政府驻方正镇。

  依兰县 面积4672平方公里,人口39.6万。

邮政编码154800。

县人民政府驻依兰镇。

  宾 县 面积3846平方公里,人口62万。

邮政编码150400。

县人民政府驻宾州镇。

  巴彦县 面积3138平方公里,人口70万。

邮政编码151800。

县人民政府驻巴彦镇。

  木兰县 面积3602平方公里,人口27万。

邮政编码151900。

县人民政府驻木兰镇。

  通河县 面积5755平方公里,人口23.1万。

邮政编码150900。

县人民政府驻通河镇。

  延寿县 面积3226平方公里,人口27万。

邮政编码150700。

县人民政府驻延寿镇。

  [注:

以上均为2007年数据。

]

城市风光

  1.中央大街步行

  中央大街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初称“中国大街”。

1925年被改称为“中央大街”,后发展成为全市最繁华的商业街,沿袭至今。

  2.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

  哈尔滨防洪胜利纪念塔,是为纪念哈尔滨市人民战胜“57年特大洪水”于1958年10月1日建成的。

它由前苏联设计师巴吉斯·兹耶列夫和哈工大第二代建筑师李光耀共同设计,塔址由时任哈尔滨市市长吕其恩确定。

  3.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始建于1907年3月,原为沙俄东西伯利亚第四步兵师的随军教堂。

同年,由俄国茶商出资,在随军教堂的基础上重新修建成全木制结构教堂。

  4.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

  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位于哈尔滨市平房区新疆大街25号的原731部队本部大楼,经过重新修缮,已作为基本陈列对外开放。

总面积1500平方米,15个展厅,这里以大量的图证、物证、实证,控诉了侵华日军731部队的血腥罪行。

  5.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塔——龙塔,隶属于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其塔高336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高钢塔。

龙塔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风景区。

它是一座集旅游观光、餐饮娱乐、广告传播、无线通讯、环境气象监测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塔。

  6.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

太阳岛坐落在哈尔滨市松花江北岸,南部与江南老城区一江之隔,北部与新城区松北区相临,它以茂密的灌木林带和充沛的水域为主要资源,属江漫滩湿地草原型地貌,是著名的风景旅游避暑胜地和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沿江生态区。

现为哈市唯一的5A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资源

  哈尔滨地域广阔,土地肥沃,雨水充沛,空气清爽,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发展食品加工业和农业经济的理想地点。

这片广阔的黑土地堪称中国最肥沃的土壤,适合种植各种食用和纺织用农作物。

大豆、马铃薯、亚麻、甜菜等农产品产量居全国之首;貂皮、猪鬃、马尾、黑木耳、猴头蘑、黑加伦、蕨菜、蜂王浆、椴树蜜等土特产品驰名中外;药用植物防风、甘草、刺五加、人参、黄芪等名贵药材的质量属全国上乘;哈尔滨的东部和北部生长着红松、白松、水曲柳、黄柏等珍贵树种--这些产品为加工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3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5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4种。

全市共有自然保护区12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94万公顷。

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植物7种。

  地形

  哈尔滨市区及双城市、呼兰区地域平坦、低洼,东部10县(市)多山及丘陵地。

东南临张广才岭支脉丘陵,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区,中部有松花江通过,山势不高,河流纵横,平原辽阔。

哈尔滨市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形成的三级阶地上:

第一级阶地海拔在132~140米之间,主要包括道里区和道外区,地面平坦;第二级阶地海拔145~175米,由第一级阶地逐步过渡,无明显界限,主要包括南岗区和香坊区的部分地区,面积较大,长期流水浸蚀,略有起伏,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哈尔滨市重要农业区;第三级阶地海拔180~200米,主要分布在荒山嘴子和平房区南部等地,再往东南则逐渐过渡到张广才岭余脉,为丘陵地区。

  水文

  哈尔滨市境内的大小河流均属于松花江水系和牡丹江水系,主要有松花江、呼兰河、阿什河、拉林河、牤牛河、蚂蜒河、东亮珠河、泥河、漂河、蜚克图河、少陵河、五岳河、倭肯河等。

