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1739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草概论总复习.docx

本草概论总复习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

[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本草概论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本草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作用:

(大题)

①辨章学术,辨别真伪,为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药学铺路架桥:

将历代诸家本草的内容梗概、义理短长、价值特点、版本源流、以及诸药学家成就、流派和师授渊源等介绍给读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②总结药性理论,突出中药学传统特色:

历代本草各个时期所增入的药性学归纳整理、分析对比,探讨其演进变化和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药性理论的形成和特点;研究和继承历代本草传统理论

③澄清中药材品种混乱,考证历代本草的用药品种基原:

1、搞清中药材品种的历史演变规律2、按现代植物分类系统,搞清重点古代本草的药物品种3、古方药物的品种考证

④为当代中药材的生产、加工与炮制提供历史依据:

将历代本草中的各个时期的加工炮制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和系统整理,探讨其演进变化和历史背景和原因,并总结炮制理论的形成和特点。

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

⑤开阔药源,为筛选出更多疗效卓着的药物提供线索:

对历代本草中的附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并结合临川经验。

⑥为中药学以外的各学科提供必要资料:

涉及其他多种学科的知识和经验,有借鉴作用。

2、本草学的主要研究思路与方法:

(大题)

①注重版本差异,尽量选择善本:

最好选择金陵本或人民卫生出版社校注本

②正确引用原文,避免张冠李戴:

凡是《证类本草》与《本草纲目》在引用古文献方面有出入时,以前者为准,它忠实古本草原文。

③语言文字剖析深透:

把文字、音韵、训诂弄清楚,剖析深透,是整理历代本草文献和品种考证的基本功。

④了解作者思想,把握文献宗旨:

前者有助于抓住某一时期的特色;后者使各时代本草发展的特点和总趋势就朗若列眉。

⑤重视药图,考察版本:

对本草药图的考察一般能起到辅助参考作用,有图更直观、精确一些。

⑥特产药材,查考方志:

方志又称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至和地方的州郡府县志两类,对考证中药材品种,特别是当地特产中药和道地药材有重要参考价值。

第二章历代本草文献(填空题50分)

第一节综合类本草

1、《神农本草经》(托名“神农”,东汉早期)

⑴载药365种

⑵分上中下三品。

分品原则:

上药120种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中药120种为臣,主养性以应人,无毒有毒,斟酌其宜。

下药125种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多毒,不可久服。

⑶篇章结构:

由“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组成

⑷是我国第一部以“本草”为名的药物学着作。

2、《本草经集注》(陶弘景)

⑴以《神农本草经》所载365种药物为基础,增加名医副品365种,计730种。

⑵由《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陶弘景注释三部分组成。

为保存文献原意:

用朱墨分书、大小结合的原则。

朱:

《神农本草经》;墨:

《名医别录》

大:

大字书写药条正文;小:

小字注出疏解内容

⑶在编目上,陶弘景将药物自然属性作为一级分类,而把《神农本草经》作为一级分类的三品属性降为二级分类。

⑷突出贡献:

①充实发展了《神农本草经》的药学理论及用药原则;

②开展了系统的药物基原的考察。

3、《新修本草》(苏敬;唐)

①《本草经集注》730的基础上,增加114种,计844种。

②54卷,三部分组成:

本草正文20卷、药图25卷、图经7卷

③是政府组织编修并出面颁布的第一部大型综合性本草着作,我国乃至世界第一部药典。

4、《本草拾遗》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优缺点)(大题):

主要内容:

唐,陈藏器撰,摭拾《新修》之遗逸,共10卷,三部分内容组成。

(1)“序列”部分:

仍是药学总论性质。

现存有经唐慎微引录于《证类本草》9味药(象牙、牡鼠、五加皮、甜瓜、五倍子、竹叶、肉苁蓉、消石、延胡)下的序言佚文,内容主旨多与《雷公炮炙论》词异义同。

序列中又有“十剂”的说明及五方之气致病的原因。

“十剂”谓药有宣、通、补、泄、轻、重、涩、滑、燥、湿十剂,是我国早期按药物性能分类的方法。

(2)“拾遗”部分:

专门拾补《新修》之遗逸。

收集《新修》未载之药600余种。

主要介绍了各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药方法、别名、形态、生长环境、产地、混淆品种考证等内容。

(3)“解纷”部分:

主要为辨证《新修》中的错谬,解除旧本草药物品种纷乱而设,所涉及的药物以《新修》品种为主,不仅考证品种,对性味功能也有辨析。

特点:

(1)优:

①是唐代仅次于《新修本草》的一部重要本草;

②明代李时珍评价此书“藏器着述,博极群书,精核物类,订绳谬误,搜罗幽隐。

自本草以来,一人而已。

”还认为很多药物若非此书收载,何从稽考,充分肯定了本书资料广博,考订精细两大优点;

③书中除药学外,还收录部分博物学内容。

此外,书中物理、化学现象及实验的记载也较多;

④此书广泛总结了唐代药物学成就,大量补充药物,其新增药物为《新修》六倍。

(2)缺:

添加的药物中颇有一些冷僻乃荒诞之品。

书中记载人肉“治瘵疾”,与“割骨疗

亲”风尚不无关系;将“寡妇床头尘土”“自经死绳”“死人枕”等载入本草,

尤为后世诟病。

5、《证类本草》(北宋末,唐慎微)

⑴共收药1746种。

⑵是我国现存的内容最完整的本草书中最早的一部。

⑶贡献:

①保存了大量的古本草资料

②丰富本草学内容

③严谨的编纂体例和科学的治学精神

6、《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⑴正文载药1892种

⑵共52卷,由序例2卷,百病主治药2卷,正文46卷及附图2卷组成。

⑶分类思想:

①不分三品,惟逐各部

②物以类从,目随纲举

③从微至巨,从贱至贵

⑷达尔文称其为“十六世纪的中国百科全书”。

⑸成书以后,最早由金陵胡承龙刊刻,为初版,称“金陵本”。

“金陵本”与“摄元堂本”是后来《本草纲目》各版本系统的祖本。

7、《本草纲目拾遗》主要内容及特点:

(大题)

主要内容:

清代赵学敏撰。

是对《本草纲目》的增补和订正。

共10卷,为综合性本草。

⑴卷首:

包括小序、凡例、总目、正误、目录等内容;

⑵卷末:

有跋和《利济十二种》之总序;

⑶“正误”篇:

纠正了《本草纲目》某些药物在分类、鉴别、制法、性味、功效、主治方面的错误,共34条。

⑷各论药物分类大致按《本草纲目》次序,仅将原金石部分分为金部、石部,又增加藤部和花部。

删除人部。

各论药物正文为笔记体裁,不分项目。

药名之下,径引文献,注明出处。

赵氏个人见解附于最后或夹注文中。

特点:

⑴优:

①作者注重实地调查或亲自种植观察,故对药物的产地、形态、效用、鉴别等方面,记述详实,有重要参考价值;

②附有大量医方,其中不少是采访得来的用药经验,简便有效;

③注重草药。

药品分布地区之广是历代本草中罕见的,不仅浙江一带,还收载了边远地区,甚至国外的药品;

④是继《本草纲目》之后一部重要的本草着作,备受后世重视。

该书是清代新内容最多的本草着作之一,它对清中期以前的草药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总结,为现代药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⑵缺:

①以笔记体裁撰写,繁简不一,体例不严谨,条理欠分明;

②缺乏药图,不利于正确辨识实物;

③内容上,由于受时代局限,夹杂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瑕不遮瑜,该书的成就代表了清代本草学的水平。

第二节专题类本草

一、药物资源与地方药物类本草

1、《滇南本草》(明,兰茂撰滇南:

云南)

⑴是我国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⑵内容特色:

①地方性②民间性③民族性④医药结合

2、《救荒本草》(明周王朱)

⑴记载植物414种

⑵现代意义:

野菜

⑶我国第一部以救荒为目的编写的植物学着作。

⑷开启了我国野生植物研究的先河,之后周履靖《茹草编》、鲍山《野菜博录》、王磐《野菜谱》、姚可成《救荒野谱》、顾景星《野菜赞》都是受本书影响而作。

二、药材鉴别类本草

1、《本草蒙筌》(明,陈嘉谟撰,蒙:

童蒙,即本草入门工具)

⑴共12卷,分草、木、谷、菜、果、石、兽、禽、虫鱼、人10部,共载药742种。

⑵总论中的一个专题:

“贸易辨真假”

2、《本草原始》(明末,李中立)

本书突出药材的来源及性状鉴别,并绘制精美的药材图,是我国第一部药材学(生药学)性质的本草着作。

三、炮制类本草(3类)

1、《雷公炮炙论》(南朝刘宋雷敩撰):

贡献最大,是我国炮制方法的第一次总结。

2、《炮炙大法》(明代缪希雍撰):

是继《雷公炮炙论》之后的第二部炮制专着。

3、《修事指南》(清代张睿(张仲岩)撰):

是我国第三部炮制专书。

第三节图谱类本草

1、《本草图经》(宋,苏颂撰):

是我国本草史上第二次全国性的大规模的药物普查,集中反映了北宋时的用药实际,也吸收了部分国外药物知识,是宋代本草的精华。

2、《履巉岩本草》(南宋,王介撰)

⑴是杭州地区的首部地方性本草着作,也是我国本草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彩色本草图谱,2009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名录号4561),堪称彩绘本草的代表。

⑵全书共3卷,收药206种(实存202种)

⑶赵燏黄认为其可为丹青家之本草写生鼻祖。

3、《植物名实图考》(清,吴其濬(状元)撰,河南固始人)

⑴共38卷,收录植物1714种,附图1800幅。

⑵是历代本草图谱中最精确者,为本书一大特色。

该书附图刻绘极为精审,其精确者往

往可赖以鉴定植物的科或属。

1、宋代药学发展的几大特征(问答题)(药学研究较为蓬勃发展的一个阶段)

