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抗匹配.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043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阻抗匹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阻抗匹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阻抗匹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阻抗匹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阻抗匹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阻抗匹配.docx

《阻抗匹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阻抗匹配.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阻抗匹配.docx

阻抗匹配

怎样理解阻抗匹配?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00:

00

2

推荐

 阻抗匹配是指信号源或者传输线跟负载之间的一种合适的搭配方式。

阻抗匹配分为低频和高频两种情况讨论。

 

我们先从直流电压源驱动一个负载入手。

由于实际的电压源,总是有内阻的(请参看输出阻抗一问),我们可以把一个实际电压源,等效成一个理想的电压源跟一个电阻r串联的模型。

假设负载电阻为R,电源电动势为U,内阻为r,那么我们可以计算出流过电阻R的电流为:

I=U/(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小,则输出电流越大。

负载R上的电压为:

Uo=IR=U/[1+(r/R)],可以看出,负载电阻R越大,则输出电压Uo越高。

再来计算一下电阻R消耗的功率为:

P=I2×R=[U/(R+r)]2×R=U2×R/(R2+2×R×r+r2)

=U2×R/[(R-r)2+4×R×r]

=U2/{[(R-r)2/R]+4×r}

对于一个给定的信号源,其内阻r是固定的,而负载电阻R则是由我们来选择的。

注意式中[(R-r)2/R],当R=r时,[(R-r)2/R]可取得最小值0,这时负载电阻R上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Pmax=U2/(4×r)。

即,当负载电阻跟信号源内阻相等时,负载可获得最大输出功率,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阻抗匹配之一。

对于纯电阻电路,此结论同样适用于低频电路及高频电路。

当交流电路中含有容性或感性阻抗时,结论有所改变,就是需要信号源与负载阻抗的的实部相等,虚部互为相反数,这叫做共扼匹配。

在低频电路中,我们一般不考虑传输线的匹配问题,只考虑信号源跟负载之间的情况,因为低频信号的波长相对于传输线来说很长,传输线可以看成是“短线”,反射可以不考虑(可以这么理解:

因为线短,即使反射回来,跟原信号还是一样的)。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流大,则选择小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电压大,则选择大的负载R;如果我们需要输出功率最大,则选择跟信号源内阻匹配的电阻R。

有时阻抗不匹配还有另外一层意思,例如一些仪器输出端是在特定的负载条件下设计的,如果负载条件改变了,则可能达不到原来的性能,这时我们也会叫做阻抗失配。

 

在高频电路中,我们还必须考虑反射的问题。

当信号的频率很高时,则信号的波长就很短,当波长短得跟传输线长度可以比拟时,反射信号叠加在原信号上将会改变原信号的形状。

如果传输线的特征阻抗跟负载阻抗不相等(即不匹配)时,在负载端就会产生反射。

为什么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反射以及特征阻抗的求解方法,牵涉到二阶偏微分方程的求解,在这里我们不细说了,有兴趣的可参看电磁场与微波方面书籍中的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的特征阻抗(也叫做特性阻抗)是由传输线的结构以及材料决定的,而与传输线的长度,以及信号的幅度、频率等均无关。

例如,常用的闭路电视同轴电缆特性阻抗为75Ω,而一些射频设备上则常用特征阻抗为50Ω的同轴电缆。

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传输线是特性阻抗为300Ω的扁平平行线,这在农村使用的电视天线架上比较常见,用来做八木天线的馈线。

因为电视机的射频输入端输入阻抗为75Ω,所以300Ω的馈线将与其不能匹配。

实际中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电视机的附件中,有一个300Ω到75Ω的阻抗转换器(一个塑料封装的,一端有一个圆形的插头的那个东东,大概有两个大拇指那么大)。

它里面其实就是一个传输线变压器,将300Ω的阻抗,变换成75Ω的,这样就可以匹配起来了。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的是,特性阻抗跟我们通常理解的电阻不是一个概念,它与传输线的长度无关,也不能通过使用欧姆表来测量。

为了不产生反射,负载阻抗跟传输线的特征阻抗应该相等,这就是传输线的阻抗匹配。

如果阻抗不匹配会有什么不良后果呢?

