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法讲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013023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法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观察法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观察法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观察法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观察法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观察法讲稿.docx

《观察法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法讲稿.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观察法讲稿.docx

观察法讲稿

教育研究方法之观察法

第一部分观察法概述

一、观察法的定义

1、研究者在比较自然地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学校教育科研》孙菊如)

2、教育观察可以分为科学观察和日常观察两大类。

狭义教育观察单指科学观察,广义的教育观察既包括科学观察,也包括日常观察。

(1)科学观察:

指人们在自然状态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考察客观对象的一种认识活动。

这种认识活动从观察准备到获取观察结果,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方式或规则要求进行,它的做法已经成为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2)日常观察:

指人们对某些教育事实或现象留心观察,获取信息,收集资料并运用亲身感受或体验形式感性认识的活动。

(《教育研究方法》华国栋)

3、教育观察法指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教育活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或教育现象,获取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李丽芳)

4、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凭借自身的感觉器官和辅助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教育活动自然状态下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及时作出准确、具体、详尽的记录,并进行深入的理性分析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王守恒)

5、观察法是在研究者在比较自然地条件下,通过感官和辅助工具,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空间内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进行考察并描述教育现象的方法。

(《教师科研有问必答》徐建敏管锡基)

二、观察法的类型

(一)用两分法分类

1、根据是否有中介物把观察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

直接观察是指通过人的感官在事发现场直接观察课题的方法。

间接观察是指人的感官通过仪器或媒体来观察客体的方法。

2、根据情景设置是否是人为因素可把观察分为自然观察和条件观察

自然观察是指在完全自然的情况下进行的观察。

它对现场环境不作预先设计和布置,对因素不做任何人为控制。

条件观察是指观察者对观察环境预先进行精心设计和布置,观察过程中对现场有关因素进行调控的观察。

3、根据观察者是否参与分为外部观察和内部观察

外部观察指观察者以旁观者的身份,既可以采取公开的,也可以采取隐蔽的方式,从系统外部进行的观察。

内部观察是指观察者不同程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对象的群体中去,作为其中一员,共同参与学习或活动,从系统内部进行的观察。

4、根据观察时对行为表现有无选择分为选择性观察和非选择性观察

选择性观察只记录预先选定好的行为表现,其他的舍弃不要。

非选择性观察预先不做任何规定,观察时不做任何选择,观察现场出现什么就记录什么,记录下来的资料是原始的,可以长期保留。

5、根据观察过程的结构性质和控制程度,分为正式观察和非正式观察

正式观察结构严谨,计划周密,是一种有控制的系统的观察,一般用于有控制的系统观察,一般用于科学研究。

他严格规定行为定义,细致制定表格,对观察者素质要求高,常用数量化方式分析所得资料,观察结果信度高。

非正式观察无周密计划和控制,过程的科学性和结构的可靠性差一点,但易行实用,经常被广大教师所用。

6、根据观察目的的容量大小可以分为专项观察和综合观察

专项观察指围绕某一具体观察目的进行的专门观察。

这种观察一般比较简单、小型,方法单一。

综合观察指围绕容量较大的观察目的进行的系统全面观察。

这种观察一般比较复杂,大型,对那些与观察对性有关联的事物和现象都要进行观察,观察时根据需要,常把几种有关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

7、根据观察对象或观察内容是全部还是部分可以分为全面观察和抽样观察

全面观察是对全部观察对象或全部观察内容都进行观察。

涉及广泛,操作难度较大。

抽样观察是抽取部分观察对象或观察内容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观察范围小,对象少,易操作,便于深入细致的观察和对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

8、根据观察时间的长短可分为短期观察和长期观察

短期观察次数少,时段相对集中,完成观察所需时间相对较短。

反之,成为长期观察。

小结:

