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24306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日记写真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背景分析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活行为。

然而提到作文,许多小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作文太难了。

学生对作文的困惑,主要集中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叶圣陶先生说: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因而只有立足学生生活,少写或不写那些让学生无话可写的命题作文,多写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观察、心得、感受等等,才能使作文化难为易。

而这些观察、心得、感受就是学生平常背着老师写给自己看的日记。

日记是学生生活的直接反映,是他们的口、他们的心,是他们的知心朋友。

他们在这里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在日记这块领地里,没有文体的束缚,没有文题的限制,没有字数的要求,无需顾忌中心是否明确,也无需担心评分的优劣,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在日记这块领地里,学生能真正舒展个性写“我真心”,表“我真意”,述“我真情”,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日记是作文的基础,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若能坚持不懈地练写日记,就能提高各种能力,同时又能积累大量的素材,为作文建立一个丰富的材料仓库。

但是,目前学生写日记大多比较随意,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

而且,小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状态,往往缺乏主动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亮点经常如流水般悄悄溜走,严重影响了日记的质量。

为此,我们要通过写日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身边事情的主动意识,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并通过日记积极地认识生活,记录生活,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能力。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我们通过“日记写真”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引领学生写真、求真、向真,挖掘和发挥日记的求真功能,培养出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真人”。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通过实践,探索“日记写真”的操作策略,探索如何“引导写真”;通过实践,培养学生寻找、发现、把握日记素材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主动写日记的良好习惯,做到“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切实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分析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总结提炼出对日记教学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经验。

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切实提高课题组教师的日记指导水平,更好地为作文教学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设计

1、研究对象

小学2—5年级学生,以二

(1)班、三

(1)班、四

(1)班、五

(1)班学生为对象开展实践研究。

2、研究方法

文献法:

通过相关文献的阅读整理,总结出一些规律,指导实践研究。

调查法:

通过调查,了解学生对日记的喜好及他们的一些要求等,教师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

通过调查,检验本课题的效果。

行动研究法:

制定详备的实施方案,通过实践不断加以修改完善。

这是本课题研究最主要的方法。

实验法:

以课题组四位成员所在的班级为实验班展开实践,以学校同年级的另两个平行班为比照班,检测课题的可行性。

个案研究法:

在课题实验班中随机抽取3—5个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

3、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08年3月—2008年4月)学习理论,形成明确的课题意识,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的分工。

查阅文献,制定研究措施。

(2)实施阶段(2008年5月—2009年6月)开展实践研究。

边实践边分析反思成败得失,研究下一步的行动策略。

定期进行阶段性梳理,在阶段性研究材料的基础上,检验效果,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或论文。

(3)总结阶段(2009年8月—2009年10月)课题成员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经验教训。

全面收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进行汇编对课题进行系统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迎接专家鉴定。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日记写真”的可行性研究

(1)查找搜集“日记写真”的理论依据

国内外研究表明,写日记对于作文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明确指出,将写日记与教材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拓宽知识视野、为知识转化为能力创造条件。

美国的《提高写作技能》和日本的写作教材《中学国语》等书中都指出多写日记、多写感受,能促进更有效地交流。

江苏省特级教师张勇卫东在著作《全国中学生好日记赏析》的序中写道:

“一年写下来,笔下渐生巧;三年写下来,作文不打稿;六年写下来,文名冠高考。

以写日记的方式进行真善美的教育也有所研究和阐述。

如:

近代教育家杨杏佛说:

“日记虽小课,然作时多在清夜,面对一日之过,虽无意自省,也尽自省之责矣。

”尽了自省之责,也就是认识了“真我”,而后促人不断进步,起到了启迪智慧的作用。

魏书生将记日记喻为道德长跑,他说:

“倘若长年坚持不懈记日记,就能使人的心灵健康、强壮、开阔。

”他又说:

“写日记的好处是难以尽述的。

在学生的日记中,有对某一事情的看法,有对学习焦点的研究,有对自己思想行为的审视,有对个人学习生活的总结。

从学生的日记里,可以看到他们在心灵的原野上向着真善美奔跑的足迹,可以看到他们如何充实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中国写作学会会长裴显生在自己的日记美育专著《成长足迹》的序中写道:

“在我看来,坚持写日记,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可以积累人生经验,提高思想修养和工作能力。

所以,从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的层面上来看,在小学生日记的起步阶段进行写真、求真的引导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也是切实可行的。

(2)进行问卷调查。

在启动实施本课题研究之前,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在2—5年级学生中作一个全面的书面和口头调查,结果我们发现,造成学生怕写日记,日记教学耗时低效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是要求过高。

把日记与作文等同起来,说是请学生写一则日记,其实潜意识里是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文章的结构,篇幅的长短,内容立意、表现手法都以作文的标准来衡量。

这样一来,学生就得去想怎样写才像是一篇“作文”?