如果不匹配,则会形成反射,能量传递不过去,降低效率;会在传输线上形成驻波(简单的理解,就是有些地方信号强,有些地方信号弱),导致传输线的有效功率容量降低;功率发射不出去,甚至会损坏发射设备。

如果是电路板上的高速信号线与负载阻抗不匹配时,会产生震荡,辐射干扰等。

 

当阻抗不匹配时,有哪些办法让它匹配呢?

第一,可以考虑使用变压器来做阻抗转换,就像上面所说的电视机中的那个例子那样。

第二,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容或电感的办法,这在调试射频电路时常使用。

第三,可以考虑使用串联/并联电阻的办法。

一些驱动器的阻抗比较低,可以串联一个合适的电阻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高速信号线,有时会串联一个几十欧的电阻。

而一些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则比较高,可以使用并联电阻的方法,来跟传输线匹配,例如,485总线接收器,常在数据线终端并联120欧的匹配电阻。

为了帮助大家理解阻抗不匹配时的反射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

假设你在练习拳击——打沙包。

如果是一个重量合适的、硬度合适的沙包,你打上去会感觉很舒服。

但是,如果哪一天我把沙包做了手脚,例如,里面换成了铁沙,你还是用以前的力打上去,你的手可能就会受不了了——这就是负载过重的情况,会产生很大的反弹力。

相反,如果我把里面换成了很轻很轻的东西,你一出拳,则可能会扑空,手也可能会受不了——这就是负载过轻的情况。

另一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就是看不清楼梯时上/下楼梯,当你以为还有楼梯时,就会出现“负载不匹配”这样的感觉了。

当然,也许这样的例子不太恰当,但我们可以拿它来理解负载不匹配时的反射情况

 

输出阻抗怎么理解?

多大比较好?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2:

59:

00

1

推荐

无论信号源或放大器还有电源,都有输出阻抗的问题。

输出阻抗就是一个信号源的内阻。

本来,对于一个理想的电压源(包括电源),内阻应该为0,或理想电流源的阻抗应当为无穷大。

----谈到输出阻抗,人们比较容易“忘记”,要记住呐。

下面,我们以电压源为例来讲这个问题。

 

但现实中的电压源,则不能做到这一点。

我们常用一个理想电压源串联一个电阻r的方式来等效一个实际的电压源。

这个跟理想电压源串联的电阻r,就是(信号源/放大器输出/电源)的内阻了。

当这个电压源给负载供电时,就会有电流I从这个负载上流过,并在这个电阻上产生I×r的电压降。

这将导致电源输出电压的下降,从而限制了最大输出功率(关于为什么会限制最大输出功率,请看后面的“阻抗匹配”一问)。

同样的,一个理想的电流源,输出阻抗应该是无穷大,但实际的电路是不可能的。

 

一般来说,电压源的输出阻抗越小越好,而电流源的输出阻抗越大越好(注:

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请看“阻抗匹配”一问。

另外,要求限流或限压保护的信号源除外)。

电流源嘛,就是要输出电流恒定。

不管接什么负载,它的输出电流都是固定的。

假设一个电源的内阻很大很大,以致于外接负载电阻可以忽略时,它就是一个电流源了。

例如,如果电流源的内阻为100K欧,内部电源为100V,假设负载电阻为0,那么电流为1mA。

如果负载电阻变成了10欧,你可以计算一下,输出电流是多少呢?

由此不难可以推出,电流源的内阻越大,输出电流就越不容易受负载影响,也即恒流特性好。

电流源实际上等效为理想的电流源并联一个电阻,这个电阻就是输出阻抗R,R越大则越接近断路,对后面的电路的影响就越小,因为后面的电路的阻值并联这个无穷大还是它本身

输入阻抗怎么理解?