使用二分法对教育观察进行分类,究竟能够分成多少类并无定数,只要抓住其中一个因素的异同就可以把它分为非此即彼的两类。

(二)归类法

把操作方式相近的观察活动归为一类。

1、描述记述类(包括实况记录法、日记描述法、轶事记录法、系列记录法等)

是在观察研究对象时,把研究对象的行为表现、客观状态及与研究对象有关的情况、现象详细的描述记叙下来。

这类方法出现较早,是一种定性研究的方法。

例如:

达尔文、陈鹤琴、苏霍姆林斯基、皮亚杰。

2、取样观察法(包括时间取样法、时间取样法、场合取样法、阶段取样法等)

观察者选取一部分有代表性的行为或事件作为研究对象,用来代表相同条件下的一般行为或事件。

可以减少记录的时间,观察者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获取较多的信息和资料,且便于统计整理,特别是便于定量研究。

3、观察评定法(包括核对清单法、等级评定法等)

要求观察者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求对行为或事件作出判断和评定,含有一定的测量成分。

观察评定的量表包括:

数字量表、图示量表、累积评定量表等。

小结:

以上各种观察类型有各自的基本特征、适用条件和各自的局限性,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

教育科学研究中,由于教育现象、内外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常常需要进行综合观察,根据具体情况将几种有关的观察方法有机结合,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观察材料。

三、教育观察的具体方法

(一)描述记录

1、实况记录法

即把观察对象在某种场景下某段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动作、言谈表现,包括其与环境及他人的相互作用和交往等实况全部记录下来的观察方法。

该方法所获资料详尽、真实、原始,不仅可供研究本次观察目的所用,而且可供研究多种观察目的所用。

如果一次实况记录所得资料不足以满足某个观察目的的需要,则可进行多次实况记录观察,通过大量实况记录资料去获得关于观察目的所需要的材料,以实现观察目的。

2、日记描述法

即对同一个或同一组观察对象长期跟踪进行反复观察,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其行为表现的观察方法。

日记的内容有两种:

一是综合性的,即把观察对象各个方面的行为表现都如实的记录下来,一般为全面研究该观察对象或研究一类观察对象的某种共有特性所用。

另一种是指定性的,即只记录观察对象某一方面或者某几方面的行为表现,一般为专项研究观察对象某种特征所用。

该方法是最古老的观察方法,也是最简便易行、使用最广的方法。

该方法记录材料真实、详细且具有连续性、发展次序性,可长期保留和反复研究利用。

采用日记描述法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有观察的需要和条件都可以实施观察。

观察一般都保有连续性,不要间断或停止。

日记描述法用于个别或少数对象的日常观察,观察所得的结果缺乏代表性,不能就此推而广之。

使用该方法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必须在较长时间内天天有机会观察,不具备这个条件的不宜采用。

3、轶事记录法

即观察者在观察过程中,以记事为主,从事件或行为刚发生到结束,全过程都要完整的按顺序记录下来的观察方法。

该方法着重记录某种有价值的行为,可以是有主题的,也可以是没有主题的,随时记录感兴趣的问题,不受任何时间条件限制,事先也不需要作特别的编码分类。

轶事记录法具有日记描述法的某些优点,记录详细、具体、真实,能够反映观察对象的发展过程,有长期保留反复利用的价值,又回避了日记描述法每天都要观察记录一定时间的严格要求。

简单方便,易于使用。

是一种最常用的方法。

但它对观察者的要求较高,要求观察者有较高水平和较强能力,并能控制主观因素的影响,保证观察材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二)取样记录方法

1、时间取样法

即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发生的特定行为的观察方法。

特定时间指统一确定的时间,特定性为指预先确定的行为。

具体做法是:

(1)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

(2)选择目标行为并进行匪类,且严格规定操作定义,即对需要观察的行为给以详细的说明、规定,确定每个行为或现象的测量和观察记录的客观标准。

(3)设计和编制适当的记录表格。

(4)制定观察实施计划。

包括确定总的观察时间、人员的安排等。

(5)实施观察并做好记录。

(6)对记录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观察的时段出现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的此时和情况去推测观察对象的一般行为表现。