松花江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其干流由西向东贯穿哈尔滨市地区中部,是全市灌溉量最大的河道。

一年中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解放以来,全市最大水利工程——西泉眼水库工程,1996年已经合龙蓄水,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151平方公里,库面面积40.86平方公里。

水库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15133.3公顷。

哈尔滨水资源特点是自产水偏少,过境水较丰,时空分布不均,表征为东富西贫。

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1630立方米。

  土壤

  由于受地形、气候、植物等自然因素及人为活动的影响,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5个土种。

黑土,是郊区及12县(市)的主要土壤,也是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土壤类型。

黑土在全市分为2个亚类(黑土和草甸黑土)、3个土属(粘质黑土、砂质黑土、草甸黑土),共7个土种。

黑土土壤养分含量比较丰富,适于各种农作物生长。

黑钙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川地和岗平地上,在全市分为3个亚类:

黑钙土、淋溶黑钙土、草甸黑钙土,共8个土种。

黑钙土养分含量仅次于黑土,适于作物栽培。

草甸土也是全市主要耕作土壤,多数分布在沿江河低洼淋溶地带和松花江台地漫滩地带。

草甸土在全市分为6个亚类:

草甸土、碱化草甸土、泛滥地草甸土、盐化草甸土、潜育草甸土、硫酸盐草甸土,共10个土种。

草甸土大部分宜耕性较差,宜发展草场和栽植薪炭林。

砂土及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江河两岸河滩和低洼地块,适于发展渔业、牧业。

  矿产

  哈尔滨市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各类矿产63种,已探明可供工业利用的25种。

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钼、硫铁矿、熔炼水晶、蛇纹岩、砷、建筑用石、矿泉水等20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

在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中,居全省第一位的矿种有:

硫铁矿占55.8%,熔炼水晶占61.2%,蛇纹岩占43.3%,砷占49%,以及石棉、硅石、饰面用大理岩、稀散元素碲等8种。

   林产

  哈尔滨市林业用地包括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防护林等。

林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张广才岭西北麓,小兴安岭南坡。

主要树种有红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以及柞、椴、榆、杨、桦等。

其中红松以材质优良享誉国内外,水曲柳以花纹美丽驰名。

此外,还有黄太平、大秋果、苹果、葡萄等温带果木林,以及特种经济林、黑豆果等。

野生果树资源中经济价值较大的有豆淀果、悬钩子、刺玫瑰、猕猴桃、五味子、东方草莓等。

野生薇果产量较多,已成为重要出口资源。

  植物

  哈尔滨市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包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具有分布集中、经济价值高的特点。

药用植物中,名贵药材有山参、黄柏、地龙、苦参、狼毒、黄芪、五味子、刺五加、党参、茯苓、满山红(红萍)等。

草原植物以“东北三宝”之一的小叶樟和饲用碱草为主。

野生食用植物有蕨菜、薇菜、猴腿菜、管伸菜、刺嫩芽、明叶菜、枪头菜、猫爪等10余种,还有大量的猴头蘑、榛蘑、元蘑、木耳等食用菌。

野生油料有松子、榛子。

野生花卉有130余种,其中具有观赏价值的有小细叶百合、渥丹百合、山丹百合、燕子花、紫花鸢尾、长瓣舍莲等20余种。

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主要有芡实(鸡头米)、睡莲、东北金鱼藻、菱角、菖蒲、芦苇、乌拉草。

山野果子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

   动物

  哈尔滨市野生动物的种类与数量都比较多。

兽类有珍贵的东北虎、梅花鹿、紫貂、水獭、猞猁以及黑熊、野猪、麝、黄鼬、灰鼠、狐狸、貉、獾、狼等。

两栖动物有各种蛙、蛇、龟、蜥蜴等。

鸟类有国家一类保护的白鹳、黑鹳、白尾雕,二类保护的白琵鹭、白额雁、大天鹅、鸳鸯、黑琴鸡、花尾榛鸡、小杓鹳以及猫头鹰、隼形目、鹗形目等猛禽。

1981年3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中所列的227种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中,见于哈尔滨地区的就有141种。