多大比较好?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2:

58:

00

3

推荐

输入阻抗是指一个电路输入端的等效阻抗。

在输入端上加上一个电压源U,测量输入端的电流I,则输入阻抗Rin就是U/I。

你可以把输入端想象成一个电阻的两端,这个电阻的阻值,就是输入阻抗。

输入阻抗跟一个普通的电抗元件没什么两样,它反映了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对于电压驱动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大,则对电压源的负载就越轻,因而就越容易驱动;而对于电流驱动型的电路,输入阻抗越小,则对电流源的负载就越轻。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

如果是用电压源来驱动的,则输入阻抗越大越好;如果是用电流源来驱动的,则阻抗越小越好(注:

只适合于低频电路,在高频电路中,还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另外如果要获取最大输出功率时,也要考虑阻抗匹配问题。

请参看“阻抗匹配”一问)。

经常看到在一个大的电容上还并联一个小电容,这是为什么?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05:

00

2

推荐

因为大电容由于容量大,所以体积一般也比较大,且通常使用多层卷绕的方式制作(动手拆过铝电解电容应该会很有体会,没拆过的也可以拿几种不同的电容拆来看看,不过要注意安全,别弄伤手),这就导致了大电容的分布电感比较大(也叫等效串联电感,英文简称ESL)。

大家知道,电感对高频信号的阻抗是很大的,所以,大电容的高频性能不好。

而一些小容量电容则刚刚相反,由于容量小,因此体积可以做得很小(缩短了引线,就减小了ESL,因为一段导线也可以看成是一个电感的),而且常使用平板电容的结构,这样小容量电容就有很小的ESL,这样它就具有了很好的高频性能,但由于容量小的缘故,对低频信号的阻抗大。

所以,如果我们为了让低频、高频信号都可以很好的通过,就采用一个大电容再并上一个小电容的方式。

常使用的小电容为0.1uF的瓷片电容,当频率更高时,还可并联更小的电容,例如几pF,几百pF的。

而在数字电路中,一般要给每个芯片的电源引脚上并联一个0.1uF的电容到地(这电容叫做去耦电容,当然也可以理解为电源滤波电容。

它越靠近芯片的位置越好),因为在这些地方的信号主要是高频信号,使用较小的电容滤波就可以了。

无极性的电容能代替有极性的电容吗?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0:

00

4

推荐

理想的电容,本来是没有极性的。

但是在实际中,为了获得大容量,就使用了某些特殊的材料和结构,这就导致了实际的电容有些是有极性的。

常见的有极性电容有铝电解电容,钽电解电容等。

电解电容一般是容量相对比较大的。

如果要做一个大容量的无极性电容,就没那么容易了,体积会变得很大。

这就是为什么在实际的电路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有极性电容了——因为它体积比较小,同时又因为这样的电路中电压只有一个方向,所以有极性的电容就能派上用场。

我们使用有极性的电容,就是避开它的缺点,利用它的优点。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

有极性的电容实际上是一个只能按一个电压方向使用的电容。

而无极性的电容,则两个电压方向都能使用。

因此,单从电压方向这一点上来说,无极性的电容是比有极性的电容要好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来,使用无极性的电容代替有极性的电容是完全可以的——只要容量、工作电压、体积等能满足要求即可替换

采用集电极开路的输出方式,有什么好处?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1:

00

1

推荐

集电极开路输出大概有以下几个好处:

1.可以实现线与功能,即两个或多个输出端可并联在一起,然后接一上拉电阻至高电平。

这样,只要有一个输出是低,

 那么结果就是低,即实现了与的功能。

2.跟上面的有点类似,那就是多个门输出端接在一起时,不会导致损坏。

3.可以用来控制较高的电平。

典型应用可以看看ULN2003。

4.跟3类似,当输出断开时,为高阻态,这样就可以做输入口使用了。

典型应用请看8951单片机的IO口结构,

 置1时即为输入口。

 对于集电极开路(OC)或者漏极开路(OD)输出的,如果要输出高电平,必须接上拉电阻,因为OC或OD门,

 置1时输出相当于悬空

讲讲关于集电极开路(OC)或漏极开路(OD)输出的结构?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2:

00

4

推荐

 