采用该方法进行观察时,观察者对于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必须熟记于心,以便观察时操作,避免寄了多余的行为表现或者漏记了该记的行为表现。

这种方法可以简化观察过程及繁重的记录劳动,同时也便于资料的分析处理。

是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

不足之处在于仅适用于观察那些经常发生且时间有比较多的行为和外显行为。

对与不常发生的行为和内隐行为就不易观察出来。

2、事件取样法

即专门观察和记录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观察方法。

它以预先确定的行为表现或事件作为观察样本,通过样本行为表现或事件的观察推及观察对象一般的行为表现。

其做法与时间取样法基本相同,只是使用事件取样观察法时,观察者需要等待所选行为或事件的发生,然后才能认真观察记录。

该方法具有和时间取样法一些优点,即可预先计划和安排,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获取有代表性的行为样本,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留行为或事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还可以得到关于时间的环境与背景资料。

它运用于对比较广泛的且经常出现的行为时间的观察。

(三)核对清单法

即把要观察的行为表现或发生的反应排列成一个清单表格,并标明这些项目的行为是否出现的两种选择,供观察者判断后选择其中一种作为记号的观察方法。

它既是一种观察方法,又是一种记录方法。

观察者将规定观察的项目预先列出表格,当出现此行为时,就在该项上化“*”。

此法只判断行为出现与否,不提供行为性质的材料。

该方法经常被用于检查儿童生理发育于心理发展情况和检查教育教学后的效果。

方便易行,快速省时。

此方法如果处理得当,对所获资料还可以灵活地加以综合和量化处理。

这种方法在观察之前必须先编制好清单表,表上列举观察对象在所要研究的特定情境中有可能出现的行为或发生的反应。

所以该方法的重点应该放在编制清单表上。

编制核对清单表,一般有3个步骤:

1、列出主要项目,即确定所研究的问题包括包括哪些内容,每项内容有哪些方面的表现。

2、把各项内容和各种表现具体化,一直细化到与观察对象在特定情境中可能出现的行为或可能发生的反应吻合一致。

3、排列制表,即把经过细化的行为表现根据观察的需要并按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然后编制成表格。

小结:

以上方法各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对象,各有各的优缺点,观察者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目的和当时的观察条件灵活运用。

四、教育观察记录的方法

(一)实况详录法

即把观察对象的具体行为表现或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详细如实记录下来的方法。

要求此详尽、真实、有序,不加评价、推断和解释。

最好使用摄像、录音等设备。

使用描述记述类方法观察时一般都采用这种记录方法。

(二)计频法与计时法

计频法指记行为表现出现的次数而不作具体描述的记录方法。

计时法指观察时把行为的持续时间记录下来的方法。

使用这两种方法应先制定好记录表格,按照预先规定的行为分类系统和各种行为定义,由观察者在观察时当场作判断并记录表内,然后进行分析整理,使用取样观察类方法和核对清单观察法时采用这种记录方法。

(三)等级记录法

即根据某种等级评定量表中规定的具体标准,对照观察对象的行为表现,全面客观的给予评定相应等级并做下认真记录的方法。

评定等级标准可以是现成的,也可以自己编。

量表必须科学合理,标准界定清楚,便于使用操作。

使用观察评定类方法时会采用这种记录方法。

(四)符号记录法

即用某些符号代表某些行为表现,记录时不用文字描述行为动作,只写出预先规定的符号的记录方法。

可以编制记录代码来提高速度,记录代码可以用以一些数字、字母、符号等表示一定的事件和行为单位。

记录结束后,要进行统计整理还原成文字资料以备研究之用。

只要符号运用得当,几乎所有的观察活动都可以采用符号记录法参与与记录。

五、观察法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和局限

(一)作用

1、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育领域某一现象及变化过程进行全面、细致和深入地观察,从而获得认识该事物的比较充实、比较客观的事实材料。