怎样才算有意义?

怎样才是内容具体?

如何凑足老师规定的字数等等,于是,只好东拼西凑,胡编乱造了,这样的日记当然会让学生厌恶头疼。

其实,日记应是一种不受约束,自由自在的写作方式,它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应该是痛苦的事。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

“凡是干的、玩的、想的、觉得有意思的就写。

一两句话也可以,几百字也可以,不要勉强拉长,也不要硬缩短。

总之,实事求是,说老实话。

”“要写出诚实的话,非由衷之言不发,非真情实感不写。

”著名特级教师周一贯先生特级也撰文指出:

“真实”是作文之魂,学生作文的基点应当是个体生命力原生态的展示,既没有任何扭曲与约束,也无须任何遮掩和伪装,要真正做到真情真抒,实话实说。

教师要让学生放开手脚无所顾忌地写日记,不强调篇章结构,只求真实、真情。

唯有如此,学生的日记才会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第二是疏于引导。

有的老师片面理解“日记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表达”,忽视小学生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每天简单地抛下一句:

“写一篇日记。

”,至于“写什么?

怎么写?

”从不作引导(或许是不知如何引导)。

这也是造成学生讨厌日记的重要原因。

对于初学日记的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观察能力、捕捉素材的能力比较欠缺,教师适当的引导是极其必要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日记的定义是“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兼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梳理“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并启发他们写出“对这些事情的感受”。

只有当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了,知道如何去写了,他们才会有写的热情。

第三是缺乏激励。

一些教师对学生日记要求过高,求全责备,缺乏应有的表扬激励,不少教师批阅日记时只写个日期,有的只写个“优”“良”“差”了事,大大挫伤了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

在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写日记的习惯之前,学生写日记的动力来自老师不断的赞赏与激励,来自同学的认可与欣赏,来自他自身的成就感愉悦感。

因此采用各种激励手段来激发和维持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其重要。

2、“日记写真”的操作策略研究

开展“日记写真”的实践,探索“日记写真”的操作策略主要分三步走:

(1)隆重启动,讲清日记要求。

郑重地对学生宣布,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行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记“写真的日记”。

告诉学生我们改革以前写日记的方式,现在只要求“写真”,一定要“真实”,强调写“我”,写自己想说的话,什么都可以写,怎么写都可以。

允许学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要每天坚持,哪怕只写一句;告诉学生我们将开展关于日记的评比活动(如“最善观察奖”、“最具真情奖”、“周十佳”、“月冠军”等);告诉学生“日记写真”的意义(如非常忠实地记录小学的学习、生活、老师、同学、自己的所思所想,日后翻阅会让我们很容易回忆起美好的童年;可以积累写作素材,作文时为我所用等)。

(2)先扶后放,定时引导讲评。

刚开始写“写真日记”,学生还不适应,教师每天抽时间加以引导,如:

写前让学生交流:

今天可以写哪些内容?

(写什么?

怎样引导?

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教师也根据情况,不作写前指导,而是每天抽时间点评学生前一天所写的优秀日记,以此引导学生“写真”,启发学生选材(探索如何丰富学生生活,如何引导选材?

)。

还有的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写日记,以教师的下水日记激励引导学生。

但这里的“引导”不要成为束缚学生思想的牢笼。

(3)注重激励,创新评价方式。

让学生养成天天坚持写日记的习惯,让学生保持写日记的热情,关键在于激励。

激励性原则是我们课题实施的最主要的原则。

老师们充分挖掘学生日记中的闪光之处,让学生在一次次的激励中树立信心,培养兴趣。

我们设立了各种奖项,多种形式地为学生提供展示日记的平台,还采用积分制横向、纵向地评价学生日记。

3、“日记写真”的形式研究

通过实践研究,老师们总结出以下几种比较普遍的日记形式,并对每种形式都进行了专项的指导,让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实实在在领悟到写日记的窍门,品尝到写日记的乐趣。

