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中学发展规划.docx
《十四五中学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四五中学发展规划.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四五中学发展规划
十四五中学发展规划
(2021年-2025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部署,我校作为强校规划工程实验校成员之一,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
本规划在广泛征求教育专家、教委领导、教师代表等校内外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基础上完成。
规划是从我校现有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学校的各项工作,提出整体展望和工作计划,涉及到学校、教师、学生等层面,最终目的是惠及全体学生,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部分现状与优势
一、办学现状
我校是开发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创建于1988年。
学校占地面积8712平方米,现有教学班16个,在籍学生860名,其中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52%。
目前,全校在编在岗教职工65人,专职教师45人,其中区级骨干教师12人。
教师本科学历100%达标,其中具有硕士学位15人。
中学一级教师22人,占在编教师的57.9%,中学高级教师2人,占在编教师的4.7%。
另有区优秀教研组一个。
近年来,在区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学校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进步。
第一,综合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2017-2019年我校均被评为开发区办学良好单位、开发区教育系统平安校园建设工作良好单位,并获评2016-2019年度市安全文明校园。
2010年至2019年间,我校连续6次被开发区政府评为区文明单位。
学校还是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市安全文明校园、市无烟单位、市绿化合格单位。
第二,德育工作实效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升旗仪式、社会实践、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细节中。
利用节假日、纪念日等,有针对性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价值观教育。
学校依托校外教育资源,与社会外界的合作日趋加强。
学校拓展教育资源,带领学生走进大学、走进基地、走进社区,在体验学习中内化和提升学生的道德行为,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开发区场馆探究试点校。
学校实施爱心教育,作为市爱的教育成员校,分年级、递进式推进爱的教育。
笫三,教学质量逐年提升。
学校严格执行九项教学常规制度,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评价和反思等教学六环节清晰到位。
学校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目前学校已经成为区域内创智课堂试点校。
近年来,学生中考合格率均为100%o
第四,特色教育初见成效。
学校开发、构建了“航天教育”和“校园足球”两类系列特色课程。
航天教育目前逐渐发展为集学生社团活动、课程、创新实验室为一体的系列教育。
2016年,该课程入选开发区共享课程,同年,学校成功申报了市级创新实验室——梦想实验室。
2016年学校申请加入市校园足球联盟,男足队荣获2019年市足球比赛赛区第一名,三次校园足球联盟赛一等奖。
2019年,我校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二、不足与问题
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一所老校,我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绩,但是办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目前我校还存在着办学理念仍相对滞后、整体办学质量有待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教育资源仍存在差距、科研支撑作用不够有力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办学思路不够开阔,特色教育的品牌尚未形成。
学校的两大特色品牌还未完全形成,校园足球项目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未成为区体育传统项目,预备年级没法招收特长生。
学校的内涵发展还不够丰富,尚需要进一步加大向内挖深、向外拓展的力度。
第二,办学水平整体不佳,课程领导力不足。
近年来,中考成绩在区域中靠后,学校声誉和家长满意度还不够高。
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我校教师平均年龄36岁,随着部分老教师的退休,青年教师的教育能力的提升还需相当长的时间。
学校有2名高级教师,但缺少在区域层面有影响的骨干教师。
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科研能力、实践活动能力等专业素养和能力也急需提高。
第四,教学质量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由于生源结构的改变,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已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8%,由于智力、兴趣、家庭教育等诸多因素较弱,进入我校学习的一部分学生生源质量不高,且生源的稳定性较差,常常有学生在初中四年中转学回老家。
学校整体的教学质量还有待提高。
第五,科研支撑作用仍不够有力。
目前,学校的科研意识不够强,科研力量还较弱。
学校承担区域改革项目较少,原有的“英语零起点”联合体项目也已经到期结束,目前在研的区域项目只有2项。
教研组建设也不够完善,区域内的教研交流还不够丰富。
