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1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湘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老师您好
一、教材分析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起学习,一起生活。
教师像父母一样关心爱护着学生,是孩子们最熟悉、最尊敬的人。
在学生心中,每一位老师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无不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当教师节到来的时候,学生们都会向自己爱戴的老师表达一番敬意。
怎样把最美好的敬意献给老师呢?
围绕“老师您好”这个主题,本课安排了三个相关的学习活动:
活动一是凭观察或记忆画出教师形象。
活动二是记忆、想像性绘画表现师生之间的故事。
活动三是设计制作尊师卡片。
画自己生活中熟悉的教师意在让学生从五官、发式、衣着和习惯动作、神态特征上来表现教师形象,教材安排上通过文字和图片同时渗透了对教师感性的依恋和理性的珍爱,毛主席对第一师范的教师徐特立先生的信传递了对教师的感激、热爱之情。
一位穿着朴实、手捧备课本、面带微笑的慈祥的“园丁”形象再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之意。
两幅学生作品分别用不同的材料工具、不同的表现方法(钢笔画、水彩画)画出了教师的特征。
通过活动一的绘画表现为活动二中的师生故事内容作了良好的铺垫。
师生之间的相处是琐碎而平凡的,怎样唤起学生对师生之间具体事例的记忆,怎样把这份关怀通过画面表现出来,是活动二着力思考的关键。
教材中的范图以画家作品与学生作品在题材内容上给予了启示和参照,“新课”这幅国画中教师与学生的相貌、身材、衣着、动态都体现了师生的区别,教师服饰、体态体现成人职业特点,学生表现体现活泼的小孩特征,画面的构图形式与学生作品也有很大的差别,而学生作品表现了发生在课内外的师生故事,并通过水彩笔画、水粉画、版画三种表现形式为作业方式的多样化给予了提示。
画师生之间的故事在表现的内容、范围与形式、方法上应是不拘一格的,甚至可以想象出暂时不可能实现而将来可以做到的理想愿望,也都是可以的。
市面上的尊师贺卡很多,教材上的学生作品体现了儿童想象制作的特点,怎样让学生在造型思考、组合设计、形式构成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做出一张有特色的贺卡是本课必需解决的问题。
以上第一、二个活动以串联的方式设立,第三个活动与前两个活动以并联的方式设立,围绕同一个主题,这三个活动涉及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领域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寻求与众不同的表现角度与方法,尽量做到表现独特、表达真切。
二、教学目标
*能抓住教师的形象神态进行描绘,培养自己的观察力。
*能记忆或想象画出师生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培养自己的绘画表现力。
*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片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在充满生活情趣的绘画与制作中,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围绕“老师”这个主题,将表现性绘画和手工制作融入到师生情感交流之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将激活学生对教师的美好印象。
语言的交流、心灵的对白、细节的把握将再次勾勒师生学习生活的直观画面。
活动一重在启发学生观察、记忆自己喜欢的教师的形象特征,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引导记忆——学习讨论——提供指导——创造表现——交流评析。
上课前讲发生在某位教师(或者是自己)身上的故事,让学生猜猜这位教师是谁,并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推理分析:
“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这位教师外形有何特点?
”,“你还知道他(她)喜欢干什么?
”,通过交流学习讨论引发学生对教师的注意和记忆。
在学习指导中可通过示范画或学生作业的展示观察,让学生重温“自画像”那一课中人物的基本画法,抓住自己喜欢的教师的特点进行独特的创作表现。
作业之后,可将作业进行展示,先让学生们猜猜画上是哪位教师,再请作者本人进行介绍,首尾呼应,结束本课的学习。
活动一作业表现仅仅是教师个体形象,活动二与活动一比较,要表现的人物更多,情节更生动。
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
观察比较——学习讨论——提供指导——自主表现——交流评析。
可利用CAI课件出示两幅学生作业,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第一幅画是一位教师的具体形象,第二幅画是将第一幅画中的教师形象与一些学生形象进行组合的画面,通过比较揭示本课学习主题。
学生讨论师生相貌、身材、衣着的区别,并在CAI课件中强化表现意识,在提供学习指导时可通过CAI课件让学生在画面中对既定的教师、学生形象进行尝试组合构图,出现人物形象组合的各种图画,并鼓励学生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象,积极思考“学生和教师在何处干什么?
