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临武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docx
《发展壮大临武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壮大临武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壮大临武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发展壮大临武工业园区的调研报告
为理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实现后发赶超的目标,县委政研室、县政府经研室、县财政局、县商务局、县工业园联合组成专题调研组于8月19日至22日先后考察了宁远县工业园、资兴市经济开发区、连州市新塘产业转移工业园、佛山禅城清新产业转移工业园及宜章县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三园两区”)。
现形成调研报告,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三园两区”发展速度令人瞩目
宁远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近期建成15平方公里,2008年被列为湖南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基地,实施“一园三区”(加工贸易工业区、建材冶金工业区、农林产品加工工业区)的产业布局,现有规模以上企业39家,GDP达15.8亿元,年利税2.4亿元,就业人员1.5万人。
资兴经济开发区占地面积13平方公里,有两个项目园区(罗围食品工业园和江北工业园),已投入2.4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有规模以上企业20余家,年产值达20多亿元,今年1-8月份引入产业项目30多个,引进项目资金达39个亿。
佛山禅城清新转移工业园是由佛山市禅城区与清新县共建的产业转移工业园,该园区围绕打造广东省最大的陶瓷清洁生产基地、全国新型建筑陶瓷生产示范基地目标规划设计,规划总面积70.9平方公里,实施“一园七区”(云龙陶瓷产业转移园区、产业新城、金属加工产业园、禾云镇中心区、针织产业园、综合制造产业园、轻纺产业园)的产业布局,近期开发12平方公里,今年已完成征地17000亩,完成基础设施开发1.3万亩,引进15家陶瓷企业落户,10家温州纺织企业正准备落户,引入项目资金上百亿元。
宜章经济开发区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分三个园区(宜章产业承接示范园、白石渡氟化学循环工业园、城西农产品加工贸易园),今年财政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9000万元,一次性征地5000亩,发展势头迅猛。
在受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实体经济下滑,投资信心缺乏,政府财力不足的形势下,“三园两区”却创造了产业经济逆势上扬的骄人业绩和从困境中强劲勃发的势头,令人深思,启发很多。
二、我县工业园区与“三园两区”的差距令人担忧
我县工业园区成立于1996年8月,2000年被批准为市级工业小区,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工业园区,规划控制土地面积只有1.2平方公里,国土资源部核准公告的面积为0.36平方公里。
13年来融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500万元。
目前,储备土地只有600多亩,批准建设用地只有180余亩,入园企业仅有5家,年产值不足2亿元,年利税不足2000万元。
对比“三园两区”,我县工业园区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园区规划定位方面。
“三园两区”均高起点、高标准地制定了大工业园区规划,在产业定位上,明确了各自的特色主导产业和配套关联产业。
清新县财政投入3000万元聘请国内三家权威规划设计院编制了园区规划,规划面积70.9平方公里,近期建设面积6708亩,重点承接陶瓷、新型建材、金属加工、针纺织等产业,规划了陶瓷基地、金属加工、产业新城等7个“产业聚集专区”。
相比之下,我县2004年编制的园区规划缺乏科学论证,规格和起点低,规划面积小,可控土地面积仅1.2平方公里,产业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二)园区用地方面。
宁远县今年争取省里用地指标9000亩,储备建设用地6000亩;清新工业园计划年内完成征地2万亩,今年已完成征地17000亩,平整土地5000亩。
“三园两区”所征土地多为丘陵、荒地,大大节约了征地成本和报批成本。
而我县工业园区规划控制范围耕地多,征地成本高,报批难,且园区工业用地与城镇建设用地冲突明显,目前已办理国土手续的180余亩土地已全部用于项目建设,已征但尚未办理报批手续的土地仅有450亩,远远满足不了园区发展的需要。
(三)管理体制方面。
“三园两区”实行灵活的管理体制。
宁远从规划、建设、国土、财政等部门抽调分管业务的副职领导在园区集中办公,全权负责园区内项目相关手续的报批工作,对抽调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人事编制在原单位,由园区进行管理和考核,提高了政务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宜章县相关经济管理部门在工业园内成立分局或派驻机构,园区内三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兼任工业园副职,宜章、资兴经济开发区内设机构均高配正科级,宜章县还赋予开发区党委对内设机构负责人的人事任免权。
相比之下,我县工业园区没有相关部门的派驻机构,也没有相应的授权,地要自己“征”、钱要自己“找”、相关手续要往返各部门“批”、矛盾纠纷要求当地乡镇出面“解”,可谓是“万事求人”。
由于园区管理体制不顺,协调功能弱,导致服务企业的水平低下。
(四)财税扶持及投融资方面。
宁远县财政每年投入园区的工作运转经费200万元、建设资金5000万元,建设资金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担保,园区向银行贷款。
该县明确规定,固定资产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按供地价格的30%补贴,扶持的资金用于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固定投资每增加200万元补贴增加1个百分点,最高优惠补贴80%;特别是重大项目可一企一议,优惠至“零地价”。
企业自建和社会资金投资标准厂房建设,在规定时间建成的,按60-100元/平方米对投资者进行奖励。
“三园两区”均由财政兜底向银行融资,园区投融资机构将收入偿还债务,亏空部分由财政弥补或通过园区企业税收分成弥补。
而我县13年来,财政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为3500万元(开行贷款2000万元,2009年园区向财政借款1500万元)。
县里对入园企业的财税扶持政策优势不明显,“三通一平”等主要建设的投融资由舜福公司承担,但是园区的土地出让收入、企业税收并没有归入舜福公司。
据测算,园区工业用地的挂牌价是8万元/亩左右,实际上园区土地的开发成本达到21万元/亩,存在13万元/亩的亏空,由于长期处于有投入无收入的亏损经营状况,造成舜福公司债台高筑,运作困难,融资乏力。
据统计,舜福公司自成立以来,应实现土地出让收入1750万元,但实际到公司账户的土地收入只有50万元。
(五)政务支持和政务环境方面。
清新县委书记、县长轮流在园区驻点办公,并赋予园区管理机构在组织、人事方面的建议权,对各有关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进行批评、督促和处理,提升了园区管理机构的权威和政务服务效率。