淡水鱼类资源也比较丰富,流经哈尔滨的松花江及其支流,两岸沼泽和水库中的淡水鱼,具有食用价值的经济鱼类主要有黑龙江鲤、银鲫、狗鱼、雅罗鱼、蒙古红鲌、松花江翘嘴红鲌、红鳍鲌以及鳊、鲂、鳜、鲇等40余种。

地名由来

  哈尔滨来源于女真语“阿勒锦”“哈喇宾”“哈喇宾忒”,汉译为光荣、荣誉、名誉等含义。

据《金史·本纪卷二》。

  近年来,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研究所所长王禹浪集十年研究成果提出的“天鹅论”。

  这一说法主张哈尔滨的原始语音是“galouwen”,即“哈尔温”,本意是“天鹅”之意。

女真语中天鹅一词是摹声词,天鹅叫起来是“嘎鲁——嘎鲁”即“kaloun——kalou”,而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流域的广阔湿地与河流两侧,正是天鹅迁徙时的必经之地。

那么这个音怎么转变为哈尔滨的呢?

原来,古代中原音韵中没有北方少数民族常发的“嘎”音,所以在地名中出现的“嘎”、“喀”等音,基本都写成“哈”、“合”或“阿”。

“尔”则更是具有特色的北方少数民族发音。

  王禹浪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手段,由语言学切入,上溯历史语源、又以地理学、文献学、地名学、考古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方面的深入考证,以大量历史文献和文物为依据,从而提出“哈尔滨”——女真语“天鹅”说。

  许多女真语言学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都对这一成果深表赞同,认定其为目前哈尔滨地名由来的“通说”。

市委副书记王华放同志对此也给予了科学的肯定。

  这一成果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塑造城市形象,增加城市知名度,提高市民文化品位作用很大。

现在,您知道哈尔滨这个美丽的名字蕴含了这样美好的深意了吧。

洁白勇敢是哈尔滨先民的精神写照,这样的血液一样流淌在我们每个人身上。

那么,当有人再问起家乡名字的含义时,我们不会再茫然了,美丽的“天鹅”就是我们的家园。

  迄今共出现过八种学说流派,它们是:

  一、【满语“打鱼泡”或“晒渔网”之说】这一说法1898年出自一个俄国采矿工程师之口,1922年《哈尔滨指南》和1929年《滨江尘嚣录》都沿用了此说。

  二、【蒙语“平地”说】这是1913年魏声和先生在《吉林地志》中提出的,从发音角度跟蒙语相碰得出的结论。

  三、【俄国“大坟墓”之俄语“大坟墓”之说】见于1928年俄文版《商工指南》一书,说明俄国人一开始就有永久占有此地之意。

  四、【“人名”说】这种说法纯粹是一种猜测,《东省铁路沿革史》中认为这个词可能是从前某个强大的统治者的名字。

这一猜测有可能是对的,但到底是谁的名字,似乎无从考证。

  五、【满语“锁骨”说】这又是完全的音译,因满语“哈拉吧”是锁骨之意,由此推论。

  六、【满语“哈勒费延”及“扁”说】这个译音很有些相似,“哈勒费延”在满语中是“扁”的意思,引申为“狭长”,象形之意。

  七、【通古斯语“渡口”说与“船渡场”说】这也是俄国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哈尔滨一词源于通古斯语,含义为船只停泊之地。

  八、【女真语“阿勒锦”说】“阿勒锦”译为汉语有名誉、荣誉、声誉等含义。

此说依据在《金史·本纪·卷二》中,流传较广。

民俗风情

  日常食俗

  哈尔滨市居民以汉族为主,其中多为山东与河北省移民。

旧时的哈尔滨,外国侨民比例较多,其中俄侨占多数。

外侨生活方式与习俗对哈尔滨人的文化、饮食习俗有一定影响。

哈尔滨人旧时多以大饼子(玉米面贴饼子)为主食。

原当地居民喜食大馇子、小米饭和炖菜;山东人喜吃面食和鱼;河北人喜食米饭,爱喝高粱米粥。

哈尔滨人受少数民族饮食习俗影响,喜欢吃黏糕和黏豆包、“列巴”(一种大面包)、红肠等,喜欢喝“苏波汤”。

  野游

  由于受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传统影响,早在20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了野游的风俗。