”的故事情节,大胆表现,在交流评析中对自己表现的印象深刻的画面故事畅所欲言。
活动三是关于卡片设计制作的学习内容,可以信息加工策略为主导设计学习活动,教学安排如下:
观察分析——掌握规律——拓展思路——自主设计——体验交流。
教师出示尊师卡揭示课题,并让学生拆分卡片,了解卡片的构成要素包括:
衬底、形象、文字,探讨卡片的设计方法和设计规律。
教师提供各种卡片供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并向学生提供卡片外形和图案设计的思路,如根据文字、祝词进行联想等。
学生设计制作完毕后可相互欣赏,并赠送给自己喜欢的教师。
教师充满谢意的表白既是对孩子的肯定,又促进情感交流的升华。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甄别,更重要的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作业要求:
活动一,以写生或记忆的方式画一画自己喜欢的老师,可以是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活动二,记忆或想象画出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最深的事情。
活动三,设计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
四、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起点行为和能力,考虑活动设置,如果学生绘画表现能力较强,基本已掌握三册教材“自画像”的知识、技能,教师可考虑将活动一和活动二并置,根据学生便于表现、易于抒发情感的需要来考虑教学目标的定位。
*以人物为题材的绘画,学生感觉最困难的是人物动态表现和画面人物组合方式,教师应在技能方面提供指导,并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怎样让学生制作出比较独特的贺卡,教师应提供设计的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贺卡外形设计时,可设计规则形卡片,也可以设计异形卡片,通过个例启发学生大胆想象设计。
*贺卡中的主要文字内容应简约,字体的大小、位置、摆放却很重要,图文结合应体现一定的形式美法则,这应是制作卡片的难点。
教师可利用CAI课件呈现一定的文字、图案和衬底,让学生进行自由的摆放、合理的选择,这样既可以解决构图问题,又可以解决色彩搭配问题。
第一课老师您好教案
教学目标:
以教师节为契机,深化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同时,学生以自己最熟悉的老师为对象,通过记忆画的形式完成“老师您好”的命题画。
教学重点:
学会找到熟悉人物的特点,画一张半身人物像。
教学难点:
能掌握某一位老师的长相特征并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教具:
课件
学具:
任何一种作画工具、白纸、课本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9月10日是个什么节日吗?
2、中国有一句古话: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
如果大家还不能太理解,老师这里有一个小故事说给大家听。
老师讲述毛泽东与自己恩师的故事。
3、你们每个人的生命中至少有12年的时光是在学校,老师成了与你相处最多,最熟悉的人。
你有没有自己喜欢的老师呢?
4、学生自由回答,并说说喜欢的理由,进一步加深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教育。
5、教师节快到了,你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老师的感情呢?
(1)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的想法真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位可爱的同学送给了我一份教师节的礼物,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课件出示:
学生画的老师画像。
6、今天我们一起拿起手中的画笔将心中最敬爱的老师画下来,好不好?
7、板书课题。
二、体验、探索:
1、能不能向其他同学描述一下你喜欢的老师的样子?
最好说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
学生自由描述,老师加以引导。
2、现在你能不能用最快的速度勾画出自己心目中老师的形象?
(1)学生尝试作画。
(2)老师选择几幅作品到讲台上进行观察和分析。
(3)为什么他们画得不那么好呢?
3、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难题。
课件出示:
不同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自己学校老师的画像。
看看这些同学画的老师画像,你能猜到他们画的都是哪些老师吗?
学生自由分析,找到最突出的特点,老师加以引导。
4、现在再来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的特征,现在你可以找到了吗?
5、课件出示:
欣赏不同的学生作品,老师在色彩、服装、背景上稍加指点。
三、学生创作。
四、老师巡视指导。
五、作业点评,总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加深学生对老师的了解,培养学生的尊师之情。
2、提高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选择一定的表现形式。
3、正确区别老师与学生之间外在的形象特征、神态。
教学重点:
表现学生在教师节中向老师献礼的场面和情意。
教学难点:
把握师生的形象特征与神态;主题明确,画面内容感人。
教学准备:
彩笔或水粉水彩画工具、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巡视纪律与画具准备情况。
2、谈话导入
九月份有一个很特别的节日,那会是哪个节日呢?
(教师节)
为什么要有个教师节?
二、说一说
1、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同学们想一想,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老师对你的关心和爱呢?
2、你想怎样来表达你心中的这份感谢之情呢?
教师启发学生,亲手做一件小礼物|:
设计一个特别的贺卡、做一件手工艺品等等。
在这节美术课里,我们要用手中的五彩笔来描绘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爱之情。
三、想一想:
怎样画?
1、构思。
画面内容:
人物(学生与老师的区别有哪些?