(1)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是对日常生活进行经常性的细致观察所作的记录。

坚持写观察日记,使学生能深入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积累素材,丰富写作内容;还能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培养写作兴趣。

学生日记写真的资源一般都来源于生活。

(2)活动日记

引导学生记下参加的各种活动,参加一次记一次,并能抓住要点叙述。

所以,对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们每次都在活动前后加以指导,让学生写成一篇篇活动日记。

如组织运动会、秋游等,活动之前会给学生介绍相关活动内容和情况,提醒用心体验,活动结束后,我们又让学生自由命题围绕活动写一篇日记。

(3)实践日记

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种树种花、养龟养虾、养鱼养蛙、养兔养猫等,一面实践一面写观察日记,记下其间的点点滴滴,既丰富生活,锻炼动手能力,又能不断提高语言表达水平。

(4)想象日记

让学生大胆想象,自由表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全身心地投入,爱怎么写就怎么写。

写童话故事,写未来的自己,写科学幻想,写“假如我是……”,学生特别喜欢编童话故事,一幅图、一条线、几只小动物等等便能编出各种各样的有趣故事。

学了课文中的童话故事、科幻故事,就让孩子们学着课文的样子把自己的想象记下来。

(5)剪贴摘抄日记

引导学生把自己所喜爱的图片、照片、邮票等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然后“看图写话”。

这就是一篇好日记。

把平时读书时体会最深的好词语、好句子或精彩的片断抄下来,这些不仅为自己平时写日记提供了很多的素材,而且我们还亲热地叫它是摘抄日记。

(6)循环日记或叫漂流日记

把全班学生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组5人,一组一本大开日记本,各组内组员依次轮流写作,每天一篇,一周一个循环。

内容、体裁不限。

后写的同学要做前面日记的读者,点评前几名同学的日记,并要在点评处留下自己的笔名。

这样既做作者,又做读者,学习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学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老师的点评引领下,逐渐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风气。

由“要我写”自然过渡到“我要写”。

4、“日记写真”的评改研究

有句教育名言: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和唤醒”。

学生的日记完成了,老师批阅时融入真情,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增强成功的体验,诱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日记的再生成。

(1)真情批注,激发写作热情

真情批注特别强调的是要真心赏识抒写发自肺腑的真话。

宽容、接纳和赏识每个孩子的日记,让孩子敢于写真。

教师的宽容,将给孩子的日记带来无穷的希望。

孩子们的童年是梦的季节,这时候往往会有不切实际的想法。

当孩子愿意把这些心里话说出来时,无论他们的想法是多么可笑,他们的行为是多么幼稚,只要是真实的,教师都应该加以表扬,因为高尚的、美的情感都出自真实的事情,发自内心的感受。

这些真实的感受成了日记的第一手材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不定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

此外,当学生不愿教师把自己说的话公开出去时,教师应向学生保证:

绝不会把学生的日记中倾吐的真言公开,以消除学生写真的畏惧心理和后顾之忧。

当学生在写真日记中暴露出一些同学之间的矛盾时,作为老师,不能坐视不管,而应该做好调和工作,这样既能消除学生写真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

在批写评语时,语言最好不带否定式的批评,而是要千方百计挖掘其优点实行肯定式评价。

语言要有亲和力,具有感染人的真情和热情。

这样的真情批注,才能调动学生写真的积极性,学生才会在真情表达上有信任感和安全感,才可能对写日记不厌其烦,乐此不疲。

(2)激励为主,稳定写作兴趣

小学生写出的日记多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

学生写完日记后,常有大功告成的喜悦,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所以评改学生日记,应遵循鼓励为主的原则,实行多留少删,多批少改,多褒少贬和“高分政策”,这是保护学生写作兴趣的好办法。

在实践中,采用名人激励法很有效。

在评定日记质量时设立“小作家奖”、和“大大进步奖”,分别用各种不同符号打在学生的日记本上,然后用“笑脸”、“五角星”打在学生名册上张贴出来,得奖率控制在三分之二左右。

每当孩子们获奖后,都表现得非常兴奋和满足。

稳定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莫过于让不同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成就感,逐渐由“乐趣”发展为“志趣”,以致达到更高的境界。

具体做法:

经常把获“小作家奖”和“大大进步奖”的日记放在班上赏析,在学校的班级网页上发布,在班级墙报上展示或投寄报刊社、广播电台发表,让学生经常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高的写作热情,培养出一批写作尖子。