在此基础上确定某个教育现象得以发展的条件,科学地分析和说明所研究的教育现象及过程。

通过观察获得对事物的最直接的认识,它有利于教育科学理论的提出,也是总结研究教育经验基本方法之一。

2、观察研究也是检验教育科学理论观点是否正确的重要途径。

教育研究假设所推导出来的关于未知事实的结论,只有通过观察到的科学事实加以检验时才是科学的,有价值的。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理论所以能够成立,其根源就在于它同大量的单个观察关联着,而理论的‘真理性’也正在此。

3、观察有助于研究课题的选择和形成。

通过观察可直接导致形成某些新课题,发现某些信观点、新理论,为教育研究拓新的方向和领域。

优点:

观察方便易行,不必使用特殊设计的复杂仪器设备,不需要特殊条件,适用于广大的研究范围。

观察法不妨碍被观察者的日常学习、生活和正常发展,因此不会产生不良后果。

(二)局限

观察研究方法的本质同时也规定了它的局限性。

由于观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必然会受到错综复杂的各种各样偶然因素的干扰;由于研究者在观察时原则上不能支配和控制研究对象及其发展过程,从而带来了以下几方面的局限。

1、不能判断“为什么”这一类因果关系的问题,只能说明“有什么”和“是什么”问题。

原因在于,“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决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必然性的证明是在人类活动中,在实验中,在劳动中”。

2、由于观察时间和观察情境的限制,在研究对象人数多且分散的情况下应用较困难。

3、由于教育现象的复杂且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观察项目归类推论性太多,会影响研究的信度。

4、观察研究往往取样小,观察的资料琐碎不易系统化,普遍性的程度不高。

要将研究结论类推到其它总体中时,应谨慎小心。

特别是观察者个人意识形态、价值观以及感情色彩可能影响到观察对象的态度和行为,而研究的偏差又不易被察觉,从而影响观察结果解释的客观性。

看到以上这些局限性,一方面要使观察法与其它研究方法结合使用,另方面说明要真正科学的使用观察法进行教育研究,需要研究者有科学的态度和掌握方法的使用要领。

六、进行观察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观察的目的性

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研究者必须知道每次观察的重点和方式,特别是要按照研究目的认真选择典型的观察对象、环境条件和工具。

要善于抓住最主要的东西,同时又要注意捕捉那些意外的偶然现象。

2.观察的客观性

观察中常会因以下主观因素而影响观察的客观性:

①先入为主的偏见;②无意过失;③假象与错觉。

要坚持观察的全面、系统、客观,使观察所得的经验事实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

3.观察的自觉性

观察时要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

观察的自觉性,不仅表现在收集事实材料的可靠性上,而且也表现在对观察结果的科学解释,表现为从事实材料中概括提炼形成的观察结论的可靠性。

七、观察法的实施步骤

(一)观察准备

1、明确观察目的。

目的是根据教育科研任务和观察对象的特点而确定。

2、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应包括:

明确观察目的;确定观察对象;列出观察提纲;确定观察过程,包括观察的途径、安排观察时间、次数和位置、选择观察的方法和掌握观察的密度等;制定观察的记录表格、速记符号;规定有关的统一参照标准;确定观察仪器;对观察人员的组织分工;观察的应变措施等。

3、物质准备。

包括仪器的准备和观察记录表格的准备。

(二)进入现场进行实际观察

1、按观察计划进行,不得随便变更观察重点,避免偏离原定的观察目的。

2、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和途径。

位置包括方位和距离。

方位指观察者如何面对被观察者,距离指观察者和被观察者之间的远近。

途径可以选择听课、参加活动、座谈或者个别谈话等。

方式可以使用观看、倾听、询问、查看、思考、记录等,还可利用触、摸、品尝、嗅闻等辅助手段配合。

(三)观察材料的记录和整理

1、对记录进行修补,改掉明显错误的地方,补充遗漏的地方,使观察记录完整、清楚、准确。

2、进行编码和分类。

编码就是用分析的概念或数字、符号对记录的文字进行标注。

常见的编码有过程编码、策略编码。

分类就是指在编码的基础上把同类编码的资料归集在一起,并标上序号。

3、确定分析单位和进一步分析的工具与框架。

4、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处理。

量化处理就是指对经过编码分类的资料,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加总、求平均数、求百分比、进行方差检验等。

