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007412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2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 单元检测题.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2019-2019年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中,不能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把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着的泡沫球,泡沫球被弹起

B.把一支铅笔固定在钟上,敲响大钟,拿一张纸迅速从笔尖上划过,纸上留下锯齿状的曲线

C.敲铁管的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

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纸屑会随着音乐起舞

2.如图所示的医生正在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下列关于医生听到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

B.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胶管

C.医生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

D.小宇是声源,传声介质主要是管内的空气

3.如图所示,下列民族乐器中,是利用空气柱振动发声的(  )

A.

琵琶B.

二胡

C.

笛子D.

编钟

4.在一段较长的自来水管的一段敲击一下,如果把耳朵贴在水管的另一端,能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则传来三次响声的介质依次是(  )

A.铁管、水、空气B.水、空气、铁管

C.空气、水、铁管D.水、铁管、空气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无关

B.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D.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

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的

7.关于下列四幅图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甲:

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发声的闹钟传出的声音越来越弱,这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B.图乙:

越用力敲鼓,鼓面上的泡沫小球弹起越高,说明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C.图丙:

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它发声的音调越高

D.图丁:

蝙蝠夜间飞行是利用发出的次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

8.如图所示,7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后,用相同的力对着瓶口吹气,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

关于这种“水瓶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瓶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

C.7个水瓶发出声音的响度大致相同D.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

9.医疗器械“B超”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但是人们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A.超声波的频率小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C.超声波无法在空气中传播

D.超声波的声音太弱,人耳感觉不到

10.

2019年1月,科学家在南极洲发现一个陨石凹坑,形状如圆形平底锅,如图所示。

小明在圆心A点大喊一声,经过6s听到回声。

设空气中声速为340m/s,圆形凹坑的直径为(  )

A.510mB.1020mC.2040mD.4080m

二、多选题

11.(双选)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

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

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 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 

12.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C.熟悉的人,听声音我们就知道他是谁,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断的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13.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乐器合奏时,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

D.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4.

小何自制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哨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在月球上也能听到该哨声

C.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哨声的音调会更高

三、填空题

15.图中的陶笛是一种吹管乐器,它发出的声音是由于       振动产生的,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       ,用力吹会使声音的       较大。

用陶土、瓷泥、紫砂、塑胶、木材等不同材料制成的陶笛发出声音的       不同。

16.在班级组织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小凯弹奏了一首吉它曲,吉它声是由弦的______发出的,并通过______传播。

若小凯改变弹奏的力度,改变的是吉它声的______(选填“音色”、“响度”或“音调”)。

17.小王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在相距几百米的铁轨另一端,小李用小铁锤用力敲一下铁轨,则小王可以听到_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18.下表是某些物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介质

声速(米/秒)

介质

声速(米/秒)

水(5℃)

1450

3230

水(15℃)

1470

软橡胶(常温)

40 至 50

水(20℃)

1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531

铁(棒)

5200

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______,______(只需写出两种)。

19.如图,由图1波形可以看出:

两个音频的音色______(填“相同”或“不同”);图2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填“甲”,“乙”或“丙”)

20.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

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______Hz,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利用声呐装置发出的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可以发现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

21.从减弱噪声的三条途径考虑:

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______减弱噪声.

22.声音能在气体、______和______中传播.声音在15℃的空气中其传播速度为______米/秒,不同物质中声速的大小是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若人的反应时间为0.1秒,要能够区分出原声和回声,障碍物至少离人______米.

四、计算题

23.一辆汽车以14m/s的速度正对山崖行驶,鸣笛后2s听到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2)鸣笛处距高山崖多远;

(3)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崖多远?

24.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介质

v/(m•s-1)

介质

v/(m•s-1)

水(5℃)

1450

3 230

水(15℃)

1 470

软橡胶(常温)

40~50

水(20℃)

1 480

软木

500

海水(25℃)

1 531

铁(棒)

5 200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声速大小可能跟______和______有关.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计算出海水深度.