批阅学生日记,不仅要重鼓励,还应适当面批指导。

尤其是后进生,他们写的日记往往文字简短,语句不通,错别字很多,面批时可采用“答记者问”的方式,引导他们把事情的细节情况说一说,再请其重新写一写,几次三番,他们写日记的水平就会大大提高。

通过这样的日记训练,学生不知不觉中记录了自己的喜怒哀乐,抒发了真情实感,一些最真实最有价值的素材也被保存了下来,它们成了写作的涓涓细流。

5、“日记写真”的习惯研究

光有写日记的兴趣、形式和机会,不经常练笔,还是难以形成能力的,时间长了,兴趣也会减退。

因此,在激发写作兴趣、指导日记形式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勤练笔的好习惯。

多写勤写,手里经常有一支笔,一个本,一个卡片,有一些好词好句、好的想法,见到了什么有趣的事便马上记下来。

这样养成了习惯,积累的东西多了,一写起来就会思如泉涌。

(1)让日记与学习生活密不可分。

日记是一种表达思想的工具,只要有思想,孩子就一定会本能地使用“写作”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

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是当天所见、所闻、所思、所行的记录。

可以写事情:

比如看到同学参加有意义的甚至是很小的如学会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动或过节日,都能及时引导学生把当时的情景与心情写下来,与别人去分享。

可以写心情:

不管当时的心情是好是坏,是喜是怒,都可以在日记里面真实地记录下来,排解释放心情,哪怕是对一件事产生的疑问,如“天上有多少星星呀?

”“蚊子为什么只咬我,不咬他?

”等一些问题,也可以记一记。

还可以写人:

父母、师长、同学等人物,甚至是一些陌生人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他们或好或恶总表现出一些感情,也要鼓励他们写下来。

另外,还可以向同学、老师介绍自己的物品,或者小动物、小玩具,小手绢、小纽扣等。

这样,学生在看到许多事、许多人、许多物时,往往就会产生想说、想讲与想写的欲望,日记成了他们表达与交流,分享与承担的一种需要。

(2)让日记与自由、自主交朋友。

在刚学会写日记时,学生大都有着极高的热度。

但日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要动脑、坚持写字(有些字还不会写),又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惧怕,并难于坚持。

因此,在学生刚学会写日记的一段时间时里,我们老师都会悉心地去“扶”,不过分地提高要求,给学生足够的信心。

在用词选材表情达意上,不以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去写。

写日记时,我们从不作统一目的规定,只要是写好了,写谁还是写什么,写喜欢还是写厌恶,写白天或是夜晚都可以,只要他把切实的感受说对了,都给予充分肯定,这样,能激起不同学生的共同热情。

即使是同样一项活动,也让学生选择自己爱写的内容来写,比如学生当运动会啦啦队员时,有人对长跑很热衷,有人对跳远感兴趣,都让他自主选择;或如看一场电影,也让他把自己想说的话对想说的人说,对有些人他会讨厌,对有些人他会喜爱,而对有些人则印象不深无话可说。

这样做并不是滋长他们的“我行我素”,而对鼓励他们在日记中写想写的话、多写真话、多写有用的话,写好日记后同样让他们决定读给谁听,怎么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一种习惯,写日记的习惯与其它学习生活习惯一样,是需要靠不断的练习、巩固来形成的。

当学生把写日记当作一种学习生活的需要、表达情感的需要,而对这种需要又充满兴趣,并且有很大的动力,那么他们的日记写真活动也就变得非常自然了。

五、课题研究的结论

本课题研究在教学的自然常态中进行,由于教师作文教学观念由过去的注重写作技巧指导转变到关注情感因素生成在日记写真中的积极作用,带来了其日常教学行为的变化,因而促成了师生在指导和写日记的兴趣、态度、能力、水平等方面一系列的可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

1、学生的转变

(1)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浓了。

经过实践研究,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有了较大提高,认为自己的兴趣有提高的学生占66.6%,因兴趣提高而更喜欢习作的学生增加了41.32%,能把写日记当作一件乐事的学生占71.16%。

能够自觉主动地写日记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学生还自发地把所见所闻写成文章,请老师批阅提意见。

(2)学生的日记内容“真”了。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了真切的活动体验,他们用心去倾听自己真心的跳动,他们敞开真心,描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震颤,状写那份滚动在内心的真实,日记闪烁着生命的光彩,日记有了感人的力量。