我们先来说说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

集电极开路输出的结构如图1所示,右边的那个三极管集电极什么都不接,所以叫做集电极开路(左边的三极管为反相之用,使输入为“0”时,输出也为“0”)。

对于图1,当左端的输入为“0”时,前面的三极管截止(即集电极C跟发射极E之间相当于断开),所以5V电源通过1K电阻加到右边的三极管上,右边的三极管导通(即相当于一个开关闭合);当左端的输入为“1”时,前面的三极管导通,而后面的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

我们将图1简化成图2的样子。

图2中的开关受软件控制,“1”时断开,“0”时闭合。

很明显可以看出,当开关闭合时,输出直接接地,所以输出电平为0。

而当开关断开时,则输出端悬空了,即高阻态。

这时电平状态未知,如果后面一个电阻负载(即使很轻的负载)到地,那么输出端的电平就被这个负载拉到低电平了,所以这个电路是不能输出高电平的。

再看图三。

图三中那个1K的电阻即是上拉电阻。

如果开关闭合,则有电流从1K电阻及开关上流过,但由于开关闭和时电阻为0(方便我们的讨论,实际情况中开关电阻不为0,另外对于三极管还存在饱和压降),所以在开关上的电压为0,即输出电平为0。

如果开关断开,则由于开关电阻为无穷大(同上,不考虑实际中的漏电流),所以流过的电流为0,因此在1K电阻上的压降也为0,所以输出端的电压就是5V了,这样就能输出高电平了。

但是这个输出的内阻是比较大的(即1KΩ),如果接一个电阻为R的负载,通过分压计算,就可以算得最后的输出电压为5*R/(R+1000)伏,即5/(1+1000/R)伏。

所以,如果要达到一定的电压的话,R就不能太小。

如果R真的太小,而导致输出电压不够的话,那我们只有通过减小那个1K的上拉电阻来增加驱动能力。

但是,上拉电阻又不能取得太小,因为当开关闭合时,将产生电流,由于开关能流过的电流是有限的,因此限制了上拉电阻的取值,另外还需要考虑到,当输出低电平时,负载可能还会给提供一部分电流从开关流过,因此要综合这些电流考虑来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

如果我们将一个读数据用的输入端接在输出端,这样就是一个IO口了(51的IO口就是这样的结构,其中P0口内部不带上拉,而其它三个口带内部上拉),当我们要使用输入功能时,只要将输出口设置为1即可,这样就相当于那个开关断开,而对于P0口来说,就是高阻态了。

对于漏极开路(OD)输出,跟集电极开路输出是十分类似的。

将上面的三极管换成场效应管即可。

这样集电极就变成了漏极,OC就变成了OD,原理分析是一样的。

 

另一种输出结构是推挽输出。

推挽输出的结构就是把上面的上拉电阻也换成一个开关,当要输出高电平时,上面的开关通,下面的开关断;而要输出低电平时,则刚好相反。

比起OC或者OD来说,这样的推挽结构高、低电平驱动能力都很强。

如果两个输出不同电平的输出口接在一起的话,就会产生很大的电流,有可能将输出口烧坏。

而上面说的OC或OD输出则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因为上拉电阻提供的电流比较小。

如果是推挽输出的要设置为高阻态时,则两个开关必须同时断开(或者在输出口上使用一个传输门),这样可作为输入状态,AVR单片机的一些IO口就是这种结

说说三极管放大的基本电路?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3:

00

5

推荐

三极管是电流放大器件,有三个极,分别叫做集电极C,基极B,发射极E。

分成NPN和PNP两种。

我们仅以NPN三极管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为例来说明一下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

 

下面的分析仅对于NPN型硅三极管。

如上图所示,我们把从基极B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基极电流Ib;把从集电极C流至发射极E的电流叫做集电极电流Ic。

这两个电流的方向都是流出发射极的,所以发射极E上就用了一个箭头来表示电流的方向。

三极管的放大作用就是:

集电极电流受基极电流的控制(假设电源能够提供给集电极足够大的电流的话),并且基极电流很小的变化,会引起集电极电流很大的变化,且变化满足一定的比例关系:

集电极电流的变化量是基极电流变化量的β倍,即电流变化被放大了β倍,所以我们把β叫做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一般远大于1,例如几十,几百)。