(3)小明在一直铁棒一端敲击了一次,在另一端的小李听到了两次敲击声,两次敲击声间隔2s,求铁棒的长度是多少?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1)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解:

A、用敲响的音叉接触悬挂的泡沫球被弹起,表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不符题意;

B、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水平拖过,纸上出现弯曲的图象,说明钟发出声音时,钟在振动,是声音产生的条件,B不符合题意;

C、敲打铁管的一端能听到两次敲击声,说明声音在铁管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不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故C符合题意;

D、在音箱上放一些纸屑会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音箱在振动;故D不符题意;

故选:

C。

(1)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2)我们可以通过实验将声音的振动放大,转换成其它振动现象;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注意转换法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是一道基础题。

2.【答案】D

【解析】

解:

医生用听诊器为小宇同学诊断疾病,主要听小宇心脏跳动的声音,因此小宇是声源,心脏跳动的声音是通过胶管内的空气传播的.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本题考查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相关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3.【答案】C

【解析】

解:

A、琵琶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A不符合题意;

B、二胡是弦乐器,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笛子是管乐器,吹笛子时,通过空气柱的振动产生声音,故C符合题意;

D、编钟是打击乐器,是靠钟的振动发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能发声。

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并会结合具体乐器分析乐器发生的原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4.【答案】A

【解析】

解:

声音会分别沿着固体水管、水、空气向另一端传播,由于声音在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即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在另一端的人先听到由固体水管传来的声音,其次是通过水传来的声音,最后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

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B

【解析】

解:

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温度都有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D错误;

故选:

B。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稍慢,气体最慢,同一介质还与温度有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此题考查声音的产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要结合声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属于基础知识。

6.【答案】D

【解析】

解: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正确;

B、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音源处减弱噪声的,故B正确;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正确.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故D错误.

故选D.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3)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即我们常说的声音的大小,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声呐就是利用水中声波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通信的电子设备.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频率与音调的关系、防止噪声的途径、声能传递信息几个方面去分析,属于基础题,也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7.【答案】A

【解析】

【分析】

(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4)利用超声波可以进行回声定位。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特征应用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法的研究思路。

【解答】

A.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故A正确;

B.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伸出桌面长度越长,尺子振动的频率会变低,音调会变低,故C错误;

D.蝙蝠夜间飞行是利用了超声波进行回声定位的,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D

【解析】

【分析】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

(4)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产生、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中考物理的考点。

【解答】

A.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声音是由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柱振动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用相同的力从瓶口向瓶内吹气,它们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响度大致相同,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知,从左往右瓶内水的质量逐渐减小,空气柱长度逐渐增大,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低,则最右边水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低,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答案】B

【解析】

解:

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因为它已超过人类听觉的上限;医用“B超”机是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的,所以人们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

故选B.

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20190Hz.人们把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掌握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和超声波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0.【答案】C

【解析】

解:

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

t=

×6s=3s,

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

r=vt=340m/s×3s=1020m,

圆形凹坑的直径:

d=2r=2×1020m=2040m。

故选:

C。

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再利用s=vt求从A点到凹坑壁的距离(半径),进而求出直径。

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应用,能求出声音到凹坑壁的时间(单趟时间)是关键。

11.【答案】AD

【解析】

解:

A、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1=

=0.3s,距测速仪s1=v波t1=340m/s×0.3s=102m;故A错;

B、由图知,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经过的时间为t2=

=0.2s,距测速仪s2=v波t2=340m/s×0.2s=68m;故B正确;

CD、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s=s1-s2=102m-68m=34m,经过时间t=1.6s-0.3s=1.3s,汽车的速度v=

=

≈26.15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

AD。

先确定汽车收到第一、二次信号时用的时间,利用s=vt求出到测速仪的距离,进而求出汽车收到两次信号距离测速仪的距离差,利用速度公式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2.【答案】BC

【解析】

解:

A、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故A错误;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熟悉的人,听声音我们就知道他是谁,是根据不同人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故C正确;

D、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故D错误。

故选:

BC。

(1)声音产生的条件:

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

(2)声音能传递能量,能传递信息;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4)减弱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

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弱噪声的办法以及有关超声波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做这种题目是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有:

声音发生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弱噪声的办法以及有关超声波的知识。

因此学生在做这种题目是一定要认真仔细的分析。

13.【答案】AD

【解析】

解: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

B、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小于20赫兹,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B错误;

C、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故C错误;

D、调节音量时,喇叭的振幅发生改变,所以发出声音的响度发生改变,故D正确。

故选AD。

A、根据音色定义去分析;

B、人的听觉范围在20赫兹到20190赫兹,低于20赫兹的是次声波,高于20190赫兹的超声波,无论次声波和超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C、防治噪声的途径:

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它与物体振幅有关。

音量的调节,就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解答此题应掌握以下知识点:

①应该掌握音调、音色、响度的区别;

②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③防治噪声的途径。

14.【答案】BCD

【解析】

解:

A、哨声是由于哨子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A是正确的。

B、月球周围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B是错误的。

C、上下推拉活塞改变的是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声音的音调。

所以C是错误的。

D、用更大的力吹哨子,改变了声音的响度。

所以D是错误的。

故选:

BCD。

(1)声音是由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空气柱的长短能够改变声音的音调;

(4)用更大的力吹哨子,声音的响度变大。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音调和响度。

只要认真分析,就一定可以做出正确的解答。

15.【答案】空气  音调  响度  音色

【解析】

【分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通过音色能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特性,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掌握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解答】

 笛子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

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可以改变声音的,使得笛子内部的空气柱的长短不同,从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快慢不同,故音调不同;

用力吹陶笛,空气柱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我们能够辨别陶土、瓷泥、紫砂、塑胶、木材等不同材料制成的陶笛发出声音,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

故答案为:

空气  音调  响度  音色。

16.【答案】振动;空气;响度

【解析】

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吉它声是由弦的振动发出的;

吉他声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耳中;

响度与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改变弹奏的力度,可以改变吉他发声的振幅,所以响度改变。

故答案为:

振动;空气;响度。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我们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有关。

此题主要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三要素及区别,属于一道声学基础题,虽综合性较强,但难度不大。

17.【答案】2;铁轨;空气

【解析】

解:

敲一下铁轨发出的声音,可在铁轨和空气中向外传播,所以听到了两次响声;由于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第一次是声音通过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

2;铁管;空气。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气体中最慢,液体介于两者之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8.【答案】温度;种类

【解析】

解:

由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1)由表中声音在水(5℃)速度为1450m/s,水(20℃)速度为1480m/s,可知:

声音在同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2)由表中声音在铁棒5200m/s、水(5℃)速度为1450m/s,因此比较可得: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故答案为:

温度;种类。

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介质中声音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而且温度也是影响传播速度的重要因素。

学会分析数据表,得到物理规律,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19.【答案】不同;甲、乙;甲、丙

【解析】

【分析】

本题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振幅和音色。

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品质有关;

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偏离原位置越远,振幅越大。

【解答】

从图1可以看出,波形的形状不同,说明它们的音色不同;

从图2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振动的次数相同,频率相同,所以它们的音调相同;

从图2可以看出,甲、丙振动的幅度相同,则它们的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

不同;甲、乙;甲、丙。

20.【答案】350;能;超声波

【解析】

解:

(1)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了350次,

所以翅膀振动的频率:

f=

=350Hz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190Hz,350Hz在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故答案为:

350;能;超声波。

(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翅膀10s内振动了350次,可以求出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190Hz。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求频率以及对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的掌握,属于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21.【答案】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解析】

解:

在摩托车上加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在城市道路旁加装隔声板,这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

声源处;传播过程中.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知道并区分减弱噪声的三个途径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22.【答案】液体;固体;340;不同;17

【解析】

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15℃时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不同物质中声速的大小是不同的;

一个人要想从听觉上把能够区分出原声和回声,声音来回传播需用时间至少0.1s,

则声音从发出到障碍物的时间为t=

=0.05s,

由公式v=

得,障碍物到人距离为:

s=vt=340m/s×0.05s=17m.

故答案为:

液体;固体;340;不同;17.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15℃时的空气中传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