5、尝试进行定性分析,争取从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理论。

其操作程序是:

(1)对资料进行逐级登陆,从中产生概念;

(2)不断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如果资料不足,可以进行补充观察;

(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间的联系;

(4)理论性抽样,不断就资料的内容建立假设,通过资料和假设之间的轮回比较产生理论,然后使用对资料进行编码;

(5)构建理论,并融入相应的理论体系中。

(四)对观察活动进行总结,并写出观察报告。

第二部分观察法的衍生

由观察法衍生而来的有实验法,以及经验总结法。

这里主要讲解经验总结法。

一、经验总结法的概念

教育经验总结就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以发生过的教育事实为依据,通过现场观察、访问和调查来搜集经验性材料,对经验现象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获得比较深刻、比较系统的教育知识的研究活动。

二、经验总结法的特点

(一)以直觉为基础

经验总结研究区别于一般研究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以直觉为基础。

(二)追因性

经验总结法在本质上就是一种追因,它总是先要对实践活动进行回顾,在实践活动大量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抽象和概括。

(三)本土化

三、经验总结法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有效揭示教育规律,发展教育理论

总结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往往使教育的客观规律不断地得到揭示。

教育经验的点滴积累正是教育理论取之不尽的源泉。

(二)促进教师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一般而言,教师的水平既与他们接受的教育与训练有关,也与他们能否自觉地、有意识的不断总结和认识自己与他人的教育经验有关。

实践反复证明,一个善于总结经验的教师往往掌握了更多的教育教学规律,从而也就掌握了更多的教育教学主导权。

(三)简单易行,使用范围广泛

就操作而言,教育经验总结法在教育研究诸方法中是最为简单的,它既不需要创设特定的条件,也无须控制无关因子的干扰,一切都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进行。

而它的适用范围却特别广泛,既可以用于宏观教育研究,也可用于微观教育研究;既可以用于群体研究,也可用于个案研究;既可用于学校教育研究,也可用于家庭教育研究。

四、经验总结法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确定研究的课题与对象

总结教育经验,研究者首先要考虑总结什么教育经验和谁的教育经验这两个问题。

研究课题的确定多是来自有价值的,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并确有成效的经验素材。

通常情况下,经验总结是以单位或个人的成功经验为前提来确定研究对象的。

选择研究的对象就应包括好、中、差三种类型,使研究范围有点面、点面结合,以取得完整的经验。

(二)搜集与记录经验

研究者应依据经验总结的目的,紧紧围绕直接经验与有关经验,全面搜集能够反映经验的信息,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为后面的经验总结与研究提供最重要的保证。

在搜集经验的过程中,记录是极其重要的环节。

研究者一定要从客观性的要求出发,真实、准确的做好记录。

(三)经验的初步归纳与提出

归纳并提出初步经验这一过程中,研究者必须注意的是切不可改变原始的经验记录,以确保经验的客观性。

而是归纳时应按种类分层次进行。

(四)筛选经验

原始经验是大量的、多样的,有些是有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的先进教育经验,有些则是价值不大的,这就需要进行筛选,把那些符合先进教育经验标准的、有研究价值的经验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对象挑选出来。