“写真实的内容”,“抒真切的感受”,“表真挚的感情”让他们懂得写作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方式,因而日记应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不必为迎合别人的需要无病呻吟,空喊口号,从而摒弃了作文假、大、空的弊端,写实、写真、写口、写心的自由习作,朴素动人,常常充满真情实感。

(3)学生写日记的水平高了。

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的进步。

在日记写真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孩子们积极投身于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他们在生活中获得了真实而丰富的感受,乐于交流、分享自己独特的感受,孩子们喜欢上了写日记,感受到了自由表达的乐趣。

学生普遍感觉到:

“现在不怕写日记了,因为从我的记录袋越装越满中,我懂得了‘生活即日记’。

我对写日记越来越有信心了!

”他们不仅乐于日记,也愿意对伙伴的日记发表意见,进行评价。

在日记兴趣被充分激发的同时,学生作文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绍兴晚报》出专刊发表了我们课题的成果——学生的作文。

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作文专辑,很多孩子的作文还在比赛中获奖,在《诸暨教育专刊》、《小学生天地》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周竞、何煜颖、蔡欣茹等同学的作文一直位居校园网同年段榜首。

由于本课题以学校教育为阵地,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基地,营造了日记与生活的互融,教师与学生的互动,阅读与作文的互通的教育环境,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地、有创意地表达,实现了教育观念和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释放学生生命的活力。

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在扩展思维的同时,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实践中证明,只要教师在评价时多激励,少批评,即便是同一素材,学生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都会有所不同,总有学生能从中提取更独到、更具个性的表达点,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师的转变

实践研究的历程是教学相长的过程。

经过研究实践,不但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写作水平得到提高,老师在探索中更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1)习作教学理念更新了。

通过今昔教学策略的对比,教师的作文教学理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再崇尚填鸭式的技能技巧教学法,而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创设情境,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表达的能力,在真实而丰富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还原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本质和根源上解决学生写日记的困境,解决大多数学生不喜欢写日记的尴尬。

在日记评改过程中,教师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感受儿童生活的纯真、鲜活、质朴,从而拥有一颗童稚的心,成为学生写作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找回久别的童心、童趣,从而更深、更广地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

在师生互动中丰富了情感,加深了体验,生成了智慧,提升了素养,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

(2)作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力提高了

课题实施以来,教师作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课题组成员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用创造的态度给孩子们带来学习的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享受着孩子们的成长给我们带来的无尽快乐。

我们根据时令特点,优选种植项目,开发设计系列种植体验活动:

水养绿豆、种植蚕豆、水养吊兰、播种凤仙花、蔬菜等;我们带领学生去城市广场一日游,去市博物馆参观,去体育公园寻春;我们指导学生养蚕宝宝,指导学生去街头学当小交警,邀请市交警大队的干警为我们作开学典礼的升国旗仪式,指导学生每周登上主席台进行国旗下抒怀,进行关注校园卫生的实践调查,了解校门口购买零食的情况……现在,原先令人头疼的日记批阅,成了课题组成员的一种享受。

3、主要成果

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年来,课题组成员寿依红《我的习作教学“赏识观”》、《链接生活亲近写话》,方利《活动作文精彩写不够》,袁小平《我手写我心要从心引导》等8篇与课题相关论文在《小学作文创新教学》、《作文教学研究》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为了让我们的研究成果能与更多的同仁分享,让学生的心灵话语能与更多的人交流,我们在课题实验的过程中收集了相关资料,编辑了学生习作文选《麦穗集》,班级专刊《感恩日记》、《卡片日记》等,收录实验教师习作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和学习心得,编辑了《教科研写真》。

六、问题

本课题实验预设时间为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和习作水平已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人的兴趣受个性品质、外界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它具有可变性、不稳定性等特点。

人生的历程是漫长的,学生能否在今后更长的学习生活中继续保持浓厚的习作兴趣,仍需我们的关注。

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脱节,将会增加研究持续性的难度。

我们期待其他课题组的同仁能与我们协作,把这一课题做得更深,更好。

七、参考文献

1、《小学作文教学心理学》朱作仁1993·福建教育出版社

2、《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李吉林1999·江苏教育出版社

3、《教育科研技能训练指导》蓟运河2004·中国林业出版社

4、《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林建华1999·南京大学出版社

5、《教育科学研究》2003年第6期教育科学研究杂志社

6、《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7、《真实的写作:

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魏占峰网载

8、《美国小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