资兴、宁远大刀阔斧地砍减免除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行合并收费,集中受理,“一条龙服务、保姆式服务”,进行限时办理,对不作为、乱作为、滥作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问责追究。
宁远县财政每年给规划局拨付20万元,园区的所有规划业务不再收费;资兴市开发区内的建筑工程按7元/㎡的标准打捆收费。
而我县工业园区的政务审批没有做到园区的问题园区解决,耗时耗力耗财,严重制约工业园的建设发展,挫伤了企业主的投资积极性。
(六)招商引资方面。
“三园两区”招商引资政策优势明显。
宁远县对工业园企业低谷段平均电价降至0.28元/千瓦时左右,企业生产用水按1.1元/立方米以下收取,经批准自办水厂的,免收水资源费。
目前,我县工业园区内水价为1.7元/吨,用电均价0.72元/度,土地均价为8万元/亩,各部门服务性收费居高不下,没有形成园区的政策洼地,没有竞争优势。
同样,招商引资激励措施方面,资兴市对引进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新上工业、农业产业化性项目,从项目投产纳税之日起按照第一年度实际缴纳税额中市本级所得的7%,由市财政一次性奖励给中介人(最高不超过30万元)。
而我县对引进战略性投资项目的引进人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5%(50万元封顶)进行奖励,对引进生产投资性项目、经营项目和房地产项目的引进人分别按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1%、0.5%、0.2%(30万元封顶)进行奖励,奖励比例相对较低,对招商中介缺乏吸引力。
三、发展壮大我县工业园区的对策和建议
当前,县工业园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发展来势较好,为实现后发赶超,县工业园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中长期和近期发展目标:
力争在三年内规划控制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园区落户企业40家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突破2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亿元;近期工作目标主要是全面开发整理城南工业园,完成舜福路以南180亩土地的“三通一平”,以及隆武路以北400亩的土地储备,建设好以物流中心为主体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
为实现上述目标,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解放思想,统一认识
全县上下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站在破解我县经济发展瓶颈,摆脱资源路径依赖,培植县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实现县域经济后发赶超的战略高度,转变观念,统一认识:
发展园区经济是工业园管委会的职责,也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需要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要把发展园区经济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发展园区经济是加速推进我县“三新四化”进程,实现“三县”建设目标的火车头和发动机,增强发展园区经济的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县委、县政府要更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建议县委、县政府尽快出台《关于加快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园区发展协调机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遇到的矛盾问题,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园区工作当作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园区发展开绿灯,辟通道,形成全县上下大办工业园的浓厚氛围与合力。
(二)科学规划,准确定位
尽快启动大工业园规划工作,实施一园多区的发展定位和产业布局,争创“湖南乃至中南地区最具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或“湖南有色金属深加工基地”,为争取尽可能多的用地指标、扩大土地储备量创造条件。
牢固树立大园区概念,打造以三十六湾、香花岭为主的有色金属采矿区,以土楼冲为主的矿产品集中选矿区,以水东、汾市为主的冶炼区,以同益为中心的物流区,以城南乡镇工业园为主的农产品、矿产品精深加工区,把园区规划控制面积由现有的1.2平方公里扩展到30平方公里以上,在交通主干道沿线区域大手笔、大气魄规划,科学制定一园多区的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目标,把实施隆武路以南180多亩土地的平整和隆武路以北400多亩土地的储备作为近期工作,尽快启动。
(三)理顺投融资体制,加大投融资力度
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每年投入5000万元,缓解园区建设初期的资金压力。
二是理顺工业园区的投融资体制,赋予舜福公司投融资职能,可通过商业用地开发、建立入园企业税收返还机制等增强公司自我造血功能,培植雄厚的投融资实力,从根本上扭转园区舜福投资有限公司有举债而无还债能力的现状,保证园区标准厂房等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
(四)创新管理体制,增强调度协调职能
一是建议县委、县政府从国土、建设、规划、发改等部门抽派1名副职领导到园区集中办公,园区内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兼任工业园党工委副书记,按照“谁家的孩子谁抱走”的原则,全权负责相应的手续审批工作,抽派人员编制由原单位调剂解决,考勤、考核、评先、评优在园区进行。
二是建议县委、县政府参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省级产业园享有县级政府社会管理权限”的意见,赋予园区管理机构一定的调度权、协调权和对服务企业职能部门的人事任免建议权,对服务园区企业的行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部门和个人提出纠正或处理意见。
(五)设立财政分局,完善财税扶持政策
一是建议在园区设立财政分局,规范园区的财税征管工作,统筹管理园区内的各项资金,人员编制从财政局现有人员中调剂解决。
二是建议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参照周边县市,结合我县实际,尽快出台相应的财税扶持和财税分成政策,使园区成为财税扶持“特区”,增强园区良性循环、自主发展和率先发展的竞争实力。
(六)创新投资政策,创优投资环境
一是参照“三园两区”,结合我县实际,出台工业园区的产业投资优惠政策,明确土地、水、电价格,体现相对优势,形成政策洼地效应。
二是出台对招商引资中介人员的激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经费投入,调动招商引资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县形成大招商、招大商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