笫六,学校的硬件资源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场地和功能性教室。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供师生使用的运动场地不足,环跑长度只有130米,运动空间狭小,运动器材不够丰富,不利于学校一系列体育课程和校园活动的大力开展;另一方面,对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功能性教室较为缺乏,包括音乐教室、师生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不利于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
而就我校发展的目前情况来说,一方面是场地和功能性教室的不足,另一方面是2018年以来我校的生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招生人数也有较大增加。
学校发展、学生成长和不足的硬件环境发生冲突,还需要在硬件资源上大力投入。
总的来说,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优势与成效
虽然我校在可持续化、长期性的发展道路上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市区两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随着社会对更好的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渴望,我校师生同心合力,众志成城,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环境优势
第一,近年来,学校附近的居住环境、交通环境等硬件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
随着动迁建设的推进,高档住宅不断增加。
未来随着地铁线贯通,我校附近的交通环境将大大改善。
第二,人文环境的优化。
开发区提出了三个百年的建设计戈h即百年大学、百年工业、百年市政,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的人文环境和城市环境的更新和变化,为学校的校外研学拓展提供了条件。
第三,教育环境的新要求。
学校周边的生源结构近年发生较大变化,附近居民对高品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家庭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新的社会教育资源的注入,也带来了区域教育力量的整体性增强。
(二)资源优势
第一,强校规划工程的大力投入。
强校规划工程旨在踏踏实实地培育一批教学状态明显改善、办学特色明显增强、整体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的公办初中。
强校规划工程为我校注入了政策支持、经费支撑、人才支柱,进而搭建课程、师资、教研等关键性、内涵性的整体办学支架,为将我校办成“家门口的好初中”打造良性发展的框架。
相信我校作为强校规划工程的实验校之一,在各方优质教育资源的汇集支持下,必然会获得较大的提升,取得较好的办学成效。
第二,紧密型集团化办学力量的注入。
2018年,我校加入了中学教育集团,可以与区域内多所初中交流合作,享受集团成员校的配套资源。
根据集团化办学的目标和要求,每年有一定比例的优秀教师流动到我校,给我校带来新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为我校进行教学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和助力。
同时,在教育局领导支持下,我校加入教育集团,也可以享受教育集团的资源输出。
和优质高中适当对接,主要是在素养课程的初高中衔接等层面,通过新的课程资源的拓展和注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好的发展平台,有利于深入扎实地开展基础教育的各项工作。
第三,整体托管办学力量的联动。
2018年6月,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整体托管我校,从学校管理、课程建设、师资培训、特色凝练等方面实行全面输入和对接,注入优质资源,补齐发展短板。
以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和绿色指标评价为目标,实施一体化联动办学。
整体托管办学将以“示范、融合、发展”的方式,带动我校行政管理与薄弱学科的整体建设,最终实现从“带动发展”到“自主发展”的全面转变。
(三)预期成效
在强校规划工程4年建设期内,随着工作一步步展开和计划的完成,我校的整体办学质量将会大幅提升。
从学生角度看,2018年入学的预备年级,刚好完全处在强校规划工程的建设期。
预备年级将实行全新的教学方式和课程体系,并将初中4年的主要学科课程进行统筹规划、通盘考虑,一方面专注修炼内驱力,另一方面多方向外拓展资源。
这样,在为期4年的强校规划工程建设完成后,2022届学生也正好完成了四年的初中阶段的学习。
另一方面,对于非起始年级学生则充分考虑现有基础上,抓好教学质量,从课堂教学、课程设计、师资队伍等多角度切入,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博习亲师、向善向学。
学校在循环办学中不断根据学情和校情的变化去探索和总结优秀经验,积极应对新导向、新需求。
对于好的做法,将其优化并稳定下来,再持续改善;对于效果不佳的做法,考虑各方面原因,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只有这样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我校才能够自我产生新鲜血液,真正成长起来。
从教师角度看,教师是学校工作的核心实施者,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非常重要。
第一,强校规划工程要与双名工程有机结合,积极利用好政策支持,鼓励我校教师积极申报双名工程。
第二,在培养名校长、名师的同时,注重整体提拉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带动一批教师专业化成长。
在4年建设期内,学校将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成长平台,包括各级评奖、各类活动、各种培训等,结合一线教学和教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三,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为重点抓手,让教师既成长为实践的研究者,乂成为研究的实践者。
第四,通过赶赴国内多所高校、参加大型招聘会等多种渠道招聘优秀的新教师。
新教师入职后,也将安排专人带教和专业培训。
