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30284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06 大小:2.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10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docx

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重点汇总

目录

医学免疫学1

绪 论1

抗 原5

免疫器官11

免疫细胞15

免疫球蛋白34

补体系统41

细胞因子4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5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54

免疫应答59

黏膜免疫系统66

免疫耐受67

抗感染免疫69

超敏反应70

自身免疫和自身免疫性疾病78

免疫缺陷病80

肿瘤免疫82

移植免疫83

免疫学检测技术85

免疫学防治88

医学免疫学

绪 论

 

  学习要求

  1.主动学习、循序渐进。

  2.理解、记忆、练习。

  3.坚定信念,付诸行动!

  绪论

  大纲要求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三、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四、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五、克隆选择学说

  免疫概念

  免疫是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对自身成分产生天然耐受,而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排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应。

正常情况下维持内环境稳定,但一定条件下也能产生对机体有害的结果。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器官

  2.免疫细胞

  3.免疫分子

  

    免疫器官

  中枢   外周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

  胸腺

  骨髓

 法氏囊

 (禽类)

 

 脾脏

 淋巴结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

干细胞系

淋巴细胞

单核吞噬细胞

其他APC(树突状细胞、内皮细胞等)

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等)

TCR

BCR

CD分子

黏附分子

MHC分子

其它

免疫球蛋白

补体

细胞因子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功能

生理性反应

(有利)

病理性反应

(有害)

1.免疫防御

清除病原微生

物及其它抗原

超敏反应(过高)

免疫缺陷病(过低)

2.免疫自稳

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自身免疫病

3.免疫监视

清除突变细胞

清除病毒感染细胞

发生肿瘤

病毒持续性感染

  SARS发生、发展的免疫学机制

  *机体免疫功能正常

  对SARS病毒具有较强抵御能力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或病毒毒力过强)

  易感染SARS病毒

  *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对SARS病毒产生过强应答

  免疫自稳遭破坏

  针对SARS病毒的免疫应答与肺组织交叉反应

  →自身(肺)组织损伤

  缓解期后出现严重并发症

  (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免疫应答:

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有效清除病原微生物等抗原性异物的一系列生理过程。

  类型:

固有免疫应答

  适应性免疫应答

  细胞免疫(T细胞)

  体液免疫(B细胞)

 

固有免疫

适应性免疫

获得形式

先天性

无需抗原激发

获得性

需接触抗原

发挥作用时间

早期、快速

(数分钟~4天)

4~5天后发挥效应

免疫原识别受体

模式识别受体

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

免疫记忆

有,产生记忆细胞

举例

抑菌、杀菌物质

补体、炎症因子

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效应T细胞)

B细胞(抗体)

  

  病毒感染过程中固有性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时相

  克隆选择学说(澳大利亚Burnet提出,1957年)

  1.识别自身抗原受体的淋巴细胞在发育早期被清除或发生特异性免疫耐受→区分“自己”与“非己”。

  2.机体内随机形成的多样性免疫细胞,每一淋巴细胞表达单一的特异性受体,由抗原选择特异性淋巴细胞并与之反应。

  3.抗原进入体内→选择表达特异性受体的免疫细胞→克隆扩增→形成大量效应细胞或产生大量具有相同特异性的抗体。

  

  克隆选择学说示意图

  免疫是指( )。

  A.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抗感染的功能

  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E.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

  

[答疑编号700324010101]

 

【答案】A

  免疫监视功能异常时会导致( )。

  A.严重感染

  B.自身免疫病

  C.肿瘤

  D.过敏性疾病

  E.免疫缺陷病

  

[答疑编号700324010102]

 

【答案】C

  (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不具有( )。

  A.特异性

  B.记忆性

  C.识别自己与非己

  D.非特异性

  E.耐受性

  

[答疑编号700324010103]

 

【答案】D

 

抗 原

 

  大纲要求

  一、基本概念

  二、抗原的分类

  三、超抗原:

概念、种类、与普通抗原区别

  四、佐剂:

概念、种类、作用机制

  基本概念

  1.抗原和抗原的特性

  

(1)抗原(Ag):

能与T细胞的TCR和/或B细胞的BCR特异性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和/或抗体,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2)抗原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

  2.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1)完全抗原: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

  

(2)不完全抗原(半抗原):

只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简单小分子物质。

  半抗原+蛋白载体→获得免疫原性

  抗原在特殊情况下的名称:

变应原

  耐受原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 )。

  A.产生抗体的物质

  B.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物质

  C.与相应的抗体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D.与相应的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E.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相应的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答疑编号700324020101]

 