)、场景
2、作品表现形式:
彩色笔、蜡笔、水粉水彩画、国画、钢笔线描等。
构图要饱满,有主次之分。
思考:
可不可以借鉴一些画家的作画风格?
4、创作
四、欣赏教材图片
1、作者是怎样画出对老师的爱?
2、他们画出了老师的形象特征吗?
3、如何表现场景?
五、作业与作业展示、讲评
六、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习了解贺卡的有关知识,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步骤,能制作一张尊师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表达自己的心意,提高自己的动手设计能力。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贺卡制作,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联想能力,创造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
3、德育目标:
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养成尊师重教的优良品格,在学习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难重点
1、掌握贺卡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卡片的形象思考与设计构成
教学准备
1、课前设置:
在授课前,将多媒体教室的课桌布置为六个方块,每方块六个课桌。
2、彩纸、双面胶、剪刀、胶棒、彩色水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从课件片头文字,图片唤起学生对教师节的记忆。
2、尊师重教风尚——自己表达对教师感激之情的方式(学生从信封袋中拿出祝词,表述)
3、揭示课题:
尊师卡片(板书)
二、认识体验
1、拆分卡片:
教师出示尊师卡片,让学生拆分卡片。
说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2、教师总结尊师卡片的构成:
衬底、形象、文字。
(板书)
3、师生一起寻找卡片形象设计的规律。
三、寻找形象
1、思考“祝老师笑口常开”的祝词,演示形象设计方法。
2、分析“鲜花送给您”演示形象思考方法。
3、学生分析自己手中的祝词(师生合作)。
四、组合构成
1、演示“祝老师笑口常开”“鲜花送给您”两句祝词的形象组合办法
2、揭示步骤:
画、剪、贴、写(板书)
五、欣赏卡片
1、引导逐一欣赏卡片,了解卡片的各种造型。
2、强调选择最佳位置,用笔书写卡片祝词
六、作业
1、要求
(1)造型大胆
(2)书写工整(3)完整美观
2、巡回指导
六、评讲
评价不能局限于绘画或制作表现的异样,更重要是通过评价继续构建师生友谊之桥,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
第2课〈〈卡通大亮相〉〉
一、教材分析
一、有着造型夸张、概括、鲜明的可爱形象,有着有趣的故事情节的卡通片,是孩子们的最爱。
本课的学习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安排了卡通形象的欣赏、设计以及画小小连环画三个学习内容。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卡通图形的鉴赏能力,并通过教学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卡通形象的欲望。
一、教材中欣赏部分精选了《白雪公主》、《阿凡提》、《蓝猫淘气三千问》三部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中外优秀动画片的图片。
动画片《白雪公主》是1937年由美国沃尔特·迪斯尼公司根据德国格林童话改编的经典之作,它将深入人心的文学名著和动画电影新奇的表现形式完美结合,成为首部荣获奥斯卡奖的动画片。
当年它的上映不只迷倒了少年儿童,更发挥了迪斯尼动画片超越年龄界限的传奇,那种完美的人物造型和童话意境,倾倒了无数爱做梦的人们。
《阿凡提》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根据民间故事《阿凡提》改编拍摄的木偶动画片,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特别的风情,片中无论是人物造型、建筑、音乐等等都有浓郁的民族风格,采用木偶的形式使其更为幽默夸张,极好地配合了故事主题,教材中展示的是阿凡提边骑毛驴边唱歌的经典画面。
《蓝猫淘气三千问》让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通过‘蓝猫’形象,走进广大少年儿童心中。
此片用高科技手段来展示科普知识,从而开创了科普卡通的新样式。
采用全电脑动画流水线作业,在国内率先实现卡通无纸化制作。
该片40%以上的镜头,运用三维仿真合成技术,逼真地再现和还原了宏观和微观世界种种惊心动魄的画面,如星系变迁、细胞分裂、原子弹爆炸、海啸、台风、火山、地震……沧海桑田尽收眼底。
片中设计了蓝猫、淘气、肥仔等一群为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形象,它们或机智、或顽皮、或伶俐、或幸灾乐祸、或友善助人——随着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的跌宕起伏,一个个扑朔迷离的悬念、谜团,如剥茧抽丝,水落石出。
一、欣赏完卡通形象,了解卡通形象造型设计特点后,学生将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欣赏所获得的感受,动手设计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卡通形象。
教材中选用了学生用不同工具材料创作的作品,有去游泳的小蓝猫、采蘑菇的山羊公公、乖乖兔和用电脑绘制的大头妹妹,这些运用了夸张、拟人的手法,表现大胆的稚气可爱的卡通形象将给学生创作以提示。