总之,通过不懈的进取求得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发展,打造出爱岗敬业、业绩优秀的教师群体,从而建设一支适应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优秀教师队伍。
从学校角度看,整体提升我校的社会声誉,关键在于办学质量的提高。
只有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才能办好学校,满足周边居民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第二部分理念与目标
一、办学理念
我校的办学理念为“关爱每一位学生”。
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关爱所有的学生。
既关爱困难学生,也要关心资优学生,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引导他们获得较强的成长动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更有效、更充分的发展。
第二,立德树人,实施全面关爱。
关心爱护好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品德行为、心理健康等各方面健康成长。
第三,关爱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了解学生的成长足迹。
既关心当下的学生发展,更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
多年来,我校作为市教育研究会成员校,坚持实施爱的教育,这已成为全体师生的追求。
以爱润心,倡导爱的教育,体现了学校坚持树魂立根的信念。
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中、训练中不断思考、不断领悟,不断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实际行动中,并以悟有所行作为衡量学习取得成效的标志和追求。
市“强校规划工程”的理念是:
“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初中教育”,“坚持办好每一所初中,成就每一名教师,教好每一位学生”。
我校“关爱每一位学生”的理念与强校规划工程理念高度契合。
二、整体目标
强校规划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充分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是我校的责任担当。
学校的整体办学目标是:
关爱每一位学生,成就每一位教师,办老百姓满意的学校。
将整体办学目标和市区强校规划工程目标结合起来,针对我校的实际校情,我们提出的强校规划工程目标是:
整体提升我校的办学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逐步增强办学特色,提升家长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
第一,学生层面。
以成长力为核心,关注学生的成长经历;积极调动学生的内驱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结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关爱每一位学生,全面关爱学生,同时关心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笫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是学校办学的基石,因此,营造优良的专业提升平台,让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发展,在专业上获得成就感,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充实的幸福感。
第三,学校层面。
办老仃姓满意的学校,以学校整体质量的提升带来家长满意度、社会美誉度的提升。
在整体目标的要求下,学校还要细化为各项目标,包含人才培养目标、德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科研目标、队伍目标、管理目标等。
培养目标是为培养身心健康、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奠基;德育目标旨在培养品德端正的有爱少年:
课程目标是建设结构化课程体系,并努力形成特色课程;教学目标是创造生本课堂和高效教学模式:
科研目标是争取各类各级教研课题,搞好教研组建设;队伍目标是建设和培养一支团结协作、专业素养突出的教育教学工作团队;管理目标是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最终将我校办成一所管理规范有序、学生和谐发展、教师敬业进取、质量稳步提高、特色项目显著、社会评价较高的公办初级中学。
第三部分任务与对策
我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强校规划工程建设的主旋律。
从社会效益来说,要做强内功、抬升底部、持续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
从强校规划工程的主要任务来说,重在精准施策、注重内涵、提升质量。
坚持优质与公平同布局、同推进,把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价值追求。
规划时间为五年,年度工作任务目标分解如下:
第一年:
借助社会多方资源,初步调整和优化生源结构,着手学校的软硬件各项设施的初步建设,初步提升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
第二年:
初步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建设,进一步优化生源结构,提升师资水平。
加强优质教师的招聘力度,在增加新鲜血液的同时,积极开展教师的培训、培育等工作。
总结第一年的经验和不足,进行针对性地改善。
第三年:
初步开设多元化的校本课程,形成系列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料,积攒教学资源;初步探索特色课程的实施和完善;在前两年基础上初步形成较为完备的综合素养课程,为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提供平台和支持;区校骨干教师人数(含骨干后备、教学新秀等)稳定增加。
第四年:
整体办学面貌有较大改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教育教学状态明显改善,绿色指标监测有较大的进步,办学特色明显增强,办学满意度有较大提升。
在实施过程中,我校将整体目标和年度任务相结合,主要以项目化方式带动工作的推进和实施。
一、提升师资队伍建设质量,融入双名工程
按照要求,每所强校规划工程实验校将有不少于5%的教师纳入第四期“双名工程”体系中的“攻关计划”和“种子计划”,我校拟在更大范畴内为教师的成长拓展更多的平台和渠道。