(五)教育经验的核实与验证

教育经验的核实与验证是采用科学的检测手段或实验方法对经验加以检验,检验教育经验的真实性、可靠性、有效性。

教育经验通过核实与验证,便可鉴定出哪些属于真实有效的,哪些属于虚假无效的,还有哪些经验需要作进一步修改与完善。

(六)教育经验的理论化

提纯了的教育经验要上升到理论形态,还需对它们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加工,提炼出科学的概念或基本假设,从而创立一种新的学说或理论。

这一提炼过程粗略地说可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抽取经验主题。

第二步,形成理论术语。

第三步,构建理论模式。

五、经验总结法的基本要求

(一)研究的对象要有代表性

(二)要严肃认真,全面考察

(三)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四)把握现象的本质

(五)要有所创新

(六)要与时俱进

第三部分观察法案例及其评析

案例一:

教育家陈鹤琴对长子陈一鸣的观察研究

1920年,陈鹤琴以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连续808天的跟踪观察。

主要以感情描述的方式,就儿童的动作、能力、情绪、言语、游戏、学习、美感、绘画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了多角度、连续的观察、并作了详细的文字、摄影记录。

共记录有重要意义的354项事件,细微详尽,并且还专章分类记录了动作发展言语发展、学习、道德发展等各个方面的观察实录及分析。

1925年其成果写成了中国幼儿心理学的奠基之作《儿童心理之研究》,同时出版了《家庭教育》。

选摘:

第1月

第1星期

第1天

(1)这个小孩是在1920年12月26日凌晨2点零9分生的。

(2)生后2秒就大哭。

一直哭到2点19分,共连续哭了10分钟,以后就是间断的哭了。

(3)生后45分钟,就打呵欠。

(4)生后2点44分,又打呵欠,以后再打呵欠6次。

(5)生后的12点钟,生殖器已经能举起,这大概是因为膀胱盛满尿的缘故,随即就小便了。

(6)同时大便是一种灰黑色的流汁。

(7)用手扇他的脸,他的皱纹肌就皱缩起来。

(8)用手指触他的上唇,上唇就动。

(9)打喷嚏两次。

(10)眼睛闭着的时候,用灯光照他,他的眼皮就能皱缩,

(11)两腿向内弯曲如弓形。

(12)头颅是很软的皮肤带红色,四肢能动。

(13)这一天除哭之外,完全是睡眠的。

……

第116星期

第808天

……

(351)表示大小的概念:

从前他能说“大”的时候,已经有大小的概念了。

他现在看见小的东西,就用小指头伸出来给人看,并且说:

“一滴滴。

”看见大的东西他伸出拇指并说:

“大。

(352)能顺逆唱八个音:

他现在能够将八个音倒唱顺唱背诵的很娴熟,虽然还有几个唱的不对。

(353)对于各种颜色的兴趣:

从前给他各种颜色球、珠子和方块玩,他并没有现出什么兴趣的样子,教他各种颜色的名字也很不注意。

到了现在。

他喜欢用颜色方块来拼颜色花样,又教他用蓝色的一面向上排成一行,但她喜欢用黄、蓝两色合拼的一面向上排成行数玩。

(354)时间的观念:

他饿了要吃的时候,他父亲对他说:

“给你拿牛奶去了,你等一会。

”这里他知道等的意思,有将来的观念了,后来他吃面的时候看见一个梨子,他就要,他父亲对他说:

“面吃过了再吃。

”他就不要了。

案例二:

定量观察—弗兰德斯师生相互作用分析理论(观察法经典案例)

弗兰德斯师生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是为了研究课堂教学而提出的,为了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科学的评价,是弗兰德斯创立的一种比较独特的定量的观察研究方法。

表1为弗兰德斯师生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类目系统:

表1弗兰德斯师生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的类目系统

 

 

间接影响

1.接纳感情:

以平和的方式接纳与理清学生的积极或消极的态度、语气,包括预料到并唤起学生的情感。

2.表扬或鼓励:

表扬或鼓励学生的行动或行为,包括开玩笑以及消除紧张,而这种玩笑不伤害第三者;点头同意或者说“是吗”或“继续下去”。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