一、设计完成后,还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个简单的动画效果。
传统的卡通片,是利用人的视觉暂留现象,把绘制好的许多张有连贯动作的图画,依次一张张拍摄下来,拍好以后按每秒24格的速度连续放映,于是在荧幕上产生活动影像。
我们要使卡通形象动起来,必须在几张纸上,复制几个同样大小的形象,只是在每一个形象的头部、手部或腿部,做适当的变化,注意一定要是连续性的逐渐的动作变化,否则翻动起来动作将不会连贯。
制作过程可参见教材上附有的示意图提示。
这一活动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上教师可灵活处理学习内容,可将它作为课堂教学内容,也可让学生课外自主探究完成。
一、有了感性认识又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一项活动是安排学生们把自己熟悉的小故事编成连环画,首先故事的选择一定要非常简单,故事中出现的形象不宜过多,在画时设计好主要的形象,并在不同的画面中保持形象的一致性,每一个画面要清楚地表现一个故事场景。
画完以后装订成册,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传阅欣赏。
一、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一、*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一、*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一、*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一、三、教学设计
一、本课教学内容内涵很丰富,并且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非常感兴趣。
教师可根据当地条件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灵活地处理教材。
一般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一、活动一:
欣赏感受——分析评述——掌握特点——设计表现——探讨研究——课外延伸
一、活动二:
了解方法——确定思路——创作表现——交流欣赏。
一、活动一可将欣赏和创作结合起来,首先给学生欣赏几个经典的、积极向上的中外动画片片段,美美地饱览卡通明星的多姿风采。
然后再让学生讲讲最喜欢其中的那一个卡通形象,为什么?
接着从片段中抽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卡通形象来分析评述其艺术特点。
在分析时可采用直观的方法,如:
讲解分析“唐老鸭”的形象特点时,将唐老鸭和生活中的鸭子放在一起,让学生发现区别在哪儿?
并让他们自己总结,抓住生活原形的特点,运用夸张、变形、简练、鲜明对比等一些卡通形象的基本的艺术特点,为自己喜爱的小故事中的主角设计形象。
一、在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根据书上的提示图,自己探索制作方法。
然后教师就一些难点问题提示后,利用课外做出来。
一、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点:
1、简单了解卡通片的制作过程、方法;2、对优秀的卡通片有基本的鉴别能力;3、掌握运用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造型规律进行卡通形象的创作。
一、活动二可由欣赏一本卡通连环画入手,来了解创作卡通连环画的简单方法。
创作过程如下:
1、根据故事情节,将故事分为若干个场景(策划文字脚本)。
2、根据每一个场景构思画面。
注意每一幅画面都要清楚地表达出故事情节。
3、创作绘制出每一幅画面。
注意:
构图饱满,主要的形象要突出;同一个角色在不同画面中形象不能差别太大。
4、整理装订。
最后同学们将做好的连环画互相交流观看,并评出最优秀的卡通连环画。
在这一阶段应让学生将在动画片中所学到的简明、概括、夸张等手法,运用到连环画中的人物和场景的创作绘制中去。
一、作业要求:
活动一:
设计一个造型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并试着让它动起来。
活动二:
将你熟悉的小故事改编成连环画形式画出来。
一、四、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教学可以对教材中活动的安排作灵活的处理。
如将欣赏作为一个单独的活动;将了解卡通片能动的秘密,制作能动的小卡通单独成为一个活动等等。
一、*当欣赏成为单独活动时,就有充分的时间来了解欣赏卡通片。
在欣赏完优秀的作品后,可播放一些制作粗劣,没有什么教育意义的卡通片的部分镜头,运用对比的形式,生动形象地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
除了欣赏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经典的卡通片的背景资料,以拓展学生的视野。
一、*将制作能动的小卡通单独成为一个活动时,学生也是非常感兴趣的。
教师可将自己课前制作的“卡通片”给学生表演,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并通过观察了解“动”的秘密。
制作时卡通形象可以是非常简单的,如:
小火箭上天,小鸟飞飞等。
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传统的卡通片的制作过程以及现代运用电脑制作卡通片的过程。
通过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简单方法,体验享受自己制作会动的卡通形象的乐趣。
一、*为了降低连环画的难度,教师可课前准备几个角色少、场景变化也较小的小故事,写成文字脚本,上课时供学生选择。
一、*连环画的样式有很多,装订成册是最常见的。
还可以采用有变化的纸的外形,也可以采用册页的样式等等。