【答案】E

  半抗原( )。

  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抗原性

  B.具有抗原性,而没有免疫原性

  C.具有免疫原性,而没有抗原性

  D.既没有免疫原性,也没有抗原性

  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可获得抗原性

  

[答疑编号700324020102]

 

【答案】B

  3.抗原表位(抗原决定基):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是与抗原识别受体(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化学本质:

5~15个氨基酸残基

  5~7个多糖残基或核苷酸

  4.抗原结合价:

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抗原表位的总数。

  天然抗原为多价抗原;半抗原为单价抗原。

  

  5.T细胞抗原表位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概念及区别

  

(1)顺序表位:

连续性线性排列的短肽构成,又线性表位。

多位于分子内部,主要由T细胞识别的决定基,少数由B细胞识别。

  

(2)构象表位:

短肽或多糖残基在空间上形成特定的构象,又称非线性表位。

常位于抗原表面,是B细胞和抗体识别结合的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的T细胞决定基与B细胞决定基

 

T细胞表位

B细胞表位

识别受体

TCR

BCR

MHC分子参与

必需

无需

表位性质

主要是线性短肽

天然多肽、多糖、

  脂多糖、有机化合物

表位大小

8~12个氨基酸(CD8+T细胞)

  12~17个氨基酸(CD4+T细胞)

5~15个氨基酸,

  5~7个单糖或核苷酸

表位类型

线性表位

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

表位位置

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抗原分子表面

  6.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1)共同抗原:

不同抗原之间含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称为共同抗原,又称交叉抗原。

  

(2)交叉反应:

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可与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发生反应,称为交叉反应。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 )。

  A.抗原决定簇

  B.抗原的大小

  C.抗原的电荷性质

  D.载体的性质

  E.抗原的物理性状

  

[答疑编号700324020103]

 

【答案】A

  抗原的分类

  1.根据抗体产生是否需要T细胞的参与分类

  

(1)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细胞辅助,又称T细胞依赖抗原。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属于TD-Ag。

  

(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

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不需要T细胞辅助。

如细菌脂多糖等。

  2.根据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1)异种抗原:

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

         细菌外毒素、类毒素

         抗毒素(马血清):

是抗体还是抗原

  

(2)同种异型抗原:

ABO血型抗原

           Rh血型抗原

  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3)自身抗原:

隐蔽的自身抗原(眼晶体蛋白、甲状腺球蛋白、精子等)

         修饰的自身抗原(药物等成分使自身组织细胞发生改变)

  (4)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如:

A族链球菌→肾小球肾炎、心肌炎

  (5)独特型抗原:

是存在于TCR、BCR或抗体可变区的抗原。

独特型抗原可在同一个体内诱生独特型抗体具有免疫调节作用。

  ABO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 )。

  A.异种抗原

  B.自身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共同抗原

  E.同种异型抗原

  

[答疑编号700324020201]

 

【答案】E

  甲状腺球蛋白属于( )。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型抗原

  C.隐蔽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

  E.肿瘤抗原

  

[答疑编号700324020202]

 

【答案】C

  超抗原(SAg)

  1.概念:

是一类只需极低浓度(1~10ng/ml)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多克隆T细胞(2%~20%的T细胞),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称超抗原。

普通蛋白质抗原可激活机体总T细胞库中万分之一至百万分之一的T细胞。

  2.种类: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小鼠乳腺肿瘤病毒蛋白。

  

  3.与普通抗原区别:

  

(1)极低浓度可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免疫应答;

  

(2)无严格的抗原特异性;

  (3)需APC参与,不需APC的加工和递呈;

  (4)无MHC限制。

  4.与临床疾病的关系:

  细菌超抗原可引发金葡菌食物中毒和毒性休克综合征。

  超抗原也参与川崎病、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特应性皮炎、滴状银屑病、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和猩红热的发生。

  佐剂

  1.概念:

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能力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物质。

  2.种类:

生物性佐剂:

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

      无机化合物佐剂:

明矾、氢氧化铝

      人工合成佐剂:

polyI:

C

      弗氏(不)完全佐剂:

动物实验用。

  3.作用机制:

  

(1)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

  

(2)刺激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强其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

  (3)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从而增强和放大免疫应答。

  佐剂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 )。

  A.提高免疫原性

  B.特异性增强免疫功能

  C.提高抗体的滴度

  D.改变循环抗体的类型

  E.促进炎症的发生

  

[答疑编号700324020203]

 

【答案】B

 

免疫器官

  大纲要求:

  一、中枢免疫器官:

概念、组成、主要功能。

  二、外周免疫器官:

概念与组成、主要结构、主要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

  1.概念:

是免疫细胞发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2.组成:

骨髓

      胸腺

  法氏囊(禽类):

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

  3.主要功能:

  

(1)骨髓(Bonemarrow):