如果我们将一个变化的小信号加到基极跟发射极之间,这就会引起基极电流Ib的变化,Ib的变化被放大后,导致了Ic很大的变化。

如果集电极电流Ic是流过一个电阻R的,那么根据电压计算公式U=R*I可以算得,这电阻上电压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我们将这个电阻上的电压取出来,就得到了放大后的电压信号了。

三极管在实际的放大电路中使用时,还需要加合适的偏置电路。

这有几个原因。

首先是由于三极管BE结的非线性(相当于一个二极管),基极电流必须在输入电压大到一定程度后才能产生(对于硅管,常取0.7V)。

当基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小于0.7V时,基极电流就可以认为是0。

但实际中要放大的信号往往远比0.7V要小,如果不加偏置的话,这么小的信号就不足以引起基极电流的改变(因为小于0.7V时,基极电流都是0)。

如果我们事先在三极管的基极上加上一个合适的电流(叫做偏置电流,上图中那个电阻Rb就是用来提供这个电流的,所以它被叫做基极偏置电阻),那么当一个小信号跟这个偏置电流叠加在一起时,小信号就会导致基极电流的变化,而基极电流的变化,就会被放大并在集电极上输出。

另一个原因就是输出信号范围的要求,如果没有加偏置,那么只有对那些增加的信号放大,而对减小的信号无效(因为没有偏置时集电极电流为0,不能再减小了)。

而加上偏置,事先让集电极有一定的电流,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变小时,集电极电流就可以减小;当输入的基极电流增大时,集电极电流就增大。

这样减小的信号和增大的信号都可以被放大了。

下面说说三极管的饱和情况。

像上面那样的图,因为受到电阻Rc的限制(Rc是固定值,那么最大电流为U/Rc,其中U为电源电压),集电极电流是不能无限增加下去的。

当基极电流的增大,不能使集电极电流继续增大时,三极管就进入了饱和状态。

一般判断三极管是否饱和的准则是:

Ib*β〉Ic。

进入饱和状态之后,三极管的集电极跟发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很小,可以理解为一个开关闭合了。

这样我们就可以拿三极管来当作开关使用:

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集电极电流为0(这叫做三极管截止),相当于开关断开;当基极电流很大,以至于三极管饱和时,相当于开关闭合。

如果三极管主要工作在截止和饱和状态,那么这样的三极管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开关管。

如果我们在上面这个图中,将电阻Rc换成一个灯泡,那么当基极电流为0时,集电极电流为0,灯泡灭。

如果基极电流比较大时(大于流过灯泡的电流除以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三极管就饱和,相当于开关闭合,灯泡就亮了。

由于控制电流只需要比灯泡电流的β分之一大一点就行了,所以就可以用一个小电流来控制一个大电流的通断。

如果基极电流从0慢慢增加,那么灯泡的亮度也会随着增加(在三极管未饱和之前)。

对于PNP型三极管,分析方法类似,不同的地方就是电流方向跟NPN的刚好相反,因此发射极上面那个箭头方向也反了过来——变成朝里的了

场效应管跟三极管很相象的,尤其是增强型的。

只不过它是电压控制的,而三极管则是电流控制型的。

场效应管的栅极G相当于三极管的基极B,源极S相当于三极管的发射极E,漏极D相当于三极管的集电极。

电源符号VCC-VDD-VEE-VSS都是什么意思?

有什么区别?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4:

00

3

推荐

它们是这样得名的:

VCC表示连接到三极管集电极(C)的电源。

VEE表示连接到三极管发射极(E)的电源。

VDD表示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漏极(D)的电源。

VSS表示连接到场效应管的源极(S)的电源。

通常VCC和VDD为电源正,而VEE和VSS为电源负或者

为何我的电压比较器LM393没有高电平输出?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4:

00

2

推荐

像LM393、LM339等电压比较器,是集电极开路输出的,所以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输出高电平。

关于集电极开路输出,可参看more.asp?

name=iC921&id=9437一文。

请问多余的引脚怎么办?