一、*“卡通”一词是英语“cartoon”的音译,在英语中,“animatedcartoon”意为“活动的连环画”,是指用图画表现戏剧情节的一种美术影片,即动画片。
世界上第一部动画片是《迷人的图画》,由爱迪生公司1900年出品,1908年在巴黎首映的《幻灯戏》是第一部带情节的动画片,此后,动画片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人工绘制到电脑绘制,技术日新月异。
〈〈卡通大亮相〉〉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
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课时:
五课时之一
课型:
教研课
授课教师:
薛苇
备课时间:
2004年9月1日
上课时间:
2004年12月1日第一节
上课班级:
三年级四班
教学目标:
1、欣赏优秀的卡通片,提高学生对卡通片的鉴赏能力。
2、了解、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以及简单的制作过程。
3、激发学生运用所学创作可爱的有个性的卡通形象的欲望。
4、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卡通形象的艺术特点,了解卡通形象设计的基本手法。
2、运用夸张、拟人手法创作简单的卡通形象。
教学难点:
卡通形象设计的手法认识及实践运用。
课前准备:
1、教师:
动画片《西游记》影碟及相应VCD音乐光碟、自制课件、多媒体设备、实物投影仪等。
2、学生:
课前上网查找自己喜欢的卡通图片并存在移动盘上带来课堂、彩笔、32开画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预备铃响,学生随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音乐声有序进入教室,按八人小组坐好,并摆放好学具。
二、谈话导入
1、师问:
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一首什么歌曲?
它出自哪里?
学生答:
《西游记》里的歌。
师补充:
这首歌我们很熟悉,是动画片《西游记》片尾曲《一个师傅三徒弟》。
2、师播放动画片《西游记》片断。
3、师问: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动画片?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述:
你们知道的真多。
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为什么?
(学生举手谈)
动画片深受大家喜爱,是因为它在生活或想象故事中设计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卡通形象。
(课件出示部分动画片中的卡通形象)
4、师明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卡通形象的基本设计方法,学习第二课《卡通大亮相》。
(板书课题)
三、启发认识
1、课件出示各种卡通形象,学生将课前找到卡通图进行展示。
2、学生小组讨论:
卡通形象与生活中真实物象不同在什么地方?
(教师参与到各组中听取意见)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比较验证
教师课件显示狗的写真图与卡通形象图,引导学生比较,得出最后结论——
卡通形象在狗的外形特点上进行了夸张、拟人等设计,使造型更为有趣,更加人性化,更能贴近人的生活。
四、设计方法
1、教师演示人物与动物的卡通设计各一,学生观摩感受夸张与拟人方法的运用。
在此过程中学生口述介绍夸张与拟人——
(1)夸张:
可加强形象的娱乐性和幽默感。
例如日本卡通人物采用的夸张方式是改变人体的正常比例,将身体缩小、五官放大或省略,以达到一种奇妙的滑稽感。
(2)拟人:
这种手法在卡通画中运用得最为广泛。
象我国动画片《黑猫警长》、《雪孩子》、《蓝皮鼠和大脸猫》,美国迪斯尼动画片《米老鼠与唐老鸭》、《猫和老鼠》等,都是优秀的卡通片。
它们的共同特点正是卡通形象拟人化。
2、师生共同设计台灯的卡通形象。
教师黑板画一盏台灯的写实简笔画,口述:
同学们愿不愿和老师一起把这盏台灯变化为一盏卡通灯?
(生述:
愿意)
那你们说出变化方法,老师画。
(教师按学生所说画)
学生评价共同设计的作品,教师鼓励,同时针对学生想法缺陷进行进一步设计完善。
五、自我实践
1、学生进行卡通形象设计练习,每人设计一个有趣的卡通形象。
教师巡视指导。
(不动笔,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启发、辅助)
2、选一些表现跳、跑等动态的作业利用投影仪展示。
师问:
这些形象老师觉得设计得不错,就是有一点点不足,你们发现没有?
生猜答,师再问:
从它们的表示上能看出跑的速度或跳的高度吗?
(不明显)
讨论: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让我们的设计更明了、生动。
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课件显示解决办法——利用曲线、直线、折线等辅助线条增加动势效果。
学生根据所学进行设计完善,修改自己画稿。
六、展示小结
1、各小组互赏互评,选出一幅最能代表小组水平,最有特点的作品拿到讲台前。
2、被选出作品的学生利用投影仪将自己作业展示出来,并自评。
其余学生谈观后感,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3、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七、课后拓展练习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让自己设计的卡通形象动起来。
通过上网、看书等途径了解动画片中的形象是怎样“动”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