任务目标:
通过多种渠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质量。
对策如下:
1.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
教育教学是专业性比较强的集体工作,要办好学校,必须重视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
在校内,我校以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为三项抓手:
教研组重点关注本学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要对初中四年的教学计划做通盘考虑,包括年级之间的知识能力的衔接性、各年级的教学重点。
备课组则针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具体课程内容,将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灵活结合,在完成集体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鼓励教师同课异构,形成并彰显个人教学风格。
年级组则统筹、协调本年级各个学科的力量,完成本年级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考核工作。
在校外,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域内、兄弟单位的教研活动,拓展教师发展平台,积极构建工作室、教研联合体等,申请区域内的课题和项目。
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既包括骨干教师、新教师的培养,也包括完整有序的教师梯队的建设。
骨干教师的培养,也包括优质引进师资。
第一,秉持“成就每一位教师”的理念,学校根据学科教学力量情况,在校内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并鼓励他们发展优势向上申报区级、市级骨干教师,暂时未入选校级骨干的老师,则成为骨干储备,鼓励他们补齐短板,找准自身特色。
第二,通过教育集团输入优质师资,在区域内形成有效的柔性流动,以新鲜的思想和有力的实践,促进学校教学力量的多元化提升。
我校是教育集团成员校,每年有多位集团内的优秀教师前来交流任教,按照集团流动的统一襄求,定教定岗,充分发挥流动教师的教学能量,带动我校教师多元发展。
另外,我校可以共享中学的资源,积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集团的“教师种子计划”,利用集团办学的优质资源,培育骨干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上,借助市区的教师培养计划等更高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3.学校积极引进优秀的新教师,新教师是学校持续发展的新鲜血脉。
规范招聘流程,严格入职要求,通过面谈、说课、进课堂试讲、教案编订、论文写作等各种形式选聘教师。
新教师入职后,除了组织新教师参加市、区的统一的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外,我校将组织专业化较强的培训I,帮助新教师锻造教育教学能力。
总的来说,从多个方面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设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梯队力量,才能够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指标达成:
1.教师发展共同体建设方面,语数英三门主要学科制定初中四年通盘教学工作方案。
形成较为完备的教研和备课制度方案,并在工作中具体实施和改进。
积极申报和参与各项课题,区级课题达到3项以上。
教师参加区域教研活动,尤其是公开课或教学竞赛的参加比例不低于10%o集团教师流动比例(含双向流动)达教师总人数的5%以上。
2.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高级职称教师新增2人,中级职称教师新增4-5人,区校骨干教师新增2-3人。
3.教师招聘和引进方面,新聘教师不低于10人,要求本科学历为重点高校;见习教师培训参培及合格率要求为100%。
二、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
任务目标:
实施中考新政,聚焦课程建设和课程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对策如下:
1.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校本课程是在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基础课程之外,由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发的针对性和特色性较强的课程,主要供本校使用,在取得一定的成果后,也可以推广到区域内,供其他单位借鉴使用。
目前,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还比较薄弱,还需要认真考量,积极应对。
在建设期内,计划主要针对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要课程展开校本课程的研发,在有余力的情况下,兼顾其他学科校本课程建设。
2.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
目前我校主要以完成基础课程为主,对校本课程、素养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很不够的。
要由弱转强,山无到有,山有到优,必须对整个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做宏观规划和通盘考虑,在借鉴、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3.教学资源库的梳理与建设。
目前,我校已经编写完成了《初中古诗文专项练习》、《牛津预备英语零起点导学作业》、《初三数学第一轮复习》、《初三化学导与练》、《初三物理练习》等校本作业,这些资料主要是一些练习和作业,涉及的面不够宽广,内容也不尽丰富。
在强校规划工程建设期内,计划全面梳理和建设教学资源库,包括各个学科初中四年的一贯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案、作业、试卷等)、教学模式、教研活动、教研论文和书籍等,为教学工作的正常实施和展开提供条件。
4标达成:
1.开发至少三门校本课程,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资料,最好形成案例集或者教学设计集,以语数英等三门主学科为主,兼及其他学科。
