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1405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docx

公共政策笔记串讲自考本科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一章

第一节 学科名称梳理

1、哪些因素推动和促进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科学的诞生和发展;

(3)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产生;

(4)、决策科学的形成;

(5)行为科学的诞生和行为主义政治学的进展;

(6)凯恩斯主义的出台与政府政策领域的扩大推动和促成了公共政策学的面世。

2、政策科学的创始人是谁?

美国德斯坦福大学教授伊斯顿。

罗斯威尔。

第二代掌门人是叶海卡。

德洛尔

  

3、政策分析的概念最早由谁提出?

美国著名政治学家林德布洛姆。

第二节 学科形成以前的政策研究

1、中国古代政策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2)以民为本,政在得民的政策原则;

(3)惠民、养民、富民的政策传统。

(4)重农抑商的政策主张;

(5)不患寡而患不均的政策倾向;(6)无为而治的政策构想。

  

我国古代有两本与政策研究有关的著作:

1、《战国策》;2、《智囊补》冯梦龙著,整理政策案例1238例;

  

2、中国古代出现发达的政策研究的原因:

(1)古代王朝更迭,宗教不能充分解释;而孔孟之道主张从为政得失上去解释执政合法性的获得与丧失,这就使得统治者从维护王朝统治着想去重视政策的制定与执行;甚至在机构和制度上作一定安排;

(2)古代先秦时期就形成“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到隋唐时期又形成科举制,这种制度安排成为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热心于观察和分析政策的强大动力。

  

3、欧洲何时出现政策分析人才?

欧洲中世纪的中期和晚期。

  

4、为何古代没有出现公共政策学?

(1)人们有关政府政策的知识、思想和观点大多是对政策结果所作的观察和分析,而不是对政策过程所作的观察和分析。

(2)古代有关政府政策的情况、思想和观点,通常是个人直观体验的产物,而且对政策解释往往是从权威、伦理、哲学的原则。

  

5、学科诞生前的理论和方法论准备

(1)产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急速进步,为人们从经验和定量方面研究公共政策提供了新的条件和手段。

(2)哲学思想的进步和一系列社会、人文学科的诞生和发展,为公共政策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6、亚当?

斯密对政策研究的贡献主要有哪些?

(1)对当时的政策——提出了一整套理论和经济政策。

(2)对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关政府和市场的理论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国家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提供了基本的政策理念,界定了政策的范围和方向。

(3)对政策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他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对后来的理性选择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有影响,并间接影响到现代的政策分析。

  

7、克劳塞维茨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提出了系统的战略决策思想,设定了战略、策略与战术之间的关系,为“政策链”、“政策群”概念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2)将战略要素分为精神要素、物质要素、地理要素和统计要素,这一战略要素分析为政策研究中的因素分析提供了典范。

(3)强调战略决策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为公共决策如何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8、马克思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马克思主义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战略、策略、基本政策等的制定提供了理论指导。

(2)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政策研究从注重政策结果到注重政策过程的转变指明了方向。

(3)历史唯物论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政策的本质,更加深入地认识政策系统与环境之间、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本质关系等问题。

9、马克斯?

韦伯对政策研究有哪些贡献?

(1)主张对社会政治现象进行文化解释,对后行为主义时期政策研究中倡导的价值分析有显著的影响。

(2)认为人的行动或社会行动包含着动机和目标两大基本因素。

这一主张对于公共政策学中的政策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3)提出了官僚制的决策模型。

(4)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上提出了理想类型和价值无涉。

理想类型的提出为认识现实提供了中介手段。

价值无涉为公共政策学提供了一种方法论的指导。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二章

第一节 什么是公共政策学

1、公共政策学的含义?