①高度重视药物资源与品种:

药物是保障临床疗效的前提,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需要,宋代对药物的研究也逐渐深入,特别是对药物的资源普查与品种考证更加重视。

②对药物加工制作多有发明:

宋代对前世本草有全面总结,其中对传统的药物加工、炮制与制药技术得以全面保留;在炮制方法上,宋代特别强调遵古炮制。

大量推广应用诸散,开始有“生药饮片”的生产。

③对药物的理论研究多有创新:

体现在对性味的不同认识,气臭学说的产生,归经中的实质研究,用法象来解释药效等方面。

2、明代传统药物学的鼎盛时期具体体现在那三个方面(问答题)

(以李时珍编纂的《本草纲目》为代表性着作,传统药学登上了新巅峰)

①生药学研究:

从《本草纲目》“集解”“释名”中对许多药物的基原、形态描述可以看出,明代十分重视对药用植物形态的认识,详细比较一些同名异物的重要品种。

明代对药物鉴别也十分重视。

②药性理论方面:

明代早期,王纶《本草集要》创“药性分类”,这种按病因、病机对药物进行分类为检索提供了方便;《本草纲目》在其“发明”项中,进一步阐明药理、作用特点和应用要点。

③制药技术与发明:

明代重要炮制的理论渐趋成熟,各药的炮制已诸法齐备。

《本草蒙筌》可以称为是历史上第一次系统总结炮制理论和方法的着作。

明代的制剂理论和技术水平集中反映在《本草纲目》中。

3、中药品种延续与变迁的因素分析(问答题)

①时代变迁,品种变异:

中药品种在历代本草中的不同时期进行了变迁。

通草从木通科木通到木通再到通草。

邪蒿、积雪草矿物药在不同时期,品种也有所不同。

②地区习用,异物同名:

不同地区将一些药物来源不同,成分、疗效各异的药物同叫一个药名,同作一个药物使用。

③就地取材,貌似实异:

药材原植物的生长,有其一定的分布区,并非每一种到处皆有。

每当道地药材不能运达时,往往在就地取材或就近取材时将貌似而实异的一些植物拿来冒充

④弄虚作假,以伪乱真:

用药不可真伪相乱,新陈相错。

真伪错杂,鱼目混珠,自古有之,至今未烈

4、药材新兴品种的形成及其意义(问答题)

(一)定义:

新兴品种(谢宗万提出的新概念)是凡一种药材,在前代本草中没有提及,而是新近兴起,与某种中药在药名上有一定联系,在生物来源上有一定亲缘关系,也可能截然不同,但在药材质量或功能主治方面基本同等或更优秀的。

新兴品种即新兴优质药材品种简称。

(二)形成:

新兴品种是是经过长时期优选而形成的:

①在长期临床试验中择优选拔而形成:

从异物同名中选拔新的正品;历史的变迁,早期正品药材为后起优秀品种所取代;原正品产自国外,后为疗效相似的国产异物同名品所取代

②在现代科学试验中,通过筛选而形成:

新发现的近缘品种,药材质量与原正品等同或超过原正品。

(三)“新兴品种”是新的正品药材(意义):

①新兴品种的产生,属于自然规律,为势必然。

②新兴品种是择优选拔出来的优质品种,为人类的保健事业增添了新的防病治病的武器。

进一步对“新兴品种”的发掘研究,以便发现更多的“新兴品种”是十分必要的。

③要注意在质量上与传统正品药材作对比,阐明其特点,才有说服力。

五、道地药材的形成原因(问答题)

①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是发展道地药材的前提:

历代中医药学家均将货真质量好的药材作为增强临床疗效、提高健康服务水平的物质基础;

②优良的物种遗传基因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内在因素:

道地药材的形成首先取决于种质,药材种质不同,质量差异很大;

③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外在条件:

药材的质量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壤和气候对药材的形成由显着的影响;温度对药材的质量的形成具有密切的相关性;环境因

素对药材的影响是综合性的。

④成熟的生产技术是形成道地药材的可靠保证:

道地药材的栽培历史悠久,经过千百年来对药材反复的精心培育,有点已经形成并选育出优良的栽培品种,有完备的栽培技术,有特色的采收加工技术。

六、道地药材要素的沿革与变迁问答题)

①疆域变迁及地缘政治格局:

道地药材意义上属于汉民族医药文化,与中原汉文化密切相关。

古代中原王朝势力圈决定了道地药材的地域分布空间

②军阀割据:

军阀割据导致正常的贸易受阻,使得道地药材的资源不能流通

③气候:

有史以来,我国的气候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对药物生物的分布适宜区也产生了影响。

④资源过度利用导致濒危:

资源濒危导致产地区变迁的典型例子是人参,古代人参产地是上党,后逐渐消失,由于似森林大量被砍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⑤引种:

像木香原产印度,由广东引进,称为广木香。

⑥品种分化:

有些道地药材最初仅有一大品种名称,而后伴随时代的变迁,也会发生品种的分化,如贝母,在明代前无川、浙之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