5.制定课程体系的整体建设方案。
6.整理本校教学资源相关材料。
三、优质品牌辐射带动,惠及全体学生
任务目标:
在优质教育品牌资源的带动下,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多元互动教育联合体。
对策如下:
1.主动依托教育集团,探索初中和高中学校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8年春季,我校正式加入了以初中学校为主体的教育集团,享受集团内优质教育资源的有力支撑。
学校积极适应中考转型,参与中学教育集团紧密型合作办学的“教师种子计划”和“学生萌芽计划”,在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初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评价、初高中衔接、竞技活动等多个方面展开课题研究和交流,积极参与学科联盟的建立。
具体来说,教育集团和教育集团对我校的支持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实训一体化的探索,师资力量的培养。
一方面,集团内派遣优秀师资流动到我校任教,以直接指导或师徒带教的方式指导我校教师成长:
另一方面,我校也会派出教师到集团成员学校去交流学习,双向流动、多方互动。
集团校还开展了教研联动工作,组建教研联合体或者工作室,这对提升我校的师资力量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程设置的指导。
包括新课程的设计和讨论、实施,也包括集团校内成熟课程的正向迁移。
第三,学生培育工作,组织学生参加集团校内的集体性活动,如文化节、艺术节、体育节等,让不同学校、不同学段的学生共同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视野、拓展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在活动中让学生增进交流,培养感情。
第四,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是当今教育的有效探索,我校要充分利用好集团优质资源,扎扎实实地改进我校的教学各项工作的细节,从而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公民办互通,主动依托优质品牌初中。
2018年4月,民办初中大学附属存志学校整体托管我校,对我校实行四个“输出”,即输出理念、输出管理、输出教师、输出课程,在师资、学生培养等领域实现两校全方位深度合作,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我校的办学质量,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开发区教育均衡的质量和水平。
3.社会资源和基础教育互通,主动依托高等学府。
存志学校除了给我校带来优质初中教育资源,也带来了大学等高等教育资源。
从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我校的一些素养和社团课程和存志学校一样,享受大学的教师团队和优质课程资源,在为学生开拓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综合素养发展的平台。
优质品牌的辐射和带动,给我校带来了非常好的发展平台和机遇,将对提升我校的整体办学质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达成指标:
1.依托集团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邀请大学派出3名左右的优秀教师到我校交流指导,每年我校的学生至少参加一次集团内的学生活动(含赴校外交流考查),每年引进教育集团或教育集团的1-2门区域共享课程。
4.依托整体托管的力量,借助大学附属存志学校的资源和力量,在课程、师资、学生活动等方面深度合作。
5.依托社会教育资源,每年至少引进一门大学素养课程或专家讲座,由大学的教师到我校授课。
同时;我校的学生每年至少一次赴大学进行现场参观和交流活动。
四、专家全程专业指导
任务目标:
对我校进行全面指导,将我校建设成为拥有现代学校制度的单位。
学校发动多方教育力量,聘请各路专家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成立至少3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我校进行针对性指导,凝神聚气,形成合力。
对策如下:
1.聘请市内知名中学的多位校长,针对我校的行政管理和宏观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以提升我校的管理水平。
2.聘请多位基础教育专家、特级教师,从专业技术层面对我校进行全面指导,包括学科教研、课程体系的设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绿色指标的实施与达成、教师队伍的培养等,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能力。
3.聘请高校等专家,从综合素养、特色课程建设、个性化发展等层面为我校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建议。
目前,我校聘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市教委师资培训中心专家、英语教师许伶萍我校强校规划工程建设进行常态化、跟进式指导。
另外,我校还聘请中学数学特级教师对我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针对性、具体化的指导。
这些专家涵盖了语数英三门基础重点学科,除了对学科建设颇有心得,也对学校的整体发展给予充分指导。
达成指标:
聘请多位专家对我校的强校规划工程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过程进行常态化的指导。
五、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任务目标:
多元整合各类优质资源,整体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对策如下:
1.综合素养课程建设。
优质教育资源当中,课程资源的投入和建设非常重要。
我校将在综合素养课程建设方面大力投入。
目前,我校借助存志学校、中学教育集团、大学的专业教育力量,逐步开发、拓展综合素养课程,希望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在实践中形成有效性强、适切性好的做法,并固定下来。
同时•,将综合素养课程建设和特色课程建设结合起来,努力开发出特色鲜明的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