(1)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具有跨科学的视野、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它的显著特征是:

可检验、可验证性(方法论上的基本特征);跨科学或多学科交叉、渗透性(理论上的)和功利性等。

  

现有的公共政策动态分析模型有:

公共政策过程分析模型(西方国家,以美国的经验为依据)和上下来去模型(中国基于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而形成)

  

2、学科概念内涵:

研究对象——公共组织,尤其是公共权力机关的公共政策。

研究方法——类似于自然科学的的程序和方法。

研究内容——政策系统;政策系统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之间的关系;政策过程诸环节与政策系统内外诸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

研究目的——改进政策系统、提高政策质量并成功地改造社会与自然。

第二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和概念体系

  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研究对象;概念体系;研究方法。

1、公共组织的类型:

(1)强制型公共组织;

(2)半强制型公共组织;(3)非强制型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协调和增进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2、公共政策学研究公共政策时的三个方面(角度):

(1)公共政策;

(2)政策系统;(3)政策过程。

  

3、公共政策学与决策科学的主要区别:

各类组织的决策。

  

4、公共行政学与行政决策学的主要区别:

行政组织的决策。

  

5、公共政策学与立法学的区别:

立法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制定法律和行政法律性规范文件的活动。

  

6、作为公共政策学研究对象的公共政策的三个层次:

(1)具体的个别政策;

(2)政策群和政策链;(3)政策一般。

  

7、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

(1)政策主体系统(三个子系统——政策制定、政策执行、间接主体);

(2)政策支持系统(四个子系统——信息、监控、咨询、评估);反馈系统。

  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

公共权力机关

  

8、在研究政策系统时,应该注意的四个问题:

(1)直接的政策制定系统中决策者的类别差异;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系统对对象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3)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与政策支持系统的地位的相对性;

(4)公共政策制定系统内部的结构。

  

9、政策过程的含义:

是一个自始至终不断地进行选择的过程。

  

10、决策行为和政策过程的关系:

决策行为是选定目标和选取最优化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行为。

决策行为是一个有一连串相互衔接的阶段、环节或程序组成的完整的政策过程。

11、公共政策概念系统的三个层次:

(1)核心概念;

(2)次概念;(3)边际概念。

第三节 公共政策学的研究方法

  药师寺泰藏以钟比喻公共政策学的科学特征,以云比喻公共政策学的艺术特征。

  

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层次:

(1)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

(2)公共政策系统及其运行过程的理论模型(第二层次);

(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

  

2、公共政策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认识论(第一层次):

(1)经验主义(代表人物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和主要观点:

认识起源于感觉;应从个别、特殊事务出发;无从得出共同理性和普遍必然性;忽视真理自身的逻辑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

(2)理性主义(代表人物迪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主要观点:

认识来源于理性直观;把一般作为认识的首要对象;肯定有普遍的共同理性存在;蔑视和遍地归纳法作为人类认识工具所起的作用;真理的标准就是真理本身)

(3)逻辑经验主义(代表人物{石里克、卡尔纳普(逻辑实证主义核心人物和奠基人)}、罗素、威特根斯坦[逻辑经验主义先驱]和主要观点:

经验证实原则(根本原则);以逻辑分析来补充实证经验;科学主义的科学观;)

(4)后现代主义(代表人物:

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普里高津(混沌理论),吴琼恩,库巴(自然主义)。

(5)辩证唯物主义(两大特点:

全面性和实践性。

  

培根的“四假相”:

(1)种族的假相;

(2)洞穴的假相;(3)市场的假相;(4)剧场的假相。

 

 3、基于西方经验的政策系统与过程理论模型:

(1)理性主义模型(定义:

“理性人”的特征;理性人的理性主义决策过程;理性主义模型的缺陷;西蒙的修正;理性优化模型);

(2)渐进主义模型(代表人物:

林德布洛姆;含义;两大命题;若干假设;缺陷)

(3)规范最佳模型(代表人物:

德洛尔;四项假设前提;特点-开放和兼容)

(4)混合扫描模型(代表人物:

艾齐奥尼;定义)

(5)政治系统模型(系统论的创始人:

贝塔朗菲;政治系统方法的创始人:

伊斯顿;特点:

最具解释力、最具普适性的模型)

(6)机构-制度模型(特点:

应用最广泛、最缺乏理论色彩的决策模型;戴伊:

认为公共权力机关赋予公共政策三个显著特征:

合法性、普遍性、强制性)

(7)集团模型(代表人物戴维。

杜鲁门;莱瑟姆;假设;命题分解)