例如单片机不用IO口?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5:

00

1

推荐

输入口不要悬空,尤其是输入阻抗高的,更不能悬空。

例如在CMOS电路中,如果输入口悬空,可能会导致输入电平处于非0和非1的中间状态,这将会使输出级的上下两个推动管同时导通,从而产生很大电流。

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一个电阻(例如10K或者1K)上拉到高电平或者下拉到低电平。

而对于不用的运放,则可以将输出端直接接回反向输入端,并把同向输入端接至参考电平点(一般单电源使用时(或者干脆将双电源看成一个单电源),用1/2Vcc作为参考电平,因此有些资料上也会写连接至halfsupply)。

输出口则可以悬空。

对于IO口,一般是将其设置为输入口,并像上面的输入口那样处理。

如果是IO口内带上拉电阻的,则可使用内部上拉电阻使其电位固定。

不设置成输出口,是为了防止误操作时,损坏IO口

请问0欧的电阻,在电路中有何用?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6:

00

2

推荐

我们经常在电路中见到0欧的电阻,对于新手来说,往往会很迷惑:

既然是0欧的电阻,那就是导线,为何要装上它呢?

还有这样的电阻市场上有卖吗?

其实0欧的电阻还是蛮有用的。

大概有以下几个功能:

①做为跳线使用。

这样既美观,安装也方便。

②在数字和模拟等混合电路中,往往要求两个地分开,并且单点连接。

我们可以用一个0欧的电阻来连接这两个地,而不是直接连在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地线被分成了两个网络,在大面积铺铜等处理时,就会方便得多。

附带提示一下,这样的场合,有时也会用电感或者磁珠等来连接。

③做保险丝用。

由于PCB上走线的熔断电流较大,如果发生短路过流等故障时,很难熔断,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事故。

由于0欧电阻电流承受能力比较弱(其实0欧电阻也是有一定的电阻的,只是很小而已),过流时就先将0欧电阻熔断了,从而将电路断开,防止了更大事故的发生。

有时也会用一些阻值为零点几或者几欧的小电阻来做保险丝。

不过不太推荐这样来用,但有些厂商为了节约成本,就用此将就了。

④为调试预留的位置。

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安装,或者其它的值。

有时也会用*来标注,表示由调试时决定。

⑤作为配置电路使用。

这个作用跟跳线或者拨码开关类似,但是通过焊接固定上去的,这样就避免了普通用户随意修改配置。

通过安装不同位置的电阻,就可以更改电路的功能或者设置地址。

       0欧的电阻不但有卖,而且还有不同的规格呢,一般是按功率来分,如1/8瓦,1/4瓦等等。

在布PCB时,电源滤波电容应该怎样连接比较合理?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7:

00

2

推荐

有些人在画PCB时,总是不注意电源滤波电容的位置,电容放得很随意,这样滤波效果是不好的。

正确的做法是:

电源进来之后,先到滤波电容,从滤波电容出来之后,才送给后面的设备。

因为PCB上面的走线,不是理想的导线,存在着电阻以及分布电感,如果从滤波电容前面取电,纹波就会比较大,滤波效果就不好了。

参考下面的图片:

 

51单片机完全不工作,我该怎么入手去检查?

电脑圈圈发表于2006-3-1723:

18:

00

1

推荐

首先应该确认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用电压表测量接地引脚跟电源引脚之间的电压,看是否是电源电压,例如常用的5V。

接下来就是检查复位引脚电压是否正常。

分别测量按下复位按钮和放开复位按钮的电压值,看是否正确。

然后再检查晶振是否起振了,一般用示波器来看晶振引脚的波形,注意应该使用示波器探头的“X10”档。

另一个办法是测量复位状态下的IO口电平,按住复位键不放,然后测量IO口(没接外部上拉的P0口除外)的电压,看是否是高电平,如果不是高电平,则多半是因为晶振没有起振。

另外还要注意的地方是,如果使用片内ROM的话(大部分情况下如此,现在已经很少有用外部扩ROM的了),一定要将EA引脚拉高,否则会出现程序乱跑的情况。

有时用仿真器可以,而烧入片子不行,往往是因为EA引脚没拉高的缘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