解放后,野游之风日益盛行,许多单位春夏秋季都要组织职工到郊外野游,也有的以家庭为单位野游。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哈尔滨人的野游正在发展为更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并成为生活中文化娱乐的一项重要内容。

  野餐

  在哈尔滨,凡组织或进行野游活动,都离不开野餐。

哈尔滨野餐有历史渊源,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

  喝啤酒 哈尔滨在20世纪初就已经生产啤酒,哈尔滨啤酒厂已有百年历史。

哈尔滨啤酒年消费量30多万吨,人均啤酒消费量居全国首位,主要品牌是“哈尔滨”和“新三星”。

哈尔滨人酷爱啤酒,很多人把啤酒视为普通饮料,也有人以饮酒来显示北方人的豪气和待人的热情。

  扭大秧歌

  大秧歌源于200多年前的中国北方农村,是汉族传统民间民俗舞蹈。

90年代成为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健身活动。

  冬泳

  冬泳是哈尔滨富有自己文化特色的体育活动,表现了哈尔滨人不畏严寒的强壮体魄和坚强意志。

冬季,哈尔滨的室外温度下降到零下十几、二十几度。

冬泳者在松花江上,刨开冰面,修筑了冰上游泳池。

冬泳下水时间多在太阳未出来的5—6时左右,冬泳表演时间在10—14时之间。

  看冰灯

  哈尔滨的冰灯始于60年代初期,是在民间传统简陋艺术形式上发展起来的。

它以园林艺术为依托,以建筑和雕塑艺术为表现手法,用电灯光为光源,制作成各种冰的景物。

上世纪下半页,冰灯逐步发展成哈尔滨具有代表性的冰雪文化艺术。

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冰灯博览会成为冰灯艺术的大观园,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冰上婚礼

  冰上婚礼是哈尔滨青年人喜爱的的一种婚礼形式。

冰上婚礼由哈尔滨青年宫主办,集体举行,成为哈尔滨每年一届的冰雪节的组成部分。

  冰雪宴

  1985年第一届冰雪节,江南春饭店举办了第一届冰雪菜点技术大赛,揭开冰雪饮食文化的序幕。

新颖美观、玲珑精巧的冰雪餐点艺术,展现了冰城厨师的精湛技艺。

宾客在品尝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冰雪餐点中,领略与品味了哈尔滨特有的文化特色。

  建筑风韵

  哈尔滨的城市建筑在中国各大城市中尤其别具风韵。

不仅有林林总总的欧式建筑,也有十分传统的中国古典建筑,改革开放以来,又兴建了若干现代建筑,使这个城市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

  凡是初到哈尔滨的游人,均有置身在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倘若你漫步在中央大街,你会看到用方石铺成的这条百年老街两旁,一座座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和后现代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在向您诉说着历史,诉说着哈尔滨人。

  倘若你乘车到哈尔滨市区,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文庙、友谊宫、力学研究所、第三中学等雕梁画栋、红墙碧瓦的中国传统式建筑,会时常映入你的眼帘。

  倘若你能俯瞰哈尔滨,你会看到一座座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就在你的脚下,居民小区各具特色,红博广场的阳光大厅在闪烁,松花江宛如一条飘动的彩带从黑土地上流过......

  哈尔滨的建筑,象一个个凝固的音符,有欧洲中世纪的浪漫,有中国古典的典雅,也有现代的奔放。

经济概况

  2008年,哈尔滨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68.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90.2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0.4亿元,增长13.9%。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5%、40.7%和51.8%。

三次产业结构为13.6∶37.6∶48.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9012元,比上年增长12.6%。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70亿元,比上年增长7%。

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百亿公斤,达105.4亿公斤,比上年增长8.1%,创历史新高。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大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7%。

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83.1%。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4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增幅创1994年以来新高。

全年在建项目中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238个,共完成投资493.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6.8%。

  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平稳增长。

全年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5.8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6.1%,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