(8)精英模型(现代精英政治理论的创始人:

莫斯卡;帕雷托;米歇尔斯;熊彼得;拉斯韦尔。

命题)

(9)“上下来去”模型(特征:

容纳性和开放性;亚模型“决策认识的真理性模型;群众-领导性模型;民主——集中性模型;个别——一般性模型。

 

3、公共政策学的研究程序与技术性方法(第三层次)华莱士“科学环模型”。

研究过程是:

理论——假设——观察——概括或检验——新的理论。

  

西蒙提出了决策有限理性:

(1)最佳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完全理性化;

(2)满意决策的前提是决策者的行为有限理性化。

  

公共政策是联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二者的至关重要的桥梁。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三章

17、中国和美国公共政策的纵向结构比较:

  中国-

  

(1)中国是单一制、基本政策制定权属于中央,地方政策是中央政策的具体化;

  

(2)中国地方政府一般由省、市、县、乡四级构成,各级地方政策都必须以中央政策为指导,同时又存在着阶梯式的等级关系;

  (3)地方政策和基层政策在单一制的框架内仍然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4)中央政策具有宏观性,地方政策具有中观性,基层政策具有微观性。

  美国

  

(1)美国是联邦制国家,中央政策和州政策之间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2)州与地方关系具有单一制性质,州政策与地方政策之间存在着决定与被决定、服从与被服从关系。

  (3)广泛实行地方自治,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基层政策。

 18、公共政策的内容构成

  

(1)以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之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关系划分:

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将同一政策体系中各项政策从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角度划分:

战略、策略、战术。

  (3)依政策的社会内容进行划分:

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科技、文化。

  (4)其他按照内容的分类:

(共11种)

  以一项政策谋求达到的目标数量为标准划分:

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以政策主体决策时有无现行规范可遵循进行划分:

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以同一政策的始创或调整为标准划分初始政策和反馈政策;

  内容构成以政策结果的可预测性为标准划分确定政策与不确定政策、风险性政策与竞争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希望的行为选择的范围为标准划分鼓励性政策与限制性政策。

  以政策主体是否行为为标准划分积极性政策与消极性政策;

  以面向未来还是面向现实为标准划分能动性政策与被动性政策;

  以政策协调社会生活的方式为标准划分分配性政策、限制性政策、再分配政策。

  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划分:

是指实质性政策和程序性政策;

  以政策效果为标准划分:

物质性(或实质性)政策和符号性(或象征性)政策

 

 19、公共政策的结构:

  

(1)含义——指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上的排列、组合的方式及各要素间互动的相对稳定方式,是政策系统构成要素的组织形式和程序。

  

(2)类型——塔形结构:

链形结构;圈形结构;网状结构;矩阵结构;群落结构。

  20、研究政策结构的必要性;合理的政策结构对于任何单项政策实现理想的政策目标、达到预期的政策效果,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合理的政策结构的标准:

结构的有序化(政策协调分布、相辅相成,有利于发挥政策的整体效果);有效的分级控制(环环相扣、层层衔接,政策运行机制运转自如);严格的组合秩序(配套运作;弥补缺口;统筹安排,严格管理)

第三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与功能

  1、公共政策产生的三个初始条件: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公共决策机关的产生;公共强制机构的出现。

  2、近代社会以来公共政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公共政策问题形成中的公民参与;

  

(2)公共政策形成中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3)公共政策领域向社会管理方面的大规模扩展;

  (4)以政策过程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来保证政策质量。

  现代国家和政府制度的基本理念是:

主权在民。

  现代政策科学的始作俑者是:

拉斯韦尔。

  3、公共政策的本质——是公共权力机关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进行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社会价值的分配。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七个):

政治性;阶级性;权威性(是公共政策的两个本质性规定);普遍性;目标取向(公共政策的灵魂);稳定性与变动性;预见性。

  5、政策与理论的关系:

政策是联结理论与实践的中介或桥梁。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159

  6、政策与实践的关系:

政策是实践经验的原则化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和发展,实践须以政策为出发点并贯穿其整个过程。

  7、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管制功能;引导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四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系统及其环境