  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场所;

  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发生再次体液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2)胸腺(Thymus):

  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参与T细胞自身耐受的建立和维持。

  

  胸腺的结构

  胸腺内T细胞发育阶段及表面分子的变化

  始祖T细胞:

双阴(CD4-CD8-)

   ↓

  前T细胞:

双阳(CD4+CD8+)

   ↓  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

  未成熟T细胞:

单阳(CD4+CD8-或CD4-CD8+)

   ↓  阴性选择→成熟T细胞:

单阳

  获得中枢免疫耐受

  外周免疫器官

  1.概念:

是成熟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2.组成:

淋巴结

      脾脏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3.主要结构和功能:

  

(1)淋巴结:

  

  

  淋巴结的主要功能:

  T细胞(75%)和B细胞(25%)定居的场所;

  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主要场所;

  过滤淋巴液。

  

(2)脾脏:

  

  

  

  脾脏的主要功能:

  T细胞(40%)和B细胞(60%)定居的场所;

  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滤过血液。

  (3)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

  

  功能:

局部免疫应答发生的部位,MALT中的

  B细胞主要产生分泌型IgA(SIgA)。

  

  机体骨髓功能缺陷时( )。

  A.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B.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

  C.胸腺发育不良,脾脏淋巴滤泡发育正常

  D.胸腺发育正常,脾脏淋巴滤泡发育不良

  E.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缺陷

  

[答疑编号700324030101]

 

【答案】E

  A.骨髓

  B.淋巴结

  C.胸腺

  D.外周免疫器官

  E.脾

  1.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

  

[答疑编号700324030102]

 

【答案】A

  2.T/B细胞定居、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 )。

  

[答疑编号700324030103]

【答案】D

免疫细胞

 

  授课提纲

  一、T淋巴细胞

  二、B淋巴细胞

  三、自然杀伤(NK)细胞

  四、抗原提呈细胞

  五、其他免疫细胞

  免疫细胞:

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及其前体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

指具有特异性免疫识别功能,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淋巴细胞,即T细胞(αβT细胞)和B细胞(B2细胞)。

  

  一、T淋巴细胞

  

(一)T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1.TCR-CD3复合物

  TCR(T细胞抗原受体):

  TCRαβ:

特异性识别抗原提(递)呈细胞或靶细胞表面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

  TCRγδ

  

  CD3分子

  结构:

六条(五种)肽链,与TCR组成复合物。

  胞浆区有ITAM。

  作用:

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

  所有T细胞的表面标志。

  

  2.CD4分子和CD8分子(T细胞辅助受体)

  作用:

辅助TCR识别抗原,参与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CD4分子:

表达在Th细胞表面,与APC上MHCⅡ类分子的β2结构域结合;也是HIVgp120的受体。

  CD8分子:

表达在CTL细胞表面,与APC上MHCⅠ类分子的α3结构域结合。

  

            CD4分子结构及其配体示意图

  

         CD8分子结构及其配体示意图

  3.协同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

  为表达于APC、T、B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

  双信号学说:

初始T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作用

  第一信号(特异性信号):

  TCR-CD3+CD4/CD8

抗原肽-MHC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Th细胞

AP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CD4+T细胞活化双信号示意图

  

           CD8+T细胞活化双信号示意图

  

(1)CD28

  配体:

B7(CD80/CD86)

  作用:

诱导产生共刺激信号。

  

(2)CTLA-4(CD152)

  表达细胞:

活化T细胞(时相晚于CD28)

  结构特点:

胞浆区有ITIM。

  配体:

B7(高亲和力)

  作用:

抑制T细胞活化信号的转导。

  

  CD28与CTLA-4的作用示意图

  (3)ICOS:

表达于活化T细胞

  配体:

ICOSL/B7-H2

  作用:

在CD28之后起作用,促进T细胞增殖。

  (4)PD-1:

表达于活化T细胞

  配体:

PD-L1/PD-L2

  作用:

抑制T、B细胞增殖。

  (5)CD2(LFA-2)

  配体:

LFA-3

  作用:

T细胞活化的协同刺激信号。

  (6)CD40L(CD154):

表达于活化CD4+T细胞

  配体:

CD40

  作用:

促进APC/T细胞活化;

  参与TD-Ag诱发的B细胞应答。

  (7)LFA-1:

配体为ICAM-1

  

  T细胞与APC间相互作用分子

  

(二)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1.按增殖分化阶段分:

     初始T细胞

      ↓抗原

     活化T细胞

      ↙↘

   效应T细胞记忆T细胞

  2.按TCR类型分:

  αβT细胞

  外周血中绝大多数T细胞都是该型。

  极大多态性,可识别多种抗原。

  γδT细胞

  主要分布于皮肤、黏膜上皮组织

  较少多态性,只能识别CD1分子提呈的脂类

  主要在黏膜免疫中起作用。

  

 

αβT细胞

γδT细胞

TCR多样性

分布外周血

组织

60%~70%

外周淋巴组织

5%~15%

皮肤、黏膜上皮

表型CD3+CD2+

CD4+CD8-

CD4-CD8+

CD4-CD8-

100%

60%~65%

30%~35%

<5%

100%

<1%

20%~50%

>50%

识别抗原

8~17个氨基酸

HSP、脂类、多糖

MHC限制性

辅助细胞

Th细胞

杀伤细胞

CTL细胞

γδT杀伤活性

  3.按CD分子分:

  CD4+T细胞(CD3+CD4+CD8-)

  表达于60%~65%αβT细胞。

  识别抗原受MHCⅡ类分子限制。

  主要为Th细胞(辅助T细胞)。

  CD8+T细胞(CD3+CD8+CD4-)

  表达于30%~35%αβT细胞。

  识别抗原受MHCⅠ类分子限制。

  主要为Tc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4.按功能分:

  Th(辅助性T细胞)

  Tc(CTL)(细胞毒性T细胞)

  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

  Th(辅助性T细胞):

CD4+

  

  

  Tc(CTL,细胞毒性T细胞):

CD8+

  直接特异杀伤靶细胞

  释放细胞毒性物质(穿孔素、颗粒酶)

  大量表达FasL、分泌TNF,与靶细胞表面的Fas、TNFR结合,诱导靶细胞凋亡。

  杀伤靶细胞后自身不损伤,可反复杀伤靶细胞。

  

  CTL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Treg(调节性T细胞):

CD4+CD25+Foxp3+

  自然调节T细胞(nTreg):

直接从胸腺中分化而来,占外周血CD4+细胞的5%~10%。

主要抑制自身反应性T细胞应答,参与肿瘤发生和诱导移植耐受。

  诱导性调节T细胞(iTreg):

又称适应性调节T细胞。

来自初始CD4+T细胞。

  

  在免疫应答的负调节和自身免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二、B淋巴细胞

  

(一)B细胞表面标志及其功能

  1.BCR复合物

  BCR(B细胞抗原受体):

  为B细胞膜表面免疫球蛋白(mIg),是B细胞表面的特征性标志。

  特异性识别结合抗原。

  Igα/Igβ(CD79a/CD79b):

传递B细胞活化信号。

  

  2.B细胞共受体(CD19-CD21-CD81复合物)

  提高B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感性。

  CD19传递活化信号;CD21结合C3d。

  CD21也是EB病毒受体。

  

  3.协同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

  为表达于APC、T、B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

  B细胞活化需要双信号作用

  第一信号(特异性信号):

  BCR-Igα/Igβ

抗原

  第二信号(协同刺激信号):

  Th细胞B细胞表面协同刺激分子

  

(1)CD40

  配体:

活化T细胞表面的CD40L

  作用:

产生B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2)CD80/CD86(B7.1/B7.2)

  静息B细胞不表达/低表达,活化B细胞表达增强。

  配体:

CD28、CTLA-4

  作用:

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

  

  (3)其他黏附分子

  ICAM-1、LFA-1等。

  4.其他表面分子

  CD20:

B细胞特异性标志,表达于除浆细胞外的B细胞;

  CD22:

B细胞抑制受体,负调节CD19/CD21/CD81共受体。

  

(二)B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B-1细胞

B-2细胞

表面标志

CD5+、mIgM+

CD5-、mIgM+/mIgD+

更新方式

自我更新

骨髓产生

主要分布

胸膜腔、腹膜腔、肠壁固有层

外周免疫器官

识别抗原

多糖抗原为主

蛋白质抗原为主

抗体类型

以IgM为主

以IgG为主

特异性

低(多反应性)

高(单特异性)

免疫记忆

少/无

  B-2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中和作用

  调理作用

  发挥溶细胞或溶菌作用

  ADCC作用

  递呈可溶性抗原

  总结:

T细胞与B细胞表面标志比较表  

 

T细胞

B细胞

抗原受体

TCR-CD3复合物

BCR-Igα/Igβ复合物

辅助受体

CD4或CD8

CD19-CD21-CD81

主要共刺激分子(第二信号)

CD28:

配体为B7

CD40:

配体为CD40L

其他黏附分子

CTLA-4:

配体为B7

  CD40L:

配体为CD40

  LFA-2:

配体为LFA-3

  LFA-1:

配体为ICAM-1

B7(CD80/CD86):

配体为CD28

 

 

C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视频讲堂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