  1、公共政策的主体——直接参与并主导公共政策的规划、制定、执行、评估与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2、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即公共政策的直接生产者。

主要有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执政党组织以及某些领袖人物。

  3、公共政策的间接主体——能够通过压力、舆论等方式,合法地积极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并且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组织和个人。

主要有压力集团、在野党和选民。

  在野党是指没有执掌或没有参与执掌国家权力,因而其政策纲领、政策主张不能成为公共政策。

  民众往往蒹具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双重角色。

  4、公共政策的客体——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政治问题(事)及其发生作用的对象(人)。

  5、社会问题、公共问题与政策问题的联系和区别:

社会问题涉及相当多社会成员或影响较大时转化成为公共问题,公共问题属于政府范围并能进入政策议程时转化为政策问题。

  6、公共政策系统由哪七个部分构成?

由信息、咨询、决策、执行、评估、监控、反馈七个子系统组成。

  信息系统是公共政策中的一个基础子系统,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

咨询系统俗称“思想库”“智囊”是辅助系统。

决策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中枢系统。

执行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与环境直接作用的实践环节。

监控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特殊子系统。

  7、“霍布森斯选择”源于一个故事,1913年英国剑桥商人霍布森斯将其所贩运的马匹放出来供顾客挑选,但附加条件是只允许挑选离门口最近的那匹马,这个条件实际上是不让顾客挑选,所以后人讽刺这种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为“霍布森斯选择”。

  8、咨询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1、提供预测研究;2、帮助决策系统发现问题;3、政策方案的设计、评估、论证;4、其他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检验、评估。

  9、决策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确认政策问题;明确政策目标;组织政策方案设计;负责被选方案的选择和最终确定。

  10、执行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1、为政策方案的顺利实施做准备;2、有效的实施政策方案,包括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3、总结执行情况。

  11、评估子系统在公共组织系统中的作用和功能?

检验公共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提供政策持续、修正、调整或终止的重要依据;有效地配置政策资源。

  评估子系统的五大要素:

政策评估人员;评估对象;评估目的;评估标准;评估方法。

  12、监控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一是根据公共政策的目标,确立具体的监控标准或指标,并作为实施监控的依据;二是对执行子系统的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包括执行子系统是否执行政策、执行如何,以纠正执行偏差,惩罚执行不利。

三是反馈执行情况。

  13、反馈子系统在公共政策系统中的功能和作用?

第一、为决策子系统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第二、客观、准确、灵敏、迅速地向决策子系统反映政策运行过程中的真实情况,使后者能够根据所得信息与预期目标进行比较,并作出的调整和补充。

第三、反馈子系统阐述的信息也是对政策实施有效控制已达到预期目的的最佳手段。

  14、七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

七个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15、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由哪些环节构成?

是由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国际环境效能。

  16、公共政策系统的环境有哪些特点?

一是高度复杂性;二是巨大差异性;三是历史变异性。

正确认识政策环境,有助于决策者做出准确地判断、实现政策优化。

  综合国力是一国在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由人口、经济、军事、政治、历史文化、自然资源里大部分组成的多种实力的复合体。

  公共利益是一切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公共政策的灵魂和目的。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五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界定、内容和属性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与认定是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

  1、何谓公共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容(构成要素)有哪些?

——客观的现实社会问题的存在;问题的被察觉;现实与利益期望等的严重冲突性;出现相关的团体和组织活动;进入政府或社会公共组织的政策行动。

  3、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有哪些?

关联性;主观性和人为性;历史性和动态性。

第二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提出与分析

  1、公共政策问题的提出主体有哪些?

政治领袖;政党组织和利益集团;民意代表;大众传媒;各类政策研究组织;政府部门本身。

(选择)

  2、公共政策问题的分析(公共政策问题界定)含义:

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指的是对现实与人们利益期望等之间存在的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不满和政策需求等,进行界定性的分析。

其目的在于弄清问题的实质和严重性,为政府及有关组织决策议程作准备。

  3、7个公共政策问题分析方法:

边界分析法;多角度分析法;类别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假设分析法。

伦理分析法。

定义。

  4、类别分析时的注意事项:

实质的相关性;穷尽性;相互排斥性;一致性;层次分明性。

  5、头脑风暴法的实施阶段:

组建团体;意见产出;意见评估;意见排序。

  6、假设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确定利害关系人;呈现假设;评比假设;汇集假设;综合假设。

  7、其他一些名词解释:

  流行迷思就是那些足以导致人们对一知半解的事件妄下定论的对一般性事实的曲解以及只得到部分证明的选择性认知。

分为:

自然的迷思;邪恶的迷思;内在的迷思。

  政策诉求就是作为公共政策的直接主体的公共权力机关以外的社会行为主体提出的要求对某一社会问题采取行动或不采取行动以及采取何种行动的主张。

  可能原因:

是指一切有可能促成某种问题得以产生的因素。

  合理原因:

是指以科学的研究或直接的经验为基础所探查出的问题成因。

  可行原因:

是合理原因中实际起作用的原因。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要有:

自然灾害;社会变革;体制转型。

  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价值观的更新和人们期望目标的改变。

第三节 公共政策问题的认定

  1、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主体——有关公共组织和政府。

  2、政策议程:

是指有关公共问题受到政府及公共组织的高度重视并被正式纳入其政策讨论和被确定为予以解决的政策问题的过程。

  系统议程(公众议程):

指政治系统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政府议程(正式议程):

指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

  实质性议程:

是指认定哪些影响深远和潜在意义重大的政策问题的议程

  抽象性议程:

指一些政策问题虽然属象征性的,但也会引起社会和决策者政治上的关注的议程。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主要区别:

抽象——具体;提出——认定;众说纷纭、未必涉及解决方案——确定、涉及解决方案

  4、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和障碍有哪些?

  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首先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其次要有政治权威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过程。

  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一是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政策问题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二是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没有察觉其严重性;三是社会缺乏正常的、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四是不符合社会既得利益者价值规范的要求,不合乎社会制度和程序要求的问题;五是表达方式不当。

  5、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要经过哪些阶段?

四个阶段:

创始、说明、扩散、进入。

  6、三种政策议程构建模式(政策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外在创始模型(是属非政府团体创始政策问题的过程,通常先散布到公众议程,再介入政府议程);动员模型(属政府直接创始政策问题并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的过程);内在创始模型(属政府因解决春政府内部事务而提出政策问题且不愿将该问题扩散到公众议程当中的过程)。

 

《公共政策》考点串讲笔记:

第六章

第一节 公共政策目标的确定

  1、公共政策制定的主要环节有哪些?

——确定目标、规划方案、政策抉择和合法化。

  2、公共政策目标的含义:

就是有关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为了解决有公共政策问题而采取的行动所达到的目的、指标和效果。

  3、公共政策目标的两大特征:

问题的针对性;未来的预测性。

  4、政策目标的分类:

政策元目标[公平、效率、自由、安全]和次目标;长远政策目标和近期政策目标及其他的政策目标;

  5、确定政策目标的两个意义:

能为制定政策方案提供方向性指导;能为政策方案的规划和实施提供核心的评估标准。

  6、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

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第二节 公共政策方案的规划

  1、政策规划(政策构建)的含义:

是指建立有关政策议程后,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政府组织力量草拟和评估政策方案与行动步骤的过程。

  2、政策规划的特征:

针对未来;强调目的;重视行动;突出过程和着眼整体。

(多元化与政府主导并存;存在于政策目标的确定与政策抉择之间。

  3、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和多元主体的政策规划的含义和利弊比较

  单一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主体为政府机构

  多元主体的政策规划——规划主体为政府机关、研究机构、利益集团

  单体主体模式——优点:

能把握全局。

缺点:

公正、科学难以保证;缺乏民主性。

  多元主体模式——优点:

公正、科学、民主。

缺点:

可能失之于片面。

  4、听证制度的含义:

核心要求是政府在作决策方案时要听取有关专家、有关管理主体、有关利益代表和公众的意见,以利于政策规划和抉择的透明化、科学化、民主化、公正化和规范化。

  5、政策方案设计的原则:

紧